CN208968338U - 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68338U
CN208968338U CN201821406172.9U CN201821406172U CN208968338U CN 208968338 U CN208968338 U CN 208968338U CN 201821406172 U CN201821406172 U CN 201821406172U CN 208968338 U CN208968338 U CN 208968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coil pipe
utility
model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061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陈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ross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ross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ross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ross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061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68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68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68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立柱、固定拉杆、底板和支撑套管,两根支撑立柱分别设置在盘管的内外侧,支撑立柱底部与底板固定,支撑立柱顶部通过连接板焊接固定,多个固定拉杆分别设置在上下相邻两个盘管之间,固定拉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支撑立柱固定,所述支撑套管套设在固定拉杆上。本实用新型适合任何直径尺寸的盘管,无需每个直径盘管相应配与其配合的U型卡箍或者开相应尺寸的孔,且本实用新型能确保盘管盘旋螺距尺寸不变,具有稳定的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可与外桶壁及上下板焊接固定,最大程度确保整个盘管固定结构的固定方式简单牢靠,防止盘管下垂或倾斜,特别是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盘管的固定支撑,具体地说涉及换热器或者热水器中盘管的固定与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换热设备中常用的结构是盘管,由于其加工简单方便,而且焊接点少所以泄漏风险小,因此应用较为广泛。虽然盘管换热器使用广泛,但盘管由于卷绕而成,一旦充满水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垂堆积到底部,降低换热效率。另外,在运输或者换热过程中盘管会微小的变形或者振动,如果固定装置接触面有尖角则会使得盘管变形甚至泄漏。
相近的现有专利技术中,例如实用新型专利:201310643534.1《盘管的固定支撑结构》,相比常规简单的固定方式增加了工字型支撑部件起到有效支撑盘管的作用,但这个工字型支撑部件结构件较多且每个直径的盘管需单独配相应尺寸的支撑部件,通用性不强,操作繁琐;又或者:201320166594.4《带有U型固定装置的水箱用铜盘管》,同样的需要加工特定尺寸的U型固定卡,而且由于盘管是带斜度盘绕上去,因此盘管与U型固定卡形成角度,只能是U型卡两边缘与盘管接触,容易造成盘管变形出现安全隐患,另外也不适合多圈盘管的固定。又或者结构简单的:201620224712.6《一种U型固定盘管装置》,也同样存在U型槽需单独为每个直径的盘管设计,同时也存在U型槽与盘管接触点出现变形。
因此现有技术的盘管固定方式存在一定不足,同时零件的通用性不够,盘管的变形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容易发生泄漏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性强、固定牢靠、不损伤盘管的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以实现批量化生产、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盘管的安全性,使得盘管换热效率稳定,同时确保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立柱、固定拉杆、底板和支撑套管,两根支撑立柱分别设置在盘管的内外侧,支撑立柱底部与底板固定,支撑立柱顶部通过连接板焊接固定,多个固定拉杆分别设置在上下相邻两个盘管之间,固定拉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支撑立柱固定,所述支撑套管套设在固定拉杆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立柱采用C型折弯板或者槽钢,且支撑立柱与底板垂直固定,使得盘管重力方向与立柱方向一致,支撑稳定;所述固定拉杆为铆钉或者螺栓,简单有效,并可快速实施;所述支撑套管为圆柱形,选用圆形套管支撑盘管,既可限制两立柱之间距离起到防止夹扁盘管作用,又可以当盘管有微小变形时在套管上滚动,不损伤盘管,防止泄漏。
本实用新型适合任何直径尺寸的盘管,无需每个直径盘管相应配与其配合的U型卡箍或者开相应尺寸的孔,且本实用新型能确保盘管盘旋螺距尺寸不变,具有稳定的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可与外桶壁及上下板焊接固定,最大程度确保整个盘管固定结构的固定方式简单牢靠,防止盘管下垂或倾斜,特别是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电热水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电热水器的内胆以及外循环螺旋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电热水器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电热水器的球阀与限位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电热水器的电动搅拌器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电热水器的电动搅拌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电热水器的调压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电热水器的调压罐装置与加热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盘管与固定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盘管与固定支撑装置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盘管与固定支撑装置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11所示的一种内外螺旋换热结构的高碳分子发热油电热水器,包括外框架1、底座2、电动搅拌器3、加热棒42、加热器5和调压罐装置6,所述调压罐装置6与加热器5均固定在底座2上,调压罐装置6包括连通管61,且调压罐装置6与加热器5通过连通管61连通,所述加热器5包括内胆51、外胆52和盘管53,所述内胆51上部焊接有中隔板59,中隔板59与内胆51顶面之间形成膨胀腔58、中隔板59与内胆51底面之间形成油腔,中隔板59上设有多个连通膨胀腔58与油腔的通孔,所述盘管53设置在油腔内,内胆51的壳体外侧焊接有螺旋隔圈56,所述螺旋隔圈56的外侧焊接有外循环壳体54,内胆 51的壳体、螺旋隔圈56、外循环壳体54三者形成外循环螺旋层55,盘管53与外循环螺旋层55连通,且盘管53与进水管口93连通,外循环螺旋层55与出水管口92连通,盘管的水可经过外循环螺旋层流到出水口,可利用内胆壳体的散热面积。所述电动搅拌器3与加热棒42均固定在加热器5顶部,且电动搅拌器3与加热棒42均插入加热器5的油腔内,所述外框架1固定在底座2上且将调压罐装置6与加热器5包覆。
所述盘管53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多个固定支撑装置,所述固定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立柱531、固定拉杆533、底板534和支撑套管535,每组固定支撑装置由2根支撑立柱和若干个套管、若干固定杆组成,在圆周上等分均布。
两根支撑立柱531分别设置在盘管53的内外侧,支撑立柱531底部与底板 534固定,支撑立柱531顶部通过连接板532焊接固定,多个固定拉杆533分别设置在上下相邻两个盘管53之间,固定拉杆53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支撑立柱531 固定,所述支撑套管535套设在固定拉杆533上。
所述支撑立柱531采用C型折弯板或者槽钢,且支撑立柱531与底板534 垂直固定,也与盘管盘绕上升方向平行。所述固定拉杆533为铆钉或者螺栓,所述支撑套管535为圆柱形。支撑立柱固定用铆钉拉铆固定,可快速操作,针对规格较大的盘管可用螺栓螺母固定,或者拉杆直接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撑装置根据盘管的盘绕螺距及盘绕高度加工支撑立柱,同时加工相应螺距的通孔,再根据盘管的内外圈数准备相应长度的支撑套管和铆钉。用铆钉或者螺栓穿过支撑立柱的通孔把两个支撑立柱夹住盘管,盘管盘绕方向从上下往下快速固定,根据盘管高度等参数确定在圆周方向上固定立柱的组数。由于盘管盘绕有一定斜度,因此立柱上下端面需打磨平齐,再把所有组的立柱垂直固定在底板上,顶部使用连接片焊接固定内外两个支撑立柱。然后内胆的壳体套入,底板和连接板与内胆的壳体焊接,甚至可以将支撑立柱与内胆的壳体点焊,使得整个盘管支撑固定结构牢固可靠,最后可将带孔的中隔板与连接板和内胆的壳体焊接固定。
所述电动搅拌器3包括电机31、壳体34和搅拌杆37,所述电机31的前端盖通过螺栓与壳体34固定,所述搅拌杆37的一端插入壳体34内且与电机的主轴33通过螺纹连接,位于壳体34内的搅拌杆37上还设有散热片39,所述壳体 34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36,所述搅拌杆37的另一端还固定有搅拌叶片32。
所述散热片39通过轴套安装在搅拌杆37上,散热片39焊接在轴套上,轴套热套紧固在搅拌杆37上,所述壳体34的外侧还设有散热筋35,所述搅拌杆 37与壳体34内壁之间还设有密封圈38。
所述调压罐装置6还包括调压罐体64、进出气管65和球阀66,所述调压罐体64内设有发热油,所述进出气管65一端与球阀66固定,进出气管65的另一端安装在调压罐体64内部且向上延伸到调压罐体64顶部,所述连通管61 一端安装到调压罐体64内且延伸到调压罐体64底部,连通管61另一端安装到加热器5顶部。
所述调压罐体64侧壁上还设有便于观察的油窗63,调压罐体64顶部还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62,所述连通管61直径大于进出气管65,且连通管61直径为加热器5内胆51直径的2%-7%。
所述球阀66包括阀门操作杆81,所述加热器5的一侧还设有限位开关82,且当阀门操作杆81触碰限位开关82,加热器5才能正常启动。
限位开关与调压罐装置的阀门操作杆81配合,运输过程中阀门操作杆81 远离限位开关,此时限位开关处于常开状态因此整个设备无法开启加热功能,当安装到现场后阀门操作杆81转动到阀门开启状态,此时阀门操作杆81触碰限位开关使其处于常闭状态,这样设备才能正常启动加热管,此开关的左右能很好的避免因人为忘记操作阀门开启导致设备处于高压状态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所述底座2内设有多个隔断加强板21,所述底座2底部还设有多个底脚23,所述底座2内填充有保温材料22,内胆51与外胆52之间设有保温材料22,所述外框架1上还安装有电器原件、控制和显示系统。
所述加热器5顶部还设有能在加热器5内部压力过大时报警的压力控制元器件7,压力控制元器件可以是安全阀(到一定压力自动开启)也可以是压力传感器给控制系统信号(检测值超过设定值就关闭加热),当然这个压力控制元器件是在球阀、限位开关失灵情况的二重保护。
所述加热棒42处还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1,所述进水管口93和出水管口 92出均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91。
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外螺旋换热结构大大提高换热速度,内循环用盘管设计焊接点最少,结构简单、稳固牢靠,外循环管路可充分利用内壳体的散热面积。本实用新型内胆顶部留有隔断腔体用于存储加热过程中膨胀的热载体油,且本实用新型由于内胆油温经过外循环管路过渡而大大降低,因此内胆与外胆之间保温材料可使用温度要求低的材料,可节约成本及降低对人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装置顶部安装有电动搅拌器,对油进行强制扰动,可提高油和加热棒的寿命,且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泄压装置,可避免外界空气与装置内油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便于保压检测盘管与储油空间是否泄漏。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采用多个温度传感器,每个传感器设置与加热棒中心位置,能准确的检测油的最高油温,其中1个为温度控制点,其他作为参照,实时对比,其中某个传感器损坏等异常情况自动检测到,同时可自行判断严重程度,如果严重则停机,如果不严重则选用其他传感器进行温控。
本实用新型用高碳分子发热油添加剂与基础油调制的导热介质,导热系数高。本实用新型可检测进出水管内温度,还安装有限位开关、压力控制元器件作为多重安全保护。
本实用新型底板加厚同时使整个装置的油和盘管内水的重量均匀的与设备底座面接触,不对焊接缝作用力。本实用新型盘管使用全新设计的结构进行支撑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由底脚、钢架、保温材料组成,起支撑整个设备的作用,同时也进行加热器底部的保温,从而使得整个系统保温效果达到最佳。
调压罐装置与加热器通过连通管连通,罐体上安装有油窗、温度传感器等配件,可进行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
电动搅拌器放置在加热器顶部,是一种特殊的耐高温电机与搅拌桨组成,通过螺纹固定,可对加热器内部的高碳分子发热油进行强制扰动,提高热能的传递效率,以及提高油和加热棒的寿命,降低设备的高温风险。
加热棒从加热器顶部螺纹孔插入,并螺纹固定,均匀分布,是设备发热源。
本实用新型电热水器作为供暖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与其他设备配套,比如保温水箱、循环泵、散热片、管道等,以电作为能量来源,可本地或者远程启动设备运行。
本实用新型设备安装到现场与其他设备管路接好后,打开调压罐装置的球阀使设备压力保持常压(此时限位开关由常开改为常闭状态)。首先启动水泵循环使得本设备盘管内充满水,设备启动确认后全部加热棒启动加热,第一温度传感器探测到油温较低情况下电动搅拌器未启动,当油温升到设定值后电动搅拌器启动强制对流传热油使得内部热量充分均匀。这个过称由于油温不断上升,传热油一定程度上体积有所膨胀,也就是油腔里的油通过中隔板的通孔流到膨胀腔,由于膨胀腔内原来充满了气体,因此相应的体积的气体被挤压到连通管,此时连通管内预留的油也被排到调压罐装置的调压罐体内,甚至气体也被排放到调压罐体内,调压罐体内多余的气体通过进出气管排放到外界。
当出水口温度到设定温度或者油温达到设定温度,或者调压罐装置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又或者某路电路的电流超过设定值,只要满足一个条件设备自动停止加热,当然这个时候水泵继续循环盘管中的水,电动搅拌器继续启动确保热量快速传递。当系统检测到可再次启动的条件时,加热棒(根据逻辑选择1 个还是多个加热棒)再次开启加热,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最后供暖季节结束,设备完全停止运行,由于油温的下降,热胀冷缩的作用油的体积缩小,从而外部空气通过进出气管进入调压罐装置,同样的调压罐装置中的油被压进连通管,连通管中气体进入膨胀腔内,膨胀腔内油回流到油腔,从而整个系统仍处于常压状态。
本实用新型一旦球阀失灵,限位开关也处于常闭状态,则压力控制元器件可发挥作用,控制加热器内压力处于安全水平同时报警处理。本实用新型可远程对设备进行本地所有的功能操作,当然可根据账户权限进行部分功能的限制。
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例子。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立柱(531)、固定拉杆(533)、底板(534)和支撑套管(535),两根支撑立柱(531)分别设置在盘管(53)的内外侧,支撑立柱(531)底部与底板(534)固定,支撑立柱(531)顶部通过连接板(532)焊接固定,多个固定拉杆(533)分别设置在上下相邻两个盘管(53)之间,固定拉杆(53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支撑立柱(531)固定,所述支撑套管(535)套设在固定拉杆(53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531)采用C型折弯板或者槽钢,且支撑立柱(531)与底板(534)垂直固定,所述固定拉杆(533)为铆钉或者螺栓,所述支撑套管(535)为圆柱形。
CN201821406172.9U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 Active CN208968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6172.9U CN208968338U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6172.9U CN208968338U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68338U true CN208968338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53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06172.9U Active CN208968338U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6833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2940A (zh) * 2018-08-29 2018-10-16 浙江格洛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
CN110763071A (zh) * 2019-10-31 2020-02-07 江苏永大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换热管束的装配工艺
RU204978U1 (ru) * 2021-02-11 2021-06-22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Белэнергомаш - БЗЭМ"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репления змеевиков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х пакетов в транспортабельном блоке котл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2940A (zh) * 2018-08-29 2018-10-16 浙江格洛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
CN110763071A (zh) * 2019-10-31 2020-02-07 江苏永大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换热管束的装配工艺
RU204978U1 (ru) * 2021-02-11 2021-06-22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Белэнергомаш - БЗЭМ"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репления змеевиков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х пакетов в транспортабельном блоке котл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68338U (zh) 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
Chen et al.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a diffusion-absorption refrigerator
CN108826683A (zh) 一种内外螺旋换热结构的高碳分子发热油电热水器
US8438864B2 (en) Transcritical heat pump water heate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208968049U (zh) 一种纳米电热管加热量子能传导液的电加热设备
CN204438882U (zh) 立式加强薄管板热回收器
CN108662940A (zh) 一种新型盘管固定支撑装置
CN208952424U (zh) 一种内外螺旋换热结构的高碳分子发热油电热水器
CN208952423U (zh) 一种导热油电热水器调压罐装置
CN208959829U (zh) 一种导热油电锅炉用电动搅拌器
KR101527391B1 (ko) 코일 내장형 축열조를 구비한 변유량 제어식 태양열 시스템
CN110736373A (zh) 一种自主加热的环路热管蓄热器
US20100319890A1 (en) Heat Exchange Assembly and Method
CN108786648A (zh) 一种导热油电锅炉用电动搅拌器
CN101220993A (zh) 油水交换直热式热水器
DE10243170A1 (de) Heizungsanlage mit einer Wärmepumpe mit Kältemittelverflüssiger
CN108870747A (zh) 一种纳米电热管加热量子能传导液的电加热设备
CN109210825A (zh) 一种具有调节温度功能的智能型换热器
CN201327186Y (zh) 一种热泵水箱系统
CN108981173A (zh) 一种导热油电热水器调压罐装置
CN205119316U (zh) 热泵系统
CN215337065U (zh) 高效率热水机组
JP2002310532A (ja)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Yan et al. Industrially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rve-ROD baffle heat exchanger
JP4161669B2 (ja) 給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