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9916U - 电加热反应釜 - Google Patents

电加热反应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59916U
CN208959916U CN201821658771.XU CN201821658771U CN208959916U CN 208959916 U CN208959916 U CN 208959916U CN 201821658771 U CN201821658771 U CN 201821658771U CN 208959916 U CN208959916 U CN 2089599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layer
heat conducting
conducting pipe
column
electrothermal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587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升喜
张涛
陈杰
陈俭勇
张宇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SHAN BOZHENG RES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SHAN BOZHENG RES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SHAN BOZHENG RES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SHAN BOZHENG RES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587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599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599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599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脂胶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外侧设置有夹层,夹层外壁设置有隔热层,所述夹层连通至导热油源,所述反应釜本体外壁均匀连接有3‑6根向下的立柱,所述立柱下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立柱通过连接板及地螺栓与地面固定,所述夹层连接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均匀分布在夹层下端的3‑10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上端延伸至夹层内并密封,所述导热管内穿装有单头电热管,所述单头电热管的底座与导热管下端之间通过法兰可拆卸连接,所述导热管上端设置有蓄热块,所述导热管下端与单头电热丝的底座之间设置有隔热橡胶套,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性高、方便维护。

Description

电加热反应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脂胶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反应釜。
背景技术
在树脂胶制备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反应釜将多种原料混合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需要加热环境,现有的反应釜的加热方式有导热水加热、导热油加热、蒸汽加热和电加热等多种方式,能够根据不同的形式进行选择,方便使用,能够保证树脂胶制备反应环境。
现有的电机热反应釜主要包括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外侧设置有夹层,夹层外壁设置有隔热层,所述夹层连通至导热油源,所述反应釜本体外壁均匀连接有3-6根向下的立柱,所述立柱下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立柱通过连接板及地螺栓与地面固定,所述夹层连接有电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主要为盘装在夹层内的加热管,不方便维护,还有通过向上插装在夹层内的电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的,但现有的电加热装置不方便维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性高、方便维护的电加热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加热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外侧设置有夹层,夹层外壁设置有隔热层,所述夹层连通至导热油源,所述反应釜本体外壁均匀连接有3-6根向下的立柱,所述立柱下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立柱通过连接板及地螺栓与地面固定,所述夹层连接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均匀分布在夹层下端的3-10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上端延伸至夹层内并密封,所述导热管下端位于夹层外,所述导热管内穿装有单头电热管,所述单头电热管的底座与导热管下端之间通过法兰可拆卸连接,所述导热管位于夹层内的长度值为其总长度值的4/5-5/6,所述导热管上端设置有蓄热块,所述导热管下端与单头电热丝的底座之间设置有隔热橡胶套。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块为密封固定在导热管上端的蓄热圆柱,所述蓄热圆柱下端设置有与加热管同轴线的盲孔,所述单头电热管的工作端末端插入盲孔内,所述盲孔下端开口边缘倒圆弧,所述单头电热管与盲孔之间的间隙为0.5-1mm,所述隔热橡胶套内缘设置有向上的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内径与盲孔内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下端内侧设置有托架,各托架之间设置有用于穿装线缆的由钢管弯折而成的线管,所述线管上与单头电热管相对应位置处开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与单头电热管之间设置有线缆保护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在过线孔处向上的第一接头,所述接头上螺纹套装有下螺母,所述单头电热管下端在电缆外侧套装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外螺纹套装上螺纹套装有上螺母,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之间设置有护管,所述护管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下螺母、上螺母相配合的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护管为沿其轴线分开的两瓣,所述护管的长度值比第一接头上端面距第二接头下端面的间距值小1-2mm。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上端与夹层外壁之间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固定在夹层外壁的截面为弧形的侧板,所述侧板与夹层外壁贴合并固定,所述侧板下端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下端面与立柱上端面之间固定,所述横板与侧板之间设置有肋板,所述立柱与夹层下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导热管,导热管内穿装单头加热管,导热管上端密封,能够使单头加热管与导热油不接触,进而方便单独维护,设置多个单头电热管,能够降低同一个单头电热管的功率,同时保证加热均匀,设置蓄热块,热管位于夹层内的长度值为其总长度值的4/5-5/6,保证单头电热管产生的热量主要在夹层内聚集,提高能源利用率,设置隔热橡胶套,能够降低热量传递到底座上的量,不仅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还能够避免损伤电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主视图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主视剖面图示意图;
图3为电加热装置剖面图示意图;
图4为连接架结构图示意图;
其中:1-反应釜本体,2-夹层,3-立柱,4-连接架,41-侧板,42-横板,43-肋板,5-连接板,6-电加热装置,61-导热管,62-蓄热块,63-单头电热管,64-隔热橡胶套,65-护管,66-上螺母,67-下螺母,68-第一接头,7-线管,8-托架,9-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电加热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反应釜本体上端开有料口,反应釜本体下端外侧焊接有夹层2,夹层外壁有隔热层,本实施例中的隔热层为隔热涂层,方便加工,夹层连通至导热油源,具体为,在夹层外壁上端开进油孔,在夹层下端开出油孔,夹层通过进油孔和出油孔与导热油源连通,方便更换导热油,反应釜本体外壁均匀连接有4根向下的立柱3,立柱为钢管,取材方便,结构强度高,立柱下端连接有连接板5,立柱通过连接板及地螺栓与地面固定,立柱上端与夹层外壁之间安装有连接架4,连接架包括固定在夹层外壁的截面为弧形的侧板41,侧板与夹层外壁贴合并焊接固定,侧板下端焊接有横板42,横板下端面与立柱上端面之间焊接固定,横板两侧与侧板之间焊接有两块肋板43,立柱与夹层下端之间焊接有连接柱9,能够保证将反应釜本体及夹层固定,连接稳定性高。
夹层连接有电加热装置6,电加热装置包括均匀分布在夹层下端的6个导热管61,导热管为钢管,导热管位于夹层内的长度值为其总长度值的5/6,导热管上端延伸至夹层内并连接有蓄热块62,蓄热块为密封固定在导热管上端的蓄热圆柱,由钢材制成,蓄热块的长度值与导热管的总长度值之比为1:2,导热管下端位于夹层外,导热管内穿装有单头电热管63,单头电热管的底座与导热管下端之间通过法兰可拆卸连接,导热管下端与单头电热丝的底座之间安装有隔热橡胶套64,本实施例中,蓄热圆柱下端加工有与加热管同轴线的盲孔,单头电热管的工作端末端插入盲孔内,盲孔下端开口边缘倒圆弧,单头电热管与盲孔之间的间隙为1mm,隔热橡胶套内缘一体加工有向上的导向套,导向套插入导热管内,导向套内径与盲孔内径相同。
立柱下端内侧焊接安装有托架8,托架为三角形托架,各托架之间安装有用于穿装线缆的由钢管弯折而成的环形线管7,线管内径为80mm,线管上与单头电热管相对应位置处开有过线孔,过线孔与单头电热管之间安装有线缆保护装置,线缆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在过线孔处向上的第一接头68,接头上螺纹套装有下螺母67,单头电热管下端在电缆外侧套装有第二接头,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头与单头电热管底座一体成型,第二接头外螺纹套装上螺纹套装有上螺母66,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之间安装有护管65,护管两端分别加工有与下螺母、上螺母相配合的螺纹,本实施例中,护管为沿其轴线分开的两瓣,护管的长度值比第一接头上端面距第二接头下端面的间距值小2mm。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焊接完成反应釜本体、夹层、连接架、立柱、托架、连接板、连接柱,在夹层外壁上加工进油孔、出油孔、导热管安装孔,在进油孔、出油孔处连接带有阀门的接头,进而通过接头连接至导热油源,加工蓄热块,将蓄热块与导热管焊接,在导热管下端焊接法兰,将预装完成的导热管密封焊接在导热管安装孔处,在导热管下端处安装带有导向套的隔热橡胶套,在单头电热管的底座上螺纹安装法兰,并一体成型第二接头,在第二接头上套装上螺母,将预装完成的单头电热管向上穿过导向套插入导热管内,单头电热管的工作端末端插入盲孔内,在托架上安装带有第一接头、下螺母的圆环形线管,将单头电热管的线缆穿入线管内并自出口穿出,连接至控制电路,安装护管,拧动上螺母及下螺母,使护管与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之间连接,进而保护电缆。
向夹层内注入导热油,开启电加热装置加热,热量在蓄热块上聚集并进而传输给导热油,导热油由于温度不均匀二自行热交换,进而传递给反应釜本体,对反应釜本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加热均匀,当其中一个大头电热管损坏是,关闭其开关,拆去护管,将连接法兰的螺栓拆除,然后向下移动隔热橡胶套及单头电热管,待导向套完全脱离导热管,且单头导热管上端脱离盲孔时,将单头导热管倾斜取出更换,期间导热油不会外泄。
为更方便的更换单头电热管,在护管内的电缆通过航空接头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电加热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外侧设置有夹层,夹层外壁设置有隔热层,所述夹层连通至导热油源,所述反应釜本体外壁均匀连接有3-6根向下的立柱,所述立柱下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立柱通过连接板及地螺栓与地面固定,所述夹层连接有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均匀分布在夹层下端的3-10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上端延伸至夹层内并密封,所述导热管下端位于夹层外,所述导热管内穿装有单头电热管,所述单头电热管的底座与导热管下端之间通过法兰可拆卸连接,所述导热管位于夹层内的长度值为其总长度值的4/5-5/6,所述导热管上端设置有蓄热块,所述导热管下端与单头电热丝的底座之间设置有隔热橡胶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块为密封固定在导热管上端的蓄热圆柱,所述蓄热圆柱下端设置有与加热管同轴线的盲孔,所述单头电热管的工作端末端插入盲孔内,所述盲孔下端开口边缘倒圆弧,所述单头电热管与盲孔之间的间隙为0.5-1mm,所述隔热橡胶套内缘设置有向上的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内径与盲孔内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下端内侧设置有托架,各托架之间设置有用于穿装线缆的由钢管弯折而成的线管,所述线管上与单头电热管相对应位置处开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与单头电热管之间设置有线缆保护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加热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在过线孔处向上的第一接头,所述接头上螺纹套装有下螺母,所述单头电热管下端在电缆外侧套装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外螺纹套装上螺纹套装有上螺母,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之间设置有护管,所述护管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下螺母、上螺母相配合的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加热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管为沿其轴线分开的两瓣,所述护管的长度值比第一接头上端面距第二接头下端面的间距值小1-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端与夹层外壁之间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固定在夹层外壁的截面为弧形的侧板,所述侧板与夹层外壁贴合并固定,所述侧板下端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下端面与立柱上端面之间固定,所述横板与侧板之间设置有肋板,所述立柱与夹层下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柱。
CN201821658771.XU 2018-10-12 2018-10-12 电加热反应釜 Active CN2089599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8771.XU CN208959916U (zh) 2018-10-12 2018-10-12 电加热反应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8771.XU CN208959916U (zh) 2018-10-12 2018-10-12 电加热反应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59916U true CN208959916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59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58771.XU Active CN208959916U (zh) 2018-10-12 2018-10-12 电加热反应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599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39464U (zh) 一种配网带电作业带电装拆并沟线夹专用工具
CN208959916U (zh) 电加热反应釜
CN202512911U (zh) 一种套装式通水电缆装置
CN204554185U (zh) 一种采用法兰连接的保温三通
CN208142710U (zh) 一种配电线路维护装置
CN205536538U (zh) 一种高效节能卧式防爆电加热器
CN210890569U (zh) 一种采油井口管道加热设备
CN204793244U (zh) 一种具有热缩功能的接线端子
CN205356723U (zh) 电磁加热装置
CN209565712U (zh) 一种铜管焊接机
CN104390102B (zh) 一种利用隔热吊架装置安装冷媒管的方法
CN211372745U (zh) 智能式油井储油罐电加热装置
CN202521120U (zh) 一种电热熔管道连接件
CN207394181U (zh) 一种可以调节长度的带内衬管道接头
CN210283204U (zh) 一种挤塑机的环抱式机头加热机构
CN204328316U (zh) 模压排水管热熔连接装置
CN215521524U (zh) 一种钢制管道连接结构
CN201204709Y (zh) 一种电加热管
CN112984771A (zh) 便于对内部进行检修清洁的热水器
CN2863449Y (zh) 塑料管件熔接器
CN209351961U (zh) 一种润滑油调和油罐加热装置
CN207338794U (zh) 一种对电缆安装端面定位的连接器
CN204289984U (zh) 一种耐用型通水电缆
CN205732334U (zh) 一种铝合金型材挤压机盛锭筒的改进结构
CN2683840Y (zh) 井口加热保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