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35833U - 饱和蒸汽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饱和蒸汽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35833U
CN208935833U CN201821531200.XU CN201821531200U CN208935833U CN 208935833 U CN208935833 U CN 208935833U CN 201821531200 U CN201821531200 U CN 201821531200U CN 208935833 U CN208935833 U CN 208935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pipe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utilizes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312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海泳
黄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312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35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35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35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pelin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饱和蒸汽利用系统,包括分汽缸以及与蒸汽用户连接的蒸汽供应管道,分汽缸的蒸汽入口连接有多个第一蒸汽来管且各第一蒸汽来管分别连接不同的蒸汽汽源,分汽缸的蒸汽出口通过蒸汽出口管与蒸汽供应管道连接;蒸汽供应管道还连接有至少一条第二蒸汽来管,每一第二蒸汽来管通过旁接的蒸汽充气管与一蓄热器的蒸汽出口连接。分汽缸将各第一蒸汽来管供应的蒸汽进行混合稳压后外供,蓄热器可使各第二蒸汽来管的供汽压力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两种稳压后的蒸汽混合后再进入蒸汽用户进行利用,保证外供蒸汽压力的稳定,保证蒸汽用户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钢铁企业各类低品位蒸汽都可得以有效地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Description

饱和蒸汽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饱和蒸汽利用系统,尤其是钢铁企业等行业的低品位饱和蒸汽的利用。
背景技术
钢铁厂内有大量转炉及轧钢系统加热炉产生低压饱和蒸汽,这些饱和蒸汽由于品位较低、种类多样、产量及压力不稳定,传统蒸汽利用工艺下应用难度较大、利用成本较高,因此普遍的钢铁企业并未对这些蒸汽进行有效利用,仍然存在蒸汽长期放散的问题。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钢铁厂对低品位饱和蒸汽的利用越来越重视,因此有必要对低品位蒸汽的利用进行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饱和蒸汽利用系统,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饱和蒸汽利用系统,包括分汽缸以及与蒸汽用户连接的蒸汽供应管道,所述分汽缸的蒸汽入口连接有多个第一蒸汽来管且各所述第一蒸汽来管分别连接不同的蒸汽汽源,所述分汽缸的蒸汽出口通过蒸汽出口管与所述蒸汽供应管道连接;所述蒸汽供应管道还连接有至少一条第二蒸汽来管,每一所述第二蒸汽来管通过旁接的蒸汽充气管与一蓄热器的蒸汽出口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每一所述蓄热器的冲压蓄热管旁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蒸汽来管上。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冲压蓄热管上设有止回阀。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蒸汽充气管上设有止回阀。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二蒸汽来管上设有压力调节阀,且所述压力调节阀位于该第二蒸汽来管出口端与对应的所述蒸汽充气管旁接点之间。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蒸汽出口管上设有切断阀。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第一蒸汽来管上均设有止回阀。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第一蒸汽来管上均设有切断阀。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二蒸汽来管有多条且分别连接不同的蒸汽汽源。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蒸汽用户为汽轮发电机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饱和蒸汽利用系统,通过分汽缸将各第一蒸汽来管供应的蒸汽进行混合稳压后外供,通过蓄热器可使各第二蒸汽来管的供汽压力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两种稳压后的蒸汽混合后再进入蒸汽用户进行利用,一方面保证外供蒸汽压力的稳定,保证蒸汽用户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蒸汽利用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间断性的低压蒸汽也可得到有效利用,从而保证钢铁企业各类低品位蒸汽都可得以有效地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饱和蒸汽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饱和蒸汽利用系统,包括分汽缸1以及与蒸汽用户连接的蒸汽供应管道5,所述分汽缸1的蒸汽入口连接有多个第一蒸汽来管3且各所述第一蒸汽来管3分别连接不同的蒸汽汽源,所述分汽缸1的蒸汽出口通过蒸汽出口管4与所述蒸汽供应管道5连接;所述蒸汽供应管道5还连接有至少一条第二蒸汽来管6,每一所述第二蒸汽来管6通过旁接的蒸汽充气管与一蓄热器2的蒸汽出口连接。
上述的分汽缸1具有蒸汽混合功能和蒸汽分配功能,其是本领域常用蒸汽利用设备,具体结构此处不作详述。在本实施例中,该分汽缸1主要用于多种蒸汽汽源的混合稳压,便于低品位蒸汽的利用。
上述的蓄热器2也为本领域常用蒸汽利用设备,可对其进行冲压蓄热,在蒸汽压力低时,通过该蓄热器2降压释放蒸汽,可以维持对应的第二蒸汽来管6的供汽压力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
上述的蒸汽用户可为常规的饱和蒸汽用户,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是利用蒸汽进行发电,即该蒸汽用户为汽轮发电机组。
本实施例提供的饱和蒸汽利用系统,通过分汽缸1将各第一蒸汽来管3供应的蒸汽进行混合稳压后外供,通过蓄热器2可使各第二蒸汽来管6的供汽压力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两种稳压后的蒸汽混合后再进入蒸汽用户进行利用,一方面保证外供蒸汽压力的稳定,保证蒸汽用户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蒸汽利用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间断性的低压蒸汽也可得到有效利用,从而保证钢铁企业各类低品位蒸汽都可得以有效地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上述的蓄热器2可利用高品位蒸汽对其进行充热,也可利用第二蒸汽来管6供应的蒸汽对其进行充热,也即,如图1,每一所述蓄热器2的冲压蓄热管旁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蒸汽来管6上。在第二蒸汽来管6的供汽压力高时,外供蒸汽的同时可对蓄热器2进行冲压蓄热,在该第二蒸汽来管6的供汽压力较低时,则通过蓄热器2降压释放蒸汽以维持该第二蒸汽来管6的供汽压力稳定在设定的范围内。该结构可有效地适应及利用钢铁企业蒸汽压力波动的特性,充分吸收第二蒸汽来管6供应蒸汽汽源的高峰热值,并利用该蒸汽自身热源补充其低谷时的品位,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些低品位蒸汽。
进一步地,如图1,所述冲压蓄热管上设有止回阀(已图示,未标注)。进一步地,如图1,所述蒸汽充气管上设有止回阀(已图示,未标注),避免蓄热器2内的蒸汽与对应的第二蒸汽来管6中的蒸汽反串,保证蓄热器2的工作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述第二蒸汽来管6上设有压力调节阀7,且所述压力调节阀7位于该第二蒸汽来管6出口端与对应的所述蒸汽充气管旁接点之间。通过该压力调节阀7可以进行定压调节,保证第二蒸汽来管6的供汽压力稳定在设定压力值,满足对应蒸汽用户的压力需求,而且能够避免蒸汽供应管道5的供汽压力波动而影响后续的蒸汽利用设备的工作。
另外,优选地,上述压力调节阀7可设置带手动调节阀的旁路,在压力调节阀7出现故障时,可以用手动调节阀旁路短暂代替工作。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压力调节阀7一般可以是多个调节阀组成的压力调节阀7组,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需压力调节范围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此处不作详述。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述蒸汽出口管4上设有切断阀(已图示,未标注),可以根据生产状况等因素控制分汽缸1是否外供蒸汽。同样地,如图1,第二蒸汽来管6上也可设置切断阀(已图示,未标注),可以根据生产状况等因素控制第二蒸汽来管6是否外供蒸汽,也可在该第二蒸汽来管6上设置止回阀(已图示,未标注),第二蒸汽来管6上的止回阀优选为设于该第二蒸汽来管6出口端与对应的压力调节阀7之间,防止分汽缸1出口蒸汽反串至第二蒸汽来管6中而影响对应汽源的工作。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各所述第一蒸汽来管3上均设有止回阀(已图示,未标注),防止压力不同的蒸汽之间反串,而影响各汽源的工作。另外,如图1,各所述第一蒸汽来管3上均设有切断阀(已图示,未标注),一方面可以保证对应汽源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调整进入分汽缸1中的蒸汽种类及流量,也可达到调节外供蒸汽压力的目的。上述切断阀可以是闸阀等常规的切断阀,此处不作一一赘述。
上述的第二蒸汽来管6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有多条第二蒸汽来管6时,可以设计各第二蒸汽来管6出口端分别与蒸汽供应管道5连接并分别在各第二蒸汽来管6上设置压力调节阀7,也可以设计各第二蒸汽来管6共用一个压力调节阀7,可以根据具体工况进行选择。有多条第二蒸汽来管6时,优选为是各第二蒸汽来管6分别连接不同的蒸汽汽源,实现各类低品位蒸汽的利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饱和蒸汽利用系统,当然适用于高品位蒸汽的利用,但更重要地是,可以实现给类低品位蒸汽的有效利用。本实施例中,上述各第一蒸汽来管3所连接的汽源均供应低压蒸汽,蒸汽压力在0.5~0.8MPa范围内;上述各第二蒸汽来管6所连接的汽源也均供应低压蒸汽,且压力调节阀7后的蒸汽压力为~0.9MPa,这些蒸汽汽源的蒸汽压力都会随工艺生产的变化而波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各第一蒸汽来管3均供应连续性低压蒸汽,上述第二蒸汽来管6供应间断性低压蒸汽;在图1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各第一蒸汽来管3连接的汽源有中板厂汽化冷却系统产生的低压饱和蒸汽、棒材厂汽化冷却系统产生的低压饱和蒸汽以及轧钢高棒厂汽化冷却系统产生的低压饱和蒸汽等,第二蒸汽来管6连接的汽源为炼钢转炉汽化冷却系统产生的低压饱和蒸汽等,当然,并不限于上述种类的低压饱和蒸汽的利用,也并不限于钢铁企业所产蒸汽的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此处不作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饱和蒸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汽缸以及与蒸汽用户连接的蒸汽供应管道,所述分汽缸的蒸汽入口连接有多个第一蒸汽来管且各所述第一蒸汽来管分别连接不同的蒸汽汽源,所述分汽缸的蒸汽出口通过蒸汽出口管与所述蒸汽供应管道连接;所述蒸汽供应管道还连接有至少一条第二蒸汽来管,每一所述第二蒸汽来管通过旁接的蒸汽充气管与一蓄热器的蒸汽出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饱和蒸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蓄热器的冲压蓄热管旁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蒸汽来管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饱和蒸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蓄热管上设有止回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饱和蒸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充气管上设有止回阀。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饱和蒸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蒸汽来管上设有压力调节阀,且所述压力调节阀位于该第二蒸汽来管出口端与对应的所述蒸汽充气管旁接点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饱和蒸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出口管上设有切断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饱和蒸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蒸汽来管上均设有止回阀。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饱和蒸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蒸汽来管上均设有切断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饱和蒸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蒸汽来管有多条且分别连接不同的蒸汽汽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饱和蒸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用户为汽轮发电机组。
CN201821531200.XU 2018-09-19 2018-09-19 饱和蒸汽利用系统 Active CN208935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31200.XU CN208935833U (zh) 2018-09-19 2018-09-19 饱和蒸汽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31200.XU CN208935833U (zh) 2018-09-19 2018-09-19 饱和蒸汽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35833U true CN208935833U (zh) 2019-06-04

Family

ID=66721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31200.XU Active CN208935833U (zh) 2018-09-19 2018-09-19 饱和蒸汽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35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3107A (zh) 一种多级扩容闪蒸回收余热并供应蒸汽的装置
CN202991156U (zh) 火电机组双抽可调供热系统
CN102278299A (zh) 电站凝结水泵深度变频系统
CN107420138A (zh) 汽轮发电机组新型节能系统及方法
CN104467028A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机组负荷自动分配方法
CN102359400B (zh) 一种钢铁企业余热蒸汽综合利用系统
CN106948889B (zh) 一种由减温减压器协同调节的组合固定式喷射器组工业供汽调节方法及系统配置
CN208935833U (zh) 饱和蒸汽利用系统
CN204002957U (zh) 一种钢铁企业余能综合高效发电系统
CN104896954B (zh) 一种自备电厂燃烧冶金煤气的发电方法及系统
CN201715607U (zh) 混水供暖系统
CN108592136B (zh) 一种火电厂灵活性改造双缸解耦深度调峰系统
CN109826684B (zh) 一种可高效利用低温冷能的低压型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WO2014194583A1 (zh) 高炉炉顶供气系统
CN106884689B (zh) 一种小型抽汽式供热汽轮机排汽降湿的方法
CN203082863U (zh) 一种用于电网调度微调的高压加热器大旁路调节装置
Ye et al. Research on optimal operation strategy with ancillary services of flexible thermal power units
CN107477649A (zh) 汽轮发电机组综合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07962804U (zh) 一种电锅炉及蓄热罐联合运行的热电解耦系统
CN207945714U (zh) 汽轮发电机组综合余热利用系统
CN203420916U (zh) 一种具有高压力煤气压缩机调压装置的调压系统
CN110994611A (zh) 火电厂氨内燃发电机辅助服务系统、方法及碳减排方法
CN106286017B (zh) 一种混合气体燃料供应控制系统
CN206531050U (zh) 合成氨锅炉给水系统及合成氨装置
NL2028849B1 (en) Method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ste heat of carbon calci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