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35687U - 支架 - Google Patents

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35687U
CN208935687U CN201821518676.XU CN201821518676U CN208935687U CN 208935687 U CN208935687 U CN 208935687U CN 201821518676 U CN201821518676 U CN 201821518676U CN 208935687 U CN208935687 U CN 208935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lamping
clamp structure
bracke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186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帅
陈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riginal Temp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riginal Temp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riginal Temp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riginal Temp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186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35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35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356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其包括外壳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外壳连接,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与外壳通过转轴的方式连接,第一夹持件一端为用于夹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夹持结构;第二夹持件一端为用于夹持电子设备的第二夹持结构;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之间用于电子设备的置入,在电子设备置入前,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电子设备沿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方向上的尺寸;在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受到电子设备放入时所产生的挤压力时,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相对于外壳转动,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之间距离增大。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具有夹持力度适中的优点。

Description

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方便人们在工作、开车等过程中不需要时刻拿出手机来掌握手机上的信息,人们设计出了支架。
市面上大多数的支架对电子设备的夹持力度过大,很容易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
因此,如何克服支架对电子设备的夹持力度过大的问题,便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支架对电子设备的夹持力度过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支架,其包括外壳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外壳连接,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与外壳通过转轴的方式连接,第一夹持件一端为用于夹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夹持结构;第二夹持件一端为用于夹持电子设备的第二夹持结构;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之间用于电子设备的置入,在电子设备置入前,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电子设备沿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方向上的尺寸;在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受到电子设备放入时所产生的挤压力时,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相对于外壳转动,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之间距离增大。
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外壳,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在电子设备放入支架后,所述弹性件给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提供回复力以使得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对电子设备具有夹持作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与外壳通过转轴的方式连接,所述支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件,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夹持件,当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距离增加时,所述弹性件被拉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包括第一转轴部,所述第二夹持件还包括第二转轴部,所述第一转轴部的形状大小与第二转轴部的形状大小相适配且其镜像对称,在第一转轴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圆形限位孔,在第二转轴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圆形限位孔,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连接柱,第一圆形限位孔和第二圆形限位孔均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并相对于所述连接柱可转动,连接柱直径与第一限位孔和第二圆形限位孔的直径相适配。
优选地,在第一转轴部上开设有圆弧形的第一通孔,在第二转轴部上开设有圆弧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圆形限位孔同圆心,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二圆形限位孔同圆心,所述弹性件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转轴部靠近第一夹持结构且在第一通孔圆弧延长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柱,在所述第二转轴部靠近第二夹持结构且在第二通孔圆弧延长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柱,第一凸柱置入于第二通孔中,第一凸柱置入于第一通孔中,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长L大于等于弹性件的自然长度L1,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深度D大于等于弹性件的高H的一半,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宽W与弹性件的宽W1相适配,所述第一凸柱的大小形状与第二凸柱的大小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凸柱的高度和第二凸柱的高度均为H1,且H1小于深度D。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与外壳之间通过齿齿配合、柱孔配合的方式连接,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受到外力时,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可相对于外壳转动。
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外壳固定连接或弹性活动连接,并与夹持部位于外壳相对的两端,所述外壳包括固定连接的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和后盖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一夹持结构,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二夹持结构,在外壳上与支撑部连接的相对端开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三通孔从容置空间中伸出,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第四通孔从容置空间中伸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与外壳通过转轴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包括第一转轴部,所述第二夹持件还包括第二转轴部,所述第一转轴部和第二转轴部为轴承结构,所述第一转轴部和第二转轴部固定在外壳上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包括第一转轴部,所述第二夹持件还包括第二转轴部,所述第一转轴部的形状大小与第二转轴部的形状大小相适配且其镜像对称,在第一转轴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圆形限位孔,在第二转轴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圆形限位孔,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两连接柱,第一圆形限位孔和第二圆形限位孔分别套设在所述两连接柱上并相对于与连接柱可转动,连接柱直径与其穿过的第一圆形限位孔或第二圆形限位孔的直径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的个数为2,其中一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件,另一端连接于外壳,另一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第二夹持件,另一端连接于外壳,在第一转轴部上开设有圆弧形的第一通孔,在第二转轴部上开设有圆弧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圆形限位孔同圆心,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二圆形限位孔同圆心,两所述弹性件分别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
优选地,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所述第一凸柱设置在第一通孔中远离第二夹持结构的一端,在第一通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二凸柱设置在第二通孔中远离第一夹持结构的一端,在第二通孔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柱,其中一所述弹性件一端套设在第一凸柱,另一端套设在第一限位柱,另一所述弹性件一端套设在第二凸柱,另一端套设在第二限位柱。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一夹持结构,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二夹持结构,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杆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第三连接杆与外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为镂空杆结构。
优选地,在所述支撑结构上开设有一通孔槽,所述通孔槽用于容置外接数据线与电子设备连接的一端,所述外接数据线与电子设备连接的一端为接头,所述接头包括固定连接的握持部与连接部,所述握持部用于使用者握持,所述连接部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所述通孔槽在槽底处的开口尺寸、形状与握持部在握持部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形状相匹配且所述通孔槽在槽底处的开口在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的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握持部的长,所述通孔槽开口处与槽底的最大距离大于等于握持部的高,所述通孔槽远离槽底处的开口在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握持部的长。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扭簧或弹力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夹持部在外壳内通过转轴的方式与外壳连接,夹持部可相对外壳转动,当电子设备置入时,夹持部通过转动一定角度夹持电子设备,通过转动夹持电子设备减少了对电子设备在夹持过程中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依靠弹性件的回复力来夹持电子设备,夹持力度适中,既能较好地夹持住电子设备,又不会因夹持力度过大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用于作弹性件的容置槽,第一凸柱、第二凸柱既用于固定弹性件也可以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边缘接触阻挡支架进一步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支架的弹性件不会被拉坏,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包括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用以限位弹性件,使得弹性件的既能提供弹性功能又不会不受约束地活动,有利于提升支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与外壳还可通过齿齿配合、柱孔配合的方式连接,齿齿配合和柱孔配合较便于电子设备在任意位置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包括支撑部,支撑部用于与夹持部配合夹持、固定电子设备,其中支撑部与外壳可弹性活动连接或固定连接,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设置,便于增加使用者的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外壳上还可以设置两连接柱,第一圆形限位孔和第二圆形限位孔分别套设在连接柱上,这样的结构便于针对性的维修且利于减少第一圆形限位孔与第二圆形限位孔之间的摩擦。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为镂空杆结构,有利于电子设备的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支撑结构上还设置有通孔槽,且通孔槽的尺寸利于外接数据线的接头一端的伸入并限位在通孔槽中,便于支撑在支架上的电子设备的有线充电、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夹持部与弹性件的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夹持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夹持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支架除连接部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夹持部与弹性件的另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第一夹持件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C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第一夹持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D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弹性件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E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弹性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支架除连接部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B是本实用新型支架除连接部外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C是本实用新型支架除连接部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后盖与支撑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后盖、支撑部与连接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外壳、弹性件与夹持部的一变形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支架一变形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支撑座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外接数据线的接头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支架;11、外壳;12、夹持部;13、支撑部;14、连接部;111、前盖;112、后盖;121、第一夹持件;122、第二夹持件;123、弹性件;1211、第一转轴部;1212、第一夹持臂;1221、第二转轴部;1222、第二夹持臂;1213、第一连接杆;1214、第一夹持结构;1223、第二连接杆;1224、第二夹持结构;1215、第一置入结构;1225、第二置入结构;1216、第一圆形限位孔;1226、第二圆形限位孔;1121、连接柱;1217、第一通孔;1218、第一凸柱;1227、第二通孔;1228、第二凸柱;1122、第三通孔;1123、第四通孔;131、软垫;21、外壳;221、第一夹持件;222、第二夹持件;223、弹性件;2212、第一夹持臂;2222、第二夹持臂;30、支架;3121、连接柱;3216、第一圆形限位孔;3226、第二圆形限位孔;323、弹性件;3217、第一通孔;3227、第二通孔;3218、第一凸柱;3228、第二凸柱;31、外壳;311、前盖;312、后盖;3214、第一夹持结构;3224、第二夹持结构;3219、第一限位柱;3229、第二限位柱;321、第一夹持件;322、第二夹持件;33、支撑部;331、支撑结构;332、第三连接杆;3213、第一连接杆;3223、第二连接杆;3311、通孔槽;40、接头;41、握持部;42、插接端;2214、第一夹持结构;2224、第二夹持结构;1124、凹槽;3312、槽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A和图1B,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支架10,其用于夹持固定电子设备,其包括外壳11、夹持部12、支撑部13和连接部14,外壳11包括固定连接的前盖111和后盖112,前盖111和后盖112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夹持部12一部分位于外壳11的容置空间中并与外壳11通过转轴的方式连接,另一部分伸出于外壳11且可相对于外壳11转动用于夹持电子设备;支撑部13位于与夹持部12伸出外壳11一端的相对端并与外壳11固定连接,具体地,支撑部13与后盖112一体成型而成,支撑部13用于支撑电子设备,使电子设备在置入方向上得以被支撑;连接部14与后盖112固定连接并用于与车的出风口等位置连接以使支架10固定。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前盖111和后盖112并不是对外壳11进行限制,当支架10的外壳11由上盖、下盖或者左盖、右盖等组成时,定义较靠近电子设备的外壳的部分为前盖、较靠近连接部的部分为后盖;也可以不设置前盖111,即外壳11由后盖112组成且不存在上述的容置空间,此时夹持部12与后盖112通过转轴的方式连接。
请参阅图2,夹持部12用于电子设备的置入并夹持电子设备,夹持部12包括第一夹持件121和第二夹持件122,支架10进一步还包括弹性件123,弹性件123连接第一夹持件121和第二夹持件122,第一夹持件121和第二夹持件122可相对转动,当电子设备未置入时,第一夹持件121和第二夹持件122会保持在一个初始位置上,在该初始位置上时弹性件123基本保持为自然长度(即非压缩状态),当电子设备置入时,第一夹持件121和第二夹持件122两者之间的距离会因电子设备的置入变大且弹性件123会被拉伸,此时弹性件123会提供拉伸力给第一夹持件121和第二夹持件122使电子设备被夹持。优选地,弹性件123为弹簧或扭簧。
请参阅图3,第一夹持件121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转轴部1211和第一夹持臂1212,第二夹持件122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部1221和第二夹持臂1222,第一夹持臂1212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1213和第一夹持结构1214,第一连接杆1213与第一转轴部1211固定连接,第二夹持件122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杆1223与第二夹持结构1224,第二连接杆1223与第二转轴部1221固定连接,第一夹持结构1214、第二夹持结构1224配合来夹持电子设备。第一转轴部1211的形状大小与第二转轴部1221的形状大小相适配,两者结构镜像对称。第一连接杆1213和第二连接杆1223一部分位于容置空间中,另一部分伸出于外壳11外。
请参阅图4,第一夹持结构1214和第二夹持结构122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置入结构1215和第二置入结构1225,第一置入结构1215和第二置入结构1225为螺纹结构且其螺旋线延伸的方向与电子设备置入的方向相适配,即平行或大致平行。第一置入结构1215和第二置入结构1225的设置可使电子设备更容易置入/取出于支架10。
请参阅图5,在第一转轴部121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圆形限位孔1216,在第二转轴部122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圆形限位孔1226,所述第一圆形限位孔1216的大小形状与第二圆形限位孔1226的大小形状相适配,在所述前盖111或后盖11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柱1121,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1121设置在后盖112上。所述连接柱1121的直径与第一圆形限位孔1216的直径相适配,连接柱1121依次穿过第二圆形限位孔1226、第一圆形限位孔1216,如此,第一转轴部1211和第二转轴部1221便只能在连接柱1121的轴向和周向方向运动,而不能在连接柱1121的径向方向运动。
可以理解,第一圆形限位孔1216和第二圆形限位孔1226也可以套设在不同的连接柱1121,对连接柱1121的个数不作限定,只要满足连接柱1121对第一圆形限位孔1216和第二圆形限位孔1226进行限位并可供其旋转即可。
请参阅图6A、6B、6C、6D和6E,在第一转轴部12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217,第一通孔1217优选呈圆弧形,该圆弧所在的圆与第一圆形限位孔1216或第二圆形限位孔1226同圆心。优选地,第一通孔1217的长L大于等于弹性件123的自然长度L1,第一通孔1217的深度D大于等于弹性件123的高H的一半,第一通孔1217的宽W与弹性件123的宽W1相适配,长L1大于宽W1,在第一转轴部1211靠近第一夹持结构1214的一端,且在圆弧形的第一通孔1217之圆弧延长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柱1218,第一凸柱1218在第一转轴部1211上的投影的长、宽(图未示)均小于宽W1且第一凸柱1218的高度H1小于深度D。在第二转轴部1221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217形状、大小相适配的第二通孔1227,在圆弧形的第二转轴部1221上靠近第二夹持结构1224的一端且在第二通孔1227之圆弧延长方向的一端设置与第一凸柱1218形状、大小相适配的第二凸柱1228,如此,当连接柱1121依次穿过第二转轴部1221、第一转轴部1211时,第一凸柱1218对应置入第二通孔1227中、第二凸柱1228对应置入第一通孔1217中,并且弹性件123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凸柱1218和第二凸柱1228上。如此,便完成了第一夹持件121、弹性件123及第二夹持件122的连接,且完成夹持部12与外壳11的通过转轴方式的连接。第一凸柱1218、第二凸柱1228不仅起到固定弹性件123的两端的作用,还用于当第一凸柱1218、第二凸柱1228分别接触到第二通孔1227、第一通孔1217内壁时阻挡第一转轴部1211、第二转轴部1221继续运动,防止弹性件123被过渡拉长损坏,起到了保护弹性件123的作用。可以理解,连接柱1121也可以设置在前盖111上,只要满足连接柱1121通过第一圆形限位孔1216、第二圆形限位孔1226限制第一转轴部1211和第二转轴部1221在连接柱1121的圆周方向的运动即可。
请参阅图7A、图7B和图7C,在外壳11上与支撑部13连接一端的相对端开设有第三通孔1122和第四通孔1123,第三通孔1122和第四通孔1123用于第一连接杆1213、第二连接杆1223在外壳11内伸出并可旋转一定角度。第三通孔1122和第四通孔1123的开口方向与连接柱1121的轴向方向垂直,具体地,该第三通孔1122、第四通孔1123可以开设在前盖111上、后盖112上或者由开设在前盖111和/或后盖的缺口在前盖111、后盖112固定连接后组合而成。优选地第三通孔1122和第四通孔1123开设为开设在后盖112上的缺口在后盖112与前盖111固定连接后形成的,所述第三通孔1122、第四通孔1123在连接柱1121轴向方向上的长度L3、L4与第一连接杆1213、第二连接杆1223在连接柱1121轴向方向的长度L5、L6相适配,如此,第三通孔1122和第四通孔1123就限制了第一连接杆1213、第二连接杆1223在连接柱1121轴向方向上的运动。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对第三通孔1122、第四通孔1123的开设方式进行限制只要是在后盖112与前盖111固定连接后形成两供第一连接杆1213、第二连接杆1223伸出、并可旋转一定角度且能限制第一连接杆1213、第二连接杆1223在连接柱1121的轴向方向的运动即可。
优选地,在前盖111和后盖112固定连接后,连接柱1121刚好抵到前盖111。对连接柱1121的长度不做特别限定,只要满足在前盖111和后盖112连接后,第一转轴部1211和第二转轴部1221限位在连接柱1121上不脱落即可。
作为一种变形,夹持部12的第一转轴部1211和第二转轴部1221也可以为套设在连接柱1121上的两轴承结构(图未视),此时第一转轴部1211和第二转轴部1221也可相对于连接柱1121转动,即第一夹持件121、第二夹持件122相对外壳11转动。此时优选第一夹持结构1214、第二夹持结构1224之间可转动的最大的距离与电子设备沿第一夹持结构1214、第二夹持结构1224方向上的尺寸一致。
请参阅图8,在支撑部13上设置有软垫131,软垫131用于当电子设备置入并需要被支撑部13支撑时与电子设备接触,用于保护电子设备不被磨损。
请参阅图9,在后盖112上开设有一凹槽1124,连接部14通过卡扣连接或粘胶连接等方式固定在凹槽1124中,凹槽1124的边缘较有效保护连接部14与后盖112的连接处不被水渍、灰尘等会影响两者连接稳固程度的干扰。连接部14优选为四爪硅胶夹或两爪硅胶夹,包括但不限于此,其他能使支架10与车的出风口等位置的结构固定的构造亦可。
作为一种变形,支撑部13也可以与外壳11活动连接,如支撑部13弹性连接于外壳11,在电子设备置入时,支撑部13朝远离外壳11的方向移动,在电子设备拿走时,支撑部13由于回弹力恢复到原位置。
当电子设备置入前,第一夹持结构1214、第二夹持结构1224之间的距离小于电子设备在第一夹持结构1214、第二夹持结构1224方向上的尺寸;当该支架10在使用时: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夹持结构1214和第二夹持结构1224处置入,经过第一置入结构1215和第二置入结构1225,第一夹持臂1212和第二夹持臂1222因电子设备的置入分别朝背离方向转动,第一夹持结构1214、第二夹持结构1224之间的距离增大,第一夹持结构1214、第二夹持结构1224会在转动到两者之间的最大距离与电子设备在置入方向的宽度一致时停止转动,在置入后电子设备接触到支撑部13并被支撑部13支撑,第一夹持结构1214、第二夹持结构1224会因弹性件123的回复力来给电子设备提供夹持力配合着支撑部13对电子设备的支撑使得电子设备固定在支架10中。
作为一种变形,第一夹持件121和第二夹持件122两者之一与外壳11固定连接,另一者与外壳11通过转轴的方式连接,即第一夹持件121和第二夹持件122两者之一不可相对于外壳11转动,另一者可以相对于外壳11转动。当电子设备置入前,第一夹持结构1214、第二夹持结构1224之间的距离小于电子设备在第一夹持结构1214、第二夹持结构1224方向上的尺寸,当电子设备置入时,第一夹持结构1214、第二夹持结构1224之间的距离增大到两者的距离与电子设备沿第一夹持结构1214、第二夹持结构1224方向上的尺寸一致时停止转动,此时弹性件123提供的回复力使得第一夹持结构1214、第二夹持结构1224对电子设备具有夹持作用。
作为另一种变形,第一夹持件121和/或第二夹持件122与外壳11之间还通过齿齿配合或柱孔配合的方式连接,以第一夹持件121和外壳11之间通过齿齿配合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夹持件121和外壳11其中一者上设置有多个齿,多个齿呈圆弧形排列,另一者上设置至少一个齿,第一夹持件121和外壳11上的齿可以齿齿啮合,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发生相对转动,并可实现任意位置的定位。柱孔配合的结构配置可以与齿齿配合的相同,其仅仅把齿换成对应的柱和孔。
当电子设备置入时,第一夹持结构1214、第二夹持结构1224在向背离的方向运动的同时还通过齿齿配合的连接或柱孔配合的卡扣连接对两者之间的距离进行着约束,当电子设备置入支架后,第一夹持结构1214、第二夹持结构1224之间的距离由于齿齿配合或柱孔配合的原因不会继续增大,凭借其对电子设备的摩擦、阻挡等作用与支撑部13配合将电子设备固定在支架10上。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提及的齿齿配合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齿条与齿条、齿条与齿轮或齿轮与齿轮的配合方式,所提及的柱孔配合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凸柱与凹槽、凸柱与通孔等卡扣、限位的方式。当电子设备取离于支架10时,使用者可通过手动等方式使第一夹持臂1212和第二夹持臂1222复位。可以理解,第一夹持件121或第二夹持件122也可与外壳11通过齿齿配合或柱孔配合的方式连接,只要满足在电子设备置入后能够对电子设备进行限位即可。
请参阅图10,作为一种变形,弹性件223一端连接于外壳21,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件221和/或第二夹持件222,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23一端连接与外壳21,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件221,第二夹持件222与外壳21固定连接。当电子设备置入时,第一夹持结构2214和第二夹持结构2224之间的距离增大,当电子设备置入后,弹性件223给第一夹持件221提供回复力使得第一夹持结构2214对电子设备具有夹持作用,进而使第一夹持件221和第二夹持件222夹持住电子设备。
可以理解,弹性件223也可以一端与外壳2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持件222连接;或弹性件223为两个,第二夹持件222和第一夹持件221分别通过独立的弹性件223与外壳21连接,只要是电子设备在置入后弹性件223提供的回复力使得第一夹持件221和第二夹持件222夹持住电子设备即可。
作为一种变形,第一通孔1217和第二通孔1227可省略,弹性件123直接连接于第一夹持件121和第二夹持件122。
作为一种变形,所述弹性件123为弹力块,该弹力块采用弹性材质制作,如弹力胶,其在受力后会提供一与受力方向相反的回复力。在第一夹持件121远离第二夹持件122的一侧设置所述弹力块,在第二夹持件122远离第一夹持件121的一侧设置所述弹力块,在第一夹持件121和第二夹持件122之间距离增大时,弹力块被压缩,提供一回复力给第一夹持件121和第二夹持件122,使得两者对电子设备产生夹持作用。可以理解,第一夹持件121与第二夹持件122其中一者可以与外壳11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1,作为一种变形,提供支架10的一变形支架30,该支架30与支架10的区别主要在于夹持部与支撑部的结构,具体地,连接柱3121设置为两个,第一圆形限位孔3216套设在一连接柱3121,第二圆形限位孔3226套设在另一连接柱3121上,弹性件323的个数为2,其中一弹性件323设置在第一通孔3217中,另一弹性件323设置在第二通孔3227中,第一凸柱3218和第二凸柱3228设置在外壳31上,第一凸柱3218、第二凸柱3228可以设置在前盖311上,也可以设置在后盖312上,只要在前盖311和后盖312固定连接时,第一凸柱3218设置在第一通孔3217远离第二夹持结构3224的一端,第二凸柱3228设置在第二通孔3227远离第一夹持结构3214的一端即可。在第一通孔3217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柱3219,在第二通孔3227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柱3229,其中一弹性件323一端套设在第一凸柱3218上,另一端套设在第一限位柱3219上,另一弹性件323一端套设在第二凸柱3228上,另一端套设在第二限位柱3229上。当电子设备置入该支架30时,电子设备对第一夹持件321、第二夹持件322产生挤压力,第一夹持件321、第二夹持件322将挤压力作用于两弹性件323,两弹性件323同时给第一夹持件321和第二夹持件322提供回复力使得第一夹持结构3214和第二夹持结构3224对电子设备具有夹持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部33包括固定连接的支撑结构331和第三连接杆332,支撑结构331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第三连接杆332与外壳31连接,第一连接杆3213、第二连接杆3223与第三连接杆332为镂空杆结构,镂空杆结构有利于提高置于支架30中的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12和图13,在支撑结构331上开设有一通孔槽3311,该通孔槽3311用于容置外接数据线与电子设备连接的一端,即外接数据线的接头40,该接头40包括固定连接的握持部41与插接端42,握持部41用于使用者握持,插接端42用于插入电子设备以给电子设备充电或传输数据。作为一种选择,通孔槽3311开口处与槽底3312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等于握持部41的高H2,通孔槽3311在槽底3312处的开口尺寸、形状与握持部41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形状相匹配以使得外接数据线的接头40可以从通孔槽3311底部伸入通孔槽3311中。通孔槽3311在槽底3312处的开口在第一夹持结构3214和第二夹持结构3224的方向上的长度L2小于握持部的长度L3,且在本变形实施例中优选通孔槽3311远离槽底3312处的开口在第一夹持结构3214和第二夹持结构3224的方向上的长度L4大于等于长度L3。
当电子设备置入支架30后,外接数据线的接头40从通孔槽3311的位于槽底3312一端的开口伸入通孔槽3311中,并在握持部41的长边旋转到与第一夹持结构3214和第二夹持结构3224方向平行时将插接端42与电子设备连接,因为通孔槽3311在槽底3312处的开口在第一夹持结构3214和第二夹持结构3224的方向上的长度L2小于握持部的长度L3,所以通孔槽3311在槽底3312处的开口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接头40不会露出。又由于通孔槽3311开口处与槽底3312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等于握持部41的高H2,且长度L4大于等于长度L5,因此,在接头40与电子设备连接后,握持部41可完全容置于通孔槽3311中。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中,不同实施例之间的技术特征可以在不影响产品功效的情况下,相互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夹持部在外壳内通过转轴的方式与外壳连接,夹持部可相对外壳转动,当电子设备置入时,夹持部通过转动一定角度夹持电子设备,通过转动夹持电子设备减少了对电子设备在夹持过程中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依靠弹性件的回复力来夹持电子设备,夹持力度适中,既能较好地夹持住电子设备,又不会因夹持力度过大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用于作弹性件的容置槽,第一凸柱、第二凸柱既用于固定弹性件也可以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边缘接触阻挡支架进一步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支架的弹性件不会被拉坏,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包括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用以限位弹性件,使得弹性件的既能提供弹性功能又不会不受约束地活动,有利于提升支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与外壳还可通过齿齿配合、柱孔配合的方式连接,齿齿配合和柱孔配合较便于电子设备在任意位置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包括支撑部,支撑部用于与夹持部配合夹持、固定电子设备,其中支撑部与外壳可弹性活动连接或固定连接,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设置,便于增加使用者的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外壳上还可以设置两连接柱,第一圆形限位孔和第二圆形限位孔分别套设在连接柱上,这样的结构便于针对性的维修且利于减少第一圆形限位孔与第二圆形限位孔之间的摩擦。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为镂空杆结构,有利于电子设备的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支撑结构上还设置有通孔槽,且通孔槽的尺寸利于外接数据线的接头一端的伸入并限位在通孔槽中,便于支撑在支架上的电子设备的有线充电、数据传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支架,其用于夹持固定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外壳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外壳连接,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与外壳通过转轴的方式连接,第一夹持件一端为用于夹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夹持结构;第二夹持件一端为用于夹持电子设备的第二夹持结构;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之间用于电子设备的置入,在电子设备置入前,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电子设备沿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方向上的尺寸;在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受到电子设备放入时所产生的挤压力时,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相对于外壳转动,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之间距离增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外壳,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在电子设备放入支架后,所述弹性件给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提供回复力以使得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对电子设备具有夹持作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与外壳通过转轴的方式连接,所述支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件,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夹持件,当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距离增加时,所述弹性件被拉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包括第一转轴部,所述第二夹持件还包括第二转轴部,所述第一转轴部的形状大小与第二转轴部的形状大小相适配且其镜像对称,在第一转轴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圆形限位孔,在第二转轴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圆形限位孔,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连接柱,第一圆形限位孔和第二圆形限位孔均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并相对于所述连接柱可转动,连接柱直径与第一限位孔和第二圆形限位孔的直径相适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转轴部上开设有圆弧形的第一通孔,在第二转轴部上开设有圆弧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圆形限位孔同圆心,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二圆形限位孔同圆心,所述弹性件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转轴部靠近第一夹持结构且在第一通孔圆弧延长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柱,在所述第二转轴部靠近第二夹持结构且在第二通孔圆弧延长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柱,第一凸柱置入于第二通孔中,第一凸柱置入于第一通孔中,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长L大于等于弹性件的自然长度L1,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深度D大于等于弹性件的高H的一半,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宽W与弹性件的宽W1相适配,所述第一凸柱的大小形状与第二凸柱的大小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凸柱的高度和第二凸柱的高度均为H1,且H1小于深度D。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与外壳之间通过齿齿配合、柱孔配合的方式连接,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受到外力时,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可相对于外壳转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外壳固定连接或弹性活动连接,并与夹持部位于外壳相对的两端,所述外壳包括固定连接的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和后盖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一夹持结构,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二夹持结构,在外壳上与支撑部连接的相对端开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三通孔从容置空间中伸出,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第四通孔从容置空间中伸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与外壳通过转轴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包括第一转轴部,所述第二夹持件还包括第二转轴部,所述第一转轴部和第二转轴部为轴承结构,所述第一转轴部和第二转轴部固定在外壳上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包括第一转轴部,所述第二夹持件还包括第二转轴部,所述第一转轴部的形状大小与第二转轴部的形状大小相适配且其镜像对称,在第一转轴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圆形限位孔,在第二转轴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圆形限位孔,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两连接柱,第一圆形限位孔和第二圆形限位孔分别套设在所述两连接柱上并相对于连接柱可转动,连接柱直径与其穿过的第一圆形限位孔或第二圆形限位孔的直径相适配。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个数为2,其中一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件,另一端连接于外壳,另一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第二夹持件,另一端连接于外壳,在第一转轴部上开设有圆弧形的第一通孔,在第二转轴部上开设有圆弧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圆形限位孔同圆心,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二圆形限位孔同圆心,两所述弹性件分别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所述第一凸柱设置在第一通孔中远离第二夹持结构的一端,在第一通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二凸柱设置在第二通孔中远离第一夹持结构的一端,在第二通孔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柱,其中一所述弹性件一端套设在第一凸柱,另一端套设在第一限位柱,另一所述弹性件一端套设在第二凸柱,另一端套设在第二限位柱。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一夹持结构,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二夹持结构,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杆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第三连接杆与外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为镂空杆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结构上开设有一通孔槽,所述通孔槽用于容置外接数据线与电子设备连接的一端,所述外接数据线与电子设备连接的一端为接头,所述接头包括固定连接的握持部与连接部,所述握持部用于使用者握持,所述连接部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所述通孔槽在槽底处的开口尺寸、形状与握持部在握持部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形状相匹配且所述通孔槽在槽底处的开口在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的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握持部的长,所述通孔槽开口处与槽底的最大距离大于等于握持部的高,所述通孔槽远离槽底处的开口在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握持部的长。
1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扭簧或弹力块。
CN201821518676.XU 2018-09-14 2018-09-14 支架 Active CN208935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18676.XU CN208935687U (zh) 2018-09-14 2018-09-14 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18676.XU CN208935687U (zh) 2018-09-14 2018-09-14 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35687U true CN208935687U (zh) 2019-06-04

Family

ID=66721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18676.XU Active CN208935687U (zh) 2018-09-14 2018-09-14 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356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90035B2 (en) Device for chargi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103259893A (zh) 桌面型通用底座
US20100291779A1 (en) Electrical plug device with folding blades
CN207766314U (zh) 全自动夹紧式车载支架
CN106303778A (zh) 卷线器
CN208935687U (zh) 支架
CN102637969B (zh) 一种插座
CN101644298B (zh) 铰链结构及采用该铰链结构的电子装置
CN207968602U (zh) 一种全自动旋转夹紧式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KR101429394B1 (ko) 모바일 기기용 스탠드 거치대
CN209668534U (zh) 一种简单易用电力线用绕线装置
CN208997645U (zh) 一种支架
CN216903507U (zh) 一种带有自复位翻盖的插座
CN219610773U (zh) 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CN210093278U (zh) 一种车载重力手机支架
CN216896683U (zh) 旋转结构及支架
CN203521845U (zh) 用于数码产品的连接装置
CN104254032A (zh) 一种固定耳机的手机保持装置
CN108161861A (zh) 一种光电设备的存放装置
CN2271045Y (zh) 电连接用电缆盘
CN207599286U (zh) 一种自动夹紧式支架
CN212630433U (zh) 一种摇表器
CN108644688A (zh) 一种吊装长度可调的飞碟灯
CN209096629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110444954B (zh) 一种可伸缩无线充电器及支架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