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31123U - 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31123U
CN208931123U CN201821612118.XU CN201821612118U CN208931123U CN 208931123 U CN208931123 U CN 208931123U CN 201821612118 U CN201821612118 U CN 201821612118U CN 208931123 U CN208931123 U CN 2089311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mall
gear
gear mechanism
sun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121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新明
王坤城
穆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121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311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311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311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动力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该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制动器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本申请的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通过对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制动器的控制,可以使发动机满足不同驱动力要求,同时通过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对发动机转速进行调节,能够尽可能地使发动机在较高燃油经济区间工作,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并且,能够减少机电耦合系统的零部件数量及其空间尺寸,提高机电耦合变速器的集成度。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动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改进车辆燃料经济性。例如,发动机可以在怠速、减速或制动期间关闭,采用纯电驱动模式行驶,以消除由于发动机阻力导致的效率损失。另外,通过再生制动产生或由电机在发动机运行期间发电存储在动力电池中的能量,可在纯电驱动模式下被利用,或在混合驱动模式下补充发动机的转矩或功率。
混合动力车辆能够结合至少两种不同的动力来进行驱动,目前大部分混合动力车辆都是采用油电混合动力系统,该混合动力系统包括从燃油得到动力的发动机和由电力驱动的电动机。为了最大程度上改善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很多汽车厂商开发的混合动力系统都采用了双电机结构,即除驱动电机外,还增加了一个发电机。由于同时存在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三者之间的连接和控制将直接影响混合动力车辆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以减少机电耦合系统的零部件数量及其空间尺寸,提高机电耦合变速器的集成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制动器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及大齿圈,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及小齿圈,所述小齿圈与所述大太阳轮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轴向并排布置或者轴向同排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同一侧;
所述小行星架连接至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太阳轮,所述制动器连接在所述小齿圈及大太阳轮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大齿圈,所述大行星架输出动力。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制动器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及大齿圈,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及小齿圈,所述小齿圈与所述大太阳轮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轴向并排布置或者轴向同排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同一侧;
所述小行星架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太阳轮,所述制动器连接在所述小齿圈及大太阳轮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大齿圈,所述大行星架输出动力。
可选地,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增程驱动模式及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制动器,所述发动机及第一电机不工作,所述第二电机驱动,以建立所述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制动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发电,以建立所述增程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制动器,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发电或者驱动,以建立所述混合驱动模式。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制动器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及大齿圈,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及小齿圈,所述小齿圈与所述大太阳轮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轴向并排布置或者轴向同排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同一侧;
所述小太阳轮连接至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行星架,所述制动器连接在所述小齿圈及大太阳轮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大齿圈,所述大行星架输出动力。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制动器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及大齿圈,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及小齿圈,所述小齿圈与所述大太阳轮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轴向并排布置或者轴向同排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同一侧;
所述小太阳轮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行星架,所述制动器连接在所述小齿圈及大太阳轮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大齿圈,所述大行星架输出动力。
可选地,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增程驱动模式及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制动器,所述发动机及第一电机不工作,所述第二电机驱动,以建立所述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制动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发电,以建立所述增程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制动器,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发电或者驱动,以建立所述混合驱动模式。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制动器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及大齿圈,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及小齿圈,所述小齿圈与所述大太阳轮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轴向并排布置或者轴向同排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同一侧;
所述小行星架连接至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太阳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齿圈及大太阳轮,所述制动器连接在所述大齿圈上,所述大行星架输出动力。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制动器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及大齿圈,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及小齿圈,所述小齿圈与所述大太阳轮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轴向并排布置或者轴向同排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同一侧;
所述小行星架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太阳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齿圈及大太阳轮,所述制动器连接在所述大齿圈上,所述大行星架输出动力。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及大齿圈,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及小齿圈,所述小齿圈与所述大太阳轮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轴向并排布置或者轴向同排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同一侧;
所述小行星架连接至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太阳轮,所述小齿圈及大太阳轮永恒地固定,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大齿圈,所述大行星架输出动力。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及大齿圈,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及小齿圈,所述小齿圈与所述大太阳轮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轴向并排布置或者轴向同排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同一侧;
所述小行星架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太阳轮,所述小齿圈及大太阳轮永恒地固定,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大齿圈,所述大行星架输出动力。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通过对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制动器的控制,可以使发动机满足不同驱动力要求,同时通过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对发动机转速进行调节,能够尽可能地使发动机在较高燃油经济区间工作,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并且,能够减少机电耦合系统的零部件数量及其空间尺寸,提高机电耦合变速器的集成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简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简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00、车辆;
100、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200、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
1、第一电机;
2、第二电机;
3、制动器;
4、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1、大太阳轮(小齿圈);42、大行星架;43、大齿圈;44、大行星齿轮;45、小太阳轮;46、小行星架;47、小行星齿轮;
5、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100,包括发动机5及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200。所述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200包括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制动器3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
所述第一电机1及第二电机2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的轴向一侧,所述发动机5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的轴向另一侧。所述第一电机1及第二电机2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的同一侧,便于所述第一电机1及第二电机2的布置,同时可以减小该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200的体积。
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41、大行星架42、大齿圈43以及大行星齿轮44,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45、小行星架46、小齿圈41以及小行星齿轮47,所述小齿圈41与所述大太阳轮41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
优选地,所述小齿圈41与所述大太阳轮41一体形成。即,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的小齿圈41构成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的大太阳轮41,或者说,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的大太阳轮41构成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的小齿圈41。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的小齿圈41与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的大太阳轮41为同一部件,该部件作为连接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和大行星齿轮机构的连接纽带和枢纽。此外,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的小齿圈41与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的大太阳轮41为同一部件,降低了零件成本。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的小齿圈41与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的大太阳轮41在图中采用同一标号。
所述小行星架46连接至所述发动机5,所述第一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太阳轮45,所述制动器3连接在所述小齿圈41及大太阳轮41上,所述第二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大齿圈43,所述大行星架42输出动力。即所述大行星架42为整个变速器的输出。
所述第一电机1与第二电机2均为电动/发电机(M/G)。即第一电机1与第二电机2均可用于发电和驱动。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1位于所述第二电机2内侧,以缩小变速的轴向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通过对发动机5、第一电机1及第二电机2的控制,以及选择性地接合制动器3可以实现多个驱动模式,获得较高的传动效率。
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以下多个驱动模式: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增程驱动模式及混合驱动模式。各个驱动模式下的操作逻辑如表1所示。
表1各驱动模式下的操作逻辑表(第一实施例)
各个驱动模式下的具体操作如下:
(1)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制动器3,所述发动机5及第一电机1不工作,所述第二电机2驱动,以建立所述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2)增程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制动器3,所述第二电机2驱动,所述发动机5驱动所述第一电机1发电,以建立所述增程驱动模式。
(3)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制动器3,所述发动机5驱动,所述第一电机1及第二电机2发电或者驱动,以建立所述混合驱动模式。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200及混合动力驱动系统100,通过对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以及制动器3的控制,可以使发动机5满足不同驱动力要求,同时通过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对发动机5转速进行调节,能够尽可能地使发动机5在较高燃油经济区间工作,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100在实现上述的多种驱动模式时只需采用1个制动器3,使得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100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紧凑,能量传递损失较少,系统工作效率高。并且,能够减少机电耦合系统的零部件数量及其空间尺寸,提高机电耦合变速器的集成度。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100,包括发动机5及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200。所述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200包括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制动器3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
所述第一电机1及第二电机2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的轴向一侧,所述发动机5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的轴向另一侧。所述第一电机1及第二电机2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的同一侧,便于所述第一电机1及第二电机2的布置,同时可以减小该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200的体积。
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41、大行星架42、大齿圈43以及大行星齿轮44,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45、小行星架46、小齿圈41以及小行星齿轮47,所述小齿圈41与所述大太阳轮41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
优选地,所述小齿圈41与所述大太阳轮41一体形成。即,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的小齿圈41构成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的大太阳轮41,或者说,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的大太阳轮41构成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的小齿圈41。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的小齿圈41与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的大太阳轮41为同一部件,该部件作为连接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和大行星齿轮机构的连接纽带和枢纽。此外,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的小齿圈41与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的大太阳轮41为同一部件,降低了零件成本。
所述小太阳轮45连接至所述发动机5,所述第一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行星架46,所述制动器3连接在所述小齿圈41及大太阳轮41上,所述第二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大齿圈43,所述大行星架42输出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通过对发动机5、第一电机1及第二电机2的控制,以及选择性地接合制动器3可以实现多个驱动模式,获得较高的传动效率。
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以下多个驱动模式: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增程驱动模式及混合驱动模式。各个驱动模式下的操作逻辑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不再详述。
第三实施例
另外,请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5及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200。所述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200包括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制动器3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
所述第一电机1及第二电机2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的轴向一侧,所述发动机5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的轴向另一侧。所述第一电机1及第二电机2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的同一侧,便于所述第一电机1及第二电机2的布置,同时可以减小该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200的体积。
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41、大行星架42、大齿圈43以及大行星齿轮44,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45、小行星架46、小齿圈41以及小行星齿轮47,所述小齿圈41与所述大太阳轮41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
优选地,所述小齿圈41与所述大太阳轮41一体形成。即,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的小齿圈41构成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的大太阳轮41,或者说,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的大太阳轮41构成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的小齿圈41。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的小齿圈41与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的大太阳轮41为同一部件,该部件作为连接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和大行星齿轮机构的连接纽带和枢纽。此外,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的小齿圈41与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的大太阳轮41为同一部件,降低了零件成本。
所述小行星架46连接至发动机5,所述第一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太阳轮45,所述第二电机的2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齿圈41及大太阳轮41,所述制动器3连接在所述大齿圈43上,所述大行星架42输出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通过对发动机5、第一电机1及第二电机2的控制,可实现多种驱动模式,以获得较高的传动效率。
第三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以下多个驱动模式: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增程驱动模式及混合驱动模式。
第四实施例
另外,请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5及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200。所述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200包括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
所述第一电机1及第二电机2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的轴向一侧,所述发动机5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的轴向另一侧。所述第一电机1及第二电机2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的同一侧,便于所述第一电机1及第二电机2的布置,同时可以减小该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200的体积。
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4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41、大行星架42、大齿圈43以及大行星齿轮44,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45、小行星架46、小齿圈41以及小行星齿轮47,所述小齿圈41与所述大太阳轮41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
优选地,所述小齿圈41与所述大太阳轮41一体形成。即,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的小齿圈41构成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的大太阳轮41,或者说,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的大太阳轮41构成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的小齿圈41。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的小齿圈41与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的大太阳轮41为同一部件,该部件作为连接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和大行星齿轮机构的连接纽带和枢纽。此外,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的小齿圈41与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的大太阳轮41为同一部件,降低了零件成本。
所述小行星架46连接至所述发动机5,所述第一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太阳轮45,所述小齿圈41及大太阳轮41永恒地固定,所述第二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大齿圈43,所述大行星架42输出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通过对发动机5、第一电机1及第二电机2的控制,可实现多种驱动模式,以获得较高的传动效率。
第四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以下多个驱动模式: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增程驱动模式及混合驱动模式。
第四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专门为增程式混合动力设计,小行星齿轮机构与大行星齿轮机构运动互不干扰、互相独立。
相对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取消了制动器3,将所述小齿圈41及大太阳轮41永恒地固定在一些静止构件(例如变速器壳体、第一电机1的壳体及第二电机2的壳体等)上,使得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紧凑,能量传递损失较少,系统工作效率高。
第五实施例
另外,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1000,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100。
第六实施例
另外,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1000,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制动器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及大齿圈,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及小齿圈,所述小齿圈与所述大太阳轮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轴向并排布置或者轴向同排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同一侧;
所述小行星架连接至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太阳轮,所述制动器连接在所述小齿圈及大太阳轮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大齿圈,所述大行星架输出动力。
2.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制动器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及大齿圈,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及小齿圈,所述小齿圈与所述大太阳轮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轴向并排布置或者轴向同排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同一侧;
所述小行星架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太阳轮,所述制动器连接在所述小齿圈及大太阳轮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大齿圈,所述大行星架输出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增程驱动模式及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制动器,所述发动机及第一电机不工作,所述第二电机驱动,以建立所述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制动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发电,以建立所述增程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制动器,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发电或者驱动,以建立所述混合驱动模式。
4.一种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制动器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及大齿圈,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及小齿圈,所述小齿圈与所述大太阳轮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轴向并排布置或者轴向同排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同一侧;
所述小太阳轮连接至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行星架,所述制动器连接在所述小齿圈及大太阳轮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大齿圈,所述大行星架输出动力。
5.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制动器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及大齿圈,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及小齿圈,所述小齿圈与所述大太阳轮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轴向并排布置或者轴向同排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同一侧;
所述小太阳轮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行星架,所述制动器连接在所述小齿圈及大太阳轮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大齿圈,所述大行星架输出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增程驱动模式及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制动器,所述发动机及第一电机不工作,所述第二电机驱动,以建立所述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制动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发电,以建立所述增程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制动器,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发电或者驱动,以建立所述混合驱动模式。
7.一种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制动器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及大齿圈,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及小齿圈,所述小齿圈与所述大太阳轮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轴向并排布置或者轴向同排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同一侧;
所述小行星架连接至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太阳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齿圈及大太阳轮,所述制动器连接在所述大齿圈上,所述大行星架输出动力。
8.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制动器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及大齿圈,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及小齿圈,所述小齿圈与所述大太阳轮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轴向并排布置或者轴向同排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同一侧;
所述小行星架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太阳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齿圈及大太阳轮,所述制动器连接在所述大齿圈上,所述大行星架输出动力。
9.一种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及大齿圈,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及小齿圈,所述小齿圈与所述大太阳轮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轴向并排布置或者轴向同排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同一侧;
所述小行星架连接至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太阳轮,所述小齿圈及太太阳轮永恒地固定,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大齿圈,所述大行星架输出动力。
10.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行星齿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内的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及大齿圈,所述小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及小齿圈,所述小齿圈与所述大太阳轮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轴向并排布置或者轴向同排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同一侧;
所述小行星架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小太阳轮,所述小齿圈及大太阳轮永恒地固定,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大齿圈,所述大行星架输出动力。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3、5、6、8或10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7或9的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
CN201821612118.XU 2018-09-29 2018-09-29 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089311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2118.XU CN208931123U (zh) 2018-09-29 2018-09-29 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2118.XU CN208931123U (zh) 2018-09-29 2018-09-29 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31123U true CN208931123U (zh) 2019-06-04

Family

ID=66723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12118.XU Active CN208931123U (zh) 2018-09-29 2018-09-29 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3112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0733A (zh) * 2019-08-27 2021-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轮边减速器、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
CN112440618A (zh) * 2019-08-27 2021-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桥总成及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0733A (zh) * 2019-08-27 2021-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轮边减速器、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
CN112440618A (zh) * 2019-08-27 2021-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桥总成及车辆
CN112440618B (zh) * 2019-08-27 2023-11-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桥总成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5769B (zh) 一种混联式双电机多工作模式混合动力驱动总成
KR101459472B1 (ko) 하이브리드 자동차의 동력전달장치
CN106274426A (zh) 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四轮驱动动力传递系统
CN109130819A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耦合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06976388A (zh) 前驱车双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106627096A (zh) 双行星排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及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CN106564361B (zh) 双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
CN208931123U (zh) 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08290955U (zh) 混合动力耦合机构及汽车
KR101510345B1 (ko) 하이브리드 자동차의 동력전달장치
CN108128136A (zh) 用于车辆的混合动力传动系
CN102815194B (zh) 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及混合动力汽车
CN207328114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03681249U (zh) 基于双转子电机与行星轮机构的双模式混合动力系统
CN208931124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1549643B (zh) 车辆电驱动变速系统
US11642956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of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N110962573B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01038901Y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用变频调速电机及发电机组
CN107719097B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应用
CN208931122U (zh) 混合动力机电耦合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15204408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同轴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02795093B (zh) 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及混合动力汽车
KR20230095296A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동력전달장치
CN208290956U (zh) 混合动力耦合机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