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27794U - 净水机及其水箱和呼吸器 - Google Patents
净水机及其水箱和呼吸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27794U CN208927794U CN201821286350.9U CN201821286350U CN208927794U CN 208927794 U CN208927794 U CN 208927794U CN 201821286350 U CN201821286350 U CN 201821286350U CN 208927794 U CN208927794 U CN 2089277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pirator
- spool
- water tank
- water
- coincid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0844 anti-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223 reverse osm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66 anti-cip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80 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70 easy-to-clea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545 inva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器,包括呼吸器主体以及内置于所述呼吸器主体的呼吸器阀芯,所述呼吸器主体具有上配合位和下配合位;所述呼吸器处于正常放置状态时,所述呼吸器阀芯与所述呼吸器主体的所述下配合位相配合,以使所述呼吸器主体处于连通状态;所述呼吸器处于倒置状态时,所述呼吸器阀芯与所述呼吸器主体的所述上配合位相配合,以使所述呼吸器主体处于断开状态。还提供一种内置有该呼吸器的水箱以及包括该水箱的净水机。该呼吸器可以防止水箱倒立时漏水的情况出现并且配合清洗口盖进一步过滤外部气体中的杂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机,特别涉及其水箱及其呼吸器。
背景技术
目前净水机广泛出现于市场,而市场上的净水机,部分产品采用内置水箱的结构。
净水机内置水箱通常不可变形压缩,为了水能够进入水箱或者从水箱中排出,更为了使水箱方便清洗,就需要在水箱上开设有进排气孔、冲洗孔。不良的排气孔、冲洗孔结构,会导致水箱内的纯水受到外部气体的污染。因而在水箱上部内置一个清洗口盖,清洗口盖可以实现水箱的进排气,但是一般的清洗口盖结构可能不利于外部气体中杂质的过滤,并且,因为清洗口盖既然可以实现水箱的进排气,则当水箱倒立时,会出现漏水。
因而,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呼吸器,其用于水箱,从而可以防止水箱倒立时漏水的情况出现并且进一步过滤外部气体中的杂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器,该呼吸器可以避免水箱倒立时漏水并且在水箱进气时对外部气体进行过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器,包括呼吸器主体以及内置于所述呼吸器主体的呼吸器阀芯,所述呼吸器主体具有上配合位和下配合位;所述呼吸器处于正常放置状态时,所述呼吸器阀芯与所述呼吸器主体的所述下配合位相配合,以使所述呼吸器主体处于连通状态;所述呼吸器处于倒置状态时,所述呼吸器阀芯与所述呼吸器主体的所述上配合位相配合,以使所述呼吸器主体处于断开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配合位为内锥面,所述呼吸器阀芯的上部具有外锥面,所述内锥面和所述外锥面可密封配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配合位为内轴肩面,在所述正常放置状态时,所述呼吸器阀芯的下端面由所述内轴肩面限位,所述呼吸器阀芯的下端的周边设置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连通所述呼吸器主体内由所述呼吸器阀芯分隔开的上下两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呼吸器主体为轴旋转对称的中空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柱形部、锥形部、扩宽部和第二柱形部,所述呼吸器阀芯位于所述扩宽部,所述锥形部提供所述上配合位,所述扩宽部的底部提供所述下配合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柱形部和所述第二柱形部皆为圆柱形,所述第一柱形部的上开口为上通气口,所述第二柱形部的下开口为下通气口,所述锥形部从所述第一柱形部开始逐渐变宽,直到与所述扩宽部连接,所述扩宽部的横向尺寸在所述呼吸器主体中最大,所述扩宽部连接到所述第二柱形部,并且在连接处形成有第一肩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呼吸器阀芯包括阀芯锥部和阀芯基部,所述阀芯锥部自上而下不断变宽,所述阀芯基部连接到所述阀芯锥部的下端部,所述阀芯基部包括基部本体和凸部,所述基部本体的上端连接到所述阀芯锥部的下端部,所述凸部从所述阀芯基部的外周表面突出,所述基部本体的外周表面上设置通气槽,所述凸部限制在所述扩宽部的内周壁限定的空间内;当所述呼吸器阀芯的凸部支承在所述第一肩部时,上通气口、所述锥形部、所述扩宽部的内周壁限定的空间、所述呼吸器阀芯的所述通气槽以及下通气口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凸部为两个以上单独的凸肩,两个以上所述凸肩的外表面是与所述基部本体同轴的圆柱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圆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呼吸器主体的所述扩宽部的内周壁的直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气槽包括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中的每一个布置在所述两个以上凸肩中两个相邻凸肩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凸部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阀芯基部的高度,并且布置在靠近所述基部本体的下端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水箱,所述水箱上部内置有前述呼吸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水机,包括前述水箱。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呼吸器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实现水箱进气时对外部气体中杂质的过滤并且防止水箱意外倒立时水箱中的水。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作用。附图中:
图1是水箱内置于净水机的情况下水箱附近的各个部件的分解图;
图2是从斜上方看到的水箱主体的结构示图;
图3是从斜下方看到的水箱主体的结构示图;
图4是水箱中UV杀菌灯的相关部件的分解图;
图5是示出UV杀菌灯具体安装结构的示图;
图6是水箱内水位控制模块的示图;
图7是水箱中磁铁布置的示图;
图8是水箱中干簧管布置的示图;
图9是从右方看到的干簧管与磁铁位置的示图;
图10是清洗口盖的整体示意图;
图11是清洗口盖中各个部件的分解图;
图12是清洗口盖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13是清洗口盖的剖视图,其中包括呼吸器的结构示意;
图14是呼吸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15是呼吸器的呼吸器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水箱倒立的情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以及后续其他的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此外,除非特别说明,如描述图16水箱倒置时的情况,否则下文中的上下方向基本指的是水箱正常放置的情况下即图1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也如图1所示,该方向仅为了方便描述,并不限制其实际的放置方向。
图1示出了水箱1内置于净水机的情况下水箱1附近的各个部件的分解结构。图中示出了用于依次对水进行过滤的三级滤芯2:PP棉滤芯2a、活性炭滤芯2b和反渗透膜滤芯2c,三级滤芯2内置于主支架4内,主支架4内可以包括滤芯筒架4a,而该三级滤芯2分别插入滤芯筒架4a中而安装到主支架4中。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净水机的滤芯级数不限于三级,例如还可以是两级或四级,滤芯的种类也不限于前述种类。水路板3中布置有净水机的各种水路,耦合有进水阀7、废水阀8、出水阀9和逆止阀57等,还集成安装有用于将水送至反渗透膜滤芯2c的增压泵6和从水箱1抽水的抽水小泵5,水路板3位于滤芯2及水箱1的下方,水路板3的上侧连接滤芯2及水箱1,以供水或出水。主支架4支承在下盖91上,而水箱1安置在主支架4中并支承在水路板3上,下面将会描述水箱1与滤芯2或者滤芯筒架4a配合。此外,其中还布置有主控板58和显示器59。上述所有部件集成完成后,再套上下中盖92、上中盖93和上层盖94,整合成一个整体。
水箱主体
如图2和图3所示,水箱1包括水箱主体11,水箱主体11包括底壁111、上壁112和多个侧壁113。与三个滤芯2a、2b和2c对应,多个侧壁113中的前侧壁113a包括三个朝向水箱内部凹陷的柱形表面113b,该柱形表面113b设置成与滤芯2的外形互补,此处,柱形表面113b与滤芯2的外形互补除了包括直接与滤芯2的外形互补还包括滤芯2插入滤芯筒架4a时柱形表面113b与滤芯筒架4a的外形互补。当主支架4不包括滤芯筒架4a即滤芯2a不通过插入滤芯筒架4a而安装时,水箱主体11的柱形表面113b可以直接与净水机的滤芯2的外周表面相配合,当主支架4包括滤芯筒架4a即滤芯2通过插入滤芯筒架4a而安装时,水箱主体11的柱形表面113b直接与安装滤芯2的滤芯筒架4a的外周表面相配合,即,该柱形表面113b大致为与滤芯2相同或者略大于滤芯2的圆柱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或者,该柱形表面113b大致为与滤芯筒架4a相同或者略大于滤芯筒架4a的圆柱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总而言之,水箱主体11的柱形表面113b与滤芯2或者安装滤芯的滤芯筒架4a的外周表面相配合。
参见图3,水箱主体11的多个侧壁113向下延伸超出水箱主体11的底壁111,即多个侧壁113的下端低于底壁111,多个侧壁113延伸超出的部分从四周围成安置空间S1。水箱主体11的底壁111设置有一个进水通道111a和一个出水通道111b,进水通道111a和出水通道111b位于安置空间S1内,即,进水通道111a和出水通道111b向下伸出底壁111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或者略大于侧壁113向下延伸超出底壁111的高度。水箱主体11的多个侧壁113的下端支承在水路板3上,进水通道111a和出水通道111b也分别与水路板上的相应管道连接。
因为水箱主体11的前侧壁113a采用了与滤芯筒架4a配合的三个向内凹陷的柱形表面113b,当水箱置入主支架4中后,水箱主体11的柱形表面113b与滤芯筒架4a基本上处于贴合的紧凑装配状态,或者说水箱本体11的一部分延伸进入到滤芯筒架4a的因安装各级滤芯而形成的间隙中,借用了该间隙,因而节省了净水机内部的空间,使得净水机可以做得更加小型化,而且,该柱形表面113b也对滤芯筒架4a起到了从侧面支撑的作用,有利于其稳固。
除了包括水箱主体11以外,水箱1还包括UV杀菌灯12、水位控制模块13和清洗口盖14。接下来将对上述部分逐一进行描述。
UV杀菌灯
下面将结合图3至图5描述UV杀菌灯的布置和作用。
水箱1还包括UV杀菌灯12,UV杀菌灯12封装成具有防水功能。
参见图5,UV杀菌灯12放置在水箱主体11的底部。具体地,水箱主体11的底壁111具有向上拱起的圆形凸台111a,圆形凸台111a上设置有UV灯安装孔121,可以参见图4。水箱主体11的底壁111也可以是一平整底壁,其上设置UV灯安装孔121。UV杀菌灯12穿入UV灯安装孔121,与水箱主体11的UV灯安装孔121密封配合。如图5所示,UV杀菌灯12的上部为可发光的部分,上部位于水箱主体11内部,而UV杀菌灯12的下部为不可发光的部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下部包括UV杀菌灯12的灯座,下部位于水箱主体11外部。
安置空间S1内还设置有UV灯防尘罩122,UV灯防尘罩122为一罩壳,安装于底壁111的下表面,从外部罩住UV杀菌灯12,图3示出了从底部看到的UV灯防尘罩122的外观。示例性地,UV灯防尘罩122通过紧固件122a如自攻螺钉安装于底壁111,其也可以做成与底壁111为一体的形式。UV灯防尘罩122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灰尘等外物沾染UV杀菌灯12的下部,从而增加UV杀菌灯12的寿命。
UV杀菌灯12的下部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并且UV杀菌灯12的上部具有从外周径向向外突出的突出部12a,突出部12a与水箱主体11的底壁111的上表面配合。而且,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通过UV灯安装孔121漏出,突出部12a与底壁111的上表面之间布置有密封环124。UV杀菌灯12通过螺母123螺合UV杀菌灯12下部的外周的上述外螺纹而固定到底壁111,具体地,旋紧螺母123,在突出部12a上施加下拉力,直到突出部12a借助于密封环124紧密地抵接底壁111的上表面为止。
回到图4,安置空间S1内还设置有UV灯控制板125和电源插头126,用于连通电源控制UV杀菌灯12的诸如开关、发光时刻、发光强度等等。优选地,UV灯控制板125和电源插头126安装于UV灯防尘罩122,靠近UV杀菌灯12。
上面关于水箱1的描述中提过,水箱主体11的多个侧壁113向下延伸超出底壁111,多个侧壁113延伸超出的部分围成安置空间S1。此时,优选地,UV杀菌灯12的下部位于安置空间S1内,即UV杀菌灯12的下端到底壁111的下表面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或者略大于侧壁113的下端到底壁111的下表面的垂直距离。而设置有UV灯防尘罩122时,UV灯防尘罩122也位于安置空间S1内,即,UV灯防尘罩122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或者略大于侧壁113的下端到底壁111的下表面的垂直距离。
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设置UV杀菌灯12,通过水的折射能够使水箱主体11内部的水均被UV杀菌灯12照射,UV杀菌灯具有抑制细菌生长、杀菌的效果,从而保证了制备的纯水能够达到健康饮用的目的。
水位控制模块
水箱1还包括水位控制模块13,水位控制模块13包括待测元件131和测控元件132,测控元件132在待测元件131进入其测控区域时发出水位信号,例如通过开启或关闭而向主控板发送水面是否到达相应水位的信号。
示例性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待测元件131是外围由轻质材料包裹的磁铁,该轻质材料是密度小于水的材料,因为磁铁外围由量足够多的轻质材料包裹,因而待测元件131可以漂浮于水箱主体11内部的水面上,从而随水位升降而升降,而测控元件132是干簧管,即待测元件131和测控元件132的组合是磁控开关。磁控开关即磁开关入侵探测器,由磁铁和干簧管两部分组成。干簧管的构造是在充满惰性气体的密封玻璃管内封装2个或2个以上金属簧片。根据簧片触点的构造不同,干簧管可分为常开、常闭、转换三种类型。具体原理,示例性地,当干簧管为常开型时,当磁铁靠近干簧管时,干簧管的簧片的触点部分就会被磁力吸引,当吸引力大于簧片的弹力时,常开接点就会吸合,当磁力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接点被簧片的弹力打开。即,当水位变化时,磁铁的高度发生变化,磁铁与干簧管的相对位置也发生变化,当磁铁靠近干簧管而进入某一接近区域时,干簧管会切换开闭状态。
待测元件31和测控元件132也可以是其他组合,例如,待测元件131为外围由轻质材料包裹的磁铁,测控元件132为霍尔元件,又或者,待测元件131为外围由轻质材料包裹的金属件,测控元件132为金属感应开关。
下面将结合图6至图9描述水位控制模块13的具体构造。
待测元件131布置于水箱主体11的内部,测控元件132布置于水箱主体11的外部,图示实施方式中,待测元件131和测控元件132在水箱主体11的侧壁(图中,为右侧壁113d)的内、外侧分别设置。
水箱主体11设置了引导待测元件131上下移动的导向框133,待测元件131漂浮于水面上时,导向框133可避免待测元件131产生晃动,使其可以平直地上下移动。在图6和图7中,导向框133是一矩形罩壳,该矩形罩壳的一侧开口,图中为右侧开口,即没有右壁,该矩形罩壳从水箱内侧直接罩在水箱主体11的右侧壁113d上,此时,导向框133的前壁和后壁限制待测元件131前后方向上的晃动,导向框133的左壁和水箱主体133的右侧壁113d则限制待测元件131左右方向上的晃动。导向框133的右侧开口是为了后面描述的测控元件131可以更好地感测到待测元件131,因而,在不过度干扰待测元件131的感测性的情况下,导向框133也可以是具有右壁的矩形盒,此时,右壁附接在水箱主体11的右侧壁上。
为了使水进入导向框133中从而使待测元件131随水位升降而升降,导向框133的左壁上设置了多个开口以允许水无阻碍地流通。进一步,导向框133的左壁上还设置有朝向待测元件131突出的多根竖直凸条133a,多根竖直凸条形成引导待测元件131移动的导轨。图9中为四根竖直凸条,竖直凸条133a与待测元件131的左侧接触,可以减小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待测元件131升降时的阻力。又或者,图中的四根竖直凸条133a两两组对,形成两个滑道,此时,待测元件131的左侧面上设置两个柱形凸起,分别卡进这两个滑道中,从而更好地限制了待测元件131前后方向上的晃动。也可以仅设置两根竖直凸条,此时,仅有一个滑道,待测元件131仅需设置一个柱形凸起,卡进该滑道中即可。导向框133可以竖直地镶嵌在水箱主体11内部。
水位控制模块13可以包括多个测控元件132,多个测控元件132分别布置在高度不同的测控位置,从而对应不同水位。在如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水位控制模块13包括三个测控元件132,以分别进行水箱溢水检测、水箱满水检测和水箱缺水检测,三者均布置在水箱主体11的右侧壁113d的外表面上。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测控元件132a、第二测控元件132b和第三测控元件132c,即,第一测控元件132a布置在最高位置(即,第一测控位置),用于水箱是否安装到位及水箱溢水检测,第二测控元件132b布置在中间位置(即,第二测控位置),用于水箱满水检测,而第三测控元件132c布置在最低位置(即,第三测控位置),用于水箱缺水检测。
水位控制模块13还包括三个待测元件131,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待测元件131a、第二待测元件131b和第三待测元件131c,与上述三个测控元件132即第一测控元件132a、第二测控元件132b和第三测控元件132c分别对应。即,第一待测元件131a对应第一测控元件132a,第二待测元件131b对应第二测控元件132b,第三待测元件131c对应第三测控元件132c。并且,三个待测元件131分别布置在水箱内部的三个导向空间中,即这三个待测元件131的移动空间被分隔开。图示实施方式中,导向空间由导向框133限定,导向框133的内部空间由两个分隔板133b分隔成三个导向空间,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导向空间S31、第二导向空间S32和第三导向空间S33,第一待测元件131a、第二待测元件131b和第三待测元件131c分别布置在高度不同的第一导向空间S31、第二导向空间S32和第三导向空间S33中。其中,第一导向空间S31的高度最小,第三导向空间S33的高度最大,即意味着,第一待测元件131a的可移动距离最短,第三待测元件131c的可移动距离最长。
三个测控元件132分别根据对应的待测元件131是否进入其测控区域而进行开关动作。
从侧面看时,如图9所示,由于第一测控元件132a用于水箱溢水检测,所以第一测控元件132a的位置高度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导向空间S31的顶部位置平齐,即第一待测元件131a上浮则意味着接近第一测控元件132a而进入其测控区域,在其上极限位置时触发第一测控元件132a。由于第二测控元件132b用于水箱满水检测,所以第二测控元件132a的位置高度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二导向空间S32的顶部位置平齐,即第二待测元件131b上浮则意味着接近第二测控元件132b而进入其测控区域,在其上极限位置时触发第二测控元件132b。由于,第三测控元件132c用于水箱缺水检测,所以,第三测控元件132c的位置高度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三导向空间S33的底部位置平齐,即第三待测元件131c下降,在其下极限位置时则最接近第三测控元件132c而触发第三测控元件132c。
示例性地,当待测元件131是外围由轻质材料包裹的磁铁而测控元件132是干簧管时,第一测控元件132a为常闭型,布置在与第一导向空间S31中较高位置对应的位置,当第一待测元件131a随水面上升而足够靠近第一测控元件132a时,第一测控元件132a打开,可以将此时第一待测元件131a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称作第一待测位置。第二测控元件132b为常开型,布置在与第二导向空间S32中较高位置对应的位置,当第二待测元件131b随水面上升而足够靠近第二测控元件132b时,第二测控元件132b关闭,可以将此时第二待测元件131b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称作第二待测位置。第三测控元件132c为常闭型,布置在与第三导向空间S33中较低位置对应的位置,当第三待测元件131c随水面下降而足够靠近第三测控元件132c时,可以将此时第三待测元件131b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称作第三待测位置,第三测控元件132c打开。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了三个待测元件131a、131b和131c,但是可以仅使用一个待测元件131,此时,导向空间S1可以不用分隔板分隔成三个空间而仅为一个空间。待测元件131到达第一待测位置时,触发第一测控元件132a,待测元件131到达第二待测位置时,触发第二测控元件132b,待测元件131到达第三待测位置时,触发第三测控元件132c。
触发测控元件132的开启或关闭可以向机器主控板发送一个电路信号即控制信号,控制泵体的启动、停止操作。
通过使用这样一种水位控制模块,可以精准地控制水箱内的水位,防止缺水或者溢水,因而增加了净水机整机的寿命以及使用的安全性。
清洗口盖
水箱1还包括清洗口盖14,图2和图4均示出了清洗口盖14放置于水箱主体11的情形,水箱主体11的上壁112设置有清洗口,清洗口盖14可拆卸地封住该清洗口,清洗口盖14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进排气并过滤外部气体。下面将结合图10至图13详细地描述清洗口盖14的具体结构。
图10示出了清洗口盖14的整体构造,其中还包括后面将要描述的呼吸器15。图11示出了清洗口盖14的分解构造,其中也包括后面将要描述的呼吸器15。图12特别示出了清洗口盖14的底座42的示例结构。图13则示出了清洗口盖14的剖视结构。
大体上,清洗口盖14包括上盖41和底座42,上盖41和底座42围成除尘空间S2(如图13所示)。
上盖41包括基板部411和从基板部411向下凸伸的卡插部412。基板部411大致为一平板形状,图中,基板部411为一矩形形状的平板。优选地,卡插部412是从基板部411的下表面向下凸伸的、横截面为一矩形框的中空矩形柱,构成卡插部412的矩形相对于基板部411的矩形外边缘向内缩进一定距离。基板部411也可以是一其他形状诸如圆形的平板,相应地,卡插部412则是横截面为一圆环形状的中空圆柱。
底座42包括基底部421和从基底部421向上凸伸的卡接部422。基底部421可以类似于上述基板部411为一平板形状。但是图示实施方式中,基底部421除了具有平板形状的基底板部21b,还具有从其上表面(或者,从基底板部21b)向下凹陷的凹陷部21a。该凹陷部21a的横截面呈圆形形状,用于安置后面描述的呼吸器15。与上盖41的卡插部412类似,卡接部422是从基底部421(具体地,基底板部21b)的上表面向上凸伸的、横截面为一矩形框的中空矩形柱,构成卡接部422的矩形相对于基底部421的矩形外边缘向内缩进一定距离。与上盖41对应地,基底部421的外边缘也可以形成其他形状诸如圆形形状,相应地,卡接部422则是横截面为一圆环形状的圆柱。
上盖41的卡插部412可以恰好插入到底座42的卡接部422中,也即,卡接部422的内表面之间的尺寸略大于卡插部412的相应外表面之间的尺寸。即,整体上,构成卡插部412的矩形略小于构成卡接部422的矩形,构成卡插部412的矩形可以相似于构成卡接部422的矩形。图示实施方式中,上盖41的卡插部412可以插入到底座42的卡接部422中,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底座42的卡接部422的尺寸小于上盖41的卡插部412的尺寸,底座42的卡接部422可以插入到上盖41的卡插部412中。上盖41通过卡插部412插入卡接部422中或者卡接部422插入卡插部412中而连接到底座42。替换性地,上盖41通过卡插部412与卡接部422卡接而连接到底座42,除尘空间S2位于基板部411和基底部421之间,并由卡插部412和卡接部422环绕。图示实施方式中,上盖41可以由塑性材料制成,上盖41的卡插部412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多个侧凸起412a,而相应地,底座42的卡接部422的内表面的相应位置设置有多个侧凹部22a。当卡插部412插入卡接部422中时,由于上盖41由塑性材料制成,所以卡插部412的侧凸起412a一开始受挤压,后来卡进卡接部422的侧凹部22a中,从而更加稳固地将上盖41固定到底座42中。
清洗口盖14还包括第一通气口A和第二通气口B,第一通气口A用于将除尘空间S2与外部气体连通,第二通气口B用于将除尘空间S2与水箱1内部连通。不安装呼吸器15时,穿过凹陷部21a的底壁的通孔形成第二通气口B,如图12中所示。
第一通气口A设置于上盖41和底座42之间,在如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底座42的卡接部422具有凹口28,该凹口28包括从卡接部422的上端向下凹陷的第一凹口28a和从卡接部422的内表面朝向外表面凹陷的第二凹口28b,第一凹口28a和上盖41的基板部411之间形成第一通气口的第一段,第二凹口28b和上盖41的卡插部412之间形成第一通气口的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共同形成第一通气口A。上述凹口也可以开设在上盖41的卡插部412上或者同时开在卡插部412和卡接部422上。简言之,卡接部422和卡插部412的至少一方具有凹口,该凹口形成第一通气口A。第一通气口A也可以直接设置于上盖41或者底座42上,例如,开设在上盖41或者底座42的孔道。
此外,清洗口盖14可以通过口盖密封圈44而放置于水箱主体11的清洗口,以此达到密封的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清洗口盖,可以方便清洗水箱且有利于水箱的进排气,而且,当外部气体进入水箱时,首先会进入底座与上盖组成的除尘空间内,从而使空气中的微尘、细菌等杂质停留在此除尘空间内,然后纯净的气体再进入水箱,从而达到了过滤外部气体的目的。
呼吸器
水箱1还包括呼吸器15,呼吸器15可以放置于清洗口盖14中,上面对清洗口盖14的具体描述中也多次提到,下面将结合图13至图15具体描述呼吸器15的具体构造。
呼吸器15包括呼吸器主体51以及内置于呼吸器主体51的呼吸器阀芯52。值得注意的是,图14示出的呼吸器主体51被分为两部分,仅是为了更清楚地示出呼吸器15的整体结构,从图13可以看出呼吸器主体51可以是一体形成的。
呼吸器主体51为轴旋转对称的中空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柱形部511、锥形部512、扩宽部513和第二柱形部514。第一柱形部511和第二柱形部514皆为圆柱形结构,第一柱形部511与第二柱形部514的直径可以相同。第一柱形部511的上开口为上通气口C1,第二柱形部514的下开口为下通气口C2,上通气口C1与下通气口C2可以通过锥形部512和扩宽部513内的空间而彼此连通。锥形部512从第一柱形部511开始逐渐变宽,直到与扩宽部513连接,扩宽部513的横向尺寸在呼吸器主体51中最大,即直径最大,用于安置后面将要具体描述的呼吸器阀芯52,扩宽部513连接到第二柱形部514,并且在连接处形成有第一肩部513a,扩宽部513连接到锥形部512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二肩部513b。
呼吸器阀芯52的示例结构参见图15。呼吸器阀芯52包括阀芯锥部521和阀芯基部522。
阀芯锥部521为自上而下不断变宽的圆锥体,阀芯基部522连接到阀芯锥部521的下端部,阀芯锥部521的下端部即是阀芯锥部521的最宽端部。阀芯基部522包括基部本体522a和凸部522b。基部本体522a大致为一圆柱体,其直径大致与阀芯锥部521的下端部的直径相同,基部本体522a的上端连接到阀芯锥部521的下端部。凸部522b从基部本体522a的外周表面突出,并且布置在靠近基部本体522a下端的位置,凸部522b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可以小于基部本体522a的高度,也可以与基部本体522a的高度相同。凸部522b可以沿着基部本体522a的外周表面的一整圈突出,即从下往上看时,凸部522b的轮廓线为一个完整的圆形。凸部522b也可以是如图15所示的由两个以上单独的凸肩523b构成,此时,将两个以上凸肩523b沿着基部本体522a的径向方向向外的表面称作凸肩523b的外表面,凸肩523b的外表面是与基部本体522a同轴的圆柱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并且该圆柱的直径小于呼吸器主体51的扩宽部513的内周壁的直径,下文将该圆柱的直径称作凸肩523b的直径。本实施方式中,基部本体522a上一共设置有四个凸肩523b,且两两相对,关于基部本体522a的中心轴线对称。基部本体522a的外周表面上还设置有径向向内凹陷的通气槽522c,通气槽522c包括多个凹槽,多个凹槽中的每一个布置在两个以上凸肩523b中两个相邻凸肩523b之间,图示实施方式中,与四个凸肩523b对应,通气槽522c包括有四个凹槽,且两两相对,关于基部本体522a的中心轴线对称。该两个以上凸肩523b限制在呼吸器主体51的扩宽部513内的空间中。
呼吸器阀芯52布置在呼吸器主体51的锥形部512和扩宽部513围成的空间中,如图13所示。
呼吸器阀芯52的凸肩523b的直径略小于呼吸器主体51的扩宽部311的内周壁的直径,并且大于呼吸器主体51的第二柱形部514的内周壁的直径。因而,如图13所示,凸肩523b的下表面可以通过密封垫43支承在底座42的凹陷部21a的底壁上,将呼吸器阀芯52的该位置定义为呼吸器阀芯52的第一阀芯位置。呼吸器阀芯52的通气槽522c的深度设置成,使得呼吸器阀芯52位于第一阀芯位置时上通气口C1可以通过通气槽522c而与下通气口C2连通。即,当呼吸器阀芯52的凸肩523b支承在第一肩部513a时,上通气口C1通过锥形部512和扩宽部513的内周壁限定的空间以及呼吸器阀芯52的通气槽522c而与下通气口C2连通。
呼吸器阀芯52的阀芯锥部521的锥度可以与呼吸器主体51的锥形部512的锥度不同,本实施方式中,阀芯锥部521的锥度略小于锥形部512的锥度。当呼吸器阀芯52上移时,阀芯锥部521会不断朝向锥形部512插入,最终会在某一位置被锥形部512阻挡而无法继续上移,将这一位置定义为呼吸器阀芯52的第二阀芯位置,该状态可以参见图16。此时,由于阀芯锥部521和锥形部512之间实现了整个周向方向上的贴合,因而上通气口C1和下通气口C2因为该紧密贴合而不再连通。即,呼吸器阀芯52上移到第二阀芯位置时,上通气口C1与下通气口C2断开连通。
总体上,呼吸器主体51具有上配合位和下配合位。上配合位为内锥面,图示实施方式中,该上配合位由锥形部512提供。而下配合位为内轴肩面,图示实施方式中,该下配合位由扩宽部513的底部即第一肩部513a提供。
如图13所示,呼吸器15处于正常放置状态时,呼吸器阀芯52与呼吸器主体51的下配合位相配合,图示实施方式中,呼吸器阀芯52的下端面由上述内轴肩面即第一肩部513a的上表面限位,呼吸器阀芯52的下端的周边设置的通气槽522c连通呼吸器主体51内由呼吸器阀芯52分隔开的上下两部分,此时呼吸器主体处于该上下两部分相通的连通状态。
呼吸器15处于倒置状态时,呼吸器阀芯52与呼吸器主体51的上配合位相配合,图示实施方式中,呼吸器阀芯52的上部即阀芯锥部521具有外锥面,该外锥面与上述内锥面可密封配合,因而此时,呼吸器主体51处于由呼吸器阀芯52分隔开的上下两部分因为锥面密封配合而不再相同的断开状态。
图示实施方式中,呼吸器15是安置于清洗口盖14内的,呼吸器15也可以直接安装在水箱主体11的上部。
水箱1的水箱主体11通过呼吸器15与外界连通时,可以防止水箱倒立时漏水的情况出现。
呼吸器安置于清洗口盖的情况
下面将结合图11、图13和图16描述呼吸器15安置于清洗口盖14内的情况。
呼吸器15安置于清洗口盖14时,呼吸器主体51内的通气通道(上通气口C1与下通气口C2之间的通气通道)与清洗口盖14的除尘空间S2相通并构成一个迂回的气路。图示实施方式中,呼吸器主体51的上通气口C1高出底座42的上表面,因而外部气体首先从第一通气口A向下流动进入除尘空间S2,细菌、灰尘等沉淀在底座42的上表面,然后向上流动从上通气口C1进入呼吸器主体51内的通气通道,进而经由下通气口C2进入水箱1内部,以此实现对外部气体含有的细菌灰尘等杂质进行过滤的这样一种迂回气路。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柱形部511的上端抵接上盖41的下表面,扩宽部513的第一肩部513a的下表面通过密封垫43而支承在底座42的凹陷部21a的底壁上,而第二柱形部514穿过上面描述过的凹陷部21a的底壁上的通孔,清洗口盖14内设置呼吸器15时,呼吸器15的下通气口C2形成清洗口盖14的第二通气口B,除尘空间S2通过呼吸器15的下通气口C2与水箱1内部连通。第一柱形部511的上通气口C1与除尘空间S2连通,在如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上盖41的基板部411的下表面设置有设置向下突出的多个凸条11b,呼吸器主体51的上端抵接多个凸条11b的下端,从而上盖41的下表面和呼吸器主体51的上端之间形成有间隙,上通气口C1可以通过该间隙而与除尘空间S2连通。换言之,呼吸器15由上盖41和底座42夹持,呼吸器15的上通气口C1顶住上盖41并与上盖41之间形成气隙。
外部气体经由第一通气口A进入上盖41和底座42围成的除尘空间S2,在停留除尘空间S2期间,灰尘或者细菌等杂质沉淀在底座42的基底部421上,然后从上盖41的下表面与呼吸器主体51的上端之间的间隙通过上通气口C1进入呼吸器15内,然后通过下通气口C2与水箱内部连通,放置呼吸器15时形成的这样一种迂回气路更有利于过滤杂质。
通常情况下,水箱正常放置时,清洗口盖14位于水箱主体11的上部,呼吸器阀芯52也位于第一阀芯位置,上通气口C1与下通气口C2连通。此时,当水箱1进水时,内部气体压强变大,气体通过下通气口C2(或者,第二通气口B),再通过呼吸器阀芯52的通气槽522c进入呼吸器主体51的扩宽部513内的空间,然后通过呼吸器主体51的锥形部512内的空间,再通过上通气口C1,然后通过上盖41的下表面与呼吸器主体51的上端之间的间隙到达上盖41和底座42围成的除尘空间S2,最后通过第一通气口A排出到外部。当水箱排水时,内部气体压强变小,气体从第一通气口A进入上盖41和底座42围成的除尘空间S2,然后停留在除尘空间S2期间,气体中含有的微尘、细菌等杂质沉淀在底座42的基底部421上,然后纯净的空气从上盖41的下表面与呼吸器主体51的上端之间的间隙通过上通气口C1进入呼吸器15内,然后依次通过呼吸器主体51的锥形部512和扩宽部513内的空间,再通过呼吸器阀芯52的通气槽522c进入下通气口C2,进而进入水箱内部。这样,通过这一系列的布置,便实现了外部气体进入水箱内部的过滤功能。
参见图16,当水箱1或者带有水箱1的净水机处于卧倒或者倒立状态下时,清洗口盖14位于水箱主体11的下部。此时,水箱内的水会挤压呼吸器15内的呼吸器阀芯52,呼吸器阀芯52下移(正常放置水箱时,为上移)到第二阀芯位置,呼吸器阀芯52与呼吸器主体51紧密贴合,也可以说,呼吸器阀芯52与呼吸器主体51的上配合位相配合,因而上通气口C1与下通气口C2断开连通,从而达到了防止水箱意外漏水的问题。
呼吸器15可以如上所述地放置在清洗口盖14中,也可以与清洗口盖14一体地制成。将呼吸器15如上所述地安置于清洗口盖14中时,可以进一步过滤外部气体中的杂质。清洗口盖14也可以不安装呼吸器15而在第一通气口A和第二通气口B之间布置一层诸如过滤膜的过滤层来实现过滤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结构的水箱,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前述水箱的净水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理解想到的变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包含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器主体以及内置于所述呼吸器主体的呼吸器阀芯,所述呼吸器主体具有上配合位和下配合位;
所述呼吸器处于正常放置状态时,所述呼吸器阀芯与所述呼吸器主体的所述下配合位相配合,以使所述呼吸器主体处于连通状态;
所述呼吸器处于倒置状态时,所述呼吸器阀芯与所述呼吸器主体的所述上配合位相配合,以使所述呼吸器主体处于断开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配合位为内锥面,所述呼吸器阀芯的上部具有外锥面,所述内锥面和所述外锥面可密封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配合位为内轴肩面,在所述正常放置状态时,所述呼吸器阀芯的下端面由所述内轴肩面限位,所述呼吸器阀芯的下端的周边设置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连通所述呼吸器主体内由所述呼吸器阀芯分隔开的上下两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器主体为轴旋转对称的中空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柱形部、锥形部、扩宽部和第二柱形部,所述呼吸器阀芯位于所述扩宽部,所述锥形部提供所述上配合位,所述扩宽部的底部提供所述下配合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形部和所述第二柱形部皆为圆柱形,所述第一柱形部的上开口为上通气口,所述第二柱形部的下开口为下通气口,所述锥形部从所述第一柱形部开始逐渐变宽,直到与所述扩宽部连接,所述扩宽部的横向尺寸在所述呼吸器主体中最大,所述扩宽部连接到所述第二柱形部,并且在连接处形成有第一肩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呼吸器阀芯包括阀芯锥部和阀芯基部,所述阀芯锥部自上而下不断变宽,所述阀芯基部连接到所述阀芯锥部的下端部,所述阀芯基部包括基部本体和凸部,所述基部本体的上端连接到所述阀芯锥部的下端部,所述凸部从所述阀芯基部的外周表面突出,所述基部本体的外周表面上设置通气槽,所述凸部限制在所述扩宽部的内周壁限定的空间内;
当所述呼吸器阀芯的凸部支承在所述第一肩部时,上通气口、所述锥形部、所述扩宽部的内周壁限定的空间、所述呼吸器阀芯的所述通气槽以及下通气口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为两个以上单独的凸肩,两个以上所述凸肩的外表面是与所述基部本体同轴的圆柱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圆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呼吸器主体的所述扩宽部的内周壁的直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槽包括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中的每一个布置在所述两个以上凸肩中两个相邻凸肩之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阀芯基部的高度,并且布置在靠近所述基部本体的下端的位置。
10.一种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部内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呼吸器。
11.一种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86350.9U CN208927794U (zh) | 2018-08-10 | 2018-08-10 | 净水机及其水箱和呼吸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86350.9U CN208927794U (zh) | 2018-08-10 | 2018-08-10 | 净水机及其水箱和呼吸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27794U true CN208927794U (zh) | 2019-06-04 |
Family
ID=66717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286350.9U Active CN208927794U (zh) | 2018-08-10 | 2018-08-10 | 净水机及其水箱和呼吸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27794U (zh) |
-
2018
- 2018-08-10 CN CN201821286350.9U patent/CN2089277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10839A (zh) | 一种自动循环控制的净水机水箱及净水机 | |
CN209005396U (zh) | 净水机及其水箱和清洗口盖 | |
CN216129841U (zh) | 一种洗衣机 | |
CN202356028U (zh) | 一种滤芯可拆装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膜过滤器 | |
CN208927794U (zh) | 净水机及其水箱和呼吸器 | |
CN203244921U (zh) | 反渗透ro净水过滤器 | |
CN208907049U (zh) | 水箱和净水机 | |
CN208898542U (zh) | 具有uv杀菌灯的水箱及净水机 | |
CN202248235U (zh) | 一种新型防臭地漏 | |
CN108935171A (zh) | 循环水宠物饮水机 | |
CN209276247U (zh) | 净水机及其水箱和水位控制模块 | |
CN203043686U (zh) | 一种压力便携式净水装置 | |
CN103307341A (zh) | 一种磁控阀芯 | |
CN206184271U (zh) | 一种外压柱式膜组件 | |
CN205758325U (zh) | 一种下置饮水机、茶吧机无污染抽水聪明芯 | |
CN102296676B (zh) | 自动密封式防臭地漏 | |
CN100450404C (zh) | 新型防二次污染聪明座 | |
CN202880968U (zh) | 一种纯水机 | |
CN202139661U (zh) | 自动密封式防臭地漏 | |
CN209307073U (zh) | 净水装置 | |
CN103307340A (zh) | 一种采用磁控阀芯的龙头 | |
CN209651913U (zh) | 净水器滤芯座密封机构 | |
CN106927517A (zh) | 净水机之设置侧壁管路结构的u形壳体装置 | |
CN205939451U (zh) | 一种空气净化器 | |
CN219308074U (zh) | 一种色浆过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