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24473U - 发声器件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24473U
CN208924473U CN201821624355.8U CN201821624355U CN208924473U CN 208924473 U CN208924473 U CN 208924473U CN 201821624355 U CN201821624355 U CN 201821624355U CN 208924473 U CN208924473 U CN 208924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vibrating diaphragm
microphone device
fixed
magnet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2435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波
令狐荣林
刘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2435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24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24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2447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盆架、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固定于所述振膜以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以及弹性支撑组件;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弹性件、连接设于所述弹性件的辅助振膜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辅助振膜的连接骨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音圈的远离所述振膜的一端,用以将所述音圈弹性悬挂于所述振膜下方。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稳定性好且声学性能优。

Description

发声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发声器件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
相关技术的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盆架和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及具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固定于所述振膜并插设于所述磁间隙以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以及一端固定于所述盆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音圈远离所述振膜一端的弹性支撑组件。
然而,相关技术中所述发声器件中,所述振膜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音圈的相对两端,虽然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可有效防止所述音圈振动时的横向摆动,但其直接与音圈连接的结构导致所述音圈的设计受到限制,且设置弹性支撑组件的一侧无法设置磁钢,即所述磁路系统的体积也受限,从而使得所述发声器件的声学性改善受限。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好且声学性能好的发声器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盆架和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及具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固定于所述振膜并插设于所述磁间隙以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以及固定于所述盆架并与所述振膜相对的弹性支撑组件;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弹性件的辅助振膜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辅助振膜的连接骨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音圈的远离所述振膜的一端,用以将所述音圈弹性悬挂于所述振膜下方。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第一固定臂、与所述第一固定臂间隔设置的第二固定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臂与所述第二固定臂的弹臂;所述辅助振膜包括振动部、由所述振动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臂,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骨架与所述第二固定臂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臂与所述音圈的远离所述振膜的一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连接骨架包括与所述音圈间隔的骨架本体和由所述骨架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向所述音圈方向延伸的两个骨架连接部;所述骨架本体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骨架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固定臂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臂的远离所述振膜的一侧,所述骨架本体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靠近所述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臂连接于两个所述骨架连接部的靠近所述振膜的一侧,所述音圈的远离所述振膜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臂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分别位于所述音圈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音圈共同围成收容空间。
优选的,所述骨架本体与音圈之间通过骨架连接部分隔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
优选的,所述音圈呈矩形结构,两个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分别位于所述音圈的短轴两侧。
优选的,所述音圈呈带圆角的矩形结构,各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音圈的相邻两个圆角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骨架连接部包括由所述骨架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向所述音圈方向延伸的第一段,由所述第一段向远离所述振膜方向延伸的第二段以及由所述第二段的远离所述第一段的一端向所述音圈方向延伸的第三段,所述第二固定臂连接于所述第三段。
优选的,所述骨架连接部包括由所述骨架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向所述音圈方向延伸的第一段,由所述第一段向靠近所述振膜方向延伸的第二段以及由所述第二段的远离所述第一段的一端向所述音圈方向延伸的第三段,所述第二固定臂连接于所述第三段。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柔性线路板。
优选的,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轭、固定于所述磁轭的主磁钢以及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主磁钢相对两侧并与所述主磁钢形成所述磁间隙的两个第一副磁钢;两个所述第一副磁钢位于所述音圈的长轴两侧。
优选的,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主磁钢另外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副磁钢;各所述第二副磁钢位于所述音圈的短轴两侧,且每一所述第二副磁钢位于与其同侧的所述弹性支撑组件与所述音圈之间的所述收容空间。
优选的,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上夹板,所述上夹板包括固定于盆架的呈环状的固定环和由所述固定环分别向两个所述第一副磁钢延伸的极芯,各所述第一副磁钢上均叠设有一个所述极芯。
优选的,所述连接骨架为镁铝合金、碳纤维、不锈钢中任意一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中,所述音圈与所述振膜连接,同时使所述弹性支撑组件与所述音圈连接,用以将所述音圈弹性悬挂于所述振膜下方,实现对所述音圈振动时的横向摆动的抑制,提高其稳定性;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弹性件的辅助振膜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辅助振膜的连接骨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音圈的远离所述振膜的一端。上述结构中,所述音圈与所述辅助振膜通过所述连接骨架的过渡后相连,形成振膜与所述辅助振膜的联动振动结构,振动效果更好,而且,因所述连接骨架的过渡使得所述弹性支撑组件连接于所述音圈的同时与所述音圈之间间隔形成收容空间,在保留完整结构的辅助振膜的同时,可在所述音圈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之间设置磁钢,从而使磁路系统极大化,提高了所述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而且所述音圈高度不再受所述弹性支撑组件的受限,发声器件整体高度可以设计的更加轻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音圈与弹性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音圈与弹性支撑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所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沿图1中A-A线的剖示图;
图8为图7中C所示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100,其包括盆架1、振动系统2和磁路系统3。
所述盆架1用于支撑所述振动系统2和所述磁路系统3。
所述振动系统2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振膜21、固定于所述振膜21以驱动所述振膜21振动发声的音圈22以及固定于所述盆架1并与所述振膜 21相对的弹性支撑组件23,所述弹性支撑组件23用以将所述音圈22弹性悬挂于所述振膜21下方。
所述磁路系统3具有磁间隙31,所述音圈22插设于所述磁间隙31内。
请同时结合图3-5及图7-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组件 23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1弹性件231、连接于所述弹性件231的辅助振膜 232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弹性件231与所述辅助振膜232的连接骨架233,所述弹性件231连接于所述音圈22的远离所述振膜21的一端,用以将所述音圈22弹性悬挂于所述振膜21下方。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辅助振膜232与所述弹性件231连接可以为二者直接连接;也可以间接连接,即所述辅助振膜232与所述弹性件231均固定于所述盆架1,二者通过盆架1实现间接连接。
具体的:所述弹性件231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第一固定臂2311、与所述第一固定臂2311间隔设置的第二固定臂23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臂2311与所述第二固定臂2312的弹臂2313。
所述辅助振膜232包括振动部2321、由所述振动部2321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的第一连接部2322和第二连接部2323。所述第二连接部2323通过所述连接骨架233与所述第二固定臂2312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臂2312 与所述音圈22的远离所述振膜21的一端相连。
更优的,所述连接骨架233包括与所述音圈22间隔的骨架本体2331 和由所述骨架本体2331的相对两端分别向所述音圈22方向延伸的两个骨架连接部2332。此时,所述骨架本体23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323连接,所述骨架连接部2332与所述第二固定臂2312连接。
即所述弹性件231并非完全与所述辅助振膜232连接,而是所述弹性件231一部分与所述辅助振膜232连接,一部分与所述连接骨架233连接,而所述连接骨架233同时与所述辅助振膜232连接,从而形成一种桥接结构,所述音圈22再与所述连接骨架233或所述弹性件231连接,从而使得所述振膜21和所述辅助振膜232形成一种联动振动结构,振动效果更好。
上述结构中,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部2322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臂 2311的远离所述振膜21的一侧,所述骨架本体2331连接于第二连接部 2323的靠近所述振膜21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臂2312连接于两个所述骨架连接部2332的靠近所述振膜21的一侧,此时,所述音圈22的远离所述振膜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臂2312连接。
当然也并非限于此,比如:所述第一连接部2322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臂2311的远离所述振膜21的一侧,所述骨架本体2331连接于第二连接部 2323的靠近所述振膜21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臂2312连接于两个所述骨架连接部2332的远离所述振膜21的一侧。此时,所述音圈22的远离所述振膜21的一端与两个所述骨架连接部2332连接。这也是可行的。
为了可更灵活的设计音圈22的高度,更好的避免所述弹性支撑组件 23与所述磁路系统3的干涉,所述骨架连接部2332还可设置呈台阶结构,以释放更大的空间用以设计磁路系统3。比如:
所述骨架连接部2332包括由所述骨架本体2331的相对两端分别向所述音圈22方向延伸的第一段23321,由所述第一段23321向远离所述振膜 21方向延伸的第二段23322以及由所述第二段23322的远离所述第一段 23321的一端向所述音圈22方向延伸的第三段23323,所述第二固定臂 2312连接于所述第三段23323。即,所述第一段23321、所述第二段23322 以及所述第三段23323形成一个台阶结构,所述骨架连接部2332可使所述音圈的高度设计更小。该结构可实现不同的空间释放,在满足抑制所述音圈22横向摆动的同时实现设置不同结构的磁路系统3,充分利用空间。
或者,该台阶结构反置,所述骨架连接部2332包括由所述骨架本体 2331的相对两端分别向所述音圈22方向延伸的第一段23321,由所述第一段23321向靠近所述振膜21方向延伸的第二段23322以及由所述第二段 23322的远离所述第一段23321的一端向所述音圈22方向延伸的第三段23323,所述第二固定臂2312连接于所述第三段23323。即所述骨架连接部2332可使所述音圈的高度设计更大。
请结合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组件23包括两个,所述弹性支撑组件23分别位于所述音圈22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音圈22共同围成收容空间10。具体的,所述骨架本体2331与音圈22之间通过骨架连接部2332分隔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1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音圈22呈矩形结构,两个所述弹性支撑组件23 分别位于所述音圈22的短轴两侧。当然,两个所述弹性支撑组件23也可以分别位于所述音圈22的长轴两侧,这也是可行的。
也就是说,因所述连接骨架233的设计,其作为一种桥接结构,使得所述音圈22连接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23的同时二者之间可设计为相互间隔并围成所述收容空间10。该结构释放了所述音圈22的设计限制,使得所述音圈22的高度不限所述弹性支撑组件23的限制,进而发声器件整体高度可以设计的更加轻薄。同时,该结构在保留完整结构的所述辅助振膜 232的同时实现所述弹性支撑组件23与所述音圈22之间形成所述收容空间10,可用于设计磁钢结构,从而使得磁路系统3的体积更大化以提高驱动力,提高了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
更优的,所述音圈22呈带圆角的矩形结构,同一所述弹性支撑组件 23分别连接于所述音圈22的相邻两个圆角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231为柔性线路板。该结构可使所述音圈 22与所述弹性件231电连接,一方面用于提供对所述音圈22的支撑,另一方面为所述音圈22引入外部电信号,避免了通过引线为所述音圈22引入外部电信号时容易断线的问题,提高其可靠性。
所述连接骨架233为镁铝合金、碳纤维、不锈钢中任意一材料制成,但不限于此,主要为一些低密度高硬度的材质,一方面减轻重量,一方面增加强度,提高可靠性。
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音圈22呈矩形结构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23分别位于所述音圈22的短轴两侧。此时,所述音圈22的长轴两侧则可充分用于设计磁钢结构,从而增加所述磁路系统3的体积以提高其磁场性能。
请结合图6-7所示,比如,所述磁路系统3包括磁轭32、固定于所述磁轭32的主磁钢33以及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主磁钢33相对两侧并与所述主磁钢33形成所述磁间隙31的两个第一副磁钢34;所述第一副磁钢34 位于所述音圈22的长轴两侧。此时,所述磁路系统3即形成三磁钢的磁路结构。
为了进一步有效利用空间,加强所述磁路系统3的体积,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磁路系统3还包括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主磁钢33另外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副磁钢35;所述第二副磁钢35位于所述音圈22的短轴两侧,且每一所述第二副磁钢35位于与其同侧的所述弹性支撑组件23与所述音圈 22之间所述收容空间10。此时,所述磁路系统3即形成五磁钢的磁路结构,其驱动性能更强,使得所述发声器件100的振动效果更优。
为了进一步提高磁路系统3的性能,使所述磁路系统3的磁力线尽可能多的被所述音圈22切割,以形成更大的驱动力,所述磁路系统3还包括上夹板36,所述上夹板36包括固定于盆架1的呈环状的固定环361和由所述固定环361分别向两个所述第一副磁钢34延伸的极芯362,各所述第一副磁钢34上均叠设于一个所述极芯362。当然,所述极芯362也可以为四个,对应叠设于所述第二副磁钢35,这也是可行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中,所述音圈与所述振膜连接,同时使所述弹性支撑组件与所述音圈连接,用以将所述音圈弹性悬挂于所述振膜下方,实现对所述音圈振动时的横向摆动的抑制,提高其稳定性;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弹性件的辅助振膜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辅助振膜的连接骨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音圈的远离所述振膜的一端。上述结构中,所述音圈与所述辅助振膜通过所述连接骨架的过渡后相连,形成振膜与所述辅助振膜的联动振动结构,振动效果更好,而且,因所述连接骨架的过渡使得所述弹性支撑组件连接于所述音圈的同时与所述音圈之间间隔形成收容空间,在保留完整结构的辅助振膜的同时,可在所述音圈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之间设置磁钢,从而使磁路系统极大化,提高了所述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而且所述音圈高度不再受所述弹性支撑组件的受限,发声器件整体高度可以设计的更加轻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盆架和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及具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固定于所述振膜并插设于所述磁间隙以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以及固定于所述盆架并与所述振膜相对的弹性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弹性件的辅助振膜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辅助振膜的连接骨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音圈的远离所述振膜的一端,用以将所述音圈弹性悬挂于所述振膜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第一固定臂、与所述第一固定臂间隔设置的第二固定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臂与所述第二固定臂的弹臂;所述辅助振膜包括振动部、由所述振动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臂,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骨架与所述第二固定臂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臂与所述音圈的远离所述振膜的一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骨架包括与所述音圈间隔的骨架本体和由所述骨架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向所述音圈方向延伸的两个骨架连接部;所述骨架本体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骨架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固定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臂的远离所述振膜的一侧,所述骨架本体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靠近所述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臂连接于两个所述骨架连接部的靠近所述振膜的一侧,所述音圈的远离所述振膜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臂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分别位于所述音圈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音圈共同围成收容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本体与音圈之间通过骨架连接部分隔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呈矩形结构,两个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分别位于所述音圈的短轴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呈带圆角的矩形结构,各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音圈的相邻两个圆角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连接部包括由所述骨架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向所述音圈方向延伸的第一段,由所述第一段向远离所述振膜方向延伸的第二段以及由所述第二段的远离所述第一段的一端向所述音圈方向延伸的第三段,所述第二固定臂连接于所述第三段。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连接部包括由所述骨架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向所述音圈方向延伸的第一段,由所述第一段向靠近所述振膜方向延伸的第二段以及由所述第二段的远离所述第一段的一端向所述音圈方向延伸的第三段,所述第二固定臂连接于所述第三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柔性线路板。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轭、固定于所述磁轭的主磁钢以及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主磁钢相对两侧并与所述主磁钢形成所述磁间隙的两个第一副磁钢;两个所述第一副磁钢位于所述音圈的长轴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主磁钢另外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副磁钢;各所述第二副磁钢位于所述音圈的短轴两侧,且每一所述第二副磁钢位于与其同侧的所述弹性支撑组件与所述音圈之间的所述收容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上夹板,所述上夹板包括固定于盆架的呈环状的固定环和由所述固定环分别向两个所述第一副磁钢延伸的极芯,各所述第一副磁钢上均叠设有一个所述极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骨架为镁铝合金、碳纤维、不锈钢中任意一材料制成。
CN201821624355.8U 2018-09-30 2018-09-30 发声器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924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24355.8U CN208924473U (zh) 2018-09-30 2018-09-30 发声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24355.8U CN208924473U (zh) 2018-09-30 2018-09-30 发声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24473U true CN208924473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708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24355.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924473U (zh) 2018-09-30 2018-09-30 发声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2447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8372A (zh) * 2018-09-30 2019-02-15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1405426A (zh) * 2019-12-27 2020-07-1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3709637A (zh) * 2020-05-20 2021-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8372A (zh) * 2018-09-30 2019-02-15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09348372B (zh) * 2018-09-30 2020-12-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1405426A (zh) * 2019-12-27 2020-07-1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1405426B (zh) * 2019-12-27 2021-06-15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3709637A (zh) * 2020-05-20 2021-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48370B (zh) 发声器件
CN208908496U (zh) 扬声器
US10003887B2 (en) Miniature sound generator
CN109362005B (zh) 发声器件
US20200208621A1 (en) Sound Generator
CN208924469U (zh) 发声器件
CN209390315U (zh) 发声器件
CN208924475U (zh) 发声器件
CN209526871U (zh) 发声器件
CN208924473U (zh) 发声器件
US10979821B2 (en) Sound generator
CN109862477B (zh) 发声器件
CN109348371B (zh) 发声器件
CN209390352U (zh) 发声器件
CN109348373B (zh) 发声器件
CN208924470U (zh) 发声器件
CN109379680B (zh) 发声器件
CN207835795U (zh) 电声转换器及电子设备
CN109348372A (zh) 发声器件
CN208798196U (zh) 柔性电路板和具有该柔性电路板的扬声器
CN111093138A (zh) 发声器件
CN208924474U (zh) 发声器件
CN209897257U (zh) 发声器件
CN209659586U (zh) 发声器件
CN208924468U (zh) 发声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12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