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18382U -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18382U
CN208918382U CN201821469219.6U CN201821469219U CN208918382U CN 208918382 U CN208918382 U CN 208918382U CN 201821469219 U CN201821469219 U CN 201821469219U CN 208918382 U CN208918382 U CN 2089183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structure
lower connecting
connect
assembly
upper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692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Telai Intelligent Chargi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Tgood Intelligent Char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Tgood Intelligent Charg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Tgood Intelligent Char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692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183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183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183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涉及新能源领域。接驳装置包括上接驳结构及下接驳结构,上接驳结构可相对于下接驳结构滑动到位后,与下接驳结构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一个电源设备与上接驳结构连接,另一个电源设备与下接驳结构连接,上接驳结构能够相对于下接驳结构滑动到位后,与下接驳结构电连接,实现上接驳结构与下接驳结构之间的导通,从而实现两个电源设备之间的供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接驳结构相对于下接驳结构滑动到位后与下接驳结构电连接能够提高上接驳结构与下接驳结构之间连接的精准度,从而提高了接驳装置的供电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应用也渐渐普及。充电桩的建设受到场地的影响较突出,简单的方法可采用增加充电线缆长度的方式来实现新能源车充电。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方式供电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驳装置,能够提高接驳装置的供电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车库,能够提高立体车库的供电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接驳装置,包括上接驳结构及下接驳结构,所述上接驳结构可相对于所述下接驳结构滑动到位后,与所述下接驳结构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接驳结构上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可选择性地与所述下接驳结构抵持,并可相对于所述下接驳结构滑动,当所述导向面滑动至与所述下接驳结构脱离抵持时,所述上接驳结构与所述下接驳结构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接驳结构包括上壳体及上接驳组件,所述上接驳组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所述导向面设置在所述上接驳组件远离所述上壳体的一端,所述上接驳组件可伸出所述上壳体后,伸入至所述下接驳结构内,当所述导向面滑动至与所述下接驳结构脱离抵持时,所述上接驳组件与所述下接驳结构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接驳组件包括上电极及上电座,所述导向面设置在所述上电座的一端,所述上电极与所述上电座连接,所述上电座可相对于所述下接驳结构滑动到位后,所述上电极与所述下接驳结构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接驳结构还包括驱动组件及控制单元,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上接驳组件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当所述导向面与所述下接驳结构脱离抵持时,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发送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停止的停止信号,以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停止运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部、齿轮及齿条,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并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上接驳组件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配合。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接驳结构包括下壳体及下接驳组件,所述下接驳组件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所述下接驳组件可选择性地与所述上接驳结构电连接;
所述下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及挡板件,所述壳体本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挡板件与所述壳体本体的开口处活动连接,可选择性地遮挡或敞开所述开口,当所述上接驳结构相对于所述下接驳组件运动时,所述上接驳结构与所述挡板件抵持,使所述挡板件敞开所述开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接驳结构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下壳体连接,用于当所述上接驳结构相对于所述下接驳组件滑动时,调节所述下接驳组件的位置,使所述上接驳结构相对于所述下接驳组件滑动到位后,与所述下接驳结构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底板、转动件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下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转动件具有半球面的一侧与所述底板抵持,另一侧与所述下壳体连接。
一种立体车库包括框架、载车板及接驳装置,所述接驳装置包括上接驳结构及下接驳结构,所述上接驳结构可相对于所述下接驳结构滑动到位后,与所述下接驳结构电连接。所述下接驳结构与所述载车板连接,所述上接驳结构与所述框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的有益效果是:接驳装置包括上接驳结构及下接驳结构,上接驳结构可相对于下接驳结构滑动到位后,与下接驳结构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一个电源设备与上接驳结构连接,另一个电源设备与下接驳结构连接,上接驳结构能够相对于下接驳结构滑动到位后,与下接驳结构电连接,实现上接驳结构与下接驳结构之间的导通,从而实现两个电源设备之间的供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接驳结构相对于下接驳结构滑动到位后与下接驳结构电连接能够提高上接驳结构与下接驳结构之间连接的精准度,从而提高了接驳装置的供电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驳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驳装置的上接驳结构的第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驳装置的上接驳结构的上接驳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驳装置的上接驳结构的第二视角的半剖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驳装置的下接驳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驳装置的下接驳结构的下接驳组件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驳装置的下接驳结构的调节组件的爆炸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驳装置的装配结构图。
图标:100-接驳装置;110-上接驳结构;112-导向面;114-上壳体;116-上接驳组件;1162-上电极;1164-上电座;1166-凹槽;118-驱动组件;1182-驱动部;1184-齿轮;1186-齿条;119-控制单元;120-下接驳结构;122-下壳体;1222-壳体本体;1224-开口;1226-挡板件;1228-第一挡板;1229-第二挡板;124-下接驳组件;1242-下电极;1244-下电座;1246-弹性部;126-调节组件;1262-底板;1264-转动件;1266-半球面;1268-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驳装置100,本实施例提供的接驳装置100能够提高接驳装置100的供电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驳装置100用于连接线缆,实现两个电源设备之间的供电。主要应用于立体车库中。
在本实施例中,接驳装置100包括上接驳结构110及下接驳结构120,上接驳结构110可相对于下接驳结构120滑动到位后,与下接驳结构12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电源设备与上接驳结构110连接,另一个电源设备与下接驳结构120连接,上接驳结构110能够相对于下接驳结构120滑动到位后,与下接驳结构120电连接,实现上接驳结构110与下接驳结构120之间的导通,从而实现两个电源设备之间的供电。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接驳结构110相对于下接驳结构120滑动到位后与下接驳结构120电连接能够提高上接驳结构110与下接驳结构120之间连接的精准度,从而提高了接驳装置100的供电效果。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上接驳结构110上设置有导向面112,导向面112可选择性地与下接驳结构120抵持,并可相对于下接驳结构120滑动,当导向面112滑动至与下接驳结构120脱离抵持时,上接驳结构110与下接驳结构12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导向面112滑动至与下接驳结构120脱离抵持时,表示上接驳结构110相对于下接驳结构120滑动到位。导向面112在上接驳结构110运动的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使上接驳结构110与下接驳结构120能够在准确的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面112倾斜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接驳结构110包括上壳体114及上接驳组件116,上接驳组件116设置在上壳体114内,导向面112设置在上接驳组件116远离上壳体114的一端,上接驳组件116可伸出上壳体114后,伸入至下接驳结构120内,当导向面112滑动至与下接驳结构120脱离抵持时,上接驳组件116与下接驳结构12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接驳装置10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上接驳组件116设置在上壳体114的内部,上壳体114能够对上接驳组件116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上接驳组件116长期裸露,从而提高了接驳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上接驳组件116包括上电极1162及上电座1164,导向面112设置在上电座1164的一端,上电极1162与上电座1164连接,上电座1164可相对于下接驳结构120滑动到位后,上电极1162与下接驳结构12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电极1162与一个电源设备连接,上电座1164带动上电极1162向靠近下接驳结构120的方向运动,当导向面112与下接驳结构120脱离抵持后,表示上电极1162相对于下接驳结构120滑动到位,上电极1162与下接驳结构12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电座1164上设置有凹槽1166,凹槽1166的一侧壁与导向面112连接,上电极1162设置有凹槽1166内,当导向面112与下接驳结构120滑动至脱离抵持后,凹槽1166滑动至下接驳结构120处,从而使上电极1162与下接驳结构120电连接。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上接驳结构110还包括驱动组件118及控制单元119,驱动组件118设置在上壳体114内,驱动组件118与上接驳组件116连接,控制单元119设置在上壳体114内,与驱动组件118连接;当导向面112与下接驳结构120脱离抵持时,控制单元119用于发送控制驱动组件118停止的停止信号,以控制驱动组件118停止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18及控制单元119均设置在上壳体114内,控制单元119用于控制驱动组件118启动使驱动组件118驱动上电座1164向靠近下接驳结构120的方向运动,当上电座1164相对于下接驳结构120滑动到位后,控制单元119控制驱动组件118停止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在下接驳结构120处设置有接近开关,当上电座1164相对于下接驳结构120滑动到位后,接近开关反馈到位信号给控制单元119,控制单元119在接收到到位信号后向驱动组件118发送停止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当两个电源设备完成充电后,控制单元119可控制驱动组件118向远离下接驳结构120的方向运动,使上电极1162与下接驳结构120脱离连接,保证了上电极1162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18包括驱动部1182、齿轮1184及齿条1186,驱动部1182设置在上壳体114内,并与齿轮1184连接,齿条1186与上接驳组件116连接,齿轮1184与齿条1186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齿条1186在上壳体114的延伸方向上延伸,驱动部1182与控制单元119连接,控制单元119控制驱动部1182驱动齿轮1184转动,通过齿轮1184与齿条1186之间的配合,驱动上电座1164相对于下接驳结构120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接驳装置100在工作状态时竖直向下,采用齿轮1184、齿条1186的传动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在竖直方向上的传动,同时可以实现在水平方向上的传动。当接驳装置10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齿轮1184与齿条1186的配合同样可以实现传动。
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下接驳结构120包括下壳体122及下接驳组件124,下接驳组件124设置在下壳体122内,下接驳组件124可选择性地与上接驳结构11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下接驳组件124与上电极1162电连接。
下壳体122包括壳体本体1222及挡板件1226,壳体本体1222上设置有开口1224,挡板件1226与壳体本体1222的开口1224处活动连接,可选择性地遮挡或敞开开口1224,当上接驳结构110相对于下接驳组件124运动时,上接驳结构110与挡板件1226抵持,使挡板件1226敞开开口1224。
在本实施例中,挡板件1226包括第一挡板1228及第二挡板1229,第一挡板1228与开口1224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挡板1229与开口1224的另一端连接,当上电座1164运动到开口1224处时,分别与第一挡板1228及第二挡板1229抵持,从而使第一挡板1228及第二挡板1229相对于壳体本体1222转动,从而使开口1224敞开,上电极1162伸入至壳体本体1222内。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下接驳组件124包括下电极1242、下电座1244及弹性部1246,所述下电座1244设置在下壳体122内部,下电极1242通过弹性部1246与下电座1244连接,当上电座1164的导向面112相对于下电极1242滑动时,弹性部1246收缩带动下电极1242向靠近下电座1244的方向运动,当导向面112与下电极1242脱离抵持后,下电极1242在弹性部1246的回复的作用下弹至凹槽1166内,与上电极1162接触,实现上电极1162与下电极1242之间的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下电极1242的端面上设置有倒角,当导向面112与下电极1242刚接触抵持时,导向面112与倒角先接触,使导向面112与下电极1242之间能够圆滑过渡。
在本实施例中,下电极1242与一电源设备连接。
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下接驳结构120还包括调节组件126,调节组件126与下壳体122连接,用于当上接驳结构110相对于下接驳组件124滑动时,调节下接驳组件124的位置,使上接驳结构110相对于下接驳组件124滑动到位后,与下接驳结构12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126与下壳体122远离上接驳结构110的一侧连接,当上电座1164相对于下电极1242滑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组件126来调节上电极1162与下电极1242之间的对接的位置误差和角度误差,从而提高上电极1162与下电极1242之间的对接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126包括底板1262、转动件1264及弹性件1268,弹性件1268一端与下壳体122连接,另一端与底板1262连接,转动件1264具有半球面1266的一侧与底板1262抵持,另一侧与下壳体12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件1264具有半球面1266,当上电极1162与下电极1242在对接过程中,存在位置误差或者角度误差时可以通过半球面1266的转动来平衡位置误差或者角度误差,可以解决X、Y方向±20mm的对接误差。从而提高上电极1162与下电极1242之间的对接精度。
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提供的接驳装置100的工作原理: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19控制驱动部1182带动齿轮1184转动通过齿轮1184与齿条1186的配合带动上电座1164相对于下电极1242运动,当上电极1162伸出上壳体114从开口1224处伸入至下壳体122内后,导向面112与下电极1242抵持,并相对于下电极1242滑动,弹性部1246在上电座1164的抵持下收缩,当导向面112与下电极1242脱离抵持后,弹性部1246在其回复力的作用下伸张,使下电极1242伸入至凹槽1166内,与上电极1162接触,实现上电极1162与下电极1242之间的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接驳装置100,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电源设备与上接驳结构110连接,另一个电源设备与下接驳结构120连接,上接驳结构110能够相对于下接驳结构120滑动到位后,与下接驳结构120电连接,实现上接驳结构110与下接驳结构120之间的导通,从而实现两个电源设备之间的供电。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接驳结构110相对于下接驳结构120滑动到位后与下接驳结构120电连接能够提高上接驳结构110与下接驳结构120之间连接的精准度,从而提高了接驳装置100的供电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能够提高立体车库的供电效果。
为了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请参照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立体车库包括框架、载车板及实施例一提供的接驳装置100,下接驳结构120与载车板连接,上接驳结构110与框架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驳结构(110)及下接驳结构(120),所述上接驳结构(110)可相对于所述下接驳结构(120)滑动到位后,与所述下接驳结构(12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接驳结构(110)上设置有导向面(112),所述导向面(112)可选择性地与所述下接驳结构(120)抵持,并可相对于所述下接驳结构(120)滑动,当所述导向面(112)滑动至与所述下接驳结构(120)脱离抵持时,所述上接驳结构(110)与所述下接驳结构(120)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驳结构(110)包括上壳体(114)及上接驳组件(116),所述上接驳组件(116)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14)内,所述导向面(112)设置在所述上接驳组件(116)远离所述上壳体(114)的一端,所述上接驳组件(116)可伸出所述上壳体(114)后,伸入至所述下接驳结构(120)内,当所述导向面(112)滑动至与所述下接驳结构(120)脱离抵持时,所述上接驳组件(116)与所述下接驳结构(120)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驳组件(116)包括上电极(1162)及上电座(1164),所述导向面(112)设置在所述上电座(1164)的一端,所述上电极(1162)与所述上电座(1164)连接,所述上电座(1164)可相对于所述下接驳结构(120)滑动到位后,所述上电极(1162)与所述下接驳结构(120)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驳结构(110)还包括驱动组件(118)及控制单元(119),所述驱动组件(118)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14)内,所述驱动组件(118)与所述上接驳组件(116)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19)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14)内,与所述驱动组件(118)连接;当所述导向面(112)与所述下接驳结构(120)脱离抵持时,所述控制单元(119)用于发送控制所述驱动组件(118)停止的停止信号,以控制所述驱动组件(118)停止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18)包括驱动部(1182)、齿轮(1184)及齿条(1186),所述驱动部(1182)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14)内,并与所述齿轮(1184)连接,所述齿条(1186)与所述上接驳组件(116)连接,所述齿轮(1184)与所述齿条(1186)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驳结构(120)包括下壳体(122)及下接驳组件(124),所述下接驳组件(124)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22)内,所述下接驳组件(124)可选择性地与所述上接驳结构(110)电连接;
所述下壳体(122)包括壳体本体(1222)及挡板件(1226),所述壳体本体(1222)上设置有开口(1224),所述挡板件(1226)与所述壳体本体(1222)的开口(1224)处活动连接,可选择性地遮挡或敞开所述开口(1224),当所述上接驳结构(110)相对于所述下接驳组件(124)运动时,所述上接驳结构(110)与所述挡板件(1226)抵持,使所述挡板件(1226)敞开所述开口(12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驳结构(120)还包括调节组件(126),所述调节组件(126)与所述下壳体(122)连接,用于当所述上接驳结构(110)相对于所述下接驳组件(124)滑动时,调节所述下接驳组件(124)的位置,使所述上接驳结构(110)相对于所述下接驳组件(124)滑动到位后,与所述下接驳结构(120)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26)包括底板(1262)、转动件(1264)及弹性件(1268),所述弹性件(1268)一端与所述下壳体(12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1262)连接,所述转动件(1264)具有半球面(1266)的一侧与所述底板(1262)抵持,另一侧与所述下壳体(122)连接。
10.一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载车板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接驳装置(100),所述下接驳结构(120)与所述载车板连接,所述上接驳结构(110)与所述框架连接。
CN201821469219.6U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Active CN2089183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69219.6U CN208918382U (zh)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69219.6U CN208918382U (zh)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18382U true CN208918382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704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69219.6U Active CN208918382U (zh)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183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8275A (zh) * 2018-09-07 2018-11-23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8275A (zh) * 2018-09-07 2018-11-23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CN108868275B (zh) * 2018-09-07 2023-11-14 西安特来电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68275A (zh)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CN103425073B (zh) 一种充电插头自动伸缩控制系统
CN106385069B (zh) 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
CN204720701U (zh) 通过智能手机控制的智能转动插座
CN208918382U (zh)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CN105634079A (zh) 充电系统
CN206149353U (zh) 一种远程看护智能手机支架系统
CN101774169A (zh) 机器人
KR20120051367A (ko) 선체 블록 내부 작업용 이동 장치 및 선체 블록의 내부 작업 방법
CN208359945U (zh) 移动式充电桩及充电桩系统
CN202489885U (zh) 保洁机器人充电基座系统机械传动及怀抱臂装置
CN106340756B (zh) 一种可电动插拔的供电装置
CN204118782U (zh) 适用于头戴式耳机的充电座
CN115508597A (zh) 一种自带电换表结构
WO2022160868A1 (zh) 一种智能云台
CN105091253A (zh) 一种可转动的空调
CN204597153U (zh) 电子连接线
CN211456116U (zh) 机器人充电桩
CN209784873U (zh) 显示屏旋转升降机构及智能音箱
CN108110515B (zh) 一种可自动插合的插头连接系统
CN107481879B (zh) 自供电开关
CN207367118U (zh) 一种家用物联网机箱
CN208656090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CN114193469B (zh) 一种电网作业监督机器人
CN110138944A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E206-2, R & D building, building e, HUanp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211 tianguba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after: Xi'an Telai Intelligent Charg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E206-2, R & D building, building e, HUanp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211 tianguba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before: XI'AN TGOOD INTELLIGENT CHARG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