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18125U - 预制纤维板 - Google Patents

预制纤维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18125U
CN208918125U CN201821152451.7U CN201821152451U CN208918125U CN 208918125 U CN208918125 U CN 208918125U CN 201821152451 U CN201821152451 U CN 201821152451U CN 208918125 U CN208918125 U CN 208918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refibers
glue
carbon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524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红威
冯鹏
强翰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1524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18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18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18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纤维板包括:设置有碳纤维布浸渍胶的环氧树脂胶层;与环氧树脂胶层相连的碳纤维布层,碳纤维布层设置有碳纤维布;与碳纤维布层相连的胶砂混合层,胶砂混合层设置有砂粒;垂直设置于碳纤维布层的多个钢纤维。该预制纤维板可显著改善复材型材与混凝土之间的锚固性能,且施工便捷,在复材‑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应用前景广阔。

Description

预制纤维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新型结构与新材料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纤维板。
背景技术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简称“复材”)是由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增强材料与树脂基体复合而成的非金属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性能好等优点。但其抗压承载力较低、价格偏高,需与其他常规建筑材料组合使用。复材与混凝土通过合理组合,可以规避复材的缺点、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优点,从而形成力学性能良好、造价较低、耐久性较好的组合构件。复材-混凝土组合构件可充分发挥两种材料力学性能的关键是确保复材和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协同工作、保证两种材料之间力的传递,即需可靠的界面粘结锚固性能。当界面锚固性能好时,组合构件刚度大、承载力高;反之则组合构件刚度小、承载力低。
然而,复材表面光滑,与混凝土天然粘结性能较差,单纯依靠复材与混凝土的天然粘结无法满足两种材料协同工作的要求。此外,复材抗剪以及局部抗压强度较低,且不具可焊性,传统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界面增强方法不适合复材-混凝土组合结构。
因此,如何改善复材与混凝土界面的锚固性能,使复材-混凝土组合构件的力学性能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是本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纤维复合材料型材在混凝土中的锚固难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预制纤维板,包括:设置有碳纤维布浸渍胶的环氧树脂胶层;与所述环氧树脂胶层相连的碳纤维布层,所述碳纤维布层设置有碳纤维布;与所述碳纤维布层相连的胶砂混合层,所述胶砂混合层设置有砂粒;垂直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布层的多个钢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环氧树脂胶层由流动性较强的环氧树脂胶固化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环氧树脂胶层的碳纤维布浸渍胶内掺加乱向分布短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布层的碳纤维布为单轴向或多轴向碳纤维布,或者单轴向或多轴向玻璃纤维布。
进一步地,所述胶砂混合层的砂粒为抗压强度满足预设条件的颗粒物。
进一步地,所述钢纤维的结构为U形结构或端部带钩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钢纤维骑跨于所述碳纤维布之上。
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布的纤维方向与复合材料型材受力方向一致,其中,所述的复合材料型材为拉挤型材或缠绕型材。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钢纤维与碳纤维布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2为预制纤维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预制纤维板与复合材料型材胶粘连接示意图;
图4为预制纤维板与复合材料型材螺栓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环氧树脂胶层1、碳纤维布层2、胶砂混合层3、多个钢纤维4、碳纤维布浸渍胶5、碳纤维布6、砂粒7、环氧树脂胶8、复合材料型材9和螺栓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预制纤维板。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预制纤维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预制纤维板包括:环氧树脂胶层1、碳纤维布层2、胶砂混合层3和多个钢纤维4。
其中,设置有碳纤维布浸渍胶5的环氧树脂胶层1。与环氧树脂胶层1相连的碳纤维布层2,碳纤维布层2设置有碳纤维布6。与碳纤维布层2相连的胶砂混合层3,胶砂混合层3设置有砂粒7。垂直设置于碳纤维布层2的多个钢纤维4。下面将分别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环氧树脂胶层1由流动性的环氧树脂胶固化制得。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碳纤维布浸渍胶5可以掺加乱向分布短纤维,且环氧树脂胶8强度及粘稠度均高于碳纤维布浸渍胶5。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碳纤维布层2的碳纤维布6为单轴向或多轴向碳纤维布,或者单轴向或多轴向玻璃纤维布。其中,碳纤维布6可以为单层或多层碳纤维布,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碳纤维布6的纤维主要方向与复合材料型材9受力方向一致,其中,复合材料型材9可以为拉挤型材或缠绕型材,且复合材料型材可以为工形、槽形、箱形等拉挤或缠绕型材。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胶砂混合层3的砂粒7为抗压强度满足预设条件的颗粒物。其中,胶砂混合层中的砂粒可以为细砂、中砂、粗砂或其他抗压强度较高的颗粒物。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钢纤维4的结构可以为U形结构或端部带钩结构。其中,钢纤维4材质不限于金属纤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钢纤维4骑跨于碳纤维布6之上。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对预制纤维板及其使用方法进行进一步阐述。
步骤一:对单层或多层碳纤维布两端张拉,使之处于绷紧状态;
步骤二:将张紧后的碳纤维布置于筛分过的中砂上面,并且保持砂子和碳纤维布处于基本接触状态;
步骤三:如图1所示,将U形钢纤维4每隔一定间距骑跨于张紧后的碳纤维布6上,钢纤维两肢插入砂粒7中;
步骤四:释放碳纤维布6两端张力;
步骤五:将表面平整的钢板置于插满U形钢纤维4的碳纤维布6上并锤击,将下部砂层压实并保证碳纤维布6表面平整无凹凸;
步骤六:将流动性较强并且拌和均匀的碳纤维布浸渍胶5灌注于碳纤维布6表面,用胶量约为0.8g/cm2
步骤七:待浸渍胶固化后,将下部砂粒7清除并经过适当裁切可得到预制纤维板,如图2所示。其中,预制纤维板包括钢纤维4、碳纤维布6、砂层7和浸渍胶5;
步骤八:将纤维复合材料9工字型材翼缘打磨至发白起毛,同时对纤维复合材料型材9翼缘以及预制纤维板分别开孔;
步骤九:如图3所示,利用高强环氧树脂胶8将预制纤维板粘附于复合材料型材表面;
步骤十:如图4所示,利用金属螺栓或纤维复合材料螺栓10穿孔并利用螺母将预制纤维板与复合材料型材紧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预制纤维板贴附于复合材料型材表面,利用钢纤维、砂粒与混凝土的机械咬合作用,实现复合材料型材在混凝土中的锚固增强,其中,贴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环氧树脂胶粘、螺栓/销栓连接。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满足界面剪力传递要求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型材在混凝土中的锚固技术。预制纤维板锚固增强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复合材料型材与混凝土界面的竖向和水平锚固强度,同时还可利用钢纤维与混凝土的滑移及钢纤维自身的弹性变形使界面破坏表现出延性特征,避免毫无征兆的脆性破坏。此外,本实用新型技术对构件整体的抗疲劳性能、抗震性能也极为有利。与已有的粘砂法或湿粘结法等相比,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设置钢纤维的分布密度以及钢纤维的长细比等参数使界面破坏具有良好的延性特征,避免传统环氧胶粘砂法、环氧胶湿粘结法等的缺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预制纤维板与复合材料型材的连接方法,通过预制纤维板界面锚固增强技术可有效实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型材和混凝土的剪力连接,不仅可以提高界面的锚固承载力,还可以通过设置钢纤维的分布密度以及钢纤维的长细比等参数使界面破坏具有良好的延性特征,避免传统环氧胶粘砂法、环氧胶湿粘结法等的缺点。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预制纤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有碳纤维布浸渍胶的环氧树脂胶层;与所述环氧树脂胶层相连的碳纤维布层,所述碳纤维布层设置有碳纤维布;与所述碳纤维布层相连的胶砂混合层,所述胶砂混合层设置有砂粒,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布层的多个钢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纤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胶层由流动性较强的环氧树脂胶固化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纤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胶层的碳纤维布浸渍胶内掺加乱向分布短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纤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布层的碳纤维布为单轴向或多轴向碳纤维布,或者单轴向或多轴向玻璃纤维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纤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砂混合层的砂粒为抗压强度满足预设条件的颗粒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纤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纤维的结构为U形结构或端部带钩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纤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纤维骑跨于所述碳纤维布之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纤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布的纤维主要方向与复合材料型材受力方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制纤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型材为拉挤型材或缠绕型材。
CN201821152451.7U 2018-07-19 2018-07-19 预制纤维板 Active CN208918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52451.7U CN208918125U (zh) 2018-07-19 2018-07-19 预制纤维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52451.7U CN208918125U (zh) 2018-07-19 2018-07-19 预制纤维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18125U true CN208918125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694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52451.7U Active CN208918125U (zh) 2018-07-19 2018-07-19 预制纤维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181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4690A (zh) * 2018-07-19 2018-11-16 清华大学 预制纤维板及预制纤维板与复合材料型材的连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4690A (zh) * 2018-07-19 2018-11-16 清华大学 预制纤维板及预制纤维板与复合材料型材的连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8753B (zh)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混凝土组合梁
CN103061415B (zh) Frp型材刺板胶结复合连接接头及方法
CN1936206A (zh) 钢-连续纤维复合筋增强混凝土抗震结构
Meier et al. 55 Retro-fitting of Structures through External Bonding of CFRP Sheets
CN208578344U (zh)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材的夹片型铰式锚装置
CN105781141B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受弯构件加固的纤维编织网增强水泥基复合板材及其制作方法
CN201962964U (zh) 预应力纤维树脂复合筋嵌贴加固混凝土结构
CN105464288A (zh) 复合筋增强ecc和混凝土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08342995A (zh) 外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钢丝网纤维布加固墩柱结构
CN103448338B (zh) 一种金属板/纤维混合增强型夹层板
CN111021632A (zh) 一种基于环-夹协同作用的frp多层片材锚固体系
CN110499717A (zh) 一种对已疲劳开裂钢桥面板加固结构
CN208346611U (zh) 装配式钢-uhpc组合结构
CN208918125U (zh) 预制纤维板
CN101581133A (zh) 一种连续纤维-钢丝复合板
JP4708534B2 (ja) 繊維強化樹脂成形体からなる補修・補強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補修・補強材を使用したセメント系構造体
CN108824690A (zh) 预制纤维板及预制纤维板与复合材料型材的连接方法
CN108843042A (zh) 一种复合约束加固混凝土柱及其加固方法
CN105839936B (zh) 一种预应力frp网格的张拉锚固装置及张拉锚固方法
CN203567307U (zh) 一种混合增强型夹层板
CN205329843U (zh) 一种木-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连接体系
Nanni et al. Strengthening of impact-damaged bridge girder using FRP Laminates
CN105484355A (zh) 一种木-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连接体系
CN201704862U (zh) 一种新型纤维板
CN105780637B (zh) 波纹腹板预应力frp‑混凝土组合箱梁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