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15814U - 一种瓶盖及瓶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瓶盖及瓶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15814U
CN208915814U CN201821276888.1U CN201821276888U CN208915814U CN 208915814 U CN208915814 U CN 208915814U CN 201821276888 U CN201821276888 U CN 201821276888U CN 208915814 U CN208915814 U CN 208915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cover
upper cover
holding section
arc convex
bottle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768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鹏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 Shide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Mai Shide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 Shide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Mai Shide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8212768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15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15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158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瓶盖及瓶子,瓶盖包括易撕环、上盖以及用于与瓶体连接的下盖,下盖具有用于放置饮料浓缩剂的槽体,上盖从下盖的顶端套设至下盖的中部并与槽体形成密封腔体,且易撕环可撕开地连接于上盖的底部并与下盖卡扣连接,上盖的顶部内壁与下盖的顶端具有间距,上盖的顶部内壁设有用于顶破槽体底部的刺穿部。本实用新型中的瓶盖可在其密封腔体内放置不同口味的饮料浓缩剂,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购买不同口味的饮料;使用的时候,先将与上盖连接的易撕环撕掉,然后用力将上盖摁压到底,刺穿部将会顶破槽体使饮料浓缩剂掉入瓶体内,从而可使消费者在打开饮料的那一刻将饮料调配好,这样消费者可随时喝到新鲜、纯正的饮料。

Description

一种瓶盖及瓶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品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瓶盖及瓶子。
背景技术
冲泡饮料是目前市场上一种新型液体饮料替代品,大多为固体,因其质量轻,体积小,包装简易,携带方便,速溶性好,即饮即冲等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冲泡饮料也存在以下缺陷:每次冲泡的时候都要准备杯子或瓶子还有勺子等器具,另外还要准备水,非常繁琐,如果是在户外,缺少以上任何一个条件都无法完成冲泡;另外冲泡物倒入杯子或瓶子时,经常会不小心洒出来,显得及其浪费和不便;此外,在冲泡的时候,消费者难以控制倒入冲泡容器内水的容量,经常会因倒入容器内的水太多导致冲泡出来的饮料口感欠佳。使得现在市面上几乎所有的饮品都是先调配好后再罐装上市,这样做会降低饮料的保质期,而且时间长了后饮料的口感就会没那么新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盖及瓶子,其解决了现有冲泡饮料都是先调配好后再罐装上市,导致其口感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瓶盖,包括易撕环、上盖以及用于与瓶体连接的下盖,所述下盖具有用于放置饮料浓缩剂的槽体,所述上盖从所述下盖的顶端套设至所述下盖的中部并与所述槽体形成密封腔体,且所述易撕环可撕开地连接于所述上盖的底部并与所述下盖卡扣连接,所述上盖的顶部内壁与所述下盖的顶端具有间距,所述上盖的顶部内壁设有用于顶破所述槽体底部的刺穿部。
进一步地,所述易撕环内侧壁之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持部,所述下盖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持部相配合的第二卡持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多个横向间隔设于所述易撕环内侧壁的第一弧形凸起,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横向设于下盖外侧壁的环形槽,各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都卡于所述环形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持部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块,各所述凸块与所述环形槽形成多个用以限制各所述第一弧形凸起转动的限位槽,各所述第一弧形凸起分别卡于各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外侧壁之靠近其顶端的一侧设有第三卡持部,所述上盖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持部相配合的第四卡持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卡持部包括多个横向间隔设于所述下盖外侧壁的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四卡持部包括多个竖向间隔设于所述上盖内侧壁的支撑杆以及多个横向间隔设于所述上盖内侧壁并用以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第三弧形凸起,各所述第三弧形凸起分别位于各所述支撑杆下方,每个所述第三弧形凸起的顶部与位于其上方的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之间都具有间距以形成卡持槽,各所述第二弧形凸起分别卡于各所述卡持槽内,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弧形凸起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所述支撑杆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卡持部还包括多个沿周向均匀等间隔设于所述下盖外侧壁以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杆转动的挡块,各所述挡块都位于所述第二弧形凸起与所述下盖顶端之间,所述挡块的数量为所述第二弧形凸起数量的一半,且每个所述挡块分别设于一个所述第二弧形凸起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凸起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盖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具有伸入所述上盖内侧壁并与所述上盖卡扣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于与所述瓶体螺纹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卡持部及第三卡持部都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筒体及位于所述筒体顶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底部之间并可供所述刺穿部刺破的封板,所述封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围合形成所述槽体,所述筒体的内侧壁之远离所述封板的一侧设有螺纹;
所述刺穿部之朝向所述封板的端部为倾斜的弧形结构,且所述上盖的顶部内壁还设有与所述刺穿部间隔设置的顶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瓶子,包括如上述所述瓶盖和与所述瓶盖螺纹连接的瓶体。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的瓶盖可在其密封腔体内放置不同口味的饮料浓缩剂,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购买不同口味的饮料;使用的时候,先将与上盖连接的易撕环撕掉,然后用力将上盖摁压到底,刺穿部将会顶破槽体使饮料浓缩剂掉入瓶体内,从而可使消费者在打开饮料的那一刻将饮料调配好,这样消费者可随时喝到新鲜、纯正的饮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上盖下压到底时瓶盖的剖视图;
图5为上盖的剖视图;
图6为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没有打开过的瓶子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瓶子的剖视图。
图中:10、易撕环;11、第一卡持部;111、第一弧形凸起;20、上盖;21、刺穿部;22、第四卡持部;221、支撑杆;222、第三弧形凸起;23、顶杆;30、下盖;31、槽体;32、第一连接部;321、第二卡持部;3211、环形槽;3212、凸块;322、第三卡持部;3221、第二弧形凸起;3222、挡块;33、第二连接部;331、筒体;3311、螺纹;332、封板;40、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瓶盖,瓶盖包括易撕环10、上盖20 以及下盖30,下盖30用于与瓶体40连接,下盖30具有用于放置饮料浓缩剂的槽体31,槽体31内可放置各种不同口味的饮料浓缩剂,上盖20从下盖30的顶端套设至下盖30的中部并与槽体31形成密封腔体,使得饮料浓缩剂具有较长的保质期,且易撕环10可撕开地连接于上盖20的底部并与下盖30卡扣连接,上盖20的顶部内壁与下盖30的顶端具有间距,上盖20的顶部内壁设有刺穿部 21,刺穿部21为凸设于上盖20顶部内壁的薄壁腔,刺穿部21伸入槽体31内以用于顶破槽体31的底部,使用的时候,先将与上盖20连接的易撕环10撕掉,然后用力将上盖20摁压到底,刺穿部21将会顶破槽体31使饮料浓缩剂掉入瓶体40内,从而可使消费者在打开饮料的那一刻将饮料调配好,这样消费者可随时喝到新鲜、纯正的饮料,其中易撕环10也称为防盗环,可用于鉴定瓶盖是否被打开过。
本实施例中,易撕环10的内侧壁之远离上盖20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持部11,下盖30的中部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卡持部321,第二卡持部321与第一卡持部11 相配合,使得上盖20的底部与下盖30卡扣连接。
第一卡持部11包括多个第一弧形凸起111,多个第一弧形凸起111沿易撕环10周向方向横向间隔设于易撕环10的内侧壁,第二卡持部321包括环形槽 3211,环形槽3211横向设于下盖30的中部外侧壁,各第一弧形凸起111都卡于环形槽3211内,进而将上盖20卡扣于下盖30上。
第二卡持部321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块3212,各凸块3212与环形槽 3211形成多个用以限制各第一弧形凸起111转动的限位槽,各第一弧形凸起111 分别卡于各限位槽内,以防止易撕环10与下盖30发生转动,而导致密封腔体密封效果变差,影响饮料浓缩剂的保质期。
下盖30外侧壁之靠近其顶端的一侧设有第三卡持部322,上盖20的内侧壁上设有第四卡持部22,第四卡持部22与第三卡持部322相配合,以防止易撕环 10在被撕开后其上盖20会立刻脱离下盖30,而导致饮料浓缩剂从槽体31中掉落。
具体地,第三卡持部322包括多个第二弧形凸起3221,多个第二弧形凸起 3221横向间隔设于下盖30的外侧壁,第四卡持部22包括多个支撑杆221以及多个第三弧形凸起222,多个支撑杆221竖向间隔设于上盖20的内侧壁,多个第三弧形凸起222横向间隔设于上盖20的内侧壁并用以与限位槽相配合,各第三弧形凸起222分别位于各支撑杆221的下方,每个第三弧形凸起222的顶部与位于其上方的支撑杆221的底部之间都具有间距以形成卡持槽,各第二弧形凸起3221分别卡于各卡持槽内,使得上盖20卡于下盖30上并转动连接于下盖 30。
且任意相邻两个第二弧形凸起3221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支撑杆221的宽度,以便于上盖20在向下摁压过程中,支撑杆221可穿过相邻两个第二弧形凸起3221之间的间隔。
第二卡持部321中的环形槽3211包括沿下盖30的外侧壁之周向方向设置的圆形凸起及与圆形凸起间隔设置并位于下盖30底端的握手部,易撕环10被撕开后,当将上盖20下压到底时,各第三弧形凸起222将分别被卡于第二卡持部321的各限位槽内,靠近上盖20一侧的圆形凸起将卡于第四卡持部22中的卡持槽内,从而使得上盖20被下压到底后其底端与下盖30卡扣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三卡持部322还包括多个挡块3222,多个挡块3222 沿周向均匀等间隔设于下盖30的外侧壁以用于限制支撑杆221转动,各挡块 3222都位于第二弧形凸起3221与下盖30顶端之间,挡块3222的数量为第二弧形凸起3221数量的一半,且每个挡块3222分别设于一个第二弧形凸起3221的一端,具体地,规定第二弧形凸起3221以支撑杆221旋转的方向为前端,挡块 3222与第二弧形凸起3221的末端连接,挡块3222的一端与第二弧形凸起3221 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下盖30的顶端,以便于支撑杆221能快速从其相对应的两个第一弧形凸起111之间的间隙中穿过。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221的数量为八个,第二弧形凸起3221的数量也为八个,八个第二弧形凸起3221之间形成八个间隙,八个支撑杆221可分别穿过八个间隙,使得上盖20只需要旋转至转不动为止,大概35度左右,即可以实现将上盖20下压到底,同时使得上盖20被下压后可随下盖30一起转动。
本实施例中,下盖30具有第一连接部32以及第二连接部33,第一连接部32伸入上盖20的内侧壁并与上盖20卡扣连接,第二连接部33与第一连接部 32连接,第二连接部33用于与瓶体40螺纹连接,第二卡持部321及第三卡持部322都设于第一连接部32的外侧壁,第二连接部33包括筒体331及封板332,封板332是一个厚度约为0.25mm的薄片,封板332位于筒体331的顶端与第一连接部32的底部之间并可供刺穿部21刺破,封板332与第一连接部32的内侧壁围合形成槽体31,筒体331的内侧壁之远离封板332的一侧设有螺纹3311,以便于与瓶体40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刺穿部21之朝向封板332的端部为倾斜的弧形结构,且上盖20的顶部内壁还设有与刺穿部21间隔设置的顶杆23,从而使得上盖20 下压的时候,刺穿部21将会逐步的将下盖30中槽体31底部上的封板332刺穿,同时被刺穿的那一部分封板332将会被上盖20内的顶杆23顶开,放置于下盖 30槽体31内的饮料浓缩剂就会自动掉进瓶体40内与瓶体40内的液体融合后变成饮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瓶子,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瓶盖和与瓶盖螺纹连接的瓶体40,瓶体40内可用于放置液体。
该瓶子的工作原理是:先撕掉与上盖20和下盖30相连接的易撕环10,然后将上盖20顺时针旋转,至转不动为止,大概35度左右,再用力将上盖20下压到底,因为上盖20内的刺穿部21被设计成倾斜状,像一把尖刀,上盖20下压的时候,刺穿部21将会逐步的将下盖30中槽体31底部上的封板332刺穿,同时被刺穿的那一部分封板332将会被上盖20内的顶杆23顶开,被刺穿的那一部分封板332被顶开后,放置于槽体31内的饮料浓缩剂就会自动掉进瓶体40 内与瓶体40内的液体融合后变成饮料,最后逆时针旋转上盖20或者下盖30,此时,上盖20与下盖30一起旋转,瓶盖即可拧开,然后可饮用瓶体40内的饮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个可以放置一定饮料浓缩剂的瓶盖,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可将不同口味的饮料浓缩剂放在槽体31内,即开即饮,使消费者可以喝到更加科学、安全的饮品,既可延长饮料的保质期,而且还推出各种口味的饮料,可保证饮料的新鲜口感,方便携带,方便冲调,方便使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易撕环、上盖以及用于与瓶体连接的下盖,所述下盖具有用于放置饮料浓缩剂的槽体,所述上盖从所述下盖的顶端套设至所述下盖的中部并与所述槽体形成密封腔体,且所述易撕环可撕开地连接于所述上盖的底部并与所述下盖卡扣连接,所述上盖的顶部内壁与所述下盖的顶端具有间距,所述上盖的顶部内壁设有用于顶破所述槽体底部的刺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环内侧壁之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持部,所述下盖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持部相配合的第二卡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多个横向间隔设于所述易撕环内侧壁的第一弧形凸起,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横向设于下盖外侧壁的环形槽,各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都卡于所述环形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持部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块,各所述凸块与所述环形槽形成多个用以限制各所述第一弧形凸起转动的限位槽,各所述第一弧形凸起分别卡于各所述限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外侧壁之靠近其顶端的一侧设有第三卡持部,所述上盖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持部相配合的第四卡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持部包括多个横向间隔设于所述下盖外侧壁的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四卡持部包括多个竖向间隔设于所述上盖内侧壁的支撑杆以及多个横向间隔设于所述上盖内侧壁并用以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第三弧形凸起,各所述第三弧形凸起分别位于各所述支撑杆下方,每个所述第三弧形凸起的顶部与位于其上方的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之间都具有间距以形成卡持槽,各所述第二弧形凸起分别卡于各所述卡持槽内,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弧形凸起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所述支撑杆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持部还包括多个沿周向均匀等间隔设于所述下盖外侧壁以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杆转动的挡块,各所述挡块都位于所述第二弧形凸起与所述下盖顶端之间,所述挡块的数量为所述第二弧形凸起数量的一半,且每个所述挡块分别设于一个所述第二弧形凸起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凸起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盖的顶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具有伸入所述上盖内侧壁并与所述上盖卡扣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于与所述瓶体螺纹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卡持部及第三卡持部都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筒体及位于所述筒体顶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底部之间并可供所述刺穿部刺破的封板,所述封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围合形成所述槽体,所述筒体的内侧壁之远离所述封板的一侧设有螺纹;
所述刺穿部之朝向所述封板的端部为倾斜的弧形结构,且所述上盖的顶部内壁还设有与所述刺穿部间隔设置的顶杆。
10.一种瓶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瓶盖和与所述瓶盖螺纹连接的瓶体。
CN201821276888.1U 2018-08-08 2018-08-08 一种瓶盖及瓶子 Active CN208915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6888.1U CN208915814U (zh) 2018-08-08 2018-08-08 一种瓶盖及瓶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6888.1U CN208915814U (zh) 2018-08-08 2018-08-08 一种瓶盖及瓶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15814U true CN208915814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702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76888.1U Active CN208915814U (zh) 2018-08-08 2018-08-08 一种瓶盖及瓶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158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0284A (zh) * 2018-08-08 2019-01-01 深圳市麦士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瓶盖及瓶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0284A (zh) * 2018-08-08 2019-01-01 深圳市麦士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瓶盖及瓶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39800B2 (ja) 粉末コーヒーなどのための1回量プラスチックカプセル
CN101061044B (zh) 饮料容器的盖结构
US4136202A (en) Capsule for beverage preparation
EP2139792B1 (en) Capsule for hot drink machines
CN209410739U (zh) 一种即饮式饮料瓶
JP2004083022A (ja) ペットボトル等ドリンク用ボトルのキャップ
CN208915814U (zh) 一种瓶盖及瓶子
CN205293572U (zh) 一种即配式饮料瓶盖
CN106477158A (zh) 一种容器式瓶盖和具有该容器式瓶盖的饮料瓶
CN202981530U (zh) 真空保鲜搅拌杯
CN109110284A (zh) 一种瓶盖及瓶子
CN206218476U (zh) 一种储存饮料原料的瓶盖
CN201330008Y (zh) 用于饮料瓶的瓶盖
CN207360928U (zh) 一种瓶盖和具有该瓶盖的饮料瓶
CN216995713U (zh) 一种即时混合型饮料瓶瓶盖
CN211663814U (zh) 一种瓶盖及饮料瓶
CN215555648U (zh) 新型瓶盖
CN207157891U (zh) 盖体及多种冲泡方式的容器
CN111115002A (zh) 瓶盖及具有该瓶盖的混合饮料瓶
CN201595595U (zh) 一种过滤瓶
CN218355556U (zh) 一种茶杯
CN212126113U (zh) 瓶盖及具有该瓶盖的混合饮料瓶
CN211495199U (zh) 瓶盖及瓶
CN208876284U (zh) 一种刀座可拆式料理搅拌杯
CN202594060U (zh) 一种带有即饮即冲的饮料冲剂储料盒的瓶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