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10581U - 覆膜支架 - Google Patents

覆膜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10581U
CN208910581U CN201821048434.9U CN201821048434U CN208910581U CN 208910581 U CN208910581 U CN 208910581U CN 201821048434 U CN201821048434 U CN 201821048434U CN 208910581 U CN208910581 U CN 208910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lay film
skeleton
film
frame
film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484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顺
叶猛
刘梦钦
郭芳
袁振宇
朱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ong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Ve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Ve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Ve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4843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10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10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10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覆膜支架,应用于植入医疗器械领域。所述覆膜支架包括骨架、骨架覆膜和内层覆膜,所述骨架覆膜设置在所述骨架上,所述骨架覆膜和所述骨架相互粘接在一起,所述内层覆膜设置在所述骨架覆膜和所述骨架围成覆膜支架的内腔内,所述内层覆膜包括N段粘接段和M段分离段,其中,N≥2,M=N‑1,所述粘接段和所述分离段沿着所述骨架覆膜的轴向间隔交替设置且连接成一体,所述粘接段分别与所述骨架覆膜和所述骨架粘接在一起,所述分离段与所述骨架覆膜之间形成一空心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普通覆膜支架上的内腔中增设一层内层覆膜,可使覆膜支架的内壁平滑。

Description

覆膜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入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植入医疗器械领域中,ePTFE覆膜支架近年来被广泛认可用,其优点包括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超滑性。该类型覆膜支架适应症包括外周血管栓塞、主动脉及分支夹层、主动脉及分支真性动脉瘤、主动脉及分支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及分支穿透性溃疡等。采用这种覆膜支架的植入手术大大降低了手术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同时可减轻手术创伤,患者恢复较快。这种植入手术的机理是将覆膜支架通过特制的输送系统送入病变部位后张开,撑开被血栓堵塞的血管或者使瘤体与血液隔绝,降低因动脉瘤破裂大出血引起死亡的风险,或是较少瘤体对周围组织、器官的压迫。
在外周血管领域,病变多为血管栓塞,靶血管直径较小,一般在10mm以下,且解剖学形态曲折,覆膜支架需要具有较高的柔顺性。所谓柔顺性是指,覆膜支架的形状能够适应血管的形状,随着血管形状的改变而改变。好的柔顺性可以使覆膜支架与血管的贴壁情况良好,覆膜支架的外壁与血管之间不会留下空隙。
然而,覆膜支架在高柔顺性的情况下,覆膜容易受骨架的形变影响产生褶皱。具体的,覆膜支架的高柔顺性使得骨架可以随着血管中血栓的隆起而产生相应的形变,使骨架的外壁更好地贴合病变的血管,但是这也造成了覆膜支架中覆膜发生褶皱,覆膜支架的内腔不再平滑,而是呈不规则形态。覆膜支架的内腔的不规则形态容易改变血管的管腔中的血流流动,例如在血管中产生涡流等。而血管的管腔中的血流流动的改变容易使覆膜支架内腔中产生血栓,造成覆膜支架内再狭窄。在覆膜支架的临床应用中,覆膜支架再狭窄问题一直以来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因此,急需对现有的覆膜支架进行改进,以使覆膜支架的内腔平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膜支架,以解决现有的覆膜支架内腔不平滑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覆膜支架,包括骨架、骨架覆膜和内层覆膜,所述骨架覆膜设置在整个所述骨架上,所述骨架覆膜和所述骨架相互粘接在一起,所述内层覆膜设置在所述覆膜支架的内腔内,所述内层覆膜包括N段粘接段和M段分离段,其中,N≥2,M=N-1,所述粘接段和所述分离段沿着所述骨架覆膜的轴向交替设置且连接成一体,所述粘接段与所述骨架覆膜粘接在一起,所述分离段与所述骨架覆膜之间形成一空心层。
可选的,所述内层覆膜覆盖所述覆膜支架的整个内腔。
可选的,所述内层覆膜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覆膜支架的轴向长度,且所述内层覆膜的两端与所述覆膜支架的两端均不重合。
可选的,所述粘接段的数量N=2,所述分离段的数量M=1。
可选的,所述粘接段的数量N≥3。
可选的,所述骨架覆膜包括外层覆膜和中层覆膜,所述外层覆膜设置在所述骨架的整个外周面上,所述中层覆膜设置在所述骨架的整个内周面上,且所述外层覆膜、所述中层覆膜和所述骨架两两相互粘接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骨架设置在所述骨架覆膜的膜层中。
可选的,所述骨架覆膜包括外层覆膜,所述外层覆膜设置在所述骨架的整个外周面上,且所述外层覆膜和所述骨架相互粘接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内层覆膜为PU膜、UHMWPE膜、PTFE膜或者ePTFE膜。
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覆膜支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骨架覆膜与骨架相互连接在一起,因此,当骨架的形状发生变化时,被骨架束缚的骨架覆膜的形状也会随着骨架的形状变化而变化。而所述内层覆膜设置在所述覆膜支架围成的内腔内,所述内层覆膜的粘接段与所述骨架覆膜和所述骨架粘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内层覆膜两端的粘接段也与所述骨架覆膜和所述骨架粘接在一起,并且所述内层覆膜的分离段和所述中层覆膜围成一空心层,同时所述粘接段和所述分离段沿着所述骨架覆膜的轴向交替设置,且所述粘接段和所述分离段依次连接成一体,因此所述内层覆膜的分离段和所述中层覆膜相互分离,由此,所述内层覆膜的分离段没有被所述骨架束缚。当骨架的形状发生变化时,由于所述内层覆膜不完全被骨架束缚,所述内层覆膜的形状不会随着骨架的形状变化而变化,即所述内层覆膜不易在骨架的影响下形成褶皱,而是会在固定端(内层覆膜与所述外层覆膜、所述中层覆膜和所述骨架粘接处)和受力点(骨架对内层覆膜的施力点)之间形成相对较为平滑的过渡,使得腔内的形态更接近圆管形,从而可降低覆膜支架在植入血管中后因为覆膜支架内壁上的褶皱导致覆膜支架再狭窄的风险。特别是当覆膜支架植入血管后,在血流的冲刷下,内层覆膜的内壁可仍然保持平滑,或者可减轻或消除骨架弯曲折叠使内层覆膜的内壁形成的褶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覆膜支架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覆膜支架弯曲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覆膜支架植入血管中但未释放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覆膜支架植入血管中释放后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覆膜支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覆膜支架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的覆膜支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覆膜支架;110-骨架;120-骨架覆膜;121-外层覆膜;122-中层覆膜;130-内层覆膜;131-粘接段;132-分离段;140-空心层;150-受力点;160-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覆膜支架存在内腔不平滑的问题,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覆膜支架。在普通覆膜支架的基础上,在覆膜支架的内腔中增设了人工血管,即在覆膜支架内腔中增加一层覆膜,这层覆膜的两端与原有的覆膜支架固定,中间部分则与原有的覆膜支架分离,类似一根人工血管。由于增加的一层覆膜与原有的覆膜支架分离,因此当原有的覆膜支架因骨架的弯曲而产生褶皱时,增加的一层覆膜不会随之产生褶皱,而是会在增加的一层覆膜的两端的固定处和中间的受力点之间形成相对较为平滑的过渡,使得覆膜支架的形态更接近圆管形,同时使覆膜支架的内壁平滑。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覆膜支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覆膜支架。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覆膜支架的剖视图,参考图1,所述覆膜支架100包括骨架110、骨架覆膜120和内层覆膜130,所述骨架覆膜120包括外层覆膜121和中层覆膜122。所述外层覆膜121设置在所述骨架110的整个外周面上,所述中层覆膜122设置在所述骨架110的整个内周面上,且所述外层覆膜121、所述中层覆膜122和所述骨架110两两相互粘接在一起。所述内层覆膜130设置在所述覆膜支架100的内腔内,具体的,所述内层覆膜130设置于所述中层覆膜122的整个内壁。所述内层覆膜130包括N段粘接段131和M段分离段132,在本实施例中,N=2,M=N-1,所述内层覆膜130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段粘接段131。所述粘接段131和所述分离段132沿着所述骨架覆膜120的轴向交替设置,且所述粘接段131和所述分离段132依次连接成一体。所述内层覆膜130两端的粘接段131与所述中层覆膜122粘接在一起。所述内层覆膜130未与所述中层覆膜122粘接在一起的部分与所述中层覆膜122一起围成一空心层140,即所述内层覆膜130的分离段132与所述中层覆膜122一起围成一空心层140。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所述粘接段131设置在所述内层覆膜130的两端,所述分离段132位于所述内层覆膜130的中间。
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在所述骨架110的整个外周面上的所述外层覆膜121和设置在所述骨架110的整个内周面上的所述中层覆膜122,与所述骨架110两两相互连接在一起,因此,当骨架110的形状发生变化时,被骨架110束缚的外层覆膜121和中层覆膜122的形状也会随着骨架110的形状变化而变化。而所述内层覆膜130设置在所述中层覆膜122围成的内腔内,所述内层覆膜130两端的粘接段131分别与所述中层覆膜122粘接在一起,并且所述内层覆膜130的分离段132和所述中层覆膜122围成一空心层140,因此所述内层覆膜130的分离段132和所述中层覆膜122相互分离,因此所述内层覆膜130的分离段132没有被所述骨架110束缚。因此当骨架110的形状发生变化时,由于所述内层覆膜130不完全被骨架110束缚,所述内层覆膜130的形状不会随着骨架110的形状变化而变化,即所述内层覆膜130不易在骨架110的影响下形成褶皱,而是会在固定端(内层覆膜130与所述中层覆膜122粘接处,即本实施例中的两个粘接段131)和受力点(骨架110对内层覆膜130的施力点)之间形成相对较为平滑的过渡,使得腔内的形态更接近圆管形。特别是当覆膜支架100植入血管后,在血流的冲刷下,内层覆膜130的内壁可仍然保持平滑,或者可减轻或消除骨架110弯曲折叠使内层覆膜130的内壁形成的褶皱。从而可降低覆膜支架100在植入血管中后因为覆膜支架100内壁上的褶皱导致覆膜支架100再狭窄的风险。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覆膜支架100弯曲后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骨架110的形状发生变化后,由于所述内层覆膜130不完全被骨架110束缚,所述内层覆膜130的形状不会随着骨架110的形状变化而变化,而是会在固定端(即粘接段131)和受力点150之间形成相对较为平滑的过渡,使得腔内的形态更接近圆管形。
现有的一款柔顺性好且内腔无明显褶皱的覆膜支架通过骨架顶点外露减少弯曲时骨架对覆膜形态的影响,从而可降低覆膜支架再狭窄的风险。然而,这款覆膜支架只能使用其配套实用新型的网状束缚输送系统,无法与目前市场的输送系统相兼容,并且这款覆膜支架中的骨架外露,骨架直接接触血管壁容易产生炎症反应。另外,这种网状束缚输送系统实现的技术难度较大,需要用特殊材料和相应的机器编织相应的网,这种输送系统的成本较高。相较于这款覆膜支架,本实施例中的覆膜支架由于没有改变覆膜支架原有的骨架110,仅在骨架110的内腔中设置内层覆膜130,因此无需特制的输送系统进行安装,与常用的输送系统的兼容性好,并且本实施例中的覆膜支架100的骨架110未外露,因此可避免由于骨架110外露导致的炎症反应。此外,本实施例中覆膜支架100中的内层覆膜130的内壁可保持平滑,因此可使覆膜支架100在兼具较好的柔顺性的同时,内壁还可保持平滑。
所述覆膜支架100易实现,且提高了覆膜支架100的实用性,有助于推动覆膜支架100在植入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所述覆膜支架100的使用范围可以包括所有胸腹主动脉大支架以及动脉分支用和外周用小支架。
所述覆膜支架100的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且无需增加额外成本。与市场上的覆膜支架100相比,本实施例中的覆膜支架100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覆膜支架100内腔形态平滑的特点。
所述覆膜支架100中的骨架110可以是使用金属NiTi丝或者纯钛丝制成波形骨架。所述骨架110的材质还可以是不锈钢、钴铬合金、镍钛合金等。
所述外层覆膜121、中层覆膜122和内层覆膜130可以是PU(polyurethane,聚氨基甲酸酯,简称PU)膜、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PTFE(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PTFE)膜或者ePTFE(expanded 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ePTFE)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覆膜支架100的制作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将外层覆膜121设置在骨架110(可以是NiTi丝制成的波形骨架110)的整个外周面上,将中层覆膜122设置在骨架110的整个内周面上,同时将外层覆膜121、中层覆膜122和骨架110两两相互粘接,以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双层覆膜支架。
其次,在中层覆膜122形成的内腔中设置内层覆膜130,使所述内层覆膜130设置所述中层覆膜122的整个内壁,并使得内层覆膜130的两段粘接段131分别与所述中层覆膜122粘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三层覆膜支架100。例如,当所述覆膜支架100的长度为100mm,直径为10mm时,所述粘接段131的长度为5mm,所述分离段132的长度为90mm。其中,所述粘接段131的长度是指所述粘接段131沿着覆膜支架100轴向方向的长度,也是所述粘接段131沿着骨架110轴向方向的长度,也是所述粘接段131沿着骨架覆膜120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当然,上述尺寸仅作举例之用,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产生限制。
通常所述覆膜支架100制作完成后会安装在输送器中,之后通过输送系统将所述覆膜支架100植入血管160中。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覆膜支架植入血管中但未释放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覆膜支架植入血管中释放后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4,所述覆膜支架100植入血管160后将狭窄血管160撑开来,进而达到治愈血管160狭窄的作用。然而被支架撑开的血管壁不可能完全平坦,斑块和血栓仍会微微隆起,支架的高柔顺性使得金属骨架可以随着血栓的隆起而产生相应的形变,使支架的外壁更好地贴合病变的血管,同时三层覆膜支架100的结构设计又保证支架内腔的圆滑,使血流在其中流动顺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覆膜支架。本实施例中的覆膜支架与实施例一中的覆膜支架的区别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粘接段的数量N≥3。多个所述分离段与所述中层覆膜围成多个空心层,且多个所述空心层沿着骨架的轴向交替设置。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覆膜支架的剖视图,参考图5,所述内层覆膜130的多个粘结段131分别与所述中层覆膜122粘接在一起,多个所述分离段132与所述中层覆膜122围成多个空心层140,且多个所述空心层140沿着骨架110的轴向交替设置。
由于内层覆膜130较软,本身无法弯曲成型,所述内层覆膜130与所述中层覆膜122在远离近端且远离远端的区域有多段交替粘接在一起,可使得内层覆膜130粘接得更牢固,且在骨架110弯曲时更能顺应骨架110的弯曲形态,由于所述内层覆膜130与所述中层覆膜122仍有多段未粘接在一起,所述内层覆膜130仍然能减少或者消除骨架110弯曲导致内层覆膜130的内壁产生褶皱的问题。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覆膜支架100的制作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将外层覆膜121设置在骨架110(可以是NiTi丝制成的波形骨架110)的整个外周面上,将中层覆膜122设置在骨架110的整个内周面上,同时使外层覆膜121、中层覆膜122和骨架110两两相互粘接,以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双层支架。
其次,在中层覆膜122形成的内腔中设置内层覆膜130,使所述内层覆膜130设置所述中层覆膜122的整个内壁,并将内层覆膜130的粘接段131与所述中层覆膜122粘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三层覆膜支架100。例如,当所述覆膜支架100的长度为114mm,直径为10mm时,设置在所述内层覆膜130的两端的粘接段131的长度为5mm,设置在所述内层覆膜130的两端之间的粘接段131的长度均为1mm,并且相邻的两段粘接段131之间的间距为20mm。其中,所述粘接段131的长度是指所述粘接段131沿着覆膜支架100轴向方向的长度,也是所述粘接段131沿着骨架110轴向方向的长度,也是所述粘接段131沿着骨架覆膜120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当然,上述尺寸仅作举例之用,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产生限制。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覆膜支架。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覆膜支架的剖视图,参考图6,本实施例中的覆膜支架100与实施例一中的覆膜支架100的区别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层覆膜130设置在所述骨架110远离所述骨架110的近端且远离所述骨架110的远端的区域上,即,所述内层覆膜130沿轴向的长度小于所述覆膜支架100的长度,且所述内层覆膜130的两端均不与覆膜支架100的两端重合,并且所述内层覆膜130两端的粘接段131分别与所述中层覆膜122相互粘接,所述内层覆膜130的分离段132与所述中层覆膜122一起围成一空心层140。
本实施例中,未将所述内层覆膜130设置在整个中层覆膜122的内壁上,可减少设置内层覆膜130导致覆膜支架100体积增大(压握后外径增大)的问题,同时又可以利用在中层覆膜122的内壁上设置内层覆膜130,且仅内层覆膜130两端的粘接段131与所述中层覆膜122相互粘接,而所述内层覆膜130的分离段132与所述中层覆膜122的内壁相互分离的特点,消除或者减轻内层覆膜130在骨架110形变的作用下形成褶皱的风险,从而使的覆膜支架100的内壁可保持平滑。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覆膜支架100的制作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将外层覆膜121设置在骨架110(可以是NiTi丝制成的波形骨架110)的整个外周面上,将中层覆膜122设置在骨架110的整个内周面上,同时使外层覆膜121、中层覆膜122和骨架110两两相互粘接,以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双层支架。
其次,在中层覆膜122形成的内腔中设置内层覆膜130,使仅设置在所述中层覆膜122远离所述中层覆膜122的近端且远离所述中层覆膜122的远端的区域中,并将内层覆膜130的粘接段131分别与所述中层覆膜122粘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三层覆膜支架100。例如,当所述覆膜支架100的长度为100mm,直径为10mm时,将轴向长度为70mm的内层覆膜130设置在所述中层覆膜122形成的内腔中,所述内层覆膜130两端的粘接段131的长度为5mm。其中,所述粘接段131的长度是指所述粘接段131沿着覆膜支架100轴向方向的长度,也是所述粘接段131沿着骨架110轴向方向的长度,也是所述粘接段131沿着骨架覆膜120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当然,上述尺寸仅作举例之用,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产生限制。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覆膜支架。本实施例中的覆膜支架与实施例一中的覆膜支架的区别是,本实施例中所述骨架覆膜仅包括外层覆膜。
所述覆膜支架100包括骨架110、外层覆膜121和内层覆膜130。所述外层覆膜121设置在所述骨架110的整个外周面上,且所述外层覆膜121和所述骨架110相互粘接在一起。所述内层覆膜130设置在所述骨架110围成的内腔内。所述内层覆膜130设置在整个所述骨架110上。所述内层覆膜130两端的粘接段131分别与所述中层覆膜122粘接在一起。所述内层覆膜130的分离段132与所述外层覆膜121一起围成一空心层140。
由于设置在所述骨架110的整个外周面上的所述外层覆膜121与所述骨架110相互连接在一起,因此,当骨架110的形状发生变化时,被骨架110束缚的外层覆膜121的形状也会随着骨架110的形状变化而变化。而所述内层覆膜130设置在所述骨架110围成的内腔内,所述内层覆膜130两端的粘接段131分别与所述中层覆膜122粘接在一起,并且所述内层覆膜130的分离段132和所述外层覆膜121围成一空心层140,因此所述内层覆膜130的分离段132与所述外层覆膜121和骨架110相互分离,由此所述内层覆膜130的分离段132没有被所述骨架110束缚。当骨架110的形状发生变化时,由于所述内层覆膜130不完全被骨架110束缚,所述内层覆膜130的形状不会随着骨架110的形状变化而变化,即所述内层覆膜130不易在骨架110的影响下形成褶皱,而是会在固定端和受力点之间形成相对较为平滑的过渡,使得腔内的形态更接近圆管形,从而可降低覆膜支架100在植入血管中后因为覆膜支架100内壁上的褶皱导致覆膜支架100再狭窄的风险。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覆膜支架100的制作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将外层覆膜121设置在骨架110(可以是NiTi丝制成的波形骨架)的整个外周面上,同时使外层覆膜121和骨架110相互粘接,以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单层支架。
其次,在骨架110形成的内腔中设置内层覆膜130,使所述内层覆膜130设置所述骨架110的整个内壁,并使得内层覆膜130两端的粘接段131与所述外层覆膜121和所述骨架110粘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两层覆膜支架100。例如,当所述覆膜支架100的长度为100mm,直径为10mm时,可将所述距离所述骨架110的近端和远端各5mm的区域与所述内层覆膜130相互粘接,以使得覆膜支架100中间大约90mm的区域中内层覆膜130与外层覆膜121相互分离。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覆膜支架100还可以为其它的尺寸,在此不做限制。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覆膜支架。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的覆膜支架的剖视图,参考图7,本实施例中的覆膜支架100与实施例四中的覆膜支架100的区别是,本实施例的所述覆膜支架100中所述骨架覆膜120仅为一层,且所述骨架110设置在所述骨架覆膜120的膜层中。
由于所述骨架110设置在所述骨架覆膜120的膜层中,因此,当骨架110的形状发生变化时,被骨架110束缚的骨架覆膜120的形状也会随着骨架110的形状变化而变化。而所述内层覆膜130设置在所述骨架110围成的内腔内,所述内层覆膜130两端的粘接段131分别与所述骨架覆膜120粘接在一起,并且所述内层覆膜130的分离段132与所述骨架覆膜120围成一空心层140,因此所述内层覆膜130的分离段132与所述骨架覆膜120相互分离,由此所述内层覆膜130的分离段132没有被所述骨架110束缚。当骨架110的形状发生变化时,由于所述内层覆膜130不完全被骨架110束缚,所述内层覆膜130的形状不会随着骨架110的形状变化而变化,即所述内层覆膜130不易在骨架110的影响下形成褶皱,而是会在固定端和受力点之间形成相对较为平滑的过渡,使得腔内的形态更接近圆管形,从而可降低覆膜支架100在植入血管中后因为覆膜支架100内壁上的褶皱导致覆膜支架100再狭窄的风险。
此外,由于所述骨架110设置在所述骨架覆膜120的膜层中,因此所述骨架110的表面上可完全设置有覆膜,从而可降低骨架覆膜120从骨架110上脱落的风险。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覆膜支架100的制作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将原材料丝喷在所述骨架110上以形成一层骨架覆膜120,同时使所述骨架110设置在骨架覆膜120的膜层中,以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单层支架。其中所述原材料丝可以是PU、UHMWPE、ePTFE或者PTFE。
其次,在骨架110形成的内腔中设置内层覆膜130,使所述内层覆膜130设置所述骨架110的整个内壁,并使得内层覆膜130两端的粘接段131分别与所述骨架覆膜120粘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两层覆膜支架100。例如,当所述覆膜支架100的长度为100mm,直径为10mm时,所述内层覆膜130两端的粘接段131的长度可为5mm,可将所述内层覆膜130两端的粘接段131与所述骨架覆膜120相互粘接,以使得覆膜支架100中间大约90mm的区域中的内层覆膜130与骨架覆膜120相互分离。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覆膜支架100还可以为其它的尺寸,在此不做限制。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骨架呈网管状,在所述骨架沿着轴向的剖面示意图中,所述骨架不连续,具体参见图1、图5、图6和图7。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和“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另外明确指出的除外。上述实施例中,“两端”是指近端和远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骨架覆膜和内层覆膜,所述骨架覆膜设置在整个所述骨架上,所述骨架覆膜和所述骨架相互粘接在一起,所述内层覆膜设置在所述覆膜支架的内腔内,所述内层覆膜包括N段粘接段和M段分离段,其中,N≥2,M=N-1,所述粘接段和所述分离段沿着所述骨架覆膜的轴向交替设置且连接成一体,所述粘接段与所述骨架覆膜粘接在一起,所述分离段与所述骨架覆膜之间形成一空心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覆膜覆盖所述覆膜支架的整个内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覆膜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覆膜支架的轴向长度,且所述内层覆膜的两端与所述覆膜支架的两端均不重合。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段的数量N=2,所述分离段的数量M=1。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段的数量N≥3。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覆膜包括外层覆膜和中层覆膜,所述外层覆膜设置在所述骨架的整个外周面上,所述中层覆膜设置在所述骨架的整个内周面上,且所述外层覆膜、所述中层覆膜和所述骨架两两相互粘接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设置在所述骨架覆膜的膜层中。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覆膜包括外层覆膜,所述外层覆膜设置在所述骨架的整个外周面上,且所述外层覆膜和所述骨架相互粘接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覆膜为PU膜、UHMWPE膜、PTFE膜或者ePTFE膜。
CN201821048434.9U 2018-06-29 2018-06-29 覆膜支架 Active CN208910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8434.9U CN208910581U (zh) 2018-06-29 2018-06-29 覆膜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8434.9U CN208910581U (zh) 2018-06-29 2018-06-29 覆膜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10581U true CN208910581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693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48434.9U Active CN208910581U (zh) 2018-06-29 2018-06-29 覆膜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105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89386B2 (ja) 血管性疾患および非血管性疾患を治療するための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JP4532070B2 (ja) 脈管内人工補綴物
EP2051663B1 (en) Stent graft
AU2010306961B2 (en) Paraplegia prevention stent graft
JP4464972B2 (ja) 腔内人工器官のための相互接続されたレッグ延長部
US20060229709A1 (en) Vascular graft
CN110353750A (zh) 吻合装置
US20210015599A1 (en) Stent graft
EP3510973B1 (en) Vascular graft
CN109938895A (zh) 开窗型覆膜支架
CN110623780A (zh) 分段式覆膜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208910581U (zh) 覆膜支架
US20080021539A1 (en) Intraluminal device with flexible regions
US20220362003A1 (en) Segmented covered sten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208851725U (zh) 开窗型覆膜支架
US10426593B2 (en) Expansible cardiovascular graft system
US20150112418A1 (en) Segmented Balloon Expandable Stent Graft With Reduced Foreshortening
CN110652377A (zh) 覆膜支架和覆膜支架的制作方法
WO2023028279A2 (en) Compliant endovascular device for thoracic and the thoraco-abdominal aorta
JP2004512920A (ja) 脈管内人工補綴物
IE20060246A1 (en) A vascular graf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3399 Lane 1, Kangxin Highway,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399 Lane 1, Kangxin Highway,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MICROPORT ENDOVASCULAR MEDTECH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19

Address after: Room 101, No.1 Lane 3399, Kangxin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31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ong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399 Lane 1, Kangxin Highway,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