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08269U - 一种端子配置机构和胶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端子配置机构和胶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08269U
CN208908269U CN201821651264.3U CN201821651264U CN208908269U CN 208908269 U CN208908269 U CN 208908269U CN 201821651264 U CN201821651264 U CN 201821651264U CN 208908269 U CN208908269 U CN 2089082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shell
groove
terminal
groove portion
she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512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金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AIRUIKE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AIRUIK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AIRUIKE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AIRUIK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512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082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082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082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子配置机构和胶壳,端子配置机构包含:具有底座的端子排、用以配置端子的胶壳。底座具有用以容置胶壳的容置槽,胶壳能够自容置槽的槽口滑接于容置槽内。容置槽包含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相连通,且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两者的结构不同。胶壳具有第一胶壳部和第二胶壳部,第一胶壳部的结构与第一槽部的结构相适配,且第二胶壳部的结构与第二槽部的结构相适配。胶壳能够通过相对容置槽自后向前活动地方式滑接于容置槽内。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胶壳与底座的对插的起到防呆的作用,能够避免穿反造成极性错误。

Description

一种端子配置机构和胶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端子配置机构和胶壳。
背景技术
线束又称电线,属于连接线的一种,其被广泛应用于电脑、家用电器、通讯设备、数码设备等的信号传输或电源连接中,线束的两端压合有端子,以用于线束与线束连接件之间的连接,这样既方便电子设备的装配,又可以保证电子设备内部线路板或电子设备之间信号传输、连接的可靠性。端子完成后要进行插胶壳,现有的胶壳其上通常能够配置多个端子,各个端子通常对应不能的信号输入。现在的胶壳通常配置在端子排上,端子排上具有多个配置胶壳的底座,各底座带有容置胶壳的容置槽。现有的胶壳和底座之间通常没有防呆设计,胶壳可以不同的形态插入底座的容置槽内,其可能导致端子排列后的顺序与预先设计的排列顺序不同(即极性错误)。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端子配置机构,以实现胶壳与端子排底座容置槽的对插具有防呆作用,避免了穿反造成极性错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子配置机构,包含:具有底座的端子排、用以配置多个端子的胶壳;所述底座具有用以容置胶壳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包含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相连通,且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两者的结构不同;所述胶壳具有第一胶壳部和第二胶壳部,第一胶壳部的结构与第一槽部的结构相适配,且第二胶壳部的结构与第二槽部的结构相适配,以使胶壳仅能以预设的形态滑接于容置槽内;所述胶壳通过相对所述容置槽自后向前活动地方式滑接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一槽部具有:位于第二槽部下侧的第一空间、位于第一空间左侧的第二空间、位于第一空间右侧的第三空间;所述第一胶壳部具有:用于配置端子的第一部分、位于第一部分的上侧且位于第二空间内的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的上侧且位于第三空间内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二胶壳部位于第一部分上侧且且自第三空间延伸至第二槽部内,所述第二部分位于第二胶壳部的左侧且两者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一间隙,第三部分位于第二胶壳部的右侧且两者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二间隙。
较佳地,所述第一部分的下表面包含位于前侧的第一表面和位于后侧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一槽部的底壁表面平齐,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倾斜。
较佳地,所述胶壳具有两个用于配置端子的端子槽。
较佳地,所述第一部分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用以避免端子穿入端子槽卡阻的膨胀槽。
较佳地,所述第二胶壳部为矩形凸起。
较佳地,所述第二部分的上侧和左侧交接部分为圆弧倒角过渡,所述第三部分的上侧和右侧交接部分为圆弧倒角过渡。
本申请另提供一种胶壳,其上能够配置多个端子;所述胶壳具有第一胶壳部和第二胶壳部,第一胶壳部和第二胶壳部的结构不同;所述第一胶壳部具有:用于配置端子的第一部分、位于第一部分的上侧的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的上侧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二胶壳部位于第一部分上侧,第二部分位于第二胶壳部的左侧且两者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一间隙,第三部分位于第二胶壳部的右侧且两者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二间隙。
较佳地,所述第一部分的下表面包含位于前侧的第一表面和位于后侧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倾斜。
较佳地,所述胶壳具有两个用于配置端子的端子槽。
较佳地,所述第一部分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用以避免端子穿入端子槽卡阻的膨胀槽。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两者的结构不同,且第一胶壳部的结构与第一槽部的结构相适配,且第二胶壳部的结构与第二槽部的结构相适配,以使胶壳仅能以预设的形态滑接于容置槽内的对插起到防呆的作用,能够避免穿反造成极性错误;
2、通过使第二部分和第二胶壳部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一间隙,且第三部分与第二胶壳两者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二间隙,在将胶壳安装于底座的容置槽时,可利用机械手臂伸入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夹持第二胶壳部,以将胶壳整体带动至容置槽内;
3、通过使第一表面与第一槽部的底壁表面平齐,而第二表面相对第一表面向下倾斜,在胶壳通过相对容置槽自后向前活动地方式滑接于容置槽的过程中,由于第一表面与第一槽部的底壁表面平齐,进而可较为方便地滑入容置槽内,且由于第二表面相对第一表面向下倾斜,在胶壳完全插入容置槽内时,第二表面会挤压第一槽部的底壁表面,即容置槽与胶壳形成过盈配合,此时胶壳将不容易自容置槽滑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端子配置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端子配置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胶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结合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子配置机构,包含:具有底座 1A的端子排1、用以配置多个端子2的胶壳3。底座1A具有用以容置胶壳的容置槽4,胶壳3能够自容置槽4的槽口滑接于容置槽4内。为便于后续说明,结合图2,以X方向为自后向前的方向,以Y方向为自右向左的方向,以Z方向为自下向上的方向。
容置槽4包含第一槽部5和第二槽部6,第一槽部5和第二槽部6相连通,且第一槽部5和第二槽部6两者的结构不同。具体而言,结合图2,第一槽部5大致呈长方体状,其具有:位于第二槽部6下侧的第一空间5A、位于第一空间5A左侧的第二空间5B、位于第一空间5A右侧的第三空间5C。
胶壳3具有第一胶壳部7和第二胶壳部8,第一胶壳部7的结构与第一槽部5的结构相适配,且第二胶壳部8的结构与第二槽部6的结构相适配,以使胶壳3仅能以预设的形态滑接于容置槽内。第二胶壳部8为矩形结构。结合图2,胶壳3能够通过相对容置槽4自后向前活动地方式滑接于容置槽4内。第一胶壳部7具有:用于配置端子的第一部分7A、位于第一部分7A的上侧且位于第二空间5B的第二部分7B、位于第一部分7A的上侧位于第三空间5C的第三部分1C。第二胶壳部8位于第一部分7A上侧且自第三空间5C延伸至第二槽部6 内,第二部分7B位于第二胶壳部8的左侧且两者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一间隙S1,第三部分1C位于第二胶壳部8的右侧且两者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二间隙S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7B的上侧和左侧交接部分为圆弧倒角过渡,第三部分7C 的上侧和右侧交接部分为圆弧倒角过渡,该种设计方式有利于胶壳进入容置槽内。
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用于机械夹持结构伸入第一间隙S1和第二间隙S2 夹住所述第二胶壳部8,然后装配到底座上,实现自动化作业。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根据机械夹持结构的尺寸设定,本实施例不做特别限制。
结合图2和图3,第一部分7A的下表面包含位于前侧的第一表面A1和位于后侧的第二表面A2;所述第一表面A1与第一槽部5的底壁表面平齐,所述第二表面A2相对所述第一表面A1向下倾斜。由于第一表面A1与第一槽部5的底壁表面平齐,进而可较为方便地滑入容置槽内,且由于第二表面A2相对第一表面向下倾斜,在胶壳完全插入容置槽内时,第二表面A2会挤压第一槽部5的底壁表面,即容置槽与胶壳形成过盈配合,此时胶壳将不容易自容置槽滑出。
在本实施例中,胶壳具有两个用于配置端子的端子槽。第一部分7A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用以避免端子穿入端子槽卡阻的膨胀槽S3。在端子插入端子槽的过程中,胶壳3受挤压而产生一定形变,膨胀槽S3用以满足形变要求。
通过第一胶壳部7和第二胶壳部8,第一胶壳部7的结构与第一槽部的结构相适配,且第二胶壳部8的结构与第二槽部的结构相适配,以使胶壳仅能以预设的形态滑接于容置槽内的对插起到防呆的作用,能够避免穿反造成极性错误。
本申请另提供一种胶壳,所述胶壳具有第一胶壳部7和第二胶壳部8,所述第一胶壳部7具有:用于配置端子的第一部分7A、位于第一部分7A的上侧的第二部分7B、位于第一部分7A的上侧的第三部分1C;所述第二胶壳部8位于第一部分7A上侧,第二部分7B位于第二胶壳部8的左侧且两者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一间隙,第三部分1C位于第二胶壳部8的右侧且两者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二间隙。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做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端子配置机构,包含:具有底座(1A)的端子排(1)、用以配置多个端子(2)的胶壳(3);所述底座(1A)具有用以容置胶壳(3)的容置槽(4);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槽(4)包含第一槽部(5)和第二槽部(6),第一槽部(5)和第二槽部(6)相连通,且第一槽部(5)和第二槽部(6)两者的结构不同;
所述胶壳(3)具有第一胶壳部(7)和第二胶壳部(8),第一胶壳部(7)的结构与第一槽部(5)的结构相适配,且第二胶壳部(8)的结构与第二槽部(6)的结构相适配,以使胶壳仅能以预设的形态滑接于容置槽(4)内;
所述胶壳(3)通过相对所述容置槽(4)自后向前活动地方式滑接于所述容置槽(4)内;
所述第一槽部(5)具有:位于第二槽部(6)下侧的第一空间(5A)、位于第一空间(5A)左侧的第二空间(5B)、位于第一空间右侧的第三空间(5C);
所述第一胶壳部(7)具有:用于配置端子的第一部分(7A)、位于第一部分(7A)的上侧且位于第二空间(5B)内的第二部分(7B)、位于第一部分(7A)的上侧且自第三空间(5C)延伸至第二槽部(6)内的第三部分(7C);
所述第二胶壳部(8)位于第一部分(7A)上侧且位于第二槽部(6)内,所述第二部分(7B)位于第二胶壳部(8)的左侧且两者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一间隙(S1),第三部分(7C)位于第二胶壳部(8)的右侧且两者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二间隙S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配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7A)的下表面包含位于前侧的第一表面(A1)和位于后侧的第二表面(A2);所述第一表面(A1)与第一槽部(5)的底壁表面平齐,所述第二表面(A2)相对所述第一表面(A1)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配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壳具有两个用于配置端子的端子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配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7A)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用以避免端子穿入端子槽卡阻的膨胀槽(S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配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壳部(8)为矩形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配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7B)的上侧和左侧交接部分为圆弧倒角过渡,所述第三部分(7C)的上侧和右侧交接部分为圆弧倒角过渡。
7.一种胶壳,其上能够配置多个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壳(3)具有第一胶壳部(7)和第二胶壳部(8),第一胶壳部(7)和第二胶壳部(8)的结构不同;
所述第一胶壳部(7)具有:用于配置端子的第一部分、位于第一部分的上侧的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的上侧的第三部分;
所述第二胶壳部(8)位于第一部分上侧,第二部分位于第二胶壳部(8)的左侧且两者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一间隙,第三部分位于第二胶壳部(8)的右侧且两者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二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下表面包含位于前侧的第一表面和位于后侧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壳具有两个用于配置端子的端子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胶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用以避免端子穿入端子槽卡阻的膨胀槽。
CN201821651264.3U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端子配置机构和胶壳 Active CN2089082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1264.3U CN208908269U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端子配置机构和胶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1264.3U CN208908269U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端子配置机构和胶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08269U true CN208908269U (zh) 2019-05-28

Family

ID=66614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51264.3U Active CN208908269U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端子配置机构和胶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082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32931U (zh) 电连接器
KR200485712Y1 (ko) 복합형 연결 소켓
CN203466319U (zh) 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04315827U (zh) 卡缘连接器及其锁卡装置
CN105406232B (zh) Rj45插座连接器
CN208908269U (zh) 一种端子配置机构和胶壳
CN205828797U (zh) 一种掀盖式连接器
CN110098518A (zh) 一种稳定型母端子及其应用的稳定型公母对插电连接器
CN210957231U (zh) 转换插座
CN204087042U (zh) Pci-e90度转接卡
CN104882703B (zh) 电连接器
CN203288873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3932375U (zh) 一种灯具连接装置的改良结构
TWM512822U (zh) 具連接埠功能之卡連接器
CN206259513U (zh) 一种改良的接线端子连接器
CN218648203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电源适配器
CN211017475U (zh)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CN106785594B (zh) Usb与sd卡混合型电连接器
CN204720599U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104882704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5098437B (zh) 一种微型usb正反插公座连接器
CN204130854U (zh) 双接口电连接器
CN203800334U (zh) 滑接式连接器、滑接式连接座及用于该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CN203326192U (zh) Fpc连接器
CN202651560U (zh) 可供插接头与卡片使用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