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30854U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双接口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30854U CN204130854U CN201420637715.3U CN201420637715U CN204130854U CN 204130854 U CN204130854 U CN 204130854U CN 201420637715 U CN201420637715 U CN 201420637715U CN 204130854 U CN204130854 U CN 2041308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electric connector
- interface
- double
- insulatin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23298 conjugation with cellular f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21037 unidirectional conju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接口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组,所述遮蔽壳体内设有第一对接腔,所述双接口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对接腔内的绝缘对接框,所述绝缘对接框内设有第二对接腔。本实用新型所述双接口电连接器通过在遮蔽壳体内设置对接框从而形成两个对接框口,可用于同时或单独对接两个不同类型的电连接器,将两种功能整合至一个电连接器内,使用户使用更为方便,也能有效降低成本及空间占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的双接口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电性连接器件,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中广为应用,尤其在消费性电子领域中,电连接器是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个人电脑主板上的各类电连接器接口、手机上的各类接口等。电连接器需要与对接的连接件(如对接电连接器或电路板或线缆)进行电性连接,以实现电性传输。目前大多数电连接器只能与单一种类的对接件连接,因此功能比较单一,例如,USB插座只能插接USB插头,不同种类的电连接器之间不能相互插接,由于电路板上电连接器种类繁多,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但电路板的空间又非常有限,这就要求电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必须非常精巧,并且超多功能方向发展,以节省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接口电连接器,以改善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接口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组,所述遮蔽壳体内设有第一对接腔,所述双接口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对接腔内的绝缘对接框,所述绝缘对接框内设有第二对接腔。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部和第二舌板部,所述第二舌板部位于所述第一舌板部一侧并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舌板部位于所述第二对接腔外。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对接框与所述绝缘本体一体形成,且环形包围于所述第二舌板部四周以隔离第二舌板部与第一舌板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舌板部延伸入所述第二对接腔内并与一Type C型USB连接器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遮蔽壳体与绝缘对接框具有形状相同但尺寸不同的对接口,所述对接口具有四个弧度相同的圆弧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对接腔内设有与所述绝缘对接框一体形成的第二舌板部,而且所述绝缘对接框和第二舌板部与所述绝缘本体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卡持所述绝缘对接框和第二舌板部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纵向延伸的基部,且所述基部纵向两端设有弧形部及位于弧形部后侧的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用于抵挡住所述遮蔽壳体的后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组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对接腔内的第一端子组及收容于第二对接腔内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上排端子、下排端子以及介于所述上、下排端子之间的金属隔离板。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组还包括一固持于绝缘对接框上的L型接地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对接腔内,但位于所述第二对接腔外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双接口电连接器通过在遮蔽壳体内设置对接框从而形成两个对接框口,可用于同时或单独对接两个不同类型的电连接器,将两种功能整合至一个电连接器内,使用户使用更为方便,也能有效降低成本及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接口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接口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接口电连接器的对接口示意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接口电连接器分体式设计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接口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0、环绕包覆于绝缘本体10外围的遮蔽壳体20以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导电端子组40。
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一基部11、自基部11的前端面向前凸伸出的第一舌板部12和绝缘对接框30、以及位于绝缘对接框30内的第二舌板部13。所述基部11纵向延伸,且其纵向两端设有弧形部14及位于弧形部14后侧的弧形凸起15,所述弧形凸起15用于抵挡住所述遮蔽壳体20的后边缘,起到前后方向的定位作用。所述第一舌板部12与所述第二舌板部13均水平设置,且第一舌板部1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舌板部13的长度。所述第二舌板部13位于所述对接框30内,且所述绝缘对接框30位于第一舌板部12一侧,所述对接框30、第一舌板部12、第二舌板部13与所述基部11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对接框30的上表面还设有开口32。所述绝缘对接框30位于所述遮蔽壳体20内的第一对接腔24中,且环绕于所述第二舌板部13的四周,由此将所述第二舌板部13与所述第一舌板部12隔离,而且,所述绝缘对接框30与第二舌板部13之间形成第二对接腔31。
所述遮蔽壳体20为金属材质,其通过冲压成型工艺并经弯折后形成。所述遮蔽壳体20设有一顶壁21、与顶壁21相对的底壁22、以及连接顶壁21和底壁22的弧形侧壁23,所述顶壁21、底壁22及两弧形侧壁23共同形成一第一对接腔24,用于容纳所述绝缘本体10,所述弧形侧壁23分别包覆于所述基部11两端的弧形部14上,另外,所述顶壁21设有向所述第一对接腔24和第二对接腔31内凸伸的弹片25,其中,所述部分弹片25与所述开口32对应设置并经由所述开口32进入所述第二对接腔31内,所述弧形侧壁23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安装部26。所述第一舌板部12及第二舌板部13均设于所述第一对接腔24内,用于与对接电连接器电性连接。
由此,所述绝缘对接框30在所述第一对接腔24内单独区分形成一第二对接腔31,由此,使得第一对接腔24内具备两个对接区域(分别为:绝缘对接框30内侧区域、绝缘对接框30与遮蔽壳体20之间的区域),可供两种不同类型的对接端电连接器产品的同时插入或单独插入或两者合体产品的插入。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对绝缘接框30所形成的第二对接腔31内用于容纳一USB电连接器(未图示),尤其是Type C型USB电连接器;而且,所述遮蔽壳体20和所述绝缘对接框30具有形状相同但尺寸不同的对接口A、B,所述对接口A、B具有四个弧度相同的圆弧角,如图3所示。
所述导电端子组40包括第一端子组41和第二端子组42。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组41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舌板部12上、下两侧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组42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舌板部13上、下两侧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以及介于所述上、下排端子之间的隔离板43,所述隔离板43为金属材质,其用于将上下两排端子隔开,以达到防EMI的功效,且所述隔离板43设有一平板部45及自平板部45一侧弯折垂直延伸的焊接腿46。所述第一端子组41和第二端子组42分别用于与对接端电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绝缘对接框30在靠近第一舌板部12的外端面上设有L型接地端子44,接地端子44介于所述第一舌板部12和第二舌板部13之间,可降低第一舌板部12所在的电性接触区域与第二舌板部13所在的电性接触区域之间的信号干扰。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对接腔也可以采用分体设计,并一并组装入遮蔽壳体内的第一对接腔中,如图4所示,即将第一舌板部、绝缘本体作为一个整体件Q,而将第二舌板部、绝缘对接框及内部的导电端子作为一个整体件P,将该整体件P组装入第一对接腔内,并与绝缘本体上或遮蔽壳体上预设好的卡槽M配合实现固持定位,由此,整体件P、Q可实现单独设计,也可降低组装难度,当然,无论是单独分体设计还是一体式设计,整体件P、Q所构成的对接口界面(参图3)是相同的,因此依然能实现多功能用途,即可供两种不同类型的对接端电连接器产品的同时插入或单独插入或两者合体产品的插入,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在此不再赘述列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双接口电连接器100通过在遮蔽壳体20内设一对接框30,使得在对接框30内外形成了两个对接区域,能同时或分别对接两种类型的对接端电连接器或其合体产品,实现了多功能应用,使用户使用起来更为方便,且通过设计将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电连接器产品汇聚成一个单体电连接器产品,不仅降低了成本,也使得体积更为小型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接口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组,所述遮蔽壳体内设有第一对接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接口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对接腔内的绝缘对接框,所述绝缘对接框内设有第二对接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口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部和第二舌板部,所述第二舌板部位于所述第一舌板部一侧并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舌板部位于所述第二对接腔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接口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对接框与所述绝缘本体一体形成,且环形包围于所述第二舌板部四周以隔离第二舌板部与第一舌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接口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舌板部延伸入所述第二对接腔内并与一Type C型USB连接器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口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与绝缘对接框具有形状相同但尺寸不同的对接口,所述对接口具有四个弧度相同的圆弧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接口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接腔内设有与所述绝缘对接框一体形成的第二舌板部,而且所述绝缘对接框和第二舌板部与所述绝缘本体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卡持所述绝缘对接框和第二舌板部的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接口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纵向延伸的基部,且所述基部纵向两端设有弧形部及位于弧形部后侧的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用于抵挡住所述遮蔽壳体的后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接口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组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对接腔内的第一端子组及收容于第二对接腔内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上排端子、下排端子以及介于所述上、下排端子之间的金属隔离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接口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组还包括一固持于绝缘对接框上的L型接地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接口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对接腔内,但位于所述第二对接腔外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37715.3U CN204130854U (zh) | 2014-10-31 | 2014-10-31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37715.3U CN204130854U (zh) | 2014-10-31 | 2014-10-31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30854U true CN204130854U (zh) | 2015-01-28 |
Family
ID=52387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63771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30854U (zh) | 2014-10-31 | 2014-10-31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3085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19576A (zh) * | 2014-10-31 | 2015-01-28 | 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
2014
- 2014-10-31 CN CN201420637715.3U patent/CN20413085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19576A (zh) * | 2014-10-31 | 2015-01-28 | 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19576B (zh)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
CN102195223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203850558U (zh) |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 |
CN104092059A (zh) |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 |
US20130337685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 |
CN204732558U (zh) | Usb连接器 | |
CN105449434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285295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4332770B (zh)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
CN201994447U (zh) | 卡缘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204205128U (zh) | 一种插头连接器的简化结构 | |
CN204130854U (zh)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
CN104332771B (zh)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
CN104319577B (zh)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
CN204179429U (zh)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
CN204179384U (zh)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
CN204179427U (zh)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
CN104505661A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203826598U (zh) | 网络插座连接器 | |
CN204179425U (zh)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
CN203950995U (zh) | 一种数位高频母座连接器 | |
CN204179428U (zh)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
CN204179426U (zh)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
CN204130855U (zh)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
CN205141277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9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