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04015U - 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04015U
CN208904015U CN201821611759.3U CN201821611759U CN208904015U CN 208904015 U CN208904015 U CN 208904015U CN 201821611759 U CN201821611759 U CN 201821611759U CN 208904015 U CN208904015 U CN 208904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ing device
back lighting
emitting diode
backligh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117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117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04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04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04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所述背光装置包括一基板、一发光二极管层以及一带通滤光片。所述发光二极管层设于所述基板上,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二极管芯片。所述带通滤光片设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层上,其中所述带通滤光片在对应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的位置上设有开孔。

Description

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Mini 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尺寸介于传统LED与Micro LED之间的发光二极体,是OLED显示技术在未来市场上的强力竞争对手,其具有高亮度、可制作于柔性可弯曲基板上、可应用于高动态对比度显示技术、窄边框显示技术、异形显示技术等诸多优点,成为市场研究热点。然而,Mini LED在出光效率、混光均匀性、成本等方面与常规的背光产品及OLED显示技术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例如,以将Mini LED制作于印刷电路板或柔性电路板的直下式背光架构而言,由于折射率的差异导致面光源一部分光线在膜材和基板之间被限制而无法出射,光线在膜材之间的多次折返导致光能的损失和出光效率的下降。对于膜材本身而言,其穿透率也有一定的限制,如何提升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出光效率,减少光线在面光源内部的损耗已成为提高面光源光效的首要问题。
故,有必要提供一种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可以减少内部的回光损失,从整体上提升面光源的出光效率。
为达成本实用新型的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装置,其包括:一基板;一发光二极管层,设于所述基板上,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红色、绿色及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一带通滤光片,设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层上,其中所述带通滤光片在对应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的位置上设有开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扩散层,所述至少一扩散层设置于所述带通滤光片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板至少包含一金属线层与一绝缘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增亮膜层,所述至少一增亮膜层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扩散层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红色、绿色及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是尺寸介于100~200微米的次毫米发光二极管芯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层涂布有一透明填充层,其填充于所述间隔设置的发光二极管芯片之间的缝隙,并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高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发光二极管层上方加入允许蓝光穿透、反射红绿光的带通滤光片,减少Mini LED装置内部的回光损失,从整体上提升面光源的出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A至图2D是图1的背光装置的制造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带通滤光片的制造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再者,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装置主要可作为一般平面显示屏的背光源。请参考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所述背光装置主要包括一基板10、一发光二极管层20以及一带通滤光片30,并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扩散层40及至少一增亮膜层5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板10至少包含一金属线层与一绝缘层。例如所述基板10可包括铜线层、聚酰亚胺薄膜层和白油层,其中所述白油层将穿透过所述带通滤光片的蓝光二次反射回所述至少一扩散层。
如图1所示,所述发光二极管层20设于所述基板10上,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二极管芯片(200,201,202)。具体而言,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200,201,202)可包含尺寸介于100~200微米的红色、绿色及蓝色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芯片,且由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层20是采用红色、绿色及蓝色次毫米发光二极管芯片分别提供红、绿、蓝光,所述发光二极管层20可不具有萤光粉层或量子点膜层,不需要通过蓝色次毫米发光二极管芯片照射激发萤光粉层或量子点膜层来转换成其他色光,也就避免了荧光粉层或量子点膜层激发过程中的光子损失,从整体上提升面光源的出光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层20还涂布有一透明填充层203,其填充于所述间隔设置的发光二极管芯片(200,201,202)之间的缝隙,并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200,201,202)的高度相同,如此可使得所述发光二极管层20的表面平整,有利于后续膜层的设置。
如图1所示,所述带通滤光片30设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层20上,所述带通滤光片30优选是制备在耐高温透明塑料膜片上。所述带通滤光片30在对应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200,201,202)的位置上设有开孔,且所述带通滤光片30的表面允许蓝光穿透,但是会反射红光和绿光。
如图1所示,所述至少一扩散层40是设置于所述带通滤光片30上,并通过所述带通滤光片30的开孔接收从所述发光二极管层20发出的光线,用以使所述光线分散混匀。由于光线被分散混匀,所述至少一扩散层40会将一部分接收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带通滤光片30。此时,所述带通滤光片30表面允许被所述至少一扩散层40所反射的光线中的蓝光穿透,并将所述反射的光线中的红光和绿光再次反射回所述至少一扩散层40。
如图1所示,所述至少一增亮膜层50是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扩散层40上。且在本实施例中,背光装置包括了上、下增亮膜层(50,51),其作用为将光聚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增加面光源的正面亮度。
由于红色、绿色及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光不经过带通滤光片30而直接进入扩散层40下表面,部份的红色、绿色及蓝色三色光在扩散层40下表面发生反射,反射后蓝光经过所述带通滤光片30和所述基板10的白油层后经过二次反射重新进入所述扩散层40中,绿光和红光在所述带通滤光片30的表面几乎被全部反射回所述扩散层40,而不会透过所述带通滤光片30进入所述基板10的白油层。通过这样的光路设计,可让更多光线进入扩散层40和增亮膜层50,从整体上提升面光源出光效率。同时,采用三基色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可避免通过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部分激发荧光粉或量子点膜层造成的激发光效损失,可以实现更高效的发光。
请进一步参考图2A至图2D,图2A至图2D是图1的背光装置的制造流程示意图。所述背光装置的制造流程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一基板10,如图2A所示,其中所述基板10可由至少一金属线层与一绝缘层制备而成,所述金属线层与绝缘层可包括例如铜线层、聚酰亚胺薄膜层和白油层;
设置一发光二极管层20于所述基板10上,如图2B所示,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层2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二极管芯片(200,201,202)。具体而言,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200,201,202)可包含尺寸介于100~200微米的红色、绿色及蓝色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芯片。本步骤还可再包含一涂布工艺来形成一透明填充层203,使透明填充层203的材料填充于所述间隔设置的发光二极管芯片(200,201,202)之间的缝隙,如图2C所示;
步骤S102:设置一表面允许蓝光穿透,但反射红光和绿光的带通滤光片30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层20上,如图2D所示,其中进一步参考图3所示,本步骤会先将所述带通滤光片30制备在耐高温透明塑料膜片上,随后在对应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200,201,202)的位置上设有开孔300,最后再将所述带通滤光片30通过热压方式设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层20上;
形成至少一扩散层40于所述带通滤光片30上,其中所述扩散层40是含有散射颗粒的树脂层或胶黏剂,用以通过所述带通滤光片30的开孔接收从所述发光二极管层20发出的光线,用以使所述光线分散混匀;以及
步骤S104:形成至少一增亮膜层50于所述至少一扩散层40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了如上所述的的背光装置,用以提供一面光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发光二极管层上方加入允许蓝光穿透、反射红绿光的带通滤光片,减少Mini LED装置内部的回光损失,从整体上提升面光源的出光效率。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红色、绿色及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制备Mini LED装置,避免采用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激发荧光粉或量子点膜发出其他色光的方法,以避免采用此方法会引起的光子激发损失,提升Mini LED装置的出光效率。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
一发光二极管层,设于所述基板上,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
一带通滤光片,设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层上,其中所述带通滤光片在对应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的位置上设有开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扩散层,所述至少一扩散层设置于所述带通滤光片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至少包含一金属线层与一绝缘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增亮膜层,所述至少一增亮膜层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扩散层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红色、绿色及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是尺寸介于100~200微米的次毫米发光二极管芯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层涂布有一透明填充层,其填充于所述间隔设置的发光二极管芯片之间的缝隙,并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高度相同。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背光装置。
CN201821611759.3U 2018-09-30 2018-09-30 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8904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1759.3U CN208904015U (zh) 2018-09-30 2018-09-30 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1759.3U CN208904015U (zh) 2018-09-30 2018-09-30 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04015U true CN208904015U (zh) 2019-05-24

Family

ID=66574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11759.3U Active CN208904015U (zh) 2018-09-30 2018-09-30 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040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0887A (zh) * 2018-09-30 2019-02-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0887A (zh) * 2018-09-30 2019-02-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00887B (zh) * 2018-09-30 2024-03-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2370B (zh) 照明设备和具有该照明设备的显示设备
CN202511145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8303824A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6932951B (zh) Led灯源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模组
CN201666514U (zh) 背光模块
CN207799291U (zh) 一种高色域发光模组
CN107238979A (zh) 导光组件及制备方法、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0176448A (zh) 面光源模组
CN107123642A (zh) 一种红色荧光粉搭配蓝绿芯片串联高色域led灯珠及其背光源
CN106772769A (zh) 背光模块及其应用的显示设备与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CN108257948A (zh) 白光发光二极管及背光模组
CN107123643A (zh) 一种蓝绿双芯片搭配红色荧光粉的高色域led灯珠及其背光源
CN105161579A (zh) 掺杂金属的量子点及led器件和背光模组
CN108803142A (zh) 光源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显示面板
CN109343278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285469A (zh) 一种面光源显示模组
CN201177708Y (zh) 液晶结构
CN208904015U (zh) 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CN207097818U (zh) 一种蓝绿双芯片搭配红色荧光粉的高色域led灯珠及其背光源
CN101430065A (zh) 一种led光源模组及其生成白光的方法
CN209434225U (zh) 一种四面出光蓝光波导面发光结构
CN109300887A (zh) 背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79460A (zh) 一种量子点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9638931U (zh) 大角度出光光源及面光源模组
CN209216471U (zh) 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