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01672U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01672U CN208901672U CN201821710071.0U CN201821710071U CN208901672U CN 208901672 U CN208901672 U CN 208901672U CN 201821710071 U CN201821710071 U CN 201821710071U CN 208901672 U CN208901672 U CN 2089016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itioning system
- air
- heat exchanger
- refrigerant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009298 Trigla ly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的空调主板所存在的散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空调冷媒对主板进行散热的空调系统。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组件和第二换热器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节流组件串联,用于对所述空调系统的主板散热。由于采用冷媒吸热的主动散热方式,对主板的散热效率较高,且不需要增加过多的电控器件,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变频空调主板工作过程中发出大量的热,导致主板温度上升,当超过设定值时,为了保护主板不被烧坏,空调会降低压缩机运行频率或者直接关机。为了解决散热问题,通常采用板式翅片散热器,但是这种被动散热方式的散热效率较低,散热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空调主板所存在的散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空调冷媒对主板进行散热的空调系统。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组件和第二换热器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节流组件串联,用于对所述空调系统的主板散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冷媒换向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和所述节流组件通过所述冷媒换向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冷媒换向组件用于使冷媒依次流经散热组件和节流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媒换向组件包括两位三通换向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的第一工作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通,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的第二工作口与所述节流组件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散热组件的进口相连通;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的第三工作口与所述散热组件的进口相连通,所述节流组件的出口通过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通;
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包括阀芯,所述阀芯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当所述阀芯位于第一工位时,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的第一工作口与第二工作口相连通;当所述阀芯位于第二工位时,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的第一工作口与第三工作口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为压力换向阀,所述压力换向阀的压力控制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为电磁换向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媒换向组件包括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的四个工作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散热组件的进口和节流组件的出口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板和冷媒液管,所述散热板用于与所述空调系统的主板相连接,所述冷媒液管的外管壁与所述散热板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设置于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空调系统的主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媒液管设置于所述散热板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包括相对连接的上、下板块,所述上、下板块接触的面上分别开设有管槽,所述冷媒液管设置与所述管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与节流装置相串联的散热组件,当冷媒在压缩机压缩,经过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放热后,冷媒在流经散热组件时可以对空调器的主板进行吸热,对主板进行降温,避免因主板温度过高造成压缩机降频或关机,由于采用冷媒吸热的主动散热方式,对主板的散热效率较高,且不需要增加过多的电控器件,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两位三通换向阀的示意图(第一工位);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两位三通换向阀的示意图(第二工位);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中散热组件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中散热组件的侧视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中散热组件的俯视剖视图。
其中:
100-压缩机;
200-第一换热器;
300-节流组件;
400-第二换热器;
500-散热组件;
510-散热板;511-上、下板块;512-管槽;
520-冷媒液管;
530-散热模块;
600-两位三通换向阀;
610-阀芯;620-压力控制管路;
A-第一工作口;B-第二工作口;C-第三工作口;
700-第一单向阀;
800-第二单向阀;
900-四通换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组件和第二换热器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系统,该冷媒循环系统与现有的空调系统类似,冷媒经过压缩机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冷媒,经过第一换热器(冷凝器)放热后形成低温高压冷媒,再经过节流组件变成气态的低温冷媒,然后在第二换热器(蒸发器)内吸热后回到压缩机中。由于冷媒在进入节流组件前后温度较低,因此可以借助这个阶段的冷媒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与节流组件串联,利用进入节流组件前后的冷媒对空调系统的主板散热,避免因主板温度过高造成压缩机降频或关机,由于采用冷媒吸热的主动散热方式,对主板的散热效率较高,且不需要增加过多的电控器件,成本较低。
在空调系统的制冷和制热过程中,都需要对空调系统的主板进行散热,然后在空调系统的制冷和制热过程中,冷媒流入节流装置的方向是相反的,也就是说,如果散热组件安装在节流装置的一端,当空调系统在制冷状态时,冷媒在第一换热器(冷凝器)中放热后,先经过散热组件再进入节流组件,利用低温冷媒对空调系统的主板进行散热降温;当空调系统转变为制热状态时,冷媒在第二换热器(冷凝器)中放热后,先进入节流组件再经过散热组件,此时,由于冷媒在经过节流组件后变为气态低温冷媒,温度过低会导致散热组件对应的主板上产生凝露,容易产生故障隐患。因此,为了避免该故障隐患,需要保证不论在制冷状态还是制热状态下,冷媒在换热器中放热后都要先进入散热组件,再进入节流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在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冷媒换向组件,散热组件和节流组件通过冷媒换向组件连接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冷媒换向组件用于使冷媒依次流经散热组件和节流组件。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冷媒换向组件包括两位三通换向阀600、第一单向阀700和第二单向阀800,两位三通换向阀600的第一工作口A与第二换热器400相连通,两位三通换向阀600的第二工作口B与节流组件300的出口相连通,第一换热器200通过第一单向阀700与散热组件500的进口相连通;两位三通换向阀600的第三工作口C与散热组件500的进口相连通,节流组件300的出口通过第二单向阀800与第一换热器200相连通,第一换热器200和第二换热器400分别与压缩机100相连接。
结合如图3和图4所示,两位三通换向阀600包括阀芯610,阀芯610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当阀芯610位于第一工位时,两位三通换向阀600的第一工作口A与第二工作口B相连通;当阀芯610位于第二工位时,两位三通换向阀600的第一工作口A与第三工作口C相连通。
如图1和图3所示,当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两位三通换向阀600的阀芯610位于第一工位,冷媒经过压缩机100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状态,经过第一换热器200放热后形成低温高压冷媒,通过第一单向阀700进入散热组件500,在散热组件500内对空调系统的主板进行散热,然后进入节流组件300内转变为气态低温冷媒,依次通过两位三通换向阀600的第二工作口B和第一工作口A流入第二换热器400,在第二换热器400内吸热完成制冷循环后返回压缩机。
如图2和图4所示,当空调系统切换制热模式下运行时,两位三通换向阀600的阀芯位于第二工位,冷媒经过压缩机100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状态,经过第二换热器400放热后形成低温高压冷媒,依次通过两位三通换向阀600的第一工作口A和第三工作口C流入散热组件500,在散热组件500内对空调系统的主板进行散热,然后进入节流组件300内转变为气态低温冷媒,气态低温冷媒通过第二单向阀800进入第一换热器200,在第一换热器200内吸热完成制热循环后返回压缩机。从以上的制冷和制热模式下冷媒的运行过程可以看出,冷媒都是先经过散热组件500再进入节流组件300。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两位三通换向阀600为压力换向阀,压力换向阀的压力控制管路620与第二换热器400相连通。当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压缩机100排出的高压高温冷媒先进入第二换热器400内放热,从第二换热器400排出的冷媒仍然为高压状态,两位三通换向阀600的压力控制管路620将高压冷媒输送至阀体内,高压冷媒推动阀芯610移动至第二工位,使第一工作口A与第三工作口C在阀体内连通。当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压缩机100排出的高压高温冷媒先进入第一换热器200内放热,而第二换热器400一侧的冷媒处于低压状态,两位三通换向阀600内的复位弹簧推动阀芯610克服第二换热器400一侧的冷媒低压,使阀芯610运动至第一工位,第一工作口A与第二工作口B在阀体内连通。采用压力换向阀可以减少电控器件的使用,利用两位三通换向阀600两侧的冷媒压力变化实现对于阀芯610的控制。
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位三通换向阀600也可以采用电磁换向阀,当空调系统切换制冷制热模式时,向两位三通换向阀600发出控制电信号,利用电磁驱动阀芯610变换工位。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还提供了第二种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冷媒换向组件包括四通换向阀900,四通换向阀900的四个工作口分别与第一换热器200、第二换热器400、散热组件500的进口和节流组件300的出口相连通。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四通换向阀900使第一换热器200与散热组件的进口连通,同时使节流组件300的出口与第二换热器400连通;当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四通换向阀900使第二换热器400与散热组件的进口连通,同时使节流组件300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200连通,不论是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四通换向阀900始终可以保持冷媒先通过散热组件500后在进入节流组件300。
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500包括散热板510和冷媒液管520,散热板510用于与空调系统的主板相连接,冷媒液管520的外管壁与散热板510相连接。冷媒进入散热组件500中沿着冷媒液管520流动,主板的热量通过散热板510被冷媒液管520中的冷媒吸收,实现对主板的散热作用。
进一步的,散热组件500还包括散热模块530,散热模块530设置于散热板510与空调系统的主板之间,散热模块530可以使主板与散热板510充分接触,使热量能够均匀的传导至散热板510上,提高散热组件500对主板的散热效率。
更进一步的,为了使冷媒液管520能够与散热板510充分接触,可以将冷媒液管520设置于散热板510内部。具体的,散热板510包括相对连接的上、下板块511,上、下板块511接触的面上分别开设有管槽512,将冷媒液管520设置与管槽512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0)、第一换热器(200)、节流组件(300)和第二换热器(400)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组件(500),所述散热组件(500)与所述节流组件(300)串联,用于对所述空调系统的主板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00)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00)之间设置有冷媒换向组件,所述散热组件(500)和所述节流组件(300)通过所述冷媒换向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00)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00)之间,所述冷媒换向组件用于使冷媒依次流经散热组件(500)和节流组件(3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换向组件包括两位三通换向阀(600)、第一单向阀(700)和第二单向阀(800),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600)的第一工作口(A)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00)相连通,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600)的第二工作口(B)与所述节流组件(300)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200)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700)与所述散热组件(500)的进口相连通;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600)的第三工作口(C)与所述散热组件(500)的进口相连通,所述节流组件(300)的出口通过第二单向阀(800)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00)相连通;
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600)包括阀芯(610),所述阀芯(610)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当所述阀芯(610)位于第一工位时,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600)的第一工作口(A)与第二工作口(B)相连通;当所述阀芯(610)位于第二工位时,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600)的第一工作口(A)与第三工作口(C)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600)为压力换向阀,所述压力换向阀的压力控制管路(620)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00)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600)为电磁换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换向组件包括四通换向阀(900),所述四通换向阀(900)的四个工作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00)、第二换热器(400)、散热组件(500)的进口和节流组件(300)的出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500)包括散热板(510)和冷媒液管(520),所述散热板(510)用于与所述空调系统的主板相连接,所述冷媒液管(520)的外管壁与所述散热板(510)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500)还包括散热模块(530),所述散热模块(530)设置于所述散热板(510)与所述空调系统的主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液管(520)设置于所述散热板(510)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510)包括相对连接的上、下板块(511),所述上、下板块(511)接触的面上分别开设有管槽(512),所述冷媒液管(520)设置与所述管槽(512)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10071.0U CN208901672U (zh) | 2018-10-22 | 2018-10-22 | 空调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10071.0U CN208901672U (zh) | 2018-10-22 | 2018-10-22 | 空调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01672U true CN208901672U (zh) | 2019-05-24 |
Family
ID=66576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10071.0U Active CN208901672U (zh) | 2018-10-22 | 2018-10-22 | 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0167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14839A (zh) * | 2018-10-22 | 2019-01-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
2018
- 2018-10-22 CN CN201821710071.0U patent/CN20890167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14839A (zh) * | 2018-10-22 | 2019-01-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644154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WO2018072510A1 (zh) | 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 | |
WO2013135048A1 (zh) | 一种热交换器及一种机柜 | |
CN109990499A (zh) | 一种除霜不停机的燃气热泵空调系统 | |
CN109282401A (zh) | 分离式热管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121625B (zh) | 一种节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729162A (zh) | 冷却系统及具有该冷却系统的空调器 | |
CN211011738U (zh) | 小型水冷冷风空调系统 | |
CN103277879A (zh) | 水源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207335011U (zh) | 空调系统 | |
CN205939465U (zh) | 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203633039U (zh) | 空调机组 | |
CN208901672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6196675A (zh) | 空调器 | |
CN106585318B (zh) | 电动车的电池冷却系统 | |
CN107490091A (zh) | 空调器 | |
CN109114839A (zh) | 空调系统 | |
CN104344595B (zh) | 空调系统 | |
CN215260620U (zh) | 一种单冷型空调器 | |
EP4403389A1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vehicle provided with same | |
CN110057144A (zh) | 一种膨胀阀组件、双向节流系统及空调器 | |
CN212930542U (zh) | 空调器 | |
CN214406241U (zh) | 一种恒温除湿新风空调机 | |
WO2021063272A1 (zh) | 热管理系统 | |
CN211822929U (zh) | 热泵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