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00921U - 分流管 - Google Patents

分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00921U
CN208900921U CN201821596531.1U CN201821596531U CN208900921U CN 208900921 U CN208900921 U CN 208900921U CN 201821596531 U CN201821596531 U CN 201821596531U CN 208900921 U CN208900921 U CN 208900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plate
tube
bend pipe
isoc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965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
张永梨
蒋晓明
李萌
兰海鹏
吴文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Institute Of Ocean Engineering Equipment &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Institute Of Ocean Engineering Equipment &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Institute Of Ocean Engineering Equipment &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Institute Of Ocean Engineering Equipment &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15965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00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00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00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能减少冲蚀热点、延长管道寿命的分流管。该分流管包括弯管,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弯管内设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包括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的两侧沿着所述弯管的管壁延伸至所述弯管的首端和末端,所述第二分流板的两侧沿着所述弯管的管壁延伸至所述弯管的首端和末端,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分流板交叉设置。本实用新型分流管通过于其中设置分流板,将管道内的流道分割成多个独立小通道,使得与弯管弯角处的管壁接触的流体量变小,进而使得弯管弯角处的管壁受到的冲击变小。通过此分流管能适当阻止流体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聚集于弯管弯角的管壁处,从而阻止冲蚀热点的形成,达到延长管道寿命的目的。

Description

分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领域,特别涉及分流管。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生产以及各种流体输运管道中,由液滴和各种固体颗粒造成的冲蚀是普遍存在的,也是造成管道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冲蚀率的影响因素众多,比如流体的流速、流体性质、管道形状和材料、固体颗粒(或液滴)性质和携带量等等。
当管道壁的某一区域受到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持续冲击时,冲蚀量随着时间逐渐增加。由于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惯性以及与流体和管壁的相互作用,管道壁的某些区域会受到大量的冲击而形成冲蚀热点。冲蚀热点的形成主要归因于流体流动方向的显著改变以及二次流的作用,大部分固体颗粒或液滴会被“聚焦”并冲击管道壁的局部区域,从而形成冲蚀热点,成为管道设计时的瓶颈部位。
为此,有必要生产出一种能有效减少冲蚀热点的管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减少冲蚀热点、延长管道寿命的分流管。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流管。该分流管包括弯管,于弯管内设有分流板,分流板包括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第一分流板的两侧沿着弯管的管壁延伸至弯管的首端和末端,第二分流板的两侧沿着弯管的管壁延伸至弯管的首端和末端,第一分流板与第二分流板交叉设置。
由以上方案可见,通过于弯管内设置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该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之间交叉设置,且第一分流板的两侧、第二分流板的两侧分别沿着弯管的管壁延伸至弯管的前端和末端,可将弯管内的流道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小通道,使得与弯管弯角处的管壁接触的流体量变小,进而使得弯管弯角处的管壁受到的冲击变小。通过此分流管能适当阻止流体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聚集于弯管弯角的管壁处,从而阻止冲蚀热点的形成,达到延长管道寿命的目的。
一个具体的方案是,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相互垂直。
由以上方案可见,由于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之间相互垂直,使得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围设成的小通道为矩形通道,通道中各角度都为90°,避免流体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对其中角度较小的角落进行集中冲蚀。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是,弯管包括弯折管以及设置在弯折管两端的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第一直管的轴线与第二直管的轴线位于第一延伸平面,第一分流板与第一延伸平面相互平行,第二分流板与第一延伸平面相互垂直。
由以上方案可见,该第一分流板与第一延伸平面相互平行,第二分流板与第一延伸平面相互垂直,使得小通道的流径与分流管中的流径相互平行,当流体经过小通道时,各小通道之间的流体不会由于流体的惯性对位于其两侧的小通道的壁体或管壁进行过度冲击。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第一分流板的数量多于第二分流板的数量。
由以上方案可见,当流体经过与延伸平面相互垂直的第二分流板,由于与流向的不同,流体会对该第二分流板进行冲击,破坏第二分流板,所以为了将分流管中的管壁分隔成多个小通道,第一分流板的数量应尽可能多于第二分流板的数量。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分流管,该分流管包括T形管,该T形管包括横管和竖管,横管与竖管的顶端相连通,横管内设有第三分流板和第四分流板,第三分流板的两侧沿着横管的管壁延伸至横管的首端和末端,第四分流板的两侧沿着横管的管壁延伸至横管的首端和末端,第三分流板与第四分流板交叉设置;竖管内设有第五分流板和第六分流板,第五分流板的两侧沿着竖管的管壁延伸,第六分流板的两侧沿着竖管的管壁延伸,第五分流板和第六分流板交叉设置。
由以上方案可见,通过于横管内设置第三分流板和第四分流板,该第三分流板和第四分流板之间交叉设置,且第三分流板的两侧、第四分流板的两侧分别沿着弯管的管壁延伸至弯管的前端和末端,可将横管内的流道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小通道,使得与弯管管壁接触的流体量变小,进而使得流入竖管内的流体量进一步减少。通过于竖管内设置第五分流板和第六分流板,该第五分流板和第六分流板之间交叉设置,且第五分流板的两侧、第六分流板的两侧分别沿着弯管的管壁延伸,可将横管内的流道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小通道,降低与弯管管壁接触的流体量。通过此分流管能适当阻止流体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聚集于横管和竖管相通的弯角管壁处,从而阻止冲蚀热点的形成,达到延长管道寿命的目的。
一个具体的方案是,第三分流板和第四分流板相互垂直,第五分流板和第六分流板相互垂直。
由以上方案可见,由于第三分流板和第四分流板之间相互垂直,第五分流板和第六分流板之间相互垂直,使得第三分流板和第四分流板围设成的小通道为矩形通道,第五分流板和第六分流板围设成的小通道为矩形通道,通道中各角度都为90°,避免流体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对其中角度较小的角落进行集中冲蚀。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是,横管的轴线和竖管的轴线位于第二延伸平面,第三分流板与第二延伸平面相互平行,第四分流板与第二延伸平面相互垂直。
由以上方案可见,由于该第三分流板与第二延伸平面相互平行,第四分流板与第二延伸平面相互垂直,使得小通道的流径与横管中的流径相互平行,当流体经过小通道时,各小通道之间的流体不会由于流体的惯性对位于其两侧的小通道的壁体或管壁进行过度冲击。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第五分流板与第二延伸平面相互平行,第六分流板与第二延伸平面相互垂直。
由以上方案可见,由于该第五分流板与第二延伸平面相互平行,第四分流板与第二延伸平面相互垂直,使得小通道的流径与横管中的流径相互平行,当流体经过小通道时,各小通道之间的流体不会由于流体的惯性对位于其两侧的小通道的壁体或管壁进行过度冲击。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竖管的内径自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
由以上方案可见,竖管自底端向顶端内缩,使得流体经过竖管和横管相通处时,由于重力或其它因素,流体会沿竖直方向流至竖管底端,而对竖管自顶端向底端扩展延伸的管壁减少冲击。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第五分流板与第六分流板设于竖管的末端。
由以上方案可见,当流体顺着自顶端向底端扩展延伸的竖管管壁进一步流动时,流体会逐渐趋向于与竖管管壁贴合,将第五分流板和第六分流板设于竖管末端,可将竖管内末端的流道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小通道,降低与竖管管壁接触的流体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流管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流管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流管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分流管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个直角弯管1,于直角弯管1内设有第一分流板11和第二分流板12。该直角弯管1由弯折管13以及设置在弯折管13两端的第一直管14和第二直管15组成,该第一直管14的轴线为直线,该第二直管15的轴线为直线,该第一直管14的轴线与第二直管15的轴线相交形成的夹角为直角。该弯折管13的轴线为圆心角为90°的圆弧。该直角弯管1的轴线由第一直管14的轴线、弯折管13的轴线以及第二直管15的轴线三者依次连接形成。该第一直管的轴线与第二直管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直角弯管1的第一延伸平面,该第一分流板11与直角弯管1的第一延伸平面相互平行,第二分流板12与直角弯管1的第一延伸平面相互垂直,因此,第一分流板11与第二分流板12之间相互垂直。
该第一分流板11延伸至直角弯管1的首端和末端,该第一分流板11的两侧与直角弯管1的管壁相互连接。该第一分流板11的延伸方向与直角弯管1的轴线相互平行,呈直角弯折。
该第二分流板12延伸至直角弯管1的首端和末端,该第二分流板12的两侧与直角弯管1的管壁相互连接。该第二分流板12的延伸方向与直角弯管1的轴线相互平行,呈直角弯折。
其中第一分流板11的数量为三块,三块第一分流板11之间的间隔均匀,于直角弯管1的横截面中,其中一块第一分流板11设于该横截面中部,另外两块第一分流板11分别设于前一第一分流板11的两侧;第二分流板12的数量为两块,两块第二分流板12分别设于该横截面中部的两侧。
实施例二
参见附图3和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个T形弯管2,该T形弯管2包括横管21和竖管22,该横管21与竖管22的顶端相互连通,该横管21为横直管,该横管的轴线呈一直线。该竖管22的内径自底端朝顶端逐渐缩小,该竖管的的轴线呈一直线。该横管21的轴线和竖管22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T形弯管2的第二延伸平面。该横管21内设有第三分流板210和第四分流板211,该竖管22内设有第五分流板220和第六分流板221。该第三分流板210与该第二延伸平面相互平行,该第四分流板211与该第二延伸平面相互垂直。因此,第三分流板210与第四分流板211之间相互垂直。该第五分流板220与该第二延伸平面相互平行,该第六分流板221与该第二延伸平面相互垂直。因此,第五分流板220与第六分流板221之间相互垂直;第三分流板210与第五分流板220之间相互平行;第四分流板211与第六分流板221之间相互平行。
该第三分流板210延伸至横管21的首端和末端,该第三分流板210的两侧与横管21的管壁连接,该第三分流管的延伸方向与横管21的轴线相互平行,呈直线延伸。
该第四分流板211延伸至横管21的首端和末端,该第四分流板211的两侧与横管21的管壁连接,该第四分流管的延伸方向与横管21的轴线相互平行,呈直线延伸。
于横管21的横截面中,其中第三分流板210的数量为两块,两第三分流板210分别设于横管21横截面中部的两侧。第四分流板211的数量为三块,三块第四分流板211之间间隔均匀,其中一块第四分流板211设于横管21横截面的中部,其余两块第四分流板211分别设于前一第四分流板211的两侧。
该第五分流板220设于竖管22的末端,该第五分流板220的两侧与竖管22的管壁连接,该第五分流板220的延伸方向与竖管22的轴线相互平行,并呈梯形面延伸。
该第六分流板221设于竖管22的末端,该第六分流板221的两侧与竖管22的管壁连接,该第六分流板221的延伸方向与竖管22的轴线相互平行,并呈梯形面延伸。
其中该第五分流板220的数量与第六分流板221的数量均为两块。于竖管22末端的横截面中,第五分流板220和第六分流板221均匀交错设置。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分流管,包括弯管,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弯管内设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包括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的两侧沿着所述弯管的管壁延伸至所述弯管的首端和末端,所述第二分流板的两侧沿着所述弯管的管壁延伸至所述弯管的首端和末端,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分流板交叉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管包括弯折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弯折管两端的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所述第一直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直管的轴线位于第一延伸平面,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一延伸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分流板与所述第一延伸平面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流板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二分流板的数量。
5.一种分流管,包括T形管,所述T形管包括横管和竖管,所述横管与所述竖管的顶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管内设有第三分流板和第四分流板,所述第三分流板的两侧沿着所述横管的管壁延伸至所述横管的首端和末端,所述第四分流板的两侧沿着所述横管的管壁延伸至所述横管的首端和末端,所述第三分流板与所述第四分流板交叉设置;
所述竖管内设有第五分流板和第六分流板,所述第五分流板的两侧沿着所述竖管的管壁延伸,所述第六分流板的两侧沿着所述竖管的管壁延伸,所述第五分流板和所述第六分流板交叉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分流板和所述第四分流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五分流板和所述第六分流板相互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管的轴线和所述竖管的轴线位于第二延伸平面,所述第三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延伸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四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延伸平面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延伸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六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延伸平面相互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分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管的内径自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分流板与所述第六分流板设于所述竖管的末端。
CN201821596531.1U 2018-09-28 2018-09-28 分流管 Active CN208900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96531.1U CN208900921U (zh) 2018-09-28 2018-09-28 分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96531.1U CN208900921U (zh) 2018-09-28 2018-09-28 分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00921U true CN208900921U (zh) 2019-05-24

Family

ID=66574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96531.1U Active CN208900921U (zh) 2018-09-28 2018-09-28 分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009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0764A (zh) * 2020-12-14 2021-04-13 邢台襄禹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灌区灌溉渠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0764A (zh) * 2020-12-14 2021-04-13 邢台襄禹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灌区灌溉渠道
CN112640764B (zh) * 2020-12-14 2022-08-30 邢台襄禹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灌区灌溉渠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827727A (en) Conduit system
RU2014127437A (ru) Управление потоком текучей среды
CN208900921U (zh) 分流管
CN102288458A (zh) 一种多支路颗粒物等速采样总管及其设计方法
CN103438746A (zh) 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椭圆管h型翅片换热器
CN206390853U (zh) 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
CN204062293U (zh) 一种流体力输送弯头
CN204677976U (zh) 管道流速限定装置
CN103617331B (zh) 一种叶片式抛送装置出料管结构形状优化设计方法
CN204611184U (zh) 耐磨管道弯头
CN209325417U (zh) 溜槽装置
CN103820167A (zh) 一种气化炉合成气出口装置
CN110064250B (zh) 一种重力沉降室
CN205208589U (zh) 100万级π型锅炉空预器烟气出口结构、100万级燃煤机组
CN204718653U (zh) 一种分布式流量计
CN203188344U (zh) 旋流平面四通管件
CN204602740U (zh) 管道清污器
US11002386B2 (en) Low erosion fluid conduit with sharp section geometry
CN207229990U (zh) 一种用于分流的三通部件
CN205208590U (zh) 60万级以下π型锅炉空预器烟气出口结构及燃煤机组
CN109595418A (zh) 一种抗冲蚀三通管接头
CN208238873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流体计量器
CN205760248U (zh) 一种混合送风袋式除尘器
CN105444197B (zh) 一种二阶一进五出均分器系统
CN205940659U (zh) 用于测量气体流量的矩形流量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