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99495U - 深基坑外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深基坑外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99495U
CN208899495U CN201821443951.6U CN201821443951U CN208899495U CN 208899495 U CN208899495 U CN 208899495U CN 201821443951 U CN201821443951 U CN 201821443951U CN 208899495 U CN208899495 U CN 208899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barricade
barricade part
supporting structure
deep bas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439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献刚
章学良
柯贤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y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y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y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y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99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99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in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包括:环形挡墙结构,用于实现基坑挡土和/或止水的作用;其中,所述环形挡墙结构至少包括第一挡墙部分、第二挡墙部分和第三挡墙部分,所述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分别与第二挡墙部分相接;所述第一挡墙部分、所述第二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分别实现不同方向的挡土和/或止水;还包括: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环形挡墙结构的基坑外侧;承拉部件,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挡墙部分连接;承压部件,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一挡墙部分、所述第三挡墙部分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由于结构简单,从而造价低、施工难度低且工期较短。

Description

深基坑外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外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力度加大,深基坑支撑的重要性及技术难度也在与日趋增。而目前的施工技术,一般均局限于:排桩、土钉、重力式挡墙等。而当坑深加大或土层条件不理想时,则多采用如下方式:双排桩支撑结构,由于需要进行多排桩的施工,从而导致造价过大,工期过长,另外,排与排之间难以协同工作;对于排桩加锚索(杆)的方式,由于通常的锚索(杆)均为一端与排桩连接,且另一端横向入土体中进行锚固,为了达到较好的锚固效果,则需要横向插入得更加深,因此,需要更大的地域空间,从而影响范围大,一旦基坑周围有其它的建筑设施,采用锚索(杆)的方式进行锚固将非常不适用,另外,采用锚索(杆)进行锚固的方式,会留下后续障碍(锚索)或回收成本增加;对于排桩加内支撑,由于需要将基坑挖开,在基坑内部进行支撑施工,造价过大和工期过长,且严重影响坑内挖土及土建施工、拆除难度大、交叉作业相互影响因素多。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深基坑支撑结构造价高、施工难度大和工期过长,从而提出一种造价低、施工难度低且工期较短的深基坑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包括:环形挡墙结构,用于实现基坑挡土和/或止水的作用;其中,所述环形挡墙结构至少包括第一挡墙部分、第二挡墙部分和第三挡墙部分,所述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分别与第二挡墙部分相接;所述第一挡墙部分、所述第二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分别实现不同方向的挡土和/或止水;还包括: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环形挡墙结构的基坑外侧;承拉部件,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挡墙部分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挡墙部分所受到的朝向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转移到所述支撑结构上;承压部件,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一挡墙部分、所述第三挡墙部分连接,用于将所述支撑结构受到的朝向所述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转移至所述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上,从而抵消所述支撑结构受到的朝向所述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
上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承拉部件位于所述土体的外部,和/或所述承压部件位于所述土体的外部。
上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支撑结构至少大部分位于所述土体内部。
上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承拉部件与所述第二挡墙部分的中部连接。
上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承压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的靠近所述第二挡墙部分的端部连接,形成支撑;或者,分别与所述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的中部连接,形成支撑。
上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中,还包括:支撑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挡墙部分和所述承压部件连接,用于将所述承压部件所受到压力转移到所述第二挡墙部分,从而实现对所述承压部件形成支撑。
上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承拉部件为承拉杆;所述承压部件为承压杆;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承压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墙部分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挡墙部分所受到的朝向所述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转移到所述承压杆上,从而形成对所述第二挡墙部分的牵拉;第二支撑杆,两端分别与两根承压杆连接,用于实现两根所述承压杆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杆形成相互支撑。
上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环形挡墙结构呈矩形,且包括相互咬合在一起的若干个T型咬合桩单元;每个所述T型咬合桩单元由至少四根桩体咬合构成,包括主体部分和与所述主体部分垂直设置的朝基坑外侧突出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内部插设有I型板桩;相邻两个T型咬合桩单元的咬合处插设有向整个桩体纵向延伸的槽钢,且所述槽钢靠近所述基坑外侧布置。
上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环形挡墙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挡墙结构顶部的压顶冠梁和与压顶冠梁连接的所述衡架;所述承压杆和所述第一支撑杆分别支撑在所述压顶冠梁或所述衡架上。
上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为插设于土体内的桩体。
本实用新型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包括:环形挡墙结构,用于实现基坑挡土和/或止水的作用;其中,所述环形挡墙结构至少包括第一挡墙部分、第二挡墙部分和第三挡墙部分,所述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分别与第二挡墙部分相接;所述第一挡墙部分、所述第二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分别实现不同方向的挡土和/或止水;还包括: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环形挡墙结构的基坑外侧;承拉部件,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挡墙部分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挡墙部分所受到的朝向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转移到所述支撑结构上;承压部件,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一挡墙部分、所述第三挡墙部分连接,用于将所述支撑结构受到的朝向所述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转移至所述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上,从而抵消所述支撑结构受到的朝向所述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以上设计,可以实现将所述第二挡墙部分受到的朝向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分别通过承拉部件、支撑结构和承压部件转移到相邻的挡墙部分,形成支撑,有效地抵消土体对第二挡墙部分朝向基坑内侧的压力;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由于结构简单,从而造价低、施工难度低且工期较短。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承拉部件位于所述土体的外部,和/或所述承压部件位于所述土体的外部。以上设计,将承拉部件和/或承压部件设于土体外部,可以减少土体对承拉部件和/或承压部件的压力,从而影响承压部件和承拉部件的支撑和牵拉效果。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支撑结构至少大部分位于所述土体内部。该设计可以通过土体对支撑结构实现固定,使支撑结构与承拉部件配合实现对所述第二挡墙部分的牵拉。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承拉部件与所述第二挡墙部分的中部连接。对于跨度较大的第二挡墙部分,其中部受到土体的压力是最大的,将承拉部件可以最大程度地用于抵抗第二挡墙部分受到土体的压力。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承压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的中部连接,形成支撑。以上设计,可以将对第二挡墙部分朝向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转化为对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朝向基坑外侧的支撑力;不但有效地帮助第二挡墙部分抵抗受到的朝向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与同时有效地帮助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抵抗朝向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中,还包括:支撑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挡墙部分和所述承压部件连接,用于将所述承压部件所受到压力转移到所述第二挡墙部分,从而实现对所述承压部件形成支撑。以上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土体对承压部件的影响,比如,被土体压弯,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承压部件的支撑效果。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所述承拉部件为承拉杆;所述承压部件为承压杆;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承压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墙部分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挡墙部分所受到的朝向所述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转移到所述承压杆上,从而形成对所述第二挡墙部分的牵拉;第二支撑杆,两端分别与两根承压杆连接,用于实现两根所述承压杆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杆形成相互支撑。以上设计,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杆实现对第二挡墙部分其它部分的牵拉,同时第二支撑杆可以用于抵抗所述承压杆在支撑时受到的土体压力和/或第一支撑杆朝向基坑内侧的拉力。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环形挡墙结构呈矩形,且包括相互咬合在一起的若干个T型咬合桩单元;每个所述T型咬合桩单元由至少四根桩体咬合构成,包括主体部分和与所述主体部分垂直设置的朝基坑外侧突出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内部插设有I型板桩;相邻两个T型咬合桩单元的咬合处插设有向整个桩体纵向延伸的槽钢,且所述槽钢靠近所述基坑外侧布置。以上设计,其中,若干个T型咬合桩单元可以实现墙体的增厚效果,又可以节约对桩体的数量,在保证效果的同时节约成本;在所述延伸部分内部插设有I型板桩,可以有效地提高T型咬合桩单元的抗压强度;在相邻两个T型咬合桩单元的咬合处插设有向整个桩体纵向延伸的槽钢,可以有效地避免相邻两根桩体咬合处因出现咬合缝隙导致止水效果不佳;而将所述槽钢布置在靠近基坑外侧的位置,可以利用槽钢增强桩体咬合处的咬合力,有效地防止咬合处出现开裂的情况。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环形挡墙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挡墙结构顶部的压顶冠梁和与压顶冠梁连接的所述衡架;所述承压杆和所述第一支撑杆分别支撑在所述压顶冠梁或所述衡架上;以上设计更好地实现将承压部件和承拉部件布置与土体外部,从而通过所述压顶冠梁或所述衡架实现对所述第二挡墙部分的牵拉,以及支撑于所述第一挡墙部分和第三挡墙部分上。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为插设于土体内的桩体。桩体结构简单且是较为容易实现支撑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深基坑外支撑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深基坑外支撑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深基坑外支撑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包括:环形挡墙结构1,用于实现基坑A挡土和/或止水的作用;其中,所述环形挡墙结构1至少包括第一挡墙部分2、第二挡墙部分3和第三挡墙部分4,所述第一挡墙部分2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4分别与第二挡墙部分3相接;所述第一挡墙部分2、所述第二挡墙部分3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4分别实现不同方向的挡土和/或止水;还包括:支撑结构5,位于所述环形挡墙结构1的基坑外侧;承拉部件6,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5和所述第二挡墙部分3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挡墙部分3所受到的朝向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转移到所述支撑结构5上;承压部件7,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5和所述第一挡墙部分2、所述第三挡墙部分4连接,用于将所述支撑结构5受到的朝向所述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转移至所述第一挡墙部分2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4上,从而抵消所述支撑结构5受到的朝向所述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方式,所述第一挡墙部分2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4分别与所述第二挡墙部分3垂直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承拉部件6位于所述土体的外部,和/或所述承压部件7位于所述土体的外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结构5至少大部分位于所述土体内部,也可以全部都位于所述土体内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承拉部件6与所述第二挡墙部分3的中部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承压部件7,分别与所述第一挡墙部分2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4的靠近所述第二挡墙部分3的端部连接,形成支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环形挡墙结构呈矩形,且包括相互咬合在一起的若干个T型咬合桩单元;每个所述T型咬合桩单元由至少四根桩体咬合构成,本实施例优先为五根桩体咬合构成,其中,包括主体部分8和与所述主体部分垂直设置的朝基坑外侧突出延伸部分9;所述延伸部分内部插设有I型板桩10;相邻两个T型咬合桩单元的咬合处插设有向整个桩体纵向延伸的槽钢11,且所述槽钢11靠近所述基坑外侧布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环形挡墙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挡墙结构顶部的压顶冠梁12和与压顶冠梁12连接的所述衡架13;所述承压杆和所述第一支撑杆分别支撑在所述压顶冠梁12和/或所述衡架13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为插设于土体内的桩体。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承压部件7,分别与所述第一挡墙部分2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4的中部连接,形成支撑。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还包括:支撑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挡墙部分3和所述承压部件7连接,用于将所述承压部件7所受到压力转移到所述第二挡墙部分3,从而实现对所述承压部件7形成支撑。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承拉部件6为承拉杆;所述承压部件7为承压杆;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14,一端与所述承压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墙部分3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挡墙部分3所受到的朝向所述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转移到所述承压杆上,从而形成对所述第二挡墙部分3的牵拉;第二支撑杆15,两端分别与两根承压杆连接,用于实现两根所述承压杆7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杆15形成相互支撑。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包括:
环形挡墙结构,用于实现基坑挡土和/或止水的作用;其中,所述环形挡墙结构至少包括第一挡墙部分、第二挡墙部分和第三挡墙部分,所述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分别与第二挡墙部分相接;所述第一挡墙部分、所述第二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分别实现不同方向的挡土和/或止水;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环形挡墙结构的基坑外侧;
承拉部件,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挡墙部分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挡墙部分所受到的朝向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转移到所述支撑结构上;
承压部件,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一挡墙部分、所述第三挡墙部分连接,用于将所述支撑结构受到的朝向所述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转移至所述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上,从而抵消所述支撑结构受到的朝向所述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拉部件位于所述土体的外部,和/或所述承压部件位于所述土体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至少大部分位于所述土体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拉部件与所述第二挡墙部分的中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压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的靠近所述第二挡墙部分的端部连接,形成支撑;或者,分别与所述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的中部连接,形成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挡墙部分和所述承压部件连接,用于将所述承压部件所受到压力转移到所述第二挡墙部分,从而实现对所述承压部件形成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拉部件为承拉杆;
所述承压部件为承压杆;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承压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墙部分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挡墙部分所受到的朝向所述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转移到所述承压杆上,从而形成对所述第二挡墙部分的牵拉;
第二支撑杆,两端分别与两根承压杆连接,用于实现两根所述承压杆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杆形成相互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挡墙结构呈矩形,且包括相互咬合在一起的若干个T型咬合桩单元;
每个所述T型咬合桩单元由至少四根桩体咬合构成,包括主体部分和与所述主体部分垂直设置的朝基坑外侧突出延伸部分;
所述延伸部分内部插设有I型板桩;
相邻两个T型咬合桩单元的咬合处插设有向整个桩体纵向延伸的槽钢,且所述槽钢靠近所述基坑外侧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挡墙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挡墙结构顶部的压顶冠梁和与压顶冠梁连接的衡架;
所述承压杆和所述第一支撑杆分别支撑在所述压顶冠梁或所述衡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为插设于土体内的桩体。
CN201821443951.6U 2018-08-14 2018-09-04 深基坑外支撑结构 Active CN20889949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90160 2018-08-14
CN201821309016 2018-08-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99495U true CN208899495U (zh) 2019-05-24

Family

ID=66571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43951.6U Active CN208899495U (zh) 2018-08-14 2018-09-04 深基坑外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994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29452A (zh) * 2018-08-14 2018-11-02 江西基业科技有限公司 深基坑外支撑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29452A (zh) * 2018-08-14 2018-11-02 江西基业科技有限公司 深基坑外支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06158B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双t板的水平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8899495U (zh) 深基坑外支撑结构
CN108049898A (zh) 一种用于煤巷软弱破碎顶板的支护系统及其支护方法
CN207701152U (zh) 用于煤巷软弱破碎顶板的支护系统
CN104278690B (zh) 一种新型高压输电线路铁塔桩基础
CN208733647U (zh) 改进型深基坑外支护结构
CN204919627U (zh) 一种框架式隔离保护体系
CN103993604A (zh) 疏排桩锚基坑支护结构
CN201334668Y (zh) 毛竹排桩
CN108729452A (zh) 深基坑外支撑结构
CN103147443A (zh) 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759234U (zh) 一种公路设计用桩基加固装置
CN206916765U (zh) 一种新型卡盘
CN105133664B (zh) 一种组合框架式隔离保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3684221U (zh) 一种用于板桩码头的螺纹桩锚碇结构
CN104005410A (zh) 一种基于无粘结预应力加筋土技术的张拉锚固装置
CN106351232A (zh) 内刚架支撑型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9114478U (zh) 一种复合锚杆基坑围护结构
CN209523202U (zh) 基坑支护拉锚结构
CN208733603U (zh) 隧道地基加固装置
CN108677968A (zh) 改进型深基坑外支护结构
CN217870580U (zh) 一种锚式桩基础
CN204456092U (zh) 一种围护桩
CN216948318U (zh) 双排桩预应力锚索复合支护结构
CN204151816U (zh) 一种新型高压输电线路铁塔桩基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30200 No. 1211 Fushan Avenue, Xiaol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Jiy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330200 No. 1211, Shandong Road, Xiaol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ounty, Nanchang, Jiangxi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JIY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