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9679U - 一种导线及包含其的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线及包含其的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89679U
CN208889679U CN201820791120.1U CN201820791120U CN208889679U CN 208889679 U CN208889679 U CN 208889679U CN 201820791120 U CN201820791120 U CN 201820791120U CN 208889679 U CN208889679 U CN 208889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wire
power generator
substrate
solar
battery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911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智红
于继铭
李师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jun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911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89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89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89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线及包含其的发电装置,属于导电技术领域,包括:柔性基材层和导电层;导电层设置在柔性基材层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线,通过设置柔性基材层,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镀锡导带硬度硬,耐弯折次数较少,多次反复弯折易断裂的技术问题,在提高导线耐弯折性能的同时使得导线具有单面绝缘性能;通过改进结构,使得整体厚度变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编织导线用于折叠发电装置时,弯折效果差,折叠面易反弹以及表面凸起影响美观的技术问题,使得使用该导线的发电装置既耐弯折又易折叠且外观平整美观。

Description

一种导线及包含其的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线及包含其的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折叠太阳能发电装置,通过基板可折叠的连接方式,在增大采光面积的同时,提高了该太阳能发电装置的便携性,便于收纳和携带。但同一基板上的多个太阳能电池之间或者多块基板上的太阳能电池之间需要进行电连接,实现串联或并联,以将同一基板上的多个太阳能电池或者多块基板上的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进行叠加。但现有技术的耐弯折导线用在太阳能发电装置时,存在如下缺陷:
1、一种为镀锡导带,通过浸泡或化学方法在铜或银等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锡的合金导电材料,其导电性好,但硬度硬,耐弯折次数较少,多次反复弯折易断裂,用于多个基板上的太阳能电池之间的电连接时,大大缩短了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寿命。
2、一种为编织导线,可为铜软线、锡铜线以多股或多层编织而成,其优点是耐弯折次数较强,但因是由多层或多股铜、锡铜线等编织而成,为达到相应弯折次数,层数和股数较多,整体厚度较厚,用于太阳能发电装置时,弯折效果差,折叠面容易反弹,且使得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表面出现明显的凸起,影响整体外观。
3、镀锡导带和编织导线为导电材料,当用于太阳能发电装置时,为避免导电材料与太阳能电池上的铜箔接触短路以及电极引出时导电材料与导电材料交叉接触短路,需要在导电材料与铜箔之间以及导电材料与导电材料之间粘贴绝缘胶带进行绝缘,但该方法使得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制备工艺步骤复杂,浪费人力和物力,增加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线及包含其的发电装置,通过设置柔性基材层,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镀锡导带硬度硬,耐弯折次数较少,多次反复弯折易断裂的技术问题;通过改进结构,使得整体厚度变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编织导线用于折叠太阳能发电装置时,弯折易反弹以及表面凸起影响美观的技术问题;通过采用具有单面绝缘性能的导线,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在制备过程中需粘贴绝缘胶带进行绝缘,导致工艺步骤复杂,增加制造成本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线,包括:柔性基材层和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设置在所述柔性基材层上。
进一步,所述导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材层和导电层之间的第一粘接层,用于将所述导电层固定到所述柔性基材层上。
进一步,所述导线为扁平的长条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导线的厚度范围为0.1-0.4mm;和/或所述导线的宽度范围为2-6mm。
进一步,所述柔性基材层为柔性高分子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电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导线,还包括电池组;所述电池组之间和/或所述电池组与外接设备之间通过所述导线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太阳能电池。
进一步,所述发电装置还包括基板,所述电池组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进一步,所述基板为多块,多块所述基板呈阵列分布,且设置为可折叠连接。
进一步,每块所述基板上的所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的相同极性的电极排布在所述基板的同一端。
进一步,相邻的两块所述基板上同一端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极性相反。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线,通过设置柔性基材层,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镀锡导带硬度硬,耐弯折次数较少,多次反复弯折易断裂的技术问题,在提高导线耐弯折性能的同时使得导线具有单面绝缘性能,使得使用该导线的发电装置寿命提高,且制备工艺简单。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线,通过改进结构,使得整体厚度变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编织导线用于折叠太阳能发电装置时,弯折效果差,折叠面易反弹以及表面凸起影响美观的技术问题,使得使用该导线的发电装置既耐弯折又易折叠且外观平整美观。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电装置,通过采用具有柔性的导线,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镀锡导带反复弯折易断裂的技术问题,使得该发电装置耐弯折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发电装置的寿命;由于该导线还具有单面绝缘性能,用其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镀锡导带和编织导线进行太阳能电池之间的串联或并联以及电极引出,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在制备过程中需粘贴绝缘胶带进行绝缘,导致工艺步骤复杂,增加制造成本的技术问题,简化了发电装置的制备工艺步骤,节约了人力和物力,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折叠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折叠太阳能发电装置的镀锡导带与编织导线交叉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导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发电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发电装置的导线交叉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导线,11、柔性基材层,12、第一粘接层,13、导电层,14、第二粘接层,2、电池组,21、太阳能电池,211、铜箔,3、基板,4、背板,A、镀锡导带,A1、第一绝缘胶带,B、编织导线,B1、第二绝缘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前,先对现有技术的折叠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结构进行简单介绍。
下面以三折太阳能发电装置为例对现有技术的折叠太阳能发电装置进行介绍。
三折太阳能发电装置为实现同一基板上的电池组中的多个太阳能电池之间或者多块基板上的电池组之间的串联或并联,需要通过导电材料进行电连接,其中,导电材料为镀锡导带和编织导线,因此,连接方式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图1是现有技术中折叠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折叠太阳能发电装置的镀锡导带与编织导线交叉处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1、图2,第一种连接方式为同一基板3上的电池组2中的多个太阳能电池21之间采用镀锡导带A进行电连接,多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之间采用编织导线B进行电连接,编织导线B还用于将电池组2中的太阳能电池21与接线盒电连接,以将太阳能电池21产生的电能输出。此时,折叠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镀锡导带A、编织导线B、多块基板3、太阳能电池21、多块背板4、第一绝缘胶带A1和第二绝缘胶带B1,其中,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关系依次为基板3、太阳能电池21、第一绝缘胶带A1、镀锡导带A、第二绝缘胶带B1、编织导线B和背板4。
每块基板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太阳能电池21。
第一绝缘胶带A1为单面绝缘胶带。
第二绝缘胶带B1为单面绝缘胶带。
在一实施例中,每块基板3上设置有两个太阳能电池21,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每块基板3上的太阳能电池2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
太阳能电池21包括但不限于薄膜太阳能电池。
因太阳能电池21的正极和负极的表面外观效果不一样,为保证外观的一致性,在将同一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中的多个太阳能电池21进行串联或并联时,需将多个太阳能电池21的正极排布在同一侧,负极排布在同一侧,使得多个太阳能电池21的正极与负极之间通过镀锡导带A实现错开的连接方式,但因电池组2中的太阳能电池21的背面为导电材料,一般为铜箔211,为防止镀锡导带A与铜箔211接触短路,需要在镀锡导带A与铜箔211之间粘贴第一绝缘胶带A1(图1中两条斜线为第一绝缘胶带A1的两侧的边缘线)进行绝缘。
多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之间采用编织导线B进行电连接,因折叠太阳能发电装置需与接线盒连接,以将该太阳能电池21转化的电能输出,为便于接线盒的安装,需将该折叠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输出端的正极和负极设置在基板3的同一端。具体请参照图1,第一块基板3上的太阳能电池21的正极通过编织导线B引出并延伸至靠近第三块基板3上的太阳能电池21的负极的一端,形成该折叠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输出端的正极,第三块基板3上的太阳能电池21的负极通过编织导线B引出形成该折叠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输出端的负极。编织导线B与镀锡导带A存在交叉现象,由于镀锡导带A和编织导线B都是导电材料,为防止两者交叉接触短路,需在交叉区域粘贴第二绝缘胶带B1,进行绝缘。
在接触区域粘贴绝缘胶带的方法,虽然解决了接触导电短路的技术问题,但该方法使得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制备工艺步骤复杂,浪费人力和物力,增加制造成本。
同时,由于编织导线B厚度较厚,弯折效果差,折叠面容易反弹,使得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表面出现明显的凸起,影响整体外观。
第二种连接方式为同一基板3上的电池组2中的多个太阳能电池21之间采用镀锡导带A进行电连接,多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之间也采用镀锡导带A进行电连接,镀锡导带A还用于将电池组2中的太阳能电池21与接线盒电连接,以将太阳能电池21产生的电能输出。由于镀锡导带A硬度硬,耐弯折次数较少,多次反复弯折易断裂,用于多个基板3上的太阳能电池21之间的电连接时,大大缩短了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寿命。同时,用于连接同一基板3上的多个太阳能电池21的镀锡导带A与太阳能电池21的铜箔211之间存在接触导电的问题,用于连接同一基板3上的多个太阳能电池21的镀锡导带A与用于形成折叠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输出端正极的镀锡导带A之间也存在交叉接触短路的问题,需要分别在接触区域粘贴第一绝缘胶带A1和第二绝缘胶带B1进行绝缘,同样存在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制备工艺步骤复杂,浪费人力和物力,增加制造成本的问题。
第三种连接方式为同一基板3上的电池组2中的多个太阳能电池21之间采用编织导线B进行电连接,多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之间也采用编织导线B进行电连接,编织导线B还用于将电池组2中的太阳能电池21与接线盒电连接,以将太阳能电池21产生的电能输出。虽然多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中的太阳能电池21之间采用编织导线B进行电连接,耐弯折次数增多,提高了三折太阳能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但是由于编织导线B厚度较厚,折叠时弯折效果差,折叠面容易反弹,使得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表面出现明显的凸起,影响整体外观。同时,用于连接同一基板3上的多个太阳能电池21的编织导线B与太阳能电池21的铜箔211之间存在接触导电的问题,用于连接同一基板3上的多个太阳能电池21的编织导线B与用于形成折叠太阳能发电装置正极的的编织导线B之间也存在交叉接触短路的问题,需要分别在接触区域粘贴第一绝缘胶带A1和第二绝缘胶带B1进行绝缘,同样存在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制备工艺步骤复杂,浪费人力和物力,增加制造成本的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实施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导线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导线1,包括:柔性基材层11和导电层13,导电层13设置在柔性基材层11上。
在一实施例中,导线1还包括:设置于柔性基材层11和导电层13之间的第一粘接层12,用于将导电层13固定到柔性基材层11上。具体地,第一粘结层12用于将导电层13粘接到柔性基材层11上。
可选的,导线1为扁平的长条状结构,由多层材料组合而成。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导线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结构。
可选的,柔性基材层11为柔性高分子材料。
其中,柔性高分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柔性树脂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使用柔性高分子材料使得柔性基材层11具有高强度、高柔性和高韧性。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柔性高分子材料也可以为其他符合使用要求的高柔性材料。
本实施例提供的导线1,通过设置柔性基材层11,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镀锡导带硬度硬,耐弯折次数较少,多次反复弯折易断裂的技术问题,在提高导线1的耐弯折性能的同时使得导线1具有单面绝缘性能。
可选的,第一粘接层12为合成树脂、橡胶或胶水。具体地,第一粘接层12为液态或熔融态,包括但不限于合成树脂、橡胶或胶水。
可选的,导电层13为导电金属箔或导电金属颗粒,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导线1还包括:第二粘接层14,其双面具有粘性,其一面与柔性基材层11粘接,另一面用于粘接到预设位置。其中,预设位置是指根据连接关系及布线需要所确定的导线1应处的位置。
可选的,第二粘接层14包括但不限于双面胶。
可选的,导线1的厚度范围为0.1-0.4mm。该厚度范围是根据导线1通过的电流大小、弯折效果要求以及弯折次数要求确定的,大于这个厚度范围,导线1的弯折效果差,弯折处容易反弹;小于这个厚度范围,导致导线1容易折断,不能达到弯折次数要求,且允许通过的电流太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取这个厚度范围,使得该导线1弯折效果好,弯折处不易反弹,且易弯折但不易折断能够达到弯折次数要求,同时使得该导线1允许通过的电流范围为1-10A,可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
优选的,导线1的厚度范围为0.2-0.3mm,取该厚度范围,既能满足通过电流大小要求、弯折效果要求以及弯折次数要求,又能将成本控制到最佳。
本实施例提供的导线1,通过改进结构,使得整体厚度变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编织导线弯折效果差,弯折易反弹以及表面凸起影响美观的技术问题,使得该导线1弯折效果好,易弯折,但不易折断。
可选的,导线1的宽度范围为2-6mm。该宽度范围是根据导线1通过的电流大小、弯折效果要求、弯折次数要求以及占用面积确定的,大于这个宽度范围,虽然使得导线1允许通过的电流增大,但宽度太宽占用面积大且造成成本增加;小于这个宽度范围,导致导线1允许通过的电流变小,导线1易折断不能达到弯折次数要求,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取这个宽度范围,使得该导线1允许通过的电流范围为1-10A,可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弯折效果好,易弯折但不易折断能够达到弯折次数要求,且占用面积小,同时不会增加太多成本。
优选的,导线1的宽度范围为2-4mm,取该宽度范围,导线1既能满足通过电流大小要求、弯折效果要求以及弯折次数要求,且占用面积小,同时可将成本控制到最佳。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导线1的制备工艺步骤:
S1、在柔性基材层11的一侧涂抹第一粘接层12;
S2、在第一粘接层12上敷上导电层13;
S3、在柔性基材层11的另一侧粘贴第二粘接层14。
实施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发电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发电装置的导线交叉处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4、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发电装置,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导线1,还包括:电池组2,电池组2之间和/或电池组2与外接设备之间通过导线1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电装置还包括基板3,电池组2设置于基板3上。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3为多块,多块基板3呈阵列分布,且设置为可折叠连接。将多块基板3设置为可折叠连接,使得该发电装置便于收纳和携带。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每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包括至少一个太阳能电池21。
电池组2之间通过导线1电连接,具体是指,该发电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电池组2,其中一个电池组2中的太阳能电池21通过导线1与另一个电池组2中的太阳能电池21电连接。
电池组2与外接设备之间通过导线1电连接,具体是指,电池组2中的太阳能电池21通过导线1与接线盒电连接,通过接线盒将电池组2中的太阳能电池21产生的电能输出。
以三折发电装置为例,每块基板3上设置一个电池组2,电池组2之间通过导线1电连接具体是指,第一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21的负极通过导线1与第二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21的正极连接,第二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21的负极通过导线1与第三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中的太阳能电池21的正极连接,形成串联电路,第一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21的正极与第三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21的负极还通过导线1分别形成该三折发电装置的输出端的正极和负极,用于与接线盒电连接,以将三个电池组2中的多个太阳能电池21产生的电能输出,如图4所示;或者是,通过导线1,将三块基板3上三个电池组2中的多个太阳能电池21的正极连接在一起,负极连接在一起,形成并联电路,并分别形成该发电装置的输出端的正极和负极,用于与接线盒电连接,以将三个电池组2中的多个太阳能电池21产生的电能输出。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每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包括至少两个太阳能电池21。
可选的,太阳能电池21的相同极性的电极排布在基板3的同一端。具体地,每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中所有太阳能电池21的正极位于基板3的一端,负极位于基板3的另一端。因太阳能电池21的正负极外观效果不一样,为保证外观的一致性,在单个太阳能电池21做内部串联或并联时,需将太阳能电池21的正极排布在同一端,负极排布在同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每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中的太阳能电池21之间也通过导线1电连接,具体是指,同一个电池组2中的其中一个太阳能电池21的正极通过导线1与另外一个太阳能电池21的负极电连接,形成串联电路,如图4所示;或者是同一个电池组2中的所有太阳能电池21的正极通过导线1连接在一起,负极通过导线1连接在一起,形成并联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块基板3上同一端的太阳能电池21的极性相反。具体地,相邻的两块基板3中,第一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中的太阳能电池21的正极位于该第一块基板3的一端,第二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中的太阳能电池21的正极与第一块基板3上的电池组2中的太阳能电池21的正极相对设置且位于该第二块基板3的另一端。
可选的,多块基板3为一体成型结构或分体结构,当为分体结构时,通过连接部件将多块基板3连接到一起。
可选的,连接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布料、胶膜、皮革和PU。其中,PU是指聚氨基甲酸酯。
在本实施例中,发电装置还包括:背板4。
背板4为多块,与基板3相对设置,位于电池组2中的太阳能电池21的背光侧,其形状与基板3的形状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导线1位于背板4与太阳能电池21之间,具体地,用于连接同一电池组2中的两个太阳能电池21的一导线1的第二粘接层14与铜箔211粘接,该导线1的导电层13与用于形成发电装置的输出端正极的另一导线1的第二粘接层14粘接,该另一导线1的导电层13与背板4抵接。
发电装置的导线1、基板3、电池组2和背板4采用层压工艺结合到一起,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21包括但不限于薄膜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包括但不限于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芯片、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芯片、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芯片、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芯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芯片或有机柔性太阳能电池芯片。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电装置,通过采用具有柔性且单面绝缘的导线1,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镀锡导带A不耐弯折易断裂的技术问题以及太阳能发电装置制备过程需粘贴绝缘胶带进行绝缘,导致工艺步骤复杂,增加制造成本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使得该发电装置耐弯折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发电装置的寿命,同时简化了发电装置的制备工艺步骤,节约了人力和物力,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由于本实施例的发电装置采用了厚度更薄的导线1,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因使用编织导线B导致弯折效果差,折叠面易反弹以及表面凸起影响美观的技术问题,使得该发电装置既耐弯折又易折叠且外观平整美观。
本实用新型旨在保护一种导线及包含其的发电装置,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线,通过设置柔性基材层,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镀锡导带硬度硬,耐弯折次数较少,多次反复弯折易断裂的技术问题,在提高导线耐弯折性能的同时使得导线具有单面绝缘性能,使得使用该导线的发电装置寿命提高,且制备工艺简单。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线,通过改进结构,使得整体厚度变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编织导线用于折叠太阳能发电装置时,弯折易反弹以及表面凸起影响美观的技术问题,使得使用该导线的发电装置既耐弯折又易折叠且外观平整美观。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电装置,通过采用具有柔性的导线,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镀锡导带反复弯折易断裂的技术问题,使得该发电装置耐弯折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发电装置的寿命;由于该导线还具有单面绝缘性能,用其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镀锡导带和编织导线进行太阳能电池之间的串联或并联以及电极引出,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在制备过程中需粘贴绝缘胶带进行绝缘,导致工艺步骤复杂,增加制造成本的技术问题,简化了发电装置的制备工艺步骤,节约了人力和物力,降低了制造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0)

1.一种导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基材层(11)和导电层(13);所述导电层(13)设置在所述柔性基材层(11)上;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材层(11)和导电层(13)之间的第一粘接层(12),用于将所述导电层(13)固定到所述柔性基材层(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1)为扁平的长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1)的厚度范围为0.1-0.4mm;和/或
所述导线(1)的宽度范围为2-6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基材层(11)为柔性高分子材料。
5.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线(1),还包括电池组(2),所述电池组(2)之间和/或所述电池组(2)与外接设备之间通过所述导线(1)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2)包括至少一个太阳能电池(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板(3),所述电池组(2)设置于所述基板(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3)为多块,多块所述基板(3)呈阵列分布,且设置为可折叠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块所述基板(3)上的所述电池组(2)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太阳能电池(21),所述太阳能电池(21)的相同极性的电极排布在所述基板(3)的同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两块所述基板(3)上同一端的所述太阳能电池(21)的极性相反。
CN201820791120.1U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导线及包含其的发电装置 Active CN208889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91120.1U CN208889679U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导线及包含其的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91120.1U CN208889679U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导线及包含其的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9679U true CN208889679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05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91120.1U Active CN208889679U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导线及包含其的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89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4037B (zh) 蓄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024174B2 (en) Solar cell module
CN102024976B (zh) 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的电连接结构
CN207624723U (zh) 带有柔性导电条带的叠瓦式太阳能光伏组件
CN113851550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10692545U (zh) 一种无主栅光伏组件
CN110556443A (zh) 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互联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7250574U (zh) 电池及移动终端
CN218414596U (zh) 一种背接触电池及光伏组件
CN113097325A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JP2021528835A (ja) 太陽電池アレイ及び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
CN203325938U (zh) 适用于交错背接触ibc太阳能电池片封装的柔性导电背板
KR20170124302A (ko) 플렉서블 이차 전지
CN208889679U (zh) 一种导线及包含其的发电装置
CN209029393U (zh) 一种可印刷柔性太阳能电池
CN215418199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以及包含太阳能电池串的光伏组件
CN206628509U (zh) 一种电池保护板、锂电池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13093208U (zh) 一种mwt太阳电池背面电极结构和电池组件
CN213459761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112186059B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935918A (zh) 一种双极性电池
CN2842758Y (zh) 锂离子电池之电池芯的叠片结构
CN106653879B (zh) 一种多并联低开压薄膜电池组件
CN210073869U (zh) 一种基于密集互联技术的光伏电池组件及电池片
CN207938685U (zh) 连接结构、集流板及电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1400 Beijing city Huairou area yangsongzhen Fengxiang East Street, No. 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ANERGY OP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Beijing city Huairou area yangsongzhen Fengxiang East Street, No. 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15

Address after: Room B030, office card, maker space, youth hom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base, unit 1004, No. 182, science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Hanp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Beijing city Huairou area yangsongzhen Fengxiang East Street, No. 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NERGY OP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1

Address after: No.38, Paradise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Lingf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office card position B030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base of youth home, unit 1004, 182 science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Hanpu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2

Address after: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ongjun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8, Paradise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Lingf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9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