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6920U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86920U
CN208886920U CN201821567298.4U CN201821567298U CN208886920U CN 208886920 U CN208886920 U CN 208886920U CN 201821567298 U CN201821567298 U CN 201821567298U CN 208886920 U CN208886920 U CN 2088869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cross flow
exchange department
flow fan
fac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672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塚启右
高石静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869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869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机,包括:在铅垂方向上纵长的外装壳体;第一横流风扇和第二横流风扇,它们被配置在所述外装壳体内的左右两侧部,以旋转轴方向作为铅垂方向;纵长的第一室内吹出口和第二室内吹出口,它们以与所述第一横流风扇和第二横流风扇的吹出侧连通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外装壳体的左右两侧部;室内热交换器,其具有第一热交换部和第二热交换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和第二热交换部被配置在所述外装壳体内的、所述第一横流风扇和所述第二横流风扇的吸入侧;室内吸入口,其以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的吸入侧连通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外装壳体;和控制装置,其能够对所述第一横流风扇和所述第二横流风扇分别地进行风量控制。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空调机若为纵长,则具有设置面积较小即可的方便性,此外,当空调机为纵长时,具有作为家具的存在感及高级感,在一部分地区特别地有喜好的倾向。专利文献1所述的分体型空调机的落地型室内机是其中一例。
上述以往的空调机具有在铅垂方向上纵长的外装壳体,在该外装壳体的背面具有室内吸入口,并且在室内吸入口的内侧具备室内热交换器。此外,以往的空调机在外装壳体内的两侧方部具有作为室内循环用风扇的横流风扇。该横流风扇被配置成,旋转轴为铅垂方向,以适合于在铅垂方向上纵长的外装壳体。此外,以往的空调机在外装壳体的前表面的左右侧方部具有室内吹出口。
这样构成的以往的空调机构成为,通过横流风扇旋转,从而从背面的室内吸入口吸入室内空气,利用室内热交换器对该室内空气进行空气调和,将空气调和后的空气从左右的室内吹出口吹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第2013-105190号公报
然而,上述以往的空调机无法对左右的横流风扇分别地进行运转控制。因此,无法对左右吹出口的空调能力左右分别地进行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能够对左右吹出口的空调能力分别地进行调整。
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具备:在铅垂方向上纵长的外装壳体;第一横流风扇和第二横流风扇,它们被配置在所述外装壳体内的左右两侧部,以旋转轴方向作为铅垂方向;纵长的第一室内吹出口和第二室内吹出口,它们以与所述第一横流风扇和第二横流风扇的吹出侧连通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外装壳体的左右两侧部;室内热交换器,其具有第一热交换部和第二热交换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和第二热交换部被配置在所述外装壳体内的、所述第一横流风扇和所述第二横流风扇的吸入侧;室内吸入口,其以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的吸入侧连通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外装壳体;和控制装置,其能够对所述第一横流风扇和所述第二横流风扇分别地进行风量控制。
这里,“空调机”包括分体型空调机中的室内机和被设置于室内的一体型的空调机。
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空调机,通过对第一横流风扇和第二横流风扇分别地进行风量控制,从而能够对左右吹出口的空调能力分别地进行控制。
根据第二方面的空调机,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形成为,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作为制冷剂回路而形成独立的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并联连接成,由分别针对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设置的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进行制冷剂控制。
根据该空调机,当对左右方向上的吹出风量分别地进行调整时,随之,流通至第一热交换部和第二热交换部的制冷剂量分别地被调节,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对左右吹出口的空调能力分别地进行控制。
根据第三方面的空调机,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形成为,分别由被上下分割成两部分的两个热交换器在上下方向上串联连接而形成,并且在制冷循环时制冷剂从下方的热交换器的下部流入,从上方的热交换器的上方流出,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由下方的膨胀阀和上方的膨胀阀构成,所述下方的膨胀阀被配置于制冷循环时的所述下方的热交换器的入口侧配管,所述上方的膨胀阀被配置于将上下的热交换器之间连接起来的配管,并且,所述第一横流风扇和所述第二横流风扇由两个独立的横流风扇构成,所述两个独立的横流风扇以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对应的方式被上下分割开。
根据该空调机,第一热交换部和第二热交换部能够利用被配置于下方的热交换器的入口侧配管的膨胀阀和被配置于将上下热交换器之间连接起来的配管的膨胀阀的作用降低上方的热交换器的蒸发温度,并提高下方的热交换器的蒸发温度。因此,能够提高从下方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以缓和室内居住者的脚下的过冷。
根据第四方面的空调机,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以围绕所述第一横流风扇的叶轮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状,所述第二热交换部以围绕所述第二横流风扇的叶轮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状。
这里,弯曲状是指,从上方观察,室内热交换器以围绕横流风扇的叶轮的方式弯曲的形状,例如,包括弯曲成大致V字状、弯曲成与叶轮同心圆状等。
根据该空调机,由于第一热交换部和第二热交换部与横流风扇的距离被均一化,因此,第一热交换部和第二热交换部的哪个部分处的风速均被均一化。由此,能够提高室内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
根据第五方面的空调机,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形成为,从上方观察,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形成V字型。
根据该空调机,能够改善风速分布并使室内热交换器一体化。
根据第六方面的空调机,所述室内吸入口形成为,从所述外装壳体的前表面吸入室内空气。
根据该空调机,由于是前表面吸入,因此,能够紧密贴合于壁面进行安装。因此,将空调机固定于壁面的地震对策容易。此外,由于背面未形成间隙,因此,外观好。并且,能够减少背面的死区。
根据第七方面的空调机,所述外装壳体在背面具有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向前方凹陷的凹部,所述室内吸入口形成为,从该凹部吸入室内空气。
根据该空调机,虽然是背面吸入,但能够紧密贴合于壁面进行安装。因此,将空调机固定于壁面的地震对策容易。此外,由于背面未形成间隙,因此,外观好。并且,能够减少背面的死区。
根据第八方面的空调机,所述外装壳体形成为,所述室内吸入口被设置在所述外装壳体的侧面后方,在所述外装壳体的背板的内侧设置有空气通路部,该空气通路部用于将从所述室内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向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引导。
根据该空调机,虽然是背面吸入,但能够紧密贴合于壁面进行安装。因此,将空调机固定于壁面的地震对策容易。此外,由于背面未形成间隙,因此,外观好。
根据第九方面的空调机,所述外装壳体具有:第一面部和第二面部,从铅垂方向的上方观察,所述第一面部和第二面部沿着形成室内的角部的壁面;第三面部和第四面部,它们以所述第一面部和所述第二面部的靠角部相反侧的末端部为起点而向与形成所述角部的壁面交叉的方向延伸;和第五面部,其将所述第三面部和所述第四面部的末端部连结起来,利用所述第三面部、所述第四面部和所述第五面部形成前表面,所述第一横流风扇和所述第二横流风扇被配置在所述第三面部和所述第四面部的内侧,所述第一室内吹出口和所述第二室内吹出口以与所述第一横流风扇和所述第二横流风扇的吹出侧连通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三面部和所述第四面部,所述室内吸入口形成于所述第五面部。
根据该空调机,由于能够使该空调机为角部设置型,因此,能够进一步节约设置面积。
根据第十方面的空调机,所述外装壳体还具有第六面部,所述第六面部以在所述外装壳体与所述壁面的角部之间形成三角空间的方式将所述第一面部与所述第二面部连结起来,所述室内吸入口被设置于所述第六面部。
根据该空调机,由于能够通过形成在外装壳体与壁面的角部之间的三角空间吸入室内空气,因此,能够使该空调机为可背面吸入的角部设置型。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空调机,能够对左右吹出口的空调能力分别地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一的空调机的兼作概略构成图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该空调机的主视图。
图3是该空调机的俯视剖视图,并且是示出与设置状态中的壁面的关系的图。
图4是该空调机的沿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该空调机的联络配管、电源等的服务口的配置的图。
图6是实施方式二的空调机的俯视剖视图,并且是示出设置状态中的空调机与壁面的关系的图。
图7是实施方式三的空调机的俯视剖视图,并且是示出设置状态中的空调机与壁面的关系的图。
图8是实施方式四的空调机的俯视剖视图,并且是示出设置状态中的空调机与壁面的关系的图。
图9是实施方式五的空调机的俯视剖视图,并且是示出设置状态中的空调机与壁面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该空调机的主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六的空调机的俯视剖视图,并且是示出设置状态中的空调机与壁面的角部的关系的图。
图12是实施方式七的空调机的俯视剖视图,并且是示出设置状态中的空调机与壁面的角部的关系的图。
图13是实施方式八的空调机的俯视剖视图,并且是示出设置状态中的空调机与壁面的角部的关系的图。
图14是实施方式九的空调机的兼作概略构成图的制冷剂回路图。
标号说明
1室外机;2落地型室内机;3控制装置;5壁面;11压缩机;12四路切换阀;13室外热交换器;14室外风扇;15液体侧联络配管;16气体侧联络配管;21外装壳体;22室内吸入口;22a第一室内吸入口;22b第二室内吸入口;23室内吹出口;23a第一室内吹出口;23b第二室内吹出口;24横流风扇;24a第一横流风扇;24b第二横流风扇;25室内热交换器;25a;第一热交换部;25b第二热交换部;26膨胀阀;26a第一膨胀阀;26b第二膨胀阀;27空气通路部;27a第一取入口;27b第二取入口;27c第三取入口;28连通路;61第一面部;61a末端部;62第二面部;62a末端部;63第三面部;64;第四面部;65;第五面部;66第六面部;71三角空间;211凹部;212:隔板;213服务口;241a上方的横流风扇;242a下方的横流风扇;241b上方的横流风扇;242b下方的横流风扇;251a上方的热交换器;252a下方的热交换器;251b上方的热交换器;252b下方的热交换器;261b上方的膨胀阀;262b下方的膨胀阀;261a上方的膨胀阀;262a下方的膨胀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进行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下面所示的示例,包括根据权利要求书所示、并与权利要求书同等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实施方式一)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一的空调机是热泵式分体型空调机,并且是作为本说明书中所说的落地型空调机的落地型室内机2与室外机1组合而成的空调机。此外,本空调机具备对室外机1和落地型室内机2的运转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3。
如图1所示,室外机1安装有压缩机11、四路切换阀12、室外热交换器13和室外风扇14。室外热交换器13构成为,在制冷时从上方提供制冷剂、从下方导出制冷剂。并且,室外机1与落地型室内机2借助于液体侧联络配管15和气体侧联络配管16而被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落地型室内机2具备在铅垂方向上纵长的外装壳体21。落地型室内机2以能够紧密贴合于壁面5进行安装的方式形成为前表面吸入式。另外,图3中的实线箭头表示室内空气的流动方向。
如图3所示,外装壳体21的从上方观察的俯视截面是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横长四边形状,其形成为,在前表面中央部以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左右对称地呈V字型的凹部211。并且,如图2和图3所示,在形成该V字型的凹部211的左右倾斜面上分别形成有在铅垂方向上纵长的室内吸入口。在对室内吸入口分别地称呼时,将从正面观察左侧的部分称为第一室内吸入口22a,将右侧的部分称为第二室内吸入口22b。另外,在简单称为室内吸入口22时,是不区别第一室内吸入口22a和第二室内吸入口22b而进行总称。在室内吸入口22形成有吸入格栅。
此外,外装壳体21具有前表面和背面的左右角部分别被切割成大致平面状而成的形状。并且,在前表面的左右角部的被切割而成的平面状部分别形成有在铅垂方向上纵长的室内吹出口。在对室内吹出口分别地称呼时,将从正面观察左侧的部分称为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将右侧的部分称为第二室内吸出口23b。另外,在简单称为室内吹出口23时,是不特别区别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和第二室内吹出口23b时使用。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和第二室内吹出口23b具备以铅垂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风向板,形成为通过对该风向板进行调节而能够将吹出空气的吹出方向在左右方向上进行调整。
此外,如图3和图5所示,外装壳体21在背面角部的被切割而成的平面状部的下方部,在该实施方式中右侧的下方部形成有引出液体侧联络配管15、气体侧联络配管16和电源线缆的服务口213。
此外,如图1所示,落地型室内机2在外装壳体21内具备:作为室内空气循环用送风机的横流风扇24;室内热交换器25;和膨胀阀26,其对向室内热交换器25流通的制冷剂进行控制。膨胀阀26是电动膨胀阀。
落地型室内机2构成为,能够对从第一室内吸入口22a和第二室内吸入口22b吸入的室内空气分别地进行冷却除湿、加热等空气调和,并能够将进行了空气调和的室内空气从左右的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和第二室内吹出口23b分别地吹出。
为此,横流风扇24由被配置在第一室内吹出口23a的内侧的第一横流风扇24a和被配置在第二室内吹出口23b的内侧的第二横流风扇24b构成。即,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和第二室内吹出口23b被配置成与第一横流风扇24a和第二横流风扇24b的吹出侧直接连通。此外,如图4所示,该第一横流风扇24a和第二横流风扇24b具有与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和第二室内吹出口23b的铅垂方向上的长度同等的旋转轴方向长度,并且以旋转轴作为铅垂方向而被装入。
此外,室内热交换器25分别被设置在第一横流风扇24a和第二横流风扇24b的吸入侧,以便对从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和第二室内吹出口23b吸入的室内空气分别地进行冷却除湿或加热。即,室内热交换器25由被配置在第一横流风扇24a的吸入侧的第一热交换部25a和被配置在第二横流风扇24b的吸入侧的第二热交换部25b构成。另外,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在制冷剂回路中被并联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形成为如下形状: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时,将第一横流风扇24a和第二横流风扇24b的叶轮分别地围绕起来。该形状也可以是比图3中图示的形状更接近圆弧的形状。并且,在第一热交换部25a与第二热交换部25b之间设置有将外装壳体21内左右分割的隔板212。隔板212形成为从V字型的凹部211的末端部朝向背面延伸。另外,该隔板212具有防止由第一横流风扇24a和第二横流风扇24b形成的空气流的干涉的意义,但不是一定需要的,也可以省略。
如图1所示,膨胀阀26由与第一热交换部25a的液体侧联络配管连接的第一膨胀阀26a和与第二热交换部25b的液体侧联络配管连接的第二膨胀阀26b构成。第一膨胀阀26a和第二膨胀阀26b进行以往公知的一般的制冷剂控制,在制冷运转时进行开度调整以使得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的出口侧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恒定,在制热运转时进行开度调整以使得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的出口侧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恒定。
下面,参照图1中的制冷剂回路图对本空调机的动作进行说明。
本空调机的控制装置3根据来自遥控器等操作部(未图示)的操作指令进行动作,压缩机11、四路切换阀12、室外风扇14、横流风扇24和膨胀阀26等被控制装置3控制而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
在制冷运转时,四路切换阀12被切换成实线的连接状态,制冷剂如实线箭头所示流通。即,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从四路切换阀12流向室外热交换器13,冷凝液化后经液体侧联络配管15而进入到落地型室内机2中。进入到落地型室内机2中的制冷剂被分支成从第一膨胀阀26a流向第一热交换部25a的回路和从第二膨胀阀26b流向第二热交换部25b的回路且并列流动。制冷剂在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中蒸发气化,然后汇合,经气体侧联络配管16而回到室外机1中。回到室外机1中的制冷剂从四路切换阀12回到压缩机11。
借助于这样构成的制冷剂回路,室外热交换器13作为冷凝器而作用,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作为蒸发器而作用,因此,室内空气被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冷却、除湿。进而,被冷却、除湿的室内空气在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和第二室内吹出口23b处借助于风向板进行风向调整,并在左右方向上作为冷风而被吹出。
本空调机能够在该制冷运转时根据来自操作部(未图示)的操作指令对第一横流风扇24a和第二横流风扇24b的转速分别地进行控制以对从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和第二室内吹出口23b吹出的风量分别地进行控制。此外,在本落地型室内机2中,当这样地吹出风量被分别地控制时,第一膨胀阀26a和第二膨胀阀26b控制着第一热交换部25a出口侧和第二热交换部25b出口侧的制冷剂分别成为恒定的过热度,因此,被分支到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的制冷剂量被自动地控制。例如,当增大横流风扇24的转速时,室内热交换器25中的热交换量增大,向使制冷剂量增大的方向作用。因此,通过对第一横流风扇24a和第二横流风扇24b的转速分别地进行控制以对从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和第二室内吹出口23b吹出的风量分别地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对左右吹出口的制冷能力分别地进行控制。
接着,在制热运转时,四路切换阀12被切换成虚线的连接状态,制冷剂如虚线箭头所示向相反循环流通。制冷剂的流动顺序是与制冷运转时相反的流动。即,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从四路切换阀12经气体侧联络配管16而进入到落地型室内机2中。进入到落地型室内机2中的制冷剂被分支成从第一热交换部25a流向第一膨胀阀26a的回路和从第二热交换部25b流向第二膨胀阀26b的回路且并列流动而冷凝液化,然后汇合,经液体侧联络配管15而回到室外机1中。回到室外机1中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蒸发气化,从四路切换阀12回到压缩机11。
借助于这样构成的制冷剂回路,室外热交换器13作为蒸发器而作用,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作为冷凝器而作用,因此,室内空气被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加热。进而,被加热的室内空气在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和第二室内吹出口23b处借助于风向板进行风向调整,并在左右方向上作为暖风而被吹出。
本落地型室内机2在该制热运转时也能够与制冷运转时同样地根据来自操作部(未图示)的操作指令对第一横流风扇24a和第二横流风扇24b的转速分别地进行控制以对从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和第二室内吹出口23b吹出的风量分别地进行控制。此外,在本落地型室内机2中,当这样地吹出风量被分别地控制时,第一膨胀阀26a和第二膨胀阀26b控制着第一热交换部25a出口侧和第二热交换部25b出口侧的制冷剂分别成为恒定的过冷却度,因此,被分支到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的制冷剂量被自动地控制。例如,当增大横流风扇24的转速时,室内热交换器25中的热交换量增大,向使制冷剂量增大的方向作用。因此,通过对第一横流风扇24a和第二横流风扇24b的转速分别地进行控制以对从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和第二室内吹出口23b吹出的风量分别地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对左右吹出口的制热能力分别地进行控制。
此外,在上述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的室内空气的流通路中,由于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形成为将第一横流风扇24a和第二横流风扇24b围绕起来的形状,因此,室内热交换器25与横流风扇24的叶轮的距离被均一化。由此,与室内热交换器25是平面的情况比较,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的哪个部分处的风速均被均一化,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的热交换能力得以提高。
(效果)
由于本实施方式一的落地型室内机2如上构成,因此,能够起到如下的效果。
(1)通过对第一横流风扇24a和第二横流风扇24b分别地进行风量控制,从而能够对左右吹出口的空调能力分别地进行控制。
(2)当对左右方向上的吹出风量分别地进行调整时,随之,向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流通的制冷剂量分别地被调节,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对左右吹出口的空调能力分别地进行控制。
(3)室内吸入口22被设置在外装壳体21的前表面,由于是前表面吸入,因此,能够实现可紧密贴合于壁面5进行安装的左右吹出式落地型室内机2。因此,与以往的室内机比较,本落地型室内机2的固定于壁面5的地震对策容易。并且,由于在背面未形成间隙,因此,外观好。此外,能够减少背面的死区。
(4)由于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分别以围绕第一横流风扇24a和第二横流风扇24b的叶轮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状,因此,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的风速分布被均一化,热交换能力提高。
(实施方式二)
下面,参照图6对实施方式二进行说明。图6相当于实施方式一中的图3。
另外,为了简化实施方式二的说明,对与实施方式一对应的部分标注与实施方式一同样的标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实施方式二的落地型室内机2对实施方式一中的室内热交换器25进行了变更。
在实施方式一中,室内热交换器25由左右配置的两个弯曲状的热交换器、即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构成。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二中,室内热交换器25为从上方观察结构上形成为大致V字型的一体型,将该V字型的左侧部分作为第一热交换部25a,将右侧部分作为第二热交换部25b。并且,相对于第一室内吸入口22a大致并行地配置第一热交换部25a,相对于第二室内吸入口22b大致并行地配置第二热交换部25b。另外,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形成为,在制冷剂回路上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地形成独立的热交换器。
此外,随着该变更,隔板212被变更。隔板212从V字型的凹部211的末端部朝向背面延伸,但由于在中途与室内热交换器25交叉,因此,隔着室内热交换器25的V字型的弯折部而被前后分割成两部分。
由于实施方式二的落地型室内机2这样构成,因此,除了起到上述实施方式一中的(1)~(3)的效果以外,还能够起到下面的效果。
(5)由于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形成为从上方观察呈V字型,因此,改善了风量分布并实现了热交换器的一体化。
(实施方式三)
下面,参照图7对实施方式三进行说明。图7相当于实施方式一中的图3。
另外,为了简化实施方式三的说明,对与实施方式一对应的部分标注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标号,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实施方式三的落地型室内机2将实施方式一中的前表面吸入变更为背面吸入型。
因此,在实施方式三的落地型室内机2中,将实施方式一中的形成V字型的凹部211形成在外装壳体21的背面侧,并且在形成凹部211的左右倾斜面形成有第一室内吸入口22a和第二室内吸入口22b。凹部211、第一室内吸入口22a和第二室内吸入口22b形成为与实施方式一的情况同样的形状和大小。
此外,随着该变更,隔板212形成为,从V字型的凹部211的末端部朝向前表面延伸。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三的情况下,室内空气经被设置于背面的V字型的凹部211而从第一室内吸入口22a和第二室内吸入口22b被吸入到机内。
由于实施方式三的落地型室内机2这样构成,因此,除了起到上述实施方式一中的(1)、(2)、(4)的效果以外,还能够起到下面的效果。
(6)虽然是背面吸入,但可实现能够紧密贴合于壁面5进行安装的左右吹出式落地型室内机2。因此,与以往的结构比较,本落地型室内机2的固定于壁面5的地震对策容易,此外,由于背面未形成间隙,因此,外观好。并且,能够减少背面的死区。
(实施方式四)
下面,参照图8对实施方式四进行说明。图8相当于实施方式三中的图7。
另外,为了简化实施方式四的说明,对与实施方式三对应的部分标注与实施方式三相同的标号,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实施方式四的落地型室内机2将实施方式三中的室内热交换器25进行了变更。
在实施方式三中,室内热交换器25由左右配置的两个弯曲状的热交换器、即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构成。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四中,室内热交换器25为从上方观察结构上形成为大致V字型的一体型,将该V字型的左侧部分作为第一热交换部25a,将右侧部分作为第二热交换部25b。并且,相对于第一室内吸入口22a大致并行地配置第一热交换部25a,相对于第二室内吸入口22b大致并行地配置第二热交换部25b。另外,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形成为,在制冷剂回路上与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三同样地形成独立的热交换器。
此外,随着该变更,隔板212被变更。隔板212从V字型的凹部211的末端部朝向前表面延伸,但由于在中途与室内热交换器25交叉,因此,隔着室内热交换器25的V字型的弯折部而被前后分割成两部分。
由于实施方式四的落地型室内机2这样构成,因此,相当于在实施方式一中将与实施方式二相关的变更和与实施方式三相关的变更加起来。因此,该实施方式四的落地型室内机2能够起到所述(1)、(2)、(5)和(6)的效果。
(实施方式五)
下面,参照图9和图10对实施方式五进行说明。图9是相当于实施方式四中的图8的俯视剖视图,图10是相当于实施方式一中的图2的主视图。另外,为了简化实施方式五的说明,对与实施方式四对应的部分标注与实施方式四相同的标号,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实施方式五的落地型室内机2将实施方式四中的室内空气的吸入路径进行了变更。
在实施方式四中,在落地型室内机2的背面形成V字型的凹部211,经由形成在该V字型的凹部211与背面侧的壁面5之间的开口部而从第一室内吸入口22a和第二室内吸入口22b将室内空气吸入到机内,所述第一室内吸入口22a和第二室内吸入口22b形成在形成V字型的凹部211的倾斜面上。在该情况下,存在这样的问题:很难增大形成在V字型的凹部211与背面侧的壁面5之间的开口部的面积。
因此,在实施方式五中,为了应对该问题,在位于比V字型的凹部211靠背面侧的部分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与V字型的凹部211的凹部连通的空气通路部27。即,空气通路部27被设置在外装壳体21的背板的内侧。空气通路部27形成为扩展到外装壳体21的背面的内侧整体。在空气通路部27的左右的侧面(外装壳体21的侧面后方)形成有将室内空气取入的第一取入口27a和第二取入口27b。此外,在外装壳体21的前表面下方形成有第三取入口27c(参照图10),使得空气通路部27的下方部经形成于外装壳体21的底部的连通路28而从前表面取入室内空气。图9中的实线箭头和虚线箭头表示空气流。另外,形成于V字型的凹部211与背面侧的壁面5之间的上方的开口部既可以形成为被形成外装壳体21的顶面的外板覆盖,也可以与实施方式四的情况同样地保持向上方开口的状态。
由于实施方式五的落地型室内机2这样构成,因此,能够起到与实施方式四同样的效果、即上述(1)、(2)、(5)和(6)的效果,并且还能够起到下面的效果。
(7)由于与形成于外装壳体21的左右侧面的背面侧的第一取入口27a和第二取入口27b、还有形成于外装壳体21的前表面下方的第三取入口27c连通的空气连通路27形成在外装壳体21的背面的整个宽度上,因此,来自室内的左右方向的室内空气的吸入流良好。由此,实施方式五的落地型室内机2能够从第一室内吸入口22a和第二室内吸入口22b将室内空气充分地取入到机内,并且从左右方向侧也能够将室内空气取入到机内,因此,左右吹出侧的室内循环气流良好,对左右吹出口的空调更容易分别地进行控制。
(实施方式六)
下面,参照图11对实施方式六进行说明。图11相当于实施方式一中的图3。
另外,为了简化实施方式六的说明,对与实施方式一对应的部分标注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标号,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实施方式六的落地型室内机2是将紧密接触地设置于平面状的壁面5上的实施方式一中的落地型室内机2变更成了紧密接触地设置于壁面5的角部的类型。
实施方式一中的落地型室内机2形成为紧密接触地设置于平面状的壁面5上的类型,并且从上方观察的俯视截面形成为横长的大致四边形。相对于此,实施方式六中的落地型室内机2形成为,从上方观察的俯视截面紧密接触地设置于壁面5的角部,并且,从左右方向吸入室内空气。
因此,外装壳体21形成有:第一面部61和第二面部62,从铅垂方向的上方观察,所述第一面部61和第二面部62沿着形成室内的角部的壁面5;以及第三面部63和第四面部64,它们以第一面部61和第二面部62的靠角部相反侧的末端部61a、62a为起点而向与形成角部的壁面5交叉的方向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面部63和第四面部64相对于形成角部的壁面5而形成为直角。此外,外装壳体21具有第五面部65,所述第五面部65将第三面部63与第四面部64的末端部连结起来,形成室内吹出口23的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和第二室内吹出口23b形成于第三面部63和第四面部64。此外,室内吸入口22形成在第五面部65的水平方向中央部。在本落地型室内机2中,第一面部61和第二面部62相当于实施方式一中的背面,第三面部63、第四面部64和第五面部65相当于本实施方式一中的前表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吸入口22由一个构成、未被分割成两个。此外,在外装壳体21内,未设置将外装壳体21内沿左右方向分割成两部分的隔板。因此,通过第一横流风扇24a和第二横流风扇24b的驱动而从室内吸入口22吸入的室内空气成为分支成经由第一热交换部25a而从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向室内吹出的空气流和经由第二热交换部25b而从第二室内吹出口23b向室内吹出的空气流的室内空气循环气流。
由于实施方式六的落地型室内机2这样构成,因此,除了起到实施方式一中的(1)~(4)的效果以外,还起到下面的效果。
(8)由于能够使落地型室内机2为角部设置型,因此,能够进一步节约设置面积。
(实施方式七)
下面,参照图12对实施方式七进行说明。图12相当于实施方式六中的图11。
另外,为了简化实施方式七的说明,对与实施方式六对应的部分标注与实施方式六相同的标号,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实施方式七的落地型室内机2将实施方式六中的前表面吸入变更成了背面吸入型。
为此,实施方式七中的落地型室内机2切去了实施方式六中的外装壳体21的与壁面5的角部对置的部分。即,实施方式七中的落地型室内机2还设置有第六面部66,所述第六面部66将第一面部61与第二面部62连结起来,以在壁面5的角部侧在外装壳体21与壁面5的角部之间形成三角空间71。并且,在该第六面部66设置有室内吸入口22。
由于实施方式七的落地型室内机2这样构成,因此,除了起到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六中的(1)、(2)、(4)和(8)的效果以外,还起到下面的效果。
(9)由于能够通过形成在外装壳体21与壁面5的角部之间的三角空间71吸入室内空气,因此,可实现能够背面吸入的角部设置型的落地型室内机2。
(实施方式八)
下面,参照图13对实施方式八进行说明。图13相当于实施方式六中的图11。
另外,为了简化实施方式八的说明,对与实施方式六对应的部分标注与实施方式六相同的标号,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六中,室内热交换器25由左右配置的两个弯曲状的热交换器、即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构成。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八中,室内热交换器25为从上方观察结构上形成为大致V字型的一体型,从该V字型的前面观察,将左侧部分作为第一热交换部25a,将右侧部分作为第二热交换部25b。并且,将大致V字型构成为,室内热交换器25的打开的部分与室内吸入口22面对。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室内吸入口22也处于在第一热交换部25a侧的空气流和第二热交换部25b侧的空气流中被共用的关系。另外,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形成为,在制冷剂回路上与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六同样地形成独立的热交换器。
实施方式八中的落地型室内机2这样地形成为,从上方观察,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形成V字型,在该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二相同,起到与实施方式二中的上述(5)同样的效果。此外,由于实施方式八中的落地型室内机2是壁面5的角部设置型,因此,起到与实施方式六中的上述(8)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九)
下面,参照图14对实施方式九进行说明。图14相当于实施方式一中的图1。
另外,为了简化实施方式九的说明,对与实施方式一对应的部分标注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标号,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如图14所示,实施方式九中的落地型室内机2将实施方式一中的第一横流风扇24a、第二横流风扇24b、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形成分别上下分离并分别独立的形态。因此,第一横流风扇24a由上方的横流风扇241a和下方的横流风扇242a构成,第二横流风扇24b由上方的横流风扇241b和下方的横流风扇242b构成。此外,第一热交换部25a由上方的热交换器251a和下方的热交换器252a构成,第二热交换部25b由上方的热交换器251b和下方的热交换器252b构成。此外,与该结构一同地,第一膨胀阀26a和第二膨胀阀26b也分别由两个膨胀阀构成。即,第一膨胀阀26a由制冷运转时被配置在下方的热交换器252a的入口侧配管的下方的膨胀阀262a和被配置在将上方的热交换器251a和下方的热交换器252a连接起来的配管的上方的膨胀阀261a构成。同样地,第二膨胀阀26b由制冷运转时被配置在下方的热交换器252b的入口侧配管的下方的膨胀阀262b和被配置在将上方的热交换器251b和下方的热交换器252b连接起来的配管的上方的膨胀阀261b构成。
并且,在落地型室内机2中,通过下方的膨胀阀262a和上方的膨胀阀261a的开度调整、以及下方的膨胀阀262b和上方的膨胀阀261b的开度调整,使上下热交换器的温度些许不同。即,在制冷运转时使下方的热交换器252a、252b的蒸发温度稍高于上方的热交换器251a、251b的蒸发温度。进而,通过这样可提高从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和第二室内吹出口23b的下方吹出的冷气的温度。
另外,在制热运转时,使上方的膨胀阀261a和上方的膨胀阀261b全开,仅利用下方的膨胀阀262a和下方的膨胀阀262b进行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的制冷剂控制。
由于实施方式九的落地型室内机2这样构成,因此,除了起到实施方式一中的(1)~(4)的效果以外,还起到下面的效果。
(10)降低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中的上方的热交换器251a、251b中的蒸发温度,提高下方的热交换器252a、252b中的蒸发温度,由此,提高从下方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以缓和室内居住者的脚下的过冷。
(变形例)
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相关的说明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型室内机2可采取的方式的示例,不限于该方式。另外,也可以是将相互不矛盾的至少两个变形例组合起来的方式。
(1)关于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以分体型空调机中的落地型室内机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空调机也可以是装入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等的一体型的空调机。此外,空调机也可以是纵长的壁挂型空调机。
(2)关于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作为热泵式制冷制热机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制冷剂回路不为可逆循环式的制冷专用机。
(3)在实施方式一至实施方式八中,膨胀阀26由第一膨胀阀26a和第二膨胀阀26b构成,所述第一膨胀阀26a和第二膨胀阀26b被设置在将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并联连接的分支回路。但是,设置膨胀阀26的位置为分支前的主回路,由此,膨胀阀26由一个构成。并且,还能够利用该一个膨胀阀26控制从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出来而汇合后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或过冷却度。
(4)在实施方式二、实施方式四、实施方式五和实施方式八中,也可以将V字型的室内热交换器25形成为在制冷剂回路上也为一个热交换器。在该情况下,由于室内热交换器25作为一个热交换器而起作用,因此,膨胀阀26也当然为一个。
(5)实施方式一至实施方式五中的落地型室内机2具有隔板212,但即使删除该隔板212也能够使室内空气在左右方向上循环。
(6)在实施方式一至实施方式五中的落地型室内机2中,将前面角部切割为平面状,在该平面状部设置有第一室内吹出口23a、第二室内吹出口23b,但也可以这样:使该角部为具有圆度的曲面,在该曲面设置第一室内吹出口23a、第二室内吹出口23b。
(7)在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二中的落地型室内机2中,在前表面设置V字型的凹部211,在形成该V字型的凹部211的左右倾斜面上设置有第一室内吹出口23a、第二室内吹出口23b,但该前表面也可以是不形成凹部211的平坦的平面。即,在该情况下,与实施方式六或实施方式八的情况同样地,在平坦的前表面中央设置室内吸入口22即可。此外,在该情况下,室内吸入口22可以不分成两个而为一个,能够将左右空气循环流作为共用的吸入口。
(8)在实施方式五中,也可以这样:设置有第一室内吸入口22a、第二室内吸入口22b的V字型的凹部211的部分为平面状,在该平板状部设置室内吸入口22。也可以这样:该情况下的室内吸入口22为一个,作为左右空气循环流共用的吸入口。

Claims (10)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具备:
在铅垂方向上纵长的外装壳体(21);
第一横流风扇(24a)和第二横流风扇(24b),它们被配置在所述外装壳体(21)内的左右两侧部,以旋转轴方向作为铅垂方向;
纵长的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和第二室内吹出口(23b),它们以与所述第一横流风扇(24a)和所述第二横流风扇(24b)的吹出侧连通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外装壳体(21)的左右两侧部;
室内热交换器(25),其具有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5a)和第二热交换部(25b)被配置在所述外装壳体(21)内的、所述第一横流风扇(24a)和所述第二横流风扇(24b)的吸入侧;
室内吸入口(22),其以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5a)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5b)的吸入侧连通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外装壳体(21);和
控制装置(3),其能够对所述第一横流风扇(24a)和所述第二横流风扇(24b)分别地进行风量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5)形成为,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5a)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5b)作为制冷剂回路而形成独立的热交换器,
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5a)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5b)并联连接成,由分别针对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5a)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5b)设置的第一膨胀阀(26a)和第二膨胀阀(26b)进行制冷剂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5a)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5b)形成为,分别由被上下分割成两部分的两个热交换器(251a、252a、251b、252b)在上下方向上串联连接而形成,并且在制冷循环时制冷剂从下方的热交换器(252a、252b)的下部流入,从上方的热交换器(251a、251b)的上方流出,
所述第一膨胀阀(26a)和所述第二膨胀阀(26b)由下方的膨胀阀(262a、262b)和上方的膨胀阀(261a、261b)构成,所述下方的膨胀阀(262a、262b)被配置于制冷循环时的所述下方的热交换器(252a、252b)的入口侧配管,所述上方的膨胀阀(261a、261b)被配置于将上下的热交换器之间连接起来的配管,
并且,所述第一横流风扇(24a)和所述第二横流风扇(24b)由两个独立的横流风扇(241a、242a、241b、242b)构成,所述两个独立的横流风扇(241a、242a、241b、242b)以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5a)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5b)对应的方式被上下分割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5a)以围绕所述第一横流风扇(24a)的叶轮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状,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5b)以围绕所述第二横流风扇(24b)的叶轮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5)形成为,从上方观察,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5a)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5b)形成V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吸入口(22)形成为,从所述外装壳体(21)的前表面吸入室内空气。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壳体(21)在背面具有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向前方凹陷的凹部(211),
所述室内吸入口(22)形成为,从该凹部(211)吸入室内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壳体(21)形成为,在所述外装壳体(21)的侧面后方设置有取入口(27a、27b),在所述外装壳体(21)的背板的内侧设置有空气通路部(27),该空气通路部(27)用于将从所述取入口(27a、27b)取入的室内空气经所述室内吸入口(22)向所述第一热交换部(25a)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25b)引导。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壳体(21)具有:第一面部(61)和第二面部(62),从铅垂方向的上方观察,所述第一面部(61)和第二面部(62)沿着形成室内的角部的壁面(5);第三面部(63)和第四面部(64),它们以所述第一面部(61)和所述第二面部(62)的靠角部相反侧的末端部(61a、62a)为起点而向与形成所述角部的壁面(5)交叉的方向延伸;和第五面部(65),其将所述第三面部(63)和所述第四面部(64)的末端部连结起来,利用所述第三面部(63)、所述第四面部(64)和所述第五面部(65)形成前表面,
所述第一横流风扇(24a)和所述第二横流风扇(24b)被配置在所述第三面部(63)和所述第四面部(64)的内侧,
所述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和所述第二室内吹出口(23b)以与所述第一横流风扇(24a)和所述第二横流风扇(24b)的吹出侧连通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三面部(63)和所述第四面部(64),
所述室内吸入口(22)形成于所述第五面部(65)。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壳体(21)具有:第一面部(61)和第二面部(62),从铅垂方向的上方观察,所述第一面部(61)和第二面部(62)沿着形成室内的角部的壁面(5);第三面部(63)和第四面部(64),它们以所述第一面部(61)和所述第二面部(62)的靠角部相反侧的末端部(61a、62a)为起点而向与形成所述角部的壁面(5)交叉的方向延伸;和第五面部(65),其将所述第三面部(63)和所述第四面部(64)的末端部连结起来,利用所述第三面部(63)、所述第四面部(64)和所述第五面部(65)形成前表面,
所述第一横流风扇(24a)和所述第二横流风扇(24b)被配置在所述第三面部(63)和所述第四面部(64)的内侧,
所述第一室内吹出口(23a)和所述第二室内吹出口(23b)以与所述第一横流风扇(24a)和所述第二横流风扇(24b)的吹出侧连通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三面部(63)和所述第四面部(64),
所述外装壳体(21)还具有第六面部(66),所述第六面部(66)以在所述外装壳体(21)与所述壁面(5)的角部之间形成三角空间(71)的方式将所述第一面部(61)与所述第二面部(62)连结起来,
所述室内吸入口(22)被设置于所述第六面部(66)。
CN201821567298.4U 2017-09-29 2018-09-25 空调机 Active CN20888692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9707A JP2019066066A (ja) 2017-09-29 2017-09-29 空気調和機
JP2017-189707 2017-09-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6920U true CN208886920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339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67298.4U Active CN208886920U (zh) 2017-09-29 2018-09-25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66066A (zh)
CN (1) CN2088869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7963A (zh) * 2021-09-10 2021-12-07 珠海市金品创业共享平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风区四管式空调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31651B2 (ja) * 2019-12-23 2022-03-0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7963A (zh) * 2021-09-10 2021-12-07 珠海市金品创业共享平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风区四管式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66066A (ja) 2019-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51150B2 (ja) 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2597646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KR102569298B1 (ko) 공기조화기
KR100851500B1 (ko) 전열교환기 내장형 공기조화기
KR20190042201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6482230A (zh) 一种混流空调
US11067298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06716024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207146545U (zh) 空调室内机
JP6893523B2 (ja) 室内機
KR20170043908A (ko) 공기 조화기
CN208886920U (zh) 空调机
CN108027151A (zh) 便携式空调器
KR20160016436A (ko) 공기조화기
JP2009085574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7208924A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JP4017483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0285490A (zh) 空调器
US11029058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05627437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7327920A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器
KR20150047371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6482231A (zh) 一种混流空调
CN205403088U (zh) 导风结构及空调器
CN21286997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