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4680U - 一种增渗预制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渗预制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84680U
CN208884680U CN201821467752.9U CN201821467752U CN208884680U CN 208884680 U CN208884680 U CN 208884680U CN 201821467752 U CN201821467752 U CN 201821467752U CN 208884680 U CN208884680 U CN 208884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atonosis
pipe
prefabricated component
water sucting
su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677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尝君
纪雄辉
贺爱国
柳赛花
吴家梅
官迪
陈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filed Critical Hun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146775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84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84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846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渗预制件,包括管壁为多孔透水结构的增渗管、设置于所述增渗管的顶端的环形格栅和设置于所述环形格栅顶部的顶盖;所述增渗管内设置有雨水净化层;所述增渗管内位于所述雨水净化层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件;所述顶盖与所述环形格栅顶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件通过连接杆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雨水净化层;所述连接杆可随所述顶盖的上下移动在所述增渗管管内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增渗预制件使用时,将增渗管插设于地面下,使环形格栅露出地面,便于雨水径流通过,并拦截枯枝落叶等大颗粒杂质,在暴雨天气时该增渗预制件能有效促进地表径流快速下渗到地底下,缓解城市内涝,并起到净化雨水径流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增渗预制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增渗预制件。
背景技术
城市内涝发生主要是由于短时间强降水、管道排水设施和雨水调蓄设施超负荷,导致低地势区域发生洪涝灾害,严重时造成市政设施破坏、交通瘫痪、生命安全受威胁。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国内外不少城市由于规划不到位、设施建设不科学,城市内涝现象频发,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海绵城市是为解决城市内涝、面源污染、城市水循环系统失衡等问题而提出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它主要是通过城市合理的规划建设,科学采用能够增强雨水“渗、滞、蓄、净、用、排”功能的设施(尤其是雨水收集管网和绿地系统),达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和雨洪安全管理的目的。
当前硬化地面如混凝土道路等排水多采用暗沟或暗管等地下排水系统,排水盖板、地漏、排水竖井等作为雨水径流进入地下排水系统的前端设施,对污染物的拦截效果不够理想,且易堵塞,清理困难。
城市绿地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城市小气候、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城市绿地系统开发多采用高地类型,即绿地系统高于路面,雨时下渗能力很差,且易水土流失。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倡导采用下沉式绿地系统,但由于原始地面植被层截留,以及表土多被踩踏压实,土壤板结孔隙度较小,对雨水下渗过程仍造成了不小的阻碍,无法实现地表雨水的快速下渗,导致暴雨时易积水,形成涝害。同时,城市绿地维护需耗费大量城市水资源,硬化地表和绿地土壤不易保存和滞留雨水资源,无形之中增加了城市供水系统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增渗预制件,更好地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以下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种增渗预制件,包括管壁为多孔透水结构的增渗管、设置于所述增渗管的顶端的环形格栅和设置于所述环形格栅顶部的顶盖;所述增渗管内设置有雨水净化层;所述增渗管内位于所述雨水净化层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件;所述顶盖与所述环形格栅顶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件通过连接杆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雨水净化层;所述支撑件可通过所述连接杆随所述顶盖的上下移动沿所述增渗管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具有透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增渗管管壁上孔的孔径为2-20mm。
进一步地,所述增渗预制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增渗管外壁的吸水部件,所述吸水部件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增渗管的底部,所述吸水部件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增渗管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部件具有若干透水孔且完全包覆于所述增渗管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部件包括第一吸水部件和第二吸水部件,所述第一吸水部件完全包裹于所述增渗管的外壁的上部,第二吸水部件为竖条带状且设置于所述增渗管的外壁的下部,所述第一吸水部件和所述第二吸水部件连接,所述第二吸水部件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增渗管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部件的材质为毡布、岩棉或海绵。
进一步地,所述增渗管、环形格栅和支撑件各自采用不锈钢材质、铜材质、铝材质、PE材质、PP材质或PVC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净化层包括透水外包装和包裹在所述外包装内的水净化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外包装为网兜、透水布或透水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增渗预制件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增渗预制件包括管壁为多孔透水结构的增渗管、设置于增渗管的顶端的环形格栅和设置于所述环形格栅顶部的顶盖,使用时,将增渗管插设于地面下,使环形格栅露出地面,便于雨水径流通过,并拦截枯枝落叶、大颗粒杂质或其它废弃垃圾物品等进入增渗管造成堵塞,在暴雨天气时该增渗预制件能有效促进地表径流快速下渗到地底下,缓解城市内涝,并且通过设置于增渗管的雨水净化层起到净化进入增渗管内的雨水径流的作用,具有突出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增渗预制件通过将顶盖和环形格栅顶部设计为可拆卸连接,并采用连接杆将位于雨水净化层底部的支撑件和顶盖连接起来,使连接杆可随顶盖的上下移动在增渗管管内上下移动,便于随时对雨水净化层进行更换处理和清理杂质污染物等。
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增渗预制件通过在增渗管外壁设置吸水部件,并且吸水部件的底端延伸至增渗管的底部,所述吸水部件的顶端延伸至增渗管的顶部,当该增渗预制件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时,该吸水部件可将地下深层土壤贮存的水分向上运移至干旱的表土层,为扎根于表土层的植被供给水分,达到无能耗补充绿地灌溉用水,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增渗预制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增渗预制件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增渗预制件应用于硬化地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增渗预制件的第一种结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增渗预制件的第二种结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增渗预制件的第二种结构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增渗预制件的第三种结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增渗预制件应用于绿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 硬化地表
20 地下排水集水系统
30 排水竖井
40 土壤
100 增渗管
200 环形格栅
300 顶盖
400 雨水净化层
500 支撑件
600 连接杆
700 吸水部件
710 第一吸水部件
720 第二吸水部件
730 第二吸水部件
800 横向吸水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增渗预制件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增渗预制件的首选实施例。但是,增渗预制件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增渗预制件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实施例1
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渗预制件,主要应用于硬化地表10如混凝土道路等排水,包括管壁为多孔透水结构的增渗管100、设置于增渗管100的顶端的环形格栅200和设置于环形格栅200顶部的顶盖300。
上述增渗管100可采用不锈钢材质、铜材质、铝材质、PE材质、PP材质或PVC材质等,增渗管100一般为圆柱状管体结构,增渗管100管壁上的孔一般为圆孔,孔径优选为2-20mm,当然也可以为方孔或细长条孔或菱形孔等,其内外径及管壁上的孔的形状和孔径可根据不同实际需要来预制。上述环形格栅200也采用不锈钢材质、铜材质、铝材质、PE材质、PP材质或PVC材质等。
顶盖300与环形格栅200顶部可拆卸连接,例如在顶盖300的底部设置正对环形格栅200的环形槽,通过将环形格栅200顶部插设于该环形槽中使顶盖300可以稳固地设置于环形格栅200顶部,上提顶盖300即可轻松将顶盖300与环形格栅200顶部分离。当然,本实施例并不限制顶盖300与环形格栅200顶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卡扣或螺旋连接等方式。
增渗管100内设置有雨水净化层400;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雨水净化层400包括透水外包装和包裹在外包装内的水净化颗粒;该透水外包装为网兜、透水布或透水膜;该水净化颗粒可为活性炭颗粒或纳米吸附颗粒等。当然,雨水净化层400还可为若干微生物附着填料球堆积而成的净化填料层。另外,雨水净化层400在增渗管100内的高度可根据需要设置。
增渗管100内位于所述雨水净化层400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件500;优选地,所述支撑件500具有若干透水孔。
支撑件500通过连接杆600与顶盖300连接,连接杆600穿过雨水净化层400;本实施例中,该连接杆600为一根连接支撑件500中部和顶盖300中部的圆柱,使支撑件500可通过连接杆600平稳随顶盖300的上下移动在增渗管100管内上下移动。
上述支撑件500可采用不锈钢材质、铜材质、铝材质、PE材质、PP材质或PVC材质等。该支撑件500可设计为若干透水孔的圆柱形活塞结构,外圈包裹橡胶圈,其外径略小于增渗管100的内径,既能较好起到过滤及隔挡杂质的作用,同时便于其带动雨水净化层400在增渗管100体内上下滑动。
该增渗预制件在硬化地表中使用时,将其增渗管100竖直固定在硬化地表10排水竖井30内,排水竖井30内壁与增渗管100管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环形格栅200露出排水竖井30外面,增渗管100的底端连接至地下排水集水系统。下雨时,地表径流汇聚至增渗预制件,地表径流中的杂质污染物经环形格栅200和增渗管100内的雨水净化层400层层拦截、净化后汇入地下排水集水系统20,一方面辅助加快地表径流下渗,还可以大大减轻地下排水集水系统20的清淤清洗压力,减小径流下渗后汇集终端的水净化处理负荷水平。另外,小颗粒污染物被增渗管100管壁及雨水净化层400所拦截,留在增渗管100内,并通过提起顶盖300带动支撑件500上提,将支撑件500上的雨水净化层400及残留在增渗管100内的小颗粒污染物取出,方便快速地进行清理清除污染物及更换雨水净化层400的净化颗粒;被净化后的径流快速排出至排水竖井30,最终汇入地下排水集水系统20。
实施例2
参阅图4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渗预制件,应用于绿地系统,包括管壁为多孔透水结构的增渗管100、设置于增渗管100的顶端的环形格栅200和设置于环形格栅200顶部的顶盖300。
上述增渗管100可采用不锈钢材质、铜材质、铝材质、PE材质、PP材质或PVC材质等,增渗管100一般为圆柱状管体结构,增渗管100管壁上的孔一般为圆孔,孔径优选为2-20mm,当然也可以为方孔或细长条孔或菱形孔等,其内外径及管壁上的孔的形状和孔径可根据不同实际需要来预制。上述环形格栅200也采用不锈钢材质、铜材质、铝材质、PE材质、PP材质或PVC材质等。
顶盖300与环形格栅200顶部可拆卸连接,例如在顶盖300的底部设置正对环形格栅200的环形槽,通过将环形格栅200顶部插设于该环形槽中使顶盖300可以稳固地设置于环形格栅200顶部,上提顶盖300即可轻松将顶盖300与环形格栅200顶部分离。当然,本实施例并不限制顶盖300与环形格栅200顶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卡扣或螺旋连接等方式。
增渗管100内设置有雨水净化层400;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雨水净化层400包括透水外包装和包裹在外包装内的水净化颗粒;该透水外包装为网兜、透水布或透水膜;该水净化颗粒可为活性炭颗粒或纳米吸附颗粒等。当然,雨水净化层400还可为若干微生物附着填料球堆积而成的净化填料层。另外,雨水净化层400在增渗管100内的高度可根据需要设置。
增渗管100内位于所述雨水净化层400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件500;优选地,所述支撑件500具有若干透水孔。
支撑件500通过连接杆600与顶盖300连接,连接杆600穿过雨水净化层400;本实施例中,该连接杆600为一根连接支撑件500中部和顶盖300中部的圆柱,使支撑件500可通过连接杆600平稳随顶盖300的上下移动在增渗管100管内上下移动。
上述支撑件500可采用不锈钢材质、铜材质、铝材质、PE材质、PP材质或PVC材质等。该支撑件500可设计为若干透水孔的圆柱形活塞结构,外圈包裹橡胶圈,其外径略小于增渗管100的内径,既能较好起到过滤及隔挡杂质的作用,同时便于其带动雨水净化层400在增渗管100体内上下滑动。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增渗预制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增渗管100外壁的吸水部件700,所述吸水部件700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增渗管100的底部,所述吸水部件700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增渗管100的顶部。该吸水部件700可将地下土壤深层贮存的水分向上运移至干旱的表土层,为扎根于表土层的植被供给水分,达到无能耗补充绿地灌溉用水,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可以在表层土壤内设置一些吸水材料如无纺布或植物纤维等横向吸水部件800,使吸水部件700与表层土壤的横向吸水部件800相接触连接,促进水分在表层土壤内的横向移动。该横向吸水部件800的长度和宽度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进一步地,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吸水部件700可具有若干透水孔且完全包覆于所述增渗管100的外壁。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增渗管100的外壁由上部和下部两部分组成,吸水部件700还由第一吸水部件710和第二吸水部件720组成,增渗管100的外壁上部全包裹有第一吸水部件710,增渗管100的外壁下部设置有至少两条竖条带状的第二吸水部件720,第一吸水部件710和第二吸水部件720可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缝合拼接结构,第二吸水部件720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增渗管100的底部。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增渗管100的外壁由上部、中部和下部三部分组成,吸水部件700由第一吸水部件710、第二吸水部件720和第三吸水部件730组成,增渗管100的外壁上部全包裹有第一吸水部件710,增渗管100的外壁中部设置有至少两条竖条带状的第二吸水部件720,增渗管100的外壁下部全包裹有第三吸水部件730。第一吸水部件710、第二吸水部件720和第三吸水部件730可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缝合拼接结构,第三吸水部件730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增渗管100的底部。可以理解的是,该种实施方式较第二种实施方式底部对深层土壤的吸水量更大,能更好的促进水分上提至表层土壤。
需要说明的是,吸水部件700的材质可为毡布、岩棉或海绵。吸水部件700可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设置于增渗管100的外壁上,还可以通过绑带将吸水部件700绑定在增渗管100的外壁上。
该增渗预制件在绿地系统中使用时,将其增渗管100竖直插设在植被层以下的土壤40中,环形格栅200露出土壤40表面,增渗管100及吸水部件700的下端接触深层土壤。下雨时,地表径流汇聚至增渗预制件,经环形格栅200进入增渗管100内;地表径流中的枯枝落叶等大颗粒污染物被环形格栅200所拦截;地表径流中的N、P、重金属等污染物被增渗管100内的雨水净化层400所吸收净化,且小颗粒污染物被进一步被拦截,留在增渗管100内;并通过提起顶盖300带动支撑件500上提,将支撑件500上的雨水净化层400及残留在增渗管100内的小颗粒污染物取出,方便快速地进行清理清除污染物及更换雨水净化层400的净化颗粒;经拦截、净化后的地表径流则渗至深层土壤40并贮存在深层土壤中,雨水资源被预埋的蓄水模块贮存或缓慢下渗补充城市地下水。天晴无降雨时,吸水部件700下端与深层土壤中的水相接触,在无能耗的条件下,可将水分源源不断的输送至表层土壤,并通过与表层土壤内预设的其他吸水材料(如无纺布、植物纤维、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殖土层等)相接触,促进水分在表层土壤内的横向移动,供给植物根系吸收水分。
本实施例的增渗预制件不仅能有效促进地表径流快速下渗到地底下,缓解城市内涝,并且通过设置于增渗管100的雨水净化层400起到净化进入增渗管100内雨水径流的作用,而且无需另外找水源,达到无能耗补充绿地灌溉用水,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突出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增渗预制件不仅可以应用于硬化地表排水和绿地系统,还可以作为屋顶排水管道、地面污水管道及农用灌溉管网等的附属件等。
尽管以上较多使用了表示结构的术语,例如“增渗预制件”、“环形格栅”、“增渗管”等,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增渗预制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壁为多孔透水结构的增渗管、设置于所述增渗管的顶端的环形格栅和设置于所述环形格栅顶部的顶盖;所述增渗管内设置有雨水净化层;所述增渗管内位于所述雨水净化层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件;所述顶盖与所述环形格栅顶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件通过连接杆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雨水净化层;所述支撑件可通过所述连接杆随所述顶盖的上下移动沿所述增渗管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渗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透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渗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渗管管壁上孔的孔径为2-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渗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渗预制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增渗管外壁的吸水部件,所述吸水部件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增渗管的底部,所述吸水部件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增渗管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渗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部件具有若干透水孔且完全包覆于所述增渗管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渗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部件包括第一吸水部件和第二吸水部件,所述第一吸水部件完全包裹于所述增渗管的外壁的上部,第二吸水部件为竖条带状且设置于所述增渗管的外壁的下部,所述第一吸水部件和所述第二吸水部件连接,所述第二吸水部件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增渗管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渗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部件的材质为毡布、岩棉或海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渗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渗管、环形格栅和支撑件各自采用不锈钢材质、铜材质、铝材质、PE材质、PP材质或PVC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渗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净化层包括透水外包装和包裹在所述外包装内的水净化颗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渗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外包装为网兜、透水布或透水膜。
CN201821467752.9U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增渗预制件 Active CN208884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67752.9U CN208884680U (zh)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增渗预制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67752.9U CN208884680U (zh)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增渗预制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4680U true CN208884680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11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67752.9U Active CN208884680U (zh)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增渗预制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846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7813A (zh) * 2018-09-07 2018-11-23 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 一种增渗预制件
CN115349390A (zh) * 2022-08-08 2022-11-18 刘荣国 一种黄土丘陵荒山水土流失源头治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7813A (zh) * 2018-09-07 2018-11-23 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 一种增渗预制件
CN115349390A (zh) * 2022-08-08 2022-11-18 刘荣国 一种黄土丘陵荒山水土流失源头治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19757U (zh) 一种雨水原位净化修复系统
CN202430056U (zh) 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
CN109098268B (zh) 一种雨水渗蓄系统
CN201539012U (zh) 一种雨水综合利用渗排水管渠
CN209643420U (zh) 功能复合型雨水花坛及采用这种花坛的雨水消能净化系统
CN208379724U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雨水花园
KR20150110193A (ko) 조경식재부를 구비한 침투식 빗물저류조
CN208884680U (zh) 一种增渗预制件
CN207552116U (zh) 一种海绵城市强化径流污染去除的多级雨水花园
CN104532942B (zh) 一种雨水净化树箱系统
CN206308770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4898828U (zh) 一种雨水涵养-修复一体装置
CN106165568B (zh) 一种用于净化地表雨水径流的阶梯型下凹式绿地
CN107642142A (zh) 居民生活区渗透式雨水截污治理系统
CN204626511U (zh) 一种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生态型边沟结构
CN205223761U (zh) 一种用于雨水下渗和净化的生物洼地系统
CN209179164U (zh) 一种雨水渗蓄系统
CN207567887U (zh) 生态树池和雨水处理系统
CN108867813A (zh) 一种增渗预制件
CN212427820U (zh)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雨水收集系统
CN204326227U (zh) 一种雨水净化树箱系统
CN204326228U (zh) 一种雨水净化树箱系统
CN108557988A (zh)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旱地土壤渗滤系统及方法
CN206941335U (zh) 一种可储存雨水的道路
CN204326229U (zh) 一种雨水净化树箱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