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1911U - 一种减震车底盘及其组成的游览动感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车底盘及其组成的游览动感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81911U
CN208881911U CN201821527832.9U CN201821527832U CN208881911U CN 208881911 U CN208881911 U CN 208881911U CN 201821527832 U CN201821527832 U CN 201821527832U CN 208881911 U CN208881911 U CN 208881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
air bag
driving assembly
shaft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278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文芳
程勇
陈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 Xin Fantas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 Xin Fantas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 Xin Fantas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 Xin Fantas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278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81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81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8191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减震车底盘及其组成的游览动感车。现有摩擦轮驱动通过夹紧气缸或夹紧弹簧提供摩擦轮的压紧力,调节不便,当遇到拐弯时,因两个摩擦轮受力不一致导致摩擦轮单边磨损严重。本实用新型中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水平并列设置在底盘架的一端,左驱动组件通过第一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右驱动组件通过第二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左驱动组件的底部和右驱动组件的底部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减震轮;所述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水平并列设置在底盘架的另一端,左限位机构通过第三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右限位机构通过第四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左限位机构的底部和右限位机构的底部各设置有一个第二减震轮。本实用新型用于娱乐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车底盘及其组成的游览动感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减震车底盘及其组成的游览动感车。
背景技术
游览动感车是一种大型游乐设备,它主要指一种搭载乘客在预设轨道进行观影游览的乘骑设备,它集合了立体电影、互动游戏、仿真模型及布景、特技特效等多项娱乐技术,逼真刺激,体验感强,因此广受游客欢迎。
现在的游览动感车的底盘一般有两种形式:车桥驱动式和摩擦轮驱动式。其中摩擦轮驱动式相比较车桥驱动式可以做到重心更低,从而降低整车高度,这样,不仅整车安全系数高,也降低上下站台高度,减少建筑工程量。在国内外游览动感车,摩擦轮驱动式的底盘都广受关注。然而,现有摩擦轮驱动一般通过夹紧气缸或夹紧弹簧提供摩擦轮的压紧力,调节不方便,当遇到拐弯时,虽然两个摩擦轮受力也不一致,导致摩擦轮单边磨损严重。另外,摩擦驱动式车底盘的行走机构的行走轮,多选用固定轮或万向轮,自适应路面能力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车底盘及其组成的游览动感车,以解决现有摩擦轮驱动通过夹紧气缸或夹紧弹簧提供摩擦轮的压紧力,调节不便,当遇到拐弯时,因两个摩擦轮受力不一致导致摩擦轮单边磨损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减震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盘架、减震支承机构、左驱动组件、右驱动组件、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所述减震支承机构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第一减震轮和第二减震轮,所述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水平并列设置在底盘架的一端,左驱动组件通过第一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右驱动组件通过第二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左驱动组件的底部和右驱动组件的底部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减震轮;所述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水平并列设置在底盘架的另一端,左限位机构通过第三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右限位机构通过第四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左限位机构的底部和右限位机构的底部各设置有一个第二减震轮。
作为优选方案:左驱动组件的结构和右驱动组件的结构相同,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对称设置在底盘架上,左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轮、轮轴、第一轴承座、驱动电机和左驱动架,左驱动架为L形架体,驱动电机设置在左驱动架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轮轴的一端相连接,第一轴承座固定安装在左驱动架一端的内壁上,轮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座与驱动轮相连接,左驱动架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囊,左驱动架通过第一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左驱动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转轴用支座,第一转轴用支座上铰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底盘架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左限位机构的结构和右限位机构的结构相同,左限位机构的结构和右限位机构对称设置在底盘架上,左限位机构包括左限位支架、第二轴承座、限位轴和限位轮,左限位支架的形状为L形,第二轴承座固定安装在左限位支架的内壁上,限位轴竖直设置且其通过第二轴承座与限位轮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左限位支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转轴用支座,第二转轴用支座上铰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底盘架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减震支承机构配合设置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空压机、阀门、过滤器、电磁阀、第一调压阀、第二调压阀、第一安全阀、第二安全阀,空压机配合设置有气罐,空压机通过阀门与过滤器相连接,过滤器通过电磁阀分别与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相连通,第一气路上设置有第一调压阀和第一安全阀,第一气路分别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相连通,第二气路上设置有第二调压阀和第二安全阀,第二气路分别与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相连通。
一种游览动感车,它包括减震车底盘、六自由度运动机构、旋转机构和车舱,所述减震车底盘、六自由度运动机构、旋转机构和车舱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六自由度运动机构的底部设置在减震车底盘上,六自由度运动机构的顶部与旋转机构的底部相连接,旋转机构的顶部与车舱的底部相铰接;减震车底盘包括底盘架、减震支承机构、左驱动组件、右驱动组件、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所述减震支承机构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第一减震轮和第二减震轮,所述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水平并列设置在底盘架的一端,左驱动组件通过第一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右驱动组件通过第二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左驱动组件的底部和右驱动组件的底部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减震轮;所述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水平并列设置在底盘架的另一端,左限位机构通过第三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右限位机构通过第四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左限位机构的底部和右限位机构的底部各设置有一个第二减震轮。
作为优选方案:左驱动组件的结构和右驱动组件的结构相同,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对称设置在底盘架上,左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轮、轮轴、第一轴承座、驱动电机和左驱动架,左驱动架为L形架体,驱动电机设置在左驱动架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轮轴的一端相连接,第一轴承座固定安装在左驱动架一端的内壁上,轮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座与驱动轮相连接,左驱动架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囊,左驱动架通过第一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左驱动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转轴用支座,第一转轴用支座上铰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底盘架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左限位机构的结构和右限位机构的结构相同,左限位机构的结构和右限位机构对称设置在底盘架上,左限位机构包括左限位支架、第二轴承座、限位轴和限位轮,左限位支架的形状为L形,第二轴承座固定安装在左限位支架的内壁上,限位轴竖直设置且其通过第二轴承座与限位轮相连接,左限位支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转轴用支座,第二转轴用支座上铰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底盘架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减震支承机构配合设置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空压机、阀门、过滤器、电磁阀、第一调压阀、第二调压阀、第一安全阀、第二安全阀,空压机配合设置有气罐,空压机通过阀门与过滤器相连接,过滤器通过电磁阀分别与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相连通,第一气路上设置有第一调压阀和第一安全阀,第一气路分别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相连通,第二气路上设置有第二调压阀和第二安全阀,第二气路分别与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震支承机构、左驱动组件、右驱动组件、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底盘架多方向的压紧力,调节方便且实时有效,尤其在左转弯和右转弯时,能够减少单侧磨损严重的现象发生。
二、减震支承机构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转弯时缓冲效果稳定,对驱动轮磨损小。
三、通过两个第一减震轮和两个第一气囊相配合,能够有效稳定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在左、右转弯时的磨损,确保左驱动组件中的驱动轮和右驱动组件中的驱动轮正常且持久的使用性能。
四、通过两个第二减震轮和两个第二气囊相配合,能够有效稳定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在左、右转弯时的磨损,确保左限位机构中的驱动轮和右限位机构中的驱动轮正常且持久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震车底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震车底盘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左驱动组件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左限位机构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气囊9-1、第二气囊9-2、第三气囊10-1和第四气囊10-4的气路控制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游览动感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说明:1、底盘架;2-1-第一减震轮;2-2-第二减震轮;3、左驱动组件;4、右驱动组件;5、左限位机构;6、右限位机构;7、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1-第一气囊;9-2-第二气囊;10-1-第三气囊;10-2-第四气囊、11、驱动轮;12、轮轴;13、第一轴承座;14、驱动电机;15、左驱动架;16、联轴器;17、左限位支架;18、第二轴承座;19、限位轴;20、限位轮;21、空压机;22、阀门;23、过滤器;24、电磁阀;25-1-第一调压阀;25-2-第二调压阀;26-1-第一安全阀;26-2-第二安全阀;27、减震车底盘;28、六自由度运动机构、28-1-顶座;28-2-底座;28-3-驱动装置;28-4-第一铰座;28-5-第二铰座;29、旋转机构;30、车舱;31、第一转轴用支座;32、第二转轴用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减震车底盘及其组成的游览动感车,通过减震支承机构、左驱动组件3、右驱动组件4、左限位机构5和右限位机构6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底盘架1多方向的压紧力,调节方便且实时有效,尤其在左转弯和右转弯时,能够减少单侧磨损严重的现象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一: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底盘架1、减震支承机构、左驱动组件3、右驱动组件4、左限位机构5和右限位机构6,所述减震支承机构包括第一气囊9-1、第二气囊9-2、第三气囊10-1、第四气囊10-2、第一减震轮2-1和第二减震轮2-2,所述左驱动组件3和右驱动组件4水平并列设置在底盘架1的一端,左驱动组件3通过第一气囊9-1与底盘架1相连接,右驱动组件4通过第二气囊9-2与底盘架1相连接,左驱动组件3的底部和右驱动组件4的底部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减震轮2-1;所述左限位机构5和右限位机构6水平并列设置在底盘架1的另一端,左限位机构5通过第三气囊10-1与底盘架1相连接,右限位机构6通过第四气囊10-2与底盘架1相连接,左限位机构5的底部和右限位机构6的底部各设置有一个第二减震轮2-2。
减震支承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减震轮2-1和两个第二减震轮2-2,两个第一减震轮2-1对称分布在底盘架1的两侧,两个第二减震轮2-2也对称分布在底盘架1的两侧,第一减震轮2-1和第二减震轮2-2均为减震万向轮,减震万向轮可360度旋转,第一减震轮2-1通过碟簧或线性弹簧提供减震预紧力。同理于第二减震轮2-2。
进一步的,左驱动组件3的结构和右驱动组件4的结构相同,左驱动组件3和右驱动组件4以底盘架1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底盘架1上,左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轮11、轮轴12、第一轴承座13、驱动电机14和左驱动架15,左驱动架15为L形架体,驱动电机14设置在左驱动架15上,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6与轮轴12的一端相连接,第一轴承座13固定安装在左驱动架15一端的内壁上,轮轴1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座13与驱动轮11相连接,左驱动架15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囊9-1,左驱动架15通过第一气囊9-1与底盘架1相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轮11的径向方向与底盘架1的长度方向同向。驱动电机14固定安装在左驱动架15上,第一轴承座13也固定安装在左驱动架15上,驱动轮轴12与驱动轮轴第一轴承座13形成铰接,驱动电机14通过联轴器16与轮轴12相连接,轮轴12与驱动轮11连接,当驱动电机14旋转时,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带动轮轴12旋转,进而带动驱动轮11转动。左驱动组件3和右驱动组件4以底盘架1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底盘架1上,即左驱动组件3的结构和右驱动组件4的结构镜像设置。
进一步的,左驱动架15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转轴用支座31,第一转轴用支座31上铰接有第一转轴7,第一转轴7的两端分别与底盘架1相连接。
进一步的,左限位机构5的结构和右限位机构6的结构相同,左限位机构5的结构和右限位机构6以底盘架1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底盘架1上,左限位机构5包括左限位支架17、第二轴承座18、限位轴19和限位轮20,左限位支架17的形状为L形,第二轴承座18固定安装在左限位支架17的内壁上,限位轴19竖直设置且其通过第二轴承座18与限位轮20相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轴承座18固定安装在在左限位支架17上,限位轴19与限位轴第二轴承座18相铰接,限位轮20套装在限位轴19上。
进一步的,左限位支架17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转轴用支座32,第二转轴用支座32上铰接有第二转轴8,第二转轴8的两端分别与底盘架1相连接。
进一步的,减震支承机构配合设置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空压机21、阀门22、过滤器23、电磁阀24、第一调压阀25-1、第二调压阀25-2、第一安全阀26-1、第二安全阀26-2,空压机21配合设置有气罐,空压机21通过阀门22与过滤器23相连接,过滤器23通过电磁阀24分别与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相连通,第一气路上设置有第一调压阀25-1和第一安全阀26-1,第一气路分别与第一气囊9-1和第二气囊9-2相连通,第二气路上设置有第二调压阀25-2和第二安全阀26-2,第二气路分别与第三气囊9-3和第四气囊9-4相连通。控制组件设置在底盘架1上。
本实施方式中左驱动组件3绕一个第一转轴7旋转。第一气囊9-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底盘架1上,第一气囊9-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左驱动架15上,为驱动组件提供夹紧力。同理,右驱动组件4绕另一个第一转轴7旋转。第二气囊9-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底盘架1上,第二气囊9-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右驱动组件4的右驱动架上,为驱动组件提供夹紧力。
同理,左限位机构5绕一个第二转轴8旋转,第三气囊10-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底盘架1上,第三气囊10-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左限位支架17上,为左限位机构5提供夹紧力,第二转轴8为限位轴。右限位机构6绕另一个第二转轴8旋转,第四气囊10-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底盘架1上,第四气囊10-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右限位机构6中的右限位支架上,为右限位机构6提供夹紧力。
如图5所示,减震支承机构配合设置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空压机21、阀门22、过滤器23、电磁阀24、第一调压阀25-1、第二调压阀25-2、第一安全阀26-1、第二安全阀26-2,空压机21配合设置有气罐,空压机21通过阀门22与过滤器23相连接,过滤器23通过电磁阀24分别与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相连通,第一气路上设置有第一调压阀25-1和第一安全阀26-1,第一气路分别与第一气囊9-1和第二气囊9-2相连通,第二气路上设置有第二调压阀25-2和第二安全阀26-2,第二气路分别与第三气囊9-3和第四气囊9-4相连通。控制组件设置在底盘架1上。
本实施方式中带气罐空压机21供气,阀门22控制整个气路通断,经过过滤器23滤除水份,电磁阀24控制给第一气路供气或给第二气路供气,在第一气路的回路中,调压阀25负责调整第一气囊9-1或第二气囊9-2的气压大小,安全阀26防止压力过大。第一气囊9-1和第二气囊9-2相连通,第三气囊10-1和第四气囊10-2相连通,保证两者压力一致,即使在拐弯路段,因离心力作用,第一气囊9-1和第二气囊9-2中任一一个气囊压力变大,也可自身实时调整,确保了驱动轮11的压紧力不会过大,从而保证驱动轮11的磨损量较小。同理于第三气囊10-1和第四气囊10-2的连接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二: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减震车底盘27、六自由度运动机构28、旋转机构29和车舱30,所述减震车底盘27、六自由度运动机构28、旋转机构29和车舱30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六自由度运动机构28的底部设置在减震车底盘27上,六自由度运动机构28的顶部与旋转机构29的底部相连接,旋转机构29的顶部与车舱30的底部相铰接;
减震车底盘27包括底盘架1、减震支承机构、左驱动组件3、右驱动组件4、左限位机构5和右限位机构6,所述减震支承机构包括第一气囊9-1、第二气囊9-2、第三气囊10-1、第四气囊10-2、第一减震轮2-1和第二减震轮2-2,所述左驱动组件3和右驱动组件4水平并列设置在底盘架1的一端,左驱动组件3通过第一气囊9-1与底盘架1相连接,右驱动组件4通过第二气囊9-2与底盘架1相连接,左驱动组件3的底部和右驱动组件4的底部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减震轮2-1;所述左限位机构5和右限位机构6水平并列设置在底盘架1的另一端,左限位机构5通过第三气囊10-1与底盘架1相连接,右限位机构6通过第四气囊10-2与底盘架1相连接,左限位机构5的底部和右限位机构6的底部各设置有一个第二减震轮2-2。
本实施方式中六自由度运动机构28为六组虎克铰按6-SPS形式布置在减震车底盘27上,另外六组虎克铰按6-SPS形式布置在旋转机构的旋转机构29上,虎克铰之间通过电动缸进行连接,通过电动缸的伸缩驱动旋转机构29摆动。旋转机构29能够实现水平方向360度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所述旋转机构优选采用内齿回转支承,回转支承固定在旋转圆盘上,旋转电机也固定在旋转圆盘上,旋转齿轮固定在旋转电机上并与回转支承内齿啮合,电机驱动旋转齿轮并带动回转支承旋转。所述车舱30固定在回转支承上。
本实施方式中六自由度运动机构28的具体结构如下:
六自由度运动机构28包括顶座28-1和底座28-2;顶座28-1与底座28-2之间设置有驱动装置28-3,如图6所示,驱动装置28-3的上端可通过非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第二铰座28-5铰接在顶座28-1上;驱动装置28-3的下端可通过非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第一铰座28-4铰接在底座28-2上;两两驱动装置28-3的上端可铰接在同一第二铰座28-5上;两两驱动装置28-3的下端可铰接在同一第一铰座28-4上。顶座28-1设置在旋转机构29的底部,底座28-2设置在底盘架1上。也可省去顶座28-1和底座28-2,直接将多个驱动装置28-3铰接在旋转机构29和底盘架1之间。
驱动装置28-3为液压缸、气缸或电动缸,气缸相对油缸具有更大的弹性和介质的可压缩性,使顶座28-1带动车舱30做出诸如摇摆、俯仰、升降、旋转、喷水、喷风、震动、跌落等特技动作,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受。由于采用了六个驱动装置28-3,一方面,两两驱动装置28-3的上端通过同一第二铰座28-5铰接在顶座28-1上,另一方面,两两驱动装置28-3的下端通过同一第一铰座28-4铰接在底座28-2上;顶座28-1上每一第二铰座28-5均能受到来自底座28-2上两个第一铰座28-4方向的驱动装置28-3的联合驱动,从而实现了车舱30在六个自由度上更为复杂和高难度的特技动作,提高了车舱30的运动灵活度,明显增强了虚拟现实的临场感;在正投幕或者背投幕的情况下均适合使用。
顶座28-1上的第二铰座28-5可呈正三角形分布;和/或,底座28-2上的第一铰座28-4也可呈正三角形分布。正三角形的分布可使车舱30在任意方向达到相同幅度的运动体验效果。顶座28-1上第二铰座28-5之间的距离可短于底座28-2上第一铰座28-4之间的距离。相对顶座28-1上第二铰座28-5之间的距离等于或长于底座28-2上第一铰座28-4之间的距离的情况,顶座28-1上第二铰座28-5之间的距离短于底座28-2上第一铰座28-4之间的距离的情况可使车舱30的重心范围更大,以达到实施更大幅度的运动体验效果的目的。第二铰座28-5可设置为球铰;第一铰座28-4也可设置为球铰;第二铰座28-5和第一铰座28-4均可设置为球铰。球铰相对其他铰座可增加第二铰座28-5和/或第一铰座28-4的灵活度,起到改善车舱30的运动体验效果的作用。
进一步的,左驱动组件3的结构和右驱动组件4的结构相同,左驱动组件3和右驱动组件4以底盘架1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底盘架1上,左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轮11、轮轴12、第一轴承座13、驱动电机14和左驱动架15,左驱动架15为L形架体,驱动电机14设置在左驱动架15上,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6与轮轴12的一端相连接,第一轴承座13固定安装在左驱动架15一端的内壁上,轮轴1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座13与驱动轮11相连接,左驱动架15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囊9-1,左驱动架15通过第一气囊9-1与底盘架1相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轮11的径向方向与底盘架1的长度方向同向。驱动电机14固定安装在左驱动架15上,第一轴承座13也固定安装在左驱动架15上,驱动轮轴12与驱动轮轴第一轴承座13形成铰接,驱动电机14通过联轴器16与轮轴12相连接,轮轴12与驱动轮11连接,当驱动电机14旋转时,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带动轮轴12旋转,进而带动驱动轮11转动。左驱动组件3和右驱动组件4以底盘架1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底盘架1上,即左驱动组件3的结构和右驱动组件4的结构镜像设置。
进一步的,左驱动架15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转轴用支座31,第一转轴用支座31上铰接有第一转轴7,第一转轴7的两端分别与底盘架1相连接。
进一步的,左限位机构5的结构和右限位机构6的结构相同,左限位机构5的结构和右限位机构6以底盘架1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底盘架1上,左限位机构5包括左限位支架17、第二轴承座18、限位轴19和限位轮20,左限位支架17的形状为L形,第二轴承座18固定安装在左限位支架17的内壁上,限位轴19竖直设置且其通过第二轴承座18与限位轮20相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轴承座18固定安装在在左限位支架17上,限位轴19与限位轴第二轴承座18相铰接,限位轮20套装在限位轴19上。
进一步的,左限位支架17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转轴用支座32,第二转轴用支座32上铰接有第二转轴8,第二转轴8的两端分别与底盘架1相连接。
如图5所示,减震支承机构配合设置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空压机21、阀门22、过滤器23、电磁阀24、第一调压阀25-1、第二调压阀25-2、第一安全阀26-1、第二安全阀26-2,空压机21配合设置有气罐,空压机21通过阀门22与过滤器23相连接,过滤器23通过电磁阀24分别与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相连通,第一气路上设置有第一调压阀25-1和第一安全阀26-1,第一气路分别与第一气囊9-1和第二气囊9-2相连通,第二气路上设置有第二调压阀25-2和第二安全阀26-2,第二气路分别与第三气囊9-3和第四气囊9-4相连通。控制组件设置在底盘架1上。
本实施方式中带气罐空压机21供气,阀门22控制整个气路通断,经过过滤器23滤除水份,电磁阀24控制给第一气路供气或给第二气路供气,在第一气路的回路中,调压阀25负责调整第一气囊9-1或第二气囊9-2的气压大小,安全阀26防止压力过大。第一气囊9-1和第二气囊9-2相连通,第三气囊10-1和第四气囊10-2相连通,保证两者压力一致,即使在拐弯路段,因离心力作用,第一气囊9-1和第二气囊9-2中任一一个气囊压力变大,也可自身实时调整,确保了驱动轮11的压紧力不会过大,从而保证驱动轮11的磨损量较小。同理于第三气囊10-1和第四气囊10-2的连接关系。

Claims (10)

1.一种减震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盘架、减震支承机构、左驱动组件、右驱动组件、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所述减震支承机构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第一减震轮和第二减震轮,所述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水平并列设置在底盘架的一端,左驱动组件通过第一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右驱动组件通过第二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左驱动组件的底部和右驱动组件的底部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减震轮;所述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水平并列设置在底盘架的另一端,左限位机构通过第三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右限位机构通过第四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左限位机构的底部和右限位机构的底部各设置有一个第二减震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左驱动组件的结构和右驱动组件的结构相同,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对称设置在底盘架上,左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轮、轮轴、第一轴承座、驱动电机和左驱动架,左驱动架为L形架体,驱动电机设置在左驱动架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轮轴的一端相连接,第一轴承座固定安装在左驱动架一端的内壁上,轮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座与驱动轮相连接,左驱动架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囊,左驱动架通过第一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左驱动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转轴用支座,第一转轴用支座上铰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底盘架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减震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左限位机构的结构和右限位机构的结构相同,左限位机构的结构和右限位机构对称设置在底盘架上,左限位机构包括左限位支架、第二轴承座、限位轴和限位轮,左限位支架的形状为L形,第二轴承座固定安装在左限位支架的内壁上,限位轴竖直设置且其通过第二轴承座与限位轮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震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左限位支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转轴用支座,第二转轴用支座上铰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底盘架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减震支承机构配合设置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空压机、阀门、过滤器、电磁阀、第一调压阀、第二调压阀、第一安全阀、第二安全阀,空压机配合设置有气罐,空压机通过阀门与过滤器相连接,过滤器通过电磁阀分别与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相连通,第一气路上设置有第一调压阀和第一安全阀,第一气路分别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相连通,第二气路上设置有第二调压阀和第二安全阀,第二气路分别与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相连通。
7.一种游览动感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减震车底盘、六自由度运动机构、旋转机构和车舱,所述减震车底盘、六自由度运动机构、旋转机构和车舱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六自由度运动机构的底部设置在减震车底盘上,六自由度运动机构的顶部与旋转机构的底部相连接,旋转机构的顶部与车舱的底部相铰接;减震车底盘包括底盘架、减震支承机构、左驱动组件、右驱动组件、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所述减震支承机构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第一减震轮和第二减震轮,所述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水平并列设置在底盘架的一端,左驱动组件通过第一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右驱动组件通过第二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左驱动组件的底部和右驱动组件的底部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减震轮;所述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水平并列设置在底盘架的另一端,左限位机构通过第三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右限位机构通过第四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左限位机构的底部和右限位机构的底部各设置有一个第二减震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游览动感车,其特征在于:左驱动组件的结构和右驱动组件的结构相同,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对称设置在底盘架上,左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轮、轮轴、第一轴承座、驱动电机和左驱动架,左驱动架为L形架体,驱动电机设置在左驱动架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轮轴的一端相连接,第一轴承座固定安装在左驱动架一端的内壁上,轮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座与驱动轮相连接,左驱动架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囊,左驱动架通过第一气囊与底盘架相连接,左驱动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转轴用支座,第一转轴用支座上铰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底盘架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游览动感车,其特征在于:左限位机构的结构和右限位机构的结构相同,左限位机构的结构和右限位机构对称设置在底盘架上,左限位机构包括左限位支架、第二轴承座、限位轴和限位轮,左限位支架的形状为L形,第二轴承座固定安装在左限位支架的内壁上,限位轴竖直设置且其通过第二轴承座与限位轮相连接,左限位支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转轴用支座,第二转轴用支座上铰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底盘架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游览动感车,其特征在于:减震支承机构配合设置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空压机、阀门、过滤器、电磁阀、第一调压阀、第二调压阀、第一安全阀、第二安全阀,空压机配合设置有气罐,空压机通过阀门与过滤器相连接,过滤器通过电磁阀分别与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相连通,第一气路上设置有第一调压阀和第一安全阀,第一气路分别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相连通,第二气路上设置有第二调压阀和第二安全阀,第二气路分别与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相连通。
CN201821527832.9U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减震车底盘及其组成的游览动感车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881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27832.9U CN208881911U (zh)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减震车底盘及其组成的游览动感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27832.9U CN208881911U (zh)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减震车底盘及其组成的游览动感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1911U true CN208881911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12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27832.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881911U (zh)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减震车底盘及其组成的游览动感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819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8005A (zh) * 2018-09-19 2018-12-18 深圳市鑫美幻想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车底盘及其组成的游览动感车
CN110435763A (zh) * 2019-07-09 2019-11-12 安徽延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万向轮双驱动的底盘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8005A (zh) * 2018-09-19 2018-12-18 深圳市鑫美幻想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车底盘及其组成的游览动感车
CN109018005B (zh) * 2018-09-19 2024-03-05 深圳市鑫美幻想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车底盘及其组成的游览动感车
CN110435763A (zh) * 2019-07-09 2019-11-12 安徽延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万向轮双驱动的底盘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81911U (zh) 一种减震车底盘及其组成的游览动感车
CN207203374U (zh) 一种足球训练机
CN207822382U (zh) 一种亲子娱乐健身器材
CN107215403A (zh) 球形机器人
CN109018005A (zh) 一种减震车底盘及其组成的游览动感车
CN107128378A (zh) 球形机器人
CN106217346B (zh) 一种用于室内空气净化的智能吸收机器人
CN208389351U (zh) Vr赛车的运动平台
CN213285625U (zh) 一种娱乐设备
US8337317B2 (en) Free swing Ferris wheel
CN209033708U (zh) 一种模拟过山车游戏设备
CN205269032U (zh) 新型动感游戏机的转盘装置
CN208215082U (zh) 一种小火车用管道抛光装置
CN108905178B (zh) 一种多连杆排轮底座及其应用
JP2530676Y2 (ja) 娯楽用乗物装置
CN207221289U (zh) 一种动感座椅
CN206949960U (zh) 骑乘式陀螺仪装置
CN208493196U (zh) 一种四自由度赛车游戏平台
CN214230590U (zh) 一种动感vr仿真模拟座椅
CN207024610U (zh) 一种vr赛车运动执行机构
CN207099807U (zh) 一种便于更换植物的垂直绿化装置
CN206777122U (zh) 4d动感座椅
CN207558227U (zh) 一种汽车教学用虚拟驾驶台
CN105774448B (zh) 多连杆驱动装置及运输车
CN2201503Y (zh) 吊风扇摇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0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0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