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6237U - 烘焙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烘焙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6237U
CN208876237U CN201821010810.5U CN201821010810U CN208876237U CN 208876237 U CN208876237 U CN 208876237U CN 201821010810 U CN201821010810 U CN 201821010810U CN 208876237 U CN208876237 U CN 208876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heater element
wall
baking utensi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108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云清
陈维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108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6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6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6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烘焙器具,包括:壳体;发热元件,发热元件包括两个固定端及位于两个固定端之间的中间段,且中间段堆叠形成中空的多层结构;叶轮,位于多层结构的内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焙器具,包括壳体,发热元件和叶轮,发热元件和叶轮均设置在壳体内,发热元件包括两个固定端及位于两个固定端之间的中间段,且中间段堆叠形成中空的多层结构,并且叶轮设置在多层结构的中间,通过将发热元件的中间段弯折堆叠,能够增加单位空间内的热量,减小加热时长,增加热补偿,并且减小温度波动周期,有效提高烘烤面包的效率。

Description

烘焙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焙器具。
背景技术
烘焙机在日常生活中是较为常见的家用电器,其可以实现揉面团、发酵和烘烤等不同的操作,但在相关技术中的烘焙机(如面包机)主要都是单根发热管,由于烘烤的空间不够,导致发热管的功率受到上限制约,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加热慢,热补偿慢,温度波动周期长,烘烤面包时间久;间接的影响就是面包口感差,有类似闷熟的感觉,消费者用户体验差,最后导致烘焙机的使用频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烘焙器具。
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烘焙器具,烘焙器具包括:壳体;发热元件,发热元件包括两个固定端及位于两个固定端之间的中间段,且中间段堆叠形成中空的多层结构;叶轮,位于多层结构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焙器具,包括壳体,发热元件和叶轮,发热元件和叶轮均设置在壳体内,发热元件包括两个固定端及位于两个固定端之间的中间段,且中间段堆叠形成中空的多层结构,并且叶轮设置在多层结构的中间,通过将发热元件的中间段弯折堆叠,能够增加单位空间内的热量,减小加热时长,增加热补偿,并且减小温度波动周期,有效提高烘烤面包的效率。
可以想到地,通过将一个发热元件的中间段进行堆叠形成中空的多层结构,使得围合形成的多层结构仅需要对与之相连的两个固定端进行固定即可,与相关技术中采用多个发热元件相比,可以有效地减少固定端的数量,减少安装区域;同时相关技术中的多个发热元件在原本狭小的空间上安装,主要是平行布局,没有办法交叉,这就导致冷端集中,易出现温度场不均匀的现象,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由一个发热元件的中间段堆叠形成中空的多层结构则可以多层交叉避免冷段的出现。此外,多层结构可以包括双层结构、三层结构或其他多层结构。
同时,将叶轮设置在多层结构的中间,通过叶轮的作用将发热元件的热量向外吹出,可以进一步保证来自发热元件散发的热量能更好的向外扩散。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烘焙器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连接片,在连接片上开设有两个固定孔,两个固定端分别至少部分穿过固定孔,连接片与壳体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器具还包括连接片,并且在连接片上开设有两个固定孔,在将发热元件进行固定时,将发热元件的两个固定端至少部分穿过固定孔,使得发热元件的两个固定端可以固定在连接片上,便于将发热元件进行固定;此外,同一个连接片上开设两个固定孔将两个固定端同时固定,保证了中间段堆叠形成中空的多层结构形状稳定不易变形。
可以想到地,两个固定端均为L型,并且两个固定端的布置方向相对称,这样在固定端至少部分穿过固定孔时,固定端的折弯处会防止连接片的位置出现相对运动,保证了连接片与发热元件的连接牢靠。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中间段沿叶轮的轴向方向堆叠,在叶轮的径向所在平面上,至少部分中间段的投影相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中间段的堆叠方向为沿叶轮的轴向方向,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保证每一层的中间段到叶轮的距离相等,保证叶轮接触到的尽可能为被加热的空气,且使得叶轮可将被加热到相同温度的热空气向食材盛放桶方向吹去,提高了加热速度。
此外,在叶轮的径向所在平面上,至少部分中间段的投影相重合,这样可以保证在叶轮的径向所在平面上中间段所占用的空间尽可能的小,进而减少发热元件的所占用的空间,减小产品体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两个固定端位于同一高度,两个固定端的末端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两个固定端位于同一高度,使得在经过弯折堆叠后的两个固定端可以同时被固定在壳体上;此外两个固定端的末端设置为位于同一平面上,即固定端伸出固定孔的长度相同,也可便于对发热元件进行固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两个连接端子,两个连接端子分别与两个固定端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发热元件为发热管,当然也可为发热丝,红外加热件等,并且烘焙器具还包括两个连接端子,两个连接端子分别与两个固定端相连接,使得发热元件被导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位于相邻两层上的中间段之间具有间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位于相邻两层上的中间段之间具有间隙,即使得相邻两层上的中间段不紧贴,由于有间隙的存在,可以使得位于中心的叶轮吹出的风可以经由间隙向外扩散,避免了热量堆积在发热元件的中心而不易扩散的情况,提供了加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食材盛放桶,可安装在壳体内;发热元件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叶轮的轴线与食材盛放桶的中心线相垂直。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器具还包括食材盛放桶,食材盛放桶可移动地放置于壳体的内部,在需要烘焙时放置于壳体的内部,并优选地位于叶轮的一侧,便于接收通过叶轮吹来的发热元件的热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将发热元件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此时叶轮也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叶轮的轴线与食材盛放桶的中心线相垂直,在这种情况下,叶轮也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由侧向出风至食材盛放桶。
可以想到地,发热元件与叶轮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组,设置在壳体的多个侧壁上,保证食材盛放桶的每个面均设置有相应的发热元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元件设置在壳体的底壁和/或顶壁上,叶轮的轴线与食材盛放桶的中心线相平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将发热元件设置在壳体的底壁和/或顶壁上,此时叶轮也设置在壳体的底壁和/或顶壁上,叶轮的轴线与食材盛放桶的中心线相平行,在这种情况下,叶轮也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由正向出风至食材盛放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内壁,设置在发热元件及食材盛放桶之间,内壁与壳体围合形成发热腔,发热元件和叶轮位于发热腔内,内壁将发热腔与食材盛放桶相隔开。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器具还包括内壁,内壁设置在发热元件及食材盛放桶之间,并且内壁与壳体围合形成发热腔,发热元件和叶轮位于发热腔内,使得发热元件可以将发热腔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而叶轮可以将发热腔内部被加热的气体向外吹散至食材盛放桶处,同时食材盛放桶也无法直接与发热元件和叶轮相接触,这样避免了用户在拿取食材盛放桶触摸到发热元件和叶轮而造成危险。
可以想到地,当烘焙器具为侧边开门结构时,发热腔的侧壁可以包括除门体所在侧时的其他三面;或者当侧边开门较小时,发热腔的侧壁可以包括四面,此时具有开门一侧的发热腔面积小于其他三面的发热器面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叶轮为离心式叶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叶轮为离心式叶轮,有利于集中收集气体,并将气体分散吹向风道各处,且有利于风道内气体温度均匀分布,进而有利于加热室内部温度均匀分布。当然,叶轮也可为混流叶轮,或选用多种叶轮组合,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多个进风口,多个进风口集中分布在内壁上,多个进风口与叶轮的轴心相对应。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离心式叶轮其轴心区域为进风区域,因此将多个进风口设置在内壁的与叶轮相对应的壁面上,并与叶轮的几何中心相对应,有利于发热腔外的气体在叶轮的作用下快速流入发热腔,提高了发热腔内部热风循环速度,缩短烹饪时长。尤其在叶轮位于发热元件的一侧时,被及时导出发热腔的气体能够快速地被发热元件加热,提高了烘焙器具整体的加热效率。可选地,叶轮设置在内壁与壳体之间,或设置在内壁的左、右任一侧壁面与壳体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出风口,多个出风口分布在内壁上,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与叶轮的边缘相对应。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离心式叶轮会将气体周向导出,进而在叶轮的边缘处设置至少一个出风口,使得部分高温气体能够直接经边缘处的出风口导出至发热腔的外部,有利于食材盛放桶快速升温,且减少热量损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均避让食材盛放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多个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均设置为偏离食材盛放桶所在方位,可有效避免出风口吹出的高温气体直接吹向食材盛放桶,而导致食材盛放桶局部温度过高,有利于保证食材盛放桶内部食材均匀受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壁中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为第一壁面,多个出风口中,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设置在第一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内壁中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为第一壁面,通过将至少一个出风口设置在第一壁面上,有利于发热元件加热的大量高温气体直接经与其距离最近的壁面上的出风口导出至食材盛放桶,有利于高温气体及时快速地进入食材盛放桶所在的加热室,提高加热速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壁的与第一壁面相连接的其他壁面为第二壁面,多个出风口中,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设置在第二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定与第一壁面相连接的其他壁面为第二壁面,这里第二壁面可与第一壁面直接连接也可间接连接。通过将出风口设置在第二壁面上,使得高温气体可从第二壁面上的出风口进入食材盛放桶所在的加热室内部,能够降低发热元件所对应的壁面处温度较高而引起的加热室内部的温差,使得加热室内部食材,不仅能够在发热元件所在区域的热传递和热辐射受热,还能够在发热元件所不在的区域经出风口流入的高温气体而受热,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高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内壁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出风口中每个出风口的开口面积越远离发热元件越大。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内壁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越近的出风口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越远的出风口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出风口的出风面积较小,出风温度较低的出风口的出风面积较大,能够综合各个出风口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出风口因出风面积相同而导致内壁内部靠近发热元件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内壁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内壁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出风口中任意相邻两个出风口之间的间距越远离发热元件越小。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内壁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越近的出风口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越远的出风口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相邻两个出风口之间的间距较大,出风温度较低的相邻两个出风口之间的间距较小,能够综合各个出风口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出风口因间距相同而导致内壁内部靠近发热元件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内壁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发热元件及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发热元件及连接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壳体,14发热元件,142固定端,144中间段,16叶轮,18食材盛放桶,20连接片,22连接端子,24内壁,26发热腔,28进风口,30出风口,32加热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烘焙器具,其中图4中的箭头方向表示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烘焙器具,烘焙器具包括:壳体12;发热元件14,发热元件14包括两个固定端142及位于两个固定端142之间的中间段144,且中间段144堆叠形成中空的多层结构;叶轮16,位于多层结构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焙器具,包括壳体12,发热元件14和叶轮16,发热元件14和叶轮16均设置在壳体12内,发热元件14包括两个固定端142及位于两个固定端142之间的中间段144,且中间段144堆叠形成中空的多层结构,并且叶轮16设置在多层结构的中间,通过将发热元件14的中间段144弯折堆叠,能够增加单位空间内的热量,减小加热时长,增加热补偿,并且减小温度波动周期,有效提高烘烤面包的效率。
可以想到地,通过将一个发热元件14的中间段144进行堆叠形成中空的多层结构,使得围合形成的多层结构仅需要对与之相连的两个固定端142进行固定即可,与相关技术中采用多个发热元件14相比,可以有效地减少固定端142的数量,减少安装区域;同时相关技术中的多个发热元件14在原本狭小的空间上安装,主要是平行布局,没有办法交叉,这就导致冷端集中,易出现温度场不均匀的现象,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由一个发热元件14的中间段144堆叠形成中空的多层结构则可以多层交叉避免冷段的出现。此外,多层结构可以包括双层结构、三层结构或其他多层结构。
同时,将叶轮16设置在多层结构的中间,通过叶轮16的作用将发热元件14的热量向外的方向吹出,可以进一步保证来自发热元件14散发的热量能更好的向外扩散。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中间段144堆叠形成中空的两层结构,其中A、C、E、G段水平,B、F段向上成夹角,D段向下成夹角,即可完成双层交叉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连接片20,在连接片20上开设有两个固定孔,两个固定端142分别至少部分穿过固定孔,连接片20与壳体1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烘焙器具还包括连接片20,并且在连接片20上开设有两个固定孔,在将发热元件14进行固定时,将发热元件14的两个固定端142至少部分穿过固定孔,使得发热元件14的两个固定端142可以固定在连接片20上,便于将发热元件14进行固定;此外,同一个连接片20上开设两个固定孔将两个固定端142同时固定,保证了中间段144堆叠形成中空的多层结构形状稳定不易变形。
可以想到地,两个固定端142均为L型,并且两个固定端142的布置方向相对称,这样在固定端142至少部分穿过固定孔时,固定端142的折弯处会防止连接片20的位置出现相对运动,保证了连接片20与发热元件14的连接牢靠。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中间段144沿叶轮16的轴向方向堆叠,在叶轮16的径向所在平面上,至少部分中间段144的投影相重合。
在该实施例中,中间段144的堆叠方向为沿叶轮16的轴向方向,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保证每一层的中间段144到叶轮16的距离相等,保证叶轮16接触到的尽可能为被加热的空气,且使得叶轮16可将被加热到相同温度的热空气向食材盛放桶18方向吹去,提高了加热速度。
此外,在叶轮16的径向所在平面上,至少部分中间段144的投影相重合,这样可以保证在叶轮16的径向所在平面上中间段144所占用的空间尽可能的小,进而减少发热元件14的所占用的空间,减小产品体积。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两个固定端142位于同一高度,两个固定端142的末端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将两个固定端142位于同一高度,使得在经过弯折堆叠后的两个固定端142可以同时被固定在壳体12上;此外两个固定端142的末端设置为位于同一平面上,即固定端142伸出固定孔的长度相同,也可便于对发热元件14进行固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两个连接端子22,两个连接端子22分别与两个固定端14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发热元件14为发热管,当然也可为发热丝,红外加热件等,并且烘焙器具还包括两个连接端子22,两个连接端子22分别与两个固定端142相连接,使得发热元件14被导通。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位于相邻两层上的中间段144之间具有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将位于相邻两层上的中间段144之间具有间隙,即使得相邻两层上的中间段144不紧贴,由于有间隙的存在,可以使得位于中心的叶轮16吹出的风可以经由间隙向外扩散,避免了热量堆积在发热元件14的中心而不易扩散的情况,提供了加热效率。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食材盛放桶18,可安装在壳体12内;发热元件14设置在壳体12的侧壁上,叶轮16的轴线与食材盛放桶18的中心线相垂直。
在该实施例中,烘焙器具还包括食材盛放桶18,食材盛放桶18可移动地放置于壳体12的内部,在需要烘焙时放置于壳体12的内部,并优选地位于叶轮16的一侧,便于接收通过叶轮16吹来的发热元件14的热量。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将发热元件14设置在壳体12的侧壁上,此时叶轮16也设置在壳体12的侧壁上,叶轮16的轴线与食材盛放桶18的中心线相垂直,在这种情况下,叶轮16也设置在壳体12的侧壁上,由侧向出风至食材盛放桶18。
可以想到地,发热元件14与叶轮16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组,设置在壳体12的多个侧壁上,保证食材盛放桶18的每个面均设置有相应的发热元件14。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元件14设置在壳体12的底壁和/或顶壁上,叶轮16的轴线与食材盛放桶18的中心线相平行。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将发热元件14设置在壳体12的底壁和/或顶壁上,此时叶轮16也设置在壳体12的底壁和/或顶壁上,叶轮16的轴线与食材盛放桶18的中心线相平行,在这种情况下,叶轮16也设置在壳体12的侧壁上,由正向出风至食材盛放桶18。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内壁24,设置在发热元件14及食材盛放桶18之间,内壁24与壳体12围合形成发热腔26,发热元件14和叶轮16位于发热腔26内,内壁24将发热腔26与食材盛放桶18相隔开。
在该实施例中,烘焙器具还包括内壁24,内壁24设置在发热元件14及食材盛放桶18之间,并且内壁24与壳体12围合形成发热腔26,发热元件14和叶轮16位于发热腔26内,使得发热元件14可以将发热腔26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而叶轮16可以将发热腔26内部被加热的气体向外吹散至食材盛放桶18处,同时食材盛放桶18也无法直接与发热元件14和叶轮16相接触,这样避免了用户在拿取食材盛放桶18触摸到发热元件14和叶轮16而造成危险。
可以想到地,当烘焙器具为侧边开门结构时,发热腔26的侧壁可以包括除门体所在侧时的其他三面;或者当侧边开门较小时,发热腔26的侧壁可以包括四面,此时具有开门一侧的发热腔26面积小于其他三面的发热器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叶轮16为离心式叶轮。
在该实施例中,叶轮16为离心式叶轮,有利于集中收集气体,并将气体分散吹向风道各处,且有利于风道内气体温度均匀分布,进而有利于加热室32内部温度均匀分布。当然,叶轮16也可为混流叶轮,或选用多种叶轮16组合,在此不一一列举。
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多个进风口28,多个进风口28集中分布在内壁24上,多个进风口28与叶轮16的轴心相对应。
在该实施例中,对于离心式叶轮其轴心区域为进风区域,因此将多个进风口28设置在内壁24的与叶轮16相对应的壁面上,并与叶轮16的几何中心相对应,有利于发热腔26外的气体在叶轮16的作用下快速流入发热腔26,提高了发热腔26内部热风循环速度,缩短烹饪时长。尤其在叶轮16位于发热元件14的一侧时,被及时导出发热腔26的气体能够快速地被发热元件14加热,提高了烘焙器具整体的加热效率。可选地,叶轮16设置在内壁24与壳体12之间,或设置在内壁24的左、右任一侧壁面与壳体12之间。
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出风口30,多个出风口30分布在内壁24上,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30与离心式叶轮的边缘相对应。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叶轮16会将气体周向导出,进而在叶轮16的边缘处设置至少一个出风口30,使得部分高温气体能够直接经边缘处的出风口30导出至发热腔26的外部,有利于食材盛放桶18快速升温,且减少热量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均避让食材盛放桶18。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个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均设置为偏离食材盛放桶18所在方位,可有效避免出风口30吹出的高温气体直接吹向食材盛放桶18,而导致食材盛放桶18局部温度过高,有利于保证食材盛放桶18内部食材均匀受热。
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内壁24中与发热元件14相对应的壁面为第一壁面,多个出风口30中,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30设置在第一壁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壁24中与发热元件14相对应的壁面为第一壁面,通过将至少一个出风口30设置在第一壁面上,有利于发热元件14加热的大量高温气体直接经与其距离最近的壁面上的出风口30导出至食材盛放桶18,有利于高温气体及时快速地进入食材盛放桶18所在的加热室32,提高加热速率。
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内壁24的与第一壁面相连接的其他壁面为第二壁面,多个出风口30中,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30设置在第二壁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设定与第一壁面相连接的其他壁面为第二壁面,这里第二壁面可与第一壁面直接连接也可间接连接。通过将出风口30设置在第二壁面上,使得高温气体可从第二壁面上的出风口30进入食材盛放桶18所在的加热室32内部,能够降低发热元件14所对应的壁面处温度较高而引起的加热室32内部的温差,使得加热室32内部食材,不仅能够在发热元件14所在区域的热传递和热辐射受热,还能够在发热元件14所不在的区域经出风口30流入的高温气体而受热,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高烹饪效果。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内壁24的除与发热元件14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出风口30中每个出风口30的开口面积越远离发热元件14越大。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壁24的除与发热元件14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14越近的出风口30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14越远的出风口30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出风口30的出风面积较小,出风温度较低的出风口30的出风面积较大,能够综合各个出风口30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出风口30因出风面积相同而导致内壁24内部靠近发热元件14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内壁24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内壁24的除与发热元件14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出风口30中任意相邻两个出风口30之间的间距越远离发热元件14越小。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壁24的除与发热元件14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14越近的出风口30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14越远的出风口30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相邻两个出风口30之间的间距较大,出风温度较低的相邻两个出风口30之间的间距较小,能够综合各个出风口30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出风口30因间距相同而导致内壁24内部靠近发热元件14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内壁24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焙器具包括:
壳体;
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包括两个固定端及位于两个所述固定端之间的中间段,且所述中间段堆叠形成中空的多层结构;
叶轮,位于所述多层结构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焙器具还包括:
连接片,在所述连接片上开设有两个固定孔,两个所述固定端分别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段沿所述叶轮的轴向方向堆叠,在所述叶轮的径向所在平面上,至少部分所述中间段的投影相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固定端位于同一高度,两个所述固定端的末端位于同一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焙器具还包括:
两个连接端子,两个所述连接端子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
位于相邻两层上的所述中间段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焙器具还包括:
食材盛放桶,可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叶轮的轴线与所述食材盛放桶的中心线相垂直;和/或
所述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壁和/或顶壁上,所述叶轮的轴线与所述食材盛放桶的中心线相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焙器具还包括:
内壁,设置在所述发热元件及所述食材盛放桶之间,所述内壁与所述壳体围合形成发热腔,所述发热元件和所述叶轮位于所述发热腔内,所述内壁将所述发热腔与所述食材盛放桶相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焙器具还包括:
所述叶轮为离心式叶轮;
多个进风口,所述多个进风口集中分布在所述内壁上,所述多个进风口与所述叶轮的轴心相对应;
多个出风口,所述多个出风口分布在所述内壁上,至少存在一个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叶轮的边缘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烘焙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壁中与所述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为第一壁面,所述多个出风口中,至少存在一个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面上。
CN201821010810.5U 2018-06-28 2018-06-28 烘焙器具 Active CN208876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10810.5U CN208876237U (zh) 2018-06-28 2018-06-28 烘焙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10810.5U CN208876237U (zh) 2018-06-28 2018-06-28 烘焙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6237U true CN208876237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05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10810.5U Active CN208876237U (zh) 2018-06-28 2018-06-28 烘焙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6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8697A (zh) 多功能电加热盘及采用该多功能电加热盘的烤箱
CN208876237U (zh) 烘焙器具
CN209047461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08025573U (zh) 微波炉
WO2020244505A1 (zh) 电暖器
CN208957836U (zh) 烘焙器具
CN208876240U (zh) 烘焙器具
WO2023206573A1 (zh) 烹饪器具
CN209300869U (zh) 多功能烤箱
CN110693347A (zh) 一种蒸烤箱
CN208876243U (zh) 烘焙器具
CN208909889U (zh) 烘焙器具
EP3112772B1 (en) Fan device with a preheat circulation channel
CN208876238U (zh) 烘焙器具
CN114504254A (zh) 一种野外用披萨炉
CN208905579U (zh) 烘焙器具
CN208876257U (zh) 烘焙器具
CN206295275U (zh) 烹饪电器
CN206295273U (zh) 烹饪电器
CN208419433U (zh) 一种烤房
CN207350332U (zh) 一种双层叠火的炉头及使用该炉头的燃气灶
CN206369237U (zh) 一种微波炉
CN205923716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机
CN203828646U (zh) 电饭煲
CN212698579U (zh) 一种空气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