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6114U - 显示盖体和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显示盖体和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6114U
CN208876114U CN201820956434.2U CN201820956434U CN208876114U CN 208876114 U CN208876114 U CN 208876114U CN 201820956434 U CN201820956434 U CN 201820956434U CN 208876114 U CN208876114 U CN 2088761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component
circuit board
manipulation region
display lid
heating vess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564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京
吴金梁
陈前
李家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564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61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61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61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显示盖体和液体加热容器,其中,显示盖体包括:壳体,与液体加热容器的瓶身相固定,且壳体包括与液体加热容器的内胆连通的流水口,以及设于流水口一侧的操控区域;电路组件,设于壳体内对应于操控区域的位置;至少一个触控组件,每个触控组件包括:设于操控区域的外表面的触控面板以及弹性件,其中,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电路组件的电路板以及触控面板,以通过弹性件将在操控区域的外表面接收到的操作传送至电路板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弹性件设置在对应操控区域的位置处,弹性件作为导电体能够与电路板电连接,以使触控面板的表面能够形成有触摸感应区域,从而使显示盖体具有触控功能。

Description

显示盖体和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盖体和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液体加热容器按下解锁键,解除童锁锁定,长按出水按键,电水瓶可连续出水,松开按键操作,停止出水。由于机械式按键,需要用力按才能出水,用起来相对费劲,体验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盖体,其上的弹性件能够使显示盖体具有触控功能,控制更加轻松方便以及实现智能化,体验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显示盖体的液体加热容器,以使液体加热容器具有触控功能,控制更加轻松方便以及实现智能化,体验效果更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显示盖体,包括:壳体,与液体加热容器的瓶身相固定,且壳体包括与液体加热容器的内胆连通的流水口,以及设于流水口一侧的操控区域;电路组件,设于壳体内对应于操控区域的位置;至少一个触控组件,每个触控组件包括:设于操控区域的外表面的触控面板以及弹性件,其中,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电路组件的电路板以及触控面板,以通过弹性件将在操控区域的外表面接收到的操作传送至电路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弹性件设置在对应操控区域的位置处,弹性件作为导电体能够与电路板电连接,以使触控面板的表面能够形成有触摸感应区域,从而使显示盖体具有触控功能。替代现有技术中的机械按键,如弹片被下压后能够与电路板电连接。且该显示盖体具有整体结构简单、容易包装、运输,以及损坏不良率低的优点,同时便于进行生产装配,在与电路板连接时操作方便、连接牢靠,触控效果稳定。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人体触摸触控面板的触摸感应区域后,透过人体与弹性件之间发生电容值改变的效应,能够让电路板得知显示盖体被触摸,进而执行对应的各项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电路组件具体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电路板和操控区域的内壁相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架能够保证电路板与触控区域的内壁之间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提高电路组件的整体结构强度,且便于进行生产装配,装配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触控效果更稳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多个定位柱,形成于操控区域的内壁,且每个定位柱内设有连接孔,以在连接件伸入连接孔时实现电路板的固定。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对电路板进行安装时,通过定位柱及其上的连接孔确定电路板相对操控区域的位置,从而实现电路板安装位置的精确定位,便于电路板的快速安装;然后通过连接件伸入连接孔中实现对于壳体与电路板的紧固连接,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使壳体与电路板之间形成固定连接的整体结构,从而形成稳定的受力结构,从而保证触控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隔离板,设于壳体内,且隔离板与壳体的操控区域合围形成容纳电路组件的电控腔,其中,隔离板上设有与定位柱对应的导向柱。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离板与操控区域围设出电控腔,并将电路组件设置在电控腔内,从而保证电路组件不受外界灰尘等杂质对显示盖体上电路结构的干扰,提高触控功能的稳定性;同时,隔离板上的导向柱与定位柱相配合,一方面实现壳体、电路板和隔离板三者之间的固定连接,另一方面也可用于支撑电控腔,保证电控腔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电路板上设有与连接孔的位置对应的通孔,连接件依次经导向柱、通孔后伸入连接孔,以实现隔离板、电路板以及壳体的固定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件依次经过导向柱、通孔后伸入连接孔,实现对于隔离板、壳体与电路板之间的紧固连接,可使隔离板、壳体与电路板之间形成固定连接的整体结构,从而形成稳定的受力结构,保证触控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排线孔,设于隔离板上;引导件,设于排线孔内,电路组件的线材经引导件引出电控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利用隔离板上的排线孔,将电路组件中的导线、电源线等线材通过排线孔进行合理布线,以使电控腔内的走线更加合理,提高电控腔内部环境的整洁;并通过位于排线孔内的引导件将线材引出电控腔,引导件既能够将线材束结在一起,避免线材过于松散,减少占用空间;又能够对线材起到绝缘作用,降低产生漏电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引导件具体包括:卡接部,设于排线孔上,卡接部的两端分别沿径向向外延伸,以将隔离板卡入卡接部内;引线部,与卡接部远离电控腔的一侧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引导件中设置在排线孔上的卡接部,能够实现引导件与隔离板之间的固定连接,且可将线材束结在一起,解决了因线材过于松散而占用电控腔的较大空间的问题;引导件中远离电控腔一侧的引线部将线材引出电控腔,能够对线材起到绝缘作用,降低产生漏电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弹性件呈压缩状态设于电控腔内,弹性件的压缩量为0.5mm~15mm。
在该技术方案中,位于电控腔内的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能够使弹性件在电路板与触控面板之间形成一定的弹力,在弹力的作用下使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电路板与触控面板保持接触,进而保证显示盖体触控功能的稳定性。并将弹性件的压缩量限定在上述范围内,既保证了接触的紧密性,又能够将弹力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因弹力过大而影响电控腔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操控区域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凹槽,每个定位凹槽与触控面板对应设置,弹性件的一端与定位凹槽相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路板和隔离板相配合能够将弹性件限位在定位凹槽内,既能够保证显示盖体的可触控功能,又能够防止弹性件在压缩状态下的非正常的形变,进而保证触控功能的稳定性以及弹性件的结构稳定性,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盖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显示盖体,以使液体加热容器具有触控功能,控制更加轻松方便以及实现智能化,体验效果更好。此外,液体加热容器还具有上述显示盖体的任一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液体加热容器包括但不限于:电热水瓶、电热水壶或其余可对液体进行加热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显示盖体的俯视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显示盖体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另一视角的显示盖体的剖视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壳体,102流水口,104定位柱,106定位凹槽,20触控面板,30弹性件,40电路板,50支撑架,60连接件,70隔离板,702导向柱,80引导件,802卡接部,804引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显示盖体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显示盖体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壳体10,与液体加热容器的瓶身相固定,且壳体10包括与液体加热容器的内胆连通的流水口102,以及设于流水口102一侧的操控区域;电路组件,设于壳体10内对应于操控区域的位置;至少一个触控组件,每个触控组件包括:设于操控区域的外表面的触控面板20以及弹性件30,可选地,弹性件为弹簧。
具体地,弹性件3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电路组件的电路板40以及触控面板20,以通过弹性件30将在操控区域的外表面接收到的操作传送至电路板40上。
在该实施例中,将弹性件30设置在对应操控区域的位置处,弹性件30作为导电体能够与电路板40电连接,以使触控面板20的表面能够形成有触摸感应区域,从而使显示盖体具有触控功能。替代现有技术中的机械按键,如弹片被下压后能够与电路板40电连接。且该显示盖体具有整体结构简单、容易包装、运输,以及损坏不良率低的优点,同时便于进行生产装配,在与电路板40连接时操作方便、连接牢靠,触控效果稳定。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人体触摸触控面板20的触摸感应区域后,透过人体与弹性件30之间发生电容值改变的效应,能够让电路板40得知显示盖体被触摸,进而执行对应的各项功能。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显示盖体的另一个实施例,电路组件具体包括:支撑架50,支撑架50的两端分别与电路板40和操控区域的内壁相抵。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架50能够保证电路板40与触控区域的内壁之间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提高电路组件的整体结构强度,且便于进行生产装配,装配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触控效果更稳定。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显示盖体的再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多个定位柱104,形成于操控区域的内壁,且每个定位柱104内设有连接孔(未图示),以在连接件60伸入连接孔时实现电路板40的固定。
在该实施例中,在对电路板40进行安装时,通过定位柱104及其上的连接孔确定电路板40相对操控区域的位置,从而实现安装位置的精确定位,便于电路板40的快速安装;然后通过连接件60伸入连接孔中实现对于壳体10与电路板40的紧固连接,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使壳体10与电路板40之间形成固定连接的整体结构,从而形成稳定的受力结构,从而保证触控效果。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显示盖体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隔离板70,设于壳体10内,且隔离板70与壳体10的操控区域合围形成容纳电路组件的电控腔,其中,隔离板70上设有与定位柱104对应的导向柱702。
在该实施例中,隔离板70与操控区域围设出电控腔,并将电路组件设置在电控腔内,从而保证电路组件不受外界灰尘等杂质对显示盖体上电路结构的干扰,提高触控功能的稳定性;同时,隔离板70上的导向柱702与定位柱104相配合,一方面实现壳体10、电路板40和隔离板70三者之间的固定连接,另一方面也可用于支撑电控腔,保证电控腔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显示盖体的另一些实施例,电路板40上设有与连接孔的位置对应的通孔(未图示),连接件60依次经导向柱702、通孔后伸入连接孔,以实现隔离板70、电路板40以及壳体10的固定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连接件60依次经过导向柱702、通孔后伸入连接孔,实现对于隔离板70、壳体10与电路板40之间的紧固连接,可使隔离板70、壳体10与电路板40之间形成固定连接的整体结构,从而形成稳定的受力结构,从而保证触控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显示盖体的再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排线孔(未图示),设于隔离板70上;引导件80,设于排线孔内,电路组件的线材经引导件80引出电控腔。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隔离板70上的排线孔,将电路组件中的导线、电源线等线材通过排线孔进行合理布线,以使电控腔内的走线更加合理,提高电控腔内部环境的整洁;且位于排线孔内的引导件80能够在显示盖体使用过程中避免隔离板70及其上的排线孔损坏线材表面的绝缘层,降低漏电或短路等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并将线材引出电控腔,既能够将线材束结在一起,避免线材过于松散,减少占用空间;又能够对线材起到二次绝缘作用,进一步降低产生漏电的可能性。
其中,引导件80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弹性体,从而实现引导件80的保护作用和绝缘作用。
具体地,引导件80具体包括:卡接部802,设于排线孔上,卡接部802的两端分别沿径向向外延伸,以将隔离板70卡入卡接部802内;引线部804,与卡接部802远离电控腔的一侧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引导件80中设置在排线孔上的卡接部802,能够实现引导件80与隔离板70之间的固定连接,且可将线材束结在一起,解决了因线材过于松散而占用电控腔的较大空间的问题;引导件80中远离电控腔一侧的引线部804将线材引出电控腔,能够对线材起到绝缘作用,降低产生漏电的可能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弹性件30呈压缩状态设于电控腔内,弹性件30的压缩量为0.5mm~15mm。
在该实施例中,位于电控腔内的弹性件30处于压缩状态,能够使弹性件30在电路板40与触控面板20之间形成一定的弹力,在弹力的作用下使弹性件30的两端分别与电路板40与触控面板20保持接触,进而保证显示盖体触控功能的稳定性。并将弹性件30的压缩量限定在上述范围内,既保证了接触的紧密性,又能够将弹力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因弹力过大而影响电控腔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其中,弹性件30的压缩量可选为1mm、1.7mm或10mm,优选为1.5mm~2mm。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操控区域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凹槽106,每个定位凹槽106与触控面板20对应设置,弹性件30的一端与定位凹槽106相抵。
在该实施例中,电路板40和隔离板70相配合能够将弹性件30限位在定位凹槽106内,既能够保证显示盖体的可触控功能,又能够防止弹性件30在压缩状态下的非正常的形变,进而保证触控功能的稳定性以及弹性件30的结构稳定性,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如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盖体。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显示盖体,以使液体加热容器具有触控功能,控制更加轻松方便以及实现智能化,体验效果更好。此外,液体加热容器还具有上述显示盖体的任一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盖体和具有该显示盖体的液体加热容器,将弹性件30设置在对应操控区域的位置处,弹性件30作为导电体能够与电路板40电连接,以使触控面板20的表面能够形成有触摸感应区域,从而使显示盖体具有触控功能.替代现有技术中的机械按键,如弹片被下压后能够与电路板40电连接。且该显示盖体具有整体结构简单、容易包装、运输,以及损坏不良率低的优点,同时便于进行生产装配,在与电路板40连接时操作方便、连接牢靠,触控效果稳定;并通过将该显示盖体安装在液体加热容器上,以使液体加热容器具有触控功能,从而提高其智能性,体验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盖体,用于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的瓶身相固定,且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的内胆连通的流水口,以及设于所述流水口一侧的操控区域;
电路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对应于所述操控区域的位置;
至少一个触控组件,每个所述触控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操控区域的外表面的触控面板以及弹性件,其中,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电路组件的电路板以及所述触控面板,以通过所述弹性件将在所述操控区域的外表面接收到的操作传送至所述电路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组件具体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操控区域的内壁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盖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定位柱),形成于所述操控区域的内壁,且每个所述定位柱内设有连接孔,以在连接件伸入所述连接孔时实现所述电路板的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盖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离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隔离板与所述壳体的操控区域合围形成容纳所述电路组件的电控腔,其中,所述隔离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对应的导向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孔的位置对应的通孔,所述连接件依次经所述导向柱、所述通孔后伸入所述连接孔,以实现所述隔离板、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壳体的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盖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线孔,设于所述隔离板上;
引导件,设于所述排线孔内,所述电路组件的线材经所述引导件引出所述电控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具体包括:
卡接部,设于所述排线孔上,所述卡接部的两端分别沿径向向外延伸,以将所述隔离板卡入所述卡接部内;
引线部,与所述卡接部远离所述电控腔的一侧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呈压缩状态设于所述电控腔内,所述弹性件的压缩量为0.5mm~15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区域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凹槽,每个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触控面板对应设置,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凹槽相抵。
10.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盖体。
CN201820956434.2U 2018-06-21 2018-06-21 显示盖体和液体加热容器 Active CN2088761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56434.2U CN208876114U (zh) 2018-06-21 2018-06-21 显示盖体和液体加热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56434.2U CN208876114U (zh) 2018-06-21 2018-06-21 显示盖体和液体加热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6114U true CN208876114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05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56434.2U Active CN208876114U (zh) 2018-06-21 2018-06-21 显示盖体和液体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61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9573A (zh) 一种新型电源分接集成装置
CN106058567A (zh) 磁性插头与插座
CN205335557U (zh) 一种自动断电防触电插座
CN204858106U (zh) 一种电力通信轨道
CN208876114U (zh) 显示盖体和液体加热容器
CN202949105U (zh) 一种自动短路保护的插座
CN208597067U (zh) 触摸按键组件、供热水装置以及电器设备
CN208423355U (zh) 一种防触电插座
CN105762549A (zh) 抵杆式插座和插头
CN203455634U (zh) 智能开关结构
CN105006715A (zh) 一种配备有电源的电力通信轨道
CN201667475U (zh) 多功能防灰插座
CN207664341U (zh) 电源转接头
CN205385144U (zh) 一种墙体插座
CN208738476U (zh) 一种具有过载保护器的插座
CN207853078U (zh) 一种重载短接器
CN104993296A (zh) 一种电力通信轨道
CN206774409U (zh) 一种嵌入式可置换开关
CN204538539U (zh) 一种二次回路辅助插件
CN206657892U (zh) 一种防水、防尘的安全插板
CN2930008Y (zh) 具有安全防护的延长线装置
CN206628628U (zh) 新型防触电插座
CN202058911U (zh) 一种气密式电连接器
CN204680919U (zh) 一种绝缘屏柜
CN202817276U (zh) 一种电接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