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2776U - 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2776U
CN208872776U CN201821255483.XU CN201821255483U CN208872776U CN 208872776 U CN208872776 U CN 208872776U CN 201821255483 U CN201821255483 U CN 201821255483U CN 208872776 U CN208872776 U CN 208872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ircuit board
detection device
electric component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5548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山克也
小清水武司
野口直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to CN20182125548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2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2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27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检测装置,有助于提高通用性和削减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具有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组装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壳体,第一壳体设置有检测元件、对检测元件的输出进行处理的第一电气部件以及与第一电气部件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二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电连接并对第一电气部件的输出进行处理的第二电气部件以及与第二电气部件电连接且从第二壳体伸出的输出电缆,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能在以第一点为中心的多个角度位置进行组装,第一连接器具有输出相同信号的多个第一端子,第二连接器具有用于与第一端子连接的第二端子,多个第一端子设置于与位于各角度位置时的第二壳体上的第二端子对应的位置。

Description

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包括检测元件、对该检测元件的输出进行处理的电气部件以及将该电气部件的处理结果输出的输出电缆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检测装置,其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磁阻元件等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对所述检测元件的输出进行处理的电路板组件等信号处理部件;以及从所述壳体伸出并将所述信号处理部件的处理结果输出的输出电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103272号公报
在上述检测装置中,输出电缆从壳体的伸出方向是固定的。不过,在实际中,根据安装环境不同,有时需要将输出电缆朝向不同的方向引出。因此,有时会出现不得不将输出电缆大幅度弯曲以引向特定的连接对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检测装置的设置空间增大,浪费空间,并且,输出电缆的使用寿命容易降低。
针对上述情况,可考虑采用输出电缆从壳体朝向所需的方向伸出的检测装置,但这需要对检测装置进行重新设计,特别是在检测装置的需求量少但输出电缆从壳体的引出方向需要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设计、制造成本大幅度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有助于提高通用性和削减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组装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检测元件、对该检测元件的输出进行处理的第一电气部件以及与该第一电气部件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连接并对所述第一电气部件的输出进行处理的第二电气部件以及与该第二电气部件电连接且从所述第二壳体伸出的输出电缆,在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能在以第一点为中心的多个角度位置进行组装,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输出相同信号的多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的第二端子,所述多个第一端子设置于与位于各所述角度位置时的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所述第二端子对应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能在以第一点为中心的多个角度位置进行组装,第一连接器具有输出相同信号的多个第一端子,第二连接器具有用于与第一端子连接的第二端子,多个第一端子设置于与位于各角度位置的第二壳体上的第二端子对应的位置,因此,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内,通过以第一点为中心变更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的角度位置,能在确保检测装置正常工作(即能将相关信号从第一端子传输给第二端子)的情况下方便地变更输出电缆从壳体伸出的方向,有助于提高通用性和削减成本。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作为所述第一电气部件的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所述检测元件是磁阻元件,所述第一电路板用于将所述磁阻元件的输出作为模拟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用于将从所述第一电路板传输来的所述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路板,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作为所述第二电气部件的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三电路板用于将从所述第二电路板传输来的所述数字信号输出,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三电路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通过在第一壳体上安装多种不同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在第二壳体上安装多种不同的第三电路板并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装在一起,能方便地组合形成多种型号的检测装置。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中,优选在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能在以第一点为中心的彼此相隔90度的四个角度位置进行组装,或者,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能在以第一点为中心的彼此相隔180度的两个角度位置进行组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能较为容易地掌握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的组装角度。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检测装置中,可采用以下结构:在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呈形状相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根据上述结构的检测装置,根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形状,能更为容易地掌握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的组装角度。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检测装置中,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分别以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的方式收纳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三电路板以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的方式收纳于所述第二壳体。
根据上述结构的检测装置,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一致,有助于紧凑地配置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从而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检测装置中,还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所述第一电路板定位的第一定位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电路板定位的第二定位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所述第二电路板定位的第三定位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电路板定位的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所述第三电路板定位的第五定位部以及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三电路板定位的第六定位部。
根据上述结构的检测装置,有助于提高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在第一壳体上的安装效率以及第三电路板在第二壳体上的安装效率,从而提高装置整体的制造效率。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检测装置中,还可采用以下结构: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外周形成有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的缺口,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插入所述缺口的突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除了所述缺口外,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形状呈旋转对称。
根据上述结构的检测装置,能通过缺口和突部来避免第二电路板的安装错误,也就是说,只有在缺口与突部的位置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将第二电路板安装于第一壳体,因此,有助于提高装置整体的制造效率。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检测装置中,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三电路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列。
根据上述结构的检测装置,有助于避免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彼此干扰,提高检测装置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效果)
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能在以第一点为中心的多个角度位置进行组装,第一连接器具有输出相同信号的多个第一端子,第二连接器具有用于与第一端子连接的第二端子,多个第一端子设置于与位于各角度位置的第二壳体上的第二端子对应的位置,因此,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内,通过以第一点为中心变更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的角度位置,能在确保检测装置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方便地变更输出电缆从壳体伸出的方向,有助于提高通用性和削减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2A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俯视图,且表示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在以第一点为中心的第一角度位置进行组装的状态。
图2B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俯视图,且表示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在以第一点为中心的第二角度位置进行组装的状态。
图3是沿图2B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第一壳体和安装于该第一壳体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第二壳体和安装于该第二壳体的部件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检测装置
10 壳体
11 第一壳体
12 第二壳体
112b1 突部
20 检测元件
30 第一电路板
40 第二电路板
401 缺口
50 第一连接器
51 第一端子
60 第二连接器
61 第二端子
70 第三电路板
80 输出电缆
90 紧固件
O 中心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7,以线性编码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立体图,图2A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俯视图,且表示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在以第一点为中心的第一角度位置进行组装的状态,图2B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俯视图,且表示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在以第一点为中心的第二角度位置进行组装的状态,图3是沿图2B中的C-C线的剖视图,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沿图4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6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第一壳体和安装于该第一壳体的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第二壳体和安装于该第二壳体的部件的立体图。
此处,为方便说明,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并将X方向上的一侧设为X1,将X方向上的另一侧设为X2,将Y方向上的一侧设为Y1,将Y方向上的另一侧设为Y2,将Z方向上的一侧设为Z1,将Z方向上的另一侧设为Z2。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检测装置1包括壳体10,该壳体10包括沿Z方向(相当于第一方向)层叠组装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
此处,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分别呈开口箱状,在沿Z方向观察时,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呈形状相同的长方形。具体而言,第一壳体11具有底壁111(参照图5)以及从底板111的周缘朝向Z1方向侧突出的侧壁112a~112d,其中,侧壁112a和侧壁112c在X方向上相对,且在Z1方向侧分别具有与下述输出电缆80对应的半圆形凹陷,侧壁112b和侧壁112d在Y方向上相对,且在Z1方向的端部具有朝向Z2方向凹陷的壳体定位用凹部,与此对应,第二壳体12具有顶壁121(参照图5)以及从顶板121的周缘朝向Z2方向侧突出的侧壁122a~122d,侧壁122a和侧壁122c在X方向上相对,且侧壁122c具有供下述输出电缆80从壳体伸出的缺口,侧壁122b和侧壁12d在Y方向上相对,且在Z2方向的端部具有朝向Z1方向突出的壳体定位用凸部,并且,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在壳体定位用凹部与壳体定位用凸部卡合的状态下,通过紧固件90(在图示的例子中是螺钉,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卡扣等)彼此固定。
此外,如图3所示,在第一壳体11上设置有检测元件20、对该检测元件20的输出进行处理的第一电气部件DQ1以及与该第一电气部件DQ1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50,在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器50连接的第二连接器60、与该第二连接器60电连接并对第一电气部件DQ1的输出进行处理的第二电气部件DQ2以及与该第二电气部件DQ2电连接且从第二壳体12伸出的输出电缆80。
此处,如图3和图5所示,在第一壳体11上设置有作为第一电气部件的第一电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40,检测元件20是磁阻元件,第一电路板30用于将磁阻元件的输出作为模拟信号输出至第二电路板40,第二电路板40用于将从第一电路板30传输来的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第一连接器50安装于第二电路板40,并且,在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作为第二电气部件的第三电路板70,第三电路板70用于将从第二电路板40传输来的数字信号输出,第二连接器60安装于第三电路板70。
此外,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电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40分别以厚度方向与Z方向一致的方式收纳于第一壳体11,第三电路板70以厚度方向与Z方向一致的方式收纳于第二壳体12。具体而言,第一电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40收纳于第一壳体11的由底壁111和侧壁112a~112d围成的空间内,第三电路板70收纳于第二壳体12的由顶壁121和侧壁122a~122d围成的空间内;并且,第一壳体11具有在Z方向上对第一电路板30定位的第一定位部(例如由从底壁111朝向Z1方向侧突出的突起部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在与Z方向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上对第一电路板30定位的第二定位部(例如由从侧壁112a~112d朝向与Z方向垂直的方向侧突出的突起部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在Z方向上对第二电路板40定位的第三定位部(例如由从底壁111朝向Z1方向侧突出的突起部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在与Z方向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上对第二电路板40定位的第四定位部(例如由从侧壁112a~112d朝向与Z方向垂直的方向侧突出的突起部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二壳体12具有在Z方向上对第三电路板70定位的第五定位部(例如由从底壁121朝向Z2方向侧突出的突起部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以及在与Z方向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上对第三电路板70定位的第六定位部(例如由从侧壁122a~122d朝向与Z方向垂直的方向侧突出的突起部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并且,如图6所示,在第二电路板40的外周形成有沿与Z方向垂直的Y方向凹陷的缺口401,在第一壳体11上形成有插入缺口401的突部112b1,在沿Z方向观察时,除了缺口401外,第二电路板40的形状呈旋转对称。并且,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电路板30、第二电路板40和第三电路板70沿Z方向依次间隔排列。
此外,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沿Z方向观察时,第二壳体12相对于第一壳体11能在以第一点O为中心的多个角度位置进行组装。
此处,第二壳体12相对于第一壳体11能在以第一点O为中心的彼此相隔180度的第一角度位置(参照图2A)和第二角度位置(参照图2B)进行组装。
此外,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器50具有输出相同信号的多个第一端子51,第二连接器60具有用于与第一端子连接的第二端子61,多个第一端子51设置于与位于各角度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的第二壳体12上的第二端子61对应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隔着上述中心点O在Y方向上相对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沿Z方向观察时,第二壳体12相对于第一壳体11能在以第一点O为中心的多个角度位置进行组装,第一连接器50具有输出相同信号的多个第一端子51,第二连接器60具有用于与第一端子51连接的第二端子61,多个第一端子51设置于与位于各角度位置的第二壳体12上的第二端子61对应的位置,因此,在与Z方向垂直的平面内,通过以第一点O为中心变更第二壳体12相对于第一壳体11的角度位置,能在确保检测装置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方便地变更输出电缆80从壳体10伸出的方向,有助于提高通用性和削减成本。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沿Z方向观察时,第二壳体12相对于第一壳体11能在以第一点O为中心的相隔180度的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进行组装,但并不局限于此,角度位置可以是三个以上,相邻的角度位置之间的角度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也可设置成:在沿Z方向观察时,第二壳体12相对于第一壳体11能在以第一点O为中心的相隔90度的四个角度位置进行组装。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沿Z方向观察时,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分别呈长方形,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也可形成为其它形状(例如在沿Z方向观察时呈正方形或圆形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元件20,示出了磁阻元件,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采用其它元件作为检测元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路板30、第二电路板40和第三电路板70沿Z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电路板30、第二电路板40和第三电路板70的设置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变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电气部件DQ1,示出了第一电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40,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由其它部件构成第一电气部件,同样地,作为第二电气部件DQ2,示出了第三电路板70,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由其它部件构成第二电气部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电路板40的外周形成有沿与Z方向垂直的Y方向凹陷的缺口401,在第一壳体11上形成有插入缺口401的突部112b1,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省略缺口401和突部112b1。

Claims (9)

1.一种检测装置(1),包括壳体(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组装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
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设置有检测元件(20)、对该检测元件(20)的输出进行处理的第一电气部件(DQ1)以及与该第一电气部件(DQ1)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50),
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器(50)连接的第二连接器(60)、与该第二连接器(60)电连接并对所述第一电气部件(DQ1)的输出进行处理的第二电气部件(DQ2)以及与该第二电气部件(DQ2)电连接且从所述第二壳体(12)伸出的输出电缆(80),
在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壳体(12)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1)能在以第一点为中心(O)的多个角度位置进行组装,
所述第一连接器(50)具有输出相同信号的多个第一端子(51),所述第二连接器(60)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的第二端子(61),
所述多个第一端子(51)设置于与位于各所述角度位置时的所述第二壳体(12)上的所述第二端子(61)对应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设置有作为所述第一电气部件的第一电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40),
所述检测元件是磁阻元件,所述第一电路板用于将所述磁阻元件的输出作为模拟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用于将从所述第一电路板传输来的所述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路板,
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作为所述第二电气部件的第三电路板(70),
所述第三电路板用于将从所述第二电路板传输来的所述数字信号输出,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三电路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能在以第一点为中心的彼此相隔90度的四个角度位置进行组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能在以第一点为中心的彼此相隔180度的两个角度位置进行组装。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呈形状相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分别以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的方式收纳于所述第一壳体(11),
所述第三电路板以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的方式收纳于所述第二壳体(1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11)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所述第一电路板定位的第一定位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电路板定位的第二定位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所述第二电路板定位的第三定位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电路板定位的第四定位部,
所述第二壳体(12)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所述第三电路板定位的第五定位部以及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三电路板定位的第六定位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外周形成有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的缺口(401),
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形成有插入所述缺口的突部(112b1),
在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除了所述缺口外,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形状呈旋转对称。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三电路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列。
CN201821255483.XU 2018-08-06 2018-08-06 检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72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55483.XU CN208872776U (zh) 2018-08-06 2018-08-06 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55483.XU CN208872776U (zh) 2018-08-06 2018-08-06 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2776U true CN208872776U (zh) 2019-05-17

Family

ID=66464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5548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72776U (zh) 2018-08-06 2018-08-06 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27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80045552A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US7972143B2 (en) Printed circuit assembly
US8142221B2 (en) Plug assembly for a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system
TW200541176A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CN103283093A (zh) 插塞连接器
US20090142941A1 (en) Contact element for plug-type connect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TWI764570B (zh) 同軸端子、同軸連接器、接線板以及電子元件測試裝置
CN208872776U (zh) 检测装置
TWI709749B (zh) 檢查具、檢查單元以及檢查裝置
WO2004075348A2 (en) Three-way connector
EP1892803A3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preloading structure
US20100184325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wire organizer
JP7354534B2 (ja) プローブピンおよび検査治具
RU2408116C1 (ru) Малогабаритный многоконтактный разъем
WO2008042827A1 (en) Strain relief for a flat flexible cable
CN200979956Y (zh) 转接装置
CN109428231A (zh) 电连接器
CN219040769U (zh) 一种新型ffc连接器
CN203574131U (zh) 电连接器及具有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US20230208067A1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Comprising the Same
TWI764571B (zh) 具有同軸連接器之接線板以及電子元件測試裝置以及同軸連接器
KR102644943B1 (ko) 플러그 커넥터
EP433666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CN210040633U (zh) 智能穿戴设备的系统板及智能穿戴设备
US8313341B1 (en) Guide element for a connector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