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63964U - 屏风 - Google Patents

屏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63964U
CN208863964U CN201820918670.5U CN201820918670U CN208863964U CN 208863964 U CN208863964 U CN 208863964U CN 201820918670 U CN201820918670 U CN 201820918670U CN 208863964 U CN208863964 U CN 208863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support rod
card
screen board
car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186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祖斌
谢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tri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tri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tri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tri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186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63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63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63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nc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屏风,屏风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杆和至少一个屏风板。每一支撑杆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滑槽,滑槽均沿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每一支撑杆的任意两个滑槽均不在同一直线上。屏风板的两侧分别卡入其中两个支撑杆各自的滑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屏风连接结构简单,可快速拆装,并且屏风板容易更换,可按需求将不同花型的屏风板配搭使用。

Description

屏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屏风,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拆装的屏风。
背景技术
屏风在古时候是建筑物内部挡风及装饰用的一种产品,所谓“屏其风也”。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在现代社会屏风主要是用作装饰物。现在市面上的屏风一般主要由几块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一起的屏风板组成,这几块屏风板可以收拢或展开。但是现有的屏风仍然具有以下弊端:第一,现有屏风的屏风板不可更换,如果其中一块屏风板损坏,则导致整个屏风不能继续使用,用户需要重新购买新的屏风。第二,即便将现有屏风的几块屏风板收拢在一起,整个屏风占据的体积依然较大,用户需要预留出较大的空间用于放置、收藏屏风。另外,由于现有的屏风体积较大,屏风也不便于搬运。第三,现有屏风的几块屏风板只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收拢和展开,使用起来比较受限制,不够灵活,不能区隔划分特定的不规则小区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屏风,解决现有技术中屏风的屏风板不可更换,屏风占用较大的放置和收藏空间,不便于搬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屏风,屏风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杆和至少一个屏风板。每一支撑杆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滑槽,滑槽均沿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每一支撑杆的任意两个滑槽均不在同一直线上。屏风板的两侧分别卡入其中两个支撑杆各自的滑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每一支撑杆的滑槽数量为四个,四个滑槽均匀间隔分布于支撑杆的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支撑杆的数量为三个,屏风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一屏风板的一侧均卡入其中一个支撑杆的滑槽,每一屏风板的另一侧对应地卡入另外两个中的其中一个支撑杆的滑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屏风板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其中至少两个屏风板沿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并排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每一支撑杆的侧壁设有四个阻挡件,四个阻挡件分别对应设置于支撑杆的四个滑槽的底部,毗邻阻挡件的屏风板的两侧分别抵靠于两个支撑杆的阻挡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每一支撑杆包括底座和脚管,底座包括平衡件和套接杆,套接杆垂直于平衡块,脚管的内部具有空腔,套接杆插入于脚管的空腔中,滑槽均位于脚管外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屏风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管,第一卡管的一侧具有卡槽,第一卡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撑杆的底部,毗邻第一卡管的屏风板的一侧插入于第一卡管的卡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屏风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卡管,第二卡管的一侧具有卡槽,第二卡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撑杆的顶部,毗邻第二卡管的屏风板的一侧插入于第二卡管的卡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二卡管包括管体和两个T型卡件,两个T型卡件分别插接于管体的两端并分别对应卡入两个支撑杆各自的滑槽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屏风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卡管,第三卡管相互面对的两侧分别具有卡槽,第三卡管位于沿着支撑杆长度方向并排在一起的相邻两个屏风板之间,相邻的两个屏风板各自的一侧分别插入第三卡管的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于每一支撑杆的侧壁设置至少两个沿着支撑杆长度方向的滑槽,并且对于同一支撑杆而言,任意两个滑槽均不在同一直线上,实现了多个屏风板可同时连接于同一个支撑杆。并且根据每一支撑杆的滑槽数量和分布不同,连接于同一支撑杆的多个屏风板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夹角。通过这样的方式,多个屏风板可以被任意角度无限拼接以组装成一个整体的大屏风,延长屏风的宽度。另外,多块屏风板可以上下叠合并排地方式连接于相同的两个支撑杆之间,换而言之,利用多块屏风板还可以在高度方向上拼接成为一个大屏风,延长屏风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尺寸需求、屏风宽度需求、拼接角度需求以及花色图案需求来将不同的多块屏风板组装拼接在一起。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屏风可以根据需求量身定制,并且用户自己也可以任意搭配、灵活拆装。所述屏风可适用各种空间场合,包括狭小空间,不规则区域,相比于传统技术,本方案的应用范围更广。所述屏风的屏风板是通过卡入滑槽的方式连接于支撑,因此屏风便于快速拆装,操作简单方便。将屏风完全拆卸之后,还可以进行打包运输,相比于传统技术,本方案的屏风拆卸后的打包体积更小,节约放置储藏空间。另一方面,采用将屏风板卡入滑槽的连接方式,还可便于更换任意一块屏风板。若其中一块屏风板损坏,无需报废整个屏风,而是可以仅仅更换其中一块屏风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屏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屏风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屏风的屏风板和支撑杆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屏风的第一卡管的结构示意图,并且图4展示了第一卡管的安装方式;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屏风的第三卡管的结构示意图,并且图5展示了第三卡管的安装方式;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屏风的第二卡管的结构示意图,并且图6展示了第二卡管的安装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只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其他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屏风,特别地,所述屏风是一种可快速拆装、不同花型任意搭配、多角度无限延伸拼接的屏风。所述屏风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杆10和至少一个屏风板20。
每一支撑杆10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滑槽101,滑槽101均沿着支撑杆10的长度方向。在使用状态下,支撑杆10竖立于一个支撑平面例如地面上,支撑杆10用于支撑屏风板20,滑槽101是竖直的。每一支撑杆10的任意两个滑槽101均不在同一直线上。换而言之,每一个支撑杆10的滑槽101均平行间隔设置。
于本实施例中,每一支撑杆10的滑槽10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滑槽101均匀间隔分布于支撑杆10的侧壁。换而言之,对于每一个支撑杆10而言,四个滑槽101是以支撑杆10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四个滑槽101分别分布于支撑杆10四周的四个不同位置。
于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支撑杆10的滑槽101的数量为其他数值,滑槽101均匀间隔分布于支撑杆10的侧壁。例如,每一支撑杆10的滑槽1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槽101分别位于支撑杆10相互面对的两侧。又例如,每一支撑杆10的滑槽10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滑槽101均匀间隔分布于支撑杆10的侧壁,三个滑槽101同样地以支撑杆10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每一支撑杆10包括脚管11和底座12。脚管11呈长杆状,脚管11的内部具有空腔。支撑杆10的滑槽101均设置于脚管11,滑槽101均位于脚管11的外壁。
底座12位于脚管11的底部以支撑脚管11。底座12包括平衡件121和套接杆122。平衡件121用于放置于支撑平面例如地面上,起到平衡稳定整个支撑杆10的作用。套接杆122连接于平衡块121并插入于脚管11内的空腔中。换而言之,套接杆122嵌套于脚管11的内部。
于本实施例中,平衡件121为方形块状体,平衡件121平贴支撑平面例如地面放置。套接杆122垂直于平衡件121。可选地,套接杆122和平衡件121一体成型。在安装过程中,用户可以先将底座12放置于支撑平面例如地面上,此时套接杆122竖立于平衡件121;然后再将脚管11对准套接杆121并向下按压脚管11,如图2中箭头所示,使得套接杆121从脚管11底部插入与脚管11内的空腔。通过这样的方式,套接杆121和脚管11嵌套在一起,此时平衡件121位于脚管11外部。总而言之,脚管11和底座12通过嵌套的方式可分离地连接在一起。
于其他实施例中,平衡件121为其他形状和构造的部件。例如,平衡件121包括多个环绕分布于套接杆122四周的支撑爪,通过多个支撑爪来平衡支撑套接杆122。
值得一提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每一支撑杆10包括脚管11和底座12,并且脚管11和底座12两者可分离拆卸。但是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定,于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杆10为一体式结构。
如图2所示,每一支撑杆10的侧壁还设有至少两个阻挡件13,阻挡件13的数量和滑槽101的数量对应,阻挡件13分别对应地设置于滑槽101的底部。阻挡件13凸出于支撑杆10的侧壁。具体而言,于本实施例中,每一支撑杆10的侧壁设有四个阻挡件13,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支撑杆10而言,阻挡件1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阻挡件13分别对应设置于支撑杆10的四个滑槽101的底部。于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支撑杆10的阻挡件13为其他数值,例如根据每一支撑杆10的滑槽数量为2个或者3个,每一支撑杆10的阻挡件13的数量相应地为两个或者3个。
进一步地,阻挡件13包括螺钉131和方形螺母132。方形螺母132套接在螺钉131的一端,螺钉131的一端和方形螺母132被卡入滑槽101的底部,并且方形螺母132限制螺钉131从滑槽101内抽出,螺钉131的另一端则凸出于滑槽101,也就是说,螺钉131凸出于支撑杆10的侧壁。在实际安装阻挡件13的过程中,如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用户可以将螺钉131的一端和方形螺母132先从滑槽101的顶部卡入滑槽101,然后推动螺钉131从滑槽101的顶部滑至滑槽101的底部。于其他实施例中,阻挡件13为其他构造的部件,例如销轴。
如图6所示,每一支撑杆10的顶部还设有脚管堵头14,如图6中箭头所示,脚管堵头14可分离地盖合于脚管11的顶部以密封脚管11内部的空腔。可以理解的是,脚管11的底部通过底座12密封,脚管11的顶部则通过脚管堵头14密封。脚管堵头14不仅起到密封作用,还起到保护脚管11顶部的作用。
如图3所示,屏风板20的两侧分别卡入其中两个支撑杆10各自的滑槽101,从而其中两个支撑杆10支撑屏风板20。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用户先将屏风板20的两侧分别对准两个支撑杆10各自的滑槽101的顶部,以使得屏风板20从滑槽101的顶部卡入滑槽101;然后利用屏风板20自身的重力作用,使得屏风20的两侧平衡地沿着滑槽101向下滑动至滑槽101的底部。需要说明的是,在组装屏风时,需要先将屏风板20以及其他部件和支撑杆10组装在一起,然后再将脚管堵头14盖合于支撑杆10的脚管11的顶部。
进一步地,屏风板20包括本体21和至少两个卡销22。本体21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211,安装孔211和卡销22的数量对应。卡销22分别对应地插入于本体21的安装孔211,如图3中箭头所示,卡销22垂直于本体21。于本实施例中,本体21的安装孔2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安装孔211分别位于本体21的四个角落位置;卡销2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卡销22分别一一对应地插入于四个安装孔211。本体21的两侧分别被卡入其中两个支撑杆10各自的滑槽101,如图3中箭头所示,位于本体21四个角落位置的四个卡销22各自的两端则分别抵住滑槽101的内壁。通过这样的方式,本体21的两侧均被稳固地卡入滑槽101中,卡销22起到使得本体21加固卡入滑槽101的作用,防止本体21于滑槽101内晃动。
于其他实施例中,本体21的安装孔211的数量和卡销22的数量均为其他数值。例如安装孔2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孔211分别位于本体21的两侧;相应地,卡销22的数量为两个。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屏风安装简单。至少一个屏风板20和至少两个支撑杆10即可组装成为一个屏风。用户只要将屏风板20的两侧分别卡入两个支撑杆10的滑槽101即可。由于屏风板20和支撑杆10之间是通过卡接的方式,因此用户也可以反过来将已经完成组装的屏风的屏风板20从支撑杆10的滑槽101内拆卸下来。具体而言,相反地,当拆卸屏风时,用户将向上推动屏风板20,以使得屏风板20的两侧分别从两个支撑杆10的滑槽101内滑出即可,操作简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每一支撑杆10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滑槽101,因此同一个支撑杆10的侧壁上可供卡入至少两个屏风板20。换而言之,多个屏风板20各自的一侧均可卡入同一个支撑杆10。并且由于每一支撑杆10的任意两个滑槽101均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卡入于同一个支撑杆10的不同滑槽101的屏风板20之间形成一个角度。根据每一支撑杆10的滑槽101的数量和位置分布,屏风板20之间形成的角度不同。例如,于本实施例中,每一支撑杆10的滑槽101数量为四个,并且四个滑槽101均匀间隔分布,这样卡入于同一支撑杆10的不同滑槽101内的任意两个屏风板20之间的夹角为90°或者180°。又例如,于另一实施例中,每一支撑杆10的滑槽101的数量为三个,并且三个滑槽101均匀间隔分布,这样卡入于同一支撑杆10的不同滑槽101内的任意两个屏风板20之间的夹角为120°。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利用设置于支撑杆10的多个滑槽101来将不同屏风板20拼接形成不同角度。
第二,任意两个屏风板20之间均可通过一个支撑杆10来拼接在一起,以将多个屏风板20组装成一个更大的屏风,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延伸屏风的宽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方案,可以利用多个屏风板20和多个支撑杆10无限任意拼接,以组装成不同宽度的大屏风。
第三,如图1所示,多个屏风板20可沿着支撑杆10长度方向并排在一起;也就是说,在使用状态下,多个屏风板20采用上下叠合的方式在高度方向上并排拼接在一起,以延长屏风的高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方案,能够利用多个屏风板20和多个支撑杆10不仅可以在宽度和高度方向无限任意延伸拼接,还可以在使得多个屏风板20拼接成不同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屏风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杆10和至少一个屏风板20;也就是说,支撑杆10的数量为多个,屏风板2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其中,毗邻阻挡件13的屏风板20的两侧分别抵靠于两个支撑杆10的阻挡件13。换而言之,若屏风板20的数量为一个,则屏风板20的两侧分别抵靠在支撑屏风板20的两个支撑杆10的阻挡件13;若屏风板20的数量为多个,由于阻挡件13位于支撑杆10的滑槽101底部,因此仅其中毗邻阻挡件13的屏风板20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各自相应支撑屏风板20的两个支撑杆10的阻挡件13。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状态下,位于支撑杆10最底部的屏风板20的两端分别抵靠在两个支撑杆10的阻挡件13。
于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0的数量为三个,屏风板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如图1所示,每一屏风板20的一侧均卡入其中一个支撑杆10的滑槽101,每一屏风板20的另一侧则对应地卡入另外两个中的其中一个支撑杆10的滑槽101。这样,每一屏风板20均连接于其中两个支撑杆10之间,并且其中一个支撑杆10同时连接多个屏风板20。可选地,三个支撑杆10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多个屏风板20在同一个平面上拼接成一个整体,以延长屏风的宽度。可选地,三个支撑杆10不在一条直线上排列,从而多个屏风板20分布在两个成一定角度的不同平面上。
更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屏风板2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其中至少两个屏风板20沿着支撑杆10的长度方向并排在一起。也就是说,在使用状态下,其中至少两个屏风板20以上下叠合得方式在高度方向上并排在一起,从而延长屏风的高度。如图1所示,图1展示了六块屏风板20拼接在一起的方式,基于图1所示的方向,其中四块屏风板20以上下叠合的方式拼接于一个平面并均位于左侧;同样地,另外两块屏风板20以上下叠合的方式拼接于另一个平面并均位于右侧。值得一提的是,于本实施例中,六块屏风板20的尺寸不完全相同,六块屏风板20的花色图案也均不完全相同,因此通过这样的拼接方式,用户得以任意搭配不同尺寸或不同花色图案屏风板20。于其他实施例中,屏风板20的数量为其他数值,例如八块、十二块;屏风板20的尺寸和花色图案也均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和制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屏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管30。如图4所示,第一卡管30的一侧具有卡槽31,也就是说卡槽31的开口朝向第一卡管30的一侧,卡槽31是设置于第一卡管30的单边卡槽。第一卡管30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支撑杆10的底部,毗邻第一卡管30的屏风板20的一侧插入于第一卡管30的卡槽31。更具体地,第一卡管30的两端分别抵靠在两个支撑杆10各自的阻挡件13;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第一卡管30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支撑杆10的底部。另一方面,如图4中局部放大图所示,由于毗邻第一卡管30的屏风板20被插入于第一卡管30,这样相当于毗邻阻挡件13的屏风板20的两端通过第一卡管30抵靠在两个支撑杆10的阻挡件13。在使用状态下,位于支撑杆10最底部的屏风板20插入于第一卡管30,第一卡管30的数量和位于支撑杆10最底部的屏风板20的数量相对应。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支撑杆10数量不同以及每一支撑杆10的滑槽101数量不同,可以拼接在一起的屏风板20的数量不同,相应的位于支撑杆10最底部的屏风板数量不同。于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0的数量为三个,屏风板20的数量为六块并且按照图1所示的拼接方式的情况下,位于支撑杆10最底部的屏风板20总共为两块,因此第一卡管30的数量相应地为两个,两块屏风板20分别对应地卡入于两个第一卡管30并抵靠在阻挡件13。第一卡管30起到保护屏风板20的边缘的作用,防止屏风板20被碰撞损坏,避免屏风板30和阻挡件13之间摩擦造成损伤。
所述屏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卡管50。如图6所示,第二卡管50的一侧具有卡槽501,也就是说,卡槽501是开口朝向第二卡管50的一侧,卡槽501是甚至于第二卡管50的单边卡槽。第二卡管50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支撑杆10的顶部,毗邻第二卡管50的屏风板20的一侧插入于第二卡管50的卡槽501。在使用状态下,位于支撑杆10最顶部的屏风板20插入于第二卡管50,第二卡管50的数量和位于支撑杆10最顶部的屏风板20的数量相对应。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支撑杆10的数量不同和每一支撑杆10的滑槽101数量不同,可以拼接在一起的屏风板20的数量不同,相应的位于支撑杆10最顶部的屏风板20的数量不同。于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0的数量为三个,屏风板20的数量为六块并且按照图1所示的拼接方式的情况下,位于支撑杆10最顶部的屏风板20总共为两块,因此第二卡管50的数量相应地为两个,两块屏风板20分别对应地卡入于两个第二卡管50。第二卡管50起到保护屏风板20的边缘的作用,放置屏风板20碰撞损坏。
具体地,第一卡管50包括管体51和两个T型卡件52。卡槽501设置于管体51,卡槽501位于管体51的一侧。管体51的两端分别具有插槽511。可选地,分别位于管体51两端的两个插槽511连通,即管体51是中空的,管体51内部具有一个两端开口的空腔。
两个T型卡件52分别插接于管体51的两端并分别对应卡入两个支撑杆10的滑槽101的顶部。具体而言,两个T型卡件52各自的一端分别插入于管体51两端的插槽511,两个T型卡件52各自的另一端分别插入于两个支撑杆10各自的滑槽101的顶部。
值得一提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卡管30和第二卡管50的管体51的结构一致,只是在使用状态下第一卡管30和管体51互相倒置。这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第一卡管30和管体51可以统一生产,优化工艺。
再进一步地,可选地,所述屏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卡管40。第三卡管40相互面对的两侧分别具有卡槽41,即第三卡管40具有两个卡槽41。第三卡管41位于沿着支撑杆10长度方向并排在一起的相邻两个屏风板20之间,相邻两个屏风板20各自的一侧分别插入于第三卡管40的卡槽41。第三卡管40的数量根据沿着支撑杆10长度方向并排在一起的屏风板20数量不同而相应不同;任意两个沿着支撑杆10长度方向并排在一起的相邻两个屏风板20均通过一个第三卡管4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状态下,第三卡管40用于连接以上下叠合方式并排在一起的相邻两个屏风板20。于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0数量为三个,屏风板20的数量为六块并按照图1所示的拼接方式的情况下,所述屏风包括四个第三卡管40。
在组装所述屏风的过程中,首先,如图2所示,先将脚管11对应插入底座12以组装成支撑杆10,按照这样的方式组装至少两个支撑杆10。接着将套接在一起的方形螺母132与螺钉131松装后对应卡入支撑杆10的滑槽101并推动螺钉131滑至滑槽101底部。然后,如图3所示,将卡销22插入相应的本体21的安装孔211以组装成屏风板20,按照这样的方式组装至少一个屏风板20。接着先将第一个屏风板20的两侧分别卡入其中两个支撑杆10各自的滑槽101中,以使得卡销22抵住滑槽101内壁,并利用屏风板20自身重力使得屏风板20两侧平衡地滑至滑槽101底部并抵靠于螺钉131。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将第一卡管30放置于两个支撑杆10之间,并将第一个屏风板20向上抬起以卡入第一卡管30的卡槽31,以使第一卡管30抵靠于阻挡件13。再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将第三卡管40放置于两个支撑杆10之间并使第一个屏风板20卡入第三卡管40的其中一个卡槽41。更进一步地,按照前述方式将第二块屏风板20的两侧分别卡入两个支撑杆10各自的滑槽101,并推动第二块屏风板20卡入第三卡管40的另一个卡槽41,以使两块屏风板20上下并排。按照同样的方式组装更多屏风板20和第三卡管40,屏风板20和第三卡管40依次交替组装。直至位于支撑杆10最顶部的屏风板20组装完成之后,如图6所示,将两个T型卡件52分别卡入管体51的两端以组装成第二卡管50,接着将第二卡管50放置于两个支撑杆10之间,将两个T型卡件52分别卡入两个支撑杆10各自的滑槽101,并向下推动第二卡管50以使位于支撑杆10最顶部的屏风板20卡入第二卡管50的卡槽501。最后将脚管堵头14盖合于每一支撑杆10的顶部,整个屏风组装完成。
当拆卸所述屏风时,首先将脚管堵头14从每一支撑杆10的顶部移除,然后将位于支撑杆10最顶部的第二卡管50取下,再把屏风板20的沿着支撑杆10的滑槽101滑出,依次交替取下屏风板20和第三卡管40直至位于支撑杆10最底部的一块屏风板10被取下,整个屏风拆卸完成。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描述以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屏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支撑杆,每一所述支撑杆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滑槽,所述滑槽均沿着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每一所述支撑杆的任意两个所述滑槽均不在同一直线上;和
至少一个屏风板,所述屏风板的两侧分别卡入其中两个所述支撑杆各自的所述滑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杆的所述滑槽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滑槽均匀间隔分布于所述支撑杆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屏风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一所述屏风板的一侧均卡入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的所述滑槽,每一所述屏风板的另一侧对应地卡入另外两个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的所述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风板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屏风板沿着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并排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杆的侧壁设有四个阻挡件,四个所述阻挡件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四个所述滑槽的底部,毗邻所述阻挡件的所述屏风板的两侧分别抵靠于两个所述支撑杆的所述阻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杆包括底座和脚管,所述底座包括平衡件和套接杆,所述套接杆垂直于所述平衡件,所述脚管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套接杆插入于所述脚管的所述空腔中,所述滑槽均位于所述脚管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风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管,所述第一卡管的一侧具有卡槽,所述第一卡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底部,毗邻所述第一卡管的所述屏风板的一侧插入于所述第一卡管的所述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风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卡管,所述第二卡管的一侧具有卡槽,所述第二卡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毗邻所述第二卡管的所述屏风板的一侧插入于所述第二卡管的所述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管包括管体和两个T型卡件,两个所述T型卡件分别插接于所述管体的两端并分别对应卡入两个所述支撑杆各自的所述滑槽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风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卡管,所述第三卡管相互面对的两侧分别具有卡槽,所述第三卡管位于沿着所述支撑杆长度方向并排在一起的相邻两个所述屏风板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屏风板各自的一侧分别插入所述第三卡管的所述卡槽。
CN201820918670.5U 2018-06-13 2018-06-13 屏风 Active CN208863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18670.5U CN208863964U (zh) 2018-06-13 2018-06-13 屏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18670.5U CN208863964U (zh) 2018-06-13 2018-06-13 屏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63964U true CN208863964U (zh) 2019-05-17

Family

ID=66462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18670.5U Active CN208863964U (zh) 2018-06-13 2018-06-13 屏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63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7604B2 (en) Connector for modular rack assembly
JPS63285308A (ja) 四角錘状フレーム部材を結合するためのコーナーブロック
US5377601A (en) Table with removable legs
US2023020380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easily-erectable modular business cubicle
US20210112773A1 (en) Collapsible pet's crate
CA2581551C (en) A privacy booth
CN208863964U (zh) 屏风
CN203788789U (zh) 植物种植箱
RU2071266C1 (ru) Моду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полок
CN210988941U (zh) 一种快速拆装连接结构及可拆卸的置物架
KR102167031B1 (ko) 농산업용 조립식 테이블
CN210840826U (zh) 一种种植架
US20020043191A1 (en) Shelf and shelf assembly
KR100318048B1 (ko) 조립식칸막이
JPH0741801Y2 (ja) サポート
JPH07265135A (ja) 多段棚
US11627802B1 (en) Modular rack assembly
JPS5852037A (ja) 箱構造
CN202722138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插接式花架
CN212878396U (zh) 一种多功能料架
CN217999110U (zh) 一种洁净棚组装支架装置
CN221241011U (zh) 一种拼装式种植箱
CN218244866U (zh) 一种组装式花圃
CN214902405U (zh) 一种花箱侧板连接结构
CN210398818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烟叶样品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