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62884U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62884U
CN208862884U CN201821352818.XU CN201821352818U CN208862884U CN 208862884 U CN208862884 U CN 208862884U CN 201821352818 U CN201821352818 U CN 201821352818U CN 208862884 U CN208862884 U CN 208862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obile terminal
guiding pillar
frame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528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飞
缪崇明
胡松洁
蒋斌
戢记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528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62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62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62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光线发射装置、导光柱、设在壳体上的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及固定在显示屏上的透光盖板,壳体包括边框,边框的顶端具有搭接面,透光盖板的边缘搭接在搭接面上,导光柱设在边框与显示屏之间,且位于透光盖板与光线发射装置之间,搭接面包括第一粘接段和第二粘接段,第一粘接段与导光柱相对布置,且通过双面胶与透光盖板粘接固定,第二粘接段通过点胶层与透光盖板粘接固定。该方案能解决目前的移动终端较难进一步增大屏占比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终端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升,移动终端的性能持续在优化,目前,大屏幕移动终端为发展主流,由于具备较好的视觉效果及外观性能,大屏幕移动终端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大屏幕移动终端的屏占比较大,如何提升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是目前设计人员的主要研发方向。
随着移动终端功能的增多,这给增大屏占比的设计带来较大困难。目前的移动终端内设置有红外光发射器,进而实现在暗环境下的面部解锁功能,红外光发射器通常设置在透光盖板下方,红外光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需要通过导光柱被传导至透光盖板,最终实现红外光的外射。
目前的移动终端中,透光盖板通过点胶层搭接固定在壳体上,导光柱则布设在壳体与显示屏之间,但是点胶的过程中,胶水较容易外溢到导光柱上,导致导光柱的部分区域被遮挡,影响导光柱的导光效果,最终导致部分红外光无法投射到透光盖板之外,进而影响人脸识别效果。
为了避免胶水外溢,目前通常采用加宽点胶层宽度的方式来解决,这会导致移动终端的黑边宽度增大,进而导致移动终端的屏占比较大。
当然,不仅仅具备红外光发射器的移动终端存在上述问题,其它具备发光体、且需要采用导光柱将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导出到透光盖板上的移动终端,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目前的移动终端较难进一步增大屏占比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光线发射装置、导光柱、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及固定在所述显示屏上的透光盖板,所述壳体包括边框,所述边框的顶端具有搭接面,所述透光盖板的边缘搭接在所述搭接面上,所述导光柱设置在所述边框与所述显示屏之间,且位于所述透光盖板与所述光线发射装置之间,所述搭接面包括第一粘接段和与所述第一粘接段连接的第二粘接段,所述第一粘接段与所述导光柱相对布置,所述第一粘接段通过双面胶与所述透光盖板粘接固定,所述第二粘接段通过点胶层与所述透光盖板粘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移动终端中,边框的搭接面包括第一粘接段和与第一粘接段连接的第二粘接段,第一粘接段与导光柱相对布置,而且第二粘接段采用双面胶的粘接方式实现与透光盖板之间的粘接固定,采用双面胶进行粘接不会存在胶水外溢的问题,也就不会存在胶水外溢到导光柱上,进而影响导光柱的导光。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加大点胶层之间的宽度来避免胶水外溢到导光柱,导致的移动终端的黑边加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采用的粘接方式不糊导致黑边加宽,也就不会导致移动终端的屏占比的减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主板上盖、111-边框、111a-搭接面、111b-定位槽、112-底板、112a-穿孔、112b-第一限位台、120-中框;
200-显示模组、210-显示屏、220-透光盖板;
300-光线发射装置、310-电路基板、320-发光灯体;
400-导光柱、410-腔体、420-锥形端、430-扩散片、440-第二限位台;
500-双面胶;
600-点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所公开的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00、显示模组200、光线发射装置300和导光柱400。
壳体100为移动终端的支撑构件,为移动终端的其它组成构件提供安装基础,壳体100包括边框111,边框111的顶端具有搭接面111a。
显示模组200设置在壳体100上,显示模组200包括显示屏210和固定在显示屏210上的透光盖板220。透光盖板220通常通过透明胶粘接固定在显示屏210上,进而覆盖在显示屏210上为显示屏210提供方案。具体的,透光盖板220通常为玻璃盖板。
透光盖板220的边缘搭接在搭接面111a上,导光柱400设置在边框111与显示屏210之间、且位于透光盖板220与光线发射装置300之间,导光柱400能够将光线发射装置300发出的光线传导至透光盖板220上,图1中的箭头a为一种导光路径。具体的,光线发射装置300发出的光线被导光柱400传导至透光盖板220上位于边框111与显示屏210之间的部位,最终从透光盖板220射出。
搭接面111a包括第一粘接段和与之连接的第二粘接段。第一粘接段与导光柱400相对布置,第一粘接段通过双面胶500与透光盖板220粘接固定。第二粘接段可以通过点胶层600与透光盖板220粘接固定,也可以同样通过双面胶500与透光盖板220粘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中,边框111的搭接面111a包括第一粘接段和与第一粘接段连接的第二粘接段,第一粘接段与导光柱400相对布置,而且第二粘接段采用双面胶500的粘接方式实现与透光盖板220之间的粘接固定,采用双面胶500进行粘接不会存在胶水外溢的问题,也就不会存在胶水外溢到导光柱400上,也就不会影响导光柱400的导光。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加大点胶层之间的宽度来避免胶水外溢到导光柱400,导致的移动终端的黑边加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采用的粘接方式不糊导致黑边加宽,也就不会导致移动终端的屏占比的减小。
请参考图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黑边包括显示屏210的非显示区域与显示屏210的边缘至透光盖板220的相对应边缘之间区域。黑边的宽度指的是显示屏210的非显示区域的宽度A与显示屏210的边缘至透光盖板220的相对应边缘之间的距离B1之和,双面胶500的宽度C1与边框111的内壁至显示屏210的边缘之间的缝隙宽度之和为B1。现有技术中点胶层的宽度增大会导致搭接面111a增宽,而显示屏210的边缘与边框11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安全距离,为移动终端预先设定的宽度,因此,点胶层的宽度增大会导致黑边的宽度加大。由于本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采用双面胶500实现第一粘接段与透光盖板220之间的粘接,因此不存在溢胶的情况。
光线发射装置300可以包括电路基板310及固定在电路基板310上的发光灯体320。发光灯体320会发出光线。导光柱400用于将光线导向透光盖板220。电路基板310可以为移动终端的主板、也可以为移动终端的副板。当然,电路基板310也可以为单独的电路板,此种情况下,电路基板310可以与移动终端的主板固定连接。
导光柱40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请再次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具体结构的导光柱400,所公开的导光柱400的底端可以包括具有开口的腔体410,腔体410通过开口罩设在发光灯体320上、且与电路基板310固定相连。此种情况下,导光柱400在发挥其基本导光功能的前提下,还能够起到防护发光灯体320的作用。与此同时,此种装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电路基板310为基础实现导光柱400的安装。具体的,导光柱400的底端可以粘接固定在电路基板310中。需要说明的是,导光柱400的底端指的是导光柱400的两端中背离透光盖板220的一端,导光柱400的顶端指的是导光柱400的两端中朝向透光盖板220的一端。
导光柱400设置在边框111与显示屏210之间,能够充分利用两种之间的安装间隙,从而将光线传导至透光盖板220与该安装间隙相对的区域中。为了较为方便地实现布设,同时又不影响其导光作用,优选的方案中,导光柱400的顶端可以为锥形端420,导光柱400的顶端伸至显示屏210与边框111之间,锥形端420向着靠近透光盖板220的方向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具体的,边框111的内壁为倾斜面,边框111的内壁与锥形端420朝向边框110的表面相贴合。此种装配,能够使得边框111更好地适应导光柱400的结构,实现与导光柱400之间更稳定地配合。
为了提高光线经过导光柱400及透光盖板220之后的效果,优选的方案中,腔体410内与开口相对的底面之间可以设置有扩散片430。扩散片430能够起到匀光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发光灯体320可以为激光红外灯体,进而能够使得光线发射装置300发出红外光,进而能够为移动终端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人脸识别提供条件。
本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可以包括中框120和搭接固定在中框120上的主板上盖110,主板上盖110可以包括上文所述的边框111和底板112,边框111设置在底板112的边缘,主板上盖110作为显示模组200的安装基础,透光盖板220固定在边框111上,显示屏210则位于底板112与边框111所形成的空间内。
主板上盖110的安装空间有限,而光线发射装置300的体积较大,基于此,优选的方案中,光线发射装置300可以设置在底板112背离显示模组200的一侧,底板112上可以开设有穿孔112a,导光柱400穿过穿孔112a、且伸至边框111与显示屏210之间。此种装配结构能实现光线发射装置300的安装,同时又不影响导光柱400的布设。
为了方便装配操作,优选的方案中,穿孔朝向透光盖板220的端口边缘可以设置有第一限位台112b,导光柱400上可以设置有第二限位台440,第二限位台440可随导光柱400自底板112背离显示模组200的一侧穿入穿孔112a、且与第一限位台112b限位配合,此种情况下,操作人员在装配的过程中,可以以第一限位台112b与第二限位台440之间的定位配合作为装配到位的基础。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边框111的内壁可以设置有定位槽111b,导光柱400的顶端自穿孔112a穿入定位槽111b、且与定位槽111b定位配合,通过定位槽111b与导光柱400之间的定位配合,进一步提供导光柱400装配的稳定性。当然,定位槽111b可以为开口槽,也可以为封闭槽,但是定位槽111b至少有部分导光柱400不被遮挡而发挥其导光功能。
定位槽111b朝向透光盖板220的一端可以具有端口,所述的端口指的是定位槽111b的贯通方向的端部的开口,双面胶500可以沿端口的边缘延伸,进而能实现较好的粘接。通常,端口的边缘为U形边缘,双面胶500的形状可以为U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MP4播放器、智能手表等终端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移动终端的具体种类。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光线发射装置(300)、导光柱(4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上的显示模组(200),所述显示模组(200)包括显示屏(210)及固定在所述显示屏(210)上的透光盖板(220),所述壳体(100)包括边框(111),所述边框(111)的顶端具有搭接面(111a),所述透光盖板(220)的边缘搭接在所述搭接面(111a)上,所述导光柱(400)设置在所述边框(111)与所述显示屏(210)之间,且位于所述透光盖板(220)与所述光线发射装置(300)之间,所述搭接面(111a)包括第一粘接段和与所述第一粘接段连接的第二粘接段,所述第一粘接段与所述导光柱(400)相对布置,所述第一粘接段通过双面胶(500)与所述透光盖板(220)粘接固定,所述第二粘接段通过点胶层(600)与所述透光盖板(220)粘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发射装置(300)包括电路基板(310)及固定在所述电路基板(310)上的发光灯体(320),所述导光柱(400)的底端包括具有开口的腔体(410),所述腔体(410)通过开口罩设在所述发光灯体(320)上、且与所述电路基板(310)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400)的顶端为锥形端(420),所述导光柱(400)的顶端伸至所述显示屏(210)与所述边框(111)之间,所述锥形端(420)向着靠近所述透光盖板(220)的方向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111)的内壁为倾斜面、且与所述锥形端(420)朝向所述边框(111)的表面相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410)内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底面设置有扩散片(4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还包括中框(120)和搭接固定在所述中框(120)上的主板上盖(110),所述主板上盖(110)包括所述边框(111)和底板(112),所述边框(111)设置在所述底板(112)的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发射装置(300)设置在所述底板(112)背离所述显示模组(200)的一侧,所述底板(112)上开设有穿孔(112a),所述导光柱(400)穿过所述穿孔(112a)、且伸至所述边框(111)与所述显示屏(21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朝向所述透光盖板(220)的端口边缘设置有第一限位台(112b),所述导光柱(40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台(440),所述第二限位台(440)随所述导光柱(400)自所述底板(112)背离所述显示模组(200)的一侧穿入所述穿孔(112a)、且与所述第一限位台(112b)限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111)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槽(111b),所述导光柱(400)的顶端自所述穿孔(112a)穿入所述定位槽(111b)、且与所述定位槽(111b)定位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11b)朝向所述透光盖板(220)的一端具有端口,所述双面胶(500)沿所述端口的边缘延伸。
CN201821352818.XU 2018-08-21 2018-08-21 一种移动终端 Active CN208862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52818.XU CN208862884U (zh) 2018-08-21 2018-08-21 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52818.XU CN208862884U (zh) 2018-08-21 2018-08-21 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62884U true CN208862884U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15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52818.XU Active CN208862884U (zh) 2018-08-21 2018-08-21 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6288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6515A (zh) * 2019-06-30 2019-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2995397A (zh) * 2021-02-07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
WO2021237994A1 (zh) * 2020-05-29 2021-12-02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6515A (zh) * 2019-06-30 2019-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WO2021237994A1 (zh) * 2020-05-29 2021-12-02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2995397A (zh) * 2021-02-07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
CN112995397B (zh) * 2021-02-07 2023-12-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62884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9283274U (zh) 一种终端设备
TW201444443A (zh) 手持裝置外殼
CN104571328A (zh) 电子设备
CN108712537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319074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103702540B (zh) 显示模块以及用于显示模块的前框、背框与胶框
CN108924320B (zh) 一种移动终端
US2006022106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optical devices using fold-up portions extended from a substrate
CN108254972A (zh)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CN107894676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
CN110471203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121346A1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989502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898951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143647A (zh) 一种抗干扰的液晶显示模组
CN108989501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5005364A (zh) 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CN110361807A (zh) 电子设备、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CN108139041A (zh)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7153298A (zh) 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8780954U (zh) 一种抗干扰的液晶显示模组
US20220011634A1 (en) Support bracket,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screen
CN209283278U (zh) 终端设备
CN215341744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