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62745U - 一种输入电流连续有源开关电容z源升压斩波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入电流连续有源开关电容z源升压斩波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62745U CN208862745U CN201821027135.7U CN201821027135U CN208862745U CN 208862745 U CN208862745 U CN 208862745U CN 201821027135 U CN201821027135 U CN 201821027135U CN 208862745 U CN208862745 U CN 2088627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ode
- capacitor
- switch
- inductance
-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入电流连续有源开关电容Z源升压斩波电路,包括直流输入电源V in 、第一电感(L 1)、第二电感(L 2)、第一电容(C 1)、第二电容(C 2)、第三电容(C 3)、第一二极管(D 1)、第二二极管(D 2)、第三二极管(D 3)、第四二极管(D 4)、第一开关管(S 1 )、第二开关管(S 2 )、输出电容(C out )和负载。本实用新型相比于Boost变换器、传统准Z源变换器等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较低的电容、开关和二极管电压应力并且输入电流连续,适用于非隔离型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的场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DC/DC变换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入电流连续有源开关电容Z源升压斩波电路。
背景技术
在光伏电池和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需要高电压增益的DC/DC变换器来升高其输出电压,以驱动直流负载或逆变器。传统的DC/DC升压变换器受到开关占空比、元件电压应力等的限制,无法实现高电压增益和高输出电压。以Boost电路为例,其电压增益为1/(1-D)(D为占空比),当占空比接近于1时才能获得较高的电压增益;其开关和二极管的电压应力等于输出电压,当输出电压较高时,电压应力也较大。近年来新出现的DC/DC变换器通过使用单个Z源或准Z源网络进行升压,得到了更高的电压增益,如共地的高增益Z源变换器的电压增益为(2-2D)/(1-2D)(D为占空比),但是其电压增益依旧有提升的空间。在以上电路的基础上,出现了基于多个Z源和准Z源的DC/DC变换器,如Hybrid Z源DC/DC变换器,其电压增益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1/(1-4D)(D为占空比),但是使用的电感和电容较多。同时,以上所有的基于单个或多个Z源和准Z源的DC/DC变换器均未明显降低开关的电压应力,因此输出电压幅值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输入电流连续的包含有源开关电容的Z源升压斩波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电路中具体包括直流输入电源Vin、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输出电容和负载。
本实用新型电路具体的连接方式为:直流输入电源Vin的正极和第一电感的源极、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源极、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输出电容的一端和负载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二开关管的漏极和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输出电容的另一端和负载的正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路具有的优势为:在电压增益上,相比于电压增益为M=1/(1-D)的传统的Boost变换器、电压增益为M=(2-2D)/(1-2D)的共地的高增益Z源变换器和电压增益为M=1/(1-4D)的Hybrid Z源变换器等DC/DC变换器,具有更高的电压增益,其电压增益为M=2/(1-4D);在开关电压应力上,相比于开关电压应力为Vs=Vout的传统的Boost变换器、开关电压应力为Vs=Vout-Vin的共地的高增益Z源变换器和开关电压应力为Vs=Vout的Hybrid Z源变换器等DC/DC变换器,具有更小的开关电压应力,其电压应力为Vs=Vout/2。当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相同时,本实用新型电路的开关占空比较小,开关应力较小,并且输入电流连续,因此本实用新型电路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输入电流连续有源开关电容Z源升压斩波电路结构图。
图2为一个开关周期主要元件的电压电流波形图。
图3a~3b为一个开关周期内电路模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路、Boost变换器、共地的高增益Z源变换器和Hybrid Z源变换器的电压增益与占空比D的关系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路、Boost变换器、共地的高增益Z源变换器和Hybrid Z源变换器的开关电压应力与输入电压的比值Vs/Vin与电压增益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此,需指出的是以下若有未特别详细说明之符号或过程,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现有技术实现或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拓扑结构和各主要元件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1所示。
一种输入电流连续有源开关电容Z源升压斩波电路,其包括直流输入电源Vin、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输出电容Cout和负载。所述的直流输入电源Vin的正极和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直流输入电源Vin的负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的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输出电容Cout的一端和负载的负极连接;所述的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二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的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输出电容Cout的另一端和负载的正极连接。
为了分析方便,电路结构中的器件均视为理想器件。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的驱动信号VGS、第一二极管D1电流iD1、第二二极管D2电流iD2、第三二极管D3电流iD3、第四二极管D4电流iD4、第一电感L1电流iL1、第二电感L2电流iL2、第一电容C1电压VC1、第二电容C2电压VC2、第三电容C3电压VC3、输出电容Cout电压VCo和输出电压Vout的波形图如图2所示。
在t0~t1阶段,变换器在此阶段的模态图如图3a所示,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的驱动信号VGS为高电平,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导通,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承受反向电压截止,第四二极管D4承受正向电压导通。直流输入电源Vin、第一电容C1和第三电容C3通过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向第一电感L1充电,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通过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向第二电感L2充电,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通过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和第四二极管D4向输出电容Cout充电和向负载供电。
在t1~t2阶段,变换器在此阶段的模态图如图3b所示,开关管S的驱动信号VGS为低电平,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关断,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承受正向电压导通,第四二极管D4承受反向电压截止。直流输入电源Vin和第一电感L1通过第三二极管D3给第二电容C2充电,第二电感L2通过第三二极管D3给第一电容C1充电,直流输入电源Vin、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通过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给第三电容C3充电,输出电容Cout向负载供电。
本实用新型电路的电压增益计算如下。
由第一电感L1与第二电感L2的电压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平均值为零,可得到下列关系式。
(Vin+VC1+VC3)ton+(Vin-VC2)toff=0 (1)
(VC2+VC3)ton+(VC2-VC3)toff=0 (2)
(Vin+VC1+VC2+2VC3)ton+(Vin-VC1-VC2)toff=0 (3)
(Vout+Vin+VC3)ton+(Vin-VC3)toff=0 (4)
联立求解式(1)、(2)、(3)、(4)可得到输出电压Vout与直流输入电压Vin和开关占空比D的关系。
传统Boost变换器的电压增益为1/(1-D)(D为占空比),共地的高增益Z源变换器的电压增益为(2-2D)/(1-2D)(D为占空比),Hybrid Z源DC/DC变换器的电压增益为1/(1-4D)(D为占空比),本实用新型所提电路与Boost变换器、共地的高增益Z源变换器和Hybrid Z源DC/DC变换器的稳态增益比较图如图4所示,从图4可知,在相同的条件下,本电路的电压增益最高。
本实用新型电路的开关管电压应力计算如下。
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关断的时候,开关管电压应力VS1和VS2为
VS1=VS2=VC3 (6)
联立求解式(1)、(2)、(3)、(4)、(5)、(6)可以得到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电压应力为
传统Boost变换器的开关管电压应力为Vs=Vout,共地的高增益Z源变换器的开关管电压应力为Vs=Vout-Vin,Hybrid Z源DC/DC变换器的开关管电压应力为Vs=Vout,本实用新型所提电路与Boost变换器、共地的高增益Z源变换器和Hybrid Z源DC/DC变换器的开关管电压应力比较图如图5所示,从图5可知,在相同的条件下,本电路的开关管电压应力最小。
Claims (3)
1.一种输入电流连续有源开关电容Z源升压斩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输入电源Vin、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输出电容(Cout)和负载;
所述的直流输入电源Vin的正极和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直流输入电源Vin的负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的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输出电容(Cout)的一端和负载的负极连接;
所述的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二电感(L2)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
所述的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输出电容(Cout)的另一端和负载的正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入电流连续有源开关电容Z源升压斩波电路,其特征在于:输出电压Vout与直流输入电压Vin和开关占空比D的关系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入电流连续有源开关电容Z源升压斩波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电压应力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27135.7U CN208862745U (zh) | 2018-06-30 | 2018-06-30 | 一种输入电流连续有源开关电容z源升压斩波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27135.7U CN208862745U (zh) | 2018-06-30 | 2018-06-30 | 一种输入电流连续有源开关电容z源升压斩波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62745U true CN208862745U (zh) | 2019-05-14 |
Family
ID=66412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27135.7U Active CN208862745U (zh) | 2018-06-30 | 2018-06-30 | 一种输入电流连续有源开关电容z源升压斩波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86274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62333A (zh) * | 2018-06-30 | 2019-03-12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输入电流连续有源开关电容z源升压斩波电路 |
EP3985855A1 (en) * | 2020-10-14 | 2022-04-20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 Multi-stage power converter and control |
-
2018
- 2018-06-30 CN CN201821027135.7U patent/CN20886274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62333A (zh) * | 2018-06-30 | 2019-03-12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输入电流连续有源开关电容z源升压斩波电路 |
EP3985855A1 (en) * | 2020-10-14 | 2022-04-20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 Multi-stage power converter and control |
US11532986B2 (en) | 2020-10-14 | 2022-12-20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 Multi-stage power converter with transformless switched-capacitor converter and control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261235U (zh) | 高增益sepic变换器 | |
CN105450020A (zh) | 一种共地的高增益z源升压变换器 | |
CN105939107B (zh) | 一种混合型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 | |
CN107104596A (zh) | 一种低电压应力的高增益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 | |
CN208849669U (zh) | 一种堆叠型准z源升压斩波电路 | |
CN105490523A (zh) | 一种开关准z源型升压变换器 | |
CN109462333A (zh) | 一种输入电流连续有源开关电容z源升压斩波电路 | |
CN208862745U (zh) | 一种输入电流连续有源开关电容z源升压斩波电路 | |
CN205377786U (zh) | 一种双降压式光伏发电系统 | |
CN207368879U (zh) | 一种低电压应力的高增益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 | |
CN107104590A (zh) | 一种基于开关电感的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 | |
CN109672332A (zh) | 一种单管高增益零纹波dc-dc变换器 | |
CN105978322B (zh) | 一种开关电容型高增益准z源dc-dc变换器 | |
CN208849667U (zh) | 一种输入输出共地有源开关电容z源升压斩波电路 | |
CN104052271A (zh) | Z源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 | |
CN106602872A (zh) | 一种级联电压举升型准z源变换器 | |
CN106787728A (zh) | 一种开关电容型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 | |
CN102710126B (zh) | 一种高增益型升压直流转换器 | |
CN109039063B (zh) | 一种堆叠型准z源升压斩波电路 | |
CN206211838U (zh) | 一种耦合电感型准z源dc‑dc变换器 | |
CN204597776U (zh) | 一种共地的高增益z源升压变换器 | |
CN209748408U (zh) | 一种基于多级能量存储单元串联的电源升压装置 | |
CN206272486U (zh) | 一种级联电压举升型准z源变换器 | |
CN109560702B (zh) | 一种融合耦合电感技术的直流三电平升压变换器 | |
CN109713896B (zh) | 具有反比平方特性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