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38127U - 脊柱矫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脊柱矫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38127U
CN208838127U CN201820582920.2U CN201820582920U CN208838127U CN 208838127 U CN208838127 U CN 208838127U CN 201820582920 U CN201820582920 U CN 201820582920U CN 208838127 U CN208838127 U CN 2088381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scopic rod
sliding block
guide part
rack structure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829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立岷
邬春晖
田康勇
丛海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Weigao Orthopedic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Weigao Orthoped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Weigao Orthopedic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Weigao Orthoped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829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381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38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3812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矫形装置,包括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设有第一齿条结构及与第一齿条结构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部;第一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杆及驱动第一伸缩杆移动的第一驱动件,第一伸缩杆设有用于与连接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伸缩杆及驱动第二伸缩杆移动的第二驱动件,第二伸缩杆设有用于与连接棒连接的第额连接部;及第三调节组件,第三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导向件、第二滑块、第三伸缩杆及驱动第三伸缩杆移动的第三驱动件,第三伸缩杆设有用于与连接棒连接的第三连接部。该脊柱矫形装置能够提供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截面的三维矫形操作及量化矫形操作,降低了脊柱手术难度。

Description

脊柱矫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脊柱矫形装置。
背景技术
脊柱侧凸畸形是一类较为复杂且随年龄持续性变化的三维脊柱畸形,脊柱手术是治疗脊柱畸形的重要方法,通过脊柱手术可以实现矫正畸形,恢复躯干平衡。
脊柱手术流程:打入椎弓根螺钉→插入连接棒至椎弓根螺钉尾帽→对椎弓根螺钉进行间距调整→拧入紧锁螺钉,使连接棒与椎弓根螺钉的锁定,完成椎弓根螺钉之间的间距固定。
但目前脊柱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椎弓根螺钉系统等矫形器械操作较为繁琐,手术的矫正效果较为依赖手术医师操作熟练程度及经验,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矫正效果和冠、矢状面的平衡状态,对医师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增加了脊柱手术难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脊柱矫形装置,能够提供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截面的三维矫形操作及量化矫形操作,降低对医生手术操作技术的依赖,降低了脊柱手术难度。
其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脊柱矫形装置,包括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设有第一齿条结构及与所述第一齿条结构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部;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杆及驱动所述第一伸缩杆移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伸缩杆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设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下方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伸缩杆及驱动所述第二伸缩杆移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滑块可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齿条结构上,且所述第一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一齿条结构相啮合的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端部设有第一施力部,所述第一滑块还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伸缩杆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外侧,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设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下方的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调节组件,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导向件、第二滑块、第三伸缩杆及驱动所述第三伸缩杆移动的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二导向件设有第二齿条结构及与所述第二齿条结构间隔设置的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二齿条结构内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上、且所述第二导向件可相对所述第二滑块移动,所述第二滑块可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上,所述第二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二齿条结构相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端部设有第二施力部,所述第三伸缩杆通过所述第三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件上,所述第三伸缩杆的一端设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下方的第三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还包括用于锁定或松开所述第一滑块、或用于锁定或松开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第一紧固结构,所述第三调节组件还包括用于锁定或松开所述第二导向件、或用于锁定或松开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第二紧固结构。
上述脊柱矫形装置应用于脊柱手术时,确认脊柱上需要进行拉伸的位置,在对应位置打入椎弓根螺钉,然后先通过第一驱动件调节第一伸缩杆插入第一预设位置,同时将第一个连接棒通过第一连接部安装在第一伸缩杆上,同时该连接棒与对应的椎弓根螺钉的尾帽进行固定,然后松开第一紧固结构,使第一滑块移动,并带动第一伸缩杆移动至预设位置,通过第二驱动件调节第二伸缩杆插入第二预设位置,同时将第二个连接棒通过第二连接部安装在第二伸缩杆上,同时该连接棒与对应的椎弓根螺钉的尾帽进行固定;同理松开第二紧固结构,使第二滑块移动,并带动第三伸缩杆移动至预设位置,通过第三驱动件调节第三伸缩杆插入第三预设位置,同时将第三个连接棒通过第三连接部安装在第三伸缩杆上,同时该连接棒与对应的椎弓根螺钉的尾帽进行固定;最后松开第一紧固结构,通过第一施力部驱动第一驱动齿轮旋转,使第一滑块沿第一齿条结构逐齿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第二伸缩杆沿第一齿条结构的长度方向量化移动,可以调整第二伸缩杆与第一伸缩杆之间的距离,即可以带动第一个连接棒对应的脊柱块与第二个连接棒对应的脊柱块之间的间距调整;同理可以松开第二紧固结构,通过第二施力部驱动第二驱动齿轮旋转,使第二滑块沿第二齿条结构逐齿进行量化移动,带动第一个连接棒对应的脊柱块与第三个连接棒对应的脊柱块之间的间距调整;同时还可以驱动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及第三驱动件来调整对应的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及第三伸缩杆之间的伸缩量。进而本装置可以实现脊柱矫形过程中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截面的三维量化矫形操作,降低对医生手术操作技术的依赖,降低了脊柱手术难度。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导向件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所述第三伸缩杆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移动方向及所述第二导向件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移动方向及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移动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三伸缩杆的移动方向相互平行或近似平行。进而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三维矫形操作,并易于实施量化矫形,使得依靠本装置即可实现精准的脊柱矫形手术,提高脊柱矫形的成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的第一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结构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或/及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件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通的第二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结构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或/及所述第三安装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三安装部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三驱动件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通的第三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三伸缩杆包括与所述第三内螺纹结构螺纹连接的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三连接部。进而可以通过旋转动力转换为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及第三伸缩杆的移动距离,可以根据旋转角度与伸缩杆移动距离之间的转换关系,进一步提高量化矫形的精度;同时采用螺纹连接的驱动方式属于自锁运动,使得伸缩杆的移动更加可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件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一齿条结构相错开,所述第一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导向配合的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二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结构。进而通过设置第一导轨使得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能够在第一导向件沿预设的轨迹移动,便于实施更加精准的脊柱矫形操作,避免操作不当而导致脊柱矫形失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向件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二齿条结构相错开,所述第二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二导轨导向配合的第三导向结构。进而通过第三导向结构与第二导轨的导向配合使得第二导向件的移动更加平稳及精确,实现了第三伸缩杆与第一导向件之间的间距的精准调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紧固结构包括可弹性复位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的第一锁定件及开设于所述第一滑块上的第一锁定通孔,所述第一锁定件设有可穿过所述第一锁定通孔与第一齿条结构限位卡合的第一限位部;或/ 及所述第二紧固结构包括可弹性复位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上的第二锁定件及开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上的第二锁定通孔,所述第二锁定件设有可穿过所述第二锁定通孔与第二齿条结构限位卡合的第二限位部,当所述第二锁定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齿条结构限位卡合。进而利用第一限位部与第一齿条结构的限位卡合实现了第一滑块与第一导向件之间的自动锁定;只有施力使分开第一限位部与第一齿条结构时,该第一滑块才能够沿第一导向件的长度方向移动。同理,第二限位部与第二齿条结构的限位卡合实现了第二滑块与第二导向件之间的自动锁定,只有施力使分开第二限位部与第二齿条结构时,该第二滑块才能够沿第二导向件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锁定件可翻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锁定件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且另一端设有第一按压部;所述第二锁定件可翻转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二锁定件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限位部、且另一端设有第二按压部。进而可通过按压第一按压部使得第一限位部与第一齿条结构分开,便于操作者进行操作;松开第一按压部后,该第一锁定件可自动复位使得第一限位部与第一齿条结构限位卡合,实现了第一滑块与第一导向件之间的锁定。同理,可通过按压第二按压部使得第二限位部与第二齿条结构分开,便于操作者进行操作;松开第二按压部后,该第二锁定件可自动复位使得第二限位部与第二齿条结构限位卡合,实现了第二滑块与第二导向件之间的锁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一齿条结构套接配合的第一套孔及开设于所述第一套孔内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且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齿形结构与所述第一齿条结构的齿形结构相啮合,所述第一施力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外侧;所述第二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二齿条结构套接配合的第二套孔及开设于所述第二套孔内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且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齿形结构与所述第二齿条结构的齿形结构相啮合,所述第二施力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外侧。进而通过设置第一套孔与所述第一齿条结构套接滑动配合,同时将第一驱动齿轮内置于第一安装腔内,便于防护第一驱动齿轮,也使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齿条结构啮合可靠。同理,通过设置第二套孔与所述第二齿条结构套接滑动配合,同时将第二驱动齿轮内置于第二安装腔内,便于防护第二驱动齿轮,也使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二齿条结构啮合可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所述第三连接部均设有与所述连接棒套接固定的连接通孔。进而可以通过通孔实现连接套与伸缩杆(即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或第三伸缩杆)的连接,也便于伸缩杆拉动或按压连接棒。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及所述第三安装部均设有导套。该导套的设置使得伸缩杆能够沿预设轨迹插入、且伸缩杆的移动过程中更加可靠,避免出现摆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脊柱矫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第二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及第三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及第三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第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导向件,110、第一齿条结构,120、第一安装部,122、第一通孔,200、第一调节组件,210、第一伸缩杆,212、第一螺杆,214、第一连接部,202、连接通孔,220、第一驱动件,221、第一内螺纹结构,300、第二调节组件,310、第一滑块,312、第二安装部,302、第二通孔,314、第一套孔, 320、第二伸缩杆,322、第二螺杆,324、第二连接部,330、第二驱动件,332、第二内螺纹结构,340、第一紧固结构,342、第一锁定件,304、第一限位部, 306、第一按压部,344、第一锁定通孔,350、导套,360、第一驱动齿轮,362、 400、第三调节组件,410、第二滑块,412、第二套孔,414、第三套孔,420、第三伸缩杆,422、第三螺杆,424、第三连接部,430、第三驱动件,432、第三内螺纹结构,440、第二导向件,442、第二齿条结构,444、第三安装部,402、第三通孔,450、第二紧固结构,452、第二锁定件,404、第二限位部,406、第二按压部,454、第二锁定通孔,460、第二驱动齿轮,462、第二施力部,500、连接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该脊柱矫形装置包括第一导向件100,第一导向件100设有第一齿条结构110及与第一齿条结构110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部120;第一调节组件200,第一调节组件200包括第一伸缩杆210及驱动第一伸缩杆210移动的第一驱动件220,第一伸缩杆210通过第一安装部120设置于第一导向件100,第一伸缩杆210的一端设有设置于第一导向件100下方的第一连接部214;第二调节组件300,第二调节组件300包括第一滑块310、第二伸缩杆320及驱动第二伸缩杆320移动的第二驱动件330,第一滑块310可移动设置于第一齿条结构110上,且第一滑块310设有与第一齿条结构110相啮合的第一驱动齿轮360,第一驱动齿轮360的端部设有第一施力部362,第一滑块310还设有第二安装部 312,第二伸缩杆320通过第二安装部312设置于第一滑块310上、并设置于第一导向件100的外侧,第二伸缩杆320的一端设有设置于第一导向件100下方的第二连接部324;及第三调节组件400,第三调节组件400包括第二导向件440、第二滑块410、第三伸缩杆420及驱动第三伸缩杆420移动的第三驱动件430,第二导向件440设有第二齿条结构442及与第二齿条结构442间隔设置的第三安装部444,第二齿条结构442内设于第二滑块410上、且第二导向件440可相对第二滑块410移动,第二滑块410可移动设置于第一导向件100上,第二滑块410设有与第二齿条结构442相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460,第二驱动齿轮460 的端部设有第二施力部462,第三伸缩杆420通过第三安装部444设置于第二导向件440上,第三伸缩杆420的一端设有设置于第一导向件100下方的第三连接部424;其中,第二调节组件300还包括用于锁定或松开第一滑块310、或用于锁定或松开第一驱动齿轮360的第一紧固结构340,第三调节组件400还包括用于锁定或松开第二导向件440、或用于锁定或松开第二驱动齿轮460的第二紧固结构450。
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述脊柱矫形装置应用于脊柱手术时,确认脊柱上需要进行拉伸的位置,在对应位置打入椎弓根螺钉,然后先通过第一驱动件220 调节第一伸缩杆210插入第一预设位置,同时将第一个连接棒通过第一连接部 214安装在第一伸缩杆210上,且该连接棒与对应的椎弓根螺钉的尾帽进行固定。接着松开第一紧固结构340,使第一滑块310移动,并带动第一伸缩杆210移动至预设位置、再重新锁上第一紧固结构340;通过第二驱动件330调节第二伸缩杆320插入第二预设位置,同时将第二个连接棒通过第二连接部324安装在第二伸缩杆320上,且该连接棒与对应的椎弓根螺钉的尾帽进行固定。同理,松开第二紧固结构450,使第二滑块410移动,并带动第三伸缩杆420移动至预设位置、再重新锁上第二紧固结构450;通过第三驱动件430调节第三伸缩杆420 插入第三预设位置,同时将第三个连接棒通过第三连接部424安装在第三伸缩杆420上,且该连接棒与对应的椎弓根螺钉的尾帽进行固定。最后松开第一紧固结构340,通过第一施力部362驱动第一驱动齿轮360旋转,使第一滑块310 沿第一齿条结构110逐齿进行移动(根据脊柱拉伸或撑开状况进行逐齿逐齿的量化操作),进而带动第二伸缩杆320沿第一齿条结构110的长度方向量化移动,可以调整第二伸缩杆320与第一伸缩杆210之间的距离,即可以带动第一个连接棒对应的脊柱块与第二个连接棒对应的脊柱块之间的间距调整。同理,可以松开第二紧固结构450,通过第二施力部462驱动第二驱动齿轮460旋转,使第二滑块410沿第二齿条结构442逐齿进行量化移动(根据脊柱拉伸或撑开状况进行逐齿逐齿的量化操作),带动第一个连接棒对应的脊柱块与第三个连接棒对应的脊柱块之间的间距调整。同时还可以驱动第一驱动件220、第二驱动件330 及第三驱动件430来调整对应的第一伸缩杆210、第二伸缩杆320及第三伸缩杆420之间的伸缩量,实现脊柱拉伸或撑开的多角度调整,能满足各种类型脊柱畸形结构的调整。进而本装置可以实现脊柱矫形过程中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截面的三维量化矫形操作,降低对医生手术操作技术的依赖,降低了脊柱手术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导向件100”及“第二导向件440”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如半圆形、半椭圆形、梯形、三角形等等,并不仅限于本附图所示。另“第一导向件100设有第一安装部120”应当理解该第一安装部120可以设置于第一导向件100的端部、也可以是靠近第一导向件100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导向件100的移动方向与第二导向件440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第三伸缩杆420的移动方向与第一导向件100的移动方向及第二导向件440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第一伸缩杆210的移动方向及第二伸缩杆320的移动方向分别与第三伸缩杆420的移动方向相互平行或近似平行。进而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三维矫形操作,并易于实施量化矫形,使得依靠本装置即可实现精准的脊柱矫形手术,提高脊柱矫形的成功率。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
该第一紧固结构340或第二紧固结构450可以采用螺栓挤压紧固、卡合紧固等任意一种实现滑动件的锁定及松开的现有技术实现。当然了,第二滑块410 与第一导向件100之间亦可设有上述紧固结构,由于控制第二滑块410的锁定及松开。
在本具体实施中,如图6及图7所示,第一紧固结构340包括可弹性复位设置于第一滑块310上的第一锁定件342及开设于第一滑块310上的第一锁定通孔344,第一锁定件342设有可穿过第一锁定通孔344与第一齿条结构110限位卡合的第一限位部;或/及第二紧固结构450包括可弹性复位设置于第二滑块 410上的第二锁定件452及开设于第二滑块410上的第二锁定通孔454,第二锁定件452设有可穿过第二锁定通孔454与第二齿条结构442限位卡合的第二限位部,当第二锁定件452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二限位部与第二齿条结构442限位卡合。进而利用第一限位部与第一齿条结构110的限位卡合实现了第一滑块 310与第一导向件100之间的自动锁定;只有施力使分开第一限位部与第一齿条结构110时,该第一滑块310才能够沿第一导向件100的长度方向移动。同理,第二限位部与第二齿条结构442的限位卡合实现了第二滑块410与第二导向件 440之间的自动锁定,只有施力使分开第二限位部与第二齿条结构442时,该第二滑块410才能够沿第二导向件440的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锁定件342可翻转设置于第一滑块310上,第一锁定件342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304、且另一端设有第一按压部。进而可通过按压第一按压部使得第一限位部与第一齿条结构110分开,便于操作者进行操作;松开第一按压部后,该第一锁定件342可自动复位使得第一限位部与第一齿条结构110限位卡合,实现了第一滑块310与第一导向件100之间的锁定。
此外,如图7所示,第二锁定件452可翻转设置于第二滑块410上,第二锁定件452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且另一端设有第二按压部。同理,可通过按压第二按压部使得第二限位部与第二齿条结构442分开,便于操作者进行操作;松开第二按压部后,该第二锁定件452可自动复位使得第二限位部与第二齿条结构442限位卡合,实现了第二滑块410与第二导向件440之间的锁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驱动件220、第二驱动件330及第三驱动件430可为液压缸、气压缸或其他现有的伸缩驱动机构中的任意一种。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20设有第一通孔122,第一驱动件220与第一安装部120转动连接,且第一驱动件220设有与第一通孔122 相通的第一内螺纹结构221,第一伸缩杆210包括与第一内螺纹结构221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杆212,第一螺杆212的一端设有一连接部214。因而旋转第一驱动件220即可驱动第一伸缩杆210进行伸长或回缩,对脊柱进行挤压或拉伸。
进一步地,如图1、图4及图5所示,第二安装部312设有第二通孔302,第二驱动件330与第二安装部312转动连接,且第二驱动件330设有与第二通孔302相通的第二内螺纹结构332,第二伸缩杆320包括与第二内螺纹结构332 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杆322,第二螺杆322的一端设有二连接部324。因而旋转第二驱动件330即可驱动第二伸缩杆320进行伸长或回缩,对脊柱进行挤压或拉伸。
进一步地,如图1、图4及图5所示,第三安装部444设有第三通孔402,第三驱动件430与第三安装部444转动连接,且第三驱动件430设有与第三通孔402相通的第三内螺纹结构432,第三伸缩杆420包括与第三内螺纹结构432 螺纹连接的第三螺杆422,第三螺杆422的一端设有三连接部424。因而旋转第三驱动件430即可驱动第三伸缩杆420进行伸长或回缩,对脊柱进行挤压或拉伸。
进而利用上述第一驱动件220、第二驱动件330及第三驱动件430可以通过旋转动力转换为第一伸缩杆210、第二伸缩杆320及第三伸缩杆420的移动距离,可以根据旋转角度与伸缩杆移动距离之间的转换关系,进一步提高量化矫形的精度。同时采用螺纹连接的驱动方式属于自锁运动,可以避免松开驱动件(即第一驱动件220、第二驱动件330或第三驱动件430,统称为驱动件)后,伸缩杆(即第一伸缩杆210、第二伸缩杆320或第三伸缩杆420,统称为伸缩杆)会因为脊柱的反作用力而发生移动,使得伸缩杆的移动更加可靠。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件220、第二驱动件330及第三驱动件430的外壁均设有防滑纹,以便操作者旋转上述驱动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件220与第一伸缩杆210之间、第二驱动件330 与第二伸缩杆320之间、以及第三驱动件430及第二伸缩杆320之间可以都采用上述的伸缩驱动结构,也可以其中之一或其中之二采用上述伸缩驱动结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导向件100设有第一导轨(未示出),第一导轨与第一齿条结构110相错开,第一滑块310设有与第一导轨导向配合的第一导向结构(未示出),第二滑块410设有与第一导轨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结构(未示出)。进而通过设置第一导轨使得第一滑块310及第二滑块410能够在第一导向件100沿预设的轨迹移动,实现第一伸缩杆210与第二伸缩杆320之间的间距的精准调整,便于实施更加精准的脊柱矫形操作,避免操作不当而导致脊柱矫形失败;也使得第一驱动齿轮360的齿形与第一齿条结构110的齿形啮合精准,避免出现卡死现象。
进一步地,第二导向件440设有第二导轨(未示出),第二导轨与第二齿条结构442相错开,第二滑块410设有与第二导轨导向配合的第三导向结构(未示出)。进而通过第三导向结构与第二导轨的导向配合使得第二导向件440的移动更加平稳及精确,实现了第三伸缩杆420与第一导向件100之间的间距的精准调整;也使得第二驱动齿轮460的齿形与第二齿条结构442的齿形啮合精准,避免出现卡死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导轨(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统称为导轨)与导向结构 (第一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及第三导向结构统称为导向结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亦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第一滑块310设有与第一齿条结构110套接配合的第一套孔314及开设于第一套孔314内的第一安装腔(未示出),第一驱动齿轮360可转动设置于第一安装腔内,且第一驱动齿轮360的齿形结构与第一齿条结构110的齿形结构相啮合,第一施力部362设置于第一安装腔的外侧。进而通过设置第一套孔314与第一齿条结构110套接滑动配合,同时将第一驱动齿轮360内置于第一安装腔内,便于防护第一驱动齿轮360,也使第一驱动齿轮360与第一齿条结构110啮合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第二滑块410设有与第二齿条结构442套接配合的第二套孔412及开设于第二套孔412内的第二安装腔(未示出),第二驱动齿轮460可转动设置于第二安装腔内,且第二驱动齿轮460的齿形结构与第二齿条结构442的齿形结构相啮合,第二施力部462设置于第二安装腔的外侧。同理,通过设置第二套孔412与第二齿条结构442套接滑动配合,同时将第二驱动齿轮460内置于第二安装腔内,便于防护第二驱动齿轮460,也使第二驱动齿轮460与第二齿条结构442啮合可靠。该第二滑块410还设有与第一齿条结构 110滑动配合的第三套孔414,实现第二滑块410在第一齿条结构110上的滑动。
该第一施力部362及第二施力部462可以与扳手等操作工具连接,以便于通过扳手等操作工具来驱动第一驱动齿轮360及第二驱动齿轮460转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214、第二连接部 324及第三连接部424均设有与连接棒套接固定的连接通孔202。进而可以通过通孔实现连接套与伸缩杆的连接,也便于伸缩杆拉动或按压连接棒。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第一安装部120、第二安装部 312及第三安装部444均设有导套350。该导套350的设置使得伸缩杆能够沿预设轨迹插入、且伸缩杆的移动过程中更加可靠,避免出现摆动。进一步地,该导套350的末端呈锥体状,便于插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脊柱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设有第一齿条结构及与所述第一齿条结构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部;
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杆及驱动所述第一伸缩杆移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伸缩杆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设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下方的第一连接部;
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伸缩杆及驱动所述第二伸缩杆移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滑块可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齿条结构上,且所述第一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一齿条结构相啮合的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端部设有第一施力部,所述第一滑块还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伸缩杆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外侧,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设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下方的第二连接部;及
第三调节组件,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导向件、第二滑块、第三伸缩杆及驱动所述第三伸缩杆移动的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二导向件设有第二齿条结构及与所述第二齿条结构间隔设置的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二齿条结构内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上、且所述第二导向件可相对所述第二滑块移动,所述第二滑块可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上,所述第二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二齿条结构相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端部设有第二施力部,所述第三伸缩杆通过所述第三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件上,所述第三伸缩杆的一端设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下方的第三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还包括用于锁定或松开所述第一滑块、或用于锁定或松开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第一紧固结构,所述第三调节组件还包括用于锁定或松开所述第二导向件、或用于锁定或松开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第二紧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导向件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所述第三伸缩杆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移动方向及所述第二导向件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移动方向及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移动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三伸缩杆的移动方向相互平行或近似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的第一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结构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或/及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件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通的第二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结构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或/及所述第三安装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三安装部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三驱动件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通的第三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三伸缩杆包括与所述第三内螺纹结构螺纹连接的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三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件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一齿条结构相错开,所述第一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导向配合的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二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件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二齿条结构相错开,所述第二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二导轨导向配合的第三导向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结构包括可弹性复位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的第一锁定件及开设于所述第一滑块上的第一锁定通孔,所述第一锁定件设有可穿过所述第一锁定通孔与第一齿条结构限位卡合的第一限位部,当所述第一锁定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齿条结构限位卡合;或/及所述第二紧固结构包括可弹性复位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上的第二锁定件及开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上的第二锁定通孔,所述第二锁定件设有可穿过所述第二锁定通孔与第二齿条结构限位卡合的第二限位部,当所述第二锁定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齿条结构限位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柱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件可翻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锁定件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且另一端设有第一按压部;所述第二锁定件可翻转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二锁定件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限位部、且另一端设有第二按压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脊柱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一齿条结构套接配合的第一套孔及开设于所述第一套孔内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且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齿形结构与所述第一齿条结构的齿形结构相啮合,所述第一施力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外侧;所述第二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二齿条结构套接配合的第二套孔及开设于所述第二套孔内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且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齿形结构与所述第二齿条结构的齿形结构相啮合,所述第二施力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脊柱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所述第三连接部均设有与连接棒套接固定的连接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脊柱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及所述第三安装部均设有导套。
CN201820582920.2U 2018-04-23 2018-04-23 脊柱矫形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838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82920.2U CN208838127U (zh) 2018-04-23 2018-04-23 脊柱矫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82920.2U CN208838127U (zh) 2018-04-23 2018-04-23 脊柱矫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38127U true CN208838127U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51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82920.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838127U (zh) 2018-04-23 2018-04-23 脊柱矫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381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0388A (zh) * 2018-04-23 2018-10-19 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脊柱矫形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0388A (zh) * 2018-04-23 2018-10-19 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脊柱矫形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70388A (zh) 脊柱矫形装置
CN210228219U (zh) 一种用于普外科手术的固定支架
CN204562491U (zh) 桡骨远端骨折牵引器
CN208838127U (zh) 脊柱矫形装置
CN203425022U (zh) 踝关节多维调控矫形器
CN109289166A (zh) 一种医用肘关节康复训练器
CN103445839B (zh) 踝关节多维调控矫形器
WO2013063865A1 (zh) 一种脊柱矫形器械
CN211723596U (zh) 一种骨科用骨科夹板安装紧固装置
CN207898498U (zh) 一种主手手腕
CN208910341U (zh) 一种神经外科脑颅撑开辅助装置
CN109700514A (zh) 一种胫骨骨折闭合复位多向牵引架
CN105250017B (zh) 一种能够多向提供角度补偿的矫形棒连接器
CN107349004A (zh) 一种骨水泥辅助注射装置
CN209220829U (zh) 一种神经外科临床手术支撑装置
CN203458449U (zh) 一种用于骨延长术的外固定支架
CN209392570U (zh) 一种医用内科喷药装置
CN114631962B (zh) 脊椎椎弓根螺钉定位系统
CN209695351U (zh) 一种脊柱固定连接装置
CN111067609A (zh) 一种骨折上下肢复位仪
CN219183887U (zh) 一种脊柱微创用撑开加压器
CN211985640U (zh) 单臂多自由度骨折复位器
CN105250018B (zh) 一种能够使矫形棒自由伸缩且带角度补偿功能的连接器
CN110338956A (zh) 一种医疗骨科病房用临床固定装置
CN212261419U (zh) 一种骨科用手术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72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