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30299U - 软土地基基础防排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软土地基基础防排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30299U
CN208830299U CN201821223679.0U CN201821223679U CN208830299U CN 208830299 U CN208830299 U CN 208830299U CN 201821223679 U CN201821223679 U CN 201821223679U CN 208830299 U CN208830299 U CN 208830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or pipe
chimney filter
toroidal cavity
soft soi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2367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青华
曹准
张俊国
安会丽
张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2367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30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30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30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土地基基础防排水结构,透水滤管的上方连接有与集水管之间存在第二环形空腔且与透水滤管等径的压水管,压水管内经剪力销钉连接有与集水管之间存在第三环形空腔的滑套,滑套上方通过弹簧浮动连接有滑动密封在第二环形空腔中的压水件;透水滤管上方连接有接头,接头上设有与第二环形空腔相通且用于注入气体和混凝土的注入口、与集水管相通的集水腔、以及连通集水腔的抽气口和排水口。取消了利用高压气体吹动分隔件上升的技术方案,改由高压气体压动压水件的方式,利用水流的液力传递,推动分隔件上升,以起到间隔举升水流的作用,从而避免了气流在分隔件和集水管之间高速流失带来的举升不利问题,实现了高效顺畅的排水效果。

Description

软土地基基础防排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土地基加固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土地基基础防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在软基处理过程中,水平方向的排水层采用级配好、含泥量低,符合要求的粗砂层,但在软土层深厚的地区,由其是淤泥质土地区,符合要求的粗砂资源非常匮乏,无法就地取材,必需从远处寻找合适的材料,因此价格高,供货质量及数量不稳定,通常是含泥量超标,排水效果不好,影响地下土的固结与沉降速度,难以满足进度要求。
中国专利文献CN201721232595.9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基加固处理集水强排水装置,包括透水滤管、集水管及集水筒体,集水管底端设有单向阀,集水管内腔设有分隔件,增压气管底端集水管内腔相连通,增压气管顶端伸出与增压泵相连,集水管顶端连接有伸出的排水管,在集水管内腔与周围软土之间水压力差作用下,软土中孔隙水透过透水滤管进入环形空腔内并经单向阀进入集水管内,当集水管内水位较高使得水压力差减小时,增压泵工作,经增压气管向集水管内腔下部分增压,使得分隔件向上移动,将集聚在集水管内腔上部分中的水挤压经排水管向外排出,从而降低了集水管中水位,再次形成水压力差,如此重复,形成脉冲式排水,达到软土地基由上至下快速排水固结的效果。但是,分隔件和集水管之间的空隙势必会带来气体泄漏,也就导致分隔件上下压差保持无法达到预设要求,轻则导致排水效率降低,重则将导致无法排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排水顺畅的软土地基基础防排水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
软土地基基础防排水结构,包括插入软土地基中的透水滤管和其内套装的集水管,透水滤管和集水管之间存在第一环形空腔,集水管内设置有可上下浮动的分隔件,透水滤管的上方连接有与集水管之间存在第二环形空腔且与透水滤管等径的压水管,压水管内经剪力销钉连接有与集水管之间存在第三环形空腔的滑套,滑套上方通过弹簧浮动连接有滑动密封在第二环形空腔中的压水件;透水滤管上方连接有接头,接头上设有与第二环形空腔相通且用于注入气体和混凝土的注入口、与集水管相通的集水腔、以及连通集水腔的抽气口和排水口。
分隔件为滑动密封装配在集水管中的活塞,活塞上设置有供流体自下而上单向流通的单向阀。
透水滤管的底部连接有封闭的引锥体,引锥体和集水管之间连接有与集水管相通的筛管,筛管具有连通管腔和第一环形空腔的筛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取消了利用高压气体吹动分隔件上升的技术方案,改由高压气体压动压水件的方式,利用水流的液力传递,推动分隔件上升,以起到间隔举升水流的作用,从而避免了气流在分隔件和集水管之间高速流失带来的举升不利问题,实现了高效顺畅的排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防排水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软土地基基础防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结构如下:
软土地基基础防排水结构包括插入软土地基中的透水滤管1和其内套装的集水管2。透水滤管1和集水管2之间存在第一环形空腔。透水滤管1的底部连接有封闭的引锥体3,引锥体3和集水管2之间连接有与集水管2相通的筛管4,筛管4具有连通管腔和第一环形空腔的筛孔。集水管2内设置有可上下浮动的分隔件5。分隔件5为滑动密封装配在集水管2中的活塞,活塞上设置有供流体自下而上单向流通的单向阀6。透水滤管1的上方连接有与集水管2之间存在第二环形空腔且与透水滤管1等径的压水管7,压水管7内经剪力销钉连接有与集水管2之间存在第三环形空腔的滑套8,滑套8上方通过弹簧浮动连接有滑动密封在第二环形空腔中的压水件9;透水滤管1上方连接有接头10,接头10上设有与第二环形空腔相通且用于注入气体和混凝土的注入口11、与集水管2相通的集水腔、以及连通集水腔的抽气口12和排水口13。
在使用时,先下入该套管柱,软土地基中缝隙间水流经透水滤管1进入第一环形空腔,并经筛管4进入集水管2;然后从抽气口12将集水管2内抽负压;直至水流淹没分隔件5后,很难继续上升时,打开增压泵,向注入口11注入高压空气,压动压水件9,保持分隔件5上下压差,实现间歇供水,直至注入高压空气水流较小后;向注入口11注入混凝土,压断滑套8和亚水管之间的剪力销钉,直至将滑套8压至透水滤管1的底部,封住第一环形空腔,实现堵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3)

1.软土地基基础防排水结构,包括插入软土地基中的透水滤管和其内套装的集水管,透水滤管和集水管之间存在第一环形空腔,集水管内设置有可上下浮动的分隔件,其特征在于,透水滤管的上方连接有与集水管之间存在第二环形空腔且与透水滤管等径的压水管,压水管内经剪力销钉连接有与集水管之间存在第三环形空腔的滑套,滑套上方通过弹簧浮动连接有滑动密封在第二环形空腔中的压水件;透水滤管上方连接有接头,接头上设有与第二环形空腔相通且用于注入气体和混凝土的注入口、与集水管相通的集水腔、以及连通集水腔的抽气口和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基础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分隔件为滑动密封装配在集水管中的活塞,活塞上设置有供流体自下而上单向流通的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基础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透水滤管的底部连接有封闭的引锥体,引锥体和集水管之间连接有与集水管相通的筛管,筛管具有连通管腔和第一环形空腔的筛孔。
CN201821223679.0U 2018-08-01 2018-08-01 软土地基基础防排水结构 Active CN208830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23679.0U CN208830299U (zh) 2018-08-01 2018-08-01 软土地基基础防排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23679.0U CN208830299U (zh) 2018-08-01 2018-08-01 软土地基基础防排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30299U true CN208830299U (zh) 2019-05-07

Family

ID=66307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23679.0U Active CN208830299U (zh) 2018-08-01 2018-08-01 软土地基基础防排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302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0424B (zh) 一种吹填软土的复式真空管井真空预压加固方法
CN105862982A (zh) 雨水或地表水快速储渗—地下辐射井技术
WO2023045246A1 (zh) 一种基于负压的加速土壤洗盐排水的系统
CN208072375U (zh) 一种真空预压法羽状水平排水结构
CN208009459U (zh) 一种井点降水系统
CN105178343A (zh) 一种利用排水沟进行虹吸排水的装置
CN211421243U (zh) 一种灌渠灌井结合的地下水越流补给回灌系统
CN208830299U (zh) 软土地基基础防排水结构
CN105613226A (zh) 一种简易型雨水灌溉系统
CN207597377U (zh) 水利水电建筑衬砌排水结构
CN207452926U (zh) 一种提高轻型井点降水效率的工具
CN106869240B (zh) 海绵城市地下储水池池水蓄存、提取装置及运行方法
CN205348204U (zh) 一种轻型井点降水系统
CN106013046B (zh) 变应力路径井点塑排真空预压渗流固结分级加载法
CN105926577B (zh) 真空预压渗流固结法
CN105970909B (zh) 井点塑排真空预压渗流固结联合降水预压动力固结法
CN103741703B (zh) 一种辐射井用压水井式虹吸排水装置
CN214423393U (zh) 一种降水系统
CN209227511U (zh) 一种吹填淤泥软基处理装置
CN203213129U (zh) 可控逆止式排水器
CN210482455U (zh) 一种泵站引水和排水相结合的立交涵闸
CN208395840U (zh) 一种地下室集水井预防性泄水装置
CN208167761U (zh) 一种适用于深基坑开挖的真空降水井装置
CN202000365U (zh) 地下连续墙防渗结构
CN105862719A (zh) 加筋地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