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28502U - 存储与运输装置、冷链集装箱、冷链运输车、流动冷库及冷柜 - Google Patents

存储与运输装置、冷链集装箱、冷链运输车、流动冷库及冷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28502U
CN208828502U CN201821040409.6U CN201821040409U CN208828502U CN 208828502 U CN208828502 U CN 208828502U CN 201821040409 U CN201821040409 U CN 201821040409U CN 208828502 U CN208828502 U CN 208828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storage
transport device
col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404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宏利
孟娣
丁玉龙
聂彬剑
李子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Shijiazhu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Shijiazhu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Shijiazhu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Shijiazhu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404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28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28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28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存储与运输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冷链集装箱、冷链运输车、流动冷库和冷柜,存储与运输装置包括保温箱体和设置在保温箱体内的多个无源储能单元,多个无源储能单元彼此连接,还包括向无源储能单元提供载冷液的充冷管线,充冷管线包括第一充冷管(13)和第二充冷管(14),在第一充冷管(13)和第二充冷管(14)之间连接多个无源储能单元。本实用新型的存储与运输装置通过相变材料来储存并释放冷量,脱离电源维持保温设备的冷藏环境,不需要设置动力源,实现了无源制冷,其无源储能单元及充冷管线的布置进一步保障了保温箱体内的冷藏温度。

Description

存储与运输装置、冷链集装箱、冷链运输车、流动冷库及冷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链运输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满足不同货物运输温度要求的存储与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蔬菜、水果等鲜活品,速冻食品奶制品等加工食品和各类针剂、药剂、疫苗等医药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应该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下。这些物品的贮藏运输必须依靠专用设备,随着运输物品种类的不同,专用设备内保持的温度不同。冷冻运输设备能够提供的温度范围在-18℃~-22℃,冷藏运输设备能够提供的温度范围在0℃~ 7℃,恒温运输设备能够提供的温度范围在18℃~22℃。
为了使保温运输设备内温度维持在预定的恒定的范围内,保温设备要具有专用的结构设计。专利KR200231247Y1公开了使用相变材料的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冷链运输车及与冷链运输车独立的充冷装置,冷链运输车具有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内设置有换热器及相变材料,外部充冷设备为储能装置充冷。然而,该专利储能单元的充冷管线布置不合理,不能保障保温设备内的冷藏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与运输装置,其内部充冷管线布置合理,能够保障保温设备内的冷藏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与运输装置,包括保温箱体和设置在保温箱体内的至少一个无源储能单元,其特征在于,多个无源储能单元彼此连接,还包括向无源储能单元提供载冷液的充冷管路,充冷管路包括第一充冷管和第二充冷管,在第一充冷管和第二充冷管之间连接多个无源储能单元。
以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的,载冷液流经第一充冷管、每个无源储能单元及第二充冷管,形成多个流体路径,各流体路径的行程相同,该设计实现了载冷液流经每个无源储能单元的流量相同,保证了存储与运输装置内不同位置的无源储能单元的相变材料的蓄冷量相同,达到了存储与运输装置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均匀的效果。
进一步的,多个无源储能单元彼此相邻且沿排布方向并排设置,第一充冷管和第二充冷管至少部分分别沿着多个无源储能单元的排布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多个无源储能单元布置在箱体的顶部和/或端部,形成顶部无源储能单元组和/ 或端部无源储能单元组,多块无源储能单元能够较好的满足存储与运输装置内温度的需求。
进一步的,无源储能单元为板状设计。
进一步的,第一充冷管的一端为充入载冷液的进液口,第一充冷管的另一端封闭,第一充冷管在一端和另一端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无源储能单元的载冷液入口。
进一步的,第一充冷管上布置有多个用于调节载冷液流量的阀门。
进一步的,第二充冷管的一端为载冷液的出液口,第二充冷管的另一端封闭,第二充冷管在一端和另一端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无源储能单元的载冷液出口。
进一步的,第二充冷管围绕多个无源储能单元形成的储能单元组的外边界设置。
进一步的,箱体的顶部和/或端部上设置有固定支架,无源储能单元设置在固定支架上。
进一步的,固定支架具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无源储能单元包括壳体、相变材料及换热器,壳体的内部限定容纳相变材料的空间,换热器设置于空间内并用于将相变材料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换热器包括至少一组换热单元,换热单元包括换热本体和换热加强部,换热加强部加强相变材料与换热本体的热传导。
进一步的,换热加强部增大相变材料与换热器的接触面积,且围绕换热本体设置。
进一步的,换热加强部设置为至少部分地从换热本体径向向外延伸。
进一步的,换热加强部设置为至少部分地从换热本体轴向延伸。
进一步的,换热加强部分布在换热本体不同的轴向高度上。
进一步的,换热加强部以螺旋方式盘绕在换热本体周围。
进一步的,换热加强部一侧支撑换热本体,并且另一侧承载在壳体的朝向相变材料的表面。
进一步的,换热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管部,换热加强部包括用于各管部的换热加强单元,相邻的换热加强单元至少部分地彼此热传导地连接。
进一步的,相邻的换热加强单元至少部分地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换热本体设置为折弯管,折弯管包括一个或多个U型折弯。
进一步的,换热加强单元包括多个换热翅片。
进一步的,换热翅片为从管部径向向外延伸的直线型或弯折型翅片。
进一步的,多个管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充冷管和第二充冷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链运输车,包括上述任一方案的存储与运输装置。无源储冷技术用于冷链运输车,实现了充冷装置与冷链运输车分离,减少了冷链运输车运输过程的故障率,也能够方便维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链运输车,包括上述任一方案的存储与运输装置。无源储冷技术用于冷链运输车,实现了充冷装置与冷链运输车分离,减少了冷链运输车运输过程的故障率,也能够方便维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流动冷库,包括上述任一方案的存储与运输装置。无源储冷技术用于流动冷库,实现了充冷装置与流动冷库分离,无需提供额外的制冷电源,便于流动冷库靠近社区、超市等生活区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柜,包括上述任一方案的存储与运输装置。无源储冷技术用于冷柜,提高了冷柜的制冷效果,在便于运输的同时满足了货物的运输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存储与运输装置的充冷管线设计及无源储能单元内部的换热加强部的设计满足了存储与运输装置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均匀的需求,又加速了无源储能单元内部相变材料的蓄冷过程,且以上设计可用于冷链集装箱、冷链运输车、流动冷库或冷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存储与运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链集装箱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链集装箱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板轴测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在储能板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带有卡接结构的换热翅片截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换热翅片截面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换热翅片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的换热翅片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的换热翅片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中的换热翅片截面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存储与运输装置;
11:顶部储能板,12:端部储能板,13:第一充冷管,14:第二充冷管;
111:壳体,112:换热器,113:散热翅片;
1121:换热加强部,1122:换热本体,1123:第一换热单元,1124:第二换热单元;
11211:第一翅片,11212:第二翅片,11213:第三翅片,11221:第一管部,11222:第二管部,11223:第三管部,11224:第四管部;
a:载冷液入口,b:载冷液出口,X:径向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术语“包括”在使用时表明存在特征,但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
本实用新型中的存储与运输装置用于冷链运输系统,存储与运输装置中具有无源储能单元,由无源储能单元为存储与运输装置提供冷量,保证冷冻、冰鲜物品或生物制品对储存环境温度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的存储与运输装置用于冷链集装箱1,也可以是用于冷链运输车、流动冷库或者冷柜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的无源储能单元为板状设计的储能板。
如图1-3所示,冷链集装箱1用于存储物品,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冷链集装箱1保温箱体内部的温度需要维持在预定的温度范围内。基于以上需求,冷链集装箱1包括用于存储物品的保温箱体、释放冷量的顶部储能板组、端部储能板组、第一充冷管13和第二充冷管14,顶部储能组、端部储能板组设置在冷链集装箱1的顶部和端部的固定支架上,其彼此相邻且并排设置。固定支架上设计有同时能增加冷链集装箱1箱体强度的预埋筋板。顶部储能板组包括九个顶部储能板11、端部储能板包括一个端部储能板12,顶部储能板11、端部储能板12 内部容纳有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储冷密度大、释能均匀等温,冷量持续均匀释放,自动调温,使环境温度恒定在相变材料相变点温度附近,维持箱内冷藏或冷冻环境,相变材料持续释放冷量到达一定时间后,需要对其进行冷量的补充。第一充冷管13和第二充冷管14接收来自充冷设备的载冷液并将载冷液输送至顶部储能板11、端部储能板12中。第一充冷管13和第二充冷管14中流动的载冷液与顶部储能板11、端部储能板12中的相变材料进行热交换,使相变材料产生相变,将冷量储存在相变材料中。
如图4-5所示,顶部储能板11、端部储能板12内包括两根U型管,每个U型管包括一个载冷液入口a及一个载冷液出口b,载冷液入口a与第一充冷管13连通,载冷液出口b与第二充冷管14连通,且载冷液入口a位于载冷液出口b的下方。顶部储能板11、端部储能板 12通过第一充冷管13和第二充冷管14并联连接,载冷液流经第一充冷管13、每个无源储能单元及第二充冷管14,形成了多个流体路径,且各流体路径的行程相同。以上设计实现了载冷液流经每个储能板的行程相同、流量相同,能实现冷链集装箱内部不同位置储能板具有基本相同的蓄冷量,保证了冷链集装箱1保温箱体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均匀。
如图2-3所示,第一充冷管13的一端为充入载冷液的进液口、另一端封闭,第一充冷管 13在进液口和封闭端之间与多个顶部储能板11和、端部储能板12的载冷液入口a连通,且在载冷液入口a连通处布置有多个调节载冷液流量的阀门,可通过调节阀门避免充冷管路拥堵;第二充冷管14的一端为载冷液的出液口、另一端封闭,第二充冷管14在出液口和封闭端之间与多个顶部储能板11和、端部储能板12的载冷液出口b连通。第二充冷管14围绕顶部储能板11、端部储能板12设置。第二充冷管14的围绕型设计,实现了第二充冷管的路径最大化,进一步保障了冷链集装箱1保温箱体内环境温度需求。
其中顶部储能板11与端部储能板12的结构相同,以下以储能板11为例说明储能板内部结构。
图4-7是储能板11的结构图,储能板11包括壳体111,壳体容纳相变材料,同时壳体111 内设置换热器112,换热器112用于将载冷液的冷量传递给相变材料。充冷装置给冷链集装箱充冷时,换热器112中持续供应有载冷液,相变材料与换热器112内的载冷液进行热交换,产生相变。相变材料完全发生相变后,或符合预定要求后,停止对储能板11进行充冷,即停止载冷液的供应,相变材料将储存的冷量释放到冷链集装箱1保温箱体中。
壳体111采用导热性和刚性好的金属材料制作,壳体111可以采用平面压板结构,外表面至少部分地设置有散热翅片113,散热翅片113增大了储能板11与冷链集装箱1保温箱体内的存储空间的接触面积,利于均匀释放冷量,散热翅片113构成了散热加强部。壳体也可以采用曲面压板结构,同样增大壳体与保温箱本体内的外部空间的换热接触面积,利于均匀释放冷量。壳体的至少一个表面设置成曲面压板形式,表面的结构可以是压筋结构、波浪形结构,或其它的具有交替的凸起与凹槽结构。
换热器112浸没在相变材料中,能够冷却相变材料,当然,根据实际需求,换热器112 可选地加热相变材料。换热器112具有换热本体1122,每个换热本体1122具有一个载冷液入口和一个载冷液出口。换热本体1122包括一个或多个U型折弯,载冷液在换热本体1122中流过,同时与相变材料进行热传递。为了促进载冷液与相变材料之间的热交换,换热本体1122 外部设置有换热加强部1121,换热本体1122和换热加强部1121组成一个换热单元。
如图4-7所示的实施例一中,换热本体1122为折弯管,具有两个U型折弯,位于两侧的两个U型弯头连接四个直的管部:第一管部11221、第二管部11222、第三管部11223和第四管部11224,第一管部11221与储能板11的载冷液入口a相连,第四管部11224与储能板的载冷液出口b相连,载冷液从入口进入第一管部11221,并依次流经四个管部,从载冷液出口 b流出。这四个管部在径向方向上邻接,将该方向定义为管部的邻接方向X。换热本体1122 外部设置有换热加强部1121,将对应到一个管部所设置的换热加强部定义为一个换热加强单元。
实施例一中,每个换热加强单元包括三种换热翅片:第一翅片11211、第二翅片11212、第三翅片11213,翅片设置为从管部径向向外延伸的直线型或弧型翅片,翅片在管部的整个轴向长度上延伸,相邻管部的相邻翅片至少部分地彼此热传导地连接。第一翅片11211在管部的邻接方向X上延伸,第二翅片11212在管部邻接方向X的垂直方向上延伸,还包括在管部的邻接方向和邻接方向的垂直方向之间的方向上延伸第三翅片11213。翅片排布在管部周围,在管部的任意一个径向截面上看,翅片在管部周围形成太阳花模式。每个管部包括两个第二翅片11212,第二翅片11212可以一直延伸到抵接壳体111内表面,成为顶天立地模式,从而支撑折弯管1122。每个管部包括两个第一翅片11211,其中一个第一翅片11211具有槽结构,另外一个第一翅片11211具有凸起,第一管部11221的具有槽结构的第一翅片11211与第二管部 11222的具有凸起结构的第一翅片11211通过凸起和凹槽连接在一起,成为手拉手模式,以最大限度增大换热器112与相变材料的热交换面积,达到理想的制冷效果。第二管部11222与第三管部11223、第三管部11223和第四管部11224的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第一管部11221与壳体之间的第一翅片11211可以一直延伸到壳体222内表面,从而支撑折弯管1122,当然第一翅片11211也可以不延伸到壳体111内表面。
换热加强单元的换热翅片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形式,例如直线型或弧型翅片,具体形式如图8-12所示,只要增大所述相变材料与换热器的接触面积即可。图8-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到六中换热翅片截面示意图。翅片可以至少部分的从所述换热本体径向向外延伸,或者至少部分地从所述换热本体轴向延伸,或者分布在所述换热本体不同的轴向位置上,或者以螺旋方式盘绕在所述换热本体周围。
换热器112可以具有多个换热单元,本实施例一中,一个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单元1123 和第二换热单元1124这两个换热单元,第一换热单元1123和第二换热单元1124在管部的径向方向X上邻接,第一换热单元1123的第四管部11224的第一翅片11211与第二换热单元1124 的第一管部11221的第一翅片11211通过凸起和凹槽连接在一起,两个换热单元整体成为手拉手模式。第二换热单元1124的第四管部11224与壳体111之间的第一翅片11211可以一直延伸到壳体111内表面,从而支撑折弯管1122,当然第一翅片11211也可以不延伸到壳体111 的内表面。
为了加快相变材料产生相变,翅片可以制造成粗糙表面,也可以设置通孔。另外,壳体内还可以填充有晶核,晶核优选为蜂窝状物质,例如蜂窝铝。
以上存储与运输装置采用了无源储能单元,解决了冷链运输过程配备能源供应的技术壁垒,过程中不需要外部能源,运行安全性显著提高、释冷均匀、温度波动度小,采用无源储能单元的流动冷库降低了货物腐损率,有效保证了货物品质。同时,降低运输成本,维护保养方便。且采用相变材料储冷密度大、潜热值高,无毒,无腐蚀,无污染、不易燃易爆、循环性能稳定,使用周期长。
本实用新型中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可用于冷链集装箱、冷链运输车、流动冷库或冷柜,该实用新型不仅可用于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可移动的固定型冷库,也可应用于同城配送,针对生鲜、农产品、医药、鲜花等鲜活物资市区以及周边短途冷箱城配,解决最后一公里,根据需求可以定制不同种类大小的冷箱,适配不同规格的同城配送车辆,将生鲜农产品配送至商超、便利店,也可作为提货柜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8)

1.一种存储与运输装置,包括保温箱体和设置在所述保温箱体内的至少一个无源储能单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无源储能单元彼此连接,还包括向无源储能单元提供载冷液的充冷管路,所述充冷管路包括第一充冷管(13)和第二充冷管(14),在所述第一充冷管(13)和第二充冷管(14)之间连接多个所述无源储能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液流经所述第一充冷管(13)、每个所述无源储能单元及所述第二充冷管(14),形成多个流体路径,所述各流体路径的行程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无源储能单元彼此相邻且沿排布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充冷管(13)和第二充冷管(14)至少部分分别沿着多个所述无源储能单元的所述排布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无源储能单元布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和/或端部,形成所述顶部无源储能单元组和/或端部无源储能单元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储能单元为板状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冷管(13)的一端为充入载冷液的进液口,所述第一充冷管(13)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一充冷管(13)在所述一端和另一端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所述无源储能单元的所述载冷液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冷管(13)上布置有多个用于调节所述载冷液流量的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冷管(14)的一端为所述载冷液的出液口,所述第二充冷管(14)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二充冷管(14)在所述一端和另一端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所述无源储能单元的所述载冷液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冷管(14)围绕所述多个无源储能单元形成的储能单元组的外边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顶部和/或端部上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无源储能单元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具有加强筋。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储能单元包括壳体(111)、相变材料及换热器(112),所述壳体(111)的内部限定容纳相变材料的空间,所述换热器(112)设置于所述空间内并用于将所述相变材料与所述换热器(112)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器(112)包括至少一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换热本体(1122)和换热加强部(1121),所述换热加强部(1121)加强所述相变材料与所述换热本体(1122)的热传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加强部(1121)增大所述相变材料与换热器(112)的接触面积,且围绕所述换热本体(1122)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加强部(1121)设置为至少部分地从所述换热本体(1122)径向向外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加强部(1121)设置为至少部分地从所述换热本体(1122)轴向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加强部(1121)分布在所述换热本体(1122)不同的轴向高度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加强部(1121)以螺旋方式盘绕在所述换热本体(1122)周围。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加强部(1121)一侧支撑所述换热本体(1122),并且另一侧承载在所述壳体(111)的朝向所述相变材料的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3-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本体(1122)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管部,所述换热加强部(1121)包括用于各所述管部的换热加强单元,相邻的所述换热加强单元至少部分地彼此热传导地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换热加强单元至少部分地连接在一起。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本体(1122)设置为折弯管,所述折弯管包括一个或多个U型折弯。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加强单元包括多个换热翅片。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为从所述管部径向向外延伸的直线型或弯折型翅片。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管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充冷管(13)和第二充冷管(14)连通。
25.一种冷链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4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
26.一种冷链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4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
27.一种流动冷库,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4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
28.一种冷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4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存储与运输装置。
CN201821040409.6U 2018-06-29 2018-06-29 存储与运输装置、冷链集装箱、冷链运输车、流动冷库及冷柜 Active CN208828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0409.6U CN208828502U (zh) 2018-06-29 2018-06-29 存储与运输装置、冷链集装箱、冷链运输车、流动冷库及冷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0409.6U CN208828502U (zh) 2018-06-29 2018-06-29 存储与运输装置、冷链集装箱、冷链运输车、流动冷库及冷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28502U true CN208828502U (zh) 2019-05-07

Family

ID=66306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40409.6U Active CN208828502U (zh) 2018-06-29 2018-06-29 存储与运输装置、冷链集装箱、冷链运输车、流动冷库及冷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28502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01503A1 (zh) * 2018-06-29 2020-01-02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流动冷库
WO2020001510A1 (zh) * 2018-06-29 2020-01-02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
WO2020001500A1 (zh) * 2018-06-29 2020-01-02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存储与运输装置、冷链集装箱、冷链运输车、流动冷库及冷柜
WO2020001472A1 (zh) * 2018-06-29 2020-01-02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保温运输系统
CN111517011A (zh) * 2020-06-29 2020-08-11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基于多重环境交互的超低温保鲜运输箱体
WO2022083127A1 (zh) * 2020-10-22 2022-04-28 深圳市森若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隔热控温材料及其制作工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01503A1 (zh) * 2018-06-29 2020-01-02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流动冷库
WO2020001510A1 (zh) * 2018-06-29 2020-01-02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
WO2020001500A1 (zh) * 2018-06-29 2020-01-02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存储与运输装置、冷链集装箱、冷链运输车、流动冷库及冷柜
WO2020001472A1 (zh) * 2018-06-29 2020-01-02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保温运输系统
CN111517011A (zh) * 2020-06-29 2020-08-11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基于多重环境交互的超低温保鲜运输箱体
CN111517011B (zh) * 2020-06-29 2020-09-25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基于多重环境交互的超低温保鲜运输箱体
WO2022083127A1 (zh) * 2020-10-22 2022-04-28 深圳市森若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隔热控温材料及其制作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28502U (zh) 存储与运输装置、冷链集装箱、冷链运输车、流动冷库及冷柜
CN109229996A (zh) 一种存储与运输装置
CN109099739A (zh) 一种储能单元
CN108955013A (zh) 一种流动冷库
CN109017525A (zh) 一种冷链运输车
CN208828444U (zh) 保温运输系统
WO2020001472A1 (zh) 保温运输系统
CN104081142B (zh) 生物制药的散装冻结
CN208828501U (zh) 充冷设备、充冷集装箱、充冷站、充冷桩及充冷车
WO2020001507A1 (zh) 充冷设备、充冷集装箱、充冷站、充冷桩及充冷车
CN108759537A (zh) 储能装置
CN209871312U (zh) 充冷式蓄冷保温集装箱
WO2020001510A1 (zh) 储能装置
CN109405391A (zh) 充冷设备及包括该设备的供冷系统
CN208833064U (zh) 储能装置
US10815116B2 (en) Draft beer machine
CN209209482U (zh) 基于相变流体的潜热型冷链温控包装
CN107110614A (zh) 通过相变材料的制冷或热能能量存储系统
CN105910478A (zh) 均温容器及具有该均温容器的冰箱
CN107107708A (zh) 用于间接注入低温运输的紧凑型交换器
CN209399625U (zh) 充冷设备及包括该设备的供冷系统
CN209147540U (zh) 一种自备小型冷源相变蓄冷式冷藏运输箱
CN208936612U (zh) 一种蓄冷基站系统
CN204718221U (zh) 蓄冷箱以及包括该蓄冷箱的分体式蓄冷设备
CN104676999B (zh) 一种蓄冷箱以及包括该蓄冷箱的分体式蓄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