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02047U - 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02047U
CN208802047U CN201820674811.3U CN201820674811U CN208802047U CN 208802047 U CN208802047 U CN 208802047U CN 201820674811 U CN201820674811 U CN 201820674811U CN 208802047 U CN208802047 U CN 208802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oblique
cross
vehicle body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748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克坚
刘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reat Wall Huaguan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reat Wall Huaguan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reat Wall Huaguan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reat Wall Huaguan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748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02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02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02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及车辆,其中,该总成包括:横梁和第一斜梁;其中,第一斜梁的第一端与横梁相连接,并且,第一斜梁倾斜设置,以使其与横梁之间具有一定夹角;第一斜梁的第二端的倾斜角度和与其相连接的车身后部分总成的第一连接件的倾斜角度相适应。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安装于车身后部后,一方面可分解后碰对车身后部施加的力,另一方面可增加车身后部的刚性,避免后部框架扭曲、失稳、及后部装置受到损害,增加了整车的安全性能,从而保护了驾驶舱内部人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的车身后部通常为框架结构,当车身后部受到碰撞时,由于车身后部不能对碰撞力进行有效的分解,从而会使得车身后部极易失稳,易产生扭曲、变形等问题,从而会影响整车的安全性能,进而威胁驾驶舱内部人员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及车辆,旨在解决目前车身后部易失稳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身后部横梁总成,该总成包括:横梁和第一斜梁;其中,第一斜梁的第一端与横梁相连接,并且,第一斜梁倾斜设置,以使其与横梁之间具有一定夹角;第一斜梁的第二端的倾斜角度和与其相连接的车身后部分总成的第一连接件的倾斜角度相适应。
进一步地,上述车身后部横梁总成中,横梁为内部中空的铝合金型材。
进一步地,上述车身后部横梁总成中,横梁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板,以将横梁的内部分隔为至少两个空间。
进一步地,上述车身后部横梁总成中,第一斜梁为内部中空的型材。
进一步地,上述车身后部横梁总成,还包括:第二斜梁,第二斜梁的第一端与横梁相连接,并且,第二斜梁倾斜设置,以使其与横梁之间具有一定夹角;第二斜梁的第二端的倾斜角度和与其相连接的车身后部分总成的第二连接件的倾斜角度相适应。
进一步地,上述车身后部横梁总成中,第二斜梁的倾斜方向与第一斜梁的倾斜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上述车身后部横梁总成中,横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T形套筒。
进一步地,上述车身后部横梁总成中,多个T形套筒构成三角形、方形或梯形。
本实用新型中,横梁上设置有第一斜梁,第一斜梁的第二端具有斜角,第一斜梁与车身后部分总成的第一连接件相连接,则第一斜梁的第二端的倾斜角度与第一连接件的倾斜角度相适应,从而使第一斜梁与第一连接件能够尽可能的完全搭接,该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安装于车身后部后,一方面可分解后碰对车身后部施加的力,另一方面可增加车身后部的刚性,避免后部框架扭曲、失稳、及后部装置受到损害,增加了整车的安全性能,从而保护了驾驶舱内部人员的安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后部分总成和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其中,车身后部分总成设置于车身的后部;车身后部横梁总成与车身后部分总成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车辆中,车身后部分总成的第一后部竖梁和第二后部竖梁并列设置,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后部竖梁和第二后部竖梁相连接;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第一斜梁的第二端与第一后部竖梁相连接,第一后部竖梁、横梁和第一斜梁构成三角形,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第二斜梁的第二端与第二后部竖梁相连接,第二后部竖梁、横梁和第二斜梁构成三角形;或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第一斜梁的第二端与第二后部竖梁相连接,第二后部竖梁、横梁和第一斜梁构成三角形,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第二斜梁的第二端与第一后部竖梁相连接,第一后部竖梁、横梁和第二斜梁构成三角形。
由于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后部横梁总成与车辆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安装于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实施例: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总成包括:横梁1和第一斜梁2。其中,第一斜梁2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下端)与横梁1的上表面相连接,并且,第一斜梁2倾斜设置,以与横梁1之间形成一定夹角。第一斜梁2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上端)具有斜角,该车身后部横梁1总成安装于车身后部时,第一斜梁2与车身后部分总成的第一连接件相连接,则第一斜梁2的第二端的倾斜角度与第一连接件的倾斜角度相适应,从而使第一斜梁2与第一连接件能够尽可能的完全搭接。
本实施例中,横梁1上设置有第一斜梁2,第一斜梁2的第二端具有斜角,第一斜梁2与车身后部分总成的第一连接件相连接,则第一斜梁2的第二端的倾斜角度与第一连接件的倾斜角度相适应,从而使第一斜梁2与第一连接件能够尽可能的完全搭接,该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安装于车身后部后,一方面可分解后碰对车身后部施加的力,另一方面可增加车身后部的刚性,避免后部框架扭曲、失稳、及后部装置受到损害,增加了整车的安全性能,从而保护了驾驶舱内部人员的安全。
上述实施例中,横梁1和第一斜梁2均为内部中空的铝合金型材,相比于传统的钣金材质,中空的铝合金型材质量更轻,从而在增强车身刚度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车辆的轻量化。具体实施时,横梁1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板3,且加强板3沿横梁1的长度方向设置,从而将横梁1的内部分隔为至少两个空间,以增加横梁1的刚度。优选地,横梁1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加强板3,从而将横梁1的内部分隔为两个空间,即横梁1的横截面呈“日”字型。
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二斜梁4,第二斜梁4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下端)与横梁1的上表面相连接,并且,第二斜梁4倾斜设置,以与横梁1之间形成一定夹角。第二斜梁4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上端)具有斜角,该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安装于车身后部时,第二斜梁4的第二端与车身后部分总成的第二连接件相连接,则第二斜梁4的第二端的倾斜角度与第二连接件的倾斜角度相适应,从而使第二斜梁4与第二连接件能够尽可能的完全搭接。具体实施时,第二斜梁4与第一斜梁2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且第二斜梁4与第一斜梁2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二斜梁4可以为内部中空的铝合金型材。第二斜梁4可进一步可分解后碰对车身后部施加的力,以及进一步增加车身后部的刚性,进一步避免后部框架扭曲、失稳、及后部装置受到损害,进一步增加了整车的安全性能,从而进一步保护了驾驶舱内部人员的安全。
上述各实施例中,横梁1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T形套筒5,以实现在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安装于车身后部时,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可与其他零件相连接。具体实施时,多个T形套筒5构成三角形、方形或梯形,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综上,本实施例中,横梁上设置有第一斜梁,第一斜梁的第二端具有斜角,第一斜梁与车身后部分总成的第一连接件相连接,则第一斜梁的第二端的倾斜角度与第一连接件的倾斜角度相适应,从而使第一斜梁与第一连接件能够尽可能的完全搭接,该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安装于车身后部后,一方面可分解后碰对车身后部施加的力,另一方面可增加车身后部的刚性,避免后部框架扭曲、失稳、及后部装置受到损害,增加了整车的安全性能,从而保护了驾驶舱内部人员的安全。
车辆实施例:
参见图2,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安装于车辆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车辆可以包括:车身后部分总成6和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其中,车身后部分总成6为框架结构,其设置于车身的后部,且车身后部分总成6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此处不再赘述。车身后部横梁总成与车身后部分总成6的下部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具体结构参见上述实施例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车身后部分总成6具有第一后部竖梁61和第二后部竖梁62,且第一后部竖梁61和第二后部竖梁62并列设置,第一后部竖梁61为车身后部分总成6的第一连接件,第二后部竖梁62为车身后部分总成6的第二连接件,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横梁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后部竖梁61和第二后部竖梁62相连接。
参见图3,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第一斜梁2的第二端与第一后部竖梁61相连接,第一后部竖梁61、横梁1和第一斜梁2构成三角形;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第二斜梁4的第二端与第二后部竖梁62相连接,第二后部竖梁62、横梁1和第二斜梁4构成三角形。或者,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第一斜梁2的第二端与第二后部竖梁62相连接,第二后部竖梁62、横梁1和第一斜梁2构成三角形;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第二斜梁4的第二端与第一后部竖梁61相连接,第一后部竖梁61、横梁1和第二斜梁4构成三角形。第一后部竖梁61、第二后部竖梁62、横梁1、第一斜梁2和第二斜梁4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可最大限度地增加车身后部的稳定性。
车身后部分总成6还具有第一后部纵梁63和第二后部纵梁64,第一后部纵梁63的端部和第二后部纵梁64的端部可与第一斜梁2和第二斜梁4一一对应地相连接。具体实施时,梁与梁之间的连接采用MIG焊接。
由于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后部横梁(1)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和第一斜梁(2);其中,
所述第一斜梁(2)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1)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斜梁(2)倾斜设置,以使其与所述横梁(1)之间具有一定夹角;
所述第一斜梁(2)的第二端的倾斜角度和与其相连接的车身后部分总成的第一连接件的倾斜角度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横梁(1)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1)为内部中空的铝合金型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后部横梁(1)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1)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板(3),以将所述横梁(1)的内部分隔为至少两个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横梁(1)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斜梁(2)为内部中空的型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横梁(1)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斜梁(4),所述第二斜梁(4)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1)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斜梁(4)倾斜设置,以使其与所述横梁(1)之间具有一定夹角;
所述第二斜梁(4)的第二端的倾斜角度和与其相连接的车身后部分总成的第二连接件的倾斜角度相适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后部横梁(1)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斜梁(4)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斜梁(2)的倾斜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后部横梁(1)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T形套筒(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后部横梁(1)总成,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T形套筒(5)构成三角形、方形或梯形。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后部分总成(6)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其中,
所述车身后部分总成(6)设置于车身的后部;
所述车身后部横梁总成与所述车身后部分总成(6)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后部分总成(6)的第一后部竖梁(61)和第二后部竖梁(62)并列设置,所述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横梁(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后部竖梁(61)和所述第二后部竖梁(62)相连接;
所述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第一斜梁(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后部竖梁(61)相连接,所述第一后部竖梁(61)、所述横梁(1)和所述第一斜梁(2)构成三角形,所述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第二斜梁(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后部竖梁(62)相连接,所述第二后部竖梁(62)、所述横梁(1)和所述第二斜梁(4)构成三角形;或
所述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第一斜梁(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后部竖梁(62)相连接,所述第二后部竖梁(62)、所述横梁(1)和所述第一斜梁(2)构成三角形,所述车身后部横梁总成的第二斜梁(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后部竖梁(61)相连接,所述第一后部竖梁(61)、所述横梁(1)和所述第二斜梁(4)构成三角形。
CN201820674811.3U 2018-05-07 2018-05-07 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08802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74811.3U CN208802047U (zh) 2018-05-07 2018-05-07 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74811.3U CN208802047U (zh) 2018-05-07 2018-05-07 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02047U true CN208802047U (zh) 2019-04-30

Family

ID=66224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74811.3U Active CN208802047U (zh) 2018-05-07 2018-05-07 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020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2993B (zh) 车身前部结构
KR101628479B1 (ko) 프런트 사이드 멤버 후방 구조
US8419116B2 (en) Vehicle frame assembly
CN101300166B (zh) 车身的底部结构
US8672393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20120256448A1 (en)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CN107187499B (zh) 车辆车架及其组装方法
JP2005119358A (ja) 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JP2019137351A (ja) 車体構造
JP2016537253A (ja) 車体
CN103129632A (zh) 车体的地板下部结构
CN113165697A (zh) 用于汽车车身的前舱结构总成
JP2005170320A (ja) 車体構造
CN208802047U (zh) 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及车辆
JP7018016B2 (ja) バンパビーム
US9969431B2 (en) Double angled rail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04554481A (zh) 车身前地板骨架及车辆
CN110341801B (zh) 车辆骨架构造
CN208306757U (zh) 车身后部横梁总成及车辆
JP6065993B2 (ja) 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CN101708737B (zh) 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
CN208630706U (zh) 车身后部斜支撑梁总成及车辆
CN210912613U (zh) 具有吸能功能的前副车架及汽车
JP4729016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6384562B2 (ja) 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