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89949U - 一种机翼固定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翼固定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89949U
CN208789949U CN201821252378.0U CN201821252378U CN208789949U CN 208789949 U CN208789949 U CN 208789949U CN 201821252378 U CN201821252378 U CN 201821252378U CN 208789949 U CN208789949 U CN 208789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clamping piece
clamping
support frame
clamp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523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立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iger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igers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igers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igers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523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89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89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899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翼固定架,属于机翼装夹设备领域。包括支撑架和至少两个夹持组件,夹持组件用于夹紧机翼。其中,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可移动的设置于支撑架,第一夹持件与支撑架间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夹持件相对支撑架竖向移动能够压缩第一弹性件。第二夹持件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第二夹持件相对支撑架向靠近第一夹持件的方向转动能够将机翼夹紧。在对机翼的过程中,机翼放置在所有第一夹持件上,在机翼重力的作用下,所有第一夹持件将竖向向下移动,从而压缩与第一夹持件相对应的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可起到缓冲作用,避免防止机翼在固定过程中与第一夹持件刚性接触,从而防止机翼被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机翼固定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翼装夹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翼固定架。
背景技术
目前,为使无人机机翼轻质化、高性能化,无人机机翼的蒙皮一般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薄膜一层一层的叠加在凹模中,再通过热压成型的方式形成。蒙皮成型后再将其固定在机翼骨架上,便可形成机翼。
无人机机翼成型后会固定在固定架上,以方便对其加工。机翼在安装在固定架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翼固定架,以改善在固定机翼的过程中容易损伤机翼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翼固定架,包括:
支撑架;
至少两个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紧机翼;
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支撑架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相对所述支撑架竖向移动能够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对所述支撑架向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方向转动能够将所述机翼夹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支撑架间设有锁紧组件;
当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将所述机翼夹紧时,所述锁紧组件能够将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支撑架锁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固定杆和螺母,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支撑架,所述螺母螺接于所述固定杆,所述螺母位于所述第二夹持件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方向转动的轨迹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二夹持件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滑块具有用于与机翼接触的第一引导斜面,
所述第二夹持件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夹持件间设有第二弹性件;
当所述第二夹持件向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方向转动使所述第一引导斜面与所述机翼接触时,所述第一滑块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一端滑动并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滑块滑动的第一导杆,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杆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夹持件沿第二夹持件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二滑块具有用于与机翼接触的第二引导斜面;
所述第二夹持件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与第一端相对第二端,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夹持件间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二滑块抵靠于第一滑块;
当所述第二夹持件向靠近第一夹持件的方向转动使所述第二引导斜面与机翼接触时,所述第二滑块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二端滑动并压缩所述第三弹性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有供所述第二滑块滑动的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导杆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供第一夹持件竖向移动的导向杆,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杆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设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
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有向靠近所述第二限位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有向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板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竖向向上移动的轨迹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体和至少两个活动体;
所述活动体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撑体,所述活动体能够相对所述支撑体横向移动;
所述活动体与所述夹持组件一一对应,所述夹持组件设于所述活动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翼固定架,在对机翼进行固定时,所有夹持组件同时将机翼夹紧。机翼放置在所有第一夹持件上时,在机翼重力的作用下,所有第一夹持件将竖向向下移动,从而压缩与第一夹持件相对应的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可起到缓冲作用,避免防止机翼在固定过程中与第一夹持件刚性接触,从而防止机翼被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机翼固定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机翼固定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一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第二夹持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第二夹持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机翼固定架;10-支撑架;11-支撑体;111-支撑板;112-支撑腿;12-活动体;121-第一限位板;1211-第一限位部;122-第二限位板;1221-第二限位部;123-T形槽;124-导向杆;13-锁紧件;20-夹持组件;21-第一夹持件;211-导向孔;22-第二夹持件;221-第一端;222-第二端;223-U形槽;2231-第一槽壁;2232-第二槽壁;2233-第一导杆;2234-第二导杆;224-通孔;225-第一滑块;2251-第一引导斜面;226-第二滑块;2261-第二引导斜面;227-第二弹性件;228-第三弹性件;30-第一弹性件;40-锁紧组件;41-固定杆;4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翼固定架100,包括支撑架10和间隔分布于支撑架10上的至少两个夹持组件20,夹持组件20用于夹持机翼。
其中,如图3所示,支撑架10包括支撑体11和至少两个活动体12,活动体12与夹持组件20一一对应,活动体12可移动的设置于支撑体11上,活动体12能够相对支撑体11横向移动。
其中,支撑体11包括支撑板111和设于支撑板111底部的多个支撑腿112。支撑板111为长方形板,支撑板111的长度方向即为横向。
活动体12为矩形块状结构,活动体12的厚度方向上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活动体12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限位板121和第二限位板122,第一限位板121平行于第一限位板121,第一限位板121和第二限位板122均垂直于活动体12。第一限位板121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211,第一限位部1211沿靠近第二限位板122的方向延伸;第二限位板122上设有第二限位部1221,第二限位部1221沿靠近第一限位板121的方向延伸。第一限位部1211和第二限位部1221均为块状,第一限位部1211的下表面和第二限位部1221的下表面平齐。活动体12的下表面设有供支撑体11的支撑板111卡入的T形槽123。
此外,活动体12上固设有导向杆124,导向杆124竖向布置,导向杆124位于第一限位板121和第二限位板122之间。本实施例中,导向杆124为两个,两个导向杆124间隔设置于活动体12的上表面。
所有活动体12均可移动的设置于支撑体11上,即支撑体11的支撑板111卡于活动体12的T形槽123内,从而实现活动体12能够相对支撑体11横向(支撑板111的长度方向)滑动。活动体12在支撑体11上移动可以实现对两个相邻的活动体12间的距离进行调整。
此外,本实施例中,活动体12与支撑体11间设有锁紧件13,锁紧件13用于将活动体12与支撑体11锁紧。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锁紧件13为锁紧螺钉,锁紧件13螺接于活动体12上。锁紧件13具有锁紧状态和放松状态。当锁紧件13处于锁紧状态时,锁紧件13压紧于支撑体11的支撑板111,此时,活动体12无法相对支撑体11横向移动;当锁紧件13处于放松状态时,锁紧件13未与支撑体11的支撑板111接触,此时,活动体12能够相对支撑体11横向移动。
如图1所示,夹持组件20包括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第一夹持件21可移动的设置于支撑架10上,第一夹持件21能够相对支撑架10竖向移动;第二夹持件22与支撑架10转动连接,第二夹持件22相对支撑架10向靠近第一夹持件21的方向转动能够将机翼夹紧。
如图4所示,第一夹持件21大致为长方体,第一夹持件21的上表面为向下凹陷的圆弧面。第一夹持件21上设有导向孔211,导向孔211的两端分别贯通第一夹持件21的上下表面,导向孔211的孔径与导向杆124的直径相匹配。导向孔211与导向杆124一一对应,即导向孔211为两个。两个导向孔211的间距与两个导向杆124的间距相等。
如图1所示,第一夹持件21设置于支撑架10的活动体12上,第一夹持件21位于第一限位板121与第二限位板122之间,第一夹持件2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板121和第二限位板122接触,两个导向杆124分别插设于第一夹持件21上的两个导向孔211中,从而使得第一夹持件21能够在活动体12上竖向移动。第一夹持件21与活动体12连接后,第一限位部1211和第二限位部1221均位于第一夹持件21竖向向上移动的轨迹上,也就是说,当第一夹持件21竖向向上移动时,第一夹持件21将与第一限位部1211和第二限位部1221接触,第一限位部1211和第二限位部1221可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一夹持件21滑离导向杆124。
此外,第一夹持件21与活动体12间设有第一弹性件30,第一弹性件30与导向杆124一一对应,即第一弹性件30也为两个,两个第一弹性件30均设于第一夹持件21与活动体12之间,两个第一弹性件30分别套设于两个导向杆124的外侧。当第一夹持件21受到外力相对活动体12竖向向下移动时,第一夹持件21将压缩第一弹性件30;当撤去第一夹持件21上的外力时,第一夹持件21在第一弹性件30的弹力作用下将恢复原位,使得第一夹持件21与第一限位部1211和第二限位部1221接触。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0为弹簧。当然,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0也可为其他具有弹性的物件,比如弹性橡胶。
如图5所示,第二夹持件22为长条形板,第二夹持件22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第二夹持件22的下表面设有U形槽223,U形槽223具有相对的第一槽壁2231和第二槽壁2232,第一槽壁2231靠近于第一端221,第二槽壁2232靠近于第二端222,第一槽壁2231上设有第一导杆2233,第二槽壁2232上设有第二导杆2234,第一导杆2233与第二导杆2234均沿第二夹持件22的长度方向布置。此外,如图6所示,第二夹持件22上设有通孔224,通孔224贯通第二夹持件22的上下表面,同时,通孔224还贯通第二夹持件22的第二端222。
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22上设有第一滑块225和第二滑块226,第一滑块225和第二滑块226均为楔块。第一滑块225套设于第一导杆2233的外侧,使得第一滑块225能够相对第二夹持件22沿第二夹持件22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滑块226套设于第二导杆2234的外侧,使得第二滑块226能够相对第二夹持件22沿第二夹持件22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滑块225与第二夹持件22间设有第二弹性件227,第二弹性件227套设于第一导杆2233的外侧,第二弹性件227的一端与第一槽壁2231接触,第二弹性件227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225接触。第二滑块226与第二夹持件22间设有第三弹性件228,第三弹性件228套设于第二导杆2234的外侧,第三弹性件228的一端与第二槽壁2232接触,第三弹性件228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块226接触。在第一弹性件30和第二弹性件227的作用下,第二滑块226与第一滑块225相互抵靠。当第一滑块225沿第一导杆2233向靠近第一端221的方向滑动时,第二弹性件227将被压缩;当第二滑块226沿第二导杆2234向靠近第二端222的方向滑动时,第三弹性件228将被压缩。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227和第三弹性件228均为弹簧。当然,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227和第三弹性件228也可为其他具有弹性的物件,比如弹性橡胶。
其中,第一滑块225的下表面为第一引导斜面2251,第二滑块226的下表面为第二引导斜面2261,第一引导斜面2251和第二引导斜面2261均与第二夹持件22的长度方向线呈一定夹角,第一引导斜面2251和第二引导斜面226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如图1所示,第二夹持件22的第一端221与支撑架10的活动体12上的第一限位板121铰接,第二夹持件22相对活动体12转动的轴线为横向轴线。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22与支撑架10的活动体12间设有锁紧组件40,锁紧组件40用于将第二夹持件22的与活动体12锁紧。
本实施例中,锁紧组件40包括固定杆41和螺母42,固定杆41固定于支撑架10的活动体12的第二限位板122上,固定杆41竖向布置,螺母42螺接于固定杆41上;固定杆41穿设于第二夹持件22上的通孔224内,螺母42位于第二夹持件22相对活动体12向远离第一夹持件21转动的轨迹上。在实际操作时,在拧紧螺母42的过程中,螺母42将相对固定杆41竖向向下移动,螺母42将使第二夹持件22相对活动体12向下转动,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共同将机翼夹紧。
需要将机翼固定在固定架上时,首先取下螺母42,向远离第一夹持件21的方向转动第二夹持件22,将机翼放置在所有第一夹持件21上,在机翼的重力作用下,支撑体11将竖向向下移动,从而压缩第一弹性件30,第一弹性件30可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第一夹持件21与机翼刚性接触,从而防止机翼被损坏;当机翼放置在第一夹持件21上后,向靠近第一夹持件21的方向转动第二夹持件22,待第二夹持件22上的第一滑块225的第一引导斜面2251和第二滑块226的第二引导斜面2261与机翼接触后,螺母42拧紧,螺母42在拧紧过程中将使第二夹持件22继续转动,从而将机翼压紧于第一夹持件21上。当然,第二夹持件22在向下靠近第一夹持件21的方向转动并使第一引导斜面2251与第二引导斜面2261与机翼接触时,第一滑块225将向靠近第一端221滑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227,第二滑块226将向靠近第二端222滑动并压缩第三弹性件228,第二弹性件227和第三弹性件228也可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第二夹持件22在压紧机翼的过程中对机翼造成损伤。
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0包括支撑体11和至少两个活动体12,活动体12能够相对支撑体11横向移动,由于夹持组件20设置于活动体12上,通过调整活动体12的位置便可实现对两个相邻的夹持组件20的间距进行调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机翼的长度来改变两个相邻的夹持组件20的间距。这种机翼固定架100可用于固定不同长度的机翼。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架10中也可不设置活动体12,夹持组件20直接设置于支撑体11上即可,这种结构则无法对相邻的两个夹持组件20的间距进行调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机翼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
至少两个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紧机翼;
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支撑架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相对所述支撑架竖向移动能够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对所述支撑架向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方向转动能够将所述机翼夹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翼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支撑架间设有锁紧组件;
当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将所述机翼夹紧时,所述锁紧组件能够将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支撑架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翼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固定杆和螺母,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支撑架,所述螺母螺接于所述固定杆,所述螺母位于所述第二夹持件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方向转动的轨迹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翼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二夹持件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滑块具有用于与机翼接触的第一引导斜面,
所述第二夹持件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夹持件间设有第二弹性件;
当所述第二夹持件向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方向转动使所述第一引导斜面与所述机翼接触时,所述第一滑块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一端滑动并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翼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滑块滑动的第一导杆,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杆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翼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夹持件沿第二夹持件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二滑块具有用于与机翼接触的第二引导斜面;
所述第二夹持件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与第一端相对第二端,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夹持件间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二滑块抵靠于第一滑块;
当所述第二夹持件向靠近第一夹持件的方向转动使所述第二引导斜面与机翼接触时,所述第二滑块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二端滑动并压缩所述第三弹性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翼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有供所述第二滑块滑动的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导杆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翼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供第一夹持件竖向移动的导向杆,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杆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翼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设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
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有向靠近所述第二限位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有向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板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竖向向上移动的轨迹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机翼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体和至少两个活动体;
所述活动体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撑体,所述活动体能够相对所述支撑体横向移动;
所述活动体与所述夹持组件一一对应,所述夹持组件设于所述活动体上。
CN201821252378.0U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机翼固定架 Active CN208789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52378.0U CN208789949U (zh)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机翼固定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52378.0U CN208789949U (zh)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机翼固定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89949U true CN208789949U (zh) 2019-04-26

Family

ID=66204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52378.0U Active CN208789949U (zh)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机翼固定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899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7965A (zh) * 2020-04-26 2020-06-30 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钢丝绳夹紧装置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7965A (zh) * 2020-04-26 2020-06-30 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钢丝绳夹紧装置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04431U (zh) 一种摩托车刹车片支架夹具
CN207127540U (zh) 一种夹角可调的专用夹具
CN104476266A (zh) 调节夹持面的多用夹具
CN208789949U (zh) 一种机翼固定架
CN207480096U (zh) 一种齿条式同步夹具
CN109500761A (zh) 一种汽车前顶辅助夹具
CN208811948U (zh) 一种两端夹紧装置
CN105563371A (zh) 一种针对不同位置夹紧的柔性装置
CN206854861U (zh) 取向硅钢片夹具及取向硅钢片激光刻痕装置
CN213858896U (zh) 夹持治具
CN215201546U (zh) 一种简易快速异型工件夹紧固定装置
CN210161015U (zh) 一种电气机械设备用气动夹具
CN109702411B (zh) 夹具装置
CN208662261U (zh) 一种旋压机用板料夹紧装置
CN209225421U (zh) 一种机翼支撑架
CN220235169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制氧机塑件
CN113013710A (zh) 一种电路组件模块座分离装置
CN107354604B (zh) 车缝用裁片夹压装置
CN220922098U (zh) 一种用于工件机加工的锁紧结构
CN220913167U (zh) 一种可调式集成电路测试夹具
CN204146587U (zh) 多功能桌升降锁紧装置
CN220718283U (zh) 一种焊接夹具压紧机构
CN109397212A (zh) 一种电子设备检修台
CN114166622B (zh) 一种轴压试验夹具
CN218000063U (zh) 一种便于拼接的金属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688, West Section of Kechuang Road, Chengdu Cross-Strai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Park, Wenji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after: Chengdu Tiger Aerospac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688, West Section of Kechuang Road, Chengdu Cross-Strai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Park, Wenji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TEGEL AEROSPAC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