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89673U - 平台轨道交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平台轨道交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89673U
CN208789673U CN201820257122.2U CN201820257122U CN208789673U CN 208789673 U CN208789673 U CN 208789673U CN 201820257122 U CN201820257122 U CN 201820257122U CN 208789673 U CN208789673 U CN 208789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platform
shipping platform
control system
backgroun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5712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年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25712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89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89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89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台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运输轨道、用于运输车辆的运输平台及用于控制运输平台运行及控制运输轨道的后台控制系统;所述运输轨道的进口与出口皆与现有交通道路连接,所述运输轨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后台控制系统信息交互的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所述运输平台设置在所述运输轨道上且在运输轨道上运行;所述运输平台上设有与所述后台控制系统信息交互的第二信号收发装置。通过上述系统,车辆可以驶入运输平台上,通过运输平台运送至目的地,出行者在车里和车一起通过运输平台运送至目的地。通过上述的方式,出行者不需要通过自己的驾驶从始发地到达目的地,但到达目的地之后,车辆从本实用新型的交通系统中驶回现有的交通道路上,出行者就可以在目的地驾驶自己的车辆代步。

Description

平台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台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人们的短、中途出行时,很多时候会选择长途汽车、铁路交通、自驾出行的方式。随着社会发展,其实各种出行方式都变得越来越方便。但是很多客观存在的问题,在这些出行方式中,依然无法很好地解决:若采用公共交通,例如长途汽车、铁路交通,虽然这些出行方式,乘车人在途中比较舒服,可以休息不用长时间集中开车,但到达目的地后,却出现交通不便的情形,需要找当地的交通工具才能在目的地更好的活动;若采用自驾出行,虽然到达目的地时,依然有车可用,在目的地那里还可以自由的到达不同的地方,但由于短、中途行程有时候会有十几小时的开车过程,虽然中途会有休息,但是到达目的地后依然会非常疲惫、而且高速公路路况复杂、经常出现车辆变道超车、恶劣天气,这些情况都很容易导致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平台轨道交通系统,其提供独立的运输轨道,运输车辆至另一个目的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台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运输轨道、用于运输车辆的运输平台及用于控制运输平台运行及控制运输轨道的后台控制系统;
所述运输轨道的进口与出口皆与现有交通道路连接,所述运输轨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后台控制系统信息交互的第一信号收发装置;
所述运输平台设置在所述运输轨道上且在运输轨道上运行;所述运输平台上设有与所述后台控制系统信息交互的第二信号收发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运输轨道包括周转轨道,运行轨道,进、出口轨道;所述周转轨道与所述运行轨道分离,所述进、出口轨道与所述现有交通道路连接;所述进、出口轨道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现有交通道路旁侧;所述进、出口轨道段通过位于不同位置从而与所述周转轨道或所述运行轨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运输平台上设有车辆定位机构;所述车辆定位机构包括可升降及移动的限位闸杆。
作为优选,所述车辆定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运输平台上的闸杆滑槽,所述限位闸杆的底部设有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设于所述闸杆滑槽。
作为优选,所述周转轨道设于现有交通道路路面以下的地下室内,周转轨道的进出段延伸至靠近路面的位置。
作为优选,靠近所述进、出口轨道的现有交通道路路面上设有出入闸门及车辆感应设备;所述车辆感应设备扫描车辆的车牌获取进出平台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牌信息,所述车辆感应设备将所述车牌信息发送给后台控制系统,所述后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出入闸门打开。
作为优选,所述平台轨道交通系统为磁悬浮轨道交通模式;所述运输平台停于所述轨道活动段时,所述后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运输轨道的磁性相异于所述运输平台,使所述运输平台固定停止在所述轨道活动段上;
或所述平台轨道交通系统为铁路轨道交通模式;所述运输平台停于所述轨道活动段时,所述后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运输轨道的轮胎的刹车机构进行刹车,使所述运输平固定停止在所述轨道活动段上。
作为优选,所述后台控制系统包括系统控制模块,所述系统控制模块包括:
用户注册模块,用于获取车牌信息,注册用户;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始发站、终点站及出发时间信息;
行程设定模块,用于根据始发站及终点站设计路线;
行程计费模块,用于根据路线定费用;
信息传送模块,用于将路线及费用分别下发至运输平台及用户客户端;
费用信息模块,用于获取付款、退款等费用信息。
作为优选,所述后台控制系统还包括:
信息确认模块,用于获取车辆感应设备检录的车牌号码信息后,与相应的用户信息对应;
状态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车牌号码信息对应的车辆是进入运输轨道或驶出运输轨道的状态;若车辆是进入运输轨道,所述行程计费模块根据路线制定费用,且通过信息传送模块下发至客户端;若车辆是驶出运输轨道,闸门控制模块控制闸门开启;
闸门控制模块,用于获取闸门开启信息或付费成功信息,并控制闸门开启。
作为优选,所述运输轨道上设有若干用于与所述运输平台、所述后台控制系统通信的第一信号收发装置,若干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沿所述运输轨道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与所述后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运输轨道还设有若干芯片扫描模块,所述芯片扫描模块扫描所述运输平台的感应芯片并将扫描得到的信息传送给后台控制系统,后台控制系统即可获取相邻两个运输平台的身份信息,从而得知相邻两个运输平台的位置距离及速度,由此后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两运输平台的速度,控制两车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运输轨道还设有若干芯片扫描模块,所述芯片扫描模块扫描所述运输平台的感应芯片并将扫描得到的信息传送给后台控制系统,后台控制系统获取该运输平台的身份信息,从而得知该运输平台的运行目的地,从而控制运输轨道的岔道运作,使运输轨道通向该运输平台的目的地。
作为优选,后台控制系统根据使用运输平台的预约单数、每个周转轨道的运输平台的数量,后台控制系统调度运输平台。
作为优选,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获取新的始发站及终点站,所述行程设定模块根据新始发站及终点站设计出新的路线,所述行程计费模块根据新的路线计算出新的费用且计算出与原路线的费用的差额;所述信息传送模块将费用差额信息及新的路线下发至客户端;
所述费用信息模块获取付款成功或退款申请信息后,所述后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运输平台沿新路线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系统,车辆可以驶入运输平台上,通过运输平台运送至目的地,出行者在车里和车一起通过运输平台运送至目的地。通过上述的方式,出行者不需要通过自己的驾驶从始发地到达目的地,但到达目的地之后,车辆从本实用新型的交通系统中驶回现有的交通道路上,出行者就可以在目的地驾驶自己的车辆代步。出行者既能舒服的从始发地到达目的地,而且也能在目的地中使用自己的车辆代步,非常方便。通过系统控制运输平台的运行,通过一个后台系统控制若干运输平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提高运输平台的运行速度、降低运输平台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提高整个平台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相对于公路交通为了安全问题而限速,提高了交通运力。而且系统轨道占地较小,单条轨道相对于单条公路的占地也较小,更容易布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运输平台及轨道示意图a;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运输平台及轨道示意图b;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布局及与公路交通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布局示意图(省略公路);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应用运输平台的示意图a;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应用运输平台的示意图b;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运行轨道与进、出轨道的应用示意图a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运行轨道与进、出轨道的应用示意图b;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运行轨道与进、出轨道的应用示意图c;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运行轨道与进、出轨道的应用示意图d;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运行轨道与进、出轨道的应用示意图e;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运行轨道与进、出轨道的应用示意图f。
图中:
1—运输轨道;11—进、出口轨道;12—运行轨道;13—周转轨道;2—运输平台;3—车辆;4—限位闸杆;5—出入闸门;6—车辆感应设备;7—现有交通道路。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平台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运输轨道1、用于运输车辆3的运输平台及用于控制运输平台运行及控制运输轨道1的后台控制系统。平台轨道交通系统可为磁悬浮轨道交通模式或铁路轨道交通模式或其它轨道交通模式。
运输轨道1的进口与出口皆与现有交通道路7连接,运输轨道1包括轨道承台及设置在轨道承台上的运行轨段;运行轨段可为铁轨或磁悬浮轨道。运输轨道1上设有若干用于与后台控制系统及运输平台信息交互的第一信号收发装置;运输轨道1还设有若干芯片扫描模块。若干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沿运输轨道1的延伸方向分布。运输轨道1分段为周转轨道13,运行轨道12,进、出口轨道11;所述周转轨道13与所述运行轨道12分离,周转轨道13作为运输平台的车库使用。
进、出口轨道11与现有交通道路7连接;为了与运输轨道1接驳方便,在现有交通道路 7上划分出轨道出、入口平台。进、出口轨道11与轨道出、入口平台相接。每个轨道出、入口平台设为一个车站,类似铁路轨道的习惯,将每个站点的进、出口轨道11的运输方向分上行方向(即到达轨道出、入口平台)和下行方向(即离开轨道出、入口平台),每个站点的上行方向及下行方向的进、出口轨道11各有唯一的编号;上行方向的进、出口轨道11分为一组进行编号、下行方向的进、出口轨道11分为一组进行编号,每段进、出口轨道11都有唯一的编号。每个车站配设有车站无线通信设备。
进、出口轨道11活动设置在现有交通道路的旁侧;进、出口轨道11通过转动机构相对于现有交通道路7上下摆动。转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可为:包括驱动电机,齿轮组及转轴,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齿轮组的输入齿轮的中心固定连接,转轴固定在齿轮组的输出齿轮;进、出口轨道11通过位于不同位置分别与周转轨道13及运行轨道12连接。靠近进、出口轨道 11的现有交通道路7上设有出入闸门5及车辆感应设备6;车辆感应设备6扫描运输平台上的车辆3的车牌的感应芯片获取进出平台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牌信息,车辆感应设备6将车牌信息发送给后台控制系统,后台控制系统控制出入闸门5打开,并控制进、出口轨道11的上下摆动。
周转轨道13设于现有交通道路7路面以下的地下室内,周转轨道13的进出段延伸至靠近路面的位置。
进、出口轨道11下摆停定后,与周转轨道13连接上;进、出口轨道11上摆停定后,与运行轨道12连接上。平台轨道交通系统为磁悬浮轨道交通模式时,运输平台停于进、出口轨道11时,后台控制系统控制运输轨道1的磁性相异于运输平台,使运输平台固定停止在进、出口轨道11上。平台轨道交通系统为铁路轨道交通模式时,运输平台停于进、出口轨道11时,后台控制系统控制运输轨道1的轮胎的刹车机构进行刹车,使运输平台固定停止在进、出口轨道11上。
关于运输轨道1的前述部分结构及其它,可如以下实施方式所述:
轨道运行段包括直行轨道、弯向轨道、分岔路口(指包括一第一固定轨道段对应两个第二固定轨道段,并通过一通过转动而与两个第二固定轨道段任一轨道段连接的转动轨道段的路口)、合并路口等组合成立交和环路轨道,将轨道连接成轨道网。
运输轨道1上设有第一轨道无线通信装置,第一轨道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泄漏电缆和轨道无线通信机。上文提及的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可为第一轨道无线通信装置。
在运输轨道1内安装了供无线通信的泄漏电缆,泄漏电缆是一种能将电缆中的电磁场泄漏到电缆外部的同轴电缆,又能将电缆外的电磁场感应到电缆内部。泄漏电缆在地铁、铁路的山区和隧道、江底的公路隧道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泄漏电缆通过低损耗电缆连接至轨道无线通信机天线口,泄漏电缆相当于一条很长的分布式天线,在泄漏电缆的周围形成一个轨道无线通信机发射的(信号)场强区域。
轨道无线通信机、轨道计算机和其它电路放置在一个设备密封机柜内,设备设置密封机柜在运输轨道1的外侧。
运输轨道1上每隔一段距离都有由一台轨道无线通信机连接的泄漏电缆构成的无线通信区域,轨道无线通信机和在此区域内的运输平台组成轨道周围的无线通信网,多台轨道计算机通过轨道无线通信机、和泄漏电缆与运输平台组成的多个轨道无线通信网。
在运输轨道1上每隔一段距离安装检测运输平台通过的平台信息接收器,供运输平台检测的轨道信号发送装置。
运输平台设置在运输轨道上且在运输轨道上运行;运输平台上设有与运输轨道通信连接的的第二信号收发装置,从而与后台控制系统进行信息交互。运输平台上设有具有身份信息的感应芯片。
运输平台上设有车辆定位机构。车辆定位机构包括升降及移动机构、限位闸杆4及设于运输平台上的闸杆滑槽,限位闸杆4的底部设有滑杆,滑杆滑动设于闸杆滑槽。升降及移动机构包括电机、齿条传动机构、移动座,滑杆设置在齿条传动机构上;电机设置在移动座上,电机与齿条传动机构的输出齿轮传动连接,齿条传动机构设置在移动座上,移动座为一滑动设置的座体。通过启动电机即带动滑杆在滑槽上滑动,当滑槽为非直线滑槽,即在滑槽的限位下移动座移动,从而使滑杆顺利在滑槽内滑动。
当需要调整前后两车的距离时,芯片扫描模块通过扫描运输平台的感应芯片并通过传送给后台控制系统,后台控制系统即可获取相邻两个运输平台的身份信息,从而得知位置距离及速度,由此后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两运输平台的速度,控制两车的距离。
当需要调整前后两车的距离时,最接近分岔路口的芯片扫描模块扫描运输平台的感应芯片并将扫描得到的信息传送给后台控制系统,后台控制系统获取该运输平台的身份信息,从而得知该运输平台的运行目的地,从而控制运输轨道1的第一固定轨道与某一第二固定轨道连接(即控制运输轨道1的岔道运作),使车辆驶上特定的第二固定轨道段,使运输轨道1通向该运输平台的目的地。
关于运输平台的前述部分结构及其它,可如以下实施方式所述:
运输平台包括作为主要部位的承载平台、平台运行标志、无线通信模块、运输平台运行的管理控制模块和电源。
当平台轨道交通采用普通铁路交通模式时,承载平台包括平台主体、驱动电机、制动装置和调速控制电路,对于不同的驱动电机采用不同的制动装置和调速控制电路,可以采用现有的驱动电机、制动装置和调速控制电路来构成。
平台运行标志包括在运输平台上设置的轨道信号接收装置、平台信息发射器。
运输平台上设有无线通信模块。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可为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包括三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轨道无线通信系统、区域无线通信系统和前后车辆之间的微无线通信系统。为避免三个系统的干扰,应选择不同的工作频率或频段;为避免上下行之间的干扰,应采用两组频率,车载无线通信设备能自动切换工作频率。这些无线通信系统都是常规的无线通信系统,是成熟技术的具体应用。
运输平台上设有第二轨道无线通信装置。与运输轨道1的第一轨道无线通信装置、实现运输平台与轨道之间的通信。整个系统的轨道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轨道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二轨道无线通信装置;第二轨道无线通信装置包括轨道无线通信器。
区域无线通信系统是运输平台与车站局域网的移动数据通信,通信覆盖范围是车站的站区。区域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运输平台上设置的平台无线通信设备和车站上的车站无线通信设备。例如,在运输平台上安装平台无线通信设备的天线,它与车站无线通信设备,组成车站范围内的区域无线通信系统。例如,车站无线通信设备可以采用双工收发信机,平台无线通信设备可以采用异频单工收发信机,平台无线通信设备分别配有天线。频率由地方无线电管理局(委员会)分配,可以选800MHz或450MHz频段的双工频率,f1为高端频率、f1’为低端频率。
微无线通信系统指运输平台的前端安装平台信息接收器,在运输平台的后部装有平台运行信息发射器。由位于前的运输平台的平台运行信息发送器与位于后的运输平台的平台信息接收器组成微无线通信系统,实现前后运输平台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当两平台靠近时,可实现通信。频率f3采用200MHz或350MHz开放频段的同频通信频率。
运输平台的运行管理控制部分包括主控微机、电子显示牌和多个单片机等。
承载平台的内部设置了主控微机及多个单片机,外部设有用于显示运输平台运行的目的站电子显示牌。主控微机和各单片机组成的集散控制的计算机系统。
主控微机可以是一台嵌入式微机,主控微机存有系统的各城市、各车站、轨道的电子地图(数据库)。本文中单片机可以采用通用的单片机,例如MCS-51系列。主控微机通过轨道无线通信网与轨道计算机实现数据通信。
采集单片机采集轨道信号接收装置、光电对射器等的信号;驱动单片机通过驱动电路控制动力电机,控制电机的运转速度,实现控制车辆的车速;显示单片机用于控制电子显示牌的显示,显示目的站的站名;微通信单片机处理位于前方的运输平台的信息接收器接收的信息,和控制平台运行信息发射器发射运输平台的运行信息。轨道通信单片机控制轨道无线通信器与轨道无线通信机通信。区域通信单片机控制平台无线通信机与车站无线通信设备通信。
主控微机采集各单片机的信息,向单片机发送工作指令;各单片机各负其责,控制车辆按主控微机的运行计划运行。
运输平台上的轨道无线通信器能够接收到轨道无线通信机发射的信号;由于电波传播是双向的,运输平台上的轨道无线通信器发出的信号,通过泄漏电缆被轨道无线通信机所接收。
运输平台安装有轨道无线通信器的天线,运输平台的轨道无线通信器与泄漏电缆、轨道无线通信机组成轨道无线通信系统,轨道无线通信器的天线接收泄漏电缆辐射的射频信号,还向轨道无线通信机发射信号。通信频率由地方无线电管理局(委员会)分配,可以选450MHz 频段的双工频率,f2为高端频率、f2’为低端频率。
运输平台上的平台信息发射器和轨道信号接收装置与轨道上安装的平台信息接收器和轨道信号发送装置相对应。当运输平台通过时,轨道的平台信息接收器接收或检测平台信息发射器发出的信息,以确定运输平台的通过。同样,当运输平台进入一个新的轨道位置时,运输平台的轨道信号接收装置接收或检测轨道的轨道信号发送装置发出的信息,以确定车辆进入了一个新的轨道位置时。
平台信息接收器检测运输平台通过和轨道信号发送装置检测运输平台进入一段新轨道的方法,可以采用很多种已有技术的检测方法,例如:采用光信号原理的信号灯(例如发光管等) 和光接收器(例如光敏器件),采用磁技术的磁铁(例如电磁铁)与霍尔器件(或干簧继电器),采用无线标志信号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等;采用遮光原理的光电对射器27与遮光板28也是其中一种。具体地说:车辆信息接收器29是光接收器、光敏器件、霍尔器件、干簧继电器的一种,而与之对应的后面将要详细描述的车辆信息发射器54就是信号灯、发光管、磁铁、电磁铁中对应的一种;轨道信号发送装置30是信号灯、发光管、磁铁、电磁铁中的一种,而与之对应的后面将要描述的安装在车辆上的轨道信号接收装置52就是光接收器、光敏器件、霍尔器件、干簧继电器中对应的一种。
后台控制系统可由计算机、PLC控制器等组成,其内设有系统控制模块。
后台控制系统包括系统控制模块,系统控制模块包括:用户注册模块,用于获取车牌信息,注册用户;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始发站、终点站及出发时间信息;行程设定模块,用于根据始发站及终点站设计路线;行程计费模块,用于根据路线定费用;信息传送模块,用于将路线及费用分别下发至运输平台及用户客户端;费用信息模块,用于获取付款、退款等费用信息;信息确认模块,用于获取车辆感应设备6检录的车牌号码信息后,与相应的用户信息对应;状态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车牌号码信息对应的车辆是进入运输轨道1或驶出运输轨道1的状态;若车辆是进入运输轨道1,所述行程计费模块根据路线制定费用,且通过信息传送模块下发至客户端;若车辆是驶出运输轨道1,闸门控制模块控制这门开启;闸门控制模块,用于获取闸门开启信息或付费成功信息,并控制闸门开启。
当用户想提前离开轨道交通系统,或者是改变终点站时,信息获取模块获取新的始发站及终点站,所述行程设定模块根据新始发站及终点站设计出新的路线,所述行程计费模块根据新的路线计算出新的费用且计算出与原路线的费用的差额;所述信息传送模块将费用差额信息及新的路线下发至客户端;所述费用信息模块获取付款成功或退款申请信息后,所述后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运输平台沿新路线运行。
后台控制系统可对运输平台进行调度:后台控制系统调度各站点之间运输平台数量的增加与减少,实现各站点运输平台的合理保有量;后台控制系统根据使用运输平台的预约单数、每个周转轨道13的运输平台的数量,后台控制系统调度运输平台(从周转轨道的运输平台数量多的站点,把运输平台空驶到运输平台数量缺的周转轨道)。
基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平台轨道交通系统的应用如下:
S1、后台控制系统与客户端连接,用户在手机客户端内预约(登记车牌号码、输入:始发站、终点站、预约始发时间),通过云端把数据传输到后台控制系统。根据用户设定的起发地址及到达地址,后台控制系统根据用户的起始地址及到达地址设定出路线,并下发至运输平台。根据路线,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平台轨道交通系统连接的现有的交通道路分设为终点站、中途站、始发站;并且根据路线将计算出用户本次行程的费用。
S2、用户把车开至轨道入口平台,并驶入进、出口轨道11上;此时,后台控制系统控制一运输平台运行至与周转对到对接的进、出口轨道11上,且进、出口轨道11上摆至与所述运行轨道12对接;
S3、该进、出口轨道11对应的现有交通道路7上的车辆感应设备扫描检录车牌号码,用户在手机客户端中付费,付费成功后,后台系统控制出入闸门5打开,用户将车开到运输平台;
S4、运输平台固定好车辆(限位闸杆4移动至限位车辆的位置)且按照后台系统下发的路线出发,并把车辆送达终点站;
S5、如用户中途想提前在终点站前离开该运输系统,可在手机客户端里操作(增加或减少距离的付费差额),后台控制系统根据客户减少或增加距离的付费差额重新规划至新终点站的路线并下发至运输平台,运输平台根据后台控制系统的指令,改变原行程,驶向用户重新指定的站点;
S6、运输平台到达终点站后(停在进、出口轨道11上时),运输平台固定车辆装置解除 (限位闸杆移动回原位),现有交通轨道上的车辆感应设备扫描检录车牌号码后,后台控制系统控制出入闸门打开,用户把车驶离运输平台经进、出轨道段驶向路面道路。
S7、车辆驶离运输平台后,空载的运输平台移动到周转轨道,根据后台控制系统的指令执行下一轮的运行。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动。

Claims (11)

1.一种平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轨道、用于运输车辆的运输平台及用于控制运输平台运行及控制运输轨道的后台控制系统;
所述运输轨道的进口与出口皆与现有交通道路连接,所述运输轨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后台控制系统信息交互的第一信号收发装置;
所述运输平台设置在所述运输轨道上且在运输轨道上运行;所述运输平台上设有与所述后台控制系统信息交互的第二信号收发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轨道包括周转轨道,运行轨道,进、出口轨道;所述周转轨道与所述运行轨道分离,所述进、出口轨道与所述现有交通道路连接;所述进、出口轨道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现有交通道路旁侧;所述进、出口轨道段通过位于不同位置从而与所述周转轨道或所述运行轨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平台上设有车辆定位机构;所述车辆定位机构包括可升降及移动的限位闸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定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运输平台上的闸杆滑槽,所述限位闸杆的底部设有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设于所述闸杆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转轨道设于现有交通道路路面以下的地下室内,周转轨道的进出段延伸至靠近路面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进、出口轨道的现有交通道路路面上设有出入闸门及车辆感应设备;所述车辆感应设备扫描车辆的车牌获取进出平台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牌信息,所述车辆感应设备将所述车牌信息发送给后台控制系统,所述后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出入闸门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轨道交通系统为磁悬浮轨道交通模式;所述运输平台停于所述轨道活动段时,所述后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运输轨道的磁性相异于所述运输平台,使所述运输平台固定停止在所述轨道活动段上;
或所述平台轨道交通系统为铁路轨道交通模式;所述运输平台停于所述轨道活动段时,所述后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运输轨道的轮胎的刹车机构进行刹车,使所述运输平台固定停止在所述轨道活动段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轨道上设有若干用于与所述运输平台、所述后台控制系统通信的第一信号收发装置,若干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沿所述运输轨道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与所述后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轨道还设有若干芯片扫描模块,所述芯片扫描模块扫描所述运输平台的感应芯片并将扫描得到的信息传送给后台控制系统,后台控制系统即可获取相邻两个运输平台的身份信息,从而得知相邻两个运输平台的位置距离及速度,由此后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两运输平台的速度,控制两车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轨道还设有若干芯片扫描模块,所述芯片扫描模块扫描所述运输平台的感应芯片并将扫描得到的信息传送给后台控制系统,后台控制系统获取该运输平台的身份信息,从而得知该运输平台的运行目的地,从而控制运输轨道的岔道运作,使运输轨道通向该运输平台的目的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后台控制系统根据使用运输平台的预约单数、每个周转轨道的运输平台的数量,后台控制系统调度运输平台。
CN201820257122.2U 2018-02-13 2018-02-13 平台轨道交通系统 Active CN208789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57122.2U CN208789673U (zh) 2018-02-13 2018-02-13 平台轨道交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57122.2U CN208789673U (zh) 2018-02-13 2018-02-13 平台轨道交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89673U true CN208789673U (zh) 2019-04-26

Family

ID=66198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57122.2U Active CN208789673U (zh) 2018-02-13 2018-02-13 平台轨道交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8967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5086A (zh) * 2018-02-13 2019-08-23 吴年生 平台轨道交通系统
CN111962345A (zh) * 2020-08-17 2020-11-20 阿海普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交通枢纽室内乘客捷运系统
WO2021056368A1 (zh) * 2019-09-27 2021-04-01 焦林 一种传输分拣车的轨道附属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5086A (zh) * 2018-02-13 2019-08-23 吴年生 平台轨道交通系统
WO2021056368A1 (zh) * 2019-09-27 2021-04-01 焦林 一种传输分拣车的轨道附属装置
CN111962345A (zh) * 2020-08-17 2020-11-20 阿海普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交通枢纽室内乘客捷运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5702B (zh) 无线网络控制的轨道交通系统
CN208789673U (zh) 平台轨道交通系统
WO2004068438A1 (fr) Systeme de circulation de mini-vehicules sur des rails
CN108146471B (zh) 采用基于车车通信的cbtc系统应对潮汐客流的运行方法
US20160200327A1 (en) Railroad train with length more than platform and its marshalling system
CN102114861A (zh) 区域无线网络传递信息的智能化轨道交通系统
CN106971579A (zh) 一种智能网联汽车的路侧业务支持系统及方法
CN107161178A (zh) 一种悬挂式列车在车辆段内位置的自动追踪系统及方法
CN108986509A (zh) 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城市区域路径实时规划方法
WO2015131661A1 (zh) 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及其编组系统
CN107644310A (zh) 一种城市管式物流运输方法
CN205384755U (zh) 城市公交智能系统
CN104318797B (zh) 一种具有城市交通诱导功能的北斗导航车载终端及系统
CN105489047B (zh) 城市公交智能系统
CN107491926A (zh) 一种基于管网的城市物流系统
CN109215357A (zh) 基于速度检测的交叉口公交插队优先控制方法
CN103857577A (zh) 列车控制系统
CN106780802A (zh) 无差别车道etc车辆通过系统及其通过方法
CN107741736A (zh) 一种用于管式物流系统的安全控制系统及方法
WO2018228161A1 (zh) 轨道车辆控制系统、轨道车辆、轨道系统以及运输系统
CN110155086A (zh) 平台轨道交通系统
CN107480932A (zh) 一种城际智能物流系统
KR102342236B1 (ko) 스마트 지하철 운행 관제 시스템
CN109191603A (zh) 一种自由流天线的并行交易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10148297B (zh) 一种使用班车接驳的停车换乘系统及优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