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82111U - 一种模块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82111U
CN208782111U CN201821220827.3U CN201821220827U CN208782111U CN 208782111 U CN208782111 U CN 208782111U CN 201821220827 U CN201821220827 U CN 201821220827U CN 208782111 U CN208782111 U CN 208782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ar cartridge
modular
module
hole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208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anshan Rainbow Profession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anshan Rainbow Profession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anshan Rainbow Profession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anshan Rainbow Profession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208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82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82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821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插座包括插座盒和插座模块。所述插座盒内设置有连锁装置,所述连锁装置包括位于插座盒上壳内侧壁上的卡槽与滑设于模块盒下壳内的下壳侧锁定装置。插座模块卡设于模块盒上壳与模块盒下壳之间。所述下壳侧锁定装置一端连接弹簧,另一端可穿出模块盒露出于模块盒外部。同时模块盒下壳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模块盒上壳与模块盒下壳之间,形成弹性支撑。当按动下壳侧锁定装置时,模块盒上壳与模块和下壳解锁,模块盒上壳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被掀起,从而便于取出和更换模块。当模块盒上壳与模块盒下壳相组装时,模块盒上壳与模块盒下壳通过连锁装置相锁定,插座模块被保护在模块盒内。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插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模块插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条件下的插座大体分为壁插、排插、地插、拖线盘以及各种特殊用于的非常规插座结构。现有插座多采取一体封装结构,使得各类插座产品各自独立。目前市场中所用到的模块插座主要分为通过相互插接进行组合以及通过插座模块和框架进行组合封装。同时为保证用电安全,现有技术中的模块插座多采用定制化螺丝或增加拆解步骤的方式使用户避免接触内部带电部位。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插接组合式模块插座结构不稳定且其无法在各类插座之间得到广泛的适应用途以及现有封装式模块插座在更换插座模块式过程较为繁琐使得无法在不同类型的插座之间进行高效组件替换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模块插座,包括模块盒和插座模块,所述模块盒包括模块盒上壳和模块盒功能部;所述模块盒上壳上设置有模块口;插座模块端部可穿过模块口露出于模块插座上表面;所述模块盒功能部包括模块盒下壳、连锁装置、弹性元件和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及弹性元件设置于模块盒下壳内;所述连锁装置包括位于模块盒上壳上的上壳侧连锁装置和位于模块盒下壳内的下壳侧连锁装置;上壳侧连锁装置与下壳侧连锁装置可相互锁定与解锁;所述弹性元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所述上壳侧连锁装置与模块盒上壳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上下限位滑设于模块盒下壳内;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包括相联动的手控部和锁定部;所述模块盒上设置有由通孔构成的解锁孔;所述手控部可穿过解锁孔露出于模块盒外侧壁或位于模块盒内侧与解锁孔相应位置处,所述锁定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第一弹性元件一端固定连接于模块盒下壳内,另一端与锁定部接触,从而为锁定部提供复位弹性;
所述模块盒上壳与模块盒下壳之间设置有模块仓;所述导电片裸露于模块仓内;所述插座模块包括模块本体和导电弹片,所述模块本体包括模块侧固定结构;所述插座模块与模块盒通过模块盒侧固定结构与模块侧固定结构相配合,使插座模块固定可拆卸连接于模块仓内,且当插座盒与插座模块相固定时,导电弹片电连接于导电片。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功能部还包括弹性元件支撑结构;所述弹性元件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和第二弹性元件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一端与锁定件上的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连接;所述弹性元件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安装于模块盒下壳底面与模块盒上壳顶面之间,使两者始终有相互分离的趋势;所述弹性元件可为弹簧、弹片、弹针或弹条。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功能部还包括可拆卸固定设置于模块盒下壳内的支架、隔板和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开关控制部、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导电片固定于支架与模块盒下壳之间,且在模块盒下壳内形成裸露的触点;所述隔板与模块盒下壳及支架共同构成带有接线仓进线孔、开关控制孔、导电片连接孔的半封闭的接线仓;外部导线穿过接线仓进线孔分别于相应的接线端子连接;所述开关控制部位于开关控制孔下方相应位置处。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片包括零线导电片和火线导电片;所述导电片连接孔包括相间隔设置的零线导电片连接孔和火线导电片连接孔;
所述零线导电片与火线导电片分别穿过相应的导电片连接孔部分位于接线仓内;
所述开关模块为一个双相常开按键开关或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单项常开按键开关;所述开关模块位于接线仓内,且开关模块的两个进线端分别与零线接线端子或火线接线端子电连接,两个出线端分别于零线导电片或火线导电片电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常开按键开关。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片还包括地线导电片,相应的,所述导电片连接孔还包括地线导电片连接孔;地线导电片穿过地线导电片连接孔进入接线仓内与相应的接线端子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下壳内部底面上,在位于模块盒下壳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隔离槽;所述地线导电片安装于隔离槽内,且其上表面裸露于模块仓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主体部份为框体结构,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导电片卡槽,所述导电片卡接于导电片卡槽内并裸露于支架内侧的模块仓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片卡槽包括位于支架两侧壁上的同时开口于支架下端和支架内侧的零线导电片卡槽和火线导电片卡槽;所述导电片包括分别设置于相应的导电片卡槽内的零线导电片及火线导电片。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片还包括地线导电片,相应的,所述导电片卡槽还包括位于支架一端中部下侧壁上的地线导电片卡槽;地线导电片端部卡接于地线导电片卡槽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为位于支架上表面上的凸起的槽型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一端插入槽型结构内,并可在槽内做往复运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插座功能部还包括弹簧帽;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支撑结构为位于支架上沿纵向设置的层孔,且层孔较大开口处朝向模块盒下壳底面;或第二弹性元件支撑结构为位于支架外侧壁或模块盒下壳内侧壁上的凹槽,通过支架与模块盒下壳侧壁的组合共同构成层孔结构;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及弹簧帽限位设置于层孔内;所述弹簧帽下端与第二弹性元件接触,上端穿过层孔露出于支架上表面并可与模块盒上壳相接触。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侧固定结构为支架;所述支架上靠近上表面处设置有卡板和轨道;所述轨道位于导电片卡槽上方与导电片卡槽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卡板包括位于轨道上方的多个相间隔设置的片状结构,且卡板上表面与支架上表面在同一水平平面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包括开关控制孔和隔板固定结构;所述开关控制孔为隔板上表面沿纵向设置的通孔或管状结构;所述通孔或管状结构横截面可为圆形或矩形;相应的,所述模块盒上壳上设置有开关控制脚,所述开关控制脚在模块盒上壳与模块盒功能部相锁定时可插入开关控制孔与相应的开关控制部接触,以挤压或释放开关控制部,从而控制开关的通断;所述隔板固定结构可为层孔或卡脚,以通过螺丝连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于模块盒下壳或支架上;相应的,所述模块盒下壳包括下壳侧隔板固定结构,所述下壳侧隔板固定结构为模块盒下壳内侧壁上的卡脚或螺丝孔或同时包括卡脚与螺丝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下端端部与模块盒下壳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模块盒下壳底面共同构成导电片连接孔;导电片穿过导电片连接孔进入接线仓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隔板设置于靠近模块盒下壳内靠近端部位置处;所述隔板还包括进线口,所述进线口为位于隔板侧壁上的开口,所述进线口与模块插座进线孔位置相适应,并与模块盒下壳侧壁配合形成接线仓进线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表面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开口朝向模块盒下壳侧壁;相应的,所述解锁孔为位于模块盒下壳侧壁上在与盲孔相应位置处设置的管状结构;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一端位于盲孔内,另一端位于解锁孔相应位置处内侧,或穿过解锁孔露出于模块插座外部;所述盲孔内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第一弹性元件一端与盲孔底部接触,另一端与下壳侧连锁装置接触,从而为下壳侧连锁装置提供复位弹性。
更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为由手控部和锁定部构成的倒置的“丁”字形结构;所述手控部为杆状结构,所述锁定部为位于手控部中部朝向模块盒上壳一侧上凸起的卡脚,且卡脚的卡接方向朝向解锁孔一侧;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尾端插入盲孔内与第一弹性元件接触,手控部位于与解锁孔相应位置处;相应的,所述上壳侧连锁装置为位于模块盒上壳内侧壁上的可与卡脚相锁定的卡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位于模块盒功能部内一端端部位置上,模块盒下壳在与下壳侧连锁装置相对的一端端部设置有下壳侧转轴部;所述下壳侧转轴部为转轴或轴孔;相应的,所述模块盒上壳还包括上壳侧转轴部;所述上壳侧转轴部为与下壳侧连锁装置相铰接的轴孔或转轴;所述上壳侧转轴部位于模块盒上壳上在与模块盒上壳侧锁定装置相对的一端端部相应位置处。
更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为框体结构;且下壳侧连锁装置内缘不突出于支架内缘;相应的,所述模块盒下壳在与下壳侧连锁装置上表面相应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卡脚;所述限位卡脚与下壳侧连锁装置上表面接触,从而对下壳侧连锁装置上下限位;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滑设于支架与限位卡脚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锁定部包括基座和卡脚;所述基座为“口”字形或“冂”字形框体结构或两个相互独立的卡排结构;所述卡脚设置于基座上表面,包括相固定间隔设置且卡接方向相一致的两个或多个卡脚,且卡脚相互平行或同时分组排列;相应的,所述上壳侧连锁装置为位于模块盒上壳内侧壁上的与锁定部上的卡脚数量、位置相适应的卡脚;所述位于模块盒上壳上的卡脚与位于下壳侧连锁装置上的卡脚卡接方向相反且相互倒置设置;位于模块盒上壳上的卡脚与位于下壳侧连锁装置上的卡脚上的斜面相对,以便于两者之间可相互滑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为固定连接于下壳侧连锁装置端部的杆状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上,且其一端与锁定部接触,另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端部侧壁接触,从而为下壳侧连锁装置提供复位弹性。
更进一步的,所述手控部为位于下壳侧连锁装置一端端部的柱体;相应的,所述解锁孔位于模块盒下壳侧壁上;所述手控部穿过解锁孔露出于模块盒外部;所述手控部位于下壳侧连锁装置端部外侧壁中部或位于下壳侧连锁装置端部外侧壁分别靠近两侧位置上,相应的,所述解锁孔为与手控部位置相适应的一个或两个通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手控部包括按压部、驱动部和限位部;所述手控部主体部分为柱体结构,所述按压部位于手控部顶端;所述驱动部为位于手控部侧壁上的楔形结构,所述限位部为位于手控部侧壁上驱动部下方的通槽;所述驱动部较大底面处靠近于按压部一侧;相应的,所述解锁孔位于模块盒上壳上表面;
所述锁定部还包括联动部,所述联动部位于锁定部一端端部位置上;所述联动部为与手控部相适应的槽型结构,且联动部在与驱动部相应位置处为斜面结构,以便于两者之间相互滑动;
所述驱动部上的楔形结构的斜面方向与锁定部上的卡脚的卡接方向相同或相反,从而通过手控部挤压或拉动锁定部,使下壳侧连锁装置与上壳侧连锁装置解锁。
更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还包括第三弹性元件;所述隔板上表面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开口朝向模块盒上壳;相应的,模块盒上壳上在与盲孔相应位置处设置有由通孔构成的解锁孔;所述手控部下端端部位于盲孔内,手控部上端端部位于模块盒内侧与解锁孔相应位置处或穿过解锁孔露出于模块插座外部形成按压部;所述第三弹性元件设置于盲孔内,第三弹性元件一端与盲孔底部接触,另一端与下壳侧连锁装置接触,从而为手控部提供复位弹性。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上壳在与模块口相应位置处设置有可插入模块盒功能部内的隔断结构,所述隔断结构内径与由支架与模块盒上壳及模块盒下壳构成的模块插接仓内径相适应,且其下端端部分别于支架上表面及隔板上表面接触。
更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位于隔断结构外侧壁与模块盒下壳内侧壁之间并可沿锁定方向做往复运动;相应的,所述上壳侧连锁装置包括位于隔断结构外侧壁与模块盒上壳内侧壁之间与上壳侧连锁装置上的卡脚位置相适应且可相互卡接的卡脚。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下壳包括进线孔,下壳侧隔板固定结构和开关固定结构;所述开关模块可拆卸固定于开关固定结构;所述下壳侧隔板固定结构包括卡脚或螺丝孔或同时包括卡脚与螺丝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进线孔为位于模块盒下壳一端的侧壁上设置的由相连通的倒置的下半圆形结构和矩形结构构成开口;相应的,所述模块盒上壳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可插入开口的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在与开口上的半圆形结构处设置有相适应的半圆形缺口;在模块盒上壳与模块盒下壳相连接时,模块盒下壳上的开口与模块盒上壳上的片状结构相卡接,从而共同形成进线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下壳底部设置有用安装接线端子的由凹槽构成的接线端子容置腔,所述进线孔为位于接线端子容置腔侧壁上的通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弹片为格栅形弹片结构;所述导电弹片包括固定于模块本体侧壁或底部的相间隔设置的零线导电弹片和火线导电弹片,所述零线导电弹片与火线导电弹片的一端端部分别向上延伸至上插座模块一侧侧壁上;
所述模块本体侧壁上,在与零线导电弹片及火线导电弹片上端端部相适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防止导电弹片翘起的弹片限位槽,所述弹片限位槽为开口于导电弹片方向的通槽或盲孔形结构;所述零线导电弹片及火线导电弹片的上端任意时刻皆有位于相应的弹片限位槽内的部分;
所述模块本体侧壁或底面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零线导电弹片与火线导电弹片分别通过导体穿过通孔固定电连接于模块本体内部的相应的零线电路及火线电路进线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插座模块还包括防触电结构,所述防触电结构包括位于插座模块侧壁或上端端部上的条状凸起及与条状凸起相适应的容置槽;且所述条状凸起与容置槽分别位于插座模块上未设置导电弹片的两侧相应位置上;当两个插座模块同时安装于一个模块口内时,一个模块上的条状凸起插入另一个插座模块上的容置槽内,从而避免异物插入模块间间隙接触带电部位。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本体为两孔插座模块或USB插座模块。
更进一步的,所述插座模块底部设置有与零线导电弹片及火线导电弹片相绝缘设置的地线导电弹片;所述地线导电弹片电连接于模块本体内部的地线电路进线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本体底部设置有通槽,所述地线导电弹片固定于通槽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本体为三孔插座模块、五孔插座模块或七孔插座模块。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本体在与导电弹片相应的侧壁上设置有由柱体凸起构成的模块侧固定结构,所述模块侧固定结构可穿过卡板之间的间隙进入轨道,并通过横向移动限位卡接于卡板下方。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本体上端长度小于下端长度;相应的,所述模块口面积与模块本体上端面面积相适应,或平行组合排列的多个模块上端面面积相适应,从而通过模块盒上壳对插座模块进行卡接。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模块插座通过在模块盒内设置一键解锁结构替代现有技术中的螺丝连接,方便插座模块的取用和更换。
2、本发明的一种模块插座通过在支架上设置固定结构,使插座模块在固定时获得更好的工作稳定性。
3、本发明的一种模块插座可通过不同结构的组件进行组合,可用于排插、明盒及暗盒壁插,适应性较强。
4、本发明的一种模块插座结构简单且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插座盒侧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插座盒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模块盒下壳顶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支架顶侧视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支架底侧视图;
图6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模块盒下壳、支架、导电片组装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隔板底侧视图;
图8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模块盒下壳、支架、导电片、隔板组装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下壳侧连锁装置侧视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下壳侧连锁装置侧视图;
图11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下壳侧连锁装置侧视图;
图12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模块盒下壳、支架、导电片、隔板、下壳侧连锁装置组装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模块盒上壳底侧视图;
图14为实施例2中的一种支架顶侧视图;
图15为实施例4中的一种插座盒顶侧视图;
图16为实施例4中的一种模块盒上壳底侧视图;
图17为实施例4中的一种隔板底侧视图;
图18为实施例4中的一种隔板顶侧视图;
图19为实施例4中的一种手控部侧视图;
图20为实施例4中的一种锁定部侧视图;
图21为实施例4中的一种下壳侧锁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4中的一种插座盒底侧视图;
图23为实施例4中的一种模块盒下壳顶侧视图;
图24为实施例5中的一种隔板底侧视图;
图25为实施例6中的一种支架顶侧视图;
图26为实施例6中的一种支架透视图;
图27为实施例6中的一种模块盒上壳底侧视图;
图28为实施例7中的一种隔板顶侧视图;
图29为实施例7中的一种支架顶侧视图;
图30为实施例7中的一种模块盒下壳顶侧视图;
图31为实施例7中的一种下壳侧锁定装置侧视图;
图32为实施例7中的一种模块盒下壳、隔板、支架和下壳侧锁定装置组装图;
图33为实施例7中的一种模块盒上壳底侧视图;
图34为实施例8中的一种模块盒上壳顶侧视图;
图35为实施例8中的一种模块盒下壳顶侧视图;
图36为实施例8中的一种插座盒顶侧视图;
图37为实施例9中的一种导电弹片侧视图;
图38为实施例9中的一种模块本体侧视图;
图39为实施例9中的一种模块本体侧视图;
图40为实施例9中的一种插座模块侧视图;
图41为实施例11中的一种插座模块侧视图;
图42为实施例13中的一种模块本体侧视图;
图43为实施例13中的一种插座模块侧视图;
图44为实施例14中的一种插座模块侧视图;
图45为实施例14中的一种插座模块侧视图。
图中的标号说明:
1、模块盒;2、插座模块;201、模块本体;202、导电弹片;2021、零线导电弹片;2022、火线导电弹片;2023、地线导电弹片;203、模块侧固定结构;204、弹片限位槽;205、防触电结构;206、通槽;3、模块盒上壳;301、开关控制脚;302、上壳侧转轴部;303、隔断结构;304、片状结构;4、模块盒下壳;401、隔离槽;402、下壳侧转轴部;403、限位卡脚; 404、进线孔;405、下壳侧隔板固定结构;406、开关固定结构;407、开口;408、接线端子容置腔;409、连接结构;5、连锁装置;501、上壳侧连锁装置;502、下壳侧连锁装置;6、弹性元件;601、第一弹性元件;7、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1、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2、第二弹性元件支撑结构;8、模块盒侧固定结构;801、卡板;802、轨道;9、模块口;10、锁定件;101、手控部;1011、按压部;1012、驱动部;1013、限位部;102、锁定部;1021、基座;1022、卡脚;1023、联动部;103、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11、解锁孔;12、导电片;1201、零线导电片;1202、火线导电片;1203、地线导电片;13、支架;131、导电片卡槽; 1311、零线导电片卡槽;1312、火线导电片卡槽;1313、地线导电片卡槽;14、隔板;1401、隔板固定结构;1402、开口;1403、进线口;1404、盲孔;15、卡脚;16、卡槽;17、开关控制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1)包括模块盒上壳(3)和模块盒功能部;所述模块盒功能部包括模块盒下壳(4)、连锁装置(5)、弹性元件(6)、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和模块盒侧固定结构(8);模块盒下壳(4)内安装有导电片(12)、支架(13)、隔板(14) 和开关模块。
所述模块盒下壳(4)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由相连通的倒置的下半圆形结构和矩形结构构成开口(407)构成的进线孔(404)。
所述模块盒下壳(4)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由通孔构成的解锁孔(11)。
模块盒下壳(4)内侧壁上设置有由卡脚或螺丝孔或同时包括卡脚与螺丝孔构成的下壳侧隔板固定结构(405)。
模块盒下壳(4)内侧底面上,在位于模块盒下壳(4)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隔离槽(401),所述地线导电片(1203)安装于隔离槽(401)内,且其上表面裸露于模块盒下壳(4)内侧。
模块盒下壳(4)内侧底面上或内侧侧壁上设置有由卡槽或螺丝孔构成的开关固定结构 (406)。
所述支架(13)主体部份为框体结构,且所述支架(13)两侧壁上设置有同时开口于支架 (13)下端和支架(13)内侧的零线导电片卡槽(1311)和火线导电片卡槽(1312);所述导电片(12)包括分别设置于相应的导电片卡槽(131)内的零线导电片(1201)及火线导电片(1202);
支架(13)一端中部下侧壁上设置有地线导电片卡槽(1313);地线导电片(1203)端部卡接于地线导电片卡槽(1313)内;所述地线导电片(1203)上表面裸露与支架内侧。
所述零线导电片(1201)与火线导电片(1202)分别卡接于相应的导电片卡槽(131)并裸露于支架(13)内侧的模块仓内。
所述支架(13)上表面设置有由凸起的槽型结构构成的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1)。
所述支架(13)连同零线导电片(1201)、火线导电片(1202)及地线导电片(1203)固定安装于模块盒下壳(4)内侧。
所述隔板(14)设置于靠近模块盒下壳(4)内靠近端部位置处,并与模块盒下壳及支架共同形成带有接线仓进线孔、开关控制孔(17)和导电片连接孔的半封闭的接线仓。
所述隔板(14)上设置有由层孔或卡脚构成的隔板固定结构(1401);所述隔板(14)通过螺丝连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于模块盒下壳(4)上的下壳侧隔板固定结构(405)上或固定于支架(13)上。
所述隔板(14)侧壁上设置有由开口构成的进线口(1403);所述进线口(1403)与模块插座进线孔位置相适应,并与模块盒下壳(4)侧壁配合形成接线仓进线孔。
所述隔板(14)上表面沿纵向设置有由通孔或管状结构构成的开关控制孔(17);所述通孔或管状结构横截面可为圆形或矩形。
所述为隔板(14)下端端部与模块盒下壳(4)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开口(1402),所述开口 (1402)与模块盒下壳(4)底面共同构成导电片连接孔;地线导电片(1203)端部穿过导电片连接孔进入接线仓直接与接线端子连接。同时,所述与支架(13)相卡接的零线导电片(1201)、火线导电片(1202)端部通过由支架上的导电片卡槽(131)与模块盒下壳(4)及隔板(14) 共同构成的导电片连接孔进入接线仓内。
所述开关模块可拆卸固定安装于位于接线仓内的开关固定结构(406)上。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开关控制部、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开关控制部位于开关控制孔(17)下方。
所述开关模块为一个双相常开按键开关或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单项常开按键开关;开关模块的两个进线端分别与零线接线端子或火线接线端子电连接,两个出线端分别与零线导电片 (1201)或火线导电片(1202)电连接。
所述模块盒上壳(3)上设置有模块口(9);插座模块(2)端部可穿过模块口(9)露出于模块插座上表面。
所述模块盒上壳(3)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开口(407)形状相适应的片状结构(304);所述片状结构(304)在与开口(407)上的半圆形结构处设置有相适应的半圆形缺口;在模块盒上壳(3)与模块盒下壳(4)相连接时,模块盒下壳(4)上的开口(407)与模块盒上壳(3) 上的片状结构(304)相卡接,从而共同形成进线孔(404)。
所述模块盒上壳(3)上设置有由凸起的柱体或片状结构构成的开关控制脚(301),所述开关控制脚(301)在模块盒上壳(3)与模块盒功能部相锁定时可插入开关控制孔(17)与相应的开关控制部接触,以挤压或释放开关控制部,从而控制开关的通断。
所述模块盒上壳(3)在与模块口(9)相应位置处设置有可插入模块盒功能部内的隔断结构(303),所述隔断结构(303)内径与由支架(13)与模块盒上壳(3)及模块盒下壳(4)构成的模块插接仓内径相适应,且其宽度小于模块口宽度,从而形成模块卡接结构。隔断结构 (303)下端端部可分别与支架(13)上表面及隔板(14)上表面相接触。
所述上壳侧连锁装置(501)为位于隔断结构(303)外侧壁与模块盒上壳(3)内侧壁之间的与锁定部(102)上的卡脚数量、位置相适应的可与上壳侧连锁装置(505)相卡接的卡脚;所述位于模块盒上壳(3)上的卡脚与位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上的卡脚卡接方向相反且相互倒置设置;位于模块盒上壳(3)上的卡脚与位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上的卡脚上的斜面相对,以便于两者之间可相互滑动。
所述模块盒下壳(4)在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上表面相应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卡脚(403);所述限位卡脚(403)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上表面接触,从而对下壳侧连锁装置(502) 上下限位;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滑设于支架(13)与限位卡脚(403)之间。
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包括第一弹性元件(601)和由相联动的手控部(101)和锁定部(102)构成的锁定件(10);
所述锁定部(102)包括基座(1021)和卡脚(1022);所述基座(1021)为“口”字形或“冂”字形框体结构或两个独立的卡排机构;所述卡脚(1022)设置于基座(1021)上表面,包括相固定间隔设置且卡接方向相一致的两个或多个卡脚,且卡脚(1022)相互平行或同时分组排列;
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位于隔断结构(303)外侧壁与模块盒下壳(4)内侧壁之间并可沿锁定方向做往复运动;且其内缘不突出于支架(13)内缘;
所述手控部(101)位于锁定件(10)端部外侧壁中间或两侧位置上,所述手控部(101) 可为锁定件(10)外侧壁上凸起的柱体结构;且手控部(101)位置与解锁孔(11)位置相适应;所述手控部(101)可位于模块盒下壳(4)内侧或穿过解锁孔(11)露出于模块盒下壳(4) 外侧壁。相应的,所述解锁孔(11)为与手控部(101)位置相适应的一个或两个通孔。通过按压手控部(101)推动锁定部(102)运动,使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与上壳侧连锁装置(501) 实现解锁;当手控部(101)未受到外部作用力时,锁定部(102)在第一弹性元件(601)的作用下自动复位。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103)为固定连接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端部的杆状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103)端部可插入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1)内做往复运动;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1)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103)上,且其一端与锁定部(102)接触,另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1)端部侧壁接触,从而为下壳侧连锁装置(502)提供复位弹性。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1)一端与锁定件(10)上的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10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1)连接,从而为锁定件(10)提供复位弹力;
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安装于模块盒下壳(4)底面与模块盒上壳(3)顶面之间,使两者始终有相互分离的趋势;
本实施例中,开关模块同时作为第二弹性元件,在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与上壳侧连锁装置(501)解锁时,向上推动模块盒上壳,以便于模块盒上壳(3)与模块盒下壳(4)相分离。
本实施例的插座盒主要用于排插盒。
本实施例中的模块盒下壳底部可设置有用于安装螺丝的通孔,以便于适用于明盒壁插。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元件(601)也可为同时一端与与模块盒下壳(4)侧壁或支架(13) 侧壁接触,另一端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侧壁接触的弹簧、弹片、弹针或弹条。
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插座盒,通过按压手控部(101),从而带动下壳侧连锁装置(502) 与上壳侧连锁装置(501)相解锁,同时模块盒上壳(3)在按键开关的作用下被弹起,从而实现分离。在将模块盒上壳(3)与模块盒下壳(4)相连接时,上壳侧连锁装置(501)上的卡脚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通过斜面接触,在挤压模块盒上壳时,上壳侧连锁装置(501)上的卡脚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上的卡脚通过斜面相挤压,使下壳侧连锁装置(502)发生位移,当上壳侧锁定装置(501)安装到位之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在第一弹性元件(601)的作用下复位,从而与上壳侧连锁装置(501)相锁定。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1)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块插座功能部还包括弹簧帽和由弹簧构成的第二弹性元件;支架(13)上沿纵向设置有由层孔构成的第二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2);且层孔较大开口处朝向模块盒下壳(4)底面;或第二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2)为位于支架(13)外侧壁或模块盒下壳内侧壁上的凹槽,通过支架(13)与模块盒下壳(4)侧壁的组合共同构成层孔结构;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及弹簧帽限位设置于层孔内,所述弹簧帽下端与第二弹性元件接触,上端穿过层孔露出于支架(13) 上表面并可与模块盒上壳(3)相接触,从而当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与上壳侧连锁装置(501) 相解锁时,模块盒上壳(3)在弹簧帽的作用下被弹起,从而实现分离。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1)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2任一实施例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取消实施例1、2中所述地线导电片(1203)及模块盒(1)底部和隔板(14)上与地线导电片(1203)相关的卡接结构;从而使模块盒(1)可用作开关模块插接盒或两项插座模块插接盒使用。
实施例4
如图15-2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1)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3任一实施例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包括手控部(101)和锁定部(102);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14)在实施例1中所述隔板(14)的基础上取消实施例1中所述进线口(1403);同时在隔板(14)上表面设置有盲孔(1404),所述盲孔(1404)开口朝向模块盒上壳(3);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块盒上壳(3)在实施例1中所述模块盒上壳(3)的基础上取消实施例 1中所述片状结构(304);同时在模块盒上壳(3)上与盲孔(1404)相应位置处设置有由管状结构构成的解锁孔(11);
所述手控部(101)包括按压部(1011)、驱动部(1012)和限位部(1013);所述手控部(101)主体部分为柱体结构,所述按压部(1011)位于手控部(101)顶端;所述驱动部(1012)为位于手控部(101)侧壁上的楔形结构,所述限位部(1013)为位于手控部(101)侧壁上驱动部(1012)下方的通槽;所述驱动部(1012)较大底面处靠近于按压部(1011)一侧;
所述手控部(101)下端端部位于盲孔(1404)内,手控部(101)上端端部位于模块盒内侧与解锁孔(11)相应位置处或穿过解锁孔(11)露出于模块插座外部形成按压部(1011);所述盲孔(1404)内设置有第三弹性元件,第三弹性元件一端与盲孔(1404)底部接触,另一端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接触,从而为手控部(101)提供复位弹性。
所述锁定部(102)上设置有联动部(1023),所述联动部(1023)位于锁定部(102)一端端部位置上或为位于锁定部(102)上纵向设置的通孔;所述联动部(1023)为与手控部(101) 相适应的槽型结构,且联动部(1023)在与驱动部(1012)相应位置处为斜面结构,以便于两者之间相互滑动;
所述驱动部(1023)上的楔形结构的斜面方向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上的卡脚的卡接方向相同或相反,从而通过手控部(101)挤压或拉动锁定部(102),使下壳侧连锁装置(502) 与上壳侧连锁装置(501)解锁。
所述模块盒下壳(4)底部设置有用安装接线端子的由凹槽构成的接线端子容置腔(408),所述进线孔(404)为位于接线端子容置腔(408)侧壁上的通孔;同时,在所述模块盒上壳(3) 上端端部环周边设置有凸出于模块盒(1)外侧壁的由带有层孔的片状结构构成的连接结构 (409),通过螺丝穿过层孔与暗盒壁插所用的墙体内置支架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模块盒下壳(4)、模块盒上壳(3)、导电片(12)、支架(13)、隔板(14)、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之间的位置关系除本实施例中给出的限定外,其余皆与实施例1中各组件位置关系相同。
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1)主要适用于暗盒壁插,或作为拖线盘上的模块插槽组件使用。
实施例5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1)主体结构与实施例4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隔板(14)为槽型结构,所述隔板上底面设置有开关控制孔(17)和由层孔构成的隔板固定结构(1401);所述隔板两侧壁底部位置设置有开口(1402);所述开口(1402) 与模块盒下壳(4)底面共同构成导电片连接孔。所述隔板(14)有两个,隔板与模块盒下壳 (4)及支架(13)配合形成两个相互独立的接线仓,两个单项按键开关分别位于一个隔离舱内;零线导电片(1201)及火线导电片(1202)分别穿过一个隔板(14)上的导电片连接孔进入接线仓内,并与相应的开关出线端连接。
相应的,所述模块盒下壳底面上设置有凸起的管状结构构成的盲孔(1404);所述盲孔 (1404)开口朝向模块盒上壳(3)。
本实施例中,盲孔(404)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的连接方式同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隔离舱可位于模块盒(1)内非端部位置,从而在适用于壁插时,得以优化使用空间。
实施例6
如图25-2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1)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5任一项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块盒侧固定结构(8)为支架(13);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3) 以实施例1中所述支架为基础,同时在支架(13)上靠近上表面处设置有卡板(801)和轨道 (802);所述轨道(802)位于导电片卡槽(131)上方,与导电片卡槽(131)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卡板(801)包括位于轨道(802)上方的多个相间隔设置的片状结构,且卡板(801)上表面与支架(13)上表面在同一水平平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块盒上壳(3)上的模块口内径与隔断结构(303)内径相适应。
实施例7
如图28-3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1)与实施例1中所述模块盒组件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块盒下壳在实施例4中所述模块盒下壳的基础上取消实施例4中所述模块盒下壳上的连接结构(409),同时在模块盒下壳一端侧壁上设置由通孔构成的解锁孔;在与解锁孔相对的一端端部侧壁上设置有可插入模块盒上壳内侧的卡脚(15)。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在实施例实施例5中所述支架的基础上取消支架上的由凸起的槽型结构构成的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1),同时在支架端部外侧壁上设置纵向的通槽,以容纳模块盒下壳端部侧壁上的卡脚(15)。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14)与实施例4中隔板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盲孔位于隔板上表面,且盲孔开口朝向模块盒下壳内侧壁,且所述开关控制孔(17)为矩形通孔或横截面为矩形的管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模块盒上壳(3)上表面开设有模块口(9),所述模块口(9)与实施例1中所述模块口(9)相同;同时本实施例中的模块盒上壳(3)还包括靠近模块盒上壳(3)一端端部的开关控制脚(301),所述开关控制脚(301)为片状结构的支脚,且片状结构的一侧为弧形结构,从而便于模块盒上壳(3)以一端端部为轴心旋转时可顺利插入开关控制孔(17)中;同时,在模块盒上壳(3)与开关控制脚(301)相邻的一侧内侧壁上设置有可与锁定部(102) 相卡接的卡槽,在与该侧壁相对的一侧内侧壁上设置有可与卡脚(15)相卡接的卡槽(16)。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为由手控部(101)和锁定部(102)构成的倒置的“丁”字形结构;所述手控部(101)为杆状结构,所述锁定部(102)为位于手控部(101)中部朝向模块盒上壳(3)一侧上凸起的卡脚,且卡脚的卡接方向朝向解锁孔(11)一侧;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尾端插入盲孔(1404)内与第一弹性元件(601)接触,手控部(101) 位于与解锁孔(11)相应位置处内侧,或穿过解锁孔(11)露出于模块插座外部。
实施例1中所述用于卡接限位下壳侧连锁结构(502)的限位卡脚(403)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卡接固定支架(13)。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以实施例1为基础对各组件进行重新定义,本实施例中未重新定义的部分组件其实施方式同时实施例1,从而将本实施例1中所述组件替代实施例1中所述同用途组件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完整的模块盒。
实施例8
如图34-3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1)与实施例1中所述模块盒组件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块盒下壳(4)以实施例7中所述模块盒下壳为基础,以由位于模块盒下壳外侧壁上的转轴或轴孔构成的下壳侧转轴部(402)替代实施例7中所述卡脚(15)。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块盒上壳(3)以实施例7中所述模块盒上壳(3)为基础,以位于模块盒上壳端部的可与下壳侧转轴部(402)相铰接的由轴孔或转轴构成的上壳侧转轴部(302)替代实施例7中所述可与卡脚(15)相卡接的卡槽(16)。
本实施例中以上壳侧转轴部(302)与下壳侧转轴部(402)相铰接替代实施例7中所述卡脚(15)与卡槽(16)相卡接的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以实施例1为基础对各组件进行重新定义,本实施例中未重新定义的部分组件其实施方式同时实施例1,从而将本实施例1中所述组件替代实施例1中所述同用途组件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完整的模块盒。
实施例9
如图37-40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插座模块(2)包括模块本体(201)和导电弹片(202)。
所述模块本体(201)侧壁或底面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零线导电弹片(2021)与火线导电弹片(2022)分别通过导体穿过通孔固定电连接于模块本体(201)内部的相应的零线电路及火线电路进线端。
所述导电弹片(202)为格栅形弹片结构;所述导电弹片(202)包括固定于模块本体(201) 侧壁或底部的相间隔设置的零线导电弹片(2021)和火线导电弹片(2022),所述零线导电弹片(2021)与火线导电弹片(2022)的一端端部分别向上延伸至上插座模块(2)一侧侧壁上。
所述模块本体(201)侧壁上,在与零线导电弹片(2021)及火线导电弹片(2022)上端端部相适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防止导电弹片(202)翘起的弹片限位槽(204),所述弹片限位槽(204)为开口于导电弹片(202)方向的通槽或盲孔形结构;所述零线导电弹片(2021)及火线导电弹片(2022)的上端任意时刻皆有位于相应的弹片限位槽(204)内的部分。
所述模块本体(201)在与导电弹片(202)相应的侧壁上设置有由柱体凸起构成的模块侧固定结构(203),所述模块侧固定结构(203)可穿过实施例6中所述卡板(801)之间的间隙进入轨道(802),并通过横向移动限位卡接于卡板(801)下方,从而与模块盒相锁定共同构成模块插座。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块本体(201)为两孔插座模块或USB插座模块,所以不包含地线导电弹片结构,因此实施例6中所述地线导电片(1203)在适配时为闲置,插座模块(2)底部与地线导电片(1203)接触形成支撑,但无相关电路,因此地线导电弹片(1203) 不接入插座模块(2)。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模块(2)可与实施例6-8中任一项所述模块盒(1)组合形成模块插座。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一种插座模块(2)与实施例9中所述插座模块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块本体底部设置有通槽(206)。本实施例中的插座模块在适配实施例6中所述模块盒时,实施例6中所述地线导电片(1203)可插入通槽(206)内,但不接入线路。插座模块底部与模块盒下壳底部接触形成支撑。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模块(2)可与实施例6-8中任一项所述模块盒(1)组合形成模块插座。
实施例11
如图4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插座模块(2)与实施例10中所述插座模块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块本体(201)为三孔插座模块、五孔插座模块或七孔插座模块。
通槽(206)底部设置有通孔,地线导电弹片(2023)固定于通槽(206)内并通过导体电连接至模块本体内部零线电路进线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模块(2)可与实施例6-8中任一项所述模块盒(1)组合形成模块插座。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模块插座包括实施例6中所述模块盒与实施例11中所述插座模块,同时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片状绝缘体。当插座模块插入插座盒中通过滑动实现卡接固定后,所述固定板可插入插座模块位移后与支架或隔板之间所产生的间隙内,以防止插座模块滑动。
实施例13
如图42-4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插座模块(2)与实施例9-11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插座模块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块本体(201)上端长度小于下端长度;相应的,所述模块口(9)面积与模块本体(201)上端面面积相适应,或平行组合排列的多个模块上端面面积相适应,从而通过模块盒上壳(3)对插座模块(2)进行卡接。
本实施例可理解为,实施例9-11中所述插座模块(2)为以模块本体(201)侧壁上的由柱体凸起构成的模块侧固定结构(203)与模块盒1内的卡板(801)及轨道(802)相卡接的限位固定方式,改为本实施例中通过模块盒上壳(3)上的模块口(9)卡接于插座模块(2)端部的限位固定方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模块(2)可与实施例1中所述模块盒(1)组合形成模块插座。
实施例14
如图44-4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插座模块(2)与实施例9-12任一实施例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插座模块(2)还包括防触电结构(205),所述防触电结构(205) 包括位于插座模块(2)侧壁或上端端部上的条状凸起及与条状凸起相适应的容置槽;且所述条状凸起与容置槽分别位于插座模块(2)上未设置导电弹片(202)的两侧相应位置上;当两个插座模块(2)同时安装于一个模块口(9)内时,一个模块上的条状凸起插入另一个插座模块(2)上的容置槽内,从而避免异物插入模块间间隙接触带电部位。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例1-8中所述模块盒中的隔板(14)或支架(13)上在适用本实施例的插座模块时,隔板(14)或支架(13)上在朝向插座模块的一侧侧壁上相应位置处设置有容置槽,以容纳第一个插座模块(2)上的条状凸起。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的主体特征为各个组件而不同结构,即模块盒下壳、支架、隔板、下壳侧锁定装置、模块盒上壳、插座模块。通过将具有各种不同结构的各个组件进行不同的适应性组合可构成不同类型的模块插座结构,所以,对于整体形成的插座模块结构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所给出的部分。
同时,本发明的一种模块盒可在模块盒内设置多个模块仓,每个模块仓内设置有相应的导电触片,并且,用于相同电性的导电触片之间可通过导体连接或形成一体结构,或相互间不通过导体连接已形成各自独立的模块仓,从而通过不同类型的插座模块配合形成各种类型的插座或开关结构。本发明的一种模块插座可使用与排插、明盒壁插和暗盒壁插、拖线盘等。同时,可将某个独立的模块仓内的两个导电片分别连接至电源和用电器,从而使该模块仓可以作为开关模块仓使用。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7)

1.一种模块插座,包括模块盒(1)和插座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盒(1)包括模块盒上壳(3)和模块盒功能部;所述模块盒上壳(3)上设置有模块口(9);插座模块(2)端部可穿过模块口(9)露出于模块插座上表面;所述模块盒功能部包括模块盒下壳(4)、连锁装置、弹性元件(6)和导电片(12);所述导电片及弹性元件设置于模块盒下壳(4)内;所述连锁装置(5)包括位于模块盒上壳(3)上的上壳侧连锁装置(501)和位于模块盒下壳(4)内的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上壳侧连锁装置(501)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可相互锁定与解锁;所述弹性元件(6)包括第一弹性元件(601);所述上壳侧连锁装置(501)与模块盒上壳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上下限位滑设于模块盒下壳(4)内;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包括锁定件(10);所述锁定件(10)包括相联动的手控部(101)和锁定部(102);所述模块盒(1)上设置有由通孔构成的解锁孔(11);所述手控部(101)可穿过解锁孔(11)露出于模块盒(1)外侧壁或位于模块盒(1)内侧与解锁孔(11)相应位置处,所述锁定件(10)包括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103);第一弹性元件(601)一端固定连接于模块盒下壳内,另一端与锁定部(102)接触,从而为锁定部(102)提供复位弹性;
所述模块盒上壳(3)与模块盒下壳(4)之间设置有模块仓;所述导电片(12)裸露于模块仓内;所述插座模块(2)包括模块本体(201)和导电弹片(202),所述模块本体(201)包括模块侧固定结构(203);所述插座模块(2)与模块盒(1)通过模块盒侧固定结构(8)与模块侧固定结构(203)相配合,使插座模块(2)固定可拆卸连接于模块仓内,且当模块盒(1)与插座模块相固定时,导电弹片(202)电连接于导电片(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盒功能部还包括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所述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包括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1)和第二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2);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1)一端与锁定件(10)上的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10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1)连接;所述弹性元件(6)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安装于模块盒下壳(4)底面与模块盒上壳(3)顶面之间,使两者始终有相互分离的趋势;所述弹性元件(6)可为弹簧、弹片、弹针或弹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盒功能部还包括可拆卸固定设置于模块盒下壳(4)内的支架(13)、隔板(14)和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开关控制部、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导电片(12)固定于支架(13)与模块盒下壳(4)之间,且在模块盒下壳(4)内形成裸露的触点;所述隔板(14)与模块盒下壳(4)及支架(13)共同构成带有接线仓进线孔、开关控制孔(17)、导电片连接孔的半封闭的接线仓;外部导线穿过接线仓进线孔分别于相应的接线端子连接;所述开关控制部位于开关控制孔(17)下方相应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12)包括零线导电片(1201)和火线导电片(1202);所述导电片连接孔包括相间隔设置的零线导电片连接孔和火线导电片连接孔;所述零线导电片(1201)与火线导电片(1202)分别穿过相应的导电片连接孔部分位于接线仓内;
所述开关模块为一个双相常开按键开关或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单项常开按键开关;所述开关模块位于接线仓内,且开关模块的两个进线端分别与零线接线端子或火线接线端子电连接,两个出线端分别于零线导电片(1201)或火线导电片(1202)电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常开按键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12)还包括地线导电片(1203),相应的,所述导电片连接孔还包括地线导电片连接孔;地线导电片(1203)穿过地线导电片连接孔进入接线仓内与相应的接线端子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盒下壳(4)内部底面上,在位于模块盒下壳(4)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隔离槽(401);所述地线导电片(1203)安装于隔离槽(401)内,且其上表面裸露于模块仓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3)主体部份为框体结构,且所述支架(13)上设置有导电片卡槽(131),所述导电片(12)卡接于导电片卡槽(131)内并裸露于支架(13)内侧的模块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卡槽(131)包括位于支架(13)两侧壁上的同时开口于支架(13)下端和支架(13)内侧的零线导电片卡槽(1311)和火线导电片卡槽(1312);所述导电片(12)包括分别设置于相应的导电片卡槽(131)内的零线导电片(1201)及火线导电片(120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12)还包括地线导电片(1203),相应的,所述导电片卡槽(131)还包括位于支架(13)一端中部下侧壁上的地线导电片卡槽(1313);地线导电片(1203)端部卡接于地线导电片卡槽(131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1)为位于支架(13)上表面上的凸起的槽型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103)一端插入槽型结构内,并可在槽内做往复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盒功能部还包括弹簧帽;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2)为位于支架(13)上沿纵向设置的层孔,且层孔较大开口处朝向模块盒下壳(4)底面;或第二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2)为位于支架(13)外侧壁或模块盒下壳内侧壁上的凹槽,通过支架(13)与模块盒下壳(4)侧壁的组合共同构成层孔结构;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及弹簧帽限位设置于层孔内;所述弹簧帽下端与第二弹性元件接触,上端穿过层孔露出于支架(13)上表面并可与模块盒上壳(3)相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盒侧固定结构(8)为支架(13);所述支架(13)上靠近上表面处设置有卡板(801)和轨道(802);所述轨道(802)位于导电片卡槽(131)上方与导电片卡槽(131)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卡板(801)包括位于轨道(802)上方的多个相间隔设置的片状结构,且卡板(801)上表面与支架(13)上表面在同一水平平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4)包括开关控制孔(17)和隔板固定结构(1401);所述开关控制孔(17)为隔板(14)上表面沿纵向设置的通孔或管状结构;所述通孔或管状结构横截面可为圆形或矩形;相应的,所述模块盒上壳(3)上设置有开关控制脚(301),所述开关控制脚(301)在模块盒上壳(3)与模块盒功能部相锁定时可插入开关控制孔(17)与相应的开关控制部接触,以挤压或释放开关控制部,从而控制开关的通断;所述隔板固定结构(1401)可为层孔或卡脚,以通过螺丝连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于模块盒下壳(4)或支架(13)上;相应的,所述模块盒下壳(4)包括下壳侧隔板固定结构(405),所述下壳侧隔板固定结构(405)为模块盒下壳(4)内侧壁上的卡脚或螺丝孔或同时包括卡脚与螺丝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4)下端端部与模块盒下壳(4)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开口(1402),所述开口(1402)与模块盒下壳(4)底面共同构成导电片连接孔;导电片穿过导电片连接孔进入接线仓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4)设置于靠近模块盒下壳(4)内靠近端部位置处;所述隔板(14)还包括进线口(1403),所述进线口(1403)为位于隔板(14)侧壁上的开口,所述进线口(1403)与模块插座进线孔位置相适应,并与模块盒下壳(4)侧壁配合形成接线仓进线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4)上表面设置有盲孔(1404);所述盲孔(1404)开口朝向模块盒下壳(4)侧壁;相应的,所述解锁孔(11)为位于模块盒下壳(4)侧壁上在与盲孔(1404)相应位置处设置的管状结构;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一端位于盲孔(1404)内,另一端位于解锁孔(11)相应位置处内侧,或穿过解锁孔(11)露出于模块插座外部;所述盲孔(1404)内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601),第一弹性元件(601)一端与盲孔(1404)底部接触,另一端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接触,从而为下壳侧连锁装置(502)提供复位弹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为由手控部(101)和锁定部(102)构成的倒置的“丁”字形结构;所述手控部(101)为杆状结构,所述锁定部(102)为位于手控部(101)中部朝向模块盒上壳(3)一侧上凸起的卡脚,且卡脚的卡接方向朝向解锁孔(11)一侧;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尾端插入盲孔(1404)内与第一弹性元件(601)接触,手控部(101)位于与解锁孔(11)相应位置处;相应的,所述上壳侧连锁装置(501)为位于模块盒上壳(3)内侧壁上的可与卡脚相锁定的卡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位于模块盒功能部内一端端部位置上,模块盒下壳(4)在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相对的一端端部设置有下壳侧转轴部(402);所述下壳侧转轴部(402)为转轴或轴孔;相应的,所述模块盒上壳(3)还包括上壳侧转轴部(302);所述上壳侧转轴部(302)为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相铰接的轴孔或转轴;
所述上壳侧转轴部(302)位于模块盒上壳(3)上在与模块盒上壳(3)侧锁定装置相对的一端端部相应位置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为框体结构;且下壳侧连锁装置(502)内缘不突出于支架(13)内缘;相应的,所述模块盒下壳(4)在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上表面相应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卡脚(403);所述限位卡脚(403)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上表面接触,从而对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上下限位;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滑设于支架(13)与限位卡脚(403)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102)包括基座(1021)和卡脚(1022);所述基座(1021)为“口”字形或“冂”字形框体结构或两个相互独立的卡排结构;所述卡脚(1022)设置于基座(1021)上表面,包括相固定间隔设置且卡接方向相一致的两个或多个卡脚,且卡脚(1022)相互平行或同时分组排列;相应的,所述上壳侧连锁装置(501)为位于模块盒上壳(3)内侧壁上的与锁定部(102)上的卡脚数量、位置相适应的卡脚;所述位于模块盒上壳(3)上的卡脚与位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上的卡脚卡接方向相反且相互倒置设置;位于模块盒上壳(3)上的卡脚与位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上的卡脚上的斜面相对,以便于两者之间可相互滑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103)为固定连接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端部的杆状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1)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103)上,且其一端与锁定部(102)接触,另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1)端部侧壁接触,从而为下壳侧连锁装置(502)提供复位弹性。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控部(101)为位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一端端部的柱体;相应的,所述解锁孔(11)位于模块盒下壳(4)侧壁上;所述手控部(101)穿过解锁孔(11)露出于模块盒(1)外部;所述手控部(101)位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端部外侧壁中部或位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端部外侧壁分别靠近两侧位置上,相应的,所述解锁孔(11)为与手控部(101)位置相适应的一个或两个通孔。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控部(101)包括按压部(1011)、驱动部(1012)和限位部(1013);所述手控部(101)主体部分为柱体结构,所述按压部(1011)位于手控部(101)顶端;所述驱动部(1012)为位于手控部(101)侧壁上的楔形结构,所述限位部(1013)为位于手控部(101)侧壁上驱动部(1012)下方的通槽;所述驱动部(1012)较大底面处靠近于按压部(1011)一侧;相应的,所述解锁孔(11)位于模块盒上壳(3)上表面;
所述锁定部(102)还包括联动部(1023),所述联动部(1023)位于锁定部(102)一端端部位置上;所述联动部(1023)为与手控部(101)相适应的槽型结构,且联动部(1023)在与驱动部(1012)相应位置处为斜面结构,以便于两者之间相互滑动;
所述驱动部(1012)上的楔形结构的斜面方向与锁定部(102)上的卡脚的卡接方向相同或相反,从而通过手控部(101)挤压或拉动锁定部(102),使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与上壳侧连锁装置(501)解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6)还包括第三弹性元件;所述隔板(14)上表面设置有盲孔(1404),所述盲孔(1404)开口朝向模块盒上壳(3);相应的,模块盒上壳(3)上在与盲孔(1404)相应位置处设置有由通孔构成的解锁孔(11);所述手控部(101)下端端部位于盲孔(1404)内,手控部(101)上端端部位于模块盒内侧与解锁孔(11)相应位置处或穿过解锁孔(11)露出于模块插座外部形成按压部(1011);所述第三弹性元件设置于盲孔(1404)内,第三弹性元件一端与盲孔(1404)底部接触,另一端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接触,从而为手控部(101)提供复位弹性。
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盒上壳(3)在与模块口(9)相应位置处设置有可插入模块盒功能部内的隔断结构(303),所述隔断结构(303)内径与由支架(13)与模块盒上壳(3)及模块盒下壳(4)构成的模块插接仓内径相适应,且其下端端部分别于支架(13)上表面及隔板(14)上表面接触。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位于隔断结构(303)外侧壁与模块盒下壳(4)内侧壁之间并可沿锁定方向做往复运动;相应的,所述上壳侧连锁装置(501)包括位于隔断结构(303)外侧壁与模块盒上壳(3)内侧壁之间与上壳侧连锁装置(501)上的卡脚位置相适应且可相互卡接的卡脚。
2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盒下壳(4)包括进线孔(404),下壳侧隔板固定结构(405)和开关固定结构(406);所述开关模块可拆卸固定于开关固定结构(406);所述下壳侧隔板固定结构(405)包括卡脚或螺丝孔或同时包括卡脚与螺丝孔。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孔(404)为位于模块盒下壳(4)一端的侧壁上设置的由相连通的倒置的下半圆形结构和矩形结构构成开口(407);相应的,所述模块盒上壳(3)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可插入开口(407)的片状结构(304);所述片状结构(304)在与开口(407)上的半圆形结构处设置有相适应的半圆形缺口;在模块盒上壳(3)与模块盒下壳(4)相连接时,模块盒下壳(4)上的开口(407)与模块盒上壳(3)上的片状结构(304)相卡接,从而共同形成进线孔(404)。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盒下壳(4)底部设置有用安装接线端子的由凹槽构成的接线端子容置腔(408),所述进线孔(404)为位于接线端子容置腔(408) 侧壁上的通孔。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弹片(202)为格栅形弹片结构;
所述导电弹片(202)包括固定于模块本体(201)侧壁或底部的相间隔设置的零线导电弹片(2021)和火线导电弹片(2022),所述零线导电弹片(2021)与火线导电弹片(2022)的一端端部分别向上延伸至插座模块(2)一侧侧壁上;
所述模块本体(201)侧壁上,在与零线导电弹片(2021)及火线导电弹片(2022)上端端部相适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防止导电弹片(202)翘起的弹片限位槽(204),所述弹片限位槽(204)为开口于导电弹片(202)方向的通槽或盲孔形结构;所述零线导电弹片(2021)及火线导电弹片(2022)的上端任意时刻皆有位于相应的弹片限位槽(204)内的部分;
所述模块本体(201)侧壁或底面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零线导电弹片(2021)与火线导电弹片(2022)分别通过导体穿过通孔固定电连接于模块本体(201)内部的相应的零线电路及火线电路进线端。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模块(2)还包括防触电结构(205),所述防触电结构(205)包括位于插座模块(2)侧壁或上端端部上的条状凸起及与条状凸起相适应的容置槽;且所述条状凸起与容置槽分别位于插座模块(2)上未设置导电弹片(202)的两侧相应位置上;当两个插座模块(2)同时安装于一个模块口(9)内时,一个模块上的条状凸起插入另一个插座模块(2)上的容置槽内,从而避免异物插入模块间间隙接触带电部位。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本体(201)为两孔插座模块或USB插座模块。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模块(2)底部设置有与零线导电弹片(2021)及火线导电弹片(2022)相绝缘设置的地线导电弹片(2023);所述地线导电弹片(2023)电连接于模块本体(201)内部的地线电路进线端。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本体(201)底部设置有通槽(206),所述地线导电弹片(2023)固定于通槽(206)内。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本体(201)为三孔插座模块、五孔插座模块或七孔插座模块。
3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本体(201)在与导电弹片(202)相应的侧壁上设置有由柱体凸起构成的模块侧固定结构(203),所述模块侧固定结构(203)可穿过卡板(801)之间的间隙进入轨道(802),并通过横向移动限位卡接于卡板(801)下方。
3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本体(201)上端长度小于下端长度;相应的,所述模块口(9)面积与模块本体(201)上端面面积相适应,或平行组合排列的多个模块上端面面积相适应,从而通过模块盒上壳(3)对插座模块(2)进行卡接。
CN201821220827.3U 2018-07-31 2018-07-31 一种模块插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82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20827.3U CN208782111U (zh) 2018-07-31 2018-07-31 一种模块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20827.3U CN208782111U (zh) 2018-07-31 2018-07-31 一种模块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82111U true CN208782111U (zh) 2019-04-23

Family

ID=66155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2082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82111U (zh) 2018-07-31 2018-07-31 一种模块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82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320611B1 (es) "dispositivo adaptador para la carga de aparatos electronicos portatiles".
KR101241246B1 (ko) 안전 콘센트
CN101394051A (zh) 一种插头插座适配器
CN109038044A (zh) 一种模块插座
CN108306137A (zh) 一种力平衡式插头插座总成
KR101710004B1 (ko) 회전식 플러그와 이에 대응하는 콘센트
CN208782111U (zh) 一种模块插座
GB9304263D0 (en) Mutliple outlet module
CN208819764U (zh) 一种智能开关控制盒
CN205921139U (zh) 一种改进的魔方插座结构
CN109193243A (zh) 模块盒、插座模块和模块插座
US11342700B2 (en) Plug receiving device
CN208782079U (zh) 一种直插式模块插座
CN209298484U (zh) 一种可折叠照明排插
CN207938508U (zh) 一种插卡式取电装置
CN209012871U (zh) 台灯
CN104143714B (zh) 台用分接器
CN105206986B (zh) 组装式插排
CN109244726A (zh) 插座盒、插座模块及模块插座
CN220654357U (zh) 动物饲养装置及设备
CN207009384U (zh) 一种断路器用接线端子的静插件以及断路器用接线端子
CN219696756U (zh) 一种用于插座的保护门结构
CN216145936U (zh) 组合式计量屏柜
CN212257938U (zh) 一种多位转换装置及具有其的转换插座
CN210806320U (zh) 一种便于安拆的电网控制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