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79762U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79762U
CN208779762U CN201821265116.8U CN201821265116U CN208779762U CN 208779762 U CN208779762 U CN 208779762U CN 201821265116 U CN201821265116 U CN 201821265116U CN 208779762 U CN208779762 U CN 208779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eat exchanger
inj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6511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艳翠
赵桓
胡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126511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79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79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79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冷媒循环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以及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具有分离器进口、分离器气体出口及分离器液体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射器,具有喷射器主进口、喷射器侧进口及喷射器出口,当空调系统制冷时,室外换热器与喷射器主进口连通,室内换热器与喷射器侧进口连通,喷射器出口与分离器进口连通;当空调系统制热时,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连通,室外换热器与分离器进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的负荷需求大、高低压比大,压缩机需要保持很高的频率运转,使用可靠性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如果室外环境温度很高(例如,室外环境温度50℃以上),空调系统的制冷量、能效值衰减大。为了保证制冷效果,需要提升空调系统的制冷量和能效值,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的负荷需求大、高低压比大,压缩机需要保持很高的频率运转,使用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的负荷需求大、高低压比大,压缩机需要保持很高的频率运转,使用可靠性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冷媒循环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以及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具有分离器进口、分离器气体出口及分离器液体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射器,具有喷射器主进口、喷射器侧进口及喷射器出口,当空调系统制冷时,室外换热器与喷射器主进口连通,室内换热器与喷射器侧进口连通,喷射器出口与分离器进口连通;当空调系统制热时,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连通,室外换热器与分离器进口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为双级压缩机,双级压缩机包括低压级压缩腔和高压级压缩腔,空调系统还包括闪发器,闪发器具有闪发器补气出口、闪发器第一端口及闪发器第二端口,室外换热器与闪发器第一端口连通,闪发器补气出口连通至低压级压缩腔和高压级压缩腔之间,当空调系统制冷时,闪发器第二端口与喷射器主进口连通,当空调系统制热时,闪发器第二端口与室内换热器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设置在室外换热器与闪发器第一端口之间。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装置及第二换向装置;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一端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换向装置上;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连通,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换向装置上;第三管路,第三管路连通室外换热器和喷射器主进口;第四管路,第四管路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连通,第四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换向装置上;第五管路,第五管路的一端与分离器进口连通;第六管路,第六管路的一端与喷射器出口连通,第六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五管路的另一端连通,第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装置;第七管路,第七管路的一端与分离器液体出口连通,第七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换向装置上;第八管路,第八管路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换向装置上,第八管路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连通;第九管路,第九管路的一端与室内换热器连通,第九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换向装置上;第十管路,第十管路的一端与喷射器侧进口连通,第十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换向装置上;第十一管路,第十一管路的一端与第五管路连通,第十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换向装置上,第十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装置,当空调系统制冷时,第一阀门装置打开,第二阀门装置关闭,通过切换第一换向装置使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连通、第九管路和第十管路连通,通过切换第二换向装置使第七管路与第八管路连通;当空调系统制热时,第一阀门装置关闭,第二阀门装置打开,通过切换第一换向装置使第一管路与第九管路连通、第二管路连通和第十一管路连通,通过切换第二换向装置使第四管路与第八管路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换向装置为四通阀。
进一步地,第二换向装置为三通阀。
进一步地,第一阀门装置和/或第二阀门装置为电磁阀。
进一步地,室内换热器包括并联的多个子换热器。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二节流装置,多个第二节流装置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子换热器的支路上,当空调系统制冷时,各第二节流装置位于对应的子换热器的上游,当空调系统制热时,各第二节流装置位于对应的子换热器的下游。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为补气增焓压缩机。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空调系统中设置喷射器。当空调系统制冷时,室外换热器冷凝之后出来的液态冷媒进入喷射器的喷射器主进口、室内换热器蒸发之后出来的气态冷媒进入喷射器的喷射器侧进口,上述液态冷媒在喷射器内降压增速并将上述气态冷媒吸入喷射器内进行混合,混合之后再进行增压喷出气液两相态冷媒。该气液两相态冷媒通过分离器进口进入到气液分离器内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气态冷媒通过分离器气体出口进入压缩机。上述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气态冷媒由于经过喷射器的作用,其压力大于室外换热器出来的液态冷媒与室内换热器出来的气态冷媒直接混合的压力,这样能够提升压缩机的吸气端压力,从而使压缩机更容易满足高负荷、高低压比大的需求,降低对压缩机本身的要求,即压缩机不需要保持很高的频率运转、耗功也相对减少,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当空调系统制热时,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依次连接形成回路,喷射器被切出空调系统不使用。上述空调系统适用于例如中东等环境温度夏季偏高、冬季正常的地区。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空调系统制冷循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空调系统制热循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空调系统的闪发器在制冷时的流向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1的空调系统的闪发器在制热时的流向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室内换热器;11、子换热器;20、室外换热器;30、气液分离器;31、分离器进口;32、分离器气体出口;33、分离器液体出口;40、喷射器;41、喷射器主进口;42、喷射器侧进口;43、喷射器出口;51、低压级压缩腔;52、高压级压缩腔;60、闪发器;61、闪发器补气出口;62、闪发器第一端口;63、闪发器第二端口;71、第一节流装置;72、第二节流装置;80、第一换向装置;90、第二换向装置;101、第一阀门装置;102、第二阀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10、室外换热器20、气液分离器30以及喷射器40。其中,气液分离器30具有分离器进口31、分离器气体出口32及分离器液体出口33。喷射器40具有喷射器主进口41、喷射器侧进口42及喷射器出口43。
当空调系统制冷时,压缩机的进口与分离器气体出口32连通,压缩机的出口与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口连通,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口与喷射器主进口41连通,分离器液体出口33与室内换热器10的第一端口连通,室内换热器10的第二端口与喷射器侧进口42连通,喷射器出口43与分离器进口31连通。
当空调系统制热时,压缩机的进口与分离器气体出口32连通,压缩机的出口与室内换热器10的第二端口连通,室内换热器10的第一端口与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口连通,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口与分离器进口31连通。
应用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空调系统中设置喷射器40。当空调系统制冷时,室外换热器20冷凝之后出来的液态冷媒进入喷射器40的喷射器主进口41、室内换热器10蒸发之后出来的气态冷媒进入喷射器40的喷射器侧进口42,上述液态冷媒在喷射器40内降压增速并将上述气态冷媒吸入喷射器40内进行混合,混合之后再进行增压喷出气液两相态冷媒。该气液两相态冷媒通过分离器进口31进入到气液分离器30内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气态冷媒通过分离器气体出口32进入压缩机。上述气液分离器30分离出的气态冷媒由于经过喷射器40的作用,其压力大于室外换热器20出来的液态冷媒与室内换热器10出来的气态冷媒直接混合的压力,这样能够提升压缩机的吸气端压力,从而使压缩机更容易满足高负荷、高低压比大的需求,降低对压缩机本身的要求,即压缩机不需要保持很高的频率运转、耗功也相对减少,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当空调系统制热时,压缩机、室内换热器10、室外换热器20、气液分离器30依次连接形成回路,喷射器40被切出空调系统不使用。上述空调系统适用于例如中东等环境温度夏季偏高、冬季正常的地区。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空调系统为小型商用空调系统,压缩机为双级压缩机,双级压缩机包括低压级压缩腔51和高压级压缩腔52。采用上述双级压缩机可以更加满足负荷需求大、高低压比大的情况,满足更为恶劣工况的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双级压缩机可以为一台整机中包括低压级压缩腔和高压级压缩腔,也可以是两台串联的低压级压缩机(具有低压级压缩腔)和高压级压缩机(具有高压级压缩腔)。当然,压缩机的形式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压缩机也可以为一台一级压缩机,或者,压缩机为一台补气增焓压缩机。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双级压缩机的低压级压缩腔51和高压级压缩腔52之间需要进行补气。空调系统还包括闪发器60、第一节流装置71及第二节流装置72。闪发器60具有闪发器补气出口61、闪发器第一端口62及闪发器第二端口63。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口与闪发器第一端口62连通,闪发器补气出口61连通至低压级压缩腔51和高压级压缩腔52之间。第一节流装置71设置在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口与闪发器第一端口62之间。第二节流装置72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0的第一端口的一侧。
当空调系统制冷时,闪发器第二端口63与喷射器主进口41连通。如图4所示,闪发器60内部的两个长管伸到接近底部,而一个短管伸到顶部,一个长管的管口为闪发器第一端口62,另一个长管的管口为闪发器第二端口63,短管的管口为闪发器补气出口61。如图4中箭头所示,室外换热器20出来的冷媒经过第一节流装置71节流后形成气液两相态冷媒,该气液两相态冷媒从一长管的闪发器第一端口62进入到闪发器60内进行气液分离,依靠重力作用,底部是液态冷媒,气态冷媒在顶部。气态冷媒通过中间短管的闪发器补气出口61流出至低压级压缩腔51和高压级压缩腔52之间,给双级压缩机补气。分离出的液态冷媒经另一长管的闪发器第二端口63流出至喷射器主进口41。
当空调系统制热时,闪发器第二端口63与室内换热器10的第一端口连通。如图5中箭头所示,室内换热器10出来的冷媒经过第二节流装置72节流后形成气液两相态冷媒,该气液两相态冷媒从一长管的闪发器第二端口63进入到闪发器60内进行气液分离,依靠重力作用,底部是液态冷媒,气态冷媒在顶部。气态冷媒通过中间短管的闪发器补气出口61流出至低压级压缩腔51和高压级压缩腔52之间,给双级压缩机补气。分离出的液态冷媒经另一长管的闪发器第一端口62流出至室外换热器20。
当空调系统运行时,气态冷媒经过压缩机后变为高温气体,再经过冷凝器(制冷时为室外换热器20、制热时为室内换热器10)变为低温液体,再经过节流装置(制冷时为第一节流装置71、制热时为第二节流装置72)变为低温气液两相混合体,再经过闪发器60后分离出低温气体,而此低温气体的温度仍然低于经压缩机的低压级压缩腔51一次压缩之后的气体冷媒的温度,因此可以对一次压缩之后的气体冷媒进行冷却,从而降低双极压缩机压缩的功耗,防止双极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过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如果压缩机为不需要补气的一级压缩机,可以不设置闪发器,空调系统制冷时,直接将室外换热器的出口与喷射器主进口连通,空调系统制热时,直接将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连通,喷射器的作用不变,仍是提升压缩机的吸气端压力。如果压缩机为补气增焓压缩机,则仍然需要设置闪发器,闪发器与其他部件的连接方式不变。
在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第一节流装置71和第二节流装置72均为电子膨胀阀。当然,第一节流装置71和第二节流装置72的具体形式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也可以为毛细管等其他节流装置。
如图1至图3所示,图中喷射器40的小三角部分表示的是喷嘴,中间长方形部分表示的是混合段,大三角部分表示的是扩压段。在本实施例中,喷射器40的喷嘴的喉部直径可变,这样可改变冷媒流量。制冷时,室外换热器20出来的液态冷媒进入喷射器主进口41后经喷射器40的喷嘴降压增速,变为超低压气液两相态冷媒,再流入混合段的吸入腔,造成吸入腔局部真空,依靠虹吸作用,蒸发器出来的气态冷媒从喷射器侧进口42由上述气液两相态冷媒带动一起流入吸入腔,并进行降压混合换热,之后混合冷媒经喷射器40的扩压段的扩压腔增压后喷出。上述喷出的混合冷媒的压力大于冷凝器出来的液态冷媒与蒸发器出来的气态冷媒直接混合的压力,经过气液分离器30分离出的气态冷媒能够提升压缩机的吸气端压力。
此外,喷射器40的结构包含喷嘴,喷嘴的作用是降压,即压力高的冷媒转为压力低的冷媒,冷媒的速度变大,动能变大。当液态冷媒进入喷射器主进口41后增速动能变大,该部分动能可以看作是膨胀功,喷射器侧进口42的气态冷媒在上述动能带动下进入喷射器40,即做功。因此,本实施例的喷射器40不是运动部件,无需耗电,且可以回收一部分膨胀功,节省电能,进一步提高系统可靠性,提高空调负荷需求大、机组高低压比大的情况下机组能效,从而提高空调换热性能。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换向装置80、第二换向装置90、第一管路至第十一管路。第一管路的一端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换向装置80上。第二管路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口连通,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换向装置80上。第三管路连通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口和喷射器主进口41。第四管路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口连通,第四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换向装置90上。第五管路的一端与分离器进口31连通。第六管路的一端与喷射器出口43连通,第六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五管路的另一端连通,第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装置101。第七管路的一端与分离器液体出口33连通,第七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换向装置90上。第八管路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换向装置90上,第八管路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10的第一端口连通。第九管路的一端与室内换热器10的第二端口连通,第九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换向装置80上。第十管路的一端与喷射器侧进口42连通,第十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换向装置80上。第十一管路的一端与第五管路连通,第十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换向装置80上,第十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装置102。
当空调系统制冷时,第一阀门装置101打开,第二阀门装置102关闭,通过切换第一换向装置80使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连通、第九管路和第十管路连通,通过切换第二换向装置90使第七管路与第八管路连通。当空调系统制热时,第一阀门装置101关闭,第二阀门装置102打开,通过切换第一换向装置80使第一管路与第九管路连通、第二管路连通和第十一管路连通,通过切换第二换向装置90使第四管路与第八管路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向装置80为四通阀。第二换向装置90为三通阀。第一阀门装置101和第二阀门装置102为电磁阀。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室内换热器10包括并联的两个子换热器11。第二节流装置72也为两个,两个第二节流装置7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个子换热器11的支路上。当空调系统制冷时,各第二节流装置72位于对应的子换热器11的上游,当空调系统制热时,各第二节流装置72位于对应的子换热器11的下游。假设两台内机都开机,两个子换热器11均需工作,两个第二节流装置72都有开度。假设有一台内机关机,则与其子换热器11对应的第二节流装置72关闭。当然,子换热器11的具体数量不限于两个,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空调系统制冷循环如图2所示,第一换向装置80(四通阀)和第二换向装置90(三通阀)如图示换向,第一阀门装置101打开,第二阀门装置102关闭。
从气液分离器30出来的中间低压气体冷媒经低压级压缩腔51进行一次压缩后为中压气体冷媒,与从闪发器60的闪发器补气出口61出来的中压气体冷媒混合换热,即一次压缩后的中压气体冷媒被冷却,闪发器60出来的中压气体冷媒吸热。混合气态冷媒经高压级压缩腔52二次压缩后为高压气态冷媒,之后经第一换向装置80和室外换热器20冷凝放热为高压液态冷媒,再经第一节流装置71节流降压后流入闪发器60,闪发器60闪发的中压气态冷媒与一级压缩后的中压气态冷媒混合换热,闪发器60的中压液态冷媒则进入喷射器40的喷射器主进口41。
气液分离器30底部的中间低压液态冷媒经第二换向装置90、第二节流装置72节流降压为压力更低的低压气液两相冷媒,之后进入室内换热器10(两个并联的子换热器11)吸热后为低压气态冷媒,之后经第一换向装置80进入喷射器40的喷射器侧进口42。
进入喷射器40的喷射器主进口41的中压液态冷媒经喷射器40的喷嘴降压增速,为超低压气液两相态冷媒,再流入吸入腔,造成吸入腔局部真空,依靠虹吸作用,经室内换热器10吸热后的低压气态冷媒在由喷嘴降压增速的两相态冷媒的带动下一起流入吸入腔降压混合换热,之后混合冷媒经喷射器40的扩压腔增压后喷出中间低压气液两相态冷媒。喷射器40喷射的中间低压气液两相态冷媒经过第一阀门装置101进入气液分离器30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中间低压气体冷媒进入低压级压缩腔51,分离出的中间低压液态冷媒经第二换向装置90进入室内换热器10低压侧参与循环。
2、空调系统制热循环如图3所示,第一换向装置80(四通阀)和第二换向装置90(三通阀)如图示换向,第一阀门装置101关闭,第二阀门装置102打开。
从气液分离器30出来的中间低压气体冷媒经低压级压缩腔51进行一次压缩后为中压气体冷媒,与从闪发器60的闪发器补气出口61出来的中压气体冷媒混合换热,即一次压缩后的中压气体冷媒被冷却,闪发器60出来的中压气体冷媒吸热。混合气态冷媒经高压级压缩腔52二次压缩后为高压气态冷媒,之后经第一换向装置80进入室内换热器10(两个并联的子换热器11)冷凝放热为高压液态冷媒,再经第二节流装置72节流降压后通过第二换向装置90进入室外换热器20吸热,为低压气相冷媒,之后经第一换向装置80、第二阀门装置102进入气液分离器30进行气液分离。
在上述内容中,高压Pd>中压Pm>中间低压Psp>低压Ps>超低压Pmx。
在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的换热形式,可以是风-冷媒换热、水-冷媒换热;结构形式可以是翅片换热器、壳管换热器等等。空调系统还可以加油分离器,回油循环可变。油分设在压缩机后面,即压缩后的气体再经油分离器分油,之后再经四通阀进入室外换热器(或室内换热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媒循环,所述冷媒循环包括室内换热器(10)、室外换热器(20)以及气液分离器(30),所述气液分离器(30)具有分离器进口(31)、分离器气体出口(32)及分离器液体出口(3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喷射器(40),具有喷射器主进口(41)、喷射器侧进口(42)及喷射器出口(43),
当所述空调系统制冷时,所述室外换热器(20)与所述喷射器主进口(41)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10)与所述喷射器侧进口(42)连通,所述喷射器出口(43)与所述分离器进口(31)连通;
当所述空调系统制热时,所述室内换热器(1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0)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20)与所述分离器进口(3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为双级压缩机,所述双级压缩机包括低压级压缩腔(51)和高压级压缩腔(52),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闪发器(60),所述闪发器(60)具有闪发器补气出口(61)、闪发器第一端口(62)及闪发器第二端口(63),所述室外换热器(20)与所述闪发器第一端口(62)连通,所述闪发器补气出口(61)连通至所述低压级压缩腔(51)和所述高压级压缩腔(52)之间,当所述空调系统制冷时,所述闪发器第二端口(63)与所述喷射器主进口(41)连通,当所述空调系统制热时,所述闪发器第二端口(63)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装置(71),所述第一节流装置(71)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20)与所述闪发器第一端口(6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压缩机、第一换向装置(80)及第二换向装置(90);
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换向装置(80)上;
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0)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换向装置(80)上;
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20)和所述喷射器主进口(41);
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0)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换向装置(90)上;
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分离器进口(31)连通;
第六管路,所述第六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喷射器出口(43)连通,所述第六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管路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装置(101);
第七管路,所述第七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分离器液体出口(33)连通,所述第七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换向装置(90)上;
第八管路,所述第八管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换向装置(90)上,所述第八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0)连通;
第九管路,所述第九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0)连通,所述第九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换向装置(80)上;
第十管路,所述第十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喷射器侧进口(42)连通,所述第十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换向装置(80)上;
第十一管路,所述第十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管路连通,所述第十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换向装置(80)上,所述第十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装置(102),
当所述空调系统制冷时,所述第一阀门装置(101)打开,所述第二阀门装置(102)关闭,通过切换所述第一换向装置(80)使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九管路和所述第十管路连通,通过切换所述第二换向装置(90)使所述第七管路与所述第八管路连通;
当所述空调系统制热时,所述第一阀门装置(101)关闭,所述第二阀门装置(102)打开,通过切换所述第一换向装置(80)使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九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连通和所述第十一管路连通,通过切换所述第二换向装置(90)使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第八管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装置(80)为四通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装置(90)为三通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装置(101)和/或所述第二阀门装置(102)为电磁阀。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10)包括并联的多个子换热器(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二节流装置(72),多个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所述子换热器(11)的支路上,当所述空调系统制冷时,各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位于对应的所述子换热器(11)的上游,当所述空调系统制热时,各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位于对应的所述子换热器(11)的下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为补气增焓压缩机。
CN201821265116.8U 2018-08-07 2018-08-07 空调系统 Active CN208779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65116.8U CN208779762U (zh) 2018-08-07 2018-08-07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65116.8U CN208779762U (zh) 2018-08-07 2018-08-07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79762U true CN208779762U (zh) 2019-04-23

Family

ID=66155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65116.8U Active CN208779762U (zh) 2018-08-07 2018-08-07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797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0678A (zh) * 2018-08-07 2018-1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0678A (zh) * 2018-08-07 2018-1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08800678B (zh) * 2018-08-07 2023-10-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00678A (zh) 空调系统
CN104061705B (zh) 双级压缩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5158138A1 (zh) 制冷装置
WO2016000656A1 (zh) 空调系统
CN201331214Y (zh) 热泵型空调系统
CN108224838A (zh) 空调器系统
CN104296413A (zh) 一种变频低温强热空调系统
CN101799227B (zh) 多功能空调、热水系统
CN106524339A (zh) 空调节能系统和节能方法及空调
CN2879058Y (zh) 带补气回路的新型热泵空调系统
CN104214837B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02734344U (zh) 低温增焓户式中央空调
CN206875754U (zh) 采用喷射器的热泵系统及空调设备
CN204063308U (zh) 空调系统
CN208536432U (zh) 空调系统
CN208779762U (zh) 空调系统
CN109297210A (zh) 一种带喷射器的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9386985A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108007009A (zh) 一种废热辅助的太阳能喷射式冷暖空调系统及运行模式
CN208779747U (zh) 空调系统
CN205843117U (zh) 制冷系统
CN101487643A (zh) 超低温热泵空调系统
CN109099620A (zh) 空调系统
CN113418312B (zh) 一种引射增焓蒸发冷却式风冷热泵机组
CN101639306A (zh) 空调室外机换热器的制冷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