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74955U - 脚踏车 - Google Patents
脚踏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774955U CN208774955U CN201821264324.6U CN201821264324U CN208774955U CN 208774955 U CN208774955 U CN 208774955U CN 201821264324 U CN201821264324 U CN 201821264324U CN 208774955 U CN208774955 U CN 2087749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ywheel
- wheel
- driving
- driving shaft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脚踏车,包括车架、分别转动设置于车架首尾两端的前轮与后轮,还包括用于驱动后轮前进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后轮中轴,设置于所述后轮上;第一飞轮,套设于所述后轮中轴上并用于带动所述后轮转动;主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第一传动轮,设置于所述主动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飞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飞轮转动;两个脚踏组件,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两侧,并用于向下摆动以提供所述主动轴转动所需要的驱动力;以及联动机构,用于将两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下摆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主动轴并使两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上摆动以复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踏车,蹬车省时省力,可有效提高骑行的速度与舒适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式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脚踏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常见的脚踏车(如自行车、三轮车)的传动,通常是利用做圆周运动的脚踏曲柄带动链盘转动,再通过链盘上的链条带动飞轮转动,进而驱动车轮的转动,采用此种方式的脚踏车,由于脚踏曲柄作圆周运动,因此蹬车费时费力,影响骑行速度以及骑行舒适感,且此种结构的脚踏车还要求较高的车架重心,因此导致脚踏车整体体积较大,无法满足向小型化、轻便化的发展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脚踏车存在蹬车费时费力,骑行速度较慢,且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脚踏车,包括车架、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首尾两端的前轮与后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后轮前进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后轮中轴,设置于所述后轮上;
第一飞轮,套设于所述后轮中轴上并用于带动所述后轮转动;
主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
第一传动轮,设置于所述主动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飞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飞轮转动;
两个脚踏组件,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两侧,并用于向下摆动以提供所述主动轴转动所需要的驱动力;以及
联动机构,用于将两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下摆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主动轴并使两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上摆动以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曲柄摇杆机构以及第二曲柄摇杆机构,所述第一曲柄摇杆机构包括第一曲柄以及第一摇杆,所述第一曲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一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摇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摇杆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曲柄摇杆机构包括第二曲柄以及第二摇杆,所述第二曲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摇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摇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第二飞轮,套设于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并用于正向转动时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
第一传动链,所述第一传动链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飞轮上,所述第一传动链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飞轮并与其中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
第三飞轮,套设于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并用于正向转动时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
第二传动链,所述第二传动链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飞轮上,所述第二传动链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三飞轮并与另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
联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主动轴内,且所述联动轴的一端伸出所述主动轴外并与所述第二飞轮连接固定,所述联动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主动轴外并固定有第二传动轮;以及
反向传动机构,用于实现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三飞轮之间的动力传递并使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三飞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反向传动机构包括:
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第三传动轮;
第三传动链,所述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所述第三传动链连接;以及
与所述第三传动轮同轴固定的第四传动轮,所述第四传动轮与所述第三飞轮啮合以使得所述第四传动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三飞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第四飞轮,套设于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并用于正向转动时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
第四传动链,所述第四传动链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四飞轮上,所述第四传动链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四飞轮并与其中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
第五飞轮,套设于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并用于正向转动时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
第五传动链,所述第五传动链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五飞轮上,所述第五传动链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五飞轮并与另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
用于提供弹力以使其中一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上摆动以复位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四飞轮上;以及
用于提供弹力以使另一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上摆动以复位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五飞轮上。
进一步地,所述脚踏组件包括旋转座、摆杆以及脚踏,所述旋转座安装于所述后轮上,所述摆杆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旋转座上,所述摆杆的另一端向前延伸并与所述脚踏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的首端设置有转向装置,且所述转向装置与所述前轮的前轮中轴连接以控制所述前轮的方向,所述车架的尾端设置有与所述转向装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转向装置转向的转向操作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座垫,所述转向操作机构位于所述座垫的后端。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操作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尾端的第一轴套、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套内的第一方向杆、固定于所述第一方向杆上端的车把、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方向杆下端并用于与所述转向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首端的第二轴套、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轴套内的第二方向杆、套设于所述第二方向杆上端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方向杆下端的车轮前叉,所述车轮前叉与所述前轮中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踏车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脚踏车,通过将第一飞轮套设于后轮中轴上并用于带动后轮转动,主动轴转动设置于车架上,第一传动轮设置于主动轴上并与第一飞轮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一飞轮转动,且联动机构可将脚踏组件向下摆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主动轴并使脚踏组件向上摆动以恢复原位,其蹬车省时省力,可有效提高骑行的速度以及舒适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采用圆周运动的脚踏导致蹬车费时费力、且脚踏车体积较大、无法满足向小型化、轻便化的发展需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俯视图;
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5为沿图3中B-B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6为图5在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所采用的驱动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7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俯视图;
图12为沿图11中D-D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13为图12在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所采用的驱动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图14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俯视图;
图19为沿图18中F-F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20为图19在H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所采用的驱动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22是图2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车架;11-前轮;111-前轮中轴;12-后轮;13-安装套筒;14-座垫;20-驱动机构;21-后轮中轴;22-第一飞轮;23-主动轴;24-第一传动轮;25-脚踏组件;251-旋转座;252-摆杆;253-脚踏;30-联动机构;31-第一曲柄摇杆机构;311-第一曲柄;312-第一摇杆;32-第二曲柄摇杆机构;321-第二曲柄;322-第二摇杆;40-转向装置;41-第二轴套;42-第二方向杆;43-第二连接件;44-车轮前叉;50-转向操作机构;51-第一轴套;52-第一方向杆;53-车把;54-第一连接件;61-第二飞轮;62-第一传动链;63-第三飞轮;64-第二传动链;65-联动轴;66-反向传动机构;661-第三传动轮;662-第三传动链;663-第四传动轮;67-连接片;68-第二传动轮;71-第四飞轮;72-第四传动链;73-第五飞轮;74-第五传动链;75-第一弹性件;76-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现对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脚踏车,包括车架10、分别转动设置于上述车架10首尾两端的前轮11与后轮12,脚踏车还包括驱动机构20,驱动机构20用于驱动上述后轮12前进。上述驱动机构20包括:后轮中轴21、第一飞轮22、主动轴23、第一传动轮24、两个脚踏组件25以及联动机构30。后轮中轴21设置于上述后轮12上,第一飞轮22套设于上述后轮中轴21上并用于带动上述后轮12转动。主动轴23转动设置于上述车架10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车架10设置有安装套筒13,主动轴23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套筒13内。第一传动轮24设置于上述主动轴23上,并与上述第一飞轮22传动连接以带动上述第一飞轮22转动。其中,第一飞轮22为单向轮,当第一飞轮22正向旋转时,第一飞轮22可以带动后轮正向旋转以驱动后轮前进,当第一飞轮22反向旋转时,第一飞轮22呈空转状态,无法带动后轮12转动。两个脚踏组件25分别转动安装于上述车架10的两侧,并用于向下摆动以提供上述主动轴23转动所需要的驱动力。联动机构30用于将两个上述脚踏组件25向下摆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主动轴23并使两个上述脚踏组件25向上摆动以复位。
其中,当向下踏动任意一个脚踏组件25时,该脚踏组件25会顺时针向下摆动一定的角度,并通过联动机构30带动主动轴23正向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传动轮24正向旋转,最终实现第一飞轮22的正向旋转,从而实现后轮的转动,使得脚踏车向前行进,且该脚踏组件25顺时针向下摆动至最低位时,另一个脚踏组件25会在联动机构30的作用下向上摆动至最高位,通过交替踏动,使得脚踏车不断向前行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踏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飞轮22套设于后轮中轴21上并用于带动后轮转动,主动轴23转动设置于车架10上,第一传动轮24设置于主动轴23上并与第一飞轮22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一飞轮22转动,且联动机构30可将脚踏组件25向下摆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主动轴23并使脚踏组件25向上摆动以恢复原位,当向下踏动任意一个脚踏组件25时,该脚踏组件25会顺时针向下摆动一定的角度,并通过联动机构30带动主动轴23正向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传动轮24正向旋转,最终实现第一飞轮22的正向旋转,从而实现后轮的转动,使得脚踏车向前行进,且当该脚踏组件25顺时针向下摆动至最低位时,另一个脚踏组件25会在联动机构30的作用下向上摆动至最高位,通过交替踏动,使得脚踏车不断向前行进,其蹬车省时省力,可有效提高骑行的速度以及舒适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采用圆周运动的脚踏导致蹬车费时费力、且脚踏车体积较大、无法满足向小型化、轻便化的发展需求的问题。
进一步地,参阅图5至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联动机构30包括第一曲柄摇杆机构31以及第二曲柄摇杆机构32。第一曲柄摇杆机构31与第二曲柄摇杆机构32分别安装于车架10的两侧。具体的,在本实施中,第一曲柄摇杆机构31包括第一曲柄311以及第一摇杆312,第一曲柄311的一端固定在主动轴23的一端,第一曲柄311的另一端与第一摇杆31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摇杆312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脚踏组件25连接固定。第二曲柄摇杆机构32包括第二曲柄321以及第二摇杆322,第二曲柄321的一端固定在主动轴23的另一端,第二曲柄321的另一端与第二摇杆32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摇杆32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脚踏组件25连接固定。当向下踏动其中一个脚踏组件25时,该脚踏组件25会顺时针向下摆动一定的角度,通过第一摇杆312带动第一曲柄311正向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轴23正向转动,最终通过第一传动轮24带动第一飞轮22正向转动,使得脚踏车向前行进。且主动轴23在正向转动的过程中会同时带动第二曲柄321正向转动,从而通过第二摇杆322使得另一个脚踏组件25向上摆动,通过交替踏动,使得脚踏车不断向前行进。
进一步地,参阅图7至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脚踏组件25包括旋转座251、摆杆252以及脚踏253,上述旋转座251安装于上述后轮12上,上述摆杆252的一端转动安装于上述旋转座251上,上述摆杆252的另一端向前延伸并与上述脚踏253连接固定,从而使得当踏动脚踏253时,摆杆252可以绕着旋转座251进行上下摆动。具体的,第一摇杆312与第二摇杆322分别与对应的脚踏组件25上的摆杆252的中部连接。
进一步地,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车架10的首端设置有转向装置40,且上述转向装置40与上述前轮11的前轮中轴111连接以控制上述前轮的方向。上述车架10的尾端设置有与上述转向装置40传动连接以带动上述转向装置40转向的转向操作机构50。用户通过操作转向操作机构50,从而由转向操作机构50带动转向装置40,实现脚踏车的方向控制,且将转向操作机构50设置于车架10的尾端,可以避免转向操作机构50干扰到运动的腿部,进一步有效缩减体积。
进一步地,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车架10上设置有座垫14,上述转向操作机构50位于上述座垫14的后端。通过将转向操作机构50设置于座垫14后端,用户可以在坐着的状态下,很方便地实现对脚踏车的方向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转向操作机构50包括设置于上述车架10尾端的第一轴套51、转动设置于上述第一轴套51内的第一方向杆52、固定于上述第一方向杆52上端的车把53、以及套设于上述第一方向杆52下端并用于与上述转向装置40连接的第一连接件54。用户可以通过调节车把53的方向,从而带动第一方向杆52转动,最终通过第一连接件54带动转向装置40转动,从而实现对脚踏车的方向控制。具体的,车把53的高度可以设置成与座垫14的高度基本一致,从而可以有效减少整体体积。
进一步地,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转向装置40包括设置于上述车架10首端的第二轴套41、转动设置于上述第二轴套41内的第二方向杆42、套设于上述第二方向杆42上端并与上述第一连接件54连接的第二连接件43、以及设置于上述第二方向杆42下端的车轮前叉44,上述车轮前叉44与上述前轮中轴111连接。通过第一连接件54带动第二连接件43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方向杆42的转动,从而控制前轮11的方向。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54与第二连接件43均为齿轮,通过改变齿轮的尺寸大小,从而可以调节转向力矩。上述第一连接件54与上述第二连接件43可以通过链条或者绳带、齿带连接。应当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54与第二连接件43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54与第二连接件43还可以为带轮或者链轮。优选的,链条或者绳带、齿带上可以设置张紧器(图中未示),从而可以使得转向更加顺畅。具体的,可以将张紧器设置于靠近第一连接件54所在的位置,从而可以限制车把53转向的角度以避免由于过度转向导致车把53与运动的腿部发生碰撞。
进一步地,参阅图7至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轮24可以为链轮,通过链条实现与第一飞轮22的同向传动连接。
实施例二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5,现对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中,联动机构30包括第二飞轮61、第一传动链62、第三飞轮63、第二传动链64、联动轴65以及反向传动机构66。第二飞轮61套设于主动轴23的一端并用于正向转动时驱动上述主动轴23转动。第一传动链62的一端固定在上述第二飞轮61上,上述第一传动链62的另一端绕过上述第二飞轮61并与其中一个脚踏组件25连接固定。第三飞轮63套设于上述主动轴23的另一端并用于正向转动时驱动上述主动轴23转动。第二传动链64的一端固定在上述第三飞轮63上,第二传动链64的另一端绕过上述第三飞轮63并与另一个上述脚踏组件25连接固定,主动轴23由第二飞轮61的正向转动或者由第三飞轮63的正向转动来驱动。当其中一个脚踏组件25顺时针向下摆动时,在第一传动链62的带动下,第二飞轮61会正向转动,从而驱动主动轴23正向转动。当另一个脚踏组件25顺时针向下摆动时,在第二传动链64的带动下,第三飞轮63会正向转动,从而驱动主动轴23正向转动。联动轴65转动设置于上述主动轴23内,且联动轴65的一端伸出主动轴23外并与上述第二飞轮61连接固定,上述联动轴65的另一端伸出主动轴23外并固定有第二传动轮68。反向传动机构66用于实现第二传动轮68与第三飞轮63之间的动力传递并使上述第二传动轮68与上述第三飞轮63的旋转方向相反。
当踏动其中一个脚踏组件25时,该脚踏组件25顺时针向下摆动,第一传动链62带动第二飞轮61正向转动,第二飞轮61驱动主动轴23正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轮24正向转动,最终驱动第一飞轮22正向转动,从而使得后轮12前进。且当第二飞轮61正向转动时,与第二飞轮61连接固定的联动轴65会随着第二飞轮61的转动而正向转动,并带动第二传动轮68正向转动,通过反向传动机构66,使得第三飞轮63反向转动,此时,第三飞轮63对主动轴23没有驱动的作用,且第二传动链64会缠绕在第三飞轮63上,并使得另一个脚踏组件25向上摆动。反之,当踏动另一个脚踏组件25时,该脚踏组件25会顺时针向下摆动,第二传动链64会带动第三飞轮63正向转动,第三飞轮63驱动主动轴23正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轮24正向转动,最终驱动第一飞轮22正向转动,从而使得后轮前进。且当第三飞轮63正向转动时,在反向传动机构66的作用下,第二传动轮68反向转动,从而带动联动轴65反向转动,由于联动轴65与第二飞轮61连接固定,则第二飞轮61反向转动,此时第二飞轮61对主动轴23没有驱动的作用,且第二飞轮61反向转动的过程中会使得第二传动链64缠绕在第二飞轮61上,第二传动链64带动其中一个脚踏组件25向上摆动,从而实现了两个脚踏组件25可以保持其中一个位于最高位时,另一个始终位于最低位,从而通过交替踏动,使得脚踏车不断向前行进,可以提高骑行速度,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参阅图14至图15,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反向传动机构66包括第三传动轮661、第三传动链662、第四传动轮663。第三传动轮661转动设置于上述车架10上,第三传动轮661与第二传动轮68通过第三传动链662传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三传动轮661的转动方向与第二传动轮68的转动方向相同。第四传动轮663与上述第三传动轮661同轴固定,从而使得第四传动轮663的转动方向与第三传动轮661的转动方向相同。第四传动轮663与第三飞轮63啮合,从而使得第四传动轮663的旋转方向与第三飞轮63的旋转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参阅图14至图15,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第四传动轮663与第三传动轮661为一体成型设置,且第四传动轮663的外周缘上设置有两排间隔设置的齿牙,第二传动链64为滚子链,第二传动链64与第三飞轮63上的齿牙啮合,且第三飞轮63上的齿牙插入第四传动轮663的两排齿牙之间以使得第四传动轮663与第三飞轮63实现反向驱动。应当说明的是,所述第四传动轮663与第三传动轮661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四传动轮663与第三传动轮661不同轴地连接固定,且在第四传动轮663的外周缘上设置一排齿牙,在第三飞轮63的外周缘上沿着第三飞轮63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有两排齿牙,其中一排齿牙与第四传动轮663的齿牙啮合以实现反向传动,另一排齿牙与第二传动链64啮合以实现第二传动链64的缠绕或者松开。
进一步地,参阅图14至图15,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联动轴65通过连接片67与第二飞轮61实现连接固定。
实施例三
请一并参阅图16至图22,现对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中,联动机构30包括第四飞轮71、第四传动链72、第五飞轮73、第五传动链74、第一弹性件75及第二弹性件76。第四飞轮71套设于主动轴23的一端并用于正向转动时驱动上述主动轴23转动。第四传动链72的一端固定在第四飞轮71上,第四传动链72的另一端绕过第四飞轮71并与其中一个上述脚踏组件25连接固定。第五飞轮73套设于主动轴23的另一端并用于正向转动时驱动主动轴23转动。第五传动链74的一端固定在第五飞轮73上,第五传动链74的另一端绕过第五飞轮73并与另一个脚踏组件25连接固定。主动轴23由第四飞轮71的正向转动或者由第五飞轮73的正向转动来驱动。当其中一个脚踏组件25顺时针向下摆动时,在第四传动链72的带动下,第四飞轮71会正向转动,从而驱动主动轴23正向转动。当另一个脚踏组件25顺时针向下摆动时,在第五传动链74的带动下,第五飞轮73会正向转动,从而驱动主动轴23正向转动。第一弹性件75用于提供弹力以使其中一个脚踏组件25向上摆动以复位,第一弹性件75的一端固定于上述车架10上,第一弹性件75的另一端固定于第四飞轮71上。第二弹性件76用于提供弹力以使另一个脚踏组件25向上摆动以复位,第二弹性件76的一端固定于上述车架10上,第二弹性件76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五飞轮73上。
当踏动其中一个脚踏组件25时,该脚踏组件25顺时针向下摆动,第四传动链72带动第四飞轮71正向转动,第四飞轮71驱动主动轴23正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轮24正向转动,最终驱动第一飞轮22正向转动,从而使得后轮12前进,当停止用力后,在第一弹性件75的作用下,第四飞轮71逆向转动,从而带动第四传动链72缠绕于第四飞轮71上,从而使得该脚踏组件25针向上摆动以复位。当踏动另一个脚踏组件25时,该脚踏组件25会顺时针向下摆动,第五传动链74会带动第五飞轮73正向转动,第五飞轮73驱动主动轴23正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轮24正向转动,最终驱动第一飞轮22正向转动,从而使得后轮12前进,且停止用力后,在第二弹性件76的作用下,第五飞轮73逆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五传动链74缠绕于第五飞轮73上,从而使得该脚踏组件25针向上摆动以复位。
进一步地,参阅图21至图22,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第四传动链72、第五传动链74为滚子链条,应当说明的是,第四传动链72、第五传动链74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较佳实施中,第四传动链72、第五传动链74还可以为拖链或者绳带,在此不作任何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脚踏车,包括车架、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首尾两端的前轮与后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后轮前进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后轮中轴,设置于所述后轮上;
第一飞轮,套设于所述后轮中轴上并用于带动所述后轮转动;
主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
第一传动轮,设置于所述主动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飞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飞轮转动;
两个脚踏组件,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两侧,并用于向下摆动以提供所述主动轴转动所需要的驱动力;以及
联动机构,用于将两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下摆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主动轴并使两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上摆动以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曲柄摇杆机构以及第二曲柄摇杆机构,所述第一曲柄摇杆机构包括第一曲柄以及第一摇杆,所述第一曲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一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摇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摇杆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曲柄摇杆机构包括第二曲柄以及第二摇杆,所述第二曲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摇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摇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第二飞轮,套设于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并用于正向转动时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
第一传动链,所述第一传动链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飞轮上,所述第一传动链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飞轮并与其中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
第三飞轮,套设于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并用于正向转动时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
第二传动链,所述第二传动链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飞轮上,所述第二传动链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三飞轮并与另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
联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主动轴内,且所述联动轴的一端伸出所述主动轴外并与所述第二飞轮连接固定,所述联动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主动轴外并固定有第二传动轮;以及
反向传动机构,用于实现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三飞轮之间的动力传递并使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三飞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传动机构包括:
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第三传动轮;
第三传动链,所述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所述第三传动链连接;以及
与所述第三传动轮同轴固定的第四传动轮,所述第四传动轮与所述第三飞轮啮合以使得所述第四传动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三飞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第四飞轮,套设于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并用于正向转动时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
第四传动链,所述第四传动链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四飞轮上,所述第四传动链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四飞轮并与其中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
第五飞轮,套设于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并用于正向转动时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
第五传动链,所述第五传动链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五飞轮上,所述第五传动链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五飞轮并与另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
用于提供弹力以使其中一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上摆动以复位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四飞轮上;以及
用于提供弹力以使另一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上摆动以复位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五飞轮上。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组件包括旋转座、摆杆以及脚踏,所述旋转座安装于所述后轮上,所述摆杆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旋转座上,所述摆杆的另一端向前延伸并与所述脚踏连接固定。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首端设置有转向装置,且所述转向装置与所述前轮的前轮中轴连接以控制所述前轮的方向,所述车架的尾端设置有与所述转向装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转向装置转向的转向操作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座垫,所述转向操作机构位于所述座垫的后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操作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尾端的第一轴套、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套内的第一方向杆、固定于所述第一方向杆上端的车把、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方向杆下端并用于与所述转向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接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首端的第二轴套、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轴套内的第二方向杆、套设于所述第二方向杆上端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方向杆下端的车轮前叉,所述车轮前叉与所述前轮中轴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64324.6U CN208774955U (zh) | 2018-08-07 | 2018-08-07 | 脚踏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64324.6U CN208774955U (zh) | 2018-08-07 | 2018-08-07 | 脚踏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774955U true CN208774955U (zh) | 2019-04-23 |
Family
ID=66155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264324.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74955U (zh) | 2018-08-07 | 2018-08-07 | 脚踏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77495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50774A (zh) * | 2018-08-07 | 2018-12-21 | 张文成 | 脚踏车 |
-
2018
- 2018-08-07 CN CN201821264324.6U patent/CN20877495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50774A (zh) * | 2018-08-07 | 2018-12-21 | 张文成 | 脚踏车 |
CN109050774B (zh) * | 2018-08-07 | 2023-12-29 | 张文成 | 脚踏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290054A (en) | Linear drive recumbent cycle | |
CN208774955U (zh) | 脚踏车 | |
CN101537850B (zh) | 后双轮驱动的摇摆式童车 | |
WO2015055000A1 (zh) | 一种椭圆轨迹双驱动跑步自行车 | |
CN203854811U (zh) | 直驱式双翼车 | |
CN202847942U (zh) | 双动力全身运动型卧式健身自行车 | |
US20200189685A1 (en) | Bicycle dual power turning track, rack, pinion, and one-way bearing propulsion system | |
CN101342928A (zh) | 棘轮式自行车驱动器 | |
CN109050774A (zh) | 脚踏车 | |
CN2785966Y (zh) | 脚踏车反蹬变速驱动装置 | |
CN103587632A (zh) | 双驱动三轮自行车 | |
CN208774956U (zh) | 反向脚踏的脚踏车 | |
WO2018191359A1 (en) | Bicycle dual power turning track, rack, pinion, and one-way bearing propulsion system | |
CN208774947U (zh) | 脚踏车 | |
CN204775788U (zh) | 手脚同时驱动的健身三轮车 | |
CN101450698B (zh) | 一种2轮驱动自行车 | |
CN211032913U (zh) | 一种省力自行车 | |
CN203486083U (zh) | 上、下往复踩踏式休闲运动装置 | |
CN206476042U (zh) | 一种可变速自行车的正反双向驱动机构 | |
CN201784784U (zh) | 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 | |
CN110775190A (zh) | 一种上下踩踏型自行车 | |
CN208376984U (zh) | 一种上下踩踏型自行车 | |
CN203544271U (zh) | 双驱动三轮自行车 | |
CN201220731Y (zh) | 前轮双驱动头控后轮转向自行车 | |
CN203854809U (zh) | 手脚双动力健身自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