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74947U - 脚踏车 - Google Patents

脚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74947U
CN208774947U CN201821264323.1U CN201821264323U CN208774947U CN 208774947 U CN208774947 U CN 208774947U CN 201821264323 U CN201821264323 U CN 201821264323U CN 208774947 U CN208774947 U CN 208774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footrest component
bicycle
flywheel
vehic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643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2643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74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74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74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脚踏车,包括车架、前轮与后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后轮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后轮中轴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后轮转动的第一飞轮、套设于所述后轮中轴组件另一端并用于带动所述后轮转动的第二飞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飞轮转动的第一脚踏组件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后轮中轴组件另一端并用于带动第二飞轮转动的第二脚踏组件,所述脚踏车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脚踏组件与所述第二脚踏组件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脚踏组件与所述第二脚踏组件反向摆动的联动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踏车,结构十分简单,且蹬车省时省力,有效提高了骑行的速度以及舒适感,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采用作圆周运动的脚踏导致蹬车费时费力的问题。

Description

脚踏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式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脚踏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常见的脚踏车(如自行车、三轮车)的传动,通常是在车轮的中轴上安装飞轮以及链盘,中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曲柄,曲柄的外端分别安装脚踏,通过作圆周运动的脚踏带动曲柄转动,进而带动链盘转动,链盘上的链条再带动飞轮转动进而驱动车轮转动。然而采用此种方式的脚踏车,其结构较为复杂,蹬车费时费力,影响骑行速度以及骑行舒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脚踏车存在结构复杂,蹬车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脚踏车,包括车架、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首尾两端的前轮与后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后轮上并用于驱动所述后轮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后轮上的后轮中轴组件、套设于所述后轮中轴组件一端并用于带动所述后轮转动的第一飞轮、套设于所述后轮中轴组件另一端并用于带动所述后轮转动的第二飞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后轮中轴组件一端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飞轮转动的第一脚踏组件、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后轮中轴组件另一端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飞轮转动的第二脚踏组件,所述脚踏车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脚踏组件与所述第二脚踏组件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脚踏组件与所述第二脚踏组件反向摆动的联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链条以及导向轮组,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后轮中轴组件的两端,所述导向轮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上并用于将从所述第一脚踏组件出来的所述链条引向所述第一链轮的第一导向轮、设置于所述车架上并用于将从所述第一链轮出来的所述链条引向所述第二链轮的第二导向轮、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架上并用于将从所述第二链轮出来的所述链条引向所述第二脚踏组件的第三导向轮;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脚踏组件上,所述链条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链轮、所述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链轮、所述第三导向轮并固定在所述第二脚踏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飞轮与所述第一链轮连接固定,所述第二飞轮与所述第二链轮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导向轮横向并列设置于所述车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后轮中轴组件包括中轴以及套设于所述中轴上的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后轮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脚踏组件与所述第二脚踏组件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中轴的两端,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中轴的两端,所述第一飞轮与所述第二飞轮分别套设于所述套筒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脚踏组件与所述第二脚踏组件均包括:
脚踏,以及,
摆杆,所述第一脚踏组件的摆杆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中轴的一端,所述第一脚踏组件的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脚踏组件的脚踏连接,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脚踏组件的摆杆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脚踏组件的摆杆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中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脚踏组件的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脚踏组件的脚踏连接,所述链条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脚踏组件的摆杆的另一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的首端设置有转向装置,且所述转向装置与所述前轮的前轮中轴连接以控制所述前轮的方向,所述车架的尾端设置有与所述转向装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转向装置转向的转向操作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座垫,所述转向操作机构位于所述座垫的后端。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操作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尾端的第一轴套、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套内的第一方向杆、固定于所述第一方向杆上端的车把、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方向杆下端并用于与所述转向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首端的第二轴套、转动设置与所述第二轴套内的第二方向杆、套设于所述第二方向杆上端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方向杆下端的车轮前叉,所述车轮前叉与所述前轮的前轮中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踏车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脚踏车,驱动机构包括后轮中轴组件、第一脚踏组件、第二脚踏组件、第一飞轮以及第二飞轮,且联动机构分别与第一脚踏组件及所述第二脚踏组件连接,当踏动后轮一侧的第一脚踏组件时,第一脚踏组件顺向向下运动,后轮另一侧的第二脚踏组件在联动机构的带动下逆向向上运动,从而使得当第一脚踏组件位于最低点时,第二脚踏组件位于行程的最高点,同时第一脚踏组件顺向向下运动时会带动第一飞轮顺向转动,从而实现后轮的转动,使得脚踏车向前行进,通过交替踏动,使得脚踏车不断向前行进,其结构十分简单,且蹬车省时省力,有效提高了骑行的速度以及舒适感,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采用作圆周运动的脚踏导致蹬车费时费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俯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4为图3在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沿图2中B-B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联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车架;11-前轮;12-后轮;13-座垫;20-驱动机构;21-后轮中轴组件;211-中轴;212-套筒;22-第一脚踏组件;221-脚踏;222-摆杆;23-第二脚踏组件;27-第一飞轮;28-第二飞轮;30-转向装置;31-第二轴套;32-第二方向杆;33-第二连接件;34-车轮前叉;40-转向操作机构;41-第一轴套;42-第一方向杆;43-车把;44-第一连接件;50-联动机构;51-第一链轮;511-第一轴承;52-第二链轮;521-第二轴承;53-链条;54-导向轮组;541-第一导向轮;542-第二导向轮;543-第三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踏车进行说明。上述脚踏车,包括车架10、转动设置于车架10首端的前轮11、转动设置于车架10尾端的后轮12、以及设置于后轮12上的驱动机构20,驱动机构20用于驱动上述后轮12转动以实现脚踏车前进。上述驱动机构20包括后轮中轴组件21、第一脚踏组件22、第二脚踏组件23、第一飞轮27以及第二飞轮28。上述后轮12中轴组件设置于后轮12上,且上述后轮中轴组件21的两端分别位于上述后轮12的两侧。上述第一飞轮27与上述第二飞轮28分别套设于上述后轮中轴组件21的两端上。第一飞轮27与上述第二飞轮28用于带动后轮转动。上述第一脚踏组件22与上述第二脚踏组件23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上述后轮中轴组件21的两端。第一脚踏组件22用于带动第一飞轮27转动,第二脚踏组件23用于带动第二飞轮28转动。脚踏车还包括分别与第一脚踏组件22与所述第二脚踏组件23连接并用于带动第一脚踏组件22与第二脚踏组件23反向摆动的联动机构50。
其中,由于第一飞轮27与第二飞轮28均为单向轮,当第一脚踏组件22带动第一飞轮27顺向转动时,可以带动后轮中轴组件21转动,从而带动后轮12转动,当第一脚踏组件22带动第一飞轮27逆向转动时,第一飞轮27为空转状态,无法带动后轮中轴组件21转动。当第二脚踏组件23带动第二飞轮28顺向转动时,同样可以带动后轮中轴组件21转动,从而带动后轮12转动,而当第二脚踏组件23带动第二飞轮28逆向转动时,第二飞轮28为空转状态,从而无法带动后轮中轴组件21转动。
当踏动后轮12一侧的第一脚踏组件22时,第一脚踏组件22顺向向下运动,后轮12另一侧的第二脚踏组件23在联动机构50的带动下会逆向向上运动,从而使得当第一脚踏组件22位于最低点时,第二脚踏组件23位于行程的最高点,反之亦然。同时第一脚踏组件22向下运动时会带动第一飞轮27同步顺向转动,从而实现后轮12的转动,使得脚踏车向前行进;且由于第二脚踏组件23逆向向上运动,因此带动第二飞轮28逆向空转,第二飞轮28不会驱动后轮12转动,通过交替踏动,使得脚踏车不断向前行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踏车,与现有技术相比,驱动机构20包括后轮中轴组件21、第一脚踏组件22、第二脚踏组件23、第一飞轮27以及第二飞轮28,且联动机构50分别与第一脚踏组件22及所述第二脚踏组件23连接并用于带动第一脚踏组件22与第二脚踏组件23反向摆动,当踏动后轮12一侧的第一脚踏组件22时,第一脚踏组件22顺向向下运动,后轮12另一侧的第二脚踏组件23在联动机构50的带动下逆向向上运动,从而使得当第一脚踏组件22位于最低点时,第二脚踏组件23位于行程的最高点,同时第一脚踏组件22顺向向下运动时会带动第一飞轮27顺向转动,从而实现后轮12的转动,使得脚踏车向前行进,通过交替踏动,使得脚踏车不断向前行进,其结构十分简单,且蹬车省时省力,有效提高了骑行的速度以及舒适感,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采用作圆周运动的脚踏导致蹬车费时费力的问题。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联动机构50包括第一链轮51、第二链轮52、链条53以及导向轮组54,第一链轮51与第二链轮52分别转动设置于上述后轮中轴组件21的两端,上述导向轮组54包括设置于上述车架10上并用于将从上述第一脚踏组件22出来的上述链条53引向上述第一链轮51的第一导向轮541、设置于上述车架10上并用于将从上述第一链轮51出来的上述链条53引向上述第二链轮52的第二导向轮542、以及设置于上述车架10上并用于将从上述第二链轮52出来的上述链条53引向上述第二脚踏组件23的第三导向轮543;上述链条53的一端固定在上述第一脚踏组件22上,上述链条53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上述第一导向轮541、上述第一链轮51、上述第二导向轮542、上述第二链轮52、上述第三导向轮543并固定在上述第二脚踏组件23上。通过导向轮组54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链条53的方向,使得结构十分紧凑。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飞轮27与第一链轮51连接固定,第二飞轮28与第二链轮52连接固定,从而使得当第一链轮51转动时,第一飞轮27可以随着第一链轮51转动。当第二链轮52转动时,第二飞轮28可以随着第二链轮52转动。当踏动后轮12一侧的第一脚踏组件22时,第一脚踏组件22带动链条53顺向向下运动,后轮12另一侧的第二脚踏组件23在链条53的带动下会逆向向上运动,从而使得当第一脚踏组件22位于最低点时,第二脚踏组件23位于行程的最高点,反之亦然。同时链条53会带动一侧的第一链轮51顺向转动,第一链轮51带动第一飞轮27同步顺向转动,从而实现后轮12的转动,使得脚踏车向前行进;与此同时,链条53会带动后轮12另一侧的第二链轮52逆向转动,使得第二飞轮28逆向空转,第二飞轮28不会驱动后轮12转动,通过交替踏动,使得脚踏车不断向前行进。应当说明的是,联动机构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联动机构还可以为绳带,通过在车架上设置一导轮,绳带的一端与第一脚踏组件连接,绳带的另一端绕过导轮并第二脚踏组件连接固定,同样可以实现第一脚踏组件与第二脚踏组件的反向摆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第二导向轮5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导向轮542横向并列设置于上述车架10上。通过设置两个并列的第二导向轮542,相对于单个第二导向轮542而言,可以最大程度地简化第二导向轮542的尺寸,同时可以有效保证位于第一链轮51和第二导向轮542之间的链条53与位于第二链轮52和第二导向轮542之间的链条53可以保持平行,且使得链条53始终位于第一链轮51与第二链轮52的中心位置,从而避免链条53从第一链条53或者第二链条53中脱出或者啮合不顺畅。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后轮中轴组件21包括中轴211以及套设于中轴211上的套筒212,套筒212与后轮12连接固定,第一脚踏组件22与第二脚踏组件23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中轴211的两端,且第一链轮51与第二链轮52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中轴211的两端,第一飞轮27与第二飞轮28分别套设于套筒212的两端。由于套筒212与后轮12连接固定,从而使得当第一飞轮27或者第二飞轮28顺向转动时,后轮12可以实现转动。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链轮51与第二链轮52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511与第二轴承521,上述第一轴承511与上述第二轴承521套设于上述中轴211的两端,从而使得第一链轮51与上述第二链轮52可转动地设置于上述中轴211的两端。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第一脚踏组件22与上述第二脚踏组件23均包括脚踏221以及摆杆222,上述第一脚踏组件22的摆杆222的一端转动设置于中轴211的一端,述第一脚踏组件22的摆杆222的另一端与第一脚踏组件22的脚踏221连接,上述链条53的一端固定在上述第一脚踏组件22的摆杆222的另一端上。上述第二脚踏组件23的摆杆222的一端转动设置于上述中轴211的另一端,上述第二脚踏组件23的摆杆222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脚踏组件23的脚踏221连接,上述链条53的另一端固定在上述第二脚踏组件23的摆杆222的另一端上。通过蹬任意其中一个脚踏221,使得同一侧的摆杆222向下摆动,从而拉动链条53,使得另一侧的摆杆222向上运动。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车架10的首端设置有转向装置30,且上述转向装置30与上述前轮11的前轮中轴连接以控制上述前轮11的方向,上述车架10的尾端设置有与上述转向装置30传动连接以带动上述转向装置30转向的转向操作机构40。用户可以操作转向操作机构40,从而由转向操作机构40带动转向装置30,实现脚踏车的方向控制。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车架10上设置有座垫13,上述转向操作机构40位于上述座垫13的后端。通过将转向操作机构40设置于座垫13后端,可以使得用户可以在坐着的状态下,很方便地实现对脚踏车的方向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转向操作机构40包括设置于上述车架10尾端的第一轴套41、转动设置于上述第一轴套41内的第一方向杆42、固定于上述第一方向杆42上端的车把43、以及套设于上述第一方向杆42下端并用于与上述转向装置30连接的第一连接件44。用户可以通过调节车把43的方向,从而带动第一方向杆42转动,最终通过第一连接件44带动转向装置30转动,从而实现对脚踏车的方向控制。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转向装置30包括设置于上述车架10首端的第二轴套31、转动设置与上述第二轴套31内的第二方向杆32、套设于上述第二方向杆32上端并与第一连接件44连接的第二连接件33、以及设置于上述第二方向杆32下端的车轮前叉34,上述车轮前叉34与上述前轮11的前轮中轴连接。通过第一连接件44带动第二连接件33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方向杆32的转动,从而控制前轮11的方向。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4与第二连接件33均为齿轮,通过调节齿轮的大小,从而可以调节转向力矩。上述第一连接件44与上述第二连接件33可以通过链条或者绳带、齿带连接。应当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44与第二连接件33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4与第二连接件33还可以为带轮或者链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脚踏车,包括车架、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首尾两端的前轮与后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后轮上并用于驱动所述后轮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后轮上的后轮中轴组件、套设于所述后轮中轴组件一端并用于带动所述后轮转动的第一飞轮、套设于所述后轮中轴组件另一端并用于带动所述后轮转动的第二飞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后轮中轴组件一端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飞轮转动的第一脚踏组件、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后轮中轴组件另一端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飞轮转动的第二脚踏组件,所述脚踏车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脚踏组件与所述第二脚踏组件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脚踏组件与所述第二脚踏组件反向摆动的联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链条以及导向轮组,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后轮中轴组件的两端,所述导向轮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上并用于将从所述第一脚踏组件出来的所述链条引向所述第一链轮的第一导向轮、设置于所述车架上并用于将从所述第一链轮出来的所述链条引向所述第二链轮的第二导向轮、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架上并用于将从所述第二链轮出来的所述链条引向所述第二脚踏组件的第三导向轮;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脚踏组件上,所述链条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链轮、所述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链轮、所述第三导向轮并固定在所述第二脚踏组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飞轮与所述第一链轮连接固定,所述第二飞轮与所述第二链轮连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导向轮横向并列设置于所述车架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中轴组件包括中轴以及套设于所述中轴上的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后轮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脚踏组件与所述第二脚踏组件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中轴的两端,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中轴的两端,所述第一飞轮与所述第二飞轮分别套设于所述套筒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踏组件与所述第二脚踏组件均包括:
脚踏,以及,
摆杆,所述第一脚踏组件的摆杆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中轴的一端,所述第一脚踏组件的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脚踏组件的脚踏连接,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脚踏组件的摆杆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脚踏组件的摆杆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中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脚踏组件的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脚踏组件的脚踏连接,所述链条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脚踏组件的摆杆的另一端上。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首端设置有转向装置,且所述转向装置与所述前轮的前轮中轴连接以控制所述前轮的方向,所述车架的尾端设置有与所述转向装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转向装置转向的转向操作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座垫,所述转向操作机构位于所述座垫的后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操作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尾端的第一轴套、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套内的第一方向杆、固定于所述第一方向杆上端的车把、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方向杆下端并用于与所述转向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接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首端的第二轴套、转动设置与所述第二轴套内的第二方向杆、套设于所述第二方向杆上端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方向杆下端的车轮前叉,所述车轮前叉与所述前轮的前轮中轴连接。
CN201821264323.1U 2018-08-07 2018-08-07 脚踏车 Active CN208774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64323.1U CN208774947U (zh) 2018-08-07 2018-08-07 脚踏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64323.1U CN208774947U (zh) 2018-08-07 2018-08-07 脚踏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74947U true CN208774947U (zh) 2019-04-23

Family

ID=66155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64323.1U Active CN208774947U (zh) 2018-08-07 2018-08-07 脚踏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749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4808B2 (en) Rear-pedaling standing type bicycle structure
CA2762109C (en) Adjustable crank arms for elliptical bike and method of use
WO1998033698A2 (en) Human powered vehicle
CN208774947U (zh) 脚踏车
CN202847942U (zh) 双动力全身运动型卧式健身自行车
CN201890339U (zh) 座椅式轴传动自行车
CN208774955U (zh) 脚踏车
CN2785966Y (zh) 脚踏车反蹬变速驱动装置
CN101342928A (zh) 棘轮式自行车驱动器
US20060237945A1 (en) Common axis drive and shift system
WO2018191359A1 (en) Bicycle dual power turning track, rack, pinion, and one-way bearing propulsion system
CN208774956U (zh) 反向脚踏的脚踏车
CN105059460B (zh) 杠杆式双驱自行车
CN208412021U (zh) 一种直线踩踏传动装置及具有其的两轮自行车
CN103587632A (zh) 双驱动三轮自行车
CN102001414A (zh) 座椅式轴传动自行车
CN102381415A (zh) 用体力驱动的器械
CN201784784U (zh) 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
CN207496872U (zh) 一种用于驱动自行车后轮的直线踩踏装置
CN201220731Y (zh) 前轮双驱动头控后轮转向自行车
CN110775190A (zh) 一种上下踩踏型自行车
CN105000094B (zh) 一种下肢驱动代步龙行车
CN109050774A (zh) 脚踏车
CN208376984U (zh) 一种上下踩踏型自行车
CN203544271U (zh) 双驱动三轮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