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71798U - 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71798U
CN208771798U CN201821362310.8U CN201821362310U CN208771798U CN 208771798 U CN208771798 U CN 208771798U CN 201821362310 U CN201821362310 U CN 201821362310U CN 208771798 U CN208771798 U CN 208771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room
cold house
strong cold
dry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623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文
张兴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Zhongcheng Electric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Zhongcheng Electric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Zhongcheng Electric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lin Zhongcheng Electric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623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71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71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717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涉及涂装设备领域,解决了现有烘干炉存在的气密性差、保温性差、烘干效果和烘干效率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强冷室和烘干室,所述强冷室和烘干室之间通过连接通道相连;通过多个固定杆固定在强冷室和烘干室上端的平台支撑板;固定在平台支撑板上端的支撑平台;安装在支撑平台上并与强冷室相连通的强冷室进出风系统;安装在支撑平台上并与烘干室相连通的烘干室进出风系统。本实用新型具有优良的热绝缘性、保温性和热膨胀性;烘干炉内部无泄漏,气密性好,极大的提高了烘干效果和烘干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具有模块化,便于维修和清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的涂装车间中,常用到烘干炉。涂装车间的烘干炉主要用于对密封胶进行烘干以及强冷作用。目前,现有的烘干炉一般体积较大,其中的风道设计不合理导致炉内的气密性不是特别好,保温性能差,导致烘干效果和烘干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烘干炉存在的气密性差、保温性差、烘干效果和烘干效率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包括:
底座;
安装在底座上的强冷室和烘干室,所述强冷室和烘干室之间通过连接通道相连;
通过多个固定杆固定在强冷室和烘干室上端的平台支撑板;
固定在平台支撑板上端的支撑平台;
安装在支撑平台上并与强冷室相连通的强冷室进出风系统;
安装在支撑平台上并与烘干室相连通的烘干室进出风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强冷室包括:设计成双层结构的强冷室本体、安装在强冷室本体下端的多个强冷室底轮、安装在强冷室本体上的强冷室门、设置在强冷室本体内层结构上的多个强冷室通风孔;所述强冷室本体的双层结构之间的空隙为风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强冷室进出风系统包括:贯穿支撑平台和平台支撑板伸入强冷室内部的强冷室送风通道、贯穿支撑平台和平台支撑板伸入强冷室内部的强冷室回风通道、固定在支撑平台上的风机安装架、分别安装在风机安装架两端的强冷室送风机和强冷室排风机、均设置在风机安装架中的新风通道和强冷室排风通道、均安装在风机安装架上端的强冷室排风管道和新风管道、连通强冷室排风管道和新风管道的风交换通道;
所述强冷室送风通道、强冷室送风机、新风通道、新风管道相连;
所述强冷室回风通道、强冷室排风机、强冷室排风通道、强冷室排风管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强冷室进出风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强冷室排风管道、新风管道和风交换通道中的过滤网,用于过滤杂质。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室包括:设计成双层结构的烘干室本体、设置在烘干室本体外部的烘干室保温层、设置在烘干室本体上的两扇烘干室门、设置在烘干室本体内层结构上的多个烘干室通风孔、安装在烘干室本体内层结构外壁上的多个烘干室循环空调;所述烘干室本体的双层结构之间的空隙为风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室进出风系统包括:贯穿支撑平台和平台支撑板伸入烘干室内部的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贯穿支撑平台和平台支撑板伸入烘干室内部的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贯穿支撑平台和平台支撑板伸入烘干室内部的烘干室送风通道、贯穿支撑平台和平台支撑板伸入烘干室内部的烘干室排风通道、安装在支撑平台上的热交换器、安装在支撑平台上的烘干室排风机和烘干室送风机、与烘干室排风机相连的烘干室排风管道、与烘干室送风机相连的烘干室送风管道;
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与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相连通,热交换器的出口与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相连通;
所述烘干室排风通道与烘干室排风机相连;
所述烘干室送风通道与烘干室送风机相连;
所述烘干室送风通道、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外壁上均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通道前后端设置有门体,第一道门安装在强冷室右端,第二道门安装在烘干室左端。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平台下端通过多个安装座固定在平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平台与平台支撑板两端通过加强筋加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双层强冷室和双层烘干室,通过热交换实现热风烘干,同时在强冷室和烘干室设置风通道和风通孔,结合风机的共同作用实现对密封胶烘干以及强冷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具有优良的热绝缘性、保温性和热膨胀性;烘干炉内部无泄漏,气密性好,极大的提高了烘干效果和烘干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具有模块化,便于维修和清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广泛应用于涂装车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强冷室以及强冷室进出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烘干室以及烘干室进出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强冷室,11、强冷室底轮,12、强冷室门,13、强冷室本体,14、强冷室通风孔,2、连接通道,3、烘干室,31、烘干室保温层,32、烘干室本体,33、烘干室通风孔,34、烘干室门,35、烘干室循环空调,4、强冷室进出风系统,41、强冷室送风通道,42、强冷室送风机,43、强冷室排风管道,44、新风管道,45、过滤网,46、新风通道,47、风交换通道,48、强冷室排风通道,49、强冷室回风通道,410、强冷室排风机,411、风机安装架,5、支撑平台,51、加强筋,52、安装座,6、烘干室进出风系统,61、烘干室送风管道,62、热交换器,63、烘干室排风管道,64、烘干室排风机,65、烘干室送风机,66、烘干室送风通道,67、烘干室排风通道,68、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69、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7、底座,8、平台支撑板,9、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主要包括:强冷室1、连接通道2、烘干室3、强冷室进出风系统4、支撑平台5、烘干室进出风系统6、底座7、平台支撑板8、多个固定杆9。
强冷室1与烘干室3通过连接通道2相连接,连接通道2前后端设置有门体,第一道门安装在强冷室1右端,第二道门安装在烘干室3左端。强冷室1与烘干室3下端均安装在同一个底座7上。平台支撑板8通过多个固定杆9固定在强冷室本体13与烘干室本体32上端。支撑平台5固定在平台支撑板8上端,支撑平台5下端通过多个安装座52固定在平台支撑板8上,并且支撑平台5与平台支撑板8两端还通过加强筋51加强连接。强冷室进出风系统4安装在支撑平台5上并与强冷室1相连通,烘干室进出风系统6安装在支撑平台5上并与烘干室3相连通。
如图2所示,强冷室1主要包括:多个强冷室底轮11、强冷室门12、强冷室本体13、多个强冷室通风孔14。强冷室本体13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的空隙为风通道。多个强冷室底轮11安装在强冷室本体13下端,强冷室本体13通过多个强冷室底轮11可在底座7上滑动。强冷室门12安装在强冷室本体13上。在强冷室本体13内层结构上设置有多个强冷室通风孔14。
强冷室进出风系统4主要包括强冷室送风通道41、强冷室送风机42、强冷室排风管道43、新风管道44、过滤网45、新风通道46、风交换通道47、强冷室排风通道48、强冷室回风通道49、强冷室排风机410和风机安装架411。强冷室送风通道41贯穿支撑平台5、平台支撑板8伸入强冷室1内部。强冷室回风通道49贯穿支撑平台5、平台支撑板8伸入强冷室1内部。风机安装架411固定在支撑平台5上。强冷室送风机42和强冷室排风机410分别安装在风机安装架411两端。新风通道46和强冷室排风通道48均设置在风机安装架411中。新风通道46与强冷室送风通道41相通,强冷室送风机42安装在新风通道46与强冷室送风通道41交接处。强冷室排风通道48与强冷室回风通道49相通,强冷室排风机410安装在强冷室排风通道48与强冷室回风通道49交接处。强冷室排风管道43和新风管道44均安装在风机安装架411上端。强冷室排风管道43和新风管道44之间通过风交换通道47相连通。新风管道44与新风通道46相连通,强冷室排风管道43与强冷室排风通道48相连通。强冷室排风管道43、新风管道44和风交换通道47中均设置有过滤网45,用于过滤掉杂质。
启动强冷室送风机42,冷风将从新风管道44、新风通道46、强冷室送风通道41、强冷室通风孔14送入强冷室1内部,完成强冷操作后,启动强冷室排风机410,冷风将从强冷室通风孔14、强冷室回风通道49、强冷室排风通道48、强冷室排风管道43排出强冷室1。
如图3所示,烘干室3主要包括烘干室保温层31、烘干室本体32、多个烘干室通风孔33、烘干室门34、烘干室循环空调35。烘干室本体32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的空隙为风通道。烘干室本体32外部设置有烘干室保温层31。烘干室本体32上设置有两扇烘干室门34。在烘干室本体32内层结构上设置有多个烘干室通风孔33,在烘干室本体32内层结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烘干室循环空调35。
烘干室进出风系统6主要包括烘干室送风管道61、热交换器62、烘干室排风管道63、烘干室排风机64、烘干室送风机65、烘干室送风通道66、烘干室排风通道67、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68、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69。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69贯穿支撑平台5、平台支撑板8伸入烘干室3内部。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68贯穿支撑平台5、平台支撑板8伸入烘干室3内部。烘干室送风通道66贯穿支撑平台5、平台支撑板8伸入烘干室3内部。热交换器62安装在支撑平台5上。热交换器62的入口与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68相连通,热交换器62的出口与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69相连通。烘干室排风通道67贯穿支撑平台5、平台支撑板8伸入烘干室3内部。烘干室排风机64和烘干室送风机65均安装在支撑平台5上。烘干室排风通道67与烘干室排风机64相连,烘干室送风通道66与烘干室送风机65相连。烘干室排风机64与烘干室排风管道63相连,烘干室送风机65与烘干室送风管道61相连。烘干室送风通道66、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68、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69外壁上均设置有保温层。
启动烘干室送风机65,风从烘干室送风管道61、烘干室送风通道66、烘干室通风孔33进入烘干室3内部,在烘干室循环空调35的作用下,风通过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68进入到热交换器62中进行热交换,通过热交换作用后的热风通过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69再次进入烘干室3内部,再次通过烘干室循环空调35的作用将热风在烘干室3和热交换器62之间进行循环,实现烘干功能。在烘干完成后,开启烘干室排风机64,风将从烘干室通风孔33、烘干室排风通道67、烘干室排风管道63排出烘干室3。
本实用新型中,强冷室送风机42、强冷室排风机410、热交换器62、烘干室排风机64、烘干室送风机65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它们的供电电源也采用现有即可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烘干炉,主要用于涂装车间的密封胶烘干以及强冷。烘干方式采用热风循环方式,一般的烘干时间为40min,烘干温度为160-18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7);
安装在底座(7)上的强冷室(1)和烘干室(3),所述强冷室(1)和烘干室(3)之间通过连接通道(2)相连;
通过多个固定杆(9)固定在强冷室(1)和烘干室(3)上端的平台支撑板(8);
固定在平台支撑板(8)上端的支撑平台(5);
安装在支撑平台(5)上并与强冷室(1)相连通的强冷室进出风系统(4);
安装在支撑平台(5)上并与烘干室(3)相连通的烘干室进出风系统(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冷室(1)包括:设计成双层结构的强冷室本体(13)、安装在强冷室本体(13)下端的多个强冷室底轮(11)、安装在强冷室本体(13)上的强冷室门(12)、设置在强冷室本体(13)内层结构上的多个强冷室通风孔(14);所述强冷室本体(13)的双层结构之间的空隙为风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冷室进出风系统(4)包括:贯穿支撑平台(5)和平台支撑板(8)伸入强冷室(1)内部的强冷室送风通道(41)、贯穿支撑平台(5)和平台支撑板(8)伸入强冷室(1)内部的强冷室回风通道(49)、固定在支撑平台(5)上的风机安装架(411)、分别安装在风机安装架(411)两端的强冷室送风机(42)和强冷室排风机(410)、均设置在风机安装架(411)中的新风通道(46)和强冷室排风通道(48)、均安装在风机安装架(411)上端的强冷室排风管道(43)和新风管道(44)、连通强冷室排风管道(43)和新风管道(44)的风交换通道(47);
所述强冷室送风通道(41)、强冷室送风机(42)、新风通道(46)、新风管道(44)相连;
所述强冷室回风通道(49)、强冷室排风机(410)、强冷室排风通道(48)、强冷室排风管道(4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冷室进出风系统(4)还包括:设置在强冷室排风管道(43)、新风管道(44)和风交换通道(47)中的过滤网(45),用于过滤杂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室(3)包括:设计成双层结构的烘干室本体(32)、设置在烘干室本体(32)外部的烘干室保温层(31)、设置在烘干室本体(32)上的两扇烘干室门(34)、设置在烘干室本体(32)内层结构上的多个烘干室通风孔(33)、安装在烘干室本体(32)内层结构外壁上的多个烘干室循环空调(35);所述烘干室本体(32)的双层结构之间的空隙为风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室进出风系统(6)包括:贯穿支撑平台(5)和平台支撑板(8)伸入烘干室(3)内部的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69)、贯穿支撑平台(5)和平台支撑板(8)伸入烘干室(3)内部的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68)、贯穿支撑平台(5)和平台支撑板(8)伸入烘干室(3)内部的烘干室送风通道(66)、贯穿支撑平台(5)和平台支撑板(8)伸入烘干室(3)内部的烘干室排风通道(67)、安装在支撑平台(5)上的热交换器(62)、安装在支撑平台(5)上的烘干室排风机(64)和烘干室送风机(65)、与烘干室排风机(64)相连的烘干室排风管道(63)、与烘干室送风机(65)相连的烘干室送风管道(61);
所述热交换器(62)的入口与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68)相连通,热交换器(62)的出口与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69)相连通;
所述烘干室排风通道(67)与烘干室排风机(64)相连;
所述烘干室送风通道(66)与烘干室送风机(65)相连;
所述烘干室送风通道(66)、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68)、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69)外壁上均设置有保温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2)前后端设置有门体,第一道门安装在强冷室(1)右端,第二道门安装在烘干室(3)左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5)下端通过多个安装座(52)固定在平台支撑板(8)上,所述支撑平台(5)与平台支撑板(8)两端通过加强筋(51)加强连接。
CN201821362310.8U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 Active CN208771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62310.8U CN208771798U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62310.8U CN208771798U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71798U true CN208771798U (zh) 2019-04-23

Family

ID=66158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62310.8U Active CN208771798U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717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4978A (zh) * 2021-06-17 2021-08-27 浙江华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涂装线专用的空气强冷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4978A (zh) * 2021-06-17 2021-08-27 浙江华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涂装线专用的空气强冷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88561U (zh) 一种高效节能大容积的消失模烘干房
CN109959246A (zh) 一种模块化烘箱结构
CN208771798U (zh) 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
CN106123512A (zh) 一种可调节风量的热风循环烘箱及其使用方法
CN204817110U (zh) 涂布机及其烘箱单元
CN208050238U (zh) 一种车轮喷塑生产线
CN100547309C (zh) 室内空气换气装置及换气方法
CN210688949U (zh) 智能消毒控制系统
CN105032734B (zh) 涂布机及其烘箱单元
CN209338553U (zh) 一种空气热源热泵烘发酵系统
CN207784253U (zh) 一种混合动力烤烟房
CN206099112U (zh) 一种预制舱空调制冷或制热系统
CN105361233A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节能除湿一体式烤烟装置
CN20518034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节能除湿一体式烤烟装置
CN213208407U (zh) 一种粉块状物料烘房的进气装置
CN111674151A (zh) 一种壁纸烘干装置
CN202635573U (zh) 一种用于烟叶烘烤的封闭内循环节能环保烤房
CN201688522U (zh) 室内外空气循环式气体温度交换风机
CN219474112U (zh) 电热鼓风干燥箱
CN205399077U (zh) 一种高效节能密闭式烘干房
CN217876086U (zh) 一种取暖新风净化主机
CN220708017U (zh) 一种智能中药饮片烘干箱
CN210568986U (zh) 一种建筑用节能型通风装置
CN205491595U (zh) 一种车载空调发热元件散热冷却结构
CN219103501U (zh) 一种导风与扰流式太阳能热泵烘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