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66427U - 液晶盒、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盒、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66427U
CN208766427U CN201820663821.7U CN201820663821U CN208766427U CN 208766427 U CN208766427 U CN 208766427U CN 201820663821 U CN201820663821 U CN 201820663821U CN 208766427 U CN208766427 U CN 208766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frame
crystal cell
sealing glue
transparency condu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638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638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66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66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66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盒、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该液晶盒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透镜层、第二透明导电层,液晶盒还包括液晶材料和密封胶框,密封胶框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并环绕透镜层,液晶盒还包括隔离框,隔离框设置在密封胶框的内侧,液晶材料填充于隔离框、透镜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构成的密封空间中。液晶盒在密封胶框内侧设置隔离框,使得液晶材料填充于隔离框、透镜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构成的密封空间中,避免了液晶材料与密封胶框长期接触导致的内穿;同时隔离框的设置使得液晶材料尽可能扩散,从而避免了液晶材料未完全扩散导致的液晶材料和密封胶框之间存在过大区域的真空导致的密封胶框的外穿。

Description

液晶盒、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显示器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晶盒、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2D/3D切换单元的上下两层ITO电极层与密封胶压合成盒后,因设计overflow要求,密封胶内侧及配向层、液晶材料之间会预留相应dummy区域,此区域会充满液晶材料,目前dummy区域中间无任何阻挡或支撑结构导致液晶滴下至密封胶固化区间,因液晶材料扩散,导致其直接与密封胶内侧接触,易产生液晶穿刺;另如果dummy区域较大,则中间间隙只能靠液晶支撑,而液晶材料与密封胶接触容易产生液晶穿刺,进而导致密封区域,dummy区域,液晶区域会产生段差,则边缘易产生间隙壁(gap mura)。
以单片panel为例,目前部分机种采用液晶材料分布在液晶显示器的上lens10’侧;液晶显示器机台作业完成时液晶材料40’距离密封胶50’边缘有一定距离,后会逐渐扩散至与密封胶50’接触。如图1所示,液晶材料40’图案边缘如与密封胶50’过近,密封胶UV固化前液晶材料40’与密封材料接触时间变长易产生内穿;如图2所示,液晶材料40’边缘图案如与密封胶50’过远,基板贴合后密封胶UV固化前液晶材料40’未完全扩散导致液晶材料40’与密封胶50’间存在真空易产生外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盒、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材料扩散导致的密封胶穿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盒,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透镜层、第二透明导电层,液晶盒还包括液晶材料和密封胶框,密封胶框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并环绕透镜层,液晶盒还包括隔离框,隔离框设置在密封胶框的内侧,液晶材料填充于隔离框、透镜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构成的密封空间中。
进一步地,上述隔离框的外边缘与密封胶框的内边缘间距为0.10~0.50mm。
进一步地,上述隔离框的内边缘与隔离框的外边缘之间的间距为0.20~0.40mm。
进一步地,上述隔离框为UV固化树脂框。
进一步地,上述隔离框的形状与密封胶框的形状相同。
进一步地,上述隔离框包括多个由内向外依次套设的子隔离框。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为ITO导电层。
进一步地,上述液晶盒还包括:第一配向层,第一配向层设置在密封胶框内的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第二配向层,第二配向层设置在密封胶框内的第二透明导电层上。
进一步地,上述密封胶框包括相互连接的密封胶部和导电胶部,导电胶部中设置有导电粒子,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通过导电胶部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包括液晶盒和线路板,该液晶盒为上述任一种的液晶盒。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液晶盒在密封胶框内侧设置隔离框,使得液晶材料填充于隔离框、透镜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构成的密封空间中,因此隔离了液晶材料与密封胶框,避免了液晶材料与密封胶框长期接触导致的内穿;同时隔离框的设置使得液晶材料在与密封胶框隔离的前提下尽可能扩散,进而使液晶材料边缘与密封胶框之间的间距尽可能小,从而避免了液晶材料未完全扩散导致的液晶材料和密封胶框之间存在过大区域的真空导致的密封胶框的外穿。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隔离框解决了液晶材料的扩散不足或过扩散导致的密封胶框穿刺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液晶材料和密封胶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液晶材料和密封胶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密封胶框和隔离框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密封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上lens;40’、液晶材料;50’、密封胶;
10、第一透明导电层;20、透镜层;30、第二透明导电层;40、液晶材料;50、密封胶框;60、隔离框;70、第一配向层;80、第二配向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本申请背景技术所分析的,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材料图案边缘如与密封胶过近,密封胶UV固化前液晶材料与密封材料接触时间变长易产生内穿;液晶材料边缘图案如与密封胶过远,基板贴合后密封胶UV固化前液晶材料未完全扩散导致液晶材料与密封胶间存在真空易产生外穿,即由于液晶材料的扩散导致密封胶存在穿刺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晶盒和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在本申请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液晶盒,如图3和4所示,该液晶盒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10、透镜层20、第二透明导电层30,液晶盒还包括液晶材料40和密封胶框50,密封胶框50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0与第二透明导电层30之间并环绕透镜层20,液晶盒还包括隔离框60,隔离框60设置在密封胶框50的内侧,液晶材料40填充于隔离框60、透镜层20与第二透明导电层30构成的密封空间中。
本申请的液晶盒在密封胶框50内侧设置隔离框60,使得液晶材料40填充于隔离框60、透镜层20与第二透明导电层30构成的密封空间中,因此隔离了液晶材料40与密封胶框50,避免了液晶材料40与密封胶框50长期接触导致的内穿;同时隔离框60的设置使得液晶材料40在与密封胶框50隔离的前提下尽可能扩散,进而使液晶材料40边缘与密封胶框50之间的间距尽可能小,从而避免了液晶材料40未完全扩散导致的液晶材料40和密封胶框50之间存在过大区域的真空导致的密封胶框50的外穿。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隔离框60解决了液晶材料40的扩散不足或过扩散导致的密封胶框50穿刺的问题。
另外,为了尽可能使液晶材料40在密封胶UV固化之前尽可能地扩散,优选上述隔离框60的外边缘与密封胶框50的内边缘间距为0.10~0.50mm。该间距足够对未扩散有液晶材料的dummy区域的支撑并且使得液晶材料40在密封胶UV固化之前实现充分扩散。
进一步地,优选上述隔离框60的内边缘与隔离框60的外边缘之间的间距为0.20~0.40mm。将上述间距控制在0.20~0.40mm之间,即使隔离框60的厚度在该范围内,从而能够对液晶材料40起到足够的阻挡作用,更稳定地解决了密封胶框50外穿的问题。
本申请的隔离框60制作可以和密封胶框制作在统一工艺中实施,即利用掩膜板的结构设计,在对密封胶进行图形化处理时,保留用于形成的密封胶框的部分之外同时保留部分密封胶用于形成隔离框60,基于上述工艺的易实施性,优选上述隔离框60为UV固化树脂框。当然,隔离框60也可以在基板制作完成后液晶盒组装工艺之前单独制作,这样其制作更为灵活,尺寸变化也可以更多。
另外,为了使得上述穿刺问题更稳定地得到解决,并且使得液晶盒的制作简单化,优选上述隔离框60的形状与密封胶框50的形状相同。
在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dummy区域更好的支撑作用,优选上述隔离框60包括多个由内向外依次套设的子隔离框。
用于本申请的第一透明导电层1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3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透明导电材料,优选第一透明导电层10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30为ITO导电层。
在本申请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液晶盒还包括第一配向层70和第二配向层80,第一配向层70设置在密封胶框50内的第一透明导电层10上;第二配向层80设置在密封胶框50内的第二透明导电层30上。利用第一配向层70和第二配向层80使得液晶材料40的转向更为灵敏,提高2D/3D切换的灵敏性。其中,第一配向层70可以接触设置在第一透明导电层10上,第二配向层80可以接触设置在第二透明导电层30上,透镜层30设置在第一配向层70上,液晶材料40填充于隔离框60、透镜层20与第二配向层80构成的密封空间中;当然,第一配向层70也可以间接设置在第一透明导电层10上,即透镜层20设置在第一透明导电层10上,第一配向层70设置在透镜层20上,液晶材料40填充于隔离框60、第一配向层70与第二配向层80构成的密封空间中。
另外,本申请的密封胶框和现有技术中的密封胶框相似,其不仅起到密封作用,而且起到导通第一透明导电层1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30的作用,优选上述密封胶框包括相互连接的密封胶部和导电胶部,导电胶部中设置有导电粒子,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通过导电胶部电连接。
在本申请又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包括液晶盒和线路板,该液晶盒为上述任一种液晶盒。
由于本申请的液晶盒在密封胶框内侧设置隔离框,使得液晶材料填充于隔离框、透镜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构成的密封空间中,因此隔离了液晶材料与密封胶框,避免了液晶材料与密封胶框长期接触导致的内穿;同时在隔离框的设置使得液晶材料在与密封胶框隔离的前提下尽可能扩散,进而使液晶材料边缘与密封胶框之间的间距尽可能小,从而避免了液晶材料未完全扩散导致的液晶材料和密封胶框之间存在过大区域的真空导致的密封胶框的外穿。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隔离框解决了液晶材料的扩散不足或过扩散导致的密封胶框穿刺的问题。进而包括本申请液晶盒的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由于液晶盒不存在穿刺问题,因此使得具有其的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的性能更稳定,使用寿命更持久。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
提供具有如图3所示的隔离框的液晶盒,其中,隔离框的外边缘与密封胶框的内边缘间距为0.10mm,隔离框的内边缘与隔离框的外边缘之间的间距为0.40mm,隔离框为UV树脂。采用Marco检查机及显微镜检测穿刺情况,检测结果显示未发现液晶穿刺且液晶材料扩散充分未出现明显的真空区域。
实施例2
提供具有如图3所示的隔离框的液晶盒,其中,隔离框的外边缘与密封胶框的内边缘间距为0.50mm,隔离框的内边缘与隔离框的外边缘之间的间距为0.20mm,隔离框为UV树脂。采用Marco检查机及显微镜检测穿刺情况,检测结果显示未发现液晶穿刺且液晶材料扩散充分未出现真空区域。
实施例3
提供具有如图3所示的隔离框的液晶盒,其中,隔离框的外边缘与密封胶框的内边缘间距为0.30mm,隔离框的内边缘与隔离框的外边缘之间的间距为0.30mm,隔离框为UV树脂。采用Marco检查机及显微镜检测穿刺情况,检测结果显示未发现液晶穿刺且液晶材料扩散充分未出现真空区域。
实施例4
提供具有如图3所示的隔离框的液晶盒,其中,隔离框的外边缘与密封胶框的内边缘间距为0.20mm,隔离框的内边缘与隔离框的外边缘之间的间距为0.50mm,隔离框为UV树脂。采用Marco检查机及显微镜检测穿刺情况,检测结果显示未发现液晶穿刺且液晶材料扩散充分未出现明显的真空区域。
实施例5
提供具有如图3所示的隔离框的液晶盒,其中,隔离框的外边缘与密封胶框的内边缘间距为0.40mm,隔离框的内边缘与隔离框的外边缘之间的间距为0.10mm,隔离框为UV树脂。采用Marco检查机及显微镜检测穿刺情况,检测结果显示虽然液晶材料存在向隔离框扩散的现象但是未发现液晶穿刺密封胶框的现象且液晶材料扩散充分未出现明显的真空区域。
实施例6
提供具有如图3所示的隔离框的液晶盒,隔离框包括三个由内向外依次套设的子隔离框其中,最外侧的子隔离框的外边缘与密封胶框的内边缘间距为0.10mm,最内侧的子隔离框的内边缘与最外侧的子隔离框的外边缘之间的间距为0.40mm,隔离框的实体厚度为0.3mm,隔离框为UV树脂。采用Marco检查机及显微镜检测穿刺情况,检测结果显示未发现液晶穿刺且液晶材料扩散充分未出现明显的真空区域。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液晶盒在密封胶框内侧设置隔离框,使得液晶材料填充于隔离框、透镜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构成的密封空间中,因此隔离了液晶材料与密封胶框,避免了液晶材料与密封胶框长期接触导致的内穿;同时隔离框的设置使得液晶材料在与密封胶框隔离的前提下尽可能扩散,进而使液晶材料边缘与密封胶框之间的间距尽可能小,从而避免了液晶材料未完全扩散导致的液晶材料和密封胶框之间存在过大区域的真空导致的密封胶框的外穿。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隔离框解决了液晶材料的扩散不足或过扩散导致的密封胶框穿刺的问题。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10)、透镜层(20)、第二透明导电层(30),所述液晶盒还包括液晶材料(40)和密封胶框(50),所述密封胶框(50)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0)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30)之间并环绕所述透镜层(2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盒还包括隔离框(60),所述隔离框(60)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胶框(50)的内侧,所述液晶材料(40)填充于所述隔离框(60)、所述透镜层(20)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30)构成的密封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框(60)的外边缘与所述密封胶框(50)的内边缘间距为0.10~0.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框(60)的内边缘与所述隔离框(60)的外边缘之间的间距为0.20~0.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框(60)为UV固化树脂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框(60)的形状与所述密封胶框(50)的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框(60)包括多个由内向外依次套设的子隔离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0)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30)为ITO导电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盒还包括:
第一配向层(70),所述第一配向层(70)设置在所述密封胶框(50)内的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0)上;
第二配向层(80),所述第二配向层(80)设置在所述密封胶框(50)内的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30)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框(50)包括相互连接的密封胶部和导电胶部,所述导电胶部中设置有导电粒子,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0)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30)通过所述导电胶部电连接。
10.一种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包括液晶盒和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盒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盒。
CN201820663821.7U 2018-05-04 2018-05-04 液晶盒、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Active CN208766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63821.7U CN208766427U (zh) 2018-05-04 2018-05-04 液晶盒、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63821.7U CN208766427U (zh) 2018-05-04 2018-05-04 液晶盒、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66427U true CN208766427U (zh) 2019-04-19

Family

ID=66126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63821.7U Active CN208766427U (zh) 2018-05-04 2018-05-04 液晶盒、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664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7148A (zh) * 2019-10-24 2020-01-24 深圳慧新辰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芯片封装结构、方法、投影显示器及投影显示系统
CN114355664A (zh) * 2022-03-15 2022-04-1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7148A (zh) * 2019-10-24 2020-01-24 深圳慧新辰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芯片封装结构、方法、投影显示器及投影显示系统
CN114355664A (zh) * 2022-03-15 2022-04-1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60467B2 (en) 2022-03-15 2024-01-02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Color filter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92104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number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s
CN104460121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104678658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82646B (zh)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CN103472629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
US20160372490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CN107247355A (zh)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6200162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102051B (zh) 一种液晶显示母板的对盒方法、非标准尺寸的液晶显示基板
CN208766427U (zh) 液晶盒、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US9887254B2 (en) Double-side OLED display
CN107527554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CN102645799A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件、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3287657U (zh) 内嵌式触摸彩膜基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4090428B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63244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2854689A (zh) 一种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8681119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09683402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516044A (zh) 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CN20603910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6096692U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5097843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03164563U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018981B (zh) 液晶光栅、立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