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61247U - 一种包装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装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61247U
CN208761247U CN201821493994.5U CN201821493994U CN208761247U CN 208761247 U CN208761247 U CN 208761247U CN 201821493994 U CN201821493994 U CN 201821493994U CN 208761247 U CN208761247 U CN 2087612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ing
out portion
outer cover
wall
conv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9399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德斌
陈远洪
欧阳静
李神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eauty St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eauty St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eauty St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9399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612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612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612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容器,包括:容器本体、第一外盖、弹性件和第二外盖,容器本体包括第一导出部,第二外盖套在第一导出部上,弹性件安装在第二外盖和容器本体之间,第一外盖套在第二外盖外且与容器本体的外壁活动式装配,第二外盖包括第二导出部,第二导出部与第一导出部对应设置且相互匹配。打开包装容器的第一外盖后,第二导出部与第一导出部相互远离而形成导出通道,以供容器本体的内容物通过导出通道从第二导出部流出;在盖上第一外盖后第二导出部与第一导出部抵顶,从而使导出通道密封,容器本体里的内容物不会流出到第二外盖外。本实用新型的包装容器密封效果好且方便使用,适于应用在带有涂抹头的包装容器上,适用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一种包装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容器。
背景技术
包装容器常用于盛装流体产品,例如:化妆品、饮料、药液等液态产品,也可以盛装固态产品,比如颗粒状、粉末状的产品。
包装容器通常需要密封,以在不使用产品时防止产品泄漏。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外盖的内端面抵顶在容器出口端面上进行密封。但是对于出口处设置有涂抹部的包装容器,由于涂抹部上粘附有产品而通常与容器连接为一体,且涂抹部突出于出口端面,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密封方式,外盖需要留出容置涂抹部的空间而只能由外盖的内壁部分与容器出口的端面抵顶,尽管可以保证产品不漏出容器外表面,却难以保证产品不从涂抹部流出而粘附在外盖的内壁上,导致包装容器的密封效果不好且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包装容器,具有密封效果好、方便使用、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包装容器,包括:容器本体、第一外盖、弹性件和第二外盖,所述容器本体包括第一导出部,所述第二外盖紧密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出部上,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外盖和所述容器本体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二外盖朝远离所述第一导出部自由端的方向移动的弹力,所述第二外盖包括第二导出部,所述第二导出部与所述第一导出部对应设置且相互匹配,当所述第一导出部和所述第二导出部为相互远离的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导出部和所述第二导出部之间形成供内容物通过的导出通道,当所述第一导出部和所述第二导出部为相互抵顶的第二状态时,所述导出通道阻断,所述第一外盖在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装配在所述容器本体上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外盖移动直至所述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本体上设置有装配壁,所述装配壁围合在所述第一导出部的外周,所述第一外盖装配在所述装配壁的外壁上,所述装配壁和所述第一导出部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第二外盖的部分壁身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外盖的下端面和所述容置槽的槽底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外盖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当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抵顶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阻挡所述第二外盖继续朝远离所述第一导出部的自由端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所述装配壁的内壁上的第一卡凸,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所述第二外盖的外壁上的第二卡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所述装配壁上的卡嵌口,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所述第二外盖上的第二卡凸,所述第二卡凸置于所述卡嵌口内,并且,所述第二卡凸能够在所述卡嵌口内沿所述第一导出部的延伸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盖包括外套和内芯,所述外套套设在所述内芯外,所述内芯的外壁上设置有壁肩,所述外套的内壁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肩凸,所述肩凸抵顶在所述壁肩上,所述内芯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卡凸,所述外套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三卡凸与所述卡槽卡嵌装配;所述第二导出部设置在所述内芯上,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内芯和所述容器本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出部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顶凸,所述第二导出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顶凸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匹配,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顶凸插入在所述第二开口内将所述第二开口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出部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导出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口和顶凸,所述顶凸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匹配,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顶凸插入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将所述第一开口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盖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抵接部,所述外套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相匹配,在所述第一外盖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装配在所述容器本体上时,所述第一抵接部抵顶在所述第二抵接部上以带动所述第二外盖移动;所述容器本体上具有第一抵顶端面,所述外套上具有第二抵顶端面,所述第一抵顶端面与所述第二抵顶端面对应设置,当所述第一抵顶端面与所述第二抵顶端面相抵顶时,所述第一导出部和所述第二导出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内芯的所述第二导出部上开设有导出槽,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容物从所述导出通道导出后到达所述导出槽,所述包装容器还包括涂抹头,所述涂抹头装配在所述导出槽内,所述涂抹头上具有供所述导出槽上的内容物流到所述涂抹头的外表面的孔隙。
本实用新型中包装容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在打开包装容器的第一外盖时,弹性件提供的弹力可以带动第二外盖朝远离第一导出部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二外盖的第二导出部与第一导出部相互远离而形成导出通道,以供容器本体的内容物通过导出通道从第二导出部流出;在盖上第一外盖的过程中,克服弹性件的弹力,第一外盖带动第二外盖朝靠近第一导出部的方向移动,使第二外盖的第二导出部与第一导出部抵顶,从而使导出通道密封,容器本体里的内容物不会流出到第二外盖外。本实用新型的包装容器打开第一外盖即可供内容物流出,盖上第一外盖即可防止内容物流出而粘附在第一外盖上,本实用新型的包装容器密封效果好且方便使用,适于应用在带有涂抹头的包装容器上,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的剖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密封时的剖开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打开时的剖开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容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密封时的剖开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打开时的剖开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的剖开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容器本体;11、第一导出部;12、装配壁;111、第一开口;121、第一限位结构;122、斜槽;1211、卡嵌口;1212、第一卡凸;2、第一外盖;21、第一抵接部;3、弹性件;4、第二外盖;41、内芯;42、外套;411、第二导出部;412、壁肩;413、第三卡凸;414、第二限位结构;421、肩凸;422、卡槽;423、第二抵接部;4111、第二开口;4112、导出槽;4141、第二卡凸;5、涂抹头;6、顶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1所示,包装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第一外盖2、弹性件3和第二外盖4,容器本体1包括第一导出部11,第二外盖4紧密套设在第一导出部11上,第二外盖4能够沿着第一导出部11的延伸方向移动且具有预定行程,弹性件3安装在第二外盖4和容器本体1之间,弹性件3用于提供使第二外盖4朝远离第一导出部11自由端的方向移动的弹力,第一外盖2套设在第二外盖4外且与容器本体1的外壁活动式装配,第二外盖4包括第二导出部411,第二导出部411与第一导出部11对应设置且相互匹配,当包装容器处于第一导出部11和第二导出部411相互远离的第一状态时,第一导出部11和第二导出部411之间形成供容器本体1的内容物从第二导出部411通过的导出通道,当包装容器处于第一导出部11和第二导出部411相互抵顶的第二状态时,导出通道阻断,第一外盖2在克服所述弹性件3的弹力装配在容器本体1上时能够带动第二外盖4移动直至包装容器处于第二状态。
在打开包装容器的第一外盖2时,弹性件3提供的弹力可以带动第二外盖4朝远离第一导出部1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二外盖4的第二导出部411与第一导出部11相互远离而形成导出通道,以供容器本体1的内容物通过导出通道从第二导出部411流出;在盖上第一外盖2的过程中,第一外盖2带动第二外盖4朝靠近第一导出部11的方向移动,使第二外盖4的第二导出部411与第一导出部11抵顶,从而使导出通道密封,容器本体1里的内容物不会流出到第二外盖4外。本实用新型的包装容器打开第一外盖2即可供内容物流出,盖上第一外盖2即可防止内容物流出而粘附在第一外盖2上,本实用新型的包装容器密封效果好且方便使用,适于应用在带有涂抹头5的包装容器上,适用范围更广。
具体的,如图2、3、6所示,容器本体1上设置有装配壁12,装配壁12围合在第一导出部11的外周,第一外盖2装配在装配壁12的外壁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盖2螺合装配在装配壁12上,第一外盖2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装配壁12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匹配,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外盖2可以通过卡接方式与装配壁12相装配。为了使第一外盖2更加方便地装配在装配壁12上,第一外盖2的内壁的底端缘上设置有斜面,在本实施例中斜面上具有均匀分布的凹槽,此凹槽是在加工过程中留下的,同时凹槽也可以使第一外盖2更加美观,在其他实施例中,斜面上也可以不具有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第二外盖4包括外套42和内芯41,外套42套设在内芯41外,内芯41的外壁上设置有壁肩412,外套42的内壁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肩凸421,肩凸421抵顶在壁肩412上,内芯41的外壁上设置有连续环状的第三卡凸413,外套42的内壁上开设有连续环状的卡槽422,第三卡凸413与卡槽422卡嵌装配,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卡凸413也可以由沿内芯41外壁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卡凸组成,卡槽422由对应外套42的内壁上设置的多个凹槽组成。将内芯41对准外套42压入即可使第三卡凸413卡嵌在卡槽422内,从而使外套42和内芯41装配稳定以形成第二外盖4。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外盖4也可以一体成型。
装配壁12和第一导出部11之间形成容置槽,内芯41套设在第一导出部11上,内芯41的部分壁身置于容置槽内,内芯41可以在第一导出部11的延伸方向上移动,并且,内芯41的内壁与第一导出部11的外壁紧密贴合,从而保证密封性。为方便装配内芯41时对准第一导出部11,内芯41的内壁面的底端设置有斜面,并且内芯41的内壁底部部分的内径值大于第一导出部11的外径值,从而便于内芯41套到第一导出部11上。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为弹簧,优选的采用可以套设在第一导出部11上且容置于容置槽内的弹簧,弹簧的一端抵接在容置槽的槽底,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内芯41的底端,从而使内芯41可以在弹簧的作用下具有相对容器本体1向上移动的趋势,次选的,容置槽内可以沿周向设置均匀分布的多个弹簧,各弹簧的两端均分别抵顶在容置槽的槽底和内芯41的底端。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3也可以是设置在容器本体1上或者内芯41上的能够使内芯41具有相对容器本体1向上移动的趋势的结构,例如弹性片、弹块。
为了避免内芯41在弹性件3的弹力作用下从第一导出部11脱离,装配壁1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121,第二外盖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414,当第二限位结构414与第一限位结构121抵顶时,第一限位结构121阻挡第二外盖4朝远离第一导出部11自由端的方向移动,即内芯41具有沿第一导出部11的延伸方向移动的预定行程。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第一限位结构121为装配壁12上的卡嵌口1211(如图6),第二限位结构414为内芯41上的第二卡凸4141,第二卡凸4141置于卡嵌口1211内,并且,第二卡凸4141能够在卡嵌口1211内沿第一导出部11的延伸方向移动。优选的,装配壁12上设置有两个卡嵌口1211,并且两个卡嵌口1211相对设置(即两个卡嵌口1211分别位于装配壁12的相对远端),卡嵌口1211均为长方形口,内芯41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卡凸4141,两个第二卡凸4141的与两个卡嵌口1211分别对应设置,第二卡凸4141的宽度与卡嵌口1211的宽度匹配,从而避免内芯41相对第一导出部11随意转动,卡嵌口1211的长度(此长度的方向与第一导出部11的延伸方向一致)大于第二卡凸4141的高度,即第二卡凸4141可以在卡嵌口1211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卡嵌口1211的上端面可以阻挡卡凸继续相对容器本体1向上移动,从而由卡嵌口1211的长度限定内芯41移动的预定距离,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通过设置卡嵌口1211的长度值可以调整内芯41移动的预定距离,为了方便内芯41的装配,装配壁12的内侧壁的顶端设置有两个斜槽122(如图6),两个斜槽122与两个第二卡凸4141分别对应,斜槽122具有斜面,两个第二卡凸4141的底侧也具有斜面,在进行内芯41的装配时,调整内芯41的角度将内芯41的两个第二卡凸4141卡嵌在两个斜槽122上,从而使第二卡凸4141的位置与卡嵌口1211的位置对应,将内芯41按压向容器本体1即可使第二卡凸4141置于卡嵌口1211内,从而将内芯41与容器本体1装配好,方便快捷;次选的,装配壁12上、内芯41的外壁上可以分别设置一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的相互对应的第二卡凸4141和卡嵌口1211,并且,装配壁12上也可以设置相应数量的斜槽122。
在本实施例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如图7-9所示,第一限位结构121为装配壁12的内壁上的第一卡凸1212,第二限位结构414为第二外盖4的外壁上的第二卡凸4141。具体的,第一卡凸1212设置在装配壁12的内壁的靠近顶部位置,第一卡凸1212和第二卡凸4141均为连续环形卡凸,当第二卡凸4141抵顶在第一卡凸1212上时即阻止了内芯41相对容器本体1继续朝上移动,通过调整第一卡凸1212设置在装配壁12的内壁上的位置,可以调整内芯41沿着第一导出部11的延伸方向移动的预定距离,为了方便内芯41的装配,第一卡凸1212的顶侧设置有斜面,第二卡凸4141的底侧设置有斜面,将内芯41直接压入容器槽即可完成装配,方便简单。
如图1-6所示,第二导出部411设置在内芯41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出部1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11(如图6)和顶凸6,第二导出部411上设置有第二开口4111,顶凸6与第二开口4111相匹配,在第二状态时,顶凸6插入在第二开口4111内时能够将第二开口4111封闭。具体的,顶凸6设置在第一导出部11的顶端的中部,顶凸6为锥台状,第一导出部11上围绕顶凸6设置有三个第一开口111,第一开口111与容器本体1的内腔连通,第二开口4111设置在第二导出部411的与顶凸6相对应处,第二开口4111的靠近顶凸6端具有与顶凸6相匹配的斜面。当顶凸6抵顶在第二开口4111时能够将第二开口4111封堵住,此时包装容器处于第二状态(即密封状态),内容物不会流到内芯41外,密封性好;当顶凸6与第二开口4111分离时,此时包装容器处于第二状态(即导通状态),第二开口4111打开,容器本体1内的内容物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11流到内芯41与第一导出部11之间的围合空间,再从围合空间通过第二开口4111流出内芯4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出部11上可以设置一个、两个、四个、五个等的第一开口111,可以设置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的顶凸6,并且,内芯41上设置与顶凸6数量对应且相互匹配的第二开口4111。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导出部1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11,第二导出部411上设置有第二开口4111和顶凸6,顶凸6与第一开口111相匹配,在第二状态时,顶凸6插入在第一开口111内时能够将第一开口111封闭,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考前述本实施例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内芯41的第二导出部411上开设有导出槽4112,容器本体1的内容物从导出通道导出后到达导出槽4112,包装容器还包括涂抹头5,涂抹头5装配在导出槽4112内,涂抹头5上具有供导出槽4112上的内容物流到外表面的孔隙,到达导出槽4112的内容物可以渗透到涂抹头5的外表面,从而可以方便地进行涂抹。涂抹头5的形状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如图3和图9-11为两种形状的涂抹头5的示例,并且,外套42上可以设置适当的加固结构对涂抹头5进行加固,涂抹头5可以采用毛刷、海绵、抹片、滚珠、植绒、金属、陶瓷等形式。
为了使第一外盖2能够带动第二外盖4移动,第一外盖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抵接部21,外套4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抵接部423,第一抵接部21与第二抵接部423相匹配,在装配第一外盖2的过程中,第一抵接部21抵顶在第二抵接部423上以带动第二外盖4移动;容器本体1上的装配壁12顶端为第一抵顶端面,外套42的底端面为第二抵顶端面,第一抵顶端面与第二抵顶端面对应设置,当第一抵顶端面与第二抵顶端面相抵顶时,第一抵接部21与第二抵接部423刚好相互抵顶,从而将包装容器密封。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抵接部423为外套42的外壁上的弧形面,第一抵接部21为第一外盖2上的与第二抵接部423匹配的弧形面,并且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423相互抵顶时没有缝隙,因此第一外盖2能够使第一外盖2和第二外盖4之间的围合空间封闭,以起到对涂抹头5保湿及防止气味渗出的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21可以是设置在第一外盖2的内壁上的阶梯面,第二抵接部423为设置在外套42的外壁上的相对应的阶梯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1)、第一外盖(2)、弹性件(3)和第二外盖(4),所述容器本体(1)包括第一导出部(11),所述第二外盖(4)紧密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出部(11)上,所述弹性件(3)安装在所述第二外盖(4)和所述容器本体(1)之间,所述弹性件(3)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二外盖(4)朝远离所述第一导出部(11)自由端的方向移动的弹力,所述第二外盖(4)包括第二导出部(411),所述第二导出部(411)与所述第一导出部(11)对应设置且相互匹配,当所述第一导出部(11)和所述第二导出部(411)为相互远离的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导出部(11)和所述第二导出部(411)之间形成供内容物通过的导出通道,当所述第一导出部(11)和所述第二导出部(411)为相互抵顶的第二状态时,所述导出通道阻断,所述第一外盖(2)在克服所述弹性件(3)的弹力装配在所述容器本体(1)上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外盖(4)移动直至所述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上设置有装配壁(12),所述装配壁(12)围合在所述第一导出部(11)的外周,所述第一外盖(2)装配在所述装配壁(12)的外壁上,所述装配壁(12)和所述第一导出部(11)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第二外盖(4)的部分壁身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弹性件(3)安装在所述第二外盖(4)的下端面和所述容置槽的槽底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壁(1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121),所述第二外盖(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414),当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14)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21)抵顶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21)阻挡所述第二外盖(4)继续朝远离所述第一导出部(11)的自由端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21)为所述装配壁(12)的内壁上的第一卡凸(1212),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14)为所述第二外盖(4)的外壁上的第二卡凸(414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21)为所述装配壁(12)上的卡嵌口(1211),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14)为所述第二外盖(4)上的第二卡凸(4141),所述第二卡凸(4141)置于所述卡嵌口(1211)内,并且,所述第二卡凸(4141)能够在所述卡嵌口(1211)内沿所述第一导出部(11)的延伸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盖(4)包括外套(42)和内芯(41),所述外套(42)套设在所述内芯(41)外,所述内芯(41)的外壁上设置有壁肩(412),所述外套(42)的内壁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肩凸(421),所述肩凸(421)抵顶在所述壁肩(412)上,所述内芯(4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卡凸(413),所述外套(42)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422),所述第三卡凸(413)与所述卡槽(422)卡嵌装配;所述第二导出部(411)设置在所述内芯(41)上,所述弹性件(3)设置在所述内芯(41)和所述容器本体(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出部(1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11)和顶凸(6),所述第二导出部(411)上设置有第二开口(4111),所述顶凸(6)与所述第二开口(4111)相匹配,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顶凸(6)插入在所述第二开口(4111)内将所述第二开口(4111)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出部(1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11),所述第二导出部(411)上设置有第二开口(4111)和顶凸(6),所述顶凸(6)与所述第一开口(111)相匹配,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顶凸(6)插入在所述第一开口(111)内将所述第一开口(111)封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盖(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抵接部(21),所述外套(4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抵接部(423),所述第一抵接部(21)与所述第二抵接部(423)相匹配,在所述第一外盖(2)克服所述弹性件(3)的弹力装配在所述容器本体(1)上时,所述第一抵接部(21)抵顶在所述第二抵接部(423)上以带动所述第二外盖(4)移动;
所述容器本体(1)上具有第一抵顶端面,所述外套(42)上具有第二抵顶端面,所述第一抵顶端面与所述第二抵顶端面对应设置,当所述第一抵顶端面与所述第二抵顶端面相抵顶时,所述第一导出部(11)和所述第二导出部(411)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41)的所述第二导出部(411)上开设有导出槽(4112),所述容器本体(1)的内容物从所述导出通道导出后到达所述导出槽(4112),所述包装容器还包括涂抹头(5),所述涂抹头(5)装配在所述导出槽(4112)内,所述涂抹头(5)上具有供所述导出槽(4112)上的内容物流到所述涂抹头(5)的外表面的孔隙。
CN201821493994.5U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包装容器 Active CN2087612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93994.5U CN208761247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包装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93994.5U CN208761247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包装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61247U true CN208761247U (zh) 2019-04-19

Family

ID=66134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93994.5U Active CN208761247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包装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612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4983A (zh) * 2018-09-12 2018-12-28 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容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4983A (zh) * 2018-09-12 2018-12-28 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52016B2 (en) Dual tube container with one way valves and applicator
CN208761247U (zh) 一种包装容器
KR101711480B1 (ko) 출몰식 브러쉬를 가지는 화장품용기
CN105639989A (zh) 真空泵化妆品容器
CN107963326A (zh) 一种旋转密封式包装容器
CN205250673U (zh) 化妆用管状容器
CN107224093A (zh) 化妆品用密封包装
CN109094983A (zh) 一种包装容器
CN209258729U (zh) 一种控制内部开、合的密封包装容器
CN110155490A (zh) 一种l型球阀多合一切换按压吸液瓶
KR102575132B1 (ko) 스틱형 내용물 충전 용기
CN218369359U (zh) 出液容器
KR101688623B1 (ko) 튜브형 화장품 용기
CN204617381U (zh) 化妆盒
KR20210000817U (ko) 스포이드 형 화장품 용기
KR101143948B1 (ko) 콤팩트 용기
CN207855272U (zh) 化妆盒
CN206798131U (zh) 一种自开启的化妆品容器
CN104757773A (zh) 化妆盒
CN202107176U (zh) 组合式香水瓶盖
CN203913813U (zh) 一种新型气密粉饼盒
KR20190092688A (ko) 토출구 밀폐 구조가 개선된 튜브형 화장품 용기
CN210988724U (zh) 化妆盒
CN209667743U (zh) 一种盖子和瓶子
CN109398930A (zh) 一种控制内部开、合的密封包装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001, Longgang Avenu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Li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TONGCHAN Lix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1001 Longgang Avenue (Ping lo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EAUTY STAR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