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53587U - 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53587U
CN208753587U CN201820765251.2U CN201820765251U CN208753587U CN 208753587 U CN208753587 U CN 208753587U CN 201820765251 U CN201820765251 U CN 201820765251U CN 208753587 U CN208753587 U CN 208753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eat
welded
plug device
side wall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652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青
陈国胜
陈玲
陈长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JIUZHOU AUTO PAR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JIUZHOU AUTO PA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JIUZHOU AUTO PA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JIUZHOU AUTO PAR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652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53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53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535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包括车库本体、以及电动车的对接口装置,所述车库本体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充电箱,所述充电箱内部连出的导线一端安装有插头装置,所述插头装置的一侧设有电动车的对接口装置,对接口装置包括对接口装置壳体,对接口装置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对接口装置壳体侧壁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电极座,第一电极座位于的对接口装置的轴线上,第一电极座两侧安装有位于对接口装置壳体侧壁上的两组支撑板,且两组支撑板对称设置,支撑板远离第一电极座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弹簧,本实用新型避免充电插头直接裸露在空气中,造成一些漏电状况,对人造成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以其无尾气排放,噪音小,日益受到用户的青睐,市场保有量不断的增加。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有限,需要较频繁的充电,“无车位、充电难”已成为城市中心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难题。充电时将充电线插接在电动汽车上,充电线的另一端插接在电源车头。在电动汽车停放在立体车库时,利用停放的时间对电动汽车充电是很好的时机。
目前,电动汽车在充电库中的充电时,其两个插头对接装置,不但接头处不牢固,而且一般还是直接裸露在空气中,容易造成一些漏电状况,对人造成伤害,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包括车库本体、以及安装在电动车上的对接口装置,所述车库本体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充电箱,所述充电箱内部安装有导线,导线伸出充电箱的一端安装有插头装置(5),且插头装置与对接口装置连接,所述对接口装置包括对接口装置壳体,所述对接口装置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对接口装置壳体侧壁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电极座,第一电极座于的对接口装置的轴线上,所述第一电极座两侧安装有位于对接口装置壳体侧壁上的两组支撑板,且两组支撑板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板远离第一电极座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对接口装置壳体内部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板靠近第一电极座的一侧焊接有卡块,所述插头装置包括插头装置壳体,所述插头装置壳体的一侧壁开设有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略大于第二开口,所述插头装置壳体侧壁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电极座,且第一电极座与第二电极座相匹配,所述第二电极座两侧焊接有位于插头装置壳体侧壁上的两组连接杆,且两组连接杆对称设置,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焊接在插头装置壳体与连接杆相互靠近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二电极座的一侧焊接有位于插头装置壳体内壁上的第二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第二支撑杆的一侧铰接有挡块,所述挡块靠近第二电极座的一侧焊接有弧形杆,且弧形杆的另一端贯穿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卡块为梯形结构,且两组卡块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抵触,构成一个“V”型插口。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两端滑动连接在对接口装置壳体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弧形杆外圈设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挡块上,另一端连接在连接杆上。
优选的,所述两组挡块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抵触。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安装有对接口装置、第一弹簧、支撑板、卡块形成一个闭合的接口装置,不需要在充电时人为的去打开充电口,避免与其接触。
2、本发明中,通过安装有插头装置连接杆、第二支撑杆、固定块、挡块、弧形杆、第二弹簧,构成一个闭合的插头装置,避免插头直接裸露在空气中,造成一些漏电状况,对人造成伤害。
本发明,在能够完成对电动车充电的同时,避免了两个接头裸露在空气中,避免了漏电状况的发生,而且同时对接后两个接头能够卡接在一起,不会再充电时,出现由于接触不良,出现充不进去电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的对接口装置与插头装置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的对接口装置与插头装置对接的爆炸视图。
图中:1车库、2电动车、3充电箱、4对接口装置、5插头装置、6第一弹簧、7支撑板、8卡块、9第一电极座、10第二电极座、11连接杆、12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4固定块、15挡块、16弧形杆、17第二弹簧、18对接口装置壳体、2插头装置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包括车库本体1、以及安装在电动车上的对接口装置4,车库本体1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充电箱3,充电箱3内部安装有导线,导线伸出充电箱的一端安装有插头装置5,且插头装置5与对接口装置4连接,对接口装置4包括对接口装置壳体18,对接口装置壳体18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对接口装置壳体18侧壁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电极座9,第一电极座9位于的对接口装置的轴线上,第一电极座9两侧安装有位于对接口装置壳体18侧壁上的两组支撑板7,且两组支撑板7对称设置,支撑板7两端滑动连接在对接口装置壳体18的侧壁上,支撑板7远离第一电极座9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的另一端连接在对接口装置壳体18内部的内壁上,支撑板7靠近第一电极座9的一侧焊接有卡块8,卡块8为梯形结构,且两组卡块8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抵触,构成一个“V”型插口,插头装置5包括插头装置壳体2,插头装置壳体2的一侧壁开设有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略大于第二开口,插头装置壳体2侧壁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电极座10,且第一电极座9与第二电极座10相匹配,第二电极座10两侧焊接有位于插头装置壳体2侧壁上的两组连接杆11,且两组连接杆11对称设置,连接杆11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一支撑杆12,且第一支撑杆12焊接在插头装置壳体2与连接杆11相互靠近的侧壁上,第一支撑杆12远离第二电极座10的一侧焊接有位于插头装置壳体2内壁上的第二支撑杆13,且第一支撑杆12与第二支撑杆13相互平行,第二支撑杆13的另一端焊接有固定块14,固定块14远离第二支撑杆13的一侧铰接有挡块15,两组挡块15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抵触,挡块15靠近第二电极座10的一侧焊接有弧形杆16,且弧形杆16的另一端贯穿连接杆11,弧形杆16外圈设有第二弹簧17,且第二弹簧17的一端连接在挡块15上,另一端连接在连接杆11上。
工作原理:在需要电动车充电时,用手拿着插头装置5从对接口装置壳体18的第一开口处插入到其内部,再插入过程中插头装置壳体2抵触在卡快8上,向内部挤压,与卡快8焊接的支撑板7会沿着对接口装置壳体18内壁滑动,压缩第一弹簧6,再插入到一定程度后,第一电极座9会抵触在挡块15上,挡块15沿着铰接处发生偏转,是与之焊接的弧形杆16发生移动,同时挡块15挤压套在弧形杆16与连接杆11上的第二弹簧17,随着逐渐插入,完成第一电极座9与第二电极座10相匹配,形成电流通路,开始充电,在充电结束后,拔出插头装置5,对接口装置中被压缩的第一弹簧6,在弹力作用下使两个支撑板7相互靠近,最终恢复后两组卡快8又会相互抵触在一起,对于插头装置5,同理在被压缩的第二弹簧17的弹力作用下,使两组挡块15相互抵触在一起,形成一个闭合室,避免插头直接裸露在空气中,造成一些漏电状况,对人造成伤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包括车库本体(1)、以及安装在电动车上的对接口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库本体(1)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充电箱(3),所述充电箱(3)内部安装有导线,导线伸出充电箱的一端安装有插头装置(5),且插头装置(5)与对接口装置(4)连接,所述对接口装置(4)包括对接口装置壳体(18),所述对接口装置壳体(18)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对接口装置壳体(18)侧壁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电极座(9),第一电极座(9)位于的对接口装置的轴线上,所述第一电极座(9)两侧安装有位于对接口装置壳体(18)侧壁上的两组支撑板(7),且两组支撑板(7)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板(7)远离第一电极座(9)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的另一端连接在对接口装置壳体(18)内部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板(7)靠近第一电极座(9)的一侧焊接有卡块(8),所述插头装置(5)包括插头装置壳体(2),所述插头装置壳体(2)的一侧壁开设有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略大于第二开口,所述插头装置壳体(2)侧壁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电极座(10),所述第二电极座(10)两侧焊接有位于插头装置壳体(2)侧壁上的两组连接杆(11),且两组连接杆(11)对称设置,所述连接杆(11)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一支撑杆(12),且第一支撑杆(12)焊接在插头装置壳体(2)与连接杆(11)相互靠近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支撑杆(12)远离第二电极座(10)的一侧焊接有位于插头装置壳体(2)内壁上的第二支撑杆(13),且第一支撑杆(12)与第二支撑杆(13)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支撑杆(13)的另一端焊接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远离第二支撑杆(13)的一侧铰接有挡块(15),所述挡块(15)靠近第二电极座(10)的一侧焊接有弧形杆(16),且弧形杆(16)的另一端贯穿连接杆(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8)为梯形结构,且两组卡块(8)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抵触,构成一个“V”型插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7)两端滑动连接在对接口装置壳体(18)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16)外圈设有第二弹簧(17),且第二弹簧(17)的一端连接在挡块(15)上,另一端连接在连接杆(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挡块(15)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抵触。
CN201820765251.2U 2018-05-22 2018-05-22 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53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65251.2U CN208753587U (zh) 2018-05-22 2018-05-22 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65251.2U CN208753587U (zh) 2018-05-22 2018-05-22 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53587U true CN208753587U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52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6525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53587U (zh) 2018-05-22 2018-05-22 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535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6795A (zh) * 2018-05-22 2018-10-16 盐城市九洲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6795A (zh) * 2018-05-22 2018-10-16 盐城市九洲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23911B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转接头及其使用方法
CN208753587U (zh) 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
CN206528359U (zh) 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插座
CN208745789U (zh) 一种多功能新能源汽车用组件
CN108666795A (zh) 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用部件
CN209313485U (zh) 一种车载手机充电器
CN204793341U (zh) 一种充气式多功能导电橡胶充电插头
CN203690582U (zh) 移动式插座
CN208014942U (zh) 一种大电流连接压线头
CN207868496U (zh) 一种大电流连接组件
CN200990405Y (zh) Usb车载充电器
CN108528257A (zh) 一种多功能新能源汽车用组件
CN205303833U (zh) 一种接驳车辆辅助启动连接线之间的连接装置
CN208813013U (zh) 一种便于走线引接的直流充电桩
CN20833663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防水型高压连接器
CN201188443Y (zh) 电动车充电器
CN209351264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直流充电桩
CN208315914U (zh) 浮动换电连接器及包含其的电动汽车
CN207731992U (zh) 一种电池连接器
CN105428915B (zh) 一种接驳车辆辅助启动连接线之间的连接装置
CN205693022U (zh) 用于小容量蓄电池组放电试验的防触电接头
CN213027509U (zh) 一种具有充电接头的锂离子电池
CN204809947U (zh) 一种可进行车载充电的移动终端支架
CN213768307U (zh) 一种带有光伏发电装置的充电桩
CN204289970U (zh) 电动车多用途充电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