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51089U -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51089U
CN208751089U CN201821412867.8U CN201821412867U CN208751089U CN 208751089 U CN208751089 U CN 208751089U CN 201821412867 U CN201821412867 U CN 201821412867U CN 208751089 U CN208751089 U CN 208751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quid
compressor
tank body
outle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128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四清
曾令华
王小龙
杨宇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128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51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51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510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器,其中,气液分离器包括:罐体,罐体上设置有进口部、出气部及出液部,进口部位于罐体的下部,出气部位于罐体的上部,出液部位于罐体与进口部相同的一端,出气部与出液部相对设置;浮阀,设置在罐体内和/或出气部,浮阀能够在浮力的作用下漂浮在液体表面上,以开启或封堵住出气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液分离器在罐体内设置有浮阀,并将出气部与出液部相对设置于罐体的上部及下部,使得浮阀可在浮力的作用下开启或封堵出气部,达到气液分离的目的,避免液态制冷剂通过出气部流至其他设备而对其他设备造成损害。

Description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一种空调系统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制冷装置中使用气液分离器可以使气态制冷剂流向压缩机,这样可以提高性能,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液态制冷剂及气态制冷剂从气液分离器1’的进口部122’进入到罐体12’内,在液态制冷剂未充满罐体12’时,气体和液体分别通过出气部124’及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当液体充满罐体12’时,液态制冷剂会从出气部124’流向压缩机,进而对压缩机产生恶劣影响,缩短压缩机寿命。
相关技术中,存在有对压缩机的回液监测以及防止回液的控制方法,但大多比较复杂,缺乏简单可靠的手段,现有的压缩机一般并未设置防止回液的结构或者结构相当复杂,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罐体,罐体上设置有进口部、出气部及出液部,进口部位于罐体的下部,出气部位于罐体的上部,出液部位于罐体与进口部相同的一端;浮阀,设置在罐体内和/或出气部,浮阀能够在浮力的作用下漂浮在液体表面上,以开启或封堵住出气部;限位结构,设置在罐体或出气部上,限位结构与浮阀的结构相匹配,当浮阀在浮力作用上浮至出气部时,浮阀与限位结构相贴合,以密封出气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气液分离器在罐体的下部设置有进口部及出液部,在罐体的上部设置有出气部,出气部与出液部相对设置,在罐体内和/或出气部设置有浮阀,通过浮阀的上下浮动开启或封堵出气部。具体地,在气液分离器使用的过程中,气液混合物通过进口部进入到罐体内,气液混合物为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的混合物,气体为气态制冷剂,液体为液态制冷剂,经过气液分离后,正常情况下液态制冷剂只通过出液部流向室内换热器,当液态制冷剂未充满罐体时,气态制冷剂通过出气部流出罐体,液态制冷剂通过出液部流出罐体;当液态制冷剂充满罐体时,浮阀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直至封堵出气部,此时出气部处于关闭状态,罐内液态制冷剂只能通过出液部流出罐体,从而阻挡大量液态制冷剂从出气部流出,这样液态制冷剂就不会大量流向压缩机造成回液后果,避免液态制冷剂通过出气部流至压缩机,避免影响压缩机寿命缩短等问题的出现。在液态制冷剂流出后,罐体液面下降,此时浮阀随液面下降而开启出气部,此时出气部处于开启状态,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分别通过出气部及出液部流出罐体。进一步地,将进口部设置在罐体的下部,将出气部设置在罐体的上部,使得出气部与出液部和进口部相对设置在罐体的两端,使得在气液分离器工作的过程中,使得液态制冷剂可以远离出气部,气态制冷剂由于密度小位于液态制冷剂,进而可以顺畅的通过出气部流出进入压缩机,而如果将进口部设置在罐体的上部与出气部位于同一侧,则会导致出气部流出至压缩机的气态制冷剂中会夹带有液态制冷剂,进而影响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通过在罐体的出气口处或出气部的进气口处设置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的外形与浮阀的外形结构相匹配,当浮阀在浮力作用上浮至出气部时,浮阀与限位结构相贴合,以密封出气部,避免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保证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液分离器在罐体内设置有浮阀,一方面,可以让气态制冷剂通过出气部流向压缩机,提高制冷装置的性能:当气液分离器中的液态制冷剂较少时,液位较低,此时浮阀离开出气部,故而气态制冷剂可以流向压缩机补气口,使得制冷装置性能提升;一方面,可以阻挡液态制冷剂从出气部流向压缩机,使压缩机可靠性得到保障:当气液分离器中的液态制冷剂较多时,液位涨到出气部使得液态制冷剂要流向压缩机补气口时,浮阀在浮力下亦贴紧出气部,并且设计的浮阀形状在贴近管口时可以堵上出气部,故而阻挡液态制冷剂流向压缩机,结构简单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气液分离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气部包括:出气管,出气管设置在罐体上的出气口处,浮阀能够在浮力的作用下开启或封堵住出气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罐体的出气口处设置有出气管,而浮阀可在浮力的作用下开启或封堵该出气口,从而在液态制冷剂充满罐体时避免其通过出气口流出,也就是说,浮阀通过开启或封堵出气管来实现对出气口的开启或封堵,进而达到气液分离的目的。进一步地,限位结构设置在出气管的进气口处,当浮阀在浮力的作用下达到进气口处时,浮阀与限位结构相抵接,以封堵出气部,避免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保证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气部还包括:容置腔,容置腔设置在出气管上,浮阀设置在容置腔内,浮阀能够在浮力的作用下在容置腔内上下浮动;其中,容置腔的径向距离大于出气管的直径。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出气管上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的径向距离要大于出气管的直径,并将浮阀设置于容置腔内,液态制冷剂可进入容置腔内,从而使得浮阀在浮力的作用下在容置腔内上下浮动,开启或封堵出气管。具体地,在液态制冷剂未充满容置腔时,气态制冷剂通过出气口流出罐体,液态制冷剂通过出液部流出罐体;在液态制冷剂充满容置腔时,浮阀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直至封堵出气管,此时出气口处于关闭状态,罐内液态制冷剂只能通过出液部流出罐体,而不会由出气口流出罐体;在液态制冷剂流出后,容置腔内液面下降,此时浮阀随液面下降而开启出气部,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分别通过出气口及出液部流出罐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容置腔设置在出气管的端部,容置腔为一端与出气管相连通的腔体结构,容置腔位于罐体内,容置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容置腔设置于出气管的端部,并设置于罐体内部,而容置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均可通过通孔进入到容置腔,在液态制冷剂未充满容置腔时,气态制冷剂通过出气口流出罐体,液态制冷剂通过出液部流出罐体;在液态制冷剂充满容置腔时,浮阀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直至封堵出气管,此时出气口处于关闭状态,罐内液态制冷剂只能通过出液部流出罐体,而不会由出气口流出罐体;在液态制冷剂流出后,容置腔内液面下降,此时浮阀随液面下降而开启出气部,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分别通过出气口及出液部流出罐体。通过设置容置腔对浮阀在罐体内的移动路劲进行了限位,缩短了浮阀封堵出气部的时间,进一步保证了压缩机使用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容置腔设置在出气管的中间部分,容置腔的腔体由容置腔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容置腔设置于出气管的中间部分,且容置腔的腔体可由其一端贯通至另一端,也就是说,将浮阀设置在了出气管上,保证了通过出气管流出的为气态制冷剂,避免液态制冷剂的溢出;进一步地,将浮阀设置在出气管上,方便了浮阀的维修换件,将整个出气管进行更换即可,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进一步地,限位结构设置在容置腔的出气口处,当浮阀在浮力的作用下达到出气口处时,浮阀与限位结构相抵接,以封堵出气部,避免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保证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气部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气部采用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有利于延长气液分离器的使用寿命,且可以采用一次成型,降低加工制造难度,降低成本。具体地,出气部与限位结构为一体式结构,方便加工,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压缩机、换向装置、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及其连接管路,其特征在于,空调系统还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气液分离器;其中,气液分离器的进口部与第一节流元件相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出液部与室内换热器相连接,出液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气液分离器的出气部与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压缩机、换向装置、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其中,将气液分离器的进口部与第一节流元件相连接,通过第一节流元件对进入到气液分离器的气液混合物进行调节,起到节流的作用;将气液分离器的出液部与室内换热器相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出气部与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接,并在出液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通过气液分离器将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分离,一方面可以保证气态制冷剂流向压缩机补气口,使得空调系统整体性能提升,另一方面可以阻挡液态制冷剂流向压缩机,确保液态制冷剂流向室内换热器,避免对压缩机造成回液损害,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在空调系统使用过程中,制冷剂在不同零部件中存在状态是不一样的,可能为气态,可能为液态,也可能是气液混合物,而通过气液分离器的使用,可以将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分离,以避免液态制冷剂通过出气口流向压缩机造成压缩机回液,延长压缩机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压缩机包括:至少一个压缩腔,补气口与至少一个压缩腔相连通;单向阀,设置在补气口与压缩腔连通的一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包括至少一个压缩腔,并将压缩腔的补气口与压缩腔相连通,从而使得通过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流向压缩腔内,进而保证压缩机的正常使用。进一步地,在补气口与压缩腔连通的一端的连通通道上设置有单向阀,在保证气态制冷剂流向压缩腔的同时,可以防止压缩腔内气态制冷剂从压缩腔流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压缩机包括:第一压缩腔,第一压缩腔上设置有第一吸气孔和第一排气孔,第一吸气孔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接;第二压缩腔,第二压缩腔上设置有第二吸气孔和第二排气孔,第二吸气孔与第一排气孔和补气口相连通,第二排气孔与压缩机的腔体相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包括有第一压缩腔及第二压缩腔,通过第一压缩腔及第二压缩腔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加强压缩机的工作性能,进而提升空调系统的工作性能。进一步地,第一压缩腔的第一吸气孔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接,第一压缩腔的第一排气孔和压缩机的补气口及第二压缩腔的第二吸气孔相连通,第二压缩腔的第二排气孔与压缩机的腔体相通,也就是说,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先后第一压缩腔及第二压缩腔,经过两重压缩,为二级压缩机,提升空调系统的工作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压缩机包括:第三压缩腔,第三压缩腔设置有第三吸气孔和第三排气孔,第三吸气孔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接,第三排气孔与压缩机的腔体相通;第四压缩腔,第四压缩腔设置有第四吸气孔和第四排气孔,第四吸气孔与补气口相连通,第四排气孔与压缩机的腔体相通;其中,压缩机的吸气口和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通,且吸气口与补气口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包括有第三压缩腔及第四压缩腔两个腔体,通过第三压缩腔及第四压缩腔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加强压缩机的工作性能,进而提升空调系统的工作性能。进一步地,第三压缩腔的第三吸气孔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接,第三压缩腔的第三排气孔与压缩机的腔体相通,第四压缩腔的第四吸气孔与补气口相连通,第四压缩腔的第四排气孔与压缩机的腔体相通,第三压缩腔与第四压缩腔彼此独立,为独立压缩机,提升空调系统的工作性能。单向阀作用是使得补气口制冷剂可以流向压缩腔同时可以防止压缩腔内制冷剂从压缩腔内流出。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气液分离器;或如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因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气液分离器;或如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空调系统。因此具有上述气液分离器或空调系统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气液分离器,12’罐体,122’进口部,124’出气部,126’出液部。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一个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所示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二个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所示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三个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所示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第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第二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5c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第三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其中,图2a至图5c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空调系统,1气液分离器,12罐体,122进口部,124出气部,126出液部,128出气管,130出气口,132容置腔,14浮阀,2压缩机,22吸气口,24补气口,26排气口,28a第一压缩腔,28b第二压缩腔,28c第三压缩腔,28d第四压缩腔,30a第一排气孔,30b第二排气孔,32a第一吸气孔,32b第二吸气孔,32c第三吸气孔,32d第四吸气孔,34c第三排气孔,34d第四排气孔,3室外换热器,4室内换热器,5储液器,6第一节流元件,7第二节流元件,8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a至图5c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1、空调系统100及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气液分离器1,如图2a至图4b所示,包括:罐体12,罐体12上设置有进口部122、出气部124及出液部126,进口部122位于罐体12的下部,出气部124位于罐体12的上部,出液部126位于罐体12与进口部122相同的一端;浮阀14,设置在罐体12内和/或出气部124,浮阀14能够在浮力的作用下漂浮在液体表面上,以开启或封堵住出气部124;限位结构,设置在罐体12或出气部124上,限位结构与浮阀14的结构相匹配,当浮阀14在浮力作用上浮至出气部时,浮阀14与限位结构相贴合,以密封出气部124。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气液分离器1在罐体12的下部设置有进口部122及出液部126,在罐体12的上部设置有出气部124,出气部124与出液部126相对设置,在罐体12内和/或出气部124设置有浮阀14,通过浮阀14的上下浮动开启或封堵出气部124。具体地,在气液分离器1使用的过程中,气液混合物通过进口部122进入到罐体12内,气液混合物为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的混合物,气体为气态制冷剂,液体为液态制冷剂,经过气液分离后,正常情况下液态制冷剂只通过出液部126流向室内换热器4,当液态制冷剂未充满罐体12时,气态制冷剂通过出气部124流出罐体12,液态制冷剂通过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当液态制冷剂充满罐体12时,浮阀14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直至封堵出气部124,此时出气部124处于关闭状态,罐内液态制冷剂只能通过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从而阻挡大量液态制冷剂从出气部124流出,这样液态制冷剂就不会大量流向压缩机2造成回液后果,避免液态制冷剂通过出气部124流至压缩机2,避免影响压缩机2寿命缩短等问题的出现。在液态制冷剂流出后,罐体12液面下降,此时浮阀14随液面下降而开启出气部124,此时出气部124处于开启状态,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分别通过出气部124及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进一步地,通过将进口部122设置在罐体12的下部,将出气部124设置在罐体12的上部,使得出气部124与出液部126和进口部122相对设置在罐体12的两端,使得在气液分离器1工作的过程中,使得液态制冷剂可以远离出气部124,气态制冷剂由于密度小位于液态制冷剂,进而可以顺畅的通过出气部124流出进入压缩机2,而如果将进口部122设置在罐体12的上部与出气部124位于同一侧,则会导致出气部124流出至压缩机2的气态制冷剂中会夹带有液态制冷剂,进而影响了压缩机2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通过在罐体12的出气口处或出气部124的进气口处设置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的外形与浮阀14的外形结构相匹配,当浮阀14在浮力作用上浮至出气部时,浮阀14与限位结构相贴合,以密封出气部,避免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保证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进口流入的制冷剂包含气态的制冷剂和液态的制冷剂,正常情况下液态制冷剂只通过出液口流向蒸发器,而当液态制冷剂已充满气液分离器罐体时,液态制冷剂就会通过出气口流向压缩机,这样就会造成压缩机回液,有寿命缩短等影响。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液分离器1在气液分离器设置浮阀,浮阀在浮力作用下可以浮在液态制冷剂之上,当浮阀在液态制冷剂浮力作用下达到出气口时,浮阀可以堵上出气管口,从而阻挡液态制冷剂从出其管口流出;当液态制冷剂减少导致气液分离器液面下降时,浮阀亦跟随液面下降从而离开出气口,此时气态制冷剂又重新可以流向压缩机从而提高制冷装置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液分离器1,一方面,可以让气态制冷剂通过出气部124流向压缩机2,提高制冷装置的性能:当气液分离器中的液态制冷剂较少时,液位较低,此时浮阀14离开出气部124,故而气态制冷剂可以流向压缩机2的补气口24,使得制冷装置性能提升;一方面,可以阻挡液态制冷剂从出气部124流向压缩机2,使压缩机2可靠性得到保障:当气液分离器1中的液态制冷剂较多时,液位涨到出气部124使得液态制冷剂要流向压缩机2补气口24时,浮阀14在浮力下亦贴紧出气部124,并且设计的浮阀14形状在贴近管口时可以堵上出气部124,故而阻挡液态制冷剂流向压缩机2,结构简单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a至图4b,出气部124包括:出气管128,出气管128设置在罐体12上的出气口130处,浮阀14能够在浮力的作用下开启或封堵住出气口130。
在该实施例中,在罐体12的出气口130处设置有出气管128,而浮阀14可在浮力的作用下开启或封堵该出气口130,从而在液态制冷剂充满罐体12时避免其通过出气口130流出,也就是说,浮阀14通过开启或封堵出气管128来实现对出气口130的开启或封堵,进而达到气液分离的目的。进一步地,限位结构设置在出气管128的进气口处,当浮阀14在浮力的作用下达到进气口处时,浮阀14与限位结构相抵接,以封堵出气部124,避免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保证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罐体12的下部设置有进口部122及出液部126,在罐体12的上部设置有出气部124,出气部124与出液部126相对设置,在罐体12内设置有浮阀14,在气液分离器1使用的过程中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的混合物通过进口部122进入到罐体12内,经过气液分离后,正常情况下液态制冷剂只通过出液部126流向室内换热器4,当液态制冷剂未充满罐体12时,如图2a所示,气态制冷剂通过出气部124流出罐体12,液态制冷剂通过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当液态制冷剂充满罐体12时,如图2b所示,浮阀14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直至封堵出气部124,此时出气部124处于关闭状态,罐内液态制冷剂只能通过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从而阻挡大量液态制冷剂从出气部124流出,这样液态制冷剂就不会大量流向压缩机2造成回液后果,避免液态制冷剂通过出气部124流至压缩机2,避免影响压缩机2寿命缩短等问题的出现。在液态制冷剂流出后,罐体12液面下降,此时浮阀14随液面下降而开启出气部124,此时出气部124处于开启状态,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分别通过出气部124及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出气部124还包括:容置腔130,容置腔130设置在出气管128上,浮阀14设置在容置腔130内,浮阀14能够在浮力的作用下在容置腔130内上下浮动;其中,容置腔130的径向距离大于出气管128的直径。
在该实施例中,在出气管128上设置有容置腔130,容置腔130的径向距离要大于出气管128的直径,并将浮阀14设置于容置腔130内,液态制冷剂可进入容置腔130内,从而使得浮阀14在浮力的作用下在容置腔130内上下浮动,开启或封堵出气管128。具体地,在液态制冷剂未充满容置腔130时,气态制冷剂通过出气口130流出罐体12,液态制冷剂通过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在液态制冷剂充满容置腔130时,浮阀14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直至封堵出气管128,此时出气口130处于关闭状态,罐内液态制冷剂只能通过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而不会由出气口130流出罐体12;在液态制冷剂流出后,容置腔130内液面下降,此时浮阀14随液面下降而开启出气部124,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分别通过出气口130及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容置腔130设置在出气管128的端部,容置腔130为一端与出气管128相连通的腔体结构,容置腔130位于罐体12内,容置腔130的腔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在该实施例中,将容置腔130设置于出气管128的端部,并设置于罐体12内部,而容置腔130的腔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均可通过通孔进入到容置腔130,在液态制冷剂未充满容置腔130时,气态制冷剂通过出气口130流出罐体12,液态制冷剂通过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在液态制冷剂充满容置腔130时,浮阀14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直至封堵出气管128,此时出气口130处于关闭状态,罐内液态制冷剂只能通过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而不会由出气口130流出罐体12;在液态制冷剂流出后,容置腔130内液面下降,此时浮阀14随液面下降而开启出气部124,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分别通过出气口130及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通过设置容置腔132对浮阀14在罐体12内的移动路劲进行了限位,缩短了浮阀14封堵出气部124的时间,进一步的保证了压缩机2使用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罐体12的下部设置有进口部122及出液部126,在罐体12的上部设置有出气部124,出气部124与出液部126相对设置,出气部124包括出气管128及设置于出气管128端部的容置腔130,且容置腔130位于罐体12内,容置腔130的腔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均可通过通孔进入到容置腔130。在液态制冷剂未充满容置腔130时,如图3a所示,气态制冷剂通过出气口130流出罐体12,液态制冷剂通过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在液态制冷剂充满容置腔130时,如图3b所示,浮阀14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直至封堵出气管128,此时出气口130处于关闭状态,罐内液态制冷剂只能通过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而不会由出气口130流出罐体12;在液态制冷剂流出后,容置腔130内液面下降,此时浮阀14随液面下降而开启出气部124,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分别通过出气口130及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此外,通过设置容置腔132对浮阀14在罐体12内的移动路劲进行了限位,缩短了浮阀14封堵出气部124的时间,进一步的保证了压缩机2使用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容置腔130设置在出气管128的中间部分,容置腔130的腔体由容置腔130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
在该实施例中,将容置腔130设置于出气管128的中间部分,且容置腔130的腔体可由其一端贯通至另一端,也就是说,将浮阀14设置在了出气管128上,保证了通过出气管128流出的为气态制冷剂,避免液态制冷剂的溢出;进一步地,将浮阀14设置在出气管128上,方便了浮阀14的维修换件,将整个出气管128进行更换即可,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进一步地,限位结构设置在容置腔130的出气口处,当浮阀14在浮力的作用下达到出气口处时,浮阀14与限位结构相抵接,以封堵出气部124,避免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保证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罐体12的下部设置有进口部122及出液部126,在罐体12的上部设置有出气部124,出气部124与出液部126相对设置,出气部124包括出气管128及设置于出气管128中部的容置腔130,且气态制冷剂穿过容置腔130通过出气口130排出。在液态制冷剂未充满容置腔130时,如图4a所示,气态制冷剂通过出气口130流出罐体12,液态制冷剂通过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在液态制冷剂充满容置腔130时,如图4b所示,浮阀14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直至封堵出气管128,此时出气口130处于关闭状态,罐内液态制冷剂只能通过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而不会由出气口130流出罐体12;在液态制冷剂流出后,容置腔130内液面下降,此时浮阀14随液面下降而开启出气部124,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分别通过出气口130及出液部126流出罐体12。此外,将浮阀14设置在出气管128上,方便了浮阀14的维修换件,将整个出气管128进行更换即可,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出气部124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出气部124采用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有利于延长气液分离器1的使用寿命,且可以采用一次成型,降低加工制造难度,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100,如图5a至图5c所示,空调系统100包括依次相连的压缩机2、换向装置、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6、室内换热器及其连接管路,其特征在于,空调系统100还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气液分离器1;其中,气液分离器1的进口部122与第一节流元件6相连接,气液分离器1的出液部126与室内换热器相连接,出液部126与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7,气液分离器1的出气部124与压缩机2的补气口24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系统100包括依次相连的压缩机2、换向装置、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6、室内换热器,其中,将气液分离器1的进口部122与第一节流元件6相连接,通过第一节流元件6对进入到气液分离器1的气液混合物进行调节,起到节流的作用;将气液分离器1的出液部126与室内换热器相连接,气液分离器1的出气部124与压缩机2的补气口24相连接,并在出液部126与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7,通过气液分离器1将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分离,一方面可以保证气态制冷剂流向压缩机2补气口24,使得空调系统100整体性能提升,另一方面可以阻挡液态制冷剂流向压缩机2,确保液态制冷剂流向室内换热器,避免对压缩机2造成回液损害,延长压缩机2的使用寿命,具体地,在空调系统100使用过程中,制冷剂在不同零部件中存在状态是不一样的,可能为气态,可能为液态,也可能是气液混合物,而通过气液分离器1的使用,可以将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分离,以避免液态制冷剂通过出气口130流向压缩机2造成压缩机2回液,延长压缩机2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压缩机2包括:至少一个压缩腔,补气口24与至少一个压缩腔相连通;单向阀8,设置在补气口24与压缩腔连通的一端。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2包括至少一个压缩腔,并将压缩腔的补气口24与压缩腔相连通,从而使得通过气液分离器1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流向压缩腔内,进而保证压缩机2的正常使用。进一步地,在补气口24与压缩腔连通的一端的连通通道上设置有单向阀8,在保证气态制冷剂流向压缩腔的同时,可以防止压缩腔内气态制冷剂从压缩腔流出。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压缩机2包括一个压缩腔,并将压缩腔的补气口24与压缩腔的吸气孔相连通,将压缩机2的排气口26与室外换热器3相连接,气液分离器1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通过补气口24流向压缩腔内,液态制冷剂经过室内换热器4流至储液器5,避免对压缩机2造成回液损害,延长压缩机2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压缩机2为单缸喷气压缩机:即压缩机包含壳体和一个气缸,气缸设置在壳体内,壳体上的补气口与气缸内部压缩腔连通且连通通道与压缩腔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作用是使得补气口制冷剂可以流向压缩腔同时可以防止压缩腔内制冷剂从压缩腔内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压缩机2包括:第一压缩腔28a,第一压缩腔28a上设置有第一吸气孔和第一排气孔30a,第一吸气孔与压缩机2的吸气口22相连接;第二压缩腔28b,第二压缩腔28b上设置有第二吸气孔32a和第二排气孔,第二吸气孔32a与第一排气孔30a和补气口24相连通,第二排气孔与压缩机2的腔体相通。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2包括有第一压缩腔28a及第二压缩腔28b,通过第一压缩腔28a及第二压缩腔28b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加强压缩机2的工作性能,进而提升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性能。进一步地,第一压缩腔28a的第一吸气孔与压缩机2的吸气口22相连接,第一压缩腔28a的第一排气孔30a和压缩机2的补气口24及第二压缩腔28b的第二吸气孔32a相连通,第二压缩腔28b的第二排气孔与压缩机2的腔体相通,也就是说,气液分离器1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先后第一压缩腔28a及第二压缩腔28b,经过两重压缩,为二级压缩机,提升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性能。
具体地,压缩机2为两级压缩带喷气压缩机:即压缩机包含两个气缸,第一气缸吸气口与压缩机吸气口相连,第一气缸排气口、第二气缸吸气口、所述补气口三者之间相互连通。其中,第一气缸内行程有第一压缩腔28a,第二气缸内形成有第二压缩腔28b。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b所示,压缩机2包括第一压缩腔28a及第二压缩腔28b,且第一压缩腔28a的第一排气孔30a和压缩机2的补气口24及第二压缩腔28b的第二吸气孔32a相连通,第二压缩腔28b的第二排气孔与压缩机2的腔体相通,将压缩机2的排气口26与室外换热器3相连接,也就是说气液分离器1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先后第一压缩腔28a及第二压缩腔28b,经过两重压缩,提升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性能。而气液分离器1的使用可以使得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流向压缩腔内,液态制冷剂经过室内换热器4流至储液器5,避免对压缩机2造成回液损害,延长压缩机2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压缩机2包括:第三压缩腔28c,第三压缩腔28c设置有第三吸气孔32c和第三排气孔,第三吸气孔32c与压缩机2的吸气口22相连接,第三排气孔与压缩机2的腔体相通;第四压缩腔28d,第四压缩腔28d设置有第四吸气孔32d和第四排气孔,第四吸气孔32d与补气口24相连通,第四排气孔与压缩机2的腔体相通;其中,压缩机2的吸气口22和压缩机2的补气口24相连通,且吸气口22与补气口24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8。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2包括有第三压缩腔28c及第四压缩腔28d两个腔体,通过第三压缩腔28c及第四压缩腔28d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加强压缩机2的工作性能,进而提升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性能。进一步地,第三压缩腔28c的第三吸气孔32c与压缩机2的吸气口22相连接,第三压缩腔28c的第三排气孔与压缩机2的腔体相通,第四压缩腔28d的第四吸气孔32d与补气口24相连通,第四压缩腔28d的第四排气孔与压缩机2的腔体相通,也就是说,第三压缩腔28c与第四压缩腔28d彼此独立,为独立压缩机,提升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性能。单向阀8作用是使得补气口24制冷剂可以流向压缩腔同时可以防止压缩腔内制冷剂从压缩腔内流出。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c所示,压缩机2包括第三压缩腔28c及第四压缩腔28d,第三压缩腔28c的第三吸气孔32c与压缩机2的吸气口22相连接,第三压缩腔28c的第三排气孔与压缩机2的腔体相通,第四压缩腔28d的第四吸气孔32d与补气口24相连通,第四压缩腔28d的第四排气孔与压缩机2的腔体相通,将压缩机2的排气口26与室外换热器3相连接,也就是说,第三压缩腔28c与第四压缩腔28d彼此独立,提升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性能。而气液分离器1的使用可以使得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流向压缩腔内,液态制冷剂经过室内换热器4流至储液器5,避免对压缩机2造成回液损害,延长压缩机2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气液分离器1;或如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空调系统100。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因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气液分离器1;或如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空调系统100。因此具有上述气液分离器1或空调系统100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上设置有进口部、出气部及出液部,所述进口部位于所述罐体的下部,所述出气部位于所述罐体的上部,所述出液部位于所述罐体与所述进口部相同的一端;
浮阀,设置在所述罐体内和/或所述出气部,所述浮阀能够在浮力的作用下漂浮在液体表面上,以开启或封堵住所述出气部;
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罐体或所述出气部上,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浮阀的结构相匹配,当所述浮阀在浮力作用上浮至所述出气部时,所述浮阀与所述限位结构相贴合,以密封所述出气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部包括:
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设置在所述罐体上的出气口处,所述浮阀能够在浮力的作用下开启或封堵住所述出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部还包括:
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设置在所述出气管上,所述浮阀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浮阀能够在浮力的作用下在所述容置腔内上下浮动;
其中,所述容置腔的径向距离大于所述出气管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腔设置在所述出气管的端部,所述容置腔为一端与出气管相连通的腔体结构,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罐体内,所述容置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腔设置在所述出气管的中间部分,所述容置腔的腔体由所述容置腔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气部为一体式结构。
7.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压缩机、换向装置、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及其连接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
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部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相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接,所述出液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部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至少一个压缩腔,所述补气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压缩腔相连通;
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补气口与所述压缩腔连通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
第一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上设置有第一吸气孔和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接;
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二压缩腔上设置有第二吸气孔和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吸气孔与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补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孔与所述压缩机的腔体相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
第三压缩腔,所述第三压缩腔设置有第三吸气孔和第三排气孔,所述第三吸气孔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接,所述第三排气孔与所述压缩机的腔体相通;
第四压缩腔,所述第四压缩腔设置有第四吸气孔和第四排气孔,所述第四吸气孔与所述补气口相连通,所述第四排气孔与所述压缩机的腔体相通;
其中,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通,且所述吸气口与所述补气口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或
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
CN201821412867.8U 2018-08-30 2018-08-30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Active CN208751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2867.8U CN208751089U (zh) 2018-08-30 2018-08-30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2867.8U CN208751089U (zh) 2018-08-30 2018-08-30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51089U true CN208751089U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82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12867.8U Active CN208751089U (zh) 2018-08-30 2018-08-30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5108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5779A (zh) * 2019-08-28 2019-11-08 威立雅(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 回收制冷剂的装置
CN110486993A (zh) * 2019-08-23 2019-11-22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补气分液器、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13712453A (zh) * 2021-09-23 2021-11-30 厦门暖洋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加液给皂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6993A (zh) * 2019-08-23 2019-11-22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补气分液器、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10425779A (zh) * 2019-08-28 2019-11-08 威立雅(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 回收制冷剂的装置
CN113712453A (zh) * 2021-09-23 2021-11-30 厦门暖洋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加液给皂装置
CN113712453B (zh) * 2021-09-23 2023-02-17 厦门暖洋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加液给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51089U (zh)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WO2019200945A1 (zh) 压缩机及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104454544B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5822557B (zh) 变容喷气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108826769A (zh) 一种容积可变的储液器及空调系统
CN103452853A (zh) 涡旋式空气压缩机喷油装置
WO2019085501A1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216743032U (zh) 进气阀及排水阀组
CN107355431A (zh) 扩压器和压缩机
CN106438374B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508246B (zh) 一种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
CN107989768A (zh) 压缩机以及制冷装置
CN101608621B (zh) 一种回转压缩机及使用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
CN207297379U (zh) 排气组件及压缩机
CN106225295A (zh) 制冷系统
CN217110102U (zh) 空调制冷系统
CN110173445A (zh) 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09723640A (zh) 双级压缩机泵体、压缩机、空气调节系统
CN201486857U (zh) 一种回转压缩机及使用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
WO2020257966A1 (zh) 压缩机和换热系统
CN108443112A (zh) 一种用于往复压缩机的排气系统
CN109539631B (zh) 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CN107631512A (zh) 多联机系统
CN107355386A (zh) 排气组件及压缩机
CN210107799U (zh) 一种补气增焓制冷系统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