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51001U - 一种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51001U
CN208751001U CN201820715584.4U CN201820715584U CN208751001U CN 208751001 U CN208751001 U CN 208751001U CN 201820715584 U CN201820715584 U CN 201820715584U CN 208751001 U CN208751001 U CN 208751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e
follow
hot water
gas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1558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少峰
宁述彬
王茂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RUIBO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RUIBO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RUIBO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RUIBO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1558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51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51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510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包括喷嘴,导气管,一级连接管,金属软管,二级连接管,导管,导气罩,把手,热气快速导出扇结构,锅炉体,可循环加热盘管结构,可移动热水利用转移车结构,固定座,减震块和支撑底座,所述的喷嘴螺纹连接在导气管的左端;所述的导气管横向螺纹连接在一级连接管的左端。本实用新型喷嘴,导气管,一级连接管,金属软管,二级连接管和导管的设置,有利于将热气导出再利用,增加热气再利用功能;导气罩的设置,有利于及时收集热气,可避免热气流失。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种能源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人们对锅炉的选择开始着重考虑它的运行成本,现实中,企业生产离不了蒸汽锅炉,宾馆、酒店、小区、洗浴中心的采暖或洗浴离不了热水锅炉,锅炉的燃料费用是非常大的一笔支出。为了尽量避免出现“买得起锅炉,用不起锅炉”的这一客观现象,精明的锅炉制造商对锅炉进行了一系列节能改造,改造主要内容就是锅炉的余热回收问题,事实上,节能是一个国家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我们还坚持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不能使资源有效的循环利用,就会使社会的整个资源环境加剧恶化,并且造成能源的快速枯竭。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162928U,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锅炉余热高效回收循环利用装置,包括锅炉本体、排烟管、第一导水管、加热水箱、出水管、第二导水管、底座、进料口和进水管,所述底座顶部固定安装有锅炉本体,锅炉本体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锅炉本体外侧套设有加热水套,所述加热水套的进水口与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加热水套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导水管与加热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加热水箱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部,加热水箱包括内箱体和外箱体,所述内箱体外侧套设有外箱体,内箱体和外箱体之间设置有储水空腔,所述第一导水管上安装有第一增压泵,所述锅炉本体的排烟口与排烟管的一端连接,排烟管的另一端贯穿加热水箱,所述锅炉本体的排污口通过第二导水管与储水空腔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导水管上安装有第三增压泵,所述储水空腔的出水口与出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水管上安装有第二增压泵,所述排烟管未进入加热水箱的部分外侧套设有第一保温套,所述第二导水管外侧套设有第二保温套。但是现有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还存在着不能实现冷水热循环、无法热水转移再利用和不具备热风导出再利用功能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存在着不能实现冷水热循环、无法热水转移再利用和不具备热风导出再利用功能的问题。一种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包括喷嘴,导气管,一级连接管,金属软管,二级连接管,导管,导气罩,把手,热气快速导出扇结构,锅炉体,可循环加热盘管结构,可移动热水利用转移车结构,固定座,减震块和支撑底座,所述的喷嘴螺纹连接在导气管的左端;所述的导气管横向螺纹连接在一级连接管的左端;所述的一级连接管螺纹连接在金属软管的左端;所述的金属软管横向螺纹连接在二级连接管的左端;所述的二级连接管螺纹连接在导管的左端;所述的导管螺纹连接在导气罩的左端出口处;所述的把手无缝焊接在导气管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导气罩安装在热气快速导出扇结构的左侧;所述的热气快速导出扇结构安装在锅炉体的左侧;所述的锅炉体纵向螺栓安装在固定座的左上部;所述的可循环加热盘管结构一端缠绕在锅炉体的外壁下部位置,另一端安装在固定座的右上部;所述的可移动热水利用转移车结构吸附在可循环加热盘管结构的右下部;所述的固定座通过减震块螺栓安装在支撑底座的上部;所述的可循环加热盘管结构包括加热循环盘管,热水加热箱,进水阀门,出水阀门和循环泵,所述的加热循环盘管一端螺纹连接在热水加热箱的左上部,另一端通过循环泵连接在热水加热箱的左下部;所述的进水阀门螺纹连接在加热循环盘管的右上部;所述的出水阀门螺纹连接在加热循环盘管的右下部;所述的循环泵和热水加热箱之间螺栓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加热循环盘管采用长度为八十厘米至一百厘米的蛇形紫铜盘管;所述的加热循环盘管缠绕在锅炉体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的热水加热箱螺栓连接固定座。
优选的,所述的加热循环盘管一端和热水加热箱连通,另一端和循环泵连通;所述的循环泵和热水加热箱之间管路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热水加热箱还设置有注水管,释气帽,液位管,水银温度计和水龙头,所述的注水管纵向螺纹连接在热水加热箱的左上部;所述的释气帽螺纹连接在液位管的上端出口处;所述的液位管螺纹连接在热水加热箱的左下部;所述的水银温度计纵向镶嵌在热水加热箱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水龙头螺纹连接在热水加热箱的右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液位管置于循环泵的上部。
优选的,所述的液位管和热水加热箱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的水龙头和热水加热箱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的液位管具体采用正表面刻画有刻度线的L型耐高温PVC硬塑料透明管。
优选的,所述的热气快速导出扇结构包括滤杂网,U型开口导热箱,固定镂空板,导热电机,支撑架和扇叶,所述的滤杂网镶嵌在U型开口导热箱的内侧左壁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镂空板纵向螺钉连接在U型开口导热箱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导热电机螺栓安装在支撑架和支撑架之间;所述的支撑架分别纵向螺栓安装在U型开口导热箱的内侧右部上下两壁位置;所述的扇叶套接在导热电机的输出轴上。
优选的,所述的导热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固定镂空板的内侧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U型开口导热箱螺栓连接锅炉体。
优选的,所述的导气罩和U型开口导热箱的左侧出口端螺栓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滤杂网具体采用不锈钢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的可移动热水利用转移车结构包括磁铁片,转移水箱,拉手,保温导流箱,转移轮和带塞帽释放管,所述的磁铁片纵向吸附在转移水箱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拉手螺钉连接在转移水箱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保温导流箱螺纹连接在转移水箱的底部;所述的转移轮分别无缝焊接在保温导流箱的底部四角位置;所述的带塞帽释放管横向螺纹连接在保温导流箱的右上部。
优选的,所述的磁铁片和热水加热箱之间吸附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转移水箱和保温导流箱连通设置;所述的转移水箱和保温导流箱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的转移水箱和水龙头正对配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减震块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减震块之间的间距设置为五厘米至八厘米;所述的减震块具体采用长方体橡胶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喷嘴,导气管,一级连接管,金属软管,二级连接管和导管的设置,有利于将热气导出再利用,增加热气再利用功能。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导气罩的设置,有利于及时收集热气,可避免热气流失。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加热循环盘管,热水加热箱,进水阀门,出水阀门和循环泵的设置,有利于实现冷水不断交替加热功能,以使保证使用率。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释气帽和液位管的设置,有利于及时确定热水加热箱内部的液位位置,可保证热水加热箱内部实时处于满水状态。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水银温度计和水龙头的设置,有利于实时查看热水加热箱的水温,同时可方便释放热水加热箱内部热水,增加使用安全性和使用率。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滤杂网,U型开口导热箱,固定镂空板,导热电机,支撑架和扇叶的设置,有利于及时快速的将锅炉体产生的热量排出,可实现余热再利用功能。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磁铁片,转移水箱,拉手,保温导流箱和带塞帽释放管的设置,有利于及时转移加热的热水,可便于操作。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转移轮的设置,有利于减轻转移操作强度,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循环加热盘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热气快速导出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热水利用转移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喷嘴;2、导气管;3、一级连接管;4、金属软管;5、二级连接管;6、导管;7、导气罩;8、把手;9、热气快速导出扇结构;91、滤杂网;92、U型开口导热箱;93、固定镂空板;94、导热电机;95、支撑架;96、扇叶;10、锅炉体;11、可循环加热盘管结构;111、加热循环盘管;112、热水加热箱;1121、注水管;1122、释气帽;1123、液位管;1124、水银温度计;1125、水龙头;113、进水阀门;114、出水阀门;115、循环泵;12、可移动热水利用转移车结构;121、磁铁片;122、转移水箱;123、拉手;124、保温导流箱;125、转移轮;126、带塞帽释放管;13、固定座;14、减震块;15、支撑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包括喷嘴1,导气管2,一级连接管3,金属软管4,二级连接管5,导管6,导气罩7,把手8,热气快速导出扇结构9,锅炉体10,可循环加热盘管结构11,可移动热水利用转移车结构12,固定座13,减震块14和支撑底座15,所述的喷嘴1螺纹连接在导气管2的左端;所述的导气管2横向螺纹连接在一级连接管3的左端;所述的一级连接管3螺纹连接在金属软管4的左端;所述的金属软管4横向螺纹连接在二级连接管5的左端;所述的二级连接管5螺纹连接在导管6的左端;所述的导管6螺纹连接在导气罩7的左端出口处;所述的把手8无缝焊接在导气管2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导气罩7安装在热气快速导出扇结构9的左侧;所述的热气快速导出扇结构9安装在锅炉体10的左侧;所述的锅炉体10纵向螺栓安装在固定座13的左上部;所述的可循环加热盘管结构11一端缠绕在锅炉体10的外壁下部位置,另一端安装在固定座13的右上部;所述的可移动热水利用转移车结构12吸附在可循环加热盘管结构11的右下部;所述的固定座13通过减震块14螺栓安装在支撑底座15的上部;所述的可循环加热盘管结构11包括加热循环盘管111,热水加热箱112,进水阀门113,出水阀门114和循环泵115,所述的加热循环盘管111一端螺纹连接在热水加热箱112的左上部,另一端通过循环泵115连接在热水加热箱112的左下部;所述的进水阀门113螺纹连接在加热循环盘管111的右上部;所述的出水阀门114螺纹连接在加热循环盘管111的右下部;所述的循环泵115和热水加热箱112之间螺栓连接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加热循环盘管111采用长度为八十厘米至一百厘米的蛇形紫铜盘管;所述的加热循环盘管111缠绕在锅炉体10的外壁。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热水加热箱112螺栓连接固定座13。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加热循环盘管111一端和热水加热箱112连通,另一端和循环泵115连通;所述的循环泵115和热水加热箱112之间管路连接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热水加热箱112还设置有注水管1121,释气帽1122,液位管1123,水银温度计1124和水龙头1125,所述的注水管1121纵向螺纹连接在热水加热箱112的左上部;所述的释气帽1122螺纹连接在液位管1123的上端出口处;所述的液位管1123螺纹连接在热水加热箱112的左下部;所述的水银温度计1124纵向镶嵌在热水加热箱112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水龙头1125螺纹连接在热水加热箱112的右下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液位管1123置于循环泵115的上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液位管1123和热水加热箱112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的水龙头1125和热水加热箱112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液位管1123具体采用正表面刻画有刻度线的L型耐高温PVC硬塑料透明管。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热气快速导出扇结构9包括滤杂网91,U型开口导热箱92,固定镂空板93,导热电机94,支撑架95和扇叶96,所述的滤杂网91镶嵌在U型开口导热箱92的内侧左壁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镂空板93纵向螺钉连接在U型开口导热箱92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导热电机94螺栓安装在支撑架95和支撑架95之间;所述的支撑架95分别纵向螺栓安装在U型开口导热箱92的内侧右部上下两壁位置;所述的扇叶96套接在导热电机94的输出轴上。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导热电机94的输出轴贯穿固定镂空板93的内侧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U型开口导热箱92螺栓连接锅炉体10。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导气罩7和U型开口导热箱92的左侧出口端螺栓连接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滤杂网91具体采用不锈钢过滤网。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可移动热水利用转移车结构12包括磁铁片121,转移水箱122,拉手123,保温导流箱124,转移轮125和带塞帽释放管126,所述的磁铁片121纵向吸附在转移水箱122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拉手123螺钉连接在转移水箱122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保温导流箱124螺纹连接在转移水箱122的底部;所述的转移轮125分别无缝焊接在保温导流箱124的底部四角位置;所述的带塞帽释放管126横向螺纹连接在保温导流箱124的右上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磁铁片121和热水加热箱112之间吸附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转移水箱122和保温导流箱124连通设置;所述的转移水箱122和保温导流箱124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转移水箱122和水龙头1125正对配合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减震块14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减震块14之间的间距设置为五厘米至八厘米;所述的减震块14具体采用长方体橡胶块。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可实现冷水热循环、热水转移再利用和热风导出再利用功能;通过缠绕在锅炉体10外壁的加热循环盘管111即可实现冷水交替加热功能,通过开启循环泵115的开关,开启进水阀门113和出水阀门114,即可不断将事先注入冷水的热水加热箱112内部的水不断吸出,进行循环工作,通过打开水龙头1125,即可将加热的水排放到转移水箱122内部,通过保温导流箱124进行保温处理,通过转移轮125即可将保温导流箱124移走进行再利用工作;通过启动导热电机94,以使导热电机94带动扇叶96高速旋转,即可将锅炉体10散发的热量通过导气罩7经由导管6,二级连接管5,金属软管4,一级连接管3和导气管2通过喷嘴1喷出,可进行热风再利用工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包括喷嘴(1),导气管(2),一级连接管(3),金属软管(4),二级连接管(5),导管(6),导气罩(7),把手(8),热气快速导出扇结构(9),锅炉体(10),可循环加热盘管结构(11),可移动热水利用转移车结构(12),固定座(13),减震块(14)和支撑底座(15),所述的喷嘴(1)螺纹连接在导气管(2)的左端;所述的导气管(2)横向螺纹连接在一级连接管(3)的左端;所述的一级连接管(3)螺纹连接在金属软管(4)的左端;所述的金属软管(4)横向螺纹连接在二级连接管(5)的左端;所述的二级连接管(5)螺纹连接在导管(6)的左端;所述的导管(6)螺纹连接在导气罩(7)的左端出口处;所述的把手(8)无缝焊接在导气管(2)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导气罩(7)安装在热气快速导出扇结构(9)的左侧;所述的热气快速导出扇结构(9)安装在锅炉体(10)的左侧;所述的锅炉体(10)纵向螺栓安装在固定座(13)的左上部;所述的可循环加热盘管结构(11)一端缠绕在锅炉体(10)的外壁下部位置,另一端安装在固定座(13)的右上部;所述的可移动热水利用转移车结构(12)吸附在可循环加热盘管结构(11)的右下部;所述的固定座(13)通过减震块(14)螺栓安装在支撑底座(15)的上部;所述的可循环加热盘管结构(11)包括加热循环盘管(111),热水加热箱(112),进水阀门(113),出水阀门(114)和循环泵(115),所述的加热循环盘管(111)一端螺纹连接在热水加热箱(112)的左上部,另一端通过循环泵(115)连接在热水加热箱(112)的左下部;所述的进水阀门(113)螺纹连接在加热循环盘管(111)的右上部;所述的出水阀门(114)螺纹连接在加热循环盘管(111)的右下部;所述的循环泵(115)和热水加热箱(112)之间螺栓连接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水加热箱(112)还设置有注水管(1121),释气帽(1122),液位管(1123),水银温度计(1124)和水龙头(1125),所述的注水管(1121)纵向螺纹连接在热水加热箱(112)的左上部;所述的释气帽(1122)螺纹连接在液位管(1123)的上端出口处;所述的液位管(1123)螺纹连接在热水加热箱(112)的左下部;所述的水银温度计(1124)纵向镶嵌在热水加热箱(112)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水龙头(1125)螺纹连接在热水加热箱(112)的右下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气快速导出扇结构(9)包括滤杂网(91),U型开口导热箱(92),固定镂空板(93),导热电机(94),支撑架(95)和扇叶(96),所述的滤杂网(91)镶嵌在U型开口导热箱(92)的内侧左壁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镂空板(93)纵向螺钉连接在U型开口导热箱(92)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导热电机(94)螺栓安装在支撑架(95)和支撑架(95)之间;所述的支撑架(95)分别纵向螺栓安装在U型开口导热箱(92)的内侧右部上下两壁位置;所述的扇叶(96)套接在导热电机(94)的输出轴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热水利用转移车结构(12)包括磁铁片(121),转移水箱(122),拉手(123),保温导流箱(124),转移轮(125)和带塞帽释放管(126),所述的磁铁片(121)纵向吸附在转移水箱(122)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拉手(123)螺钉连接在转移水箱(122)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保温导流箱(124)螺纹连接在转移水箱(122)的底部;所述的转移轮(125)分别无缝焊接在保温导流箱(124)的底部四角位置;所述的带塞帽释放管(126)横向螺纹连接在保温导流箱(124)的右上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循环盘管(111)采用长度为八十厘米至一百厘米的蛇形紫铜盘管;所述的加热循环盘管(111)缠绕在锅炉体(10)的外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循环盘管(111)一端和热水加热箱(112)连通,另一端和循环泵(115)连通;所述的循环泵(115)和热水加热箱(112)之间管路连接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移水箱(122)和保温导流箱(124)连通设置;所述的转移水箱(122)和保温导流箱(124)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位管(1123)具体采用正表面刻画有刻度线的L型耐高温PVC硬塑料透明管。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杂网(91)具体采用不锈钢过滤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块(14)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减震块(14)之间的间距设置为五厘米至八厘米;所述的减震块(14)具体采用长方体橡胶块。
CN201820715584.4U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51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5584.4U CN208751001U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5584.4U CN208751001U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51001U true CN208751001U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53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1558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51001U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510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9206B (zh) 太阳能饮用水自动供给系统
CN107960849A (zh) 蒸箱水循环利用装置
CN204704800U (zh) 蓄能蒸汽发生器
CN208751001U (zh) 一种改进型的锅炉余热利用循环装置
CN102052757B (zh) 净化型速热电开水器
CN202104777U (zh) 一种饮水机
CN208887113U (zh)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的导油炉
CN208801464U (zh) 一种混凝土蒸汽养护装置
CN201945010U (zh) 净化型速热电开水器
CN203417086U (zh) 数控节能蒸饭柜
CN209286227U (zh) 一种高温蒸气餐具消毒机
CN207285892U (zh) 一种具有刷卡功能的节能恒温饮水机
CN206477394U (zh) 一种可节约用水的卫浴喷淋装置
CN201575484U (zh) 暖气型生物质气化炉灶
CN201469104U (zh) 自热式梳洗盆
CN206861635U (zh) 一种新型节能高效开水器
CN213714060U (zh) 一种自动化设备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8998051U (zh) 一种节能空气源热泵蒸汽发生器
CN108980903A (zh)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节能灶
CN203067063U (zh) 汽车废热利用装置
CN207716395U (zh) 一种电磁加热蒸汽锅炉
CN108143332A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清洗装置
CN211770342U (zh) 一种蒸汽加热式四氯化钛精制装置
CN211823119U (zh) 一种开水器
CN208108050U (zh) 一种航海用蒸汽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