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50034U - 自动排气阀 - Google Patents

自动排气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50034U
CN208750034U CN201820973538.4U CN201820973538U CN208750034U CN 208750034 U CN208750034 U CN 208750034U CN 201820973538 U CN201820973538 U CN 201820973538U CN 208750034 U CN208750034 U CN 208750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drum
valve
needle
valve seat
exhaust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735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琛
俞冠正
朱新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eai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735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50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50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50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排气阀,包括阀体、带有中心通孔的阀座、阀针、密封塞、弹性元件以及浮筒,阀体的一侧设有排气口,阀座横向穿设排气口且与排气口的内壁密封,阀针横向设置在阀体内且通过弹性元件与阀座连接,密封塞嵌设在阀针内且与阀座的端面贴合,浮筒位于阀体内且能够沿竖直方向在阀体内运动,浮筒的上表面设有两端均与浮筒连接的连接部件,连接部件与浮筒的上表面之间具有收容空间,阀针远离阀座的一端位于收容空间内并与连接部件接触。上述自动排气阀,阀针与浮筒上的连接部件之间采用可以活动地点接触,使阀针不会限制浮筒摆动,浮筒在气流和水流的作用下能够自由摆动,进而调整自身的位置,使气流流通顺畅,避免浮筒卡滞。

Description

自动排气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排气阀。
背景技术
排气阀所采用的原理主要是,当系统中有气体溢出时,气体会顺着管道向上爬,最终聚集在系统的最高点。而排气阀一般都安装在系统最高点,当气体进入排气阀阀腔聚集在排气阀的上部,随着阀内气体的增多,压力上升,当气体压力大于系统压力时,气体会使腔内水面下降,浮筒随水位一起下降,打开排气口;当气体排进后,水位上升,浮筒也随之上升,关闭排气口。同样的道理,当系统中产生负压,腔内水面下降,浮筒随水位一起下降,打开排气口,由于此时外界大气压力比系统压力大,所以大气会通过排气口进入系统,防止负压的危害。
现有技术中的自动排气阀有很多种,一般采用顶针式排气,其结构是,顶针卡接接杆,连杆上设有浮筒,通过浮筒上升或下降,连杆带动顶针排气或密封。此结构的自动排气阀,由于采用顶针和连杆卡接,浮筒在阀腔内只能上升或下降,浮筒无法在气流和水流的作用下自由摆动,来调整自身的位置,使气流流通顺畅,容易造成气流上下流通不顺畅,使浮筒卡滞,导致排气口有泄露的现象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避免浮筒卡滞的自动排气阀。
一种自动排气阀,包括阀体、带有中心通孔的阀座、阀针、密封塞、弹性元件以及浮筒,所述阀体的一侧设有排气口,所述阀座横向穿设排气口且与所述排气口的内壁密封,所述阀针横向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且通过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阀座连接,所述密封塞嵌设在所述阀针内且与所述阀座的端面贴合,以密封所述阀座的中心通孔,所述浮筒位于所述阀体内且能够沿竖直方向在所述阀体内运动,所述浮筒的上表面设有两端均与所述浮筒连接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浮筒的上表面之间具有收容空间,所述阀针远离所述阀座的一端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连接部件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件为弧形的连杆,所述阀针与所述连接部件的内部顶点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浮筒上设有贯穿所述浮筒的上表面与所述浮筒的下表面的通气孔,且所述通气孔的内径自所述浮筒的上表面向所述浮筒的下表面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浮筒的下表面设有第一直槽,所述通气孔与所述第一直槽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槽贯穿所述浮筒的下表面的两相对侧,所述浮筒的侧面设有两第二直槽,所述第二直槽延伸至所述浮筒的下表面且与所述第一直槽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锥形弹簧,所述阀针与所述阀座上均设有螺纹槽,所述弹性元件套接在所述阀针与所述阀座上且旋合在所述螺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阀针的靠近阀座的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阀针的远离所述阀座的一端的外径,所述阀针的靠近所述阀座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塞嵌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塞呈圆柱状,且所述密封塞靠近所述阀座的一端沿着径向设有密封片。
进一步地,所述阀座与所述排气口的内壁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的底端还套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内安装有自闭阀,所述自闭阀的顶部端面抵接所述阀体的底部端面,所述自闭阀的底端位于所述连接座的外部且设有进水口,所述自闭阀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连接座内且预压缩在所述自闭阀与所述连接座之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应用,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气阀通过在浮筒上设置两端均与浮筒的上表面连接的连接部件,阀针位于连接部件下方并与连接部件接触,使阀针与连接部件之间为可以活动地,阀针不会限制浮筒摆动,浮筒在气流和水流的作用下能够自由摆动,进而调整自身的位置,使气流流通顺畅,避免浮筒卡滞,保证排气口不会发生泄露的现象。
浮筒的中间开设一个锥形的通气孔,通过气流作用在浮筒上的作用力之差防止浮筒起跳,避免大流量高压差下不排气的现象。
阀针,弹性元件,密封垫及阀座为一体的结构,使阀针复位速度快,反应灵敏,解决阀内气体排尽后,排气口漏水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排气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浮筒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仰视图。
图4是沿着图2中IV-IV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排气阀,包括阀体1、带有中心通孔的阀座2、阀针3、密封塞4、弹性元件5以及浮筒6。其中,阀体1的一侧设有排气口101,阀座2横向穿设排气口101且与排气口101的内壁密封。阀针3横向设置在阀体1内且通过弹性元件5与阀座2连接。密封塞4 嵌设在阀针3内且与阀座2的端面贴合并密封中心通孔。浮筒6位于阀体1内且能够沿竖直方向在阀体1内运动,浮筒6的上表面设有两端均与浮筒6连接的连接部件7,连接部件7与浮筒6的上表面之间具有收容空间。阀针3远离阀座2的一端位于收容空间内并与连接部件7接触。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气阀,通过在浮筒6上设置两端与均与浮筒6的上表面连接,且连接部件7与浮筒6的上表面具有收容空间,阀针3位于收容空间内并与连接部件7接触,使得阀针3与连接部件7之间为可以活动地点接触,阀针3不会限制浮筒6摆动,浮筒6在气流和水流的作用下能够自由摆动,进而调整自身的位置,使气流流通顺畅,避免浮筒卡滞,保证排气口 101不会发生泄露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件7为弧形的连杆,阀针3与连接部件7的内部顶点接触,以保证浮筒6在下降时,对阀针3施加垂直下向的力,带动阀针3向下转动,使密封塞4与阀座2脱离,在密封塞4与阀座2之间形成V口,使气流进入阀座2的中心通孔并从中心通孔排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横向上,连接部件7的远离阀针3的一端的两侧与连接部件7的两端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件7也可以为V形的连杆,L形的连杆或者半框形的连杆,只要能保证连接部件7与阀针3之间为活动的点接触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浮筒6上设有贯穿浮筒6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通气孔62且通气孔62的内径自浮筒6的上表面向浮筒6的下表面逐渐增大,使得浮筒6的下表面面积小于浮筒6的上表面面积。当排气压力较高或者气流流量较大时,空气在竖直方向上直接穿过浮筒6的通气孔62流出,防止浮筒6在气流量较大时起跳,同时由于浮筒6的上表面面积大于浮筒6的下表面面积,气流在通过浮筒6时,作用在浮筒6上表面的力大于作用浮筒6下表面的力,可以进一步地防止浮筒6起跳。在本实施例中,通气孔62呈锥形,在其他实施例中,通气孔6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够保证通气孔62的内径自浮筒6的上表面向浮筒6的下表面逐渐增大。
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浮筒6的下表面设有第一直槽63,通气孔62与第一直槽63相连,第一直槽63起到导气的作用。进一步地,第一直槽63贯穿浮筒6的下表面的两相对侧,通气孔62设置在浮筒6的中部,浮筒6的侧面设有两第二直槽(图未示出),第二直槽延伸至浮筒6的下表面且与第一直槽63相连,以起到导气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槽63的截面与第二直槽的截面均呈弓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直槽63的截面与第二直槽的截面也可以呈其他形状,只要保证能够导气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5为锥形弹簧,阀针3与阀座2上均设有螺纹槽 (图未示出),弹性元件5套接在阀针3与阀座2上且旋合在螺纹槽内,以将阀座2与阀针3连接在一起,并且在阀针3向下转动时,对阀针3提供向上转动的回复力。
在本实施例中,阀针3的靠近阀座2的一端的外径大于阀针3的远离阀座2 的一端的外径,阀针3的靠近阀座2的一端设有凹槽32,密封塞4嵌在凹槽32 内。具体地,阀针3包括两个直径不同且一体成型的圆柱体,其中直径大的圆柱体靠近阀座2且设置上述凹槽32,直径小的圆柱体与连接部件7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塞4呈圆柱状,且密封塞4靠近阀座2的一端沿着径向设有密封片42,以便于与阀座2的端面贴合,将阀座2的中心通孔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阀座2与排气口101的内壁之间通过密封圈8密封,具体地,阀座2的外壁设有环形的台阶面22,排气口101的内壁设有与台阶面22配合的适配面102,以将阀座2定位安装,同时密封圈8套在阀座2上且夹在台阶面22与适配面102之间,实现阀座2与排气口101密封,防止泄露。进一步地,密封圈8的数量为两个,阀座2上还设有环形的收容槽23,其中一个密封圈8 收容在环形的收容槽23内且排气口101的内壁贴合,另一个位于台阶面22与适配面102之间,更进一步地是,收容槽23相对台阶面22而言,更靠近阀针3,以保证阀座2与排气口101之间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阀座2远离阀针3的一端设有端盖9,且端盖9与阀座2之间通过密封垫10密封,以防止泄露。优选地,阀座2与端盖9螺纹配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端盖9是在排气阀出现漏水失效时,安装到阀座2上用于放置漏水的,在排气阀正常工作时,阀座2上不会加装端盖9,以避免端盖9影响气流从阀座2内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包括上壳体11以及套接在上壳体11上的下壳体12,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例如通过O形密封圈密封,排气口101设置在上壳体11的侧部。
阀体1的底端还设有连接座13,连接座13内安装有自闭阀14,自闭阀14 的顶部端面抵接阀体1的底部端面,自闭阀14的底端位于连接座13的外部且安装有O形密封圈(未标号),自闭阀14的底端的一侧设于进水口,以方便管道内的液体流入自闭阀14,在经自闭阀14流入阀体1。自闭阀14上套接有弹簧(未标号),弹簧位于连接座13内且预压缩在自闭阀14与连接座13之间。具体地,自闭阀14的顶端设置环形法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连接座13的底部内壁与自闭阀14的法兰,使得弹簧预压缩在自闭阀14和连接座13之间。当阀体1从系统拆卸下来后(此时自闭阀14和连接座13还安装在系统的管道上),自闭阀14在弹簧的作用下上运动,自闭阀14的底部上的O形密封圈与连接座 13的开口的内壁贴合,使自闭阀14和连接座13之间密封,防止管道内的水从自闭阀14和连接座13之间的收容空间泄露至外部。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座13具体装设在下壳体12的底端的连接座13,自闭阀14的顶部端面与下壳体12的底部端面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气阀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系统中有气体溢出时,气体会顺着管道向上爬,最终聚集在系统的最高点,而自动排气阀一般都安装在系统最高点,当气体进入自动排气阀阀腔聚集在自动排气阀的上部时,随着阀体1内气体的增多,压力上升,气体压力大于系统压力时,气体会使腔内水面下降,浮筒6随水位一起下降,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带动阀针3向下偏转,使密封塞4与阀座2的端面脱离同时形成一V形口,使气流进入阀座2的中心通孔内并通过中心通孔排气;当气体排尽后,水位上升,浮筒6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时,阀针3在弹性元件5的作用下向上偏转,使密封塞4与阀座2的端面贴合,将阀座2的中心通孔密封,防止液体进入阀座2的中心通孔从中心通孔泄漏。同样的道理,当系统中产生负压,阀腔中水面下降,排气口打开,由于此时外界大气压力比系统压力大,所以大气会通过排气口进入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气阀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气阀通过在浮筒6上设置两端均与浮筒6的上表面连接的连接部件7,阀针3位于连接部件7下方并与连接部件7接触,使阀针3 与连接部件7之间为可以活动地,阀针3不会限制浮筒6摆动,浮筒6在气流和水流的作用下能够自由摆动,进而调整自身的位置,使气流流通顺畅,避免浮筒卡滞,保证排气口101不会发生泄露的现象。
2、采用中空的浮筒结构,在浮筒6的中间开设一个锥形的孔,通过气流作用在浮筒6上的作用力之差防止浮筒6起跳,避免大流量高压差下不排气的现象。
3、阀针3,弹性元件5,密封垫10及阀座2为一体的结构,使阀针3复位速度快,反应灵敏,解决阀内气体排尽后,排气口漏水现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排气阀,包括阀体(1)、带有中心通孔的阀座(2)、阀针(3)、密封塞(4)、弹性元件(5)以及浮筒(6),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一侧设有排气口(101),所述阀座(2)横向穿设排气口(101)且与所述排气口(101)的内壁密封,所述阀针(3)横向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且通过所述弹性元件(5)与所述阀座(2)连接,所述密封塞(4)嵌设在所述阀针(3)内且与所述阀座(2)的端面贴合,以密封所述阀座(2)的中心通孔,所述浮筒(6)位于所述阀体(1)内且能够沿竖直方向在所述阀体(1)内运动,所述浮筒(6)的上表面设有连接部件(7),所述连接部件(7)与所述浮筒(6)的上表面之间具有收容空间,所述阀针(3)远离所述阀座(2)的一端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连接部件(7)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7)为弧形的连杆,所述阀针(3)与所述连接部件(7)的内部顶点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6)上设有贯穿所述浮筒(6)的上表面与所述浮筒(6)的下表面的通气孔(62),且所述通气孔(62)的内径自所述浮筒(6)的上表面向所述浮筒(6)的下表面逐渐增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6)的下表面设有第一直槽(63),所述通气孔(62)与所述第一直槽(63)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槽(63)贯穿所述浮筒(6)的下表面的两相对侧,所述浮筒(6)的侧面设有两第二直槽,所述第二直槽延伸至所述浮筒(6)的下表面且与所述第一直槽(63)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5)为锥形弹簧,所述阀针(3)与所述阀座(2)上均设有螺纹槽,所述弹性元件(5)套接在所述阀针(3)与所述阀座(2)上且旋合在所述螺纹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3)的靠近阀座(2)的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阀针(3)的远离所述阀座(2)的一端的外径,所述阀针(3)的靠近所述阀座(2)的一端设有凹槽(32),所述密封塞(4)嵌在所述凹槽(32)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4)呈圆柱状,且所述密封塞(4)靠近所述阀座(2)的一端沿着径向设有密封片(4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与所述排气口(101)的内壁之间通过密封圈(8)密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底端还套接有连接座(13),所述连接座(13)内安装有自闭阀(14),所述自闭阀(14)的顶部端面抵接所述阀体(1)的底部端面,所述自闭阀(14)的底端位于所述连接座(13)的外部且设有进水口,所述自闭阀(14)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连接座(13)内且预压缩在所述自闭阀(14)与所述连接座(13)之间。
CN201820973538.4U 2018-06-22 2018-06-22 自动排气阀 Active CN208750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3538.4U CN208750034U (zh) 2018-06-22 2018-06-22 自动排气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3538.4U CN208750034U (zh) 2018-06-22 2018-06-22 自动排气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50034U true CN208750034U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52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73538.4U Active CN208750034U (zh) 2018-06-22 2018-06-22 自动排气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500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3161A (zh) * 2021-04-26 2021-06-08 台州尚亿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排气阀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3161A (zh) * 2021-04-26 2021-06-08 台州尚亿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排气阀
CN112923161B (zh) * 2021-04-26 2021-12-24 台州尚亿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排气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618629A (en) Ballcock valve
CN208750034U (zh) 自动排气阀
CN108443564B (zh) 一种止水阀
CN204284618U (zh) 一种顶排式排气阀
CN205559946U (zh) 一种双密封浮球阀
CN206320362U (zh) 一种角式止回阀
CN106034988A (zh) 毛管压力调节器
CN203797061U (zh) 旋启式低温止回阀
CN105952939A (zh) 一种改进型双密封排气阀
CN211288948U (zh) 一种隔膜式浮球阀
JP2007016891A (ja) エア抜き弁
CN216479116U (zh) 一种隔膜止回一体阀
CN202012649U (zh) 一种单向自动进气阀
CN208634143U (zh) 具有排气功能的测压接头以及液压系统
CN203585509U (zh) 直流活塞式先导浮球阀
CN201636395U (zh) 直通式止回阀
CN205859585U (zh) 双向疏水蒸汽蝶阀
CN205908826U (zh) 一种改进型双密封排气阀
CN213575567U (zh) 真空放气阀
CN207961716U (zh) 一种排气阀
CN110307373A (zh) 一种燃气自闭阀
CN202451872U (zh) 旋转阀
CN215172253U (zh) 一种性能更稳定的截止阀
CN209100749U (zh) 液位控制器及其液位控制系统
CN218508554U (zh) 一种管路自动切断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89 Jiefang Road, Diankou Industrial Zone, Zhuji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deai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89 Jiefang Road, Diankou Industrial Zone, Zhuji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DUNAN VALV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