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48792U - 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 - Google Patents

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48792U
CN208748792U CN201820839027.3U CN201820839027U CN208748792U CN 208748792 U CN208748792 U CN 208748792U CN 201820839027 U CN201820839027 U CN 201820839027U CN 208748792 U CN208748792 U CN 208748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colation
pond
bucket
rain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390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希阳
辛红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Priority to CN2018208390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487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48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4879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收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本实用新型包括渗漉池,所述的渗漉池由若干个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渗漉桶相互连接而成,每两个相邻的渗漉桶之间相互连通,每个渗漉桶底部设有渗漉孔。本实用新型对雨水收集后,能够自然渗漉到地下土层中,回填地下水,保护生态平衡。

Description

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收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道路、建筑群等不透水面积扩大。一方面雨水不能再入渗地下补充地下水,加上地下水的严重超采,使得城市周围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另一方面大雨时,径流迅速汇集造成地面积水和城市局部洪灾,城市水紧缺,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和城市暴雨、洪水等问题日益突出。
如果在城市建设中,注意发展雨水收集和利用工程,通过雨水收集利用的广泛开展,由于雨水被留住或回渗地下,减少了排水量,减轻了城市洪水灾害威胁,因此,地下水得以回补,水环境得以改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包括渗漉池,所述的渗漉池由若干个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渗漉桶相互连接而成,每两个相邻的渗漉桶之间相互连通,每个渗漉桶底部设有渗漉孔。
在上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中,所述的渗漉池下方设有一层渗漉过滤层,所述的渗漉桶压设在渗漉过滤层上。
在上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中,每两个相邻的渗漉桶之间用渗漉连管连接,所述的渗漉连管与渗漉桶密封连接。
在上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中,所述的渗漉池还连接有深井渗漉管,所述的深井渗漉管底部埋设在地下且顶部延伸出渗漉池上表面。
在上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中,所述的深井渗漉管顶部开口,所述的渗漉池与深井渗漉管的连接处位于渗漉连管上方。
在上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中,所述的渗漉池上表面盖设有一块渗漉盖板。
在上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中,所述的渗漉池还连接有净化桶,所述的净化桶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净化桶盖,净化桶侧壁设有雨水入口连接管,所述的净化桶内设有连接雨水入口连接管的初级过滤桶,所述的初级过滤桶上密布有初级过滤孔,在净化桶内且位于初级过滤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所述的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的边缘与净化桶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的初级过滤桶远离雨水入口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二级收集管,所述的二级收集管远离初级过滤桶的一端连接净化桶的侧壁,且二级收集管与净化桶的连接处位于第一过滤板上方。
在上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中,所述的初级过滤桶由雨水入口连接管往二级收集管的方向从高到底倾斜设置,所述的净化桶内壁设有两个呈弧形的过滤桶托架,初级过滤桶的两端放置在过滤桶托架上。
在上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中,所述的第二过滤板上还设有过滤填料,所述的过滤填料为海绵或砂砾。
在上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中,所述的二级收集管为U型管,在二级收集管的顶部设有放气管,在二级收集管的底部设有排渣阀,所述的放气管延伸到净化桶盖上方,所述的二级收集管底部向下凹陷形成沉降腔,排渣阀连接沉降腔底部。
在上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中,所述的净化桶内且位于第一过滤板上方可拆卸的设有一个连接二级收集管的硫酸铜释放器,所述的硫酸铜释放器为设有夹套的中空筒体,夹套内填充有硫酸铜,硫酸铜释放器的内壁设有若干连通夹套的小孔。
在上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中,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与净化桶可拆卸的连接,第一过滤板的滤径为3-6mm,第二过滤板的滤径为1-3mm,初级过滤孔的孔径为6-10mm。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对雨水收集后,能够自然渗漉到地下土层中,回填地下水,保护生态平衡。
2、经过多层过滤后,对雨水中的漂浮物、颗粒物能起到过滤作用,从而净化雨水。
3、过滤填料能进一步净化雨水中的泥沙等沉淀物。
4、放气管能防止气堵,且能直接观察到净化桶内部的过滤情况,为清洗净化桶提供检测依据。
5、在雨水净化过程中能自动加入硫酸铜溶液,对水体进行杀菌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净化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净化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净化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初级过滤桶与过滤桶托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初级过滤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硫酸铜释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两个渗漉桶连接的示意图;
图10是渗漉桶的示意图。
图中,净化桶301、净化桶盖302、雨水入口连接管303、初级过滤桶304、初级过滤孔305、第一过滤板306、第二过滤板307、二级收集管308、过滤桶托架309、过滤填料310、放气管311、排渣阀312、沉降腔313、硫酸铜释放器314、夹套315、渗漉池401、渗漉桶402、渗漉孔403、渗漉过滤层404、渗漉连管405、深井渗漉管406、渗漉盖板40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7和图8所示,一种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包括渗漉池401,所述的渗漉池401由若干个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渗漉桶402相互连接而成,每两个相邻的渗漉桶402之间相互连通,结合图10所示,每个渗漉桶402底部设有渗漉孔403。渗漉池401上表面盖设有一块渗漉盖板407。
本实用新型,可以露天设置,也可以连接排水沟,连接排水沟使,只需将其中一个渗漉桶402与排水沟连接即可,由于渗漉桶为正六边形,因此每个渗漉桶周围会有6个相邻的渗漉桶,结构牢固,而每两个相邻的渗漉桶相互连通,因此排水速度非常快。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雨水收集后,能够在漉桶402底部的渗漉孔403中渗出,从而回填地下水,使地下水的生态平衡。
如图8所示,渗漉池401下方设有一层渗漉过滤层404,所述的渗漉桶402压设在渗漉过滤层404上。渗漉过滤层404可以用粗砂石夯实制得,目的是为了提高渗漉桶的渗漉速度,以及防止地下泥土进入到渗漉桶中。
结合图9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渗漉桶402之间用渗漉连管405连接,所述的渗漉连管405与渗漉桶402密封连接。可以在渗漉桶402上预先制作连接孔,再将渗漉连管405插入到连接孔中,用水泥浆或者密封胶将渗漉连管和渗漉桶402之间的空隙填满,即得密封。
渗漉池401还连接有深井渗漉管406,所述的深井渗漉管406底部埋设在地下且顶部延伸出渗漉池401上表面。深井渗漉管406可以是铸铁管,或者PVC管,或者PP管,孔径在10cm以上,其打入地下20米深以下,当渗漉池401的水来不及渗漉时,从深井渗漉管406直接进入地下。
优选方案,深井渗漉管406的侧壁上密布有小渗漉孔,可与地下土层直接连通。深井渗漉管406
优选方案,深井渗漉管406顶部开口,所述的渗漉池401与深井渗漉管406的连接处位于渗漉连管405上方。深井渗漉管406顶部开口,具有排气作用,能使渗漉池401内的压力与大气压保持相等。
渗漉池401还连接有净化桶301,如图1所示,所述的净化桶301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净化桶盖302,净化桶301侧壁设有雨水入口连接管303,净化桶301底部设有雨水接出连接管303a,所述的净化桶301内设有连接雨水入口连接管303的初级过滤桶304,结合图5所示,所述的初级过滤桶304上密布有初级过滤孔305,在净化桶301内且位于初级过滤桶304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过滤板306和第二过滤板307,雨水接出连接管303a位于第二过滤板307下方,所述的第一过滤板306和第二过滤板307的边缘与净化桶301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的初级过滤桶304远离雨水入口连接管303的一端连接有二级收集管308,所述的二级收集管308远离初级过滤桶304的一端连接净化桶301的侧壁,且二级收集管308与净化桶301的连接处位于第一过滤板306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雨水进入到净化桶301后首先经过初级过滤桶304初级过滤,将大颗粒物质及漂浮物阻挡,一部分穿过初级过滤桶304的水水进入到第二过滤板307再次过滤,另一部分水由第一过滤板306过滤后再次经过第二过滤板307过滤,第一过滤板上将漂浮物等过滤,第二过滤板307实现精过滤。经过了初级过滤桶304、第一过滤板306和第二过滤板307三道过滤后,雨水中的杂质基本被阻挡在第一过滤板306和第二过滤板307上,打开净化桶盖302可清理上面的杂质。
优选方案,初级过滤桶304由雨水入口连接管303往二级收集管308的方向从高到底倾斜设置。在雨水由雨水入口连接管303流动过程中,水是倾斜向下流动的,在重力作用下,混在雨水中的树叶等杂质不容易堵住初级过滤桶表面,雨水能对初级过滤桶304起到清刷作用,更容易滤过初级过滤桶304,在大流量的雨水下不至于堵住初级过滤桶304。
结合图4所示,净化桶301内壁设有两个呈弧形的过滤桶托架309,两个过滤桶托架309一上一下设置,初级过滤桶304的两端放置在过滤桶托架309上呈倾斜状,便于拆卸,初级过滤桶304可以与净化桶301内壁密封,也可以存在一定的间隙。
二级收集管308为U型管,U型管两端呈水平设置,在二级收集管308的顶部设有放气管311,在二级收集管308的底部设有排渣阀312。放气管311延伸到净化桶盖302上方,防止雨水气堵,用于对净化桶内部泄压。
放气管311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可以检测净化桶301内部是否产生了堵塞,当净化桶301内部堵塞时,雨水无法过滤,会从放气管311中流出,可依此判定净化桶301内部被堵,需要清理。
第一过滤板306和第二过滤板307与净化桶301可拆卸的连接,第一过滤板306的滤径为3-6mm,第二过滤板307的滤径为1-3mm,初级过滤孔305的孔径为6-10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过滤板307上还设有过滤填料310。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填料310为海绵或砂砾,也可以是细沙,用于沉降泥土。
二级收集管308底部向下凹陷形成沉降腔313,排渣阀312连接沉降腔313底部,泥沙等沉降在沉降腔313中,打开排渣阀312即可清理,用于减轻第二过滤板307的过滤压力,提升过滤速度。
净化桶301内且位于第一过滤板306上方可拆卸的设有一个连接二级收集管308的硫酸铜释放器31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硫酸铜释放器314为设有夹套315的中空筒体,夹套315内填充有硫酸铜,硫酸铜释放器314的内壁设有若干连通夹套315的小孔。当雨水经过硫酸铜释放器314后,雨水进入到夹套315的小孔中,溶化硫酸铜,硫酸铜溶液水雨水从小孔中流出,进入到净化桶中,对雨水实现自动加硫酸铜,实现自动杀菌的目的。硫酸铜释放器314可定期更换。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净化桶301、净化桶盖302、雨水入口连接管303、初级过滤桶304、初级过滤孔305、第一过滤板306、第二过滤板307、二级收集管308、过滤桶托架309、过滤填料310、放气管311、排渣阀312、沉降腔313、硫酸铜释放器314、夹套315、401、渗漉桶402、渗漉孔403、渗漉过滤层404、渗漉连管405、深井渗漉管406、渗漉盖板40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包括渗漉池(40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漉池(401)由若干个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渗漉桶(402)相互连接而成,每两个相邻的渗漉桶(402)之间相互连通,每个渗漉桶(402)底部设有渗漉孔(4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漉池(401)下方设有一层渗漉过滤层(404),所述的渗漉桶(402)压设在渗漉过滤层(404)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渗漉桶(402)之间用渗漉连管(405)连接,所述的渗漉连管(405)与渗漉桶(402)密封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漉池(401)还连接有深井渗漉管(406),所述的深井渗漉管(406)底部埋设在地下且顶部延伸出渗漉池(401)上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深井渗漉管(406)顶部开口,所述的渗漉池(401)与深井渗漉管(406)的连接处位于渗漉连管(405)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漉池(401)上表面盖设有一块渗漉盖板(40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漉池(401)还连接有净化桶(301),所述的净化桶(301)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净化桶盖(302),净化桶(301)侧壁设有雨水入口连接管(303),所述的净化桶(301)内设有连接雨水入口连接管(303)的初级过滤桶(304),所述的初级过滤桶(304)上密布有初级过滤孔(305),在净化桶(301)内且位于初级过滤桶(304)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过滤板(306)和第二过滤板(307),所述的第一过滤板(306)和第二过滤板(307)的边缘与净化桶(301)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的初级过滤桶(304)远离雨水入口连接管(303)的一端连接有二级收集管(308),所述的二级收集管(308)远离初级过滤桶(304)的一端连接净化桶(301)的侧壁,且二级收集管(308)与净化桶(301)的连接处位于第一过滤板(306)上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级过滤桶(304)由雨水入口连接管(303)往二级收集管(308)的方向从高到底倾斜设置,所述的净化桶(301)内壁设有两个呈弧形的过滤桶托架(309),初级过滤桶(304)的两端放置在过滤桶托架(309)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过滤板(307)上还设有过滤填料(310),所述的二级收集管(308)为U型管,在二级收集管(308)的顶部设有放气管(311),在二级收集管(308)的底部设有排渣阀(312),所述的放气管(311)延伸到净化桶盖(302)上方,所述的二级收集管(308)底部向下凹陷形成沉降腔(313),排渣阀(312)连接沉降腔(313)底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化桶(301)内且位于第一过滤板(306)上方可拆卸的设有一个连接二级收集管(308)的硫酸铜释放器(314),所述的硫酸铜释放器(314)为设有夹套(315)的中空筒体,夹套(315)内填充有硫酸铜,硫酸铜释放器(314)的内壁设有若干连通夹套(315)的小孔。
CN201820839027.3U 2018-05-31 2018-05-31 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487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39027.3U CN208748792U (zh) 2018-05-31 2018-05-31 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39027.3U CN208748792U (zh) 2018-05-31 2018-05-31 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48792U true CN208748792U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53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3902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48792U (zh) 2018-05-31 2018-05-31 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487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0678A (zh) * 2018-05-31 2018-09-21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0678A (zh) * 2018-05-31 2018-09-21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59781B (zh) 一种智能化城市雨水调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5507112B (zh) 一种防内涝补给地下水的路面系统
CN204690903U (zh) 小区雨水回收系统
CN105862548B (zh) 防止路面积水和城区雨洪资源回收及循环利用的系统
CN106045214A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筑小区的雨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8797756A (zh) 一种景观绿化内雨水渗透净化储蓄系统
CN208748792U (zh) 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
CN110374181A (zh) 一种雨水收集池及其施工方法
CN107354949B (zh) 用于紧邻高边坡的地铁车站基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
CN108560677A (zh) 雨水收集系统
CN108179766A (zh) 海绵城市设计的车库顶板防水结构
CN104328836B (zh) 一种环保型预制双箱深孔式排水井及其施工方法
CN205077527U (zh) 一种地下室底板释放水浮力法疏排水系统
CN2761722Y (zh) 渗透式城市雨水排放设施
CN217325442U (zh) 基坑浅层排水系统
CN107938806A (zh) 一种利用海绵型雨水管补给深部地下水的装置及方法
CN208545818U (zh) 雨水收集系统
CN213572245U (zh) 一种基于lid技术的矿区雨水净化排蓄系统
CN108560678A (zh) 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
CN209958480U (zh) 一种景区绿化蓄水池结构
CN206360052U (zh) 一种海绵式雨水渗透收排系统
CN207794239U (zh) 一种利用海绵型雨水管补给深部地下水的装置
CN207244775U (zh)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CN204225257U (zh) 一种环保型预制双箱深孔式排水井
CN215254036U (zh) 一种快渗渗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5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