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41505U - 固液双室输液袋 - Google Patents

固液双室输液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41505U
CN208741505U CN201820728212.5U CN201820728212U CN208741505U CN 208741505 U CN208741505 U CN 208741505U CN 201820728212 U CN201820728212 U CN 201820728212U CN 208741505 U CN208741505 U CN 208741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strip
sap cavity
cavity room
chamber
isolated cham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2821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orell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orell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orell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orell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2821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415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41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415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固液双室输液袋,包括粉腔室、液腔室,液腔室上设有输液口,粉腔室与液腔室之间连接隔离组件,隔离组件包括隔离腔体,在隔离腔体内设有连通粉腔室及液腔室的真空通道,真空通道与粉腔室连接的一侧设有可撕拉的第一密封条、与液腔室连接的一侧设有可撕拉的第二密封条,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使真空通道形成密封通道,在真空通道内还设有撕拉件、隔离腔体外设有与撕拉件连接的帽体,撕拉件与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连接,帽体抽拉撕拉件进而带动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撕开以开通真空通道,从而连通粉腔室与液腔室。本实用新型能避免加压及液腔室时漏液,且能避免多余气泡产生。

Description

固液双室输液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室输液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粉液双室的输液袋,这种输液袋是在同一袋体上制作有粉剂室和液剂室,粉剂室用于存放固体药粉,而液剂室用于存放液体药液。粉剂室与液剂室在袋体上处于相邻的位置,两者之间采用可剥离的虚焊结构。使用时,只需要拉开虚焊结构,使粉剂室和液剂室相连通,将固体药粉和液体药液混合摇匀后即可使用。这种输液袋具有配药方便,快捷,能够避免配错药,并能减少医药包装废弃物等优点。
但是,上述输液袋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粉剂室和液剂室相邻,两者之间采用虚焊结构,在输液袋运输或存放过程中,液剂室容易受到挤压,从而使虚焊结构发生漏液,固体药粉和液体药液相混合,使药物产生变质,导致不能使用。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实用新型专利CN207270476U提供了一种新型输液袋,包括外药剂室和位于所述外药剂室内部的内药剂室,所述外药剂存放有液体药物溶剂,所述外药剂室上设置有输液口和悬挂孔,所述内药剂室存放有固体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药剂室内还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包括袋状本体和位于所述袋状本体口部的可剥离虚焊结构的封口;所述内药剂室两端开口,所述内药剂室的一端开口与所述气囊的袋状本体共用所述可剥离虚焊结构的封口,所述内药剂室的另一端开口也设置有可剥离虚焊结构的封口;所述外药剂室和气囊均为扁平状,所述气囊的一侧表面固定在所述外药剂室的一侧表面上,所述袋状本体的靠近口部的两侧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密封口部的一对挡条;使用时,挤压该气囊即可依次鼓开内药剂室。
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使用气囊时,该气囊内会存放空气或惰性气体,并且气囊位于外药剂室内,这样在挤破内药剂室时,气囊内的空气势必会流入到药剂内,这样对在药液中会形成气泡,总所周知,在输液时若有气泡进入输液管,严重时会造成患者发生血管堵塞,引发严重的后果,并且气泡也会引起患者心理担忧,造成不好的输液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现有领域中的固液双室输液袋存在的液剂室容易受到挤压发生漏液、气囊中气体会进入液剂造成气泡进入血管的至少一种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固液双室输液袋,包括粉腔室、液腔室,所述液腔室上设有输液口,所述粉腔室与所述液腔室之间连接隔离组件,所述隔离组件包括隔离腔体,在所述隔离腔体内设有连通所述粉腔室及液腔室的真空通道,所述真空通道与所述粉腔室连接的一侧设有可撕拉的第一密封条、与所述液腔室连接的一侧设有可撕拉的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使所述真空通道形成密封通道,在所述真空通道内还设有撕拉件、隔离腔体外设有与所述撕拉件连接的帽体,所述撕拉件与所述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连接,所述帽体抽拉所述撕拉件进而带动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撕开以开通真空通道,从而连通粉腔室与液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撕拉件包括撕拉条及抽拉条,所述撕拉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密封条的一端及第二密封条的一端,所述抽拉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撕拉条的中点位置上、另一端穿过所述隔离腔体突出在所述隔离腔体外并连接有所述帽体,所述抽拉条的长度略大于所述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的长度,所述抽拉条在所述隔离腔体内可滑动。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为软性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液腔室的腔体内至输液口的位置处设有透水膜。
进一步地,所述帽体与所述隔离腔体之间设有弹性囊,所述弹性囊内抽真空且包覆所述抽拉条,所述弹性囊的最大伸长长度大于所述抽拉条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抽拉条与所述撕拉杆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腔体、第一密条、第二密封条及撕拉件均由医用PVC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隔离组件将粉腔室与液腔室隔离,该隔离组件内设有真空通道,当撕拉条未撕拉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时,该真空通道是密闭通道,实现了粉腔室与液腔室的隔离;当撕拉条撕拉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使其脱离连接时,该真空通道上下则呈开口,实现了粉腔室与液腔室的连通,从而粉腔室内的粉剂进入液腔室实现粉液混合。由于真空通道内是抽真空,没有充入气体,因而不会形成多余的气泡,从而避免气泡随着输液袋进入血管。
(2)此外,由于该隔离组件的抽拉条设置在隔离腔室之外,只有在往外抽拉抽拉条时才会使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撕开,而外界对液腔室施加压力并不会使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撕开,从而方便了该双室输液袋的运输和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圆圈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固液双室输液袋,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粉腔室1、液腔室2,液腔室2上设有输液口11,粉腔室1与液腔室2之间连接隔离组件。隔离组件包括隔离腔体3,在隔离腔体3内设有连通粉腔室1及液腔室2的真空通道,真空通道与粉腔室1连接的一侧设有可撕拉的第一密封条4、与液腔室2连接的一侧设有可撕拉的第二密封条6,第一密封条4及第二密封条6使真空通道形成密封通道,该密封通道内抽真空,在真空通道内还设有撕拉件、隔离腔体3外设有与撕拉件连接的帽体8,该帽体8可以是圆形形状或适于手指握持的其他形状,撕拉件(图中标号5、7、8共同构成该撕拉件)与第一密封条4及第二密封条6连接,帽体8抽拉撕拉件进而带动第一密封条4及第二密封条6撕开以开通真空通道,从而连通粉腔室1与液腔室2。
具体而言,该撕拉件包括撕拉条5及抽拉条7,撕拉条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密封条4的一端及第二密封条6的一端,具体地该撕拉条5的两端固定连接到第一密封条4及第二密封条6的同侧端,抽拉条7的一端连接在撕拉条5的中点位置上、另一端穿过隔离腔体3突出在隔离腔体3外并连接有帽体8,本实施方式中,抽辣条与撕拉条5连接之间的夹角呈直角,也即是撕拉条5竖直设置,抽拉条7水平设置;抽拉条7的长度略大于第一密封条4及第二密封条6的长度,抽拉条7在隔离腔体3内可滑动。其中,用户通过帽体8抽拉该抽拉条7时,带动该撕拉条5在隔离腔体3内朝一个方向移动,从而撕除第一密封条4及第二密封条6。
其中,上述的隔离腔体3、第一密条、第二密封条6及撕拉件均由医用PVC制成,并且具体地,其中第一密封条4及第二密封条6为软性PVC材质制成。
其中,液腔室2的腔体内至输液口11的位置处设有透水膜12,这样可以避免在开通真空通道、抽拉抽拉条7使第一密封条4及第二密封条6脱离时可能会产生的碎削进入输液管,使用了透水膜12后就只能让液体通过而不能让这些碎削通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双室输液袋的医用安全性。
其中,帽体8与隔离腔体3之间设有弹性囊9,弹性囊9内抽真空且包覆抽拉条7,弹性囊9的最大伸长长度大于抽拉条7的长度。具体而言,在往外抽拉抽拉条7时,弹性囊9会随着抽拉条7伸长,而由于弹性囊9包裹住抽拉条7且其连接在隔离腔体3上且其内抽真空,这样可以保证抽拉条7在隔离腔体3上移动抽拉的过程中其间的缝隙不会接触到空气,相当于弹性囊9始终保持了隔离腔体3内的真空环境。
其中,抽拉条7与撕拉杆一体成型,这样便于生产制造。
使用该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可以直接握住该帽体8,向外抽拉,从而带动撕拉杆撕拉掉第一密封条4和第二密封条6,开通真空通道,从而实现粉剂与液剂的混合。
本实施例叙述的较为具体和详细,也给出了实施例的一些优选措施,但是,该实施例和优选措施并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看到该方案时,做出的其他变形和等同手段的替换,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固液双室输液袋,包括粉腔室、液腔室,所述液腔室上设有输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粉腔室与所述液腔室之间连接隔离组件,所述隔离组件包括隔离腔体,在所述隔离腔体内设有连通所述粉腔室及液腔室的真空通道,所述真空通道与所述粉腔室连接的一侧设有可撕拉的第一密封条、与所述液腔室连接的一侧设有可撕拉的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使所述真空通道形成密封通道,在所述真空通道内还设有撕拉件、隔离腔体外设有与所述撕拉件连接的帽体,所述撕拉件与所述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连接,所述帽体抽拉所述撕拉件进而带动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撕开以开通真空通道,从而连通粉腔室与液腔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双室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撕拉件包括撕拉条及抽拉条,所述撕拉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密封条的一端及第二密封条的一端,所述抽拉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撕拉条的中点位置上、另一端穿过所述隔离腔体突出在所述隔离腔体外并连接有所述帽体,所述抽拉条的长度略大于所述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的长度,所述抽拉条在所述隔离腔体内可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双室输液袋,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为软性材质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双室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腔室的腔体内至输液口的位置处设有透水膜。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液双室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与所述隔离腔体之间设有弹性囊,所述弹性囊内抽真空且包覆所述抽拉条,所述弹性囊的最大伸长长度大于所述抽拉条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液双室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条与所述撕拉杆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双室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腔体3、第一密条、第二密封条及撕拉件均由医用PVC制成。
CN201820728212.5U 2018-05-16 2018-05-16 固液双室输液袋 Active CN208741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28212.5U CN208741505U (zh) 2018-05-16 2018-05-16 固液双室输液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28212.5U CN208741505U (zh) 2018-05-16 2018-05-16 固液双室输液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41505U true CN208741505U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53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28212.5U Active CN208741505U (zh) 2018-05-16 2018-05-16 固液双室输液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415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1213A (zh) * 2021-04-22 2021-07-13 上海乐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治疗专用储液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1213A (zh) * 2021-04-22 2021-07-13 上海乐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治疗专用储液袋
CN113101213B (zh) * 2021-04-22 2022-09-16 上海乐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治疗专用储液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28087A (en) Universal flexible plastic container with multiple access ports of inverted Y shape configuration
US6039718A (en) Multiple use universal connector
RU2556472C2 (ru) Форма
CN2843445Y (zh) 带简易组合盖和带具有刺穿功能的混药嘴的硬接口输液袋
AU2006299655A1 (en) Dual-chamber solution packaging system
EP2386283A1 (en) Filling
CN208741505U (zh) 固液双室输液袋
CA2262374A1 (en) Collapsible medical bag for the containment and delivery of diagnostic contrast media and parenteral drug formulations
CN201094733Y (zh) 一种带硬接口的并联三室大输液包装袋
CN206214420U (zh) 一种输液袋管口
CN2887304Y (zh) 内置可通阻隔阀
CN2892059Y (zh) 带硬双口管盖的装粉状和液状药的双室大输液软袋
CN2647329Y (zh) 粉液双室输液软袋
CN201213906Y (zh) 多室输液袋
JP4366131B2 (ja) 複室容器
JP2000084042A (ja) 輸液容器の保管・保存方法
CN2860474Y (zh) 单口管粉-液双室大输液软袋
CN207270476U (zh) 新型输液袋
CN201171793Y (zh) 一种粉液袋容器
CN206151860U (zh) 一种即配型输液容器
CN2857940Y (zh) 即配型双、三室单管非pvc大输液软袋
CN203861583U (zh) 三腔室输液袋
CN208989864U (zh) 一种多腔室输液袋
CN106901984B (zh) 新型输液袋
CN211383135U (zh) 一种具有冲管功能的输液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