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32314U - 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32314U
CN208732314U CN201821098902.3U CN201821098902U CN208732314U CN 208732314 U CN208732314 U CN 208732314U CN 201821098902 U CN201821098902 U CN 201821098902U CN 208732314 U CN208732314 U CN 208732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post
cable
driving device
motor
bi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989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世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Enterprise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an County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an County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an County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989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32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32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32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其结构包括牵引块、驱动装置、牵引杆、电缆线、小缠绕柱、锁紧螺丝、支撑板、支撑器、大缠绕柱,本实用新型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通过连接电源线外接电源进行启动电动机,让驱动装置开始进行工作,然后在通过电动机的启动带动前转轴的转动在通过同步轮同步到后转轴,从而使上端大缠绕柱和下端小缠绕柱进行开始进行转动,将电缆线开始进行缠绕,小缠绕柱的上端设有一个牵引杆,是用来牵引电缆线,防止在缠绕过程,电缆线偏移,会缠乱掉,然后在通过驱动装置内部的固定嵌套用来固定大缠绕柱和小缠绕柱,防止它们松动,从而可以实现不需要工人手动缠绕即可,使用起来简单方便,不用浪费力气。

Description

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属于航天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航空航天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现代技术,涉及到许多的学科门类,它包括了航空和航天两个大的分支,然而在航空航天等行业中通常使用自锁螺母,然而在使用电缆的时之前需要用装置进行缠绕。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10584151.X的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包括工作板,所述工作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并且两个连接板相靠近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靠近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罩,所述转轴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转筒,转筒的表面上为凹面设置,所述转筒的表面上开设有螺纹槽,并且两个转轴之间固定连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的表面上套接有橡胶圈,并且两个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转轴下方的滑杆,但是该现有技术需要人工来进行操作缠绕,使用起来浪费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以解决的现有技术需要人工来进行操作缠绕,使用起来浪费时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其结构包括牵引块、驱动装置、牵引杆、电缆线、小缠绕柱、锁紧螺丝、支撑板、支撑器、大缠绕柱、连接三脚架、连接板,所述牵引块的后端与驱动装置的前端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前端与小缠绕柱的后端相连接,所述小缠绕柱设于牵引杆的下端,所述锁紧螺丝嵌入安装于支撑板的上端,所述支撑板的上端与支撑器的下端相焊接,所述支撑器安装于驱动装置的前端,所述大缠绕柱的后端与驱动装置的前端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壳体、固定块、固定销、同步轮、前转轴、固定嵌套、吸音板、缠绕柱护壳、电动机、连接电源线、后转轴,所述壳体与固定块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上端与电动机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固定销嵌入安装于固定块的上端,所述同步轮的右端与前转轴的左端相连接,所述前转轴安装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固定嵌套与缠绕柱护壳相连接,所述吸音板安装于壳体的内部,所述缠绕柱护壳设于电动机的右侧,所述电动机的右侧与后转轴的右侧相连接,所述连接电源线安装于电动机的上端,所述后转轴与同步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杆安装于牵引块的前端,所述电缆线安装于小缠绕柱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三脚架与大缠绕柱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安装于三脚架的后端。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大缠绕柱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小缠绕柱为圆柱体结构,直径为30cm。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由纯钢制成,硬度高,支撑能力强。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机为55ZYT04型号的直流电动机,耗电量低。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结构上设有驱动装置,首先通过连接电源线外接电源进行启动电动机,让驱动装置开始进行工作,然后在通过电动机的启动带动前转轴的转动在通过同步轮同步到后转轴,从而使上端大缠绕柱和下端小缠绕柱进行开始进行转动,将电缆线开始进行缠绕,小缠绕柱的上端设有一个牵引杆,是用来牵引电缆线,防止在缠绕过程,电缆线偏移,会缠乱掉,然后在通过驱动装置内部的固定嵌套用来固定大缠绕柱和小缠绕柱,防止它们松动,从而可以实现不需要工人手动缠绕即可,使用起来简单方便,不用浪费力气。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驱动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牵引块-1、驱动装置-2、牵引杆-3、电缆线-4、小缠绕柱-5、锁紧螺丝-6、支撑板-7、支撑器-8、大缠绕柱-9、连接三脚架-10、连接板-11、壳体-201、固定块-202、固定销-203、同步轮-204、前转轴-205、固定嵌套-206、吸音板-207、缠绕柱护壳-208、电动机-209、连接电源线-210、后转轴-2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牵引块1、驱动装置2、牵引杆3、电缆线4、小缠绕柱5、锁紧螺丝6、支撑板7、支撑器8、大缠绕柱9、连接三脚架10、连接板11,所述牵引块1的后端与驱动装置2的前端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2的前端与小缠绕柱5的后端相连接,所述小缠绕柱5设于牵引杆3的下端,所述锁紧螺丝6嵌入安装于支撑板7的上端,所述支撑板7的上端与支撑器8的下端相焊接,所述支撑器8安装于驱动装置2的前端,所述大缠绕柱9的后端与驱动装置2的前端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壳体201、固定块202、固定销203、同步轮204、前转轴205、固定嵌套206、吸音板207、缠绕柱护壳208、电动机209、连接电源线210、后转轴211,所述壳体201与固定块202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固定块202的上端与电动机209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固定销203嵌入安装于固定块202的上端,所述同步轮204的右端与前转轴205的左端相连接,所述前转轴205安装于壳体201的内部,所述固定嵌套206与缠绕柱护壳208相连接,所述吸音板207安装于壳体201的内部,所述缠绕柱护壳208设于电动机209的右侧,所述电动机209的右侧与后转轴211的右侧相连接,所述连接电源线210安装于电动机209的上端,所述后转轴211与同步轮204相连接,所述牵引杆3安装于牵引块1的前端,所述电缆线4安装于小缠绕柱5的上端,所述连接三脚架10与大缠绕柱9相连接,所述连接板11的安装于三脚架10的后端,所述壳体201与大缠绕柱9相连接,所述小缠绕柱5为圆柱体结构,直径为30cm,所述支撑板7由纯钢制成,硬度高,支撑能力强,所述电动机209为55ZYT04型号的直流电动机,耗电量低。
本专利所说的锁紧螺丝6是利用物体的斜面圆形旋转和摩擦力的物理学和数学原理,循序渐进地紧固器物机件的工具,螺丝是紧固件的通用说法,日常口头语,螺丝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业必需品:如照相机、眼镜、钟表、电子等使用的极小的螺丝;电视、电气制品、乐器、家具等的一般螺丝;至于工程、建筑、桥梁则使用大型螺丝、螺帽;交通器具、飞机、电车、汽车等则为大小螺丝并用,螺丝在工业上负有重要任务,只要地球上存在着工业,则螺丝的功能永远重要,螺丝是千百年来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共同发明,按照应用领域来看,它是人类的第一大发明,所述吸音板207是一种理想的吸声装饰材料,具有吸音、环保、阻燃、隔热、保温、防潮、防霉变、易除尘、易切割、可拼花、施工简便、稳定性好、抗冲击能力好、独立性好、性价比高等优点,有丰富多种的颜色可供选择,可满足不同风格和层次的吸音装饰需求。
例如,张师傅通过连接电源线210外接电源进行启动电动机209,让驱动装置2开始进行工作,然后在通过电动机209的启动带动前转轴205的转动在通过同步轮204同步到后转轴211,从而使上端大缠绕柱9和下端小缠绕柱5进行开始进行转动,将电缆线4开始进行缠绕,小缠绕柱5的上端设有一个牵引杆3,是用来牵引电缆线4,防止在缠绕过程,电缆线4偏移,会缠乱掉,然后在通过驱动装置2内部的固定嵌套206用来固定大缠绕柱9和小缠绕柱5,防止它们松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需要人工来进行操作缠绕,使用起来浪费时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电动机的启动带动前转轴的转动在通过同步轮同步到后转轴,从而使上端大缠绕柱和下端小缠绕柱进行开始进行转动,将电缆线开始进行缠绕,小缠绕柱的上端设有一个牵引杆,是用来牵引电缆线,防止在缠绕过程,电缆线偏移,会缠乱掉,然后在通过驱动装置内部的固定嵌套用来固定大缠绕柱和小缠绕柱,防止它们松动,从而可以实现不需要工人手动缠绕即可,使用起来简单方便,不用浪费力气。
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牵引块(1)、驱动装置(2)、牵引杆(3)、电缆线(4)、小缠绕柱(5)、锁紧螺丝(6)、支撑板(7)、支撑器(8)、大缠绕柱(9)、连接三脚架(10)、连接板(11),所述牵引块(1)的后端与驱动装置(2)的前端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2)的前端与小缠绕柱(5)的后端相连接,所述小缠绕柱(5)设于牵引杆(3)的下端,所述锁紧螺丝(6)嵌入安装于支撑板(7)的上端,所述支撑板(7)的上端与支撑器(8)的下端相焊接,所述支撑器(8)安装于驱动装置(2)的前端,所述大缠绕柱(9)的后端与驱动装置(2)的前端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壳体(201)、固定块(202)、固定销(203)、同步轮(204)、前转轴(205)、固定嵌套(206)、吸音板(207)、缠绕柱护壳(208)、电动机(209)、连接电源线(210)、后转轴(211),所述壳体(201)与固定块(202)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固定块(202)的上端与电动机(209)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固定销(203)嵌入安装于固定块(202)的上端,所述同步轮(204)的右端与前转轴(205)的左端相连接,所述前转轴(205)安装于壳体(201)的内部,所述固定嵌套(206)与缠绕柱护壳(208)相连接,所述吸音板(207)安装于壳体(201)的内部,所述缠绕柱护壳(208)设于电动机(209)的右侧,所述电动机(209)的右侧与后转轴(211)的右侧相连接,所述连接电源线(210)安装于电动机(209)的上端,所述后转轴(211)与同步轮(20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3)安装于牵引块(1)的前端,所述电缆线(4)安装于小缠绕柱(5)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三脚架(10)与大缠绕柱(9)相连接,所述连接板(11)的安装于三脚架(10)的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1)与大缠绕柱(9)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缠绕柱(5)为圆柱体结构,直径为30cm。
CN201821098902.3U 2018-07-11 2018-07-11 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 Active CN208732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98902.3U CN208732314U (zh) 2018-07-11 2018-07-11 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98902.3U CN208732314U (zh) 2018-07-11 2018-07-11 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32314U true CN208732314U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25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98902.3U Active CN208732314U (zh) 2018-07-11 2018-07-11 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32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32314U (zh) 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缠绕装置
CN208236863U (zh) 一种新型组合螺丝
CN106426007B (zh) 转接头与驱动装置,以及连接摆式工具的安装方法
CN205895837U (zh) 一种改良型单边螺栓紧固件
CN209319659U (zh) 一种用于双头螺柱快速拧入的工装套筒
CN201615131U (zh) 可进退装拆的热处理淬火防盗螺丝钉
CN201027780Y (zh) 防拆卸螺帽
CN203901189U (zh) 一种助力螺丝刀
CN208778402U (zh) 一种新型无铬达克罗的紧固件
CN208348225U (zh) 一种加固型车用异型紧固件
CN206221462U (zh) 一种可以手动拆卸的螺丝
CN207746989U (zh) 通孔内轴承拔卸装置
CN106015210B (zh) 一种快速锁固机构及led组合屏
CN205734635U (zh) 一种软管扳手
CN203098529U (zh) 可徒手紧固的螺母套件
CN215257274U (zh) 一种模仿建筑用安装硬件
CN204435567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桁架的连接组合构造
CN208578840U (zh) 一种汽车专用螺丝
CN213655382U (zh) 一种不锈钢紧固件
CN204367952U (zh) 公交车拉手组件、拉手环及使用该拉手组件的公交车
CN206513686U (zh) 吊绳螺丝
CN201554746U (zh) 一种螺栓
CN201902424U (zh) 热处理淬火增硬可装拆三异螺纹防盗螺丝钉
CN213868886U (zh) 一种建设工程施工用的脚手架连接件
CN206592402U (zh) 一种隐形螺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30

Address after: 130000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Bei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Mingxi Road 1759 Jilin Province Optoelectronic Industry Incubator Creation Space C201-31

Patentee after: Jilin Enterprise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62100 Room 204, 56 new garden, spire Town, Huian County, Quanzhou, Fujian.

Patentee before: Huian County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