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18960U - 电动气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动气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18960U
CN208718960U CN201821205589.9U CN201821205589U CN208718960U CN 208718960 U CN208718960 U CN 208718960U CN 201821205589 U CN201821205589 U CN 201821205589U CN 208718960 U CN208718960 U CN 208718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ump
shell
driving member
oral area
pump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055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水勇
赵乔
邱万宾
陈压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stway Inflatables and Materi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12055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18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18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18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04D25/084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hand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气泵系统,其包括:气泵,其适于对充气体充气或排气;第一壳体,其具有适于容纳所述气泵的气泵容纳腔室,所述第一壳体还具有开口部和第一壳体通气口部,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适于经由所述气泵容纳腔室与所述开口部流体连通;单向阀,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并且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以及第二壳体,其与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所在的所述第一壳体的部分连接,并具有第二壳体通气口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气泵系统不仅可以置于充气体的内部,也可置于充气体的外部;并且,既可以对充气体进行充气,也可对充气体排气。

Description

电动气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泵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气泵系统。
背景技术
市场上常见的充气体,例如充气床、充气床垫、充气船和充气玩具等,因具备重量轻、可折叠、易携带、良好舒适性等优点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电动气泵系统是充气体的必备部件,通常电动气泵系统仅仅置于充气体的内部以对充气体进行充气,其安装位置和功能较为单一。并且如果需要对充气体进行排气,还需要安装其它气泵,从而浪费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气泵系统,该电动气泵系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电动气泵系统安装位置和功能单一化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气泵系统包括:气泵,其适于对充气体充气或排气;第一壳体,其具有适于容纳所述气泵的气泵容纳腔室,所述第一壳体还具有开口部和第一壳体通气口部,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适于经由所述气泵容纳腔室与所述开口部流体连通;单向阀,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并且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以及第二壳体,其与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所在的所述第一壳体的部分连接,并具有第二壳体通气口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气泵系统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连接至所述开口部,所述面板具有面板通气口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面板通气口部流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气泵系统还包括壳体适配器,所述壳体适配器适于将所述第二壳体通气口部连接于所述充气体上设置的开口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适配器包括壳体第一适配部和壳体第二适配部,所述壳体第一适配部的第一端适于和所述第二壳体通气口部连接且流体连通,所述壳体第一适配部的第二端适于和所述壳体第二适配部的第一端连接且流体连通,所述第二适配部的第二端适于连接至所述充气体上设置的开口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气泵系统还包括面板适配器,所述面板适配器适于将所述面板通气口部连接于所述充气体上设置的开口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气泵系统还包括面板适配器,所述面板适配器包括面板第一适配部和面板第二适配部,所述面板第一适配部的第一端适于和所述面板通气口部连接且流体连通,所述面板第一适配部的第二端适于和所述面板第二适配部的第一端连接且流体连通,所述面板第二适配部的第二端适于连接至所述充气体上设置的开口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气泵系统还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适于连接至所述充气体的表面并适于朝所述充气体的内部延伸,并适于容纳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气泵系统还包括气泵开关,其位于所述气泵容纳腔室内,并适于在打开时启动所述气泵运转或关闭时停止所述气泵运转;控制件,其设于所述面板;以及传动机构,其与所述控制件连接并位于所述气泵容纳腔室内,并适于在所述控制件的驱动下控制所述单向阀打开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并且打开所述气泵开关或在所述控制件的驱动下控制所述单向阀关闭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并且关闭所述气泵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件通过棘轮结构沿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的轴向移动来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当所述传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传动机构抵靠所述单向阀以打开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并且所述传动机构接通所述气泵开关和所述气泵的电连接;当所述传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传动机构释放所述单向阀以关闭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并且所述传动机构断开所述气泵开关和所述气泵之间的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还具有适于容纳所述控制件的安装开口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所述控制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件驱动所述第三传动件以控制所述单向阀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开口部、所述控制件和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所述棘轮结构,所述棘轮结构包括: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所述第一凹槽部位于所述安装开口部的内壁并从所述安装开口部的内壁的近端延伸至远端,所述第二凹槽部位于所述安装开口部的内壁的远端且与所述第一凹槽部相邻,所述第二凹槽部沿所述安装开口部的轴向的长度比所述第一凹槽部沿所述安装开口部的轴向长度短;第一滑行部,其位于所述控制件和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任一者并具有第一倾斜面;第二滑行部,其位于所述控制件和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另一者并具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适于和所述第一倾斜面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行部位于所述控制件的远端并包括棘齿部,所述棘齿部界定出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滑行部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外部;其中,当所述控制件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控制件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相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二滑行部在所述第一凹槽部内轴向移动,并适于驱动所述第二滑行部从所述第一凹槽部滑动至所述第二凹槽部内;当所述控制件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控制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的轴向移动至使得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相接触,所述控制件还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相接触来驱动所述第二滑行部滑动至所述第一凹槽部,所述第二滑行部适于在所述第一凹槽部内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的方向驱动所述控制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滑行部包括从所述第一传动件向外延伸形成的凸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部、所述第二凹槽部和所述第二滑行部的数量相同,且至少为两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棘轮机构还包括控制件引导部,所述控制件引导部位于所述控制件并适于在所述第一凹槽部内轴向移动以引导所述控制件在所述安装开口部内轴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棘轮结构还包括第三凹槽部,所述第三凹槽部位于所述安装开口部的内壁,所述控制件引导部适于在所述第三凹槽部内轴向移动以引导所述控制件在所述安装开口部内轴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凹槽部从所述安装开口部的内壁的近端朝向远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部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三凹槽部与所述第二凹槽部间隔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传动件基座和弹簧,所述传动件基座具有基座本体部、基座导向孔部和基座导向部;所述第二传动件具有传动件第一导向孔部,所述传动件第一导向孔部适于套设于所述基座导向部的外侧,所述弹簧适于套设于所述基座导向部的外侧并位于所述基座本体部和所述传动件第一导向孔部之间;所述第三传动件的第一端适于穿过所述基座导向孔部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传动件还具有传动件第二导向孔部,所述第三传动件的第一端适于穿过所述基座导向孔部和所述传动件第二导向孔部,并连接至所述第二导向孔部的内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传动件包括一对传动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适于连接所述一对传动部并适于驱动所述单向阀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泵包括风叶和马达,所述马达适于驱动所述风叶运转并与所述气泵开关电连接;所述传动件基座具有风叶进气口和风叶出气口,并界定出适于容纳所述风叶的风叶罩腔室,所述风叶进气口经由所述风叶罩腔室与所述风叶出气口流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气泵系统既可以置于充气体的内部以对充气体进行充气,也可以置于充气体的外部对充气体进行充气或排气,与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气泵系统而言,功能较为多样,便于节约经济成本以及能够改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动气泵系统的爆炸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爆炸图,其视角与图1A不同。
图2A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一部分的爆炸图,其中不包括第三壳体。
图2B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一部分的爆炸图,其中不包括第三壳体,其视角与图2A不同。
图3A是图2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壳体通气口部处于关闭状态。
图3B是图2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壳体通气口部处于打开状态。
图4A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一部分的爆炸图,其中显示了传动机构的一部分、气泵以及气泵开关。
图4B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一部分的爆炸图,其中显示了传动机构的一部分、气泵以及气泵开关,其视角与图4A不同。
图5A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一部分的爆炸图,其中显示了第二壳体以及单向阀。
图5B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一部分的爆炸图,其中显示了第二壳体以及单向阀,其视角与图5A不同。
图6A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显示了壳体适配部。
图6B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显示了壳体适配部,其视角与图6A不同。
图7A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显示了面板适配部。
图7B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显示了面板适配部,其视角与图7A不同。
图8A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面板的立体图。
图8B是图8A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9是图8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面板的剖视图。
图10A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一部分剖视图,其中显示了第二传动件释放气泵开关。
图10B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一部分剖视图,其中显示了第二传动件抵接气泵开关。
图11A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一部分的爆炸图,其中显示了操作件、面板、控制件以及第一传动件。
图11B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一部分的爆炸图,其中显示了操作件、面板、控制件以及第一传动件,其视角与图11A不同。
图12A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控制件、传动机构的一部分以及棘轮结构的一部分示意图,其中显示了第一滑行部驱动第二滑行部在第一凹槽部内滑动的状态。
图12B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控制件、传动机构以及棘轮结构的示意图,其中显示了第一滑行部将从第一凹槽部滑动至第二凹槽部的状态。
图12C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控制件、传动机构以及棘轮结构的示意图,其中显示了第二滑行部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凹槽部内。
图12D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控制件、传动机构以及棘轮结构的示意图,其中显示了第一滑行部将从第二凹槽部滑动至第一凹槽部的状态。
图12E是图1A所示的电动气泵系统的控制件、传动机构以及棘轮结构的示意图,其中显示了第二滑行部驱动第一滑行部在第一凹槽部内滑动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气泵系统可以通过多种不同方式来实施,但是本文将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本文的描述应被认为是对电动气泵系统的结构原理进行举例说明,而无意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因此,在本质上,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应被认为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近端”和“远端”均是相对于用户使用电动气泵系统对充气体进行充气时而言的,靠近用户的为近端,远离用户的为远端。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动气泵系统1,如图1A至图3B所示。电动气泵系统1包括气泵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单向阀14和面板15。具体而言,气泵11适于对充气体进行充气或排气;第一壳体12具有适于容纳气泵11的气泵容纳腔室121,该第一壳体12还具有开口部122和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适于经由气泵容纳腔室121与开口部122流体连通。单向阀14设于第一壳体12,具体而言,设于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以适于打开或关闭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第二壳体13与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所在的第一壳体12的部分进行连接并具有第二壳体通气口部131。面板15连接至第一壳体12的开口部122。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面板15可拆卸地连接至第一壳体12的开口部。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面板可与第一壳体一体成型。或者,面板是第一壳体的一部分;或者可不设置面板。
以下将分别更加详细地描述气泵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单向阀14和面板15。
如图4A和图4B所示,气泵11包括风叶111和马达112,马达112适于驱动风叶111运转。马达112具有马达转轴1121,该马达转轴1121适于穿过风叶通孔部1111,从而使得马达112驱动风叶111旋转。
如图2A至图3B所示,第一壳体12的开口部122和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位于第一壳体12相对的两端,即开口部122位于第一壳体12的近端,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位于第一壳体12的远端;第二壳体13连接至第一壳体12的远端。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通气口部可位于第一壳体的侧部,在这种设置下,第二壳体连接至第一壳体的侧部。
继续如图2A至图3B、以及图5A和图5B所示,第一壳体12还包括径向突出的支撑部126支撑部126的作用将在下文继续描述。第一壳体12还包括第一壳体连接部124,第一壳体连接部124位于第一壳体12的远端,其数量为3个且呈柱状;第一壳体连接部的数量和形状不限于此,可以具有其它任何合适的数量或其它任何合适的形状。
第二壳体13还包括第二壳体容纳部132第二壳体容纳部132的数量与第一壳体连接部124的数量相同且位于第二壳体13的远端。
在将第二壳体13连接至第一壳体12时,第一壳体连接部124卡入并连接至第二壳体容纳部13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3和第一壳体12可通过其它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连接,例如、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高频焊接或者使用胶黏剂等。
如图6A和图6B所示,电动气泵系统1还包括壳体适配器16,壳体适配器16安装于第二壳体通气口部131。具体而言,壳体适配器16包括壳体第一适配部161和壳体第二适配部162,壳体第一适配部161的第一端1611适于和第二壳体通气口部131连接且流体连通,壳体第一适配部161的第二端1612适于和壳体第二适配部162的第一端1621连接且流体连通,壳体第二适配部162的第二端1622适于连接至充气体上设置的开口部(未示出)。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壳体第二适配部162的第二端呈张开的鸭嘴状,也可呈其它任何合适的形状,只要与充气体上设置的开口部相匹配即可。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壳体第二适配部162的数量为2个,其中一个壳体第二适配部为备用适配部;壳体第二适配部162的数量不限于此,至少为1个。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第一适配部可配置多个不同的壳体第二适配部,该多个壳体第二适配部的第二端的形状不同,以适用于多个充气体上设置的不同形状的开口部。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壳体第二适配部162通过连接件163与壳体第一适配部161连接,以防止壳体第二适配部162丢失。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不设置连接件。
如图5A和图5B所示,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的内部设有支撑件127,支撑件127具有支撑件通孔部1271。如图3A、图3B、图5A和图5B所示,单向阀14包括密封件141、阀片142、阀杆143、第一弹簧144和限位件145。密封件141适于包覆阀片142,阀片142连接至阀杆143的远端,阀杆143的近端适于穿过支撑件通孔部1271并连接至限位件145,第一弹簧144套设于阀杆143的外部并位于限位件145和支撑件127之间。
如图1B至图3B所示,面板15具有面板通气口部151、安装开口部152、安装开口延伸部153以及面板连接部154。面板通气口部151与第一壳体12的开口部122流体连通。安装开口延伸部153从安装开口部152的近端朝向背离安装开口部152的方向进行径向延伸和轴向延伸。安装开口延伸部153和安装开口部152之间呈台阶状。如图1B和图2A所示,面板15的外表面还设有电源插口部155,该电源插口部155适于和外部电源电连接以向电动气泵系统1供电。
如图7A和图7B所示,面板通气口部151安装有面板适配器17,该面板适配器17适于将面板通气口部151连接至充气体上设置的开口部(未示出)。具体而言,面板适配器17包括面板第一适配部171和面板第二适配部172,面板第一适配部171的第一端1711适于和面板通气口部151连接且流体连通,面板第一适配部171的第二端1712适于和面板第二适配部172的第一端1721连接且流体连通,面板第二适配部172的第二端1722适于连接至充气体上设置的开口部(未示出)。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面板第二适配部172的第二端呈张开的鸭嘴状,也可呈其它任何合适的形状,只要与充气体上设置的开口部相匹配即可。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面板第二适配部172的数量为2个,其中一个面板第二适配部172为备用适配部;面板第二适配部172的数量不限于此,至少为1个。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面板第一适配部可配置多个不同的面板第二适配部,该多个面板第二适配部的第二端的形状不同,以适用于多个充气体上设置的不同形状的开口部。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面板第二适配部172通过连接件173与面板第一适配部171连接,以防止面板第二适配部172丢失。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不设置连接件。
如图8A、图8B和图9所示,安装开口部152的内壁具有第一凹槽部1521、第二凹槽部1522和第三凹槽部1523。第一凹槽部1521从该安装开口部152的内壁的近端延伸至远端,第二凹槽部1522位于安装开口部152的内壁的远端且与第一凹槽部1521相邻,第二凹槽部1522沿安装开口部152的轴向的长度比第一凹槽部1521沿安装开口部152的轴向长度短。第三凹槽部1523从安装开口部152的内壁的近端朝向远端延伸至第二凹槽部1522的端部,并且第三凹槽部1523与第二凹槽部1522间隔布置。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凹槽部1522的径向深度大于第三凹槽部1523的径向深度。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凹槽部的径向深度也可小于第三凹槽部的径向深度。第一凹槽部1521、第二凹槽部1522和第三凹槽部1523还将在下文详细描述。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动气泵系统1还包括气泵开关18、控制件19和传动机构20。气泵开关18位于气泵容纳腔室121并适于在打开状态时启动气泵11运转,在关闭状态时停止气泵11运转。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气泵开关18为微动开关,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气泵开关可以为光电开关或干弹簧。控制件19设置于面板15,具体而言,至少部分地容纳于安装开口部152内。传动机构20与控制件19连接并位于气泵容纳腔室121内,并适于在控制件19的驱动下控制单向阀14打开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并且打开气泵开关18,或在控制件19的驱动下控制单向阀14关闭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并且关闭气泵开关18。
具体而言,控制件19通过棘轮结构沿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的轴向移动来驱动传动机构20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当传动机构20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传动机构20抵靠单向阀14以打开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并且传动机构20接通气泵开关18和气泵11的电连接;当传动机构2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传动机构20释放单向阀14以关闭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并且传动机构20断开气泵开关18和气泵11之间的电连接。
更加具体而言,传动机构20包括第一传动件201、第二传动件202和第三传动件203,控制件19适于驱动第一传动件201,并通过第二传动件202驱动第三传动件203以控制单向阀14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第二传动件202与气泵开关18相邻布置以适于抵接或释放气泵开关18。传动机构20还包括传动件基座204和第二弹簧205,传动件基座204位于第二传动件202和第三传动件203之间,第二弹簧205位于第二传动件202和传动件基座204之间。
具体而言,如图10A、图10B、图11A和图11B所示,控制件19的远端设有第一滑行部191,第一滑行部191包括棘齿部1911,棘齿部1911连续布置且界定出第一倾斜面19111。控制件19的外表面设有控制件引导部192,控制件引导部192适于在安装开口部152的第一凹槽部1521内轴向移动以引导控制件19在安装开口部152内轴向移动。控制件引导部192还适于在安装开口部152的第三凹槽部1523内轴向移动以引导控制件19在安装开口部152内轴向移动。当仅仅设置第一凹槽部1521时,如果一开始控制件引导部192没有容纳至第一凹槽部1521内,那么需要旋转控制件直至控制件引导部192容纳至第一凹槽部1521内,这样控制件19才可正常使用。相较于仅仅设置第一凹槽部1521,第三凹槽部1523的设置为控制件引导部192提供了更多的容纳位置,只要控制件引导部192容纳于第一凹槽部1521和第三凹槽部1523的任一者,控制件19就可以正常使用,由此可见,第三凹槽部1523的设置便于用户安装控制件19。
电动气泵系统1还包括操作件21,操作件21适于带动控制件19在安装开口部152内轴向移动。具体而言,操作件21包括按压部211、突出部212和固定部213;按压部211呈圆片状以适于容纳至安装开口延伸部153内,按压部也可呈其它任何合适的形状;突出部212从按压部211的中间部分突出并适于容纳于控制件19的中空部193内;固定部213位于突出部212的外表面,其用于将突出部212固定于控制件19的中空部193内。
第一传动件201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滑行部2011,即第二滑行部2011从第一传动件201的外表面突出,第二滑行部2011的近端具有第二倾斜面20111。该第二倾斜面20111和第一倾斜面19111相匹配。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滑行部2011为从第一传动件201向外延伸形成的凸筋。第二滑行部2011、第一凹槽部1521以及第二凹槽部1522三者的数量相同,且至少为2个。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滑行部、第一凹槽部以及第二凹槽部三者的数量可以不相同,例如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的数量均可比第二滑行部的数量多。该第二滑行部2011与第一滑行部191、第一凹槽部1521、第二凹槽部1522、第三凹槽部1523以及控制件引导部192构成了上述棘轮结构。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滑行部可设于第一传动件,第二滑行部可设于控制件,不限于上述描述。
当将控制件19从第二预设位置(最初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操作件21受到朝向控制件19的外力,控制件受到操作件21的按压(如图12B中的竖直箭头所示的方向),控制件19在控制件引导部192的引导下适于通过第一倾斜面19111与第二倾斜面20111相接触以驱动第二滑行部2011在第一凹槽部1521内轴向移动(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并适于驱动第二滑行部2011从第一凹槽部1521滑动至第二凹槽部1522内(如图12C所示)。
当将控制件19从第一预设位置切换至第二预设位置(最初位置)时,操作件21再次受到朝向控制件19的外力控制件受到操作件的再次按压(如图12D中的竖直箭头所示的方向),控制件19在控制件引导部192的引导下驱动第一传动件201沿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的轴向移动至使得第一倾斜面19111与第二倾斜面20111相接触(如图12D所示),控制件19还适于通过第一倾斜面19111和第二倾斜面20111相接触来驱动第二滑行部2011滑动至第一凹槽部1521内,第二滑行部2011适于在第一凹槽部1521内朝向背离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的方向驱动控制件19(如图12E所示)。
如图2A至图4B、以及图10A和图10B所示,第二传动件202具有传动件第一导向孔部2021、传动件第二导向孔部2022以及传动件第三导向孔部2023,传动件第一导向孔部2021和传动件第二导向孔部2022的数量均为两个,也均可为其它任何合适的数量。传动件第三导向孔部2023适于容纳第一传动件201的一部分(该部分外表面没有设置第二滑行部)且传动件第三导向孔部2023的近端适于和第二滑行部2011连接,以当第二滑行部2011朝向或背离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滑动时带动第二传动件202同方向移动。
如图2A至图4B所示,第三传动件203包括一对传动部2031和连接部2032,该连接部2032连接该一对传动部2031。该连接部2032具有限位件接合部20321,限位件接合部20321适于容纳单向阀14的限位件145并与限位件145固定连接,由此,连接部2032朝向或背离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移动时带动单向阀14同方向移动,由此打开或关闭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
如图3A至图4B所示,传动件基座204也容纳于气泵容纳腔室121内,并包括第一基座本体部2041、第二基座本体部2042以及基座导向部2043。
第一基座本体部2041设有贯通的第一基座导向孔部20411以及贯通的风叶进气口20412,第二基座本体部2042设有贯通的第二基座导向孔部20421、贯通的风叶出气口20422以及转轴入口部20143,第一基座导向孔部20411和第二基座导向孔部20421的数量均为2个,转轴入口部20413允许马达转轴1121穿过。第一基座本体部2041和第二基座本体部2042适于可拆卸地连接并界定出适于容纳风叶111的风叶罩腔室(未示出)。风叶进气口20412经由风叶罩腔室与风叶出气口20422流体连通。风叶进气口20412经由气泵容纳腔室121与面板通气口部151流体连通,风叶出气口20422经由气泵容纳腔室121与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流体连通。第一基座本体部2041和第二基座本体部2042也可以进行不可拆卸地连接。
当第一基座本体部2041和第二基座本体部2042连接在一起时,第一基座本体部2041和第二基座本体部2042支撑于第一壳体12的支撑部126(如图3A和图3B所示),第一基座导向孔部20411和第二基座导向孔部20421对齐并允许第三传动件203的一对传动部2031穿过,传动部2031的近端容纳并固定于传动件第二导向孔部2022的内壁。第一基座本体部2041的表面还设有基座导向部2043,该基座导向部2043的数量与传动件第一导向孔部2021的数量相同;该基座导向部2043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弹簧205且基座导向部2043的近端容纳于传动件第一导向孔部2021,即第二弹簧205位于第一基座本体部2041和第二传动件202之间,由此第二传动件202能够通过弹簧的压缩或恢复带动第三传动件203朝向或背离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移动。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基座导向部2043呈圆柱状;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座导向部可呈三棱柱、四棱柱或其它任何合适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传动件第一导向孔部的形状需要进行适应性设置,以使得传动件第一导向孔部与基座导向部相匹配。第一基座本体部2041的表面还设有基座连接部2044,该基座连接部2044适于容纳面板连接部154的内芯1541,基座连接部2044的外部适于容纳于面板连接部154的外壳1542,由此将第一基座本体部2041连接至面板15;第一基座本体部和面板也可通过其它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的设置以及传动关系不限于上述描述,也可具有其它的任何合适的设置以及传动关系。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A和图1B所示,电动气泵系统1还包括第三壳体22,第三壳体22适于连接至充气体的表面并适于朝充气体的内部延伸,并具有第三壳体腔室223以适于容纳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第三壳体22还包括凸缘部221以及第三壳体通气口部222,凸缘部221便于将第三壳体22连接至充气体,第三壳体通气口部222与第二壳体通气口部131流体连通。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不设置第三壳体。
以下将描述电动气泵系统1的应用。
当需要对充气体(未示出)进行充气时,电动气泵系统可置于充气体的内部,也可置于充气体的外部。
在需要对充气体进行充气的情况下,当将电动气泵系统置于充气体的内部时,凸缘部221与充气体的围片连接以将第三壳体22连接至充气体。第二壳体通气口部131经由第三壳体通气口部222与充气体的内部流体连通,面板通气口部151与充气体的外部流体连通。对操作件21施加朝向控制件19的外力,操作件21驱动控制件19朝向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移动,控制件19驱动第一传动件201和第二传动件202朝向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移动,第二传动件202通过压缩第二弹簧205带动第三传动件203朝向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移动,第三传动件203的连接部2032通过驱动限位件145压缩第一弹簧144来驱动阀杆143沿支撑件127的支撑件通孔部1271移动,进而使得阀片142朝向背离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的方向移动,由此打开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在打开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的同时,第二传动件202抵接气泵开关18(如图10B所示)以接通气泵开关18与马达112的电连接,由此,马达112开始运转,马达112带动风叶111高速运转,充气体外部的流体依次经由面板通气口部151、气泵容纳腔室121以及风叶进气口20412进入风叶罩腔室,经风叶111加压后从风叶出气口20422流向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然后经由第二壳体通气口部131以及第三壳体通气口部222流入充气体的内部,以对充气体进行充气。这种情况下,可不设置壳体适配器16以及面板适配器17。当对充气体充气至预设气压时,再次对操作件21施加朝向控制件19的外力,操作件21驱动控制件19先朝向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移动,控制件19将第一传动件201的第二滑行部2011从第二凹槽部1522滑动至第一凹槽部1521内且朝向背离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的方向移动,同时驱动控制件19朝向背离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的方向移动,第二传动件202在第二弹簧205的回弹作用下带动第三传动件203也朝向背离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的方向移动,且阀片142在第一弹簧144的回弹作用下朝向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的方向移动直至关闭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在关闭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的同时,第二传动件202释放气泵开关18(如图10A所示),由此断开气泵开关18与马达112的电连接,马达112停止运转。
在需要对充气体进行充气的情况下,当将电动气泵系统置于充气体的外部时,可不设置第三壳体,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设置壳体适配器16。壳体适配器16的具体描述请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壳体适配器16连接充气体的开口部(未示出)以及第二壳体通气口部131。同样进行上述的操作使得充气体外部的流向第二壳体通气口部131后,再经由壳体适配器16以及充气体的开口部进入充气体的内部,以对充气体进行充气至达到预设气压。随后进行上述同样的操作来关闭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以及断开气泵开关18与马达112的电连接。
当对充气体进行排气时,需要将电动气泵系统1置于充气体的外部,此种情况下,可不设置第三壳体以及壳体适配器,但是需要设置面板适配器17,面板适配器17的具体描述请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与对充气体进行充气不同的是,充气时需要先将电动气泵系统连接至充气体上,然后再打开第一壳体通气口部以及接通气泵开关与马达的电连接,在排气时,为了便于用户操作,需要先按照上述操作打开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以及接通气泵开关18和马达112的电连接之后,再通过面板适配器17将电动气泵系统与充气体连接且流体连通。这样,充气体内部的流体依次经由充气体上设置的开口部(未示出)、面板适配器17、面板通气口部151、气泵容纳腔室121以及风叶进气口20412进入风叶罩腔室,经风叶111加压后从风叶出气口20422流向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然后经由第二壳体通气口部131流向充气体的外部,以对充气体进行排气。当对充气体排气结束时,先将电动气泵系统与充气体分离,然后进行上述同样的操作关闭第一壳体通气口部123以及断开气泵开关18和马达112的电连接。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气泵系统既可以置于充气体的内部,也可以置于充气体的外部;并且既可以对充气体进行充气,也可以对充气体进行放气,具有多样功能,便于节约经济成本以及能够改善用户体验。
上文描述的任何部件可由柔性热塑性材料或者硬质材料组成,进一步而言,这些部件可通过高频焊接、粘附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它别的机械连接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连接。此外,可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所有部件和特征可由多种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橡胶、泡棉、金属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它合适的材料。具体而言,电动气泵系统的任意部分或者任意部件均可由聚氯乙烯(PVC)制成,其硬度可以为20±5PHR。以PHR为单位的硬度是指在每百份PVC树脂中添加的各种增塑剂的份数除以各自的增塑效率的和,举例而言,每百份PVC树脂中添加增塑剂A 30份,增塑剂B 20份,增塑剂C 10份,增塑剂A的增塑效率为2,增塑剂B的增塑效率为2,增塑剂C的增塑效率为1,则计算硬度为30/2+20/2+10/1=35,即以PHR为单位的硬度为35。
具体而言,制成上述部件的材料可以是塑料、乙烯树脂、涂层织物和/或者另一种合适的材料或者材料的组合,该材料的组合包括但不限于加工铝或者其它金属合金。
虽然本文举例描述了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形,所有这些变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并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本文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可以根据本文的教导进行各种修改,可以采用各种等同的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因此,本实用新型上述公开的特定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其保护范围不受在此公开的结构或设计的细节所限,除非在权利要求中另有说明。因此,上述公开的特定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替换、组合或修改,其所有的变形都落入本文公开的范围内。在缺少本文没有具体公开的任何元件或缺少本文公开的任选的部件的情况下,本文示例性公开的电动气泵系统仍可适当地实施。上述公开的所有的数值和范围也可进行一定变化。每当公开了具有下限和上限的数值范围,落入此范围内的任何数值及任何被包含的范围都被具体地公开了。具体而言,本文公开的数值的任一范围均可理解为列举了包含在较宽数值范围内的任一数值和范围。同样,除非申请人明确且清楚地另有定义,权利要求中的术语具有它们的清楚、通常的含义。
此外,权利要求书中的部件的数量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除非另有说明。如果本实用新型中的用词或术语与其它文献中的用法或含义存在不一致,则应当以与本实用新型所定义的为准。

Claims (21)

1.一种电动气泵系统,其包括:
气泵,其适于对充气体充气或排气;
第一壳体,其具有适于容纳所述气泵的气泵容纳腔室,所述第一壳体还具有开口部和第一壳体通气口部,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适于经由所述气泵容纳腔室与所述开口部流体连通;
单向阀,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并且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以及
第二壳体,其与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所在的所述第一壳体的部分连接,并具有第二壳体通气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连接至所述开口部,所述面板具有面板通气口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面板通气口部流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还包括壳体适配器,所述壳体适配器适于将所述第二壳体通气口部连接于所述充气体上设置的开口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适配器包括壳体第一适配部和壳体第二适配部,所述壳体第一适配部的第一端适于和所述第二壳体通气口部连接且流体连通,所述壳体第一适配部的第二端适于和所述壳体第二适配部的第一端连接且流体连通,所述第二适配部的第二端适于连接至所述充气体上设置的开口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还包括面板适配器,所述面板适配器适于将所述面板通气口部连接于所述充气体上设置的开口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还包括面板适配器,所述面板适配器包括面板第一适配部和面板第二适配部,所述面板第一适配部的第一端适于和所述面板通气口部连接且流体连通,所述面板第一适配部的第二端适于和所述面板第二适配部的第一端连接且流体连通,所述面板第二适配部的第二端适于连接至所述充气体上设置的开口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还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适于连接至所述充气体的表面并适于朝所述充气体的内部延伸,并适于容纳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还包括:
气泵开关,其位于所述气泵容纳腔室内,并适于在打开时启动所述气泵运转或关闭时停止所述气泵运转;
控制件,其设于所述面板;以及
传动机构,其与所述控制件连接并位于所述气泵容纳腔室内,并适于在所述控制件的驱动下控制所述单向阀打开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并且打开所述气泵开关或在所述控制件的驱动下控制所述单向阀关闭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并且关闭所述气泵开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通过棘轮结构沿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的轴向移动来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其中,当所述传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传动机构抵靠所述单向阀以打开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并且所述传动机构接通所述气泵开关和所述气泵的电连接;
当所述传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传动机构释放所述单向阀以关闭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并且所述传动机构断开所述气泵开关和所述气泵之间的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还具有适于容纳所述控制件的安装开口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所述控制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件驱动所述第三传动件以控制所述单向阀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开口部、所述控制件和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所述棘轮结构,所述棘轮结构包括:
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所述第一凹槽部位于所述安装开口部的内壁并从所述安装开口部的内壁的近端延伸至远端,所述第二凹槽部位于所述安装开口部的内壁的远端且与所述第一凹槽部相邻,所述第二凹槽部沿所述安装开口部的轴向的长度比所述第一凹槽部沿所述安装开口部的轴向长度短;
第一滑行部,其位于所述控制件和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任一者并具有第一倾斜面;
第二滑行部,其位于所述控制件和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另一者并具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适于和所述第一倾斜面相匹配。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行部位于所述控制件的远端并包括棘齿部,所述棘齿部界定出所述第一倾斜面;
所述第二滑行部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外部;
其中,当所述控制件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控制件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相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二滑行部在所述第一凹槽部内轴向移动,并适于驱动所述第二滑行部从所述第一凹槽部滑动至所述第二凹槽部内;
当所述控制件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控制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的轴向移动至使得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相接触,所述控制件还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相接触来驱动所述第二滑行部滑动至所述第一凹槽部,所述第二滑行部适于在所述第一凹槽部内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的方向驱动所述控制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行部包括从所述第一传动件向外延伸形成的凸筋。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部、所述第二凹槽部和所述第二滑行部的数量相同,且至少为两个。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机构还包括控制件引导部,所述控制件引导部位于所述控制件并适于在所述第一凹槽部内轴向移动以引导所述控制件在所述安装开口部内轴向移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结构还包括第三凹槽部,所述第三凹槽部位于所述安装开口部的内壁,所述控制件引导部适于在所述第三凹槽部内轴向移动以引导所述控制件在所述安装开口部内轴向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部从所述安装开口部的内壁的近端朝向远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部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三凹槽部与所述第二凹槽部间隔布置。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传动件基座和弹簧,所述传动件基座具有基座本体部、基座导向孔部和基座导向部;
所述第二传动件具有传动件第一导向孔部,所述传动件第一导向孔部适于套设于所述基座导向部的外侧,所述弹簧适于套设于所述基座导向部的外侧并位于所述基座本体部和所述传动件第一导向孔部之间;
所述第三传动件的第一端适于穿过所述基座导向孔部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件还具有传动件第二导向孔部,所述第三传动件的第一端适于穿过所述基座导向孔部和所述传动件第二导向孔部,并连接至所述第二导向孔部的内壁。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件包括一对传动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适于连接所述一对传动部并适于驱动所述单向阀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壳体通气口部。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动气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泵包括风叶和马达,所述马达适于驱动所述风叶运转并与所述气泵开关电连接;
所述传动件基座具有风叶进气口和风叶出气口,并界定出适于容纳所述风叶的风叶罩腔室,所述风叶进气口经由所述风叶罩腔室与所述风叶出气口流体连通。
CN201821205589.9U 2018-07-27 2018-07-27 电动气泵系统 Active CN208718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5589.9U CN208718960U (zh) 2018-07-27 2018-07-27 电动气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5589.9U CN208718960U (zh) 2018-07-27 2018-07-27 电动气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18960U true CN208718960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75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05589.9U Active CN208718960U (zh) 2018-07-27 2018-07-27 电动气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189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6293B2 (en) Pump with axial conduit
US10716408B2 (en) Air pump with two fans
US8210834B2 (en) Air pump for inflatable article
US9541096B2 (en) Air pump capable of automatic air supplements
CN208294737U (zh) 气泵系统
US8480375B2 (en) Auto-stop air pump
CN209083617U (zh) 电动气泵系统
WO2005000074A1 (en) Reversible inflation system
CN209115350U (zh) 内置气泵和充气体装置
CN110219795A (zh) 向充气体充气的方法
US7357625B2 (en) Push rod in an electrical pump adapted for use with a piston rod in an air nozzle
CN208718960U (zh) 电动气泵系统
US20220065257A1 (en) Inflatable product with integrated air pump
CN114165410A (zh) 一种内置式双气道充抽气装置
CN210769398U (zh) 一种可内、外置的气泵组件和充气产品
CN210509733U (zh) 一种新型的电动气泵
CN208294803U (zh) 电动气泵组件以及包含该电动气泵组件的充气体
CN208310992U (zh) 电动气泵组件以及包含该电动气泵组件的充气体
CN209115351U (zh) 内置气泵和充气体装置
CN203702506U (zh) 高低压切换的气泵
CN211370693U (zh) 一种双头打气泵
CA2442553C (en) Pump with axial conduit
CN209115349U (zh) 内置气泵和充气体装置
CN115217793B (zh) 一种配置在充气产品上的充泄气结构以及充气产品
CN219774389U (zh) 一种感应式吹吸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