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14590U - 一种汽车内饰件及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内饰件及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714590U CN208714590U CN201821078572.1U CN201821078572U CN208714590U CN 208714590 U CN208714590 U CN 208714590U CN 201821078572 U CN201821078572 U CN 201821078572U CN 208714590 U CN208714590 U CN 2087145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ide gadget
- layer
- fused portion
- automotive upholstery
- m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产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汽车内饰件及模具。其中,汽车内饰件,包括内饰件本体,内饰件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层、芯材和下层,内饰件本体的端部为向下压薄形成的熔合部,熔合部包括依次熔合连接的上压薄层、压薄芯层及熔合部下层,且上压薄层的上表面为平面。熔合部凸出内饰件本体设置,因此熔合部本身具有一定的长度,熔合部的各层之间再次通过熔合连接,从而提高了汽车内饰件端面热熔面积和汽车内饰件端面各层的连接强度,有效防止汽车内饰件分层和内饰件本体芯材外露的现象发生。上压薄层的上表面为平面,降低了模具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及模具。
背景技术
行李箱背板、后舱盖、行李箱下背板等均为汽车内饰件,随着汽车产量的逐渐增大,汽车内饰件的使用量也随之增多。
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饰件的生产中根据尺寸需求对汽车内饰件的端部斩刀模冲裁,冲切面即为内饰件的端面结构。但上述工艺存在汽车内饰件的板材外露、板材切后分层的现象,为解决此问题,产品周边往往需要进行无纺布包边。无纺布包边工艺不仅增加了产品制作工序,同时也增加了产品制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以解决芯材外露、内饰件分层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内饰件,包括内饰件本体,所述内饰件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层、芯材和下层,所述内饰件本体的端部为向下压薄形成的熔合部,所述熔合部包括依次熔合连接的上压薄层、压薄芯层及熔合部下层,且所述上压薄层的上表面为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熔合部的长度为2-5mm。
作为优选,所述上压薄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熔合部的端面平滑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熔合部的厚度为0.5-2mm。
作为优选,所述内饰件本体的厚度为3-10mm。
作为优选,所述内饰件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内饰件本体的端面平滑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以有效提高了汽车内饰件的生产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具,用于生产如上所述的汽车内饰件,所述模具包括:
上模底板;
压料板,与所述上模底板间隔设置,且与所述上模底板的距离能够调节;
上模热刃,用于冲切内饰件本体及压薄所述内饰件本体的端部,并使所述内饰件本体的端部形成熔合部,所述上模热刃连接于所述上模底板;
下模组件,与所述压料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压料板和所述下模组件分别用于抵接所述内饰件本体的相对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热刃包括用于冲切内饰件本体的热刀,和设置于所述热刀靠近压料板的一侧且用于压薄所述内饰件本体的端部的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压料板与所述上模底板通过驱动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熔合部凸出内饰件本体设置,因此熔合部本身具有一定的长度,熔合部的各层之间再次通过熔合连接,从而提高了汽车内饰件端面热熔面积和汽车内饰件端面各层的连接强度,有效防止汽车内饰件分层和内饰件本体芯材外露的现象发生。上压薄层的上表面为平面,降低了模具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汽车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汽车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模具未压紧内饰件本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模具将内饰件本体的端部压薄和切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的模具的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内饰件本体;11、上层;12、芯材;13、下层;
2、熔合部;21、上压薄层;22、压薄芯层;23、熔合部下层;
3、模具;31、上模底板;32、压料板;33、驱动机构;
34、上模热刃;341、上模热刃本体;342、热刀;343、凹槽;
35、下模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件,以解决内饰件本体1的芯材12外露、内饰件分层的问题。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汽车内饰件包括内饰件本体1,内饰件本体1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层11、芯材12和下层13,内饰件本体1的端部为向下压薄形成的熔合部2,即熔合部2的厚度小于内饰件本体1的厚度。熔合部2包括依次熔合连接的上压薄层21、压薄芯层22及熔合部下层23,且上压薄层21的上表面为平面。
上层11可以包括第一包覆层和第一塑料板,下层13可以包括第二塑料板和第二包覆层,即内饰件本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包覆层、第一塑料板、芯材12、第二塑料板和第二包覆层,其中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可以为无纺布,芯材12为呈蜂窝状结构的板材,芯材12、第一塑料板和第二塑料板可以由塑料制成,第一塑料板、芯材12和第二塑料板优选为由聚丙烯制成,使汽车内饰件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且熔合温度低。
熔合部2的各层之间再次通过熔合连接,因此熔合部2各层的熔合强度高于内饰件本体1各层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汽车内饰件端面各层的连接强度。熔合部2凸出内饰件本体1设置,本身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熔合部2还增加了汽车内饰件端面热熔面积,可有效防止汽车内饰件分层。由于上层11被压薄形成上压薄层21,因此上层11与上压薄层21仍然为一体结构,芯材12与压薄芯层22也为一体结构,因此可以避免内饰件本体1的芯材12外露的现象发生。上压薄层21的上表面为平面,降低了模具3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熔合部2的长度为2-5mm,既保证端面结构各层连接强度,也不会影响端面结构的美观性。
熔合部2的厚度为0.5-2mm,该厚度可使熔合部2的各层充分接触并熔合连接。
内饰件本体1的厚度为3-10mm,内饰件本体1的上表面与内饰件本体1的端面平滑连接,可以降低汽车内饰件划手程度。
本实施例中的汽车内饰件解决了芯材12外漏、内饰件分层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对于该类产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人手操作部位可减少无纺布包边工艺,降低产品制作成本,提高品质和生产效率,使用体验良好。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二的汽车内饰件与上述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上压薄层21的上表面与熔合部2的端面平滑连接,以降低汽车内饰件划手程度,提高汽车内饰件的美观性。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3,用于生产实施例一中的汽车内饰件。
模具3包括上模底板31、压料板32、上模热刃34和下模组件35。其中,压料板32与上模底板31间隔设置,且与上模底板31的距离能够调节。具体地,压料板32通过驱动机构33连接于上模底板31,驱动机构33能够改变上模底板31与压料板32的间距,驱动机构33可为气缸或油缸,气缸或油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缸体和活塞杆中的一个与上模底板31固定连接,另一个与压料板32连接。
下模组件35与压料板32相对且间隔设置,压料板32和下模组件35分别用于抵接内饰件本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上模热刃34用于冲切内饰件本体1及压薄内饰件本体1的端部,并使内饰件本体1的端部形成熔合部2,上模热刃34连接于上模底板31,且位于压料板32的一侧。上模热刃34包括用于冲切内饰件本体1的热刀342、和设置于热刀342靠近压料板32的一侧且用于压薄内饰件本体1的端部的凹槽343。
上模热刃34还可以包括上模热刃本体341,上模热刃本体341的上端与上模底板31连接,凹槽343和热刀342均设置在上模热刃本体341的下端,凹槽343和热刀342相邻并依次远离压料板32设置。凹槽343的侧壁与上模热刃本体341靠近压料板32的一侧的水平距离为熔合部2的长度,热刀342的下端与凹槽343的上壁的竖直距离为熔合部2的厚度,改变上述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从而可改变熔合部2的尺寸。上模热刃本体341与压料板32设置一定的间距,就可以使内饰件本体1的上表面与内饰件本体1的端面平滑连接。
对上模热刃34加热,使其具有一定的温度,该温度优选为150-280℃,从而使熔合部2的各层熔合连接,及完成内饰件本体1冲切,该温度可以根据上层11、下层13和芯材12的材质进行改变,能够使上压薄层21、压薄芯层22及熔合部下层23熔合即可。
上模底板31和下模组件35分别固定于压机的上、下平台,内饰件本体1放置于下模组件35上。如图4所示,上模底板31在压机的驱动下,使压料板32抵压于内饰件本体1,随后在驱动机构33的驱动下,上模热刃34和上模底板31继续靠近内饰件本体1,以切断内饰件本体1和压薄内饰件本体1的端部形成熔合部2,随后远离内饰件本体1,完成一次汽车内饰件的生产。
模具3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能够一次完成一定尺寸的内饰件本体1的冲切、压薄、熔合,有效提高了汽车内饰件的生产效率。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四的汽车内饰件与上述实施例三基本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凹槽343的侧壁与凹槽343的上壁平滑连接,以使熔合部2的上表面与熔合部2的端面平滑连接。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汽车内饰件,包括内饰件本体(1),所述内饰件本体(1)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层(11)、芯材(12)和下层(1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件本体(1)的端部为向下压薄形成的熔合部(2),所述熔合部(2)包括依次熔合连接的上压薄层(21)、压薄芯层(22)及熔合部下层(23),且所述上压薄层(21)的上表面为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合部(2)的长度为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薄层(21)的上表面与所述熔合部(2)的端面平滑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合部(2)的厚度为0.5-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件本体(1)的厚度为3-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件本体(1)的上表面与所述内饰件本体(1)的端面平滑连接。
7.一种模具(3),其特征在于,用于生产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内饰件,所述模具(3)包括:
上模底板(31);
压料板(32),与所述上模底板(31)间隔设置,且与所述上模底板(31)的距离能够调节;
上模热刃(34),用于冲切内饰件本体(1)及压薄所述内饰件本体(1)的端部,并使所述内饰件本体(1)的端部形成熔合部(2),所述上模热刃(34)连接于所述上模底板(31);
下模组件(35),与所述压料板(32)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压料板(32)和所述下模组件(35)分别用于抵接所述内饰件本体(1)的相对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热刃(34)包括用于冲切内饰件本体(1)的热刀(342),和设置于所述热刀(342)靠近压料板(32)的一侧且用于压薄所述内饰件本体(1)的端部的凹槽(34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3),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板(32)与所述上模底板(31)通过驱动机构(33)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78572.1U CN208714590U (zh) | 2018-07-09 | 2018-07-09 | 一种汽车内饰件及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78572.1U CN208714590U (zh) | 2018-07-09 | 2018-07-09 | 一种汽车内饰件及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714590U true CN208714590U (zh) | 2019-04-09 |
Family
ID=65972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78572.1U Active CN208714590U (zh) | 2018-07-09 | 2018-07-09 | 一种汽车内饰件及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71459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16323A (zh) * | 2018-08-15 | 2018-12-18 | 扬州华领天成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内饰件冲切成型模具 |
CN110481030A (zh) * | 2019-07-29 | 2019-11-22 | 安徽润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型宽幅面钢塑复合车厢板制作装置及其工艺 |
-
2018
- 2018-07-09 CN CN201821078572.1U patent/CN20871459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16323A (zh) * | 2018-08-15 | 2018-12-18 | 扬州华领天成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内饰件冲切成型模具 |
CN110481030A (zh) * | 2019-07-29 | 2019-11-22 | 安徽润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型宽幅面钢塑复合车厢板制作装置及其工艺 |
CN110481030B (zh) * | 2019-07-29 | 2021-07-16 | 安徽润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型宽幅面钢塑复合车厢板制作装置及其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73112B (zh) | 一种蜂窝芯材、蜂窝板及其制作方法和设备 | |
CN208714590U (zh) | 一种汽车内饰件及模具 | |
WO2014126138A1 (ja) | ファンブレー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
CN104220242A (zh) | 夹层式复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08506562A5 (zh) | ||
JP5991590B2 (ja) | 中空部を有する熱可塑性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
EP3042753B1 (en) | Production method for fiber-reinforced components | |
JP5901833B2 (ja) | ファンブレー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
CN105269833A (zh) | 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二次模压成型技术 | |
JP6084069B2 (ja) | 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 |
WO2020122260A1 (ja) | 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
CN208682103U (zh) | 一种汽车内饰件端面结构及折边用成型模具 | |
CN208681791U (zh) | 一种内饰件端面结构及制造该端面结构的模具 | |
JP5729872B2 (ja) | 中空構造板の製造方法 | |
CN104985888B (zh) | 一种薄膜复合玻纤板3d曲面成型方法 | |
CN109703121A (zh) | 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产品加工成型方法 | |
CN105599370A (zh) | 一种三维立体热塑性蜂窝板材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922582A (zh) | 一种容器的制造方法 | |
CN106142804B (zh) | 一种cfrt增强塑料蜂窝板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 |
CN208682247U (zh) | 一种复合板端面结构及折边用成型模具 | |
CN208682269U (zh) | 一种车辆内饰件复合板及折边用成型模具 | |
CN114889220B (zh) | 一种预涂热熔胶的多层纸卡热压熔接成型的纸托加工工艺 | |
JP6242125B2 (ja) | 中空構造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中空構造板 | |
CN108673964A (zh) | 一种复合板端面结构及折边用成型模具 | |
CN107603021A (zh) | 纤维增强热塑板及应用该热塑板的交通内饰制造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