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09448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09448U
CN208709448U CN201820315278.1U CN201820315278U CN208709448U CN 208709448 U CN208709448 U CN 208709448U CN 201820315278 U CN201820315278 U CN 201820315278U CN 208709448 U CN208709448 U CN 208709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or pot
detection device
pot
cooking apparatus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1527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国营
丁金炬
凌金星
李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1527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09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09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094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包括:外壳;内锅,内锅设置在外壳内;保温罩,保温罩设置在外壳内并位于内锅的外侧,保温罩与外壳之间形成安装空间,且保温罩上开设有透光孔;内锅检测装置,内锅检测装置设置在安装空间内,且内锅检测装置的检测端与透光孔相对设置,内锅检测装置通过透光孔向内锅发射检测光线并接收被反射回的检测光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检测装置安装不合理,不能对电压力锅的现有结构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导致电压力锅无法保证其检测装置在安全的环境中可靠工作的同时,又能够确保检测装置发射的检测光线稳定地到达内锅的表面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作为一种家用电器,以其使用方便、快捷烹饪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现有的电压力锅通常设置有用于检测内锅类型的检测装置,通过检测装置能够分辨出不材质、不同功能或不同结构的内锅,例如检测装置能够分辨出陶瓷内锅或不锈钢内锅,从而能够根据电压力锅所烹饪食材对内锅的不同需求而准确地使用合适的内锅。
现有的电压力锅上安装的检测装置通常向内锅发射检测光线,检测其自身与内锅之间的距离而判断不同类型的内锅,这种检测形式需要内锅具有不同的外形结构,从而保证当不同的内锅安装到电压力锅的锅体后能够与检测装置之间形成不同的距离,可见,该种检测方式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不利于电压力锅的实用性;此外,现有的电压力锅的检测装置安装不合理,不能对电压力锅的现有结构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导致电压力锅无法保证其检测装置在安全的环境中可靠工作的同时,又能够确保检测装置发射的检测光线稳定地到达内锅的表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检测装置安装不合理,不能对电压力锅的现有结构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导致电压力锅无法保证其检测装置在安全的环境中可靠工作的同时,又能够确保检测装置发射的检测光线稳定地到达内锅的表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包括:外壳;内锅,内锅设置在外壳内;保温罩,保温罩设置在外壳内并位于内锅的外侧,保温罩与外壳之间形成安装空间,且保温罩上开设有透光孔;内锅检测装置,内锅检测装置设置在安装空间内,且内锅检测装置的检测端与透光孔相对设置,内锅检测装置通过透光孔向内锅发射检测光线并接收被反射回的检测光线,内锅检测装置通过发射出的检测光线和被反射回的检测光线得到内锅的表面对检测光线的反射率,并根据反射率判断内锅的类型。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保温罩上开设透光孔,并将内锅检测装置设置在保温罩与外壳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内,内锅检测装置的检测端与透光孔相对设置,内锅检测装置通过发射出的检测光线和被反射回的检测光线得到内锅的表面对检测光线的反射率,并根据反射率判断内锅的类型。这样,通过对保温罩的结构进行合理改进,不仅便于对内锅检测装置进行安装,而且能够对安装空间进行合理利用,使得保温罩和外壳起到对内锅检测装置的有效保护作用,且有利于烹饪器具的小型化设计,透光孔够允许检测光线顺利地透过保温罩,从而使得内锅检测装置顺利地实现了对检测光线的收发,进而保证了内锅检测装置对内锅类型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透光孔处设有透光件。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隔热密封圈,隔热密封圈夹设在透光件与透光孔的孔壁之间。
进一步地,隔热密封圈由弹性材质制成,且隔热密封圈的外周面包覆透光孔的孔壁,隔热密封圈的内周面为圆柱面,隔热密封圈的内周面与透光件的部分外表面适配性贴合。
进一步地,透光件为透光罩,透光罩罩设检测端。
进一步地,隔热密封圈由隔热橡胶或隔热硅胶制成。
进一步地,外壳的一部分朝向内锅一侧凹陷形成安装槽,烹饪器具还包括电路板和线路结构,电路板嵌设在安装槽内,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过线通孔,线路结构穿过过线通孔,以连接内锅检测装置和电路板。
进一步地,内锅检测装置包括红外探头和控制板,其中,红外探头设置在控制板上,并用于发射和接收检测光线,以作为检测端,红外探头将反射率转换成检测信号向控制板发送,控制板根据反射率判断内锅的类型,控制板与电路板通过线路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线路结构为焊角结构,控制板与电路板通过焊角结构一体焊接成型。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锅盖盖设在锅体上。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局部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锅体;200、锅盖;10、外壳;11、安装空间;12、安装槽;121、过线通孔;20、内锅;30、保温罩;31、透光孔;40、内锅检测装置;41、红外探头;42、控制板;50、透光件;60、隔热密封圈;70、电路板;80、线路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检测装置安装不合理,不能对电压力锅的现有结构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导致电压力锅无法保证其检测装置在安全的环境中可靠工作的同时,又能够确保检测装置发射的检测光线稳定地到达内锅的表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烹饪器具包括电压力锅或电饭煲,但不局限于两者,本申请的图示实施例以电压力锅为例,电压力锅包括锅体100和锅盖200,锅盖200盖设在锅体100上。
如图1至图3所示,锅体100包括外壳10、内锅20、保温罩30和内锅检测装置40,内锅20设置在外壳10内,保温罩30设置在外壳10内并位于内锅20的外侧,保温罩30与外壳10之间形成安装空间11,且保温罩30上开设有透光孔31,内锅检测装置40设置在安装空间11内,且内锅检测装置40的检测端与透光孔31相对设置,内锅检测装置40通过透光孔31向内锅20发射检测光线并接收被反射回的检测光线,内锅检测装置40通过发射出的检测光线和被反射回的检测光线得到内锅20的表面对检测光线的反射率,并根据反射率判断内锅20的类型。
通过在保温罩30上开设透光孔31,并将内锅检测装置40设置在保温罩30与外壳10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11内,内锅检测装置40的检测端与透光孔31相对设置,内锅检测装置40通过发射出的检测光线和被反射回的检测光线得到内锅20的表面对检测光线的反射率,并根据反射率判断内锅20的类型。这样,通过对保温罩30的结构进行合理改进,不仅便于对内锅检测装置40进行安装,而且能够对安装空间11进行合理利用,使得保温罩30和外壳10起到对内锅检测装置40的有效保护作用,且有利于烹饪器具的小型化设计,透光孔31够允许检测光线顺利地透过保温罩30,从而使得内锅检测装置顺利地实现了对检测光线的收发,进而保证了内锅检测装置对内锅类型检测的准确性。
如图2所示,透光孔处设有透光件50。透光件50能够起到对内锅检测装置40的检测端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内锅检测装置40受到蒸汽影响而损坏,提高了内锅检测装置40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具体可选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内锅检测装置40的检测端的保护效果,透光件50为透光罩,透光罩罩设检测端。
如图2和图3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隔热密封圈60,隔热密封圈60夹设在透光件50与透光孔31的孔壁之间。这样,透光件50通过隔热密封圈60与透光孔31的孔壁过盈配合,即起到了对透光孔31两侧的蒸汽的隔绝作用,又能够起到隔热效果,确保内锅检测装置40在稳定的工况下工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密封圈60由弹性材质制成,且隔热密封圈60的外周面包覆透光孔31的孔壁,隔热密封圈60的内周面为圆柱面,隔热密封圈60的内周面与透光件50的部分外表面适配性贴合。
可选地,考虑到隔热密封圈60加工制造的经济性,隔热密封圈60由隔热橡胶或隔热硅胶制成。
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10的一部分朝向内锅20一侧凹陷形成安装槽12,烹饪器具还包括电路板70和线路结构80,电路板70嵌设在安装槽12内,安装槽12的槽底开设有过线通孔121,线路结构80穿过过线通孔121,以连接内锅检测装置40和电路板70。这样,确保了内锅检测装置40具有可靠的线路连接,保证了内锅检测装置40的工作稳定性。
如图2所示,内锅检测装置40包括红外探头41和控制板42,其中,红外探头41设置在控制板42上,并用于发射和接收检测光线,以作为检测端,红外探头41将反射率转换成检测信号向控制板42发送,控制板42根据反射率判断内锅20的类型,控制板42与电路板70通过线路结构80连接。
可选地,线路结构80为焊角结构,控制板42与电路板70通过焊角结构一体焊接成型。这样,控制板42与电路板70为一体结构,两者通过焊角结构稳固地连接,便于将控制板42和电路板70的一体结构安装到外壳10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00),所述锅体(100)包括:
外壳(10);
内锅(20),所述内锅(20)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
保温罩(30),所述保温罩(30)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并位于所述内锅(20)的外侧,所述保温罩(30)与所述外壳(10)之间形成安装空间(11),且所述保温罩(30)上开设有透光孔(31);
内锅检测装置(40),所述内锅检测装置(40)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11)内,且所述内锅检测装置(40)的检测端与所述透光孔(31)相对设置,所述内锅检测装置(40)通过所述透光孔(31)向所述内锅(20)发射检测光线并接收被反射回的检测光线,所述内锅检测装置(40)通过发射出的检测光线和被反射回的检测光线得到所述内锅(20)的表面对所述检测光线的反射率,并根据所述反射率判断所述内锅(20)的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31)处设有透光件(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隔热密封圈(60),所述隔热密封圈(60)夹设在所述透光件(50)与所述透光孔(31)的孔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密封圈(60)由弹性材质制成,且所述隔热密封圈(60)的外周面包覆所述透光孔(31)的孔壁,所述隔热密封圈(60)的内周面为圆柱面,所述隔热密封圈(60)的内周面与所述透光件(50)的部分外表面适配性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件(50)为透光罩,所述透光罩罩设所述检测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密封圈(60)由隔热橡胶或隔热硅胶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内锅(20)一侧凹陷形成安装槽(12),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电路板(70)和线路结构(80),所述电路板(70)嵌设在所述安装槽(12)内,所述安装槽(12)的槽底开设有过线通孔(121),所述线路结构(80)穿过所述过线通孔(121),以连接所述内锅检测装置(40)和所述电路板(7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检测装置(40)包括红外探头(41)和控制板(42),其中,所述红外探头(41)设置在所述控制板(42)上,并用于发射和接收所述检测光线,以作为所述检测端,所述红外探头(41)将所述反射率转换成检测信号向所述控制板(42)发送,所述控制板(42)根据所述反射率判断所述内锅(20)的类型,所述控制板(42)与所述电路板(70)通过所述线路结构(8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结构(80)为焊角结构,所述控制板(42)与所述电路板(70)通过所述焊角结构一体焊接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200),所述锅盖(200)盖设在所述锅体(100)上。
CN201820315278.1U 2018-03-07 2018-03-07 烹饪器具 Active CN208709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5278.1U CN208709448U (zh) 2018-03-07 2018-03-07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5278.1U CN208709448U (zh) 2018-03-07 2018-03-07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09448U true CN208709448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69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15278.1U Active CN208709448U (zh) 2018-03-07 2018-03-07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094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2059A (zh) * 2020-11-24 2021-12-28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2059A (zh) * 2020-11-24 2021-12-28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94713B (zh) 一种基于非接触式温度检测的安全监控方法
CN208709448U (zh) 烹饪器具
CN110673528B (zh) 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
CN209495754U (zh) 水位检测电路及烹饪器具
CN208442868U (zh) 烟灶高温报警装置和系统
CN106580061A (zh) 一种电饭煲及家电生态系统
CN209018398U (zh) 烹饪器具
CN208709447U (zh) 烹饪器具
EP3616572A1 (en) Cooking appliance
CN208709395U (zh) 烹饪器具
CN209459790U (zh) 一种垫片结构的无源无线温度传感器
CN208206160U (zh) 一种电力光纤传感装置
US20200182703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Monitoring Temperatures
CN208941765U (zh) 烹饪器具
CN202255747U (zh) 一种数字压力变送器
CN208709438U (zh) 烹饪器具
CN204600185U (zh) 一种可测水温的水壶
CN208254669U (zh) 一种快速表面测温ntc温度传感器
CN215424182U (zh) 防溢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08435235U (zh) 烹饪器具
CN217090373U (zh) 烹饪器具
CN206365773U (zh) 感温杯及电压力锅
CN208463876U (zh)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CN207397922U (zh) 一种变压器箱内部环境监测设备
KR100787595B1 (ko) 센서 네트워크 플랫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